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学》节选 课件(40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识字注音
如恶.恶.臭(
)
敖.惰(
) 桀.纣.(
偾.事(
) 絜.矩(
2.通假字
(1)此之谓自谦(
(2)上恤孤而民不倍(
知识清点
忿懥.(
)
)
)
) )
3.一词多义
如恶恶臭(

彼恶知之(

则思正身以黜恶( (1)恶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 )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欲修其身者(
古今对译 大学之__道,在__明明德,__在__亲__民,_______在止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使天下人去旧更新,在于 __于____至____善。_____知____止____而____后___有 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 定,__定__而__后__能__静,____静__而__后__能__安, 够有确定的目标,志向确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然后才能心安理得, __安____而__后__能__虑,__虑__而__后__能__得。__物 心安理得然后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每样东 有__本__末,______事__有__终__始,______知__所 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 __先__后,______则__近__道__矣。______古__之__欲 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
(2)《大学》思想内容 “大学”是相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 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大学》提 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宋、元以 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它以相当成熟 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和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 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 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2.背景资料 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 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重视。 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作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 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篇章。 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 编成《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未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祐年间, 恢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 也使其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
(2)自我满足 自己表示谦虚 (3)独处 在家里住着没有工作做 (4)越出自己的家族 离开家庭到庙宇里去做僧尼或道士
5.(1)使动用法,使显明、彰明
(2)使动用法,使……诚实
(3)前一个“老”是形容词作动词,尊敬;后一个“老”是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4)前一个“长”是形容词作动词,敬重;后一个“长”是形容词作名词,长者

(2)修邹故忌远修人八不尺服有,余则(修文德以来)之(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 )
一国兴仁(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兴大楚兴,陈胜王(
) )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4.古今异义 (1)大.学.之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 导练
同步导练/RJ·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04 修齐治平
单元览要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宋朱熹为其做了章句,为《论语》《孟子》 做了集注,合编为《四书章句集注》。《大学》《中庸》在中国古代正统的儒家思想中占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元代,《大学》《中庸》成为官定的学校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成 为了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一直沿袭到明清,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对 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许多语句成为了尽人皆知的 名言警句,到现在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大学》和《中庸》是无 法回避的重要内容。
(4)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类活用
(1)在明.明德(
)
(2)所谓诚.其意者(
)
(3)上老.老.而民兴孝(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遵 循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中庸》中对“好学”“力行”“知耻”进行了论证,对 学习过程进行了总结。这些见解至今仍然能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本单元的两篇课文,在形式上也是很美的。 《大学》层层推进的严密逻辑性显示了思维的严谨和篇章展开的严整。《中庸》中大 量地使用了排比句,表现了雄辩的论证力量和语言的形式美。这些形式上的技巧,是值得 体味与学习的。
3.“君子慎独”在今天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 思路提示:《大学》中,将“君子慎独”作为意念真诚的发端。只有意念真诚,表里 如一,襟怀坦荡,才会走得正,行得直。这一点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在市场经 济时代,金钱诱惑滚滚而来,政府反腐倡廉,“慎其独”是不是也应该作为公务员们(甚至 每一位现代人)必修的一课呢?而要做到这一切,还得要回到那起始的一点去——君子必 诚其意。真诚做人,方是立身之本。其次是加强道德自律。要做到不论有人无人,都要自 觉遵守规则,不做损人利己之事。无论是在现实社会还是在虚拟社会,都需要公德意识, 都需要自律律人。
4 《大学》节选
快乐晨读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 独。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 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 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 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 既诚我心,是诚我佛。”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广众之下的君 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
“君子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抬头仰望窗外 的星空,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 守望着你。在这独处的静谧里,隐隐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君子慎 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
课前预练
文本常识 1.作家作品 (1)《大学》成书经过 《大学》原本是《礼记》第四十二篇,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 程颢、程颐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 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 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 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 为“四书”之首。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 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以朱熹《大学章句》本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3.文化常识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指的 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此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 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焚书 坑儒导致),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 之书。
)
(4)上长.长.而民兴弟(
)
源自文库
(5)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
6.特殊句式
(1)未之有也(
)
(2)毋自欺也(
)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
(4)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
(5)尧、舜帅天下以仁(
)
(6)桀、纣帅天下以暴(
)
(7)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
答案
1.wùè zhì áo jiézhòu fèn xié 2.(1)“谦”通“慊”,满足 (2)“倍”通“背”,违背 3.(1)厌恶/怎么/奸邪之徒/罪恶/嫉妒/怎么样,如何 (2)修养/身高,长/施行/整理 (3)崇尚/产生/兴起/兴盛/使……兴盛/发动 4.(1)古代天子设立的学校,与小学相对而言,教以穷理、正心、修身、治人之道 实 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学院
本单元的两篇课文,在内容上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 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 道德修养的一致性。论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递进过程,在论述中,阐释了“诚意”“慎独”“推己及人”等主张。这些论述都是有其合 理的因素的。
2.你是怎样理解“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这句话的含意的? 这种观点在今天有无其现实意义?
思路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自己身上具备了美德,然后再要求别人拥 有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也就是说,要提高别人的 道德水平,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要要求别人,首先要要求自己。它体现了儒家注 重内向用功、律己甚严的内省的修养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它告诫 我们,不能要求别人甚严,而要求自己甚宽。这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一个部门内 部的管理,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明明__德于天下者,__先__治____其____国;__欲__治 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 __其__国__者,先____齐____其____家;____欲__齐__ 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 __其____家__者,__先__修____其__身;__欲__修__其身 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 __者,__先__正__其__心;欲__正__其__心者,____先诚 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 其____意;____欲__诚__其__意__者,__先__致__其__知。 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2)此之谓自.谦.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人闲.居.为不善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轻视
6.(1)宾语前置句
(2)宾语前置句
(3)介词结构后置句 (4)判断句
(5)介词结构后置句 (6)介词结构后置句
(7)判断句
课堂精研
文本探究 1.《大学》讨论了个人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请对这种关系进行分析。 思路提示:《大学》一文反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说明修己是治国的前提,修己的 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强调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有了对世间万事万物的研究,就获得了对真理的认识,认识了真理,就能够做到诚意、 正心,表里如一,内心不被个人好恶左右,这样修身的目的就达到了,“明明德”的个人 修养问题就解决了。在此基础上,就要“亲民”,推己及人,使天下人都能够“明明德”, 也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这样的过程,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国家的治理, 就都达到了“至善”的目标。 提高个人修养,是达到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治国、平天下,是以提高个人修 养为途径、为条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