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学》节选 课件(40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 《大》节选 公开课件

高中语文《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 《大》节选 公开课件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
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 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 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 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 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 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 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 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 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 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因此,君子自己身上具备了某种美德,然后再要 求别人拥有某种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 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假如自己不能做到 有善无恶,推己及人,而想使其他人明白善恶的 道理,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讲,治国的 前提在于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读解】 国家,国家,仅从语词关系来看,国
和家的关系就是如此血肉相连,密不可分; 尤其是在以家族为中心的宗法制社会时代, 家是一个小小的王国,家长就是它的国王; 国是一个大大的家,国王就是它的家长。 因此,无论是国王还是家(族)长都有生 杀予夺的至高权力;因此,有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的规范贯穿国与家;也正因为 如此,我们才能理解,“治国必先齐其 家”。
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总是会在外表上表现 出来,所以君子必定要谨慎对待独处的情况。
曾国藩在遗嘱中第 一条说到的就是“慎 独”。他说:“慎独则 心安。自修之道,莫难 于养心,养心之难,又 在慎独。”
品格就是你在黑暗 中的为人。
• 人如果自欺,就会欺人,最终 被人欺;
• 人要自爱,才能爱人,最终才 能被人爱。
第六段

高中语文 4_1《大学》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 4_1《大学》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5.明句式 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此之谓自谦 判断句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判断句 尧、舜帅天下以仁 介词构造后置句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介词构造后置句,判断句 6.积名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 心。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恶.恶.臭. 好.好.色 忿懥.
读音 wù è xiù hào hǎo zhì
加点字 哀矜. 一言偾.事 絜.矩
2.识通假 此之谓自谦(谦,通“慊〞,满足) 上恤孤而民不倍(倍,通“背〞,违背)
读音 jīn fèn xié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解多义 知止而后有定 名词,目标、志向 少之时,血气未定 形容词,稳定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先致其知 动词,求得 致万乘之势 动词,到、达到 致 何意致不厚 动词,致使、导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名词,情趣,兴致 先诚其意 动词,使……诚实 帝感其诚 名词,诚心 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副词,确实、的确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连词,如果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国治而后天下平。 点评:朱熹认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是“大学之条目也〞。“格物〞是“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 处无不到也〞(?大学章句集注?),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 事万物。致知是“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大学章句 集注?),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格物、致知被认为 “为学入手〞或“大学始教〞,是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根底。 “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老实、不自欺。要 慎独,与别人相处时是这样,独处时也应该是这样。内心如此,表现 于外更是如此,即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 谓“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

名师精编--《大学》节选课件(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名师精编--《大学》节选课件(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 2 ) 明 大 学 之 道 , 在 明明 德第 一 个 : 动 词 , 使 显 明 , .. 彰 明 。 第 二 个 : 形 容 词 , 美 好 的 未 见 其 明 也《师说》形容词,高明 吾 . 也《 游 褒 禅 山 记 》 动词,照明 火尚足以明 .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 3 ) 上老 老而民兴孝 (形 容 词 作 动 词 , 尊 敬 . ( 4 ) 其所厚 者 薄 , 而 其 所 薄 者 厚 . ( 6 ) 大 学 之 道 , 在 彰明 ) ( 5 ) 上长 长而民兴弟 (形 容 词 作 动 词 , 尊 重 .
(形 容 词 作 动 词 , 重 视 )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谦”通“慊”, 满 足 ) (“倍”通“背”, 违 背 )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 2 ) 上 恤 孤 而 民 不 倍


新课标·语文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3.一 词 多 义 ( 1 )
而 后 能 安 形 容 词 , 心 安 理 得 静 . 安 在哉《赤壁赋》代 词 , 表 疑 问 , 哪 里 而今安 .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课标·语文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 7 ) 修 齐 其 家 者 , 先 修 其 身 动 词 , 修 养 欲 . 乃 重修 岳 阳 楼 《 岳 阳 楼 记 》 动 词 , 修 建 . 守 战 之 具 《 过 秦 论 》 动 词 , 修 制 修 . 忌修 八 尺 有 余 《 邹 忌 讽 齐 王 纳 谏 》 形 容 词 , 长 . 邹 林修 竹 《 兰 亭 集 序 》 形 容 词 , 高 茂 .

高中语文配套课件(人教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4 《大学》节选

高中语文配套课件(人教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4 《大学》节选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形___容___词__活___用___为___动___词___,__接___近_ 先齐.其家 形___容___词___的__使___动___用___法___,__使___…___…___齐 先正.其心 形___容___词___的__使___动___用___法___,__使___…___…__ 正 先诚.其意 _形__容___词___的___使___动__用___法___,___使___…__…___诚_
栏 目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动词,显露
仆诚以著.此书 动词,写作
著 脚著.谢公屐 动词,穿着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动词,穿着
名岂文章著. 动词,显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动词,有偏向
而观其辟.丸也 同“避”,躲避

晨往,寝门辟.矣 动词,打开 姜氏欲之,焉辟.害 通“避”,避免
定 天下已定. 动词,安定
定.乎内外之分 副词,确实 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形容词,不变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动词,修养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动词,写
又重之以修.能 形容词,美好 修 茂林修.竹 形容词,长,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形容词,长,高
则修.文德以来之 动词,增加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动词,修建
上恤孤而民不倍 _“_倍___”__通___“___背___”___,__违___背
四、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形___容___词___活___用___为__动___词___,___彰___明
目 链 接
虑而后能得. _动___词___活___用___为__名___词___,___收___获__

《大学》节选 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PPT

《大学》节选 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PPT

问题探究(二)
1、 《大学》采用了很多递进论述的方法,如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文章中的类似论证还有哪些?整 理出来,体会其中的逻辑关系,弄明白它们所说的道理,在此基础上说明文 章论证上的特色。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先是由大至小,条目之间是条件关系:如平天下的条件是治国…… 2、再由小至大,条目之间是因果关系:格物的结果是知致……,条目之间脉络
问题探究(一) 1、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 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步骤。
2、试表述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之间的关系?
3、三纲和八目是怎样的对应的?
4、第四段论述修身是齐家的前提,强调了修身要做到不“辟”, 即认知事物判断是非要做到不偏不倚,因为感情往往影响认知和 判断,请举例谈谈你的见解。
C. 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 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 所以,在 “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 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
D.儒学的进修阶梯由内向外展开,这里是中间过渡的一环。在此之前的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都在个体自身进行,在此之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始处 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从独善其身转向兼善天下。当然,其 程序仍然是由内逐步外推:首先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庭和家族,然后才依次 是国家、天下。
5、“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请写出孔子、孟子类似于这句 话所说明的道理言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4课《大学》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4课《大学》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 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重视。薄:轻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 情、做法等)。
《大学》介绍: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 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 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 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 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 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 为“四书”。
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 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 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 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而是讲治 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
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 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 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 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 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 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 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 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 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 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第一段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 亲民(3),在止于至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大学》节选-课件-(共42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大学》节选-课件-(共42张)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 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 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5)得:收获。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 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平静;内心 平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思 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 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物 皆有开始和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 那么,就接近道了。
第四段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 辟焉①,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 焉,之其所哀矜②而辟焉,之其所敖惰③而辟 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 硕④。”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释】 ①之:即“于”,对于。辟:偏颇,偏向。 ②哀矜:同情,怜悯。 ③敖,骄傲。惰:怠慢。 ④硕:大,茂盛。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 《大学》节选
《大学》介绍: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 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 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 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 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 《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 “四书”。
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 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 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 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而是讲治 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④《大学》节选 课件(64张)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④《大学》节选  课件(64张)

前一个“明”, “使……显明”。 后一个“明” ,美好。
“亲”应为“新”,使天 下人去旧更新。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 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善 的最高境界。
“亲民”
程颐:“亲,当作新。”
亲民是在明晓
朱熹:“新者, 革其旧之谓也。言 既自明字‘明德’ ,又当推以及人, 使之亦有以去其旧 染之污也。”
东南大学
Add your title
厦门大学
香港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节 选
一、《大学》来源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 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 作品。
到了唐代,韩愈、李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 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 《孟子》相提并论。
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 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 合称为“四书”。
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
的应是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 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河南大学
Add your title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明德格物 明德任责
节 选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 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 说:“孝哉,闵子骞!”(《论语· 先进》)。他 生母早死,父亲娶 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 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 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 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 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 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 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 “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 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 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高中语文 4.4《大学》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 4.4《大学》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由于意真诚、心端正,个人道德完善,家庭中形成父慈子孝的关系 ,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也就实现了。 【知行启迪】“心正”“意诚”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事实上,每个人 都想立业建功,心正意诚者往往能“穷则独善其心,达则兼善天下” ,而心不正意不诚者往往成为家庭、民族、国家的罪人。
2.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句意品读】人们的外表与内心往往是一致的,平时不好的意念、想 法总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
提高个人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治国平天下,是以提 高个人修养为途径,为条件的。
3.你是怎样理解“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这句 话的含意的?这种观点在今天有哪些现实意义? 【明确】(1)含意:品德高尚的人自己身上具备了美德,然后再要求 别人拥有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 。也就是说,要提高别人的道德水平,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要要求别人,首先要要求自己。它体现了儒家注重内向用功、律己甚 严的内省的修养方法。
答案:动词,轻视、看不起/形容词,浅、短/动词,迫近/形容词, 淡薄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名词活用 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 )_________
答案:名词﹒作动词 批评
2.形容词活用
(1)上老老而民兴孝
(2)上﹒长长而民兴弟
(3)一﹒家仁,一国兴仁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心思在如何在课件中贯彻案例的设计意图上、如何增强课件的实效性上,既是技术上的进步,也是理论上的深化,通过几个相关案例的制作,课件的概 念就会入心入脑了。 折叠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 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10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 展的必然趋势。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4单元-《大学》节选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4单元-《大学》节选

温馨
审美
名词,作用 名词,指织布机 名词,规律,命运
温馨
审美
三、词类活用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彰明
2.虑而后能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活用为名词,收获
3.知所先后,则近道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接近
7.致知在格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活用为动词,推究 8.其所厚者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看重 9.如恶恶臭,如好好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厌恶;喜欢 10.上老老而民兴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敬 11.上长长而民兴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敬
温馨
审美
修身名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
记·大学》 赏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
洗涤干净,保持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指要让自
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
温馨
审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赏读:虽有精美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

温馨
审美
名词,目标

《大学》节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

《大学》节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

尧、舜用仁义来引导天下,民众就跟从他们 追求仁义。桀、纣用暴虐来引导天下,民众 就跟着凶暴。统治者形式上的命令与他们实 际的嗜好相反,那么民众是不会听从这种命 令的。因此,君子自己身上具备了某种美德, 然后才能要求别人拥有某种美德。首先要去 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 假如自己不能做到有善无恶,推己及人,而 想使其他人明白善恶的道理,这是完全不可 能的事情。所以讲,治国的前提在于整治好 自己的家庭。
不修身则判断是非凭感情有偏向,

不能齐家。

反面论述

修身则是非善恶分明能齐家。


正面论述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

硕”。
引用论证
【读解】
在这里,修养自身的关键是克服感情上的偏 私:正己,然后正人。
儒学的进修阶梯由内向外展开,这里是中间 过渡的一环。在此之前的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都在个体自身进行,在此之后的 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从独善其身转向兼 善天下。当然,其程序仍然是由内逐步外 推:首先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庭和家族, 然后才依次是国家、天下。
明明德
亲民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意心



天 下
明明德
亲民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意心



天 下
止于至善
明明德
亲民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意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遵 循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中庸》中对“好学”“力行”“知耻”进行了论证,对 学习过程进行了总结。这些见解至今仍然能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本单元的两篇课文,在形式上也是很美的。 《大学》层层推进的严密逻辑性显示了思维的严谨和篇章展开的严整。《中庸》中大 量地使用了排比句,表现了雄辩的论证力量和语言的形式美。这些形式上的技巧,是值得 体味与学习的。
古今对译 大学之__道,在__明明德,__在__亲__民,_______在止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使天下人去旧更新,在于 __于____至____善。_____知____止____而____后___有 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 定,__定__而__后__能__静,____静__而__后__能__安, 够有确定的目标,志向确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然后才能心安理得, __安____而__后__能__虑,__虑__而__后__能__得。__物 心安理得然后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每样东 有__本__末,______事__有__终__始,______知__所 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 __先__后,______则__近__道__矣。______古__之__欲 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
(2)自我满足 自己表示谦虚 (3)独处 在家里住着没有工作做 (4)越出自己的家族 离开家庭到庙宇里去做僧尼或道士
5.(1)使动用法,使显明、彰明
(2)使动用法,使……诚实
(3)前一个“老”是形容词作动词,尊敬;后一个“老”是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4)前一个“长”是形容词作动词,敬重;后一个“长”是形容词作名词,长者
(2)此之谓自.谦.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人闲.居.为不善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慎独”在今天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 思路提示:《大学》中,将“君子慎独”作为意念真诚的发端。只有意念真诚,表里 如一,襟怀坦荡,才会走得正,行得直。这一点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在市场经 济时代,金钱诱惑滚滚而来,政府反腐倡廉,“慎其独”是不是也应该作为公务员们(甚至 每一位现代人)必修的一课呢?而要做到这一切,还得要回到那起始的一点去——君子必 诚其意。真诚做人,方是立身之本。其次是加强道德自律。要做到不论有人无人,都要自 觉遵守规则,不做损人利己之事。无论是在现实社会还是在虚拟社会,都需要公德意识, 都需要自律律人。
2.背景资料 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 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重视。 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作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 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篇章。 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 编成《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未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祐年间, 恢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 也使其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
4 《大学》节选
快乐晨读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 独。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 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 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 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 既诚我心,是诚我佛。”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广众之下的君 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
“君子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抬头仰望窗外 的星空,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 守望着你。在这独处的静谧里,隐隐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君子慎 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
课前预练
文本常识 1.作家作品 (1)《大学》成书经过 《大学》原本是《礼记》第四十二篇,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 程颢、程颐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 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 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 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 为“四书”之首。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 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以朱熹《大学章句》本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2.你是怎样理解“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这句话的含意的? 这种观点在今天有无其现实意义?
思路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自己身上具备了美德,然后再要求别人拥 有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也就是说,要提高别人的 道德水平,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要要求别人,首先要要求自己。它体现了儒家注 重内向用功、律己甚严的内省的修养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它告诫 我们,不能要求别人甚严,而要求自己甚宽。这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一个部门内 部的管理,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同步 导练
同步导练/RJ·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04 修齐治平
单元览要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宋朱熹为其做了章句,为《论语》《孟子》 做了集注,合编为《四书章句集注》。《大学》《中庸》在中国古代正统的儒家思想中占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元代,《大学》《中庸》成为官定的学校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成 为了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一直沿袭到明清,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对 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许多语句成为了尽人皆知的 名言警句,到现在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大学》和《中庸》是无 法回避的重要内容。
(5)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轻视
6.(1)宾语前置句
Hale Waihona Puke (2)宾语前置句(3)介词结构后置句 (4)判断句
(5)介词结构后置句 (6)介词结构后置句
(7)判断句
课堂精研
文本探究 1.《大学》讨论了个人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请对这种关系进行分析。 思路提示:《大学》一文反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说明修己是治国的前提,修己的 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强调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有了对世间万事万物的研究,就获得了对真理的认识,认识了真理,就能够做到诚意、 正心,表里如一,内心不被个人好恶左右,这样修身的目的就达到了,“明明德”的个人 修养问题就解决了。在此基础上,就要“亲民”,推己及人,使天下人都能够“明明德”, 也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这样的过程,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国家的治理, 就都达到了“至善”的目标。 提高个人修养,是达到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治国、平天下,是以提高个人修 养为途径、为条件的。

(2)修邹故忌远修人八不尺服有,余则(修文德以来)之(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 )
一国兴仁(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兴大楚兴,陈胜王(
) )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4.古今异义 (1)大.学.之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识字注音
如恶.恶.臭(
)
敖.惰(
) 桀.纣.(
偾.事(
) 絜.矩(
2.通假字
(1)此之谓自谦(
(2)上恤孤而民不倍(
知识清点
忿懥.(
)
)
)
) )
3.一词多义
如恶恶臭(

彼恶知之(

则思正身以黜恶( (1)恶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 )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欲修其身者(
3.文化常识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指的 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此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 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焚书 坑儒导致),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 之书。
(4)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