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汇总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1.思考题:唐僧团队是不是高效团队?(团队:什么是高效团队?根据特征分析团队是否满足要求)结果论过程论特征论(特征的分析)█团队:由具有相互补充的技能的少量人组成的群体,团队的成员彼此承诺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

高效团队的特征:清晰的目标,相关的技能,一致的承诺,相互的信任,良好的沟通,应变技能,内部支持,恰当的领导,外部支持。

对唐僧团队的分析:团队目标明确:取经。

▲人才搭配合理:唐僧能把握大局,执着;孙悟空忠心耿耿,能征善战;沙僧老实巴交,适合搞基础工作;八戒能讨领导欢心,能调节气氛。

▲制度虽不完善,不尽合理,但却很严格:孙悟空是人才,但好出格,金箍把他管束住;沙僧老实,自我管理就行;八戒难成大事,让孙悟空管束住他就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人际网络:动不动就搬什么菩萨帮忙。

2.领导特质理论█传统领导特质理论▲主要观点:天赋决定论--领导者具有某些固有的特质,这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先天具备这些特质的人才可能成为领导。

▲主要研究:吉伯(C. A. Gibb, 1969)的研究、斯托格迪尔(R.M.Stogdill)的研究▲天才领导具备的七项品质(Gibb, 1969):善言辞、外表英俊潇洒、智力过人、有自信心、心理健康、有支配他人的倾向、外向而敏感▲领导者处于主导地位:领导者必须走在前面,有预见性,身先士卒;领导者不能脱离多数,代表多数人的根本利益,获得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评价:意义:启发人们看到领导者确实有某些独特素质缺陷:(1)强调素质的先天性,否定后天环境等因素的作用。

(2)有些因素互相矛盾或与实际抵触。

出色的领导人并非都英俊潇洒,能言善辩(3)没有区分各种素质的相对重要程度和哪些素质是谋取领导地位所需要的,哪些素质是维护领导地位所必需的。

█现代领导特质理论主要观点:领导者的特质是在日常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加以造就。

相关研究:吉赛利(Edwin.E.Chiselli,1971)9项应给予肯定的领导品质中国企业领导者的10大特质:1.建立愿景 6.人才培养2.信息决策7.承担责任3.配置资源8.诚实守信4.有效沟通9.事业导向5.激励他人10.快速学习█对领导特质理论的批判:1、没有列出一个权威的领导特征表2、没有重视情境因素的作用3、对最重要的特质确定比较主观,很难区分特质的优先顺序3.领导权变理论(菲德勒权变领导模型)█为什么要研究领导权变理论:随着被领导者和环境的变化,领导行为不存在固定的模式。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罗宾斯)补:与组织行为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有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管理学)、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组织行为研究的是核心问题:(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组织中的激励问题(3)领导科学问题2、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的模型?一般模型是指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及行为总是通过特定的外部有效性表现出来,从而显示心理和行为(自变量)与行为有效性(因变量)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

3、什么是心理资本?简述心理资本的五个关键要素。

心理资本是指个体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这种状态符合积极组织行为的标准,能过通过有针对性地投入和开发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

五个关键因素:自我效能感(自信)、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韧性(复原与出超越)4、学习和研究组织行为学有如下六个方面的作用:1有助于强化人性化管理意识,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2有助于合理选拔和使用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有助于改善管理沟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4有助于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

5有助于促进组织改革和发展。

6有助于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开发和有效管理。

5、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 2、经验总结法 3、现场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5、测验法6、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主观层面上积极情绪体验研究(2)个人层面上积极人格特质研究(3)群体层面上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1、什么是知觉?感觉和知觉有何区别?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具有整体性、理解性、相对性、恒常性等基本特征。

影响只觉得的因素包括知觉者因素、知觉对象因素和情景因素。

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中存在各种偏见,主要有手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和投射五种2、什么是社会知觉中的晕轮效应?是指对一个人某特性形成好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即“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如“一白遮百丑”3、什么是归因理论?归因就是指别人对自己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动机过程。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笔记(罗宾斯版)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笔记(罗宾斯版)

一、第一部分: 导论:二、管理的职能(一)计划: 确定组织的目标;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 以便对不同的活动进行整合和协调。

(二)组织: 决定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谁来承担这些任务;如何把任务进行分类;谁向谁报告工作以及在什么地方做出决策。

(三)领导: 激励下属;指导别人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

三、控制:对组织的绩效进行监控以保证事情按预期方向发展, 以及纠正重大偏离。

四、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角色:五、管理者的三大技能技术技能: 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六、人际技能:无论是独自一个人还是在群体中, 能够与人共事、理解他人和激励他人的能力;七、概念技能: 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的智力水平。

八、组织行为学(一)含义: 组织行为学(OB)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1)三个层次: 个体群体组织(2)基本模型:A.因变量: 一个受某自变量影响的反应 (也是组织行为研究者想了解的).生产率: 对效果(实现目标)和效率(以低成本实现目标)两方面的测量。

缺勤率: 指的是没来上班的现象流动率: 指员工永久地离开一个组织, 这可能是主动行为也可能是非主动行为工作场所中的越轨行为: 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 从而威胁组织和个人健康的主动性行为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由员工自由决定的行为, 它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 但这种行为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运作和作用工作满意度: 代表的是态度而不是行为;由于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觉B.自变量: 因变量变化的假设性原因;因变量的主要决定因素(3)研究方法:(4)历史发展(了解)第二部分: 个体一、传记特征:对人的了解, 最简单的、最容易得到的就是其基本状况信息, 比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等。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关于无言语沟通不正确的是()。

A、重音B、表情言语C、体态言语D、动作言语答案: A2.对群体绩效起积极作用的角色是任务角色和()。

A、自我中心角色B、社会角色C、维护角色D、协调角色答案: C3.智力的核心是()能力。

A、想象B、记忆C、观察D、思维答案: D4.沿着指挥链进行各种作业,每个人只向一个上级负责,必须绝对地服从这一上级的命令,这种组织结构称为()A、直线结构B、职能结构C、直线职能制D、事业部结构答案: A5.群体决策的缺点是()A、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B、从众压力C、增加观点的多样性D、提高决策的可接受性答案: B6.组织中的正式权力表达错误的是()A、法定性权力B、感召性权力C、强制性权力D、奖励性权力答案: B7.目标理论指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想达到该目标()。

A、期望B、成就需要C、动机D、急切心理答案: C8.以下哪类动机是按动机的起源分类的?A、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B、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C、主动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D、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答案: B9.根据理智、意志、情绪三种心理机能中哪一种占优势来确定性格类型的方法被称为()。

A、内外倾向型B、机能类型C、独立型与顺从型D、优越型与自卑型答案: B10.以人为对象的社会知觉可以划分为()。

A、对个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B、对个人的知觉、群体知觉、角色知觉C、人际知觉、群体知觉、角色知觉D、对个人知觉、群体知觉、人际知觉答案: A11.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B、第一印象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效应答案: C12.群体规范可以规划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方式,这是群体规范的()。

A、标准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动力功能答案: B13.下列哪种领导方式更容易带来高绩效和高满意度()A、专制的领导方式B、自由放任的领导方式C、民主的领导方式D、灵魂型领导方式答案: C14.在组织行为学中,将一个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是总和称为()。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第一篇: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011.41.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

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 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

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2、群体: 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

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 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 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3.组织文化: 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4.激励因素: 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

这类因素的改善, 或者使这类需要得到满足, 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 产生工作的满意感, 有利于充分、持久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即使不具备这些因素和条件, 也不会引起职工太大的不满意。

5.人际关系: 也叫人群关系, 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 它包含在社会关系体系之内, 而社会关系有更为广阔的内容, 它只能通过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

6、个性: 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 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7、群体规范:有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 或是指群体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8、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 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

9、社会知觉可分为哪些知觉?(1)对人知觉。

这是指通过对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 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2)人际知觉。

这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这种知觉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 以各种交际行为为知觉对象;(3)角色知觉。

这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

人们通过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和业务活动, 不断产生对他人的各种角色知觉, 并借助于思维活动, 掌握各种角色的行为标准, 形成角色意识;(4)因果关系知觉。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考试整理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考试整理

《组织行为学》书本知识梳理第一章绪论一、组织行为学的概论和内涵组织行为学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各类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增强组织的适应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

1、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又研究人的行为活动规律。

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基础,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2、不是研究人的一般行为规律,也不是研究一切人类的心理与行为规律,而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3、不是孤立的研究一个组织中得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而是用系统的方法。

4、目的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

注:【P12——P30管理思想发展的演变】可以大概回顾一下。

二、人性假设与管理1、“经济人”假设——X理论①主要内容②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方式◆③泰勒制是“经济人”假设的典型代表,“胡萝卜加大棒”办法,一方面:靠金钱的收买和刺激(胡萝卜),另一方面:靠严密的控制、监督和惩罚,迫使人为组织目标努力(大棒)。

2、“社会人”假设梅奥——霍桑实验提出。

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①基本内容②相应管理措施3、“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认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要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

①主要内容②相应的管理措施4、“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认为,以往的人性假设适合于某些人和某些场合,有合理面,但失去简单和绝对化。

事实上,人是复杂多变的,不能把所有人归为一类。

①主要内容②相应措施。

5、Z理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威廉大内,认为组织的关键是创造出组织环境或气氛,应以美国文化为背景,吸收日式企业组织的长处,提高生产率。

“企业文化”是核心地位。

【6、中国古代思想以及其所蕴涵的人性假设说理论】可以简要浏览一遍。

第二章个体行为与管理一、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汇总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汇总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汇总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汇总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书P8):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书P8-9):①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②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判断快乐的员工的生产效率高否即使有迹象表明决策无效,但决策层仍会继续支持该决策的实施是能够防止员工冲突的组织比较有效否个人谈判比小组谈判更好否、有很强文化的公司是最有效的否未经受压力的员工的绩效更佳否和男性领导相比,女性领导在作出决策时更喜欢其他员工的参与是大多是高层领导是A型行为类型者(即态度强硬、缺乏耐心、爱竞争、好发脾气、有很强的时间紧迫感、说话很快)否当获得与自己干活差不多的其他员工更多报酬时,员工通常会感觉占了便宜,感到内疚是第二章、知觉与归因理论知觉的特点(4个,P19-21):1、理解性2、相对性3、整体性4、恒常性影响知觉的因素(3个,P21-22):1、知觉者2、知觉对象3、情景社会知觉的常见错误(即偏见,5个,P24-26):1、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近因效应4、定型效应5、投射效应选择军事上的伪装是利用知觉的 A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社会知觉中,对人认知的以偏概全或以点概面的倾向属于 B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知觉防卫D刻板印象第三章、个性与心理测试个性的基本概念(P34):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遗传、环境、情景)四种气质类型(P35):1、多血质2、胆汁质3、粘液质4、抑郁质注:气质无好坏优劣,难改变;性格有好坏,可改变。

A型性格和B型性格(P36-37)判断性格类型不能做好坏评价是智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否第四章、价值观与态度什么是价值观(P53):价值观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综合态度,能够直接影响个体对事物的看法和行为。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百度文库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百度文库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百度文库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考试题型:一、选择题10×2′二、名词解析5×5′三、简答题5×5′四、论述题2×15′复习重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P8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2、组织行为学的作用 P10(1 有助于强化人性化管理意识,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2 有助于合理选拔和使用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3 有助于改善管理沟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4 有助于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5 有助于促进组织变革和发展(6 有助于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开发和有效管理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1、社会知觉 P28—32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特性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不仅取决于被感知的人、群体本身,也取决于感知者的目的、态度、价值观和过去的经验。

P28社会知觉的存在的各种偏见:P29-32(1)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近因效应(4)定型效应(5)投射2、归因理论P32-35归因就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动机的过程。

P32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P32(1)因果关系归属,即对人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的原因进行归属;(2)社会推论问题,即对行为者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作出推论;(3)未来行为预测,即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预测在今后有关情境中比较有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

归因的类别:P33海德:内因和外因凯利:(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2)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境。

归因的参照点:(1)一致性;(2)一贯性;(3)特殊性 P33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P34 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第三章个性与心理测验一、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1.组织行为学概念9是指研究个体、群体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2.(组织)公民行为概念25公民行为是一种员工自觉从事的行为,这种行为会在工作场所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带来有利的影响。

3.能力,智力能力,体质能力概念能力是指个体要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而需要具备的素质总和,是对一个人能做什么的评估。

智力包括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的精神活动,是所有工作中最好的预测绩效的指标。

体质能力4.态度的概念和构成态度是关于物、人或事的评价性陈述,反映个体对某事的感受。

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大要素构成。

评价性部分为认知,批判性部分为情感,采取处理方式部分为行为5.认知失调的概念当个体意识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时,认知私调就发生了。

6.工作满意度的概念63工作满意度定义为由于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对工作的积极感觉。

工作满意度高的员工对工作有积极情感,对工作不满意的员工对工作有消极情感。

7.工作卷入概念64工作卷入用于测量一个人从心理上对工作的认同程度,以及他的工作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

8.组织支持感概念65组织支持感指的是员工对组织在多大程度重视他们的贡献、关心他们福祉的看法。

9.情绪劳动概念92情绪劳动是指员工在工作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

10.情绪智力概念94情绪智力是指察觉和管理情绪线索和情绪信息的能力。

了解自己的情绪并擅长阅读他人情绪的人,工作会更有效。

情绪智力包括五个维度: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感同身受,社会技能11.人格的概念110人格可以理解为个体回应他人、跟他人互动的所有方式的总和,通常用个体外形的可衡量特质来描述一个人的人格。

12.人格大五模型112又称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外向性——衡量个人在人际关系中的舒适程度。

宜人性——测量个体顺从他人的倾向。

尽责性——测量个体的可靠程度。

情感稳定性——测试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

开放性——测量个体的兴趣范围和对新奇事物的爱好程度。

组织行为学(平台发布)期末

组织行为学(平台发布)期末

2021秋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明确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分支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对未来活动的具体行动任务、行动路线、行动方式、行动规划等方案进行规划、选择、筹谋的活动。

指的是管理者的()职能。

A、计划职能B、领导职能C、组织职能D、控制职能2.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是指管理者的()技能。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决策技能3.管理的核心职能是( )。

A.组织职能B.计划职能C.领导职能D. 控制职能4. 管理者向董事和股东说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战略方向时,所扮演的角色是( )。

A.监听者角色B.联络者角色C.传播者角色D. 发言人角色5.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C.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6.管理者依据组织宗旨,确定组织目标,拟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的全过程的管理职能是()A、计划B、组织C、领导D、决策7.人力资源管理属于管理中的()A、计划职能B、领导职能C、组织职能D、控制职能8.管理者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参加社会活动时所行使的角色是()A、挂名首脑B、联络者C、发言人D、领导者9.以下关于知觉相关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知觉的防卫机制是指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应的倾向B、错觉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了的知觉。

C、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特性的知觉。

D、最近发生的事情对人们知觉的影响较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10.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

A、投射效应B、首因效应C、光环效应D、对比效应11.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在这方面起着突出作用的是( )A、认知B、意向C、情感D、行为12.将性格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这是按照哪一个标准划分的:()A、神经过程的特征B、心理活动的倾向性C、占优势的心理机能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13.把性格划分为外倾性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D、按人的行为模式14、他人认为个体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A、角色同一性B、角色知觉C、角色期待D、角色冲突15、霍兰德认为个人的个性类型有:()A、四种B、五种C、六种D、七种16.( )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A、应激B、心境C、激情D、情调17.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 )。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期末知识总结两道材料题——微观一般从激励行为动机需要(个体行为)宏观(组织管理)领导风格等一、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对组织情景下的人的思考、感受、活动内容和方式的系统研究2.假设:对两个或者多个变量间的关系所做的试探性解释3.因变量:受自变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反应变量4.自变量:假设中导致因变量变化的原因5.知觉:个体给观察到的对象赋予一定的意义,而进行的组织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认识过程6.角色知觉:是人们对在某个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应该做的行为模式的期待7.态度:是个体对外界特定事物所持有的较为持久且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8.人格:与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是一个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交互作用所行程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9.自尊:个体对自身能力的整体评价,反映了个体感知到的自身重要性、有能力和有价值的程度,对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有重要的预测作用10.自我监控:个体调整自身的行为以适应外部情境因素的能力。

11.情绪劳动:个体通过自身情绪的管理以创造出公众能察觉的面部和身体表现。

员工在工作中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

12.压力:是一种动态情境,在这种情景中个体要面对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相关的机会、或限制要求,并且这种动态情境所产生的结果被认为是重要的而又不确定的。

环境刺激与个体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

(54)13.行为:人有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人又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实现其预定目标。

14.需要:客观刺激作用于人们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感觉。

15.动机: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16.群体: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具有稳定的关系模式的集合体,这些个体拥有共同利益或目标,他们认为自己属于这个群体并与群体之外的其他个体相互区别17.凝聚力:是群体发展的起来的一个主要表现,它是群体在追求其目标过程中团结一致,并保持一致性的状态。

大学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JG212045——在线考试复习资料2021版一、单选题1.()是强调组织全员学习.知识共享与共同愿景。

A.个体层学习B.团队层学习C.组织层学习D.组织间学习答案:C2.下列()不属于组织文化的三层次论。

A.理念层B.制度行为层C.符号层D.使命层答案:D3.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它是形态文化的复合体。

下列()不正确。

A.理念形态文化B.行为制度形态文化C.精神形态文化D.物质形态文化答案:C4.以下()不是语言沟通。

A.物体操纵B.口头沟通C.书面沟通D.电子媒介沟通答案:A5.沟通的定义理解,哪个不是正确的()。

A.沟通首先是意义的传递。

B.沟通中传递的信息包罗万象,既可以是单纯的信息交流,也可以是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交流。

C.沟通的目的是达到双方意见一致。

D.沟通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反馈和理解过程。

答案:C6.集体主义导向的文化是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这种文化导向集中表现在规范承诺方面,具体表现在规范更多地强调()。

A.个人利益B.双方利益C.组织利益D.领导利益答案:C7.员工心理契约影响因素一般不含()。

A.工作经历B.人力资源政策C.组织文化D.战略政策答案:D8.不正确运用群体动力有效地推进变革活动的具体方法有()。

A.加强群体凝聚力B.借助个人关系C.公平实施变革D.增强组织归属感答案:B9.个体对变革的阻力有()。

A.“群思”现象B.群体的凝聚力C.资源的限制D.守旧和安全感答案:D10.()是学习型组织的最基本学习单位,团队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开发。

A.个体层学习B.团队层学习C.组织层学习D.组织间学习答案:B11.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且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重点题型:一、选择题(10题,4分/题)(人格、沟通、冲突)二、名词解释(2题,5分/题)(一句)三、简答(3题,10分/题)(要有针对性)四、论述(1题,20分)(先定义再论述)知识点:组织行为学: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只是改变组织绩效。

1.(1)态度:是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陈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了某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2)态度的组成部分:认知、情感和行为。

认知=评估,情感=感觉,行为=行动(3)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

工作满意度:它描述了人们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地态度。

工作参与:用于测量一个人从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程度以及认为他的工作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

组织承诺:界定了员工对特定组织及目标的认同,并希望保持组织成员的身份。

组织承诺包括了三个独立的维度: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

2.退出-建议-忠诚-怠工理论框架:(1)退出:直接离开组织。

包括寻找新的工作岗位或者离职。

(2)建议:采取主动的、建设性的努力来改善工作条件。

包括提出改进建议,主动与上司以及其他类型的团体一起讨论所面临的问题。

(3)忠诚:被动但乐观地等待环境有所改善。

包括面对外部批评时站出来为组织说话,以及相信组织与管理层会做出正确的事。

(4)怠工:被动地听任事态越来越糟。

包括长期缺勤或迟到、降低努力程度和增加失误率。

3.情感、情绪和心境的区别(1)情感:是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到的所有感情。

这个总括概念中包含了情绪和心境两个成分。

(2)情绪是一种强烈的感情,它直接指向某个人或者某个物。

(3)心境则是一种比情绪更弱并且经常缺乏背景刺激的情感。

4.(1)情绪劳动是指,员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

(2)情感事件理论:证明员工会对工作中发生的事情产生情绪反应,这些反应又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1、人的需要由低到高排成阶梯,低层次需要得到相对的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2、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3、人的需要层次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情感与归属)→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阿德弗——ERG需要理论人们共存在三种核心的需要:1、生存需要(existence)2、联系需要(relatedness)3、发展需要(growth)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不同之处:1、人的需要并不是刚性的:“ERG”理论并不认为各类需要层次是刚性结构,比如说,即使一个人的生存和相互关系需要尚未得到完全满足,他仍然可以为成长发展的需要工作,而且这3种需要可以同时起作用。

2、“受挫——回归”思想:当一个人在某一更高等级的需要层次受挫时,那么作为替代,他的某一较低层次的需要可能会有所增加。

3、如果认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那么,ERG理论则偏重于带有特殊性的个体差异,这表现在ERG理论对不同需要之间联系的限制较少。

*4、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

*启示:1、了解员工各个层次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满足。

2、防止“受挫——回归”现象的发生。

【附: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基本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归属需要。

豪斯:途径——目标理论关键点:1、确定领导方式。

指导型领导——支持型领导——参与型领导——成就型领导(指令性程度逐渐降低)2、分析情境、任务性质、下属特点。

常规性程度越低,指令性程度越高;下属自信程度越高,指令性越低。

模型:自变量:领导者行为(上面4个类型)因变量:效果(绩效,满意度)影响因素:环境的权变因素(任务结构,正式权力系统,工作群体)下属的权变因素(控制点,经验,感知到的能力)赫塞和布兰查德:生命周期理论关键点:1、领导风格行为。

根据关系行为和工作行为维度划分为4种领导风格——指示、推销、参与、授权。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门行为科学,它从经验材料入手,运用实证研究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人在组织中的行为2.组织中不同主体的行为3.组织中主体行为的动因状况4.组织中主体行为的结果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范围:组织成员的自觉行为2.研究重点:行为方式的因果关系组织成员的行为特征识别、行为影响因素、行为作用结果,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点。

3.研究结果:行为类型的关系结构第二章能力的定义:所谓能力,是指人们采取行动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存在于人体之中。

能力的类别:认知能力,行为能力,感知能力。

学习的基础1.人的属性2.先天遗传3.社会适应4.传记特点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普洛夫使用狗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

结论:动物行为由先天遗传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构成,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作用基础上,以有条件行为的产生方式为依据,总结出以下学习规律:1.习得律:通过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可引起条件反射2.消退率:当条件刺激多次重复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时,条件反射会逐渐削弱直至消失3.泛化律:某种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就可以由类似于原来条件刺激的刺激引发4.辨别率:当条件作用过程开始时,有机体需要辨别相关刺激与无关刺激。

通过辨别学习,有机体有选择地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而不对其他刺激做出反应第三章感觉的含义: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脑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特征:感觉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只有外界刺激达到一定的条件,才能通过感觉器官形成感觉。

绝对觉阈(yù)、差别觉阈、感觉适应是描述这种敏感性的指标。

知觉的含义:知觉是主体对环境的对象化把握,体现为个体为了理解环境而解释其感觉印象的过程。

差别:感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如颜色、气味、温度等)的反映,直觉是对十五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应。

人际沟通的障碍:过滤;选择性知觉;情绪;语言。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斯蒂芬·罗宾斯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2.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的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发某种现象并加以研究的方法。

它的特点是首先提出若干条件与被研究对象之间存在因果联系的假设,然后运用各种手段对这种假设进行验证。

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实验法的分类主要有两类:实验室实验法与现场实验法。

3.气质气质通常又可称之为性情,它是一个人在他的各种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进行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关于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态度态度通常指个体对某一客观对象所持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态度是一种心理倾向,带有感性色彩,带有价值观的特点、是个性特征。

5.社会从众行为在群体压力下,个体与群体多数人的行为和意见趋于一致现象,称为社会从众行为。

6.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指群体为达到共同目标,在一定时期内成员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这些规范确定了成员的行为范围,成员应该具备的态度,规定了什么可以做和什么不可以做,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等等。

群体规范给出了一个基本的行为框架。

7.沟通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沟通,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组织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渠道,交换、分享各自的观点、意见、思想、情感等的过程。

沟通不仅仅是指意义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指意义必须被理解。

因此,沟通包括两个方面:意义的传递与理解。

8.权变论领导的权变理论研究的也是领导者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但这种理论关注的式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这种理论认为,一种具体的领导方式不会到处都适用,有效的领导行为应随领导者、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9.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的共有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体系。

它的核心是共同价值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以区别其他组织10.EAP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又称员工帮助项目或员工援助项目,是由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1.组织的定义:所谓组织,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是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组织要素的有机结合体,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人类群体。

2.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对组织情境下人的思考、感受、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的系统研究。

组织行为学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科学。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组织行为学关注的主要因变量(2)组织行为学关注的主要自变量或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4.组织行为学的起源:工业心理学派5.“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思·韦伯“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一般管理理论之父”亨利·法约尔6.韦伯的官僚制(1)合理的分工。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

(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

(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

(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7.泰勒:科学管理理论(1)工作定额制(2)标准化原理(3)能力与工作相符(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报酬制度(5)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6)实行职能工长制8.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包括五大管理职能和十四项管理原则。

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十四项管理原则是: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之上效率至上强调一般性的经验与原则关注组织内部管理9.霍桑实验(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的组织(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1.认知的概念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喻晓航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喻晓航

《组织行为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一、判断题01.受聘于耶鲁大学的美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于1912年发表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并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02.乔治·埃尔顿·梅奥,通过霍桑试验,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为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在西方心理学界他被公认为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和管理心理学的先驱。

03.行为科学成为对企业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员工的需要、动机、个性、情绪、态度,特别是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04.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正式开始用“组织行为学”代替原来所用的工业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等名称,使得组织行为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05.学者斯蒂芬 P.罗宾斯在论述企业社会责任时将其区分为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两个部分,认为一个企业只要履行了经济和法律责任,就算履行了社会义务,而社会责任则是在社会义务的基础上再加上道德责任。

06.远程办公可以使组织跨越地理位置的限制,与掌握关键技能的工作人员保持接触。

07.信息技术在办公场所和生产场所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强度,带来了工作效率,而且对于员工的生理和心理也不会产生副作用。

08.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虽然它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但与管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心理学等邻近学科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09.心理学探讨的人的个性是指把人看成一个综合的整体,反映一个人之所以成其为自身而区别于他人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的综合,其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0.由于文化的不同,人们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学习潜力,不同的生物节律、反应时间和对挫折的忍耐力。

11.群体的个性是由与之有接触的群体中的成员们塑造的,也是由个体对群体这个统一体的认识塑造出来的。

12.研究表明,内控者与外控者相比对工作更不满意、缺勤率更高、对工作环境更为疏远、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更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汇总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书P8):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书P8-9):①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②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判断快乐的员工的生产效率高否即使有迹象表明决策无效,但决策层仍会继续支持该决策的实施是能够防止员工冲突的组织比较有效否个人谈判比小组谈判更好否、有很强文化的公司是最有效的否未经受压力的员工的绩效更佳否和男性领导相比,女性领导在作出决策时更喜欢其他员工的参与是大多是高层领导是A型行为类型者(即态度强硬、缺乏耐心、爱竞争、好发脾气、有很强的时间紧迫感、说话很快)否当获得与自己干活差不多的其他员工更多报酬时,员工通常会感觉占了便宜,感到内疚是第二章、知觉与归因理论知觉的特点(4个,P19-21):1、理解性2、相对性3、整体性4、恒常性影响知觉的因素(3个,P21-22):1、知觉者2、知觉对象3、情景社会知觉的常见错误(即偏见,5个,P24-26):1、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近因效应4、定型效应5、投射效应选择军事上的伪装是利用知觉的 A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社会知觉中,对人认知的以偏概全或以点概面的倾向属于 B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C知觉防卫 D刻板印象第三章、个性与心理测试个性的基本概念(P34):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遗传、环境、情景)四种气质类型(P35):1、多血质2、胆汁质3、粘液质4、抑郁质注:气质无好坏优劣,难改变;性格有好坏,可改变。

A型性格和B型性格(P36-37)判断性格类型不能做好坏评价是智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否第四章、价值观与态度什么是价值观(P53):价值观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综合态度,能够直接影响个体对事物的看法和行为。

与工作相联系的态度(3个,P56):①工作满意度②工作参与③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5+6,P66-68):1、工作本身 1、年龄2、报酬 2、职业阶层3、升职机会 3、教育年限4、上司 4、组织规模5、同事 5、领导风格6、工作的丰富程度选择在宣传过程中采用恐惧性诉求时,何种程度的恐惧性唤起可以起到最佳效果 BA高 B中 C低成就感属于罗克奇价值观中的 AA目的价值观 B工具价值观 C其他价值观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内容性激励理论及其应用(定义+4步骤,P85,89-90):围绕如何满足员工的需要,进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展开研究,也称需要理论。

主要包括: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②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③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第一步了解和调查员工的需要第二步分析整理员工的需要第三步对员工进行解释和说服教育第四步逐步满足员工的合理、可行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论(5层,P86):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需要过程型激励理论(P90):着重对行为目标的选择,即动机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主要包括:①弗鲁姆的期望理论②亚当斯的公平理论③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公平理论(P95-96):对自己的报酬的知觉和比较的认知失调,导致当事人的心理失衡,即不公平感和心里紧张。

为减轻或消除这种紧张,当事人采取某种行动以恢复心理平衡。

如果报酬公平,当事人就会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励当事人的行为。

人们感到不公平时的举措(6个,P96):改变自己的投入改变自己的产出改变自我认知改变对他人的看法选择另一个不同的比较对象抱怨、情绪低落、甚至离职激励理论的应用(P99-103):⑴激励的多样化:①激励对象的多样化②激励方法的多样化⑵年薪制⑶员工持股计划⑷股票期权制⑸构建有效的激励系统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非正式群体(定义+4特点,P109-110):是以观点、兴趣、爱好相似为基础,以彼此情感为纽带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群体。

①自发性②成员的交叉性③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④排他性和不稳定性如何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工作(3方面,P112):①管理者自觉增强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②运用舆论导向引导③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中国当前群体心理变化(3个特征,P116-117):①群体压力减小,从众心理弱化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减弱③非正式群体作用和影响范围增大群体压力(P119):群体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使群体内每一个成员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持与大多数人的一致性。

注:凝聚力越高,团队效率不一定越高,其也取决于团队与组织目标一致性的高低。

团队类型(4个,P124-125):①问题解决型团队②自我管理型团队③多功能型团队④虚拟团队判断群体的内聚力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否高士气的群体不一定具有高的生产效率是第七章、管理沟通沟通的渠道和类型(3类,6个,P138-142):按沟通方式的组织化程度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按沟通所借用的媒介不同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按沟通的方向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群体决策(P146):群体决策是由群体中的多数人共同进行决策,它一般由群体中个人先提出方案,而后从若干方案中进行优选。

人际冲突(P153):人际冲突是指被人们知觉到的一种价值观或目标上的矛盾状态,并伴有敌意阻碍对手取得成功的行为以及情绪上的敌意。

有效沟通和改善沟通的策略(4个,P156-163):①保证正式沟通渠道畅通②学会积极倾听③相互作用分析④周哈利窗口分析选择根据PAC理论,在一般情况下,____自我状态是解决问题或使对话持续下去的主要途径 C A儿童 B父母 C成人每周一次的员工例会属于: DA下行沟通 B上行沟通 C非正式沟通 D混合沟通第八章、权力与政治权力的类型(5个,P174-175):①法定权②强制权③奖赏权④专家权⑤参照权引发政治行为的因素(2方面,P180-181):⑴组织因素——组织环境、组织文化、组织结构、政治管理⑵个体因素——个体差异、权力需求、控制地位、冒险倾向印象管理(P182):又称印象整饰,是指有意识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印象的形成过程。

选择印象管理技术包括: ABDA道歉 B吹捧 C谈判 D找借口滋生政治行为的组织有如下特征: ABDA组织信任度低 B以高压手段追求高效率C职权和角色明确 D高层领导非常自私自利第九章、领导理论领导和管理的区别(P195):领导重决策,管理重执行过程中的调控。

简而言之,前者是“做正确的事”,后者是“正确地做事”。

西方现代领导理论的发展(3阶段,P197):第一阶段物质理论阶段第二阶段领导行为理论阶段第三阶段领导权变理论阶段管理方格理论(P204):是研究企业的领导方式及有效性的理论,这种理论倡导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

选择领导的人格魅力属于那种影响力 DA法定权 B专家权 C信息权 D参照权对经验不足或能力比较差的下属,哪种类型的领导更合适 CA参与型 B授权型 C指导型 D支持型第十章、组织文化组织文化(P219):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为组织所有的成员所接纳,成为组织的一种群体意识,表现为组织共同的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

组织文化类型(5个,P221):①学院型②俱乐部型③棒球队型④堡垒型⑤学习型组织文化的结构和作用(3个+5个,P220、225):①表层文化②中层文化③深层文化①激励功能②凝聚功能③导向功能④规范功能⑤协调功能组织公民行为(概念+3特点,P234-235):是在组织正式的薪酬体系中尚未得到明确的或直接的确认,但就整体而言有益于组织整体运转成效的行为总和。

①自愿自发②组织中正式的报酬系统未作明确规定③行为总和的累积效应选择组织内部的一些特殊典礼、仪式、风俗属于组织文化的 BA精神层 B制度层 C器物层 D物质层银行和政府机关常有的组织文化类型是 BA学院型 B俱乐部型 C棒球队型 D堡垒型第十一章、组织变革与发展勒温模式(3个步骤,P247):1.解冻——创造变革的动力(找错)2.移动,又称变革——指明改变的方向,实施变革,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和行为(内部沟通)3.再冻——稳定变革(实施与纠偏)何时组织开始变革(4特征,P246):①组织的主要功能显示没有效率,或者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②组织的决策形成过于缓慢;③组织内有不良意见需要沟通;④组织缺少创新,没有新观念。

选择哪个步骤不属于勒温提出的组织变革的三个步骤 DA解冻 B再冻 C移动 D再移动根据美国学者达夫特的观点,技术改革的方式主要采用 B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第十二章、健康与安全如何对待挫折(2大方面,4小方面,P276-277):⑴针对问题的应对方法:①行为方面要设法控制、解决问题;②认知方面则要加强引导,提高认识,变换视角和出发点,正确对待挫折。

⑵针对情绪的应对方法:①行为方面主要是进行情绪调整和行为训练;②认知方面要正视情绪,进行情感疏泄,而不要否认、压抑。

EAP的内容与实施(6方面+4步骤,P281-285):EAR,即员工帮助计划,内容主要包括①工作环境设计与改善②心理压力应对③沟通与人际关系改善④职业心理健康问题⑤职业生涯规划⑥心理危机干预RAP的实施流程:建立EAP项目→分析项目需求→制定方案→项目实施选择人们常常在达不到目标之时,说自己本来就没想达到这一目标,这是一种 AA酸葡萄心理 B甜柠檬心理 C援例心理 D诡辩心理EAP的内容不包括 BA工作环境的重新设计 B生产技能培训C心理咨询D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