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词三首
21古诗词三首笔记
21古诗词三首笔记一、《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巴山夜雨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直接点明了离别之情,而“巴山夜雨涨秋池”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
诗人用“涨秋池”三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巴山夜雨的景象,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到巴山楚水之地时所写,表达了自己对白居易的感激之情。
首句“巴山楚水凄凉地”,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而“二十三年弃置身”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遭遇。
接着,“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通过用典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最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三、《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是杜牧游览赤壁时所写,通过对古战场上的物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首句“折戟沉沙铁未销”,形象地描绘出了古战场上的景象,而“自将磨洗认前朝”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之情。
接着,“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则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总而言之,这三首诗词都是作者通过描述所看到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山水景色的优美,内心思绪的惆怅都在诗词中的体现。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sūn:孙(孙子、孙女、外孙)bó:泊(停泊、泊船、飘泊无定)chóu:愁(忧愁、发愁、愁眉不展)sì:寺(寺庙、寺院、少林寺)yú:榆(榆关、榆树、榆荚)pàn:畔(河畔、池畔、耳畔)二、我会认更:gēng(打更、五更、三更半夜)聒:guō(聒耳、聒噪、聒碎)三、多音字泊:bó(停泊)pō(湖泊)更:gēng(更改)gèng(更加)四、作者简介1.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2.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3.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代词人,其词在中国词坛上享有很高声誉。
主要作品:《通志堂集》《纳兰词》。
五、理解诗意《山居秋暝》: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
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
洗衣物的女子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
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枫桥夜泊》: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与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长相思》: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山海关那边走去,夜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风雪声搅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六、问题归纳1.《山居秋暝》: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2.《枫桥夜泊》: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诗人看到了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听到了远远近近有几只乌鸦惊叫起来,寒山寺的钟声;感觉到气温更低了,霜飞满天,寒气袭人……3.《长相思》:你从“身向榆关那畔行”读懂了什么?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第21课》是中国语文课本的内容,其中包括了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以下是这三首古诗的内容:
1.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和超然情怀。
2. 《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诗中最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夜晚思念远方的亲人,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3. 《春晓》。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是一首描写春天清晨景
色的五言绝句。
诗人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三首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在形式上
具有美学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
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诗歌和文学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阅读
和理解这些古诗,感受到诗歌之美,增长见识,丰富情感,提升自
身修养。
四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
【译文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析
江上一位老翁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 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 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感情朗读
【词句赏析】
青箬笠 绿蓑衣
【自由读词】
析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你能读出什 么?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村庄儿女——耘田 织布
——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童孙——学种瓜
——天真可爱、勤劳
朗读古诗,思考全诗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田园生活生动真切的 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勤劳的农民 和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之 情。
补充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桃花流水鳜鱼肥。
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俗称“花鱼”或“桂鱼”
青箬笠,绿蓑衣,
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斜风细雨不想不须回归去。、回家。
【译文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高飞, 桃花夹岸的溪水中,漂浮在水中 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鳜鱼是那 样肥美。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
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
白天
除草
搓麻线
村 庄 儿 女 各 当 家。
21课古诗词三首笔记
21课古诗词三首笔记一、原文再现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课文简说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春天到来,西湖已是山青水秀,处处芳菲。
而本课作者描绘的,不是西湖春景的全貌,而是比较具体地写登孤山寺所见的西子湖的一角。
诗的前三联写湖上春景,尾联则点出“最爱”湖东沙堤之景,并直接抒情,充沛感情主要寓于诗人独自“行”的状态中。
开头两句标示诗人的行踪始末,写登孤山寺所见:先是看到浩阔的湖水与高耸的塔檐连接成一片,然后由近及远描绘了一幅广袤的湖上春景。
三四两句写湖上景物。
时值早春,尚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
但是东一团,西一簇的花朵,依然色彩缤纷,而枝干“乱花”,则迷了行人眼。
点点新绿在阳光的映衬下萌生新叶初芽,来装点生机勃勃的春天。
“渐欲”、“才能”,状写出那种变化的进程,从近乎无有到渐到有,虽未来得及茂盛昌荣,但“可爱”即已溢于言表了。
这两联描绘精工,颇具锤炼之功。
五六两句,“乱花”、“浅草”当春始发,似在表现西湖湖面上的繁多的野花野草,乱中有序,以静写动。
“迷人眼”、“没马蹄”,乍看显得上下失所对。
但实际上玩味诗意,却感到“迷人眼”是由上面“乱花”来,“没马蹄”是由下面“浅草”来,两句是“欲迷人眼”、“才能没马蹄”的倒文就词序看,无疑应该是“渐欲迷人眼。
才能没马蹄。
”然而那样就会把句中的因果关系颠倒了。
“迷人眼”之所以“渐欲”,就因为“才能没马蹄”。
因为只有“浅草”才能使马蹄没入。
可见词序的调整不仅使上下两句对仗更为精工,而且突出了“迷人眼”的动人情态。
最后两句直表诗人心扉,“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完全因爱之所动,赞叹不已,“绿杨阴里白沙堤”是诗人留连忘返之景致。
和前联中的“乱花”、“浅草”紧相呼应,景致虽具点片之感管它呢!读者已随诗人神驰八极之上了。
部编版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详细笔记
部编版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详细笔记以下是《古诗词三首》的详细笔记:一、《稚子弄冰》1. 诗意: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将冰块穿起来当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玉石摔碎般的声音。
2. 诗中孩子的心情:从“稚气和孩子受到的惊吓”可以体会到孩子兴奋不已、情不自禁的快乐心情。
3. 诗中运用的手法:(1)反衬。
以静衬动,以“忽作”一词写银钲的清脆声,以声音反衬环境的寂静。
(2)“稚气”一词,表现孩子快乐的心情。
二、《村晚》1. 诗意:池塘四周长满了草,池水满涨,太阳正落山,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
想吹奏完了一曲,牧童看到了落日,要拿短笛再吹奏一曲。
2. 诗中孩子的心情: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3. 诗中运用的手法:(1)动静结合。
通过描绘夏末的乡村放牛的场景,将动态的放牛场景与静态的太阳、野草、落日相结合,表现出自然的美妙与和谐。
(2)拟人。
“衔”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落日和山之间的距离,赋予落日生命感。
(3)反衬。
“浸”字用池水满涨反衬了太阳下山之快,突出了诗人的惜时之情。
三、《游子吟》1. 诗意: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小小的草龟的哺母之心,比不上我们人类的感情?2. 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表达了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无尽的思念。
寸草心是指小草抽出的嫩心,比喻子女对母亲的孝心;三春晖是指春天的阳光,比喻母爱的温暖和伟大。
诗人用小草抽芽、报答阳光的恩情来比喻子女对母亲的养育之恩和无法报答的深深感激。
3. 诗中运用的手法:(1)比喻。
“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子女对母亲的孝心和母爱的温暖与伟大。
(2)细节描写。
“密密缝”生动地描绘了母亲为儿子缝制衣服的细致和用心,表现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
(3)对比。
“寸草心”与“报得三春晖”对比,强调了母爱的伟大和儿女的无法报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
——[唐]张籍
写作背景:
张籍,唐代诗人。张籍是韩愈的学生,他 出身贫寒,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 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是兵荒马乱,民不聊 生,离家十年的诗人深陷洛阳城,却不知战 乱中的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 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 。在此情此 景下,写下了这首诗。
秋思
[唐]张籍
张籍想给亲人写一封信,但是想说的话实在太多了, 一下子不知到从何说起。他在信中写:
爹娘,您们在家乡过得好吗?我在洛阳一切都好,只 是耳边没有了娘那虽然喋喋不休但充满关爱的唠叨,眼前 没了爹那慈祥的笑容。你们不用挂念我,我很好。我很想 你们,你们一定也很想我吧?我保证,我有时间就会来看 你们的!
中秋节快到了,都不记得这是我离家的第几个中秋了? 好想家啊!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 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 故事。
起因:想象画面(洛阳城的繁华,秋风落叶情景,诗人的心境……)
经过:想象经过(匆匆写信与临行开封的动作,心理活动,独白语言……)
结果:自由联想诗人的心情……)
秋思
从前有个诗人叫张籍,他现在暂住在洛阳这个地方。
很快秋天又到了,洛阳城里,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下 来,就好像一只只纷飞的、翩翩起舞的彩蝶,点缀着这美 丽的金秋。但张籍却无暇顾及,因为他已经离家很多年, 好久没有见到自己的亲人了,真思念他们啊!
传说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 等十多个动词,总感觉诗歌不够鲜活,最后选定了 “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 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春风又绿江南岸”则不仅叙述出春风已来到江南, 而且描绘出绿草如茵的江南之春,这怎能不让游子 长叹一声——“明月何时照我还”呢?
• 这是一首( )? • 你都知道哪些词牌名?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
字词识记
泊
写一写
愁
寺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枫桥夜泊
[唐]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歌品读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 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一读:解句义,知诗意
月落乌啼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愁
鸣叫。
忧愁,愁闷。
诗意: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不停地 哇哇叫着,寒霜弥漫在夜空中;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 的灯火,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
人。本名成德,字容若。文学成就以词 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时人誉为 “清代第一词人”,词集名为《纳兰 词》。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 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 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 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家人的思念,于是写 下了这首词。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半夜。
诗意:半夜的时候,姑 苏城外寒山寺敲钟的声音传 到了客船上。
二读:品诗味,悟诗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中的“对”字 。
诗人面对江枫、渔火难以入眠。
对
诗人忧愁,景物也忧愁,二者相 对无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伯→__泊( 停泊) 偷→__( 榆 )榆树
伴→_畔_( 江畔) 括→__( 聒 )聒噪
二、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意:__任__凭_ 。 歇:___
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品读诗词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读一读这一句,你读懂了哪些? ➢ 除了书上的注释,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些词吗? 归:归来。 下:顺流而下。
品读诗词
➢ 谁能连起来说说这句话 的意思?
竹林里传来喧笑声, 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 归来了;莲叶晃动,原 来是渔船顺流而下。
品读诗词
➢ 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 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浣女、渔舟的热闹,正好衬托出山村环 境的幽雅,更能显示出恬静中的一份生机勃 勃,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品读诗词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读一读这一句,你读懂了哪些? ➢ 除了书上的注释,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些词吗? 春芳:春天的花草。 自:自然。
随堂练习
三、拓展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课后作业 1. 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2. 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说 一说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搜集表现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 读一读,唱一唱。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 泊》。朗读示例:
初读古诗
自由读这首诗,
注意读准字音,注意
断句,读出节奏。
泊
bó停泊 pō湖泊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 落/乌 啼/霜 满 天 , 江 枫/渔 火/对 愁 眠 。 姑 苏 城 外/寒 山 寺 , 夜 半/钟 声/到 客 船 。
品读诗词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 读懂的地方,不理解的 地方也可以提出来,然 后全班交流。
21课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
21课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
一、导入
本课介绍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些诗词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二、重点内容
1. 《宿建德江》
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诗人独自停泊在建德江边时的所见所感。
诗人通过描绘江边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孤独、寂寞和思乡之情。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诗人醉酒后登上望湖楼所看到的西湖美景。
诗人通过描绘湖水、云山、风帆等景物,展现了西湖的美丽和壮观。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本词是一首词牌为“西江月”的词,描写了作者夜行黄沙道中的所见所感。
作者通过描绘夏夜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清新自然、欢快明朗的情感。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
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 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面对这些景象,诗 人心中充满愁绪。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 钟声传入客船。
听老师范读。试着划分古诗的朗读节奏。
枫桥夜泊
[唐]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品读诗句
自由读诗,思考: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 受到了什么?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 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 不成,故园无此声。
读透内心
这首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 兰性德吗?
• 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 • 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 • 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 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21 古诗词三首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第1课时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你能背几句这样的古诗并说一说古诗所 描绘的景象吗?
地点: 山中居所
mínɡ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时间: 秋天的傍晚
结合注释,说说你从诗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初读古诗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乌鸦的啼叫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什么时候会有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满天的霜?
“霜满天”其实写的是诗人的感受,是诗人身 处深秋夜里的一种感受,从侧面表现出天气很冷。
面对、对着、陪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人对着江枫、渔火满心愁绪,难以入眠。
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上课课件
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我会读
yú
榆树
gēng
五更
pàn
湖畔
guō
聒噪
我会写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了解词意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插图,疏通本首词 的大意,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地方。
王维的作品很多都是山水田园诗, 《山居秋暝》就是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即 表达了作者隐居山中的意愿。
初读古诗
山居秋暝
朗读链接
[唐]王维 五言律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首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颔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颈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尾联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词牌名
小
长相思,词牌名,又名“吴山青”“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句描写了哪些景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句抓住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 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从所见所闻 所感描写了残月西沉、乌鸦啼叫、清霜满天、火红的江枫、 明灭的渔火这六种景象,触发着诗人远游的孤独、思乡的 愁绪,便他不能入睡,越发凄凉难耐了。
单元导思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
21.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的意思就是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部编[新教材]
21 古诗词三首
让我们一边这欣赏悠远的钟声,一边再 次朗读古诗。
21 古诗词三首
枫 月落 乌啼 霜
愁
桥
苦
夜
寂
泊 江枫 渔火 钟声
寞
21 古诗词三首
在这首诗中,诗人勾画了 月落乌啼 、 霜天寒夜 、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 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抒发了自己漂泊在外的 愁苦寂寞之情 。
拓展延伸 21 古诗词三首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1 古诗词三首
结构梳理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清泉岩石
居 秋 暝
浣衣之女
清幽
留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21 古诗词三首
主题概括
此诗描绘了 秋雨初晴 后傍晚时分山村柔 和美好的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 诗人寄情 山水田园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 足心情。
长相思,词牌名,又名“吴山青”“山渐 青”“相思令”等。出自《古诗十九首》“著以长相 思,缘以结不解”一句。
21 古诗词三首
一起解词意
(旅行的)道路;一段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那边,指山海关
词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 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 里都点起了灯。
诗意: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 【唐】张志和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的山中王孙自然可以久留。
21 古诗词三首
读了这首诗,你觉得诗中洋溢着怎样的气氛?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呈现出了雨后 山村的晚景图吗?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118张PPT)
写秋景的诗句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西汉】刘彻《秋风词》
◎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二)》
词牌名。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
清代词人。本名成德,字容若。 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 四十二首,时人誉为“清代第一 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
塞外风雪交加 声音嘈杂
故园宁静美好
“故园无此声”,是真的无此声吗?在词人 的梦境中,故园有什么?
叙事 山水重重、行军艰难 上阕
写景 灯火点点、声势浩大
写景 风雪交加、声音嘈杂 下阕
叙事 思念故乡、难以入眠
这是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 驾出行时写下的一首词。作者用质朴的语 言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 乡之情。
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所见 所闻 所感
月、江枫、渔火 (静) 乌啼 (动)
霜满天
理解诗句中的“对”字。
诗人面对江枫、渔火难以入眠。
对
诗人忧愁,景物也忧愁,二者 相对无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 钟 声 到 客 船 。
半夜。
诗意: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钟 的声音传入客船。
诗词名 作者 朝代 时间
描写的景物
作者的情感
山居秋暝
王维
唐 代
秋 夜
山雨月松泉石 竹 浣女 莲 渔舟
远离 尘俗
枫桥夜泊
张继
唐 代
泊愁寺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 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五年级上册语文21课古诗词三首笔记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人民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在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多首古诗词,其中包括了三首著名的古诗词。
通过阅读这些古诗词,不仅可以增加对我国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这三首古诗词进行分析和解读,并记录下自己对这些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一、《登鹳雀楼》1. 作者:王之涣2. 内容:古代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远眺裙山,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登鹳雀楼》。
3. 解读:这首诗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
诗人眺望远方,感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奋斗的呼唤,激励人们珍惜时间,不负韶华。
4. 感悟:这首诗让我明白了人生短暂,要珍惜当下,努力拼搏,不负韶华。
人生不易,唯有不断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就一番事业。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1. 作者:白居易2. 内容:晚秋时节,诗人白居易面对茫茫草原,抒发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大自然的描述和联想,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告别之情。
3. 解读: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草原、楼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和离情别绪。
诗人希望友人能在异乡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4. 感悟: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眷恋之情。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友情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珍惜友情,不忘初心,珍惜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
三、《望岳》1. 作者:杜甫2. 内容:唐代大诗人杜甫登上小岳山,远眺泰山,写下了这首《望岳》。
他对泰山的壮丽景观进行了描绘,并表达了对泰山精神的钦佩和敬仰之情。
3. 解读:这首诗以泰山为背景,通过对泰山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精神的赞美和向往。
诗人以泰山为榜样,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4. 感悟: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泰山的伟大和杜甫对泰山精神的钦佩。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像泰山一样坚定、坚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精品课件
《山居秋暝》第三、四句是写景,所写 的景与第五、六句有何不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侧重写人。
竹林中传来一阵喧闹,那是天真无邪的洗 衣姑娘喧笑着归来了;水上莲叶摇动,那是顺 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 松明月之下,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 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和谐美好的生活图 景反映了诗人对于安静纯朴的生活的向往。
3.拓展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课后作业
1. 背诵课文。 2.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
读一读。
拓展延伸
拓展一 拓展二
随堂练习
1.给下列生字组词。
孙( 王孙 ) 愁( 忧愁 ) 榆( 榆关 )
泊( 泊船 ) 寺(寒山寺) 畔( 湖畔 )
2.把诗词补充完整。 ① _明__月__松__间__照___,清泉石上流。 ② 月落乌啼霜满天,_江__枫__渔__火__对__愁__眠___。 ③ 风一更,_雪__一__更___,聒碎乡心梦不成, __故__园__无__此__声__。
江枫 渔火 对愁眠 凉
夜
愁
泊 所闻——夜半钟声
闷
主旨概括
本诗写的是一位游子夜间停泊枫 桥的所见所闻,勾画了一幅凄清、幽 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愁闷的 心情。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走近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字 容若,清代词人。叶赫那拉氏,号 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有“清 代第一词人”之称。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意:半夜的时候,姑苏城外寒山寺 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上。
21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上册1.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 解析。
-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就像一幅画卷的开篇。
你看啊,一场新雨过后,空荡荡的大山,这里的“空”不是说啥都没有,而是一种宁静空旷的感觉呢。
傍晚的时候,秋意就这么悄悄地来了。
就像你在一个安静的小镇,傍晚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了一丝凉爽的秋意,特别惬意。
-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可太美了。
月亮照在松林间,就像给松林披上了一层银色的纱衣。
清泉在石头上流淌,“哗啦啦”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
这画面啊,就像你走进了一个超级美的森林公园,有月光洒下,还有清澈的泉水在石头间蹦跶。
-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很有趣。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原来是洗衣服的姑娘们回来了。
荷叶晃动,是渔舟顺流而下。
这就像在一个宁静的地方突然有了生机,那些浣女和渔舟就像生活的小音符,让这个画面动起来了。
-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天的美景虽然没了,但是这里的秋景这么美,完全可以留下来啊。
就好比你在一个地方玩,虽然错过了春天的繁花似锦,但是秋天的美景也足够让你不想走了。
1.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 解析。
- 诗的开头“月落乌啼霜满天”,一上来就给人一种很凄凉的感觉。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在叫,满天都是寒霜。
你可以想象一下,大晚上的,月亮没了,黑乎乎的,还有乌鸦“哇哇”叫,冷飕飕的霜在空气中,是不是感觉有点阴森森的?-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相对着,诗人满怀愁绪难以入眠。
就好像你一个人在外面旅行,住在一个陌生的小旅店,看着窗外的景色,心里却有很多烦恼,怎么也睡不着。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半夜的钟声传到了客船上。
这钟声在寂静的夜里响起,那声音“当当当”的,传得老远老远,让诗人的愁绪更加浓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 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 方向。“夜深千帐灯”,说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 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 一个壮观的景象,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诗词结构
长相思
身在旅途聒碎ຫໍສະໝຸດ 心梦不成心系故乡写景叙事→抒情
图解课文
主旨归纳
《长相思》通过描述词人出巡 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表达了 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也反映 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综合拓展
关于思乡的诗词: 1.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 李白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3.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21 古诗词三首
我会认
yú pàn ɡēnɡ ɡuō
榆畔更聒
我会写
sūn
bó
chóu
孙泊愁
sì
yú
pàn
寺榆畔
山居秋暝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 画家,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因 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今存诗 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这两句先写听到的,后写看到的,以动写静, 突出了山间生活的恬静。这里以浣女的欢声笑语和 荷叶摇动的声响,反衬出山林月夜的清幽、宁静, 表现了山林中的人之美。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认为“空山” 之中是自己的世外桃源,“可留”二字暗示诗人向 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与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
诗 意
空寂的山野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使人感 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 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 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我自可以久留。
点明地点,季
山居秋暝 节和具体时间
唐·王维
明月松林图 (静)
浣女晚归图 (动)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译文: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树上的乌鸦不停地叫着, 寒霜弥漫在夜空中,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 我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是诗人的所见、所感,通过描写“夜泊” 的环境,烘托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月亮、乌鸦、 秋霜、枫树、渔火”都是诗人看到的景物,一个“愁” 字点明了诗人久久不能入睡的原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们的心理。夜的 静谧更显出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睡意全无,思乡之情油然 而生。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宁静和 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是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 乡之情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雨后初晴图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清泉图(动)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月夜采莲图(动)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天气——秋日 傍晚雨后的山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两句一静一动,写出了山间景物的幽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注释:【泊】船靠岸,停船。
【乌啼】乌鸦鸣叫。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相对,面对。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夜半】半夜。 【到】传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看到:月亮、乌鸦、秋霜、枫树、渔火; 听到:乌鸦的叫声。
分析:“空”是寂静空旷的意思,诗人借“空”抒发归隐情怀。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菁苔上。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4.简析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用典故。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此 时的诗人,对官场感到厌倦,而山居的美好让他对宁静平和 的闲适生活产生向往,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归隐生活的追求。
译文:半夜的时候,姑苏城外寒山寺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上。
这两句是诗人的所闻。“夜半钟声”不仅衬托出 了夜晚的寂静,而且揭示了诗人夜不能寐的烦乱心境。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这首诗围绕一个“愁”字,写出 了诗人夜半时分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愁闷 的心情。全诗动静结合,明暗交替,用最具 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 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堪称借景抒情之佳作。
层次梳理
所见 所闻
月落 霜满天 江帆 渔火
乌啼 夜半钟声
凄凉愁闷
所感
对愁眠
图解课文
主旨归纳
《枫桥夜泊》写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 来到苏州城外的枫桥,泊船靠岸的所见所闻, 勾画了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 了诗人愁闷、孤寂忧愁的思乡感情。
综合拓展
表达思乡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枫桥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 是一座江南常见的单孔石拱桥。 大运河在此通过,又是官道所在, 南北舟车在此交会,旧时每到夜 里航道就要封锁起来,这里便成 了理想的停息之地,此桥便因此 得名为“封桥”,后因张继的诗 而易名“枫桥”,并沿袭至今。
与枫桥有关的诗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课后作业 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枫桥夜泊》。
结束语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集大量的情景情感于短短数 十字之间,或豪放、或婉约、或思民生疾苦、或抒发 豪情逸致,更难得的在于浓缩大量历史人文,言有尽 而意无穷。经典诗词往往意境圆融,既启人深思,又 不使读者的思维困滞于诗词之中,启人灵智,发人深 思,实乃陶冶情操不可或缺的文化精品。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明月清泉
居
清幽
留
秋 暝
浣衣之女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图解课文
主旨概括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__山__水__田__园____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枫桥夜泊
枫桥:地名; 枫:季节,即秋季; 夜:时间; 泊:停泊,主要事件。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词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 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营帐 中都点起了盏盏灯火。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词意: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 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 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 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庭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作者简介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唐代 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对 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 50首。他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思考探究
1.诗中有画,画中有何景物?
空山、新雨、明月、松、清泉、石、竹林、浣女、莲、渔舟。
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2.这些景物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明净、清幽、宁静的乡村生活图景, 体现了作者追求高洁情操、向往归隐生活的愿望。
3.首联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不是有浣女和渔舟 吗,为什么还说是“空山”呢?
5.从诗中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这里安静、淳朴的生活是他的理 想,他又深受佛道思想影响,所以选择隐居。后人称之为诗 意的生活 “诗意的栖居”。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 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寄托着诗人 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
层次梳理
明月松林
感谢聆听
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同时,这里人迹 罕至,一般人不会想到山中有人。“空山”二字说明此处犹如世 外桃源。“空”实为“静”,人静、树静、水静、山静,让人心 也静。这种静中透出心的空明与纯净,所以空山不是空荡荡的山, 而是宁静的山,纯明的山。
“空”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你能联想到王维其他 含有“空”字的诗歌吗?
想一想:“霜”是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 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可作者为什么说“霜满天”呢?
“霜满天”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 但是却符合诗人的感受——茫茫的江面上, 愁苦的诗人感到冰凉的霜气从四面八方袭来, 包围了自己,也好像弥漫了整个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