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胸腔穿刺及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
禁忌症
• 1、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 2、单纯结核性脓胸 • 3、巨大肺大泡或肺囊肿
三、手术
方法
• 1, 肋间细管插管法(猪尾巴管):一般用于排出胸内积 液,积气或抢救时应用。因管径较细,操作简单临床上经 常应用。但其对排出较稠的液体如积血、脓液等不甚通畅 。
• 2, 肋间粗管插管法:经肋间插入一个稍粗一点的管,操 作简单,又可引流大部分不是十分粘稠的液体。但此法长 时间带管容易引起疼痛。
• 拔管指征:
• 1、 连续观察24小时无漏气
• 2、 连续观察24小时液体量小于50ml
•
连续观察24小时脓液量小于10ml
• 3 、影像学检查示肺复张良好。
• 拔管时指导患者深吸一口气,吸气末迅速拔管,用凡士林 纱布封住伤口,加压包扎固定。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 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切口漏气、渗液、出血和皮下血肿 等
原理及目的
• 利用虹吸原理把胸腔内的气体、液体利用负压吸 引的原理吸出体外而减轻胸腔压力,减轻液体和 气体对心肺组织的压迫而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二、适应症及禁忌症
• 适应症:
• 1、 中、大量气胸,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 • 2、胸腔穿刺治疗后肺无复张者; • 3、需使用机械通气或人工通气的气胸或血气胸者; • 4、拔除胸管后气胸或血胸复发者; • 5、剖胸手术后; • 6、 外伤性中量以上血胸; • 7、中、大量胸腔积液; • 8、早期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或食管瘘、食管破裂。
胸腔闭式引流术
心胸外科
主要内容
一、基本知识、原理及目的 二、适应症及禁忌症 三、手术 四、注意事项
一、基本知识、原理 及目的
基本知识
• 胸膜腔:脏胸膜与壁
胸膜之间所形成的一个 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左 右各一,互不相通,腔 内没有气体,仅有少量 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 摩擦,腔内为负压,有 利于肺的扩张,有利于 静脉血与淋巴液回流。
静脉留置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 2 0 1 0年 4月—2 0 1 2年 9月我 院确诊 为气
胸 的2 0 例新生儿 。其 中男 1 1例 ,女 9例 ;年龄 2 6 h ̄ 2 8 d ;胎 龄< 3 8周 5例 ,3 8—4 2周 l 2例 , >4 2周 3例 。其 中 1 0例有 窒息复苏史 ,5例行复苏囊 面罩正压通 气 ,3例行 气管 插管正 压通气 。6例诊 断为新 生儿 肺炎 ,4例为胎 粪 吸人 综 合征 ,3
痛轻、恢复快 、无 张力 、创伤小 、复发率低 、手术操作 简单 等
优势。
烯 单丝进行编织而成 , 人 体不会对其进行吸 收,跟人体组织也
无 排斥 ,相容性 良好 ,并且还具有较强 的抗感染作用 ,可有效
参考文献
I 朱永平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 4 2 例 疗效 观察 [ J ].中国
4 o1 .
I 型、 Ⅱ型还是 Ⅲ 型 和Ⅳ型的腹股沟疝 ,都可采用无张力疝修 补术进行手术治疗 。传统疝修补术难以对患有前列腺肥大、慢 性气管炎与便秘 的患者进行疝修补 ,常会 出现复发情况 ,但采 用无张力疝修补 术则 可 以避免复 发 的可 能 。腹 股沟 疝 中直 疝与斜疝也有很大 区别 ,直疝在术 后的复发率要 比斜疝高 达 6
例 为新 生儿肺透明膜病 。l 4例为右侧 气胸 ,6例 为左 侧气胸 。 胸 片提示肺部压缩 3 5 % 有 5例 ,压缩 5 0 % 有 9例 ,压缩 6 5 % 有 6例 。
作者单位 : 4 7 1 0 0 0 河南省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 中心新 生儿科
人工补 片技术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 补术 的原 理是将精 索后的定
新生儿气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 的疾病 ,多发 生于肺 部疾病 的基础上或 由于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 导致肺 泡内气体压力过 高 以及不均匀 的气体交换时 , 致使肺泡 内气体容积超 过其 生理
胸腔引流管插入术的常规操作
胸腔引流管插入术的常规操作一、胸腔引流管插入术【适应证】气胸、血胸、脓胸、支气管损伤等。
【器材】28-32Fr引流管、剪刀、长的血管钳、止血钳、缝合器械、局麻用具、吸引器等。
【操作】以排气为目的时穿刺部位在锁骨中线第2.3肋间;以排液为目的时穿刺部位在腋中线或腋后线上第6.7肋间。
病情允许时作胸部X线摄片以确认膈肌的位置,保证插管位置在其上的胸腔内。
二、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插入1.消毒穿刺部位,铺巾,局麻。
2.切开穿刺部位3.5cm,用长弯血管钳撑开肋间肌,向内伸展以撑开胸膜。
3.插入手指确认已经进入胸膜腔后,用长弯血管钳夹住引流管送进胸腔内。
引流管的侧孔要进入胸腔内。
4.垂直褥式缝合切口,用结扎线固定引流管。
引流管接水封瓶或低压吸引装置。
三、套管针引流术1.方法(1)选好部位,消毒,铺巾,局麻。
切开皮肤2~3cm,用长弯血管钳分离肋间肌。
(2)在创口内插入导管针到胸腔里,至合适深度后拔去外套管针,保留引流导管在胸腔内。
引流管接低压吸引装置。
2.水封瓶引流装置:(1)1瓶式——引流导管长约1m,下接水封瓶。
透过导管内的液柱波动,确认引流管是否在胸腔内并保持畅通。
(2)3瓶式——第一瓶收集胸腔流出的液体,第2瓶使胸腔不直接与大气相通,第3瓶调节压力。
也可把3瓶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装置,使用更方便。
3.胸腔引流的管理:插管后,在持续吸引状态下,拍摄胸部X线片以确认导管的位置。
引流瓶必须保持低位。
引流不充分时要考虑再插管引流。
引流6~12小时仍然有明显的气胸或血胸,需要追加插管引流或做其他必要的处理。
四、胸腔穿刺术【适应证】因不能摄胸片而做的诊断性穿刺;张力性气胸而无法做胸腔闭锁引流时的救命措施;血胸、脓胸时的穿刺抽血、抽脓。
【操作】1.穿刺部位同于胸腔闭式引流。
消毒,局麻注射直达胸膜,并试穿确认有空气或液体存在。
2.用连接3通管和注射器的18G的穿刺针,沿肋骨的上缘进针,至试穿时的深度为止。
三通管连接排液(气)管。
新生儿气胸胸腔穿刺及闭式引流ppt文档
气胸患儿护理
三、吸氧 • 遵医嘱予头罩或面罩吸氧,正确调节吸入氧浓度,
以提高动脉血氧含量,加快间质氮气排出,从而 促进气肿吸收,但应注意氧中毒。经常检查,防 止扭曲,保证氧气供应
气胸患儿护理
四、机械通气 • 监测血气分析,若病情不稳定,需要多次取血,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 护士协助医生拔管,在吸气末迅速拔管
• 拔管后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 漏气、渗液、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 知医师处理。
临床表现
1)经窒息复苏后持续呼吸困难,给氧不能缓解,或 突然(或原发病稳定后)出现的呼吸困难、呻吟、 烦躁不安;
2)有部分患儿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呼吸急促,查 体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紫绀
临床表现
3)患侧胸廓隆起,肋间隙饱满,叩诊呈过清音,听 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4)极少部分患儿无任何呼吸道症状,仅在胸片检查 时发现;有原发病的患儿还有相应原发病的表现
膜腔 4)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三 、保持引流管通畅
四、观察和记录
1)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的水柱波动。 2)观察引流液体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五、拔管
• 一般引流48~72h后,临床观察无气体溢出,X线 示气胸已复张,夹闭引流管24小时后再次复查胸 片,若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儿无呼 吸困难表现,即可拔管。
• 吴本清 ,新生儿危重症监护诊疗及护理, 第1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治疗
胸腔穿刺排气-- 适用于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或肺压缩在30%以上
胸腔穿刺及引流
深静脉置管包(单管)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原理
胸腔闭式引流能排除 胸腔内液体或气体,维持 胸膜腔的负压,使肺保持 膨胀状态,使纵隔处在正 常位置。
1、将胸膜腔的气体或液体排出,重建胸膜腔 内负压,促使肺复张
2、平衡胸腔两侧的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 萎陷
3、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为临床治 疗提供依据
胸腔闭式引流术适应症
1、自发性气胸,肺压缩大于50%者。 2、外伤性血、气胸。 3、大量胸腔积液或持续胸腔积液,需彻底引
流,便于诊断和治疗者。 4、脓胸早期彻底引流,有利于炎症消散和促
进肺复张。 5、开胸术后引流。
胸腔闭式引流方法1
一 正压连续排气法: 将胸腔引流管连接于床旁的单腔水封瓶。 适用于闭合性和张力性气胸。 二 持续负压排气法: 胸腔引流管连接于负压连续排气装置使胸腔内压力 保持负压水平(以-8~-12cm水柱为宜)。本方法可 迅速排气,引流胸腔积脓,促使肺复张,使裂口早 日愈合。适用于胸膜腔内压不高而肺仍未复张的气 胸,尤其是慢性气胸和多发性气胸。
3、胸腔穿刺时出现胸膜反应的机理
1)生理因素:统计数据表明:年轻患者对刺激的反应敏 感,胸膜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在空腹状态下行胸腔穿 刺,胸膜反应的发生率更高,这可能与饥饿状态下,血糖偏 低,机体不易耐受各种刺激有关。 2)心理因素:由于患者对胸穿过程、目的不了解,存在 紧张和恐惧心理;首次胸穿胸膜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再 次胸穿者。 3)医源因素:患者对疼痛或是对医生信任度而引起的胸 膜反应,主要是进修、实习医生操作不熟练,术前定位不 准确,反复穿刺常导致胸膜反应。 4)疾病因素:患者体质虚弱或有其它并发症,比一般情 况良好者发病率高。 5)局麻因素:皮肤及壁层胸膜麻醉效果欠佳。
胸腔穿刺与胸腔闭式引流术
每次抽吸标准上以抽尽为宜,对大量胸腔积液, 第一次普通不超出1000ml,以后每次不超出 1500ml,防止复张性肺水肿,主诉胸闷时停顿操 作。
胸腔穿刺与胸腔闭式引流术
第6页
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穿刺与胸腔闭式引流术
准备引路管与引流瓶:引流管直径0.8cm 左右为宜;
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减压。
胸腔穿刺与胸腔闭式引流术
第10页
麻醉与体位
麻醉:皮肤消毒、铺单后,1-2%利多卡 因或普鲁卡因逐层麻醉至壁层胸膜,注 射器回抽出气体或液体后拔除麻醉针头
体位:半卧位
胸腔穿刺与胸腔闭式引流术
第11页
手术步骤
沿肋间作2-3cm切口,弯钳钝性分离肋间 肌,下一肋骨上缘进入胸腔,切口有液体 溢出或气体喷出;
穿刺点选择与定位: 胸腔抽气: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胸腔抽液:肩胛线、腋后线或腋中线 第七、八肋间 少许或包裹积液:胸透或超声定位
胸腔穿刺包:一次性商品或医院自备
胸腔穿刺与胸腔闭式引流术
第3页
麻醉与体位
麻醉:皮肤消毒、铺单后,1-2%利多卡 因或普鲁卡因逐层麻醉至壁层胸膜,注 射器回抽出气体或液体后拔除麻醉针头
扩大创口,引流管置入胸膜腔3cm左右。, 远端接闭式引流瓶,观察水柱波动是否良 好。
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
胸腔穿刺与胸腔闭式引流术
第12页
并发症
引流不畅或皮下气肿; 出血; 胸腔感染; 复张性肺水肿; 膈肌或肺损伤
胸腔穿刺与胸腔闭式引流术
第13页
胸腔穿刺与胸腔闭式引流术
第14页
体位:反坐位或半卧位
胸腔闭式引流指征以及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指征以及方法
引流是外科手术后的一项常规操作,可预防手术创面产生血肿,减少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而闭式胸腔引流则是用来有效排
出胸腔内积液的一种方法。
在使用闭式引流器时,需要注意选择正
确的引流位置、管径及引流量。
以下是胸腔闭式引流指征及方法:指征:
1. 胸腔积液:胸膜腔积液是导致气胸、肺部感染以及其他疾病
的常见原因之一。
2. 胸膜腔出血:胸部手术或创伤后,可能导致胸膜腔出血,这
时需要采取引流以减少血液积聚的风险。
3. 胸膜腔空气:由于外伤、手术等因素导致肺部气胸时,需要
进行引流。
方法:
1. 选择引流位置。
据患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位置来进行引流。
推荐位置为第五肋间或第六肋间前侧胸壁。
2. 选择合适的管径及长度。
一般采用内径6mm的管子,长度
根据需要而定。
注意避免过长,以免刺激肺组织。
3. 做好消毒。
在进行操作之前,需要彻底清洗和消毒操作部位,以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
4. 进行局部麻醉。
为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需要使用局部麻醉剂。
5. 插管并连接到负压引流。
在插管之前,需要注射少量的局部
麻醉剂,并等待麻醉效果产生。
然后轻轻插入引流管,并将其连接
至负压引流。
6. 定期更换引流。
根据情况定期更换引流,以确保引流的有效性。
这就是胸腔闭式引流的指征及方法,但请注意,具体操作还需
遵循医生的指导。
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
方法总结32例新生儿气胸资料;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分别观察胸腔闭式引流前后临床反应、经皮氧饱和度(tcs02)、胸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
结果 32例术后30-60分钟内皮肤紫绀明显减轻,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外周循环改善,经皮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术后24复查x线显示胸腔内气体减少,被压缩的肺已开始复张。
48h后复查x线显示胸腔气体消失,2例停胸腔闭式引流后气胸量增加,再次应用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引流时间为1-7d。
32例患儿30例痊愈出院,2例放弃治疗,治愈率93.75%。
结论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显著。
方法简单,安全可靠,便于推广。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新生儿;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新生儿气胸为新生儿科急症,严重时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常规胸腔穿刺术在基层医院不易开展,损伤较大,易合并感染。
近年我院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及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新生儿科2009——2012年收治新生儿气胸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足月儿21例,早产儿1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5例,新生儿肺炎19例;右侧气胸23例,左侧气胸6例,双侧气胸或合并纵膈气肿3例。
1.2 临床表现多有呻吟、呼吸增快、发绀、烦躁、一侧或双侧胸廓隆起,呼吸运动减弱,呼吸音降低,心音遥远或移位,心率增快或减慢;或在机械通气的监护过程中,患儿突然病情变化,表现为持续青紫、苍白、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和经皮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及经皮氧分压急剧下降。
透光检查阳性。
x线检查气胸量≥30%。
1.3 方法采用18号静脉留置针穿刺。
患者仰卧,穿刺点为患侧胸骨中线第2、3肋间上缘。
常规消毒,带无菌手套,铺洞巾,左手定位,右手持静脉留置针,15-30角穿刺进针,有落空感时退出针芯,留软硅胶管在皮内。
胸腔穿刺术与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穿刺术与胸腔闭式引流术一、胸腔穿刺术(—)适应证1、诊断性穿刺胸部外伤后疑有血气胸,需进一步明确者;胸腔积液性质待定,需穿刺抽取积液作实验室检查者。
2、治疗性穿刺大量胸腔积液(或积血)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且尚不具备条件施行胸腔引流术时,或气胸影响呼吸功能者。
(二)方法1、患者反向坐在椅子上,健侧手臂搭在椅背,头枕在手臂上,患侧上肢伸举过头顶;或取半侧卧位,患侧向上,患侧手臂上举过头,以使肋间相对张开。
2、穿刺抽液宜取叩诊实音处,一般在肩胛下角第7~8肋间,或腋中线第5~6肋间。
包裹性积液穿刺部位应根据X线透视或超声检查定位。
3、气胸抽气,一般取半卧位,穿刺点取第2~3肋间锁骨中线处,或第4~5肋间腋前线处。
4、术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戴口罩、帽子及无菌手套,穿刺部位皮肤用碘酊、酒精常规消毒,铺手术巾。
局部麻醉应浸润至胸膜。
5、进针应沿下一肋骨之上缘缓慢刺入,与穿刺针相连的乳胶管应先以止血钳夹住。
当穿过壁层胸膜进入胸腔时,可感到针尖抵抗突然消失的“落空感”,然后连接注射器,放开乳胶管上的止血钳,即可抽液或抽气(抽气时亦可在证实抽出胸腔积气时连接人工气胸器,行连续抽气)。
6、抽液完毕,拔出穿刺针,针孔处以无菌纱布按压1~3nin,并胶布固定。
嘱患者卧床休息。
7、危重伤病员穿刺时,一般取平卧位,不宜为穿刺而过于移动体位。
(三)注意事项1、穿刺抽液量以诊断为目的者,一般为50~100ml;以减压为目的时,第一次不宜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要超过1000ml。
创伤性血胸穿刺时,宜间断放出积血,随时注意血压,并加快输血输液速度,以防抽液过程中突然发生呼吸循环功能紊乱或休克。
2、穿刺过程中应避免患者咳嗽及体位转动,必要时可先服可dai yin。
术中若出现连续咳嗽或胸闷、眼花、出冷汗等虚脱表现,应立即停止抽液,必要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3、液、气胸胸腔穿刺后,应继续临床观察,可能数小时或一二天后,胸腔液、气体又增多,必要时可重复穿刺。
胸腔穿刺术等常见操作规范
附件:胸腔穿刺术等常见操作规范气管插管术[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需心肺复苏以及气管内麻醉者;加压给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流入气管及随时吸除分泌物;气道堵塞的抢救;复苏术中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等。
[禁忌证]:明显喉头水肿或声门及声门下狭窄者、急性呼吸道感染者。
[用品]:麻醉喉镜、气管导管、气管导管衔接管、牙垫、导管管芯、吸痰管、注射器以及供给正压通气的呼吸器及氧气等。
[方法]:1、患者仰卧,头垫高10cm,后仰。
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拨开上、下唇,提起下颌并启开口腔。
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口腔,将舌体稍向左推开,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此时可见腭垂(悬雍垂)。
2、沿舌背慢慢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可见会厌的边缘。
继续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上提喉镜,以撬起会厌而显露声门。
3、右手以握笔式手势持气管导管,斜口端对准声门裂,轻柔地插过声门而进入气管内。
放入牙垫于上、下齿之间。
退出喉镜。
听诊两肺有呼吸音,确定气管导管在气管内,且位置适当后,妥善固定导管与牙垫。
4、气管导管套囊注入适量空气(3-5ml),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便于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并可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或血液流入气管。
[注意事项]:1、插管前,检查插管用具是否齐全合用,特别是喉镜是否明亮。
2、气管插管时患者应呈中度或深昏迷,咽喉反射消失或迟钝;如嗜睡或浅昏迷,咽喉反应灵敏,应行咽喉部表面麻醉,然后插管。
3、喉镜的着力点应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方法。
声门显露困难时,可请助手按压喉结部位,可能有助于声门显露,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弯成“L”形,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施行盲探插管。
必要时,可施行经鼻腔插管、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4、插管动作要轻柔,操作迅速准确,勿使缺氧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反射性心搏、呼吸骤停。
5、插管后吸痰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持续时间一次不应超过30s,必要时于吸氧后再吸引。
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 膜 腔 示 意 图 1
胸膜腔是一个位于肺和胸 壁之间的潜在腔隙
胸 膜 腔 示 意 图 2
1.胸穿:thoracic accupuncture 胸穿:thoracic
(1)指征
诊穿(疑有气液) 治疗(较多气液、急性脓胸<1000ml/d)
(2)部位:锁中线II肋隙、腋中线VII肋隙 (3)步骤:
胸腔穿刺及闭式引流术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 心血管病诊疗中心 张飞
目
的
• 胸腔闭式引流能排除胸腔内液 体或气体,维持胸膜腔的负压, 使肺保持膨胀状态,使纵隔处 在正常位置。
适 应 症
• 脓胸、张力性气胸或需反复胸穿抽气的气 胸; • 外伤性气胸、血胸,穿刺抽吸不能改善症 状者; • 食管、气管、支气管瘘; • 开胸手术者。
三、引流液的观察
• 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单位时间内引流量, 如引流出的血液很快凝固,且每小时多于 200ml,连续3小时以上,提示有活动性出 血,应做好紧急开胸的准备。 • 正常恢复(即水柱波动±8cm)一周后,引 流管无气体排出,如仍有气体排出,则为 支气管胸膜瘘,应做好再手术准备。 • 胸腔引流液如为胃内容物或胆汁样液体, 提示有食管---胃吻合瘘或胆瘘的发生。
四、防止气体进入胸腔
• 1 维持引流系统的封闭性,水封瓶内玻璃管 口应置于液面下3cm,并保持直立。 • 2 胸壁引流管口周围要用油纱严密包盖。 • 3 在搬运病人或更换引流液前,需用两把长 血管钳夹闭引流管,如有大量气体不断排 出时不应长时间夹闭引流管,以造成张力 性气胸。
四、防止气体进入胸腔
(2)部骤:
消毒铺巾局麻、肋隙中间分离、插管固定连接
(4)装置:
单瓶、双瓶、三瓶(落差、动度、调压)
【27例新生儿气胸的护理】新生儿气胸护理
【27例新生儿气胸的护理】新生儿气胸护理气胸是新生儿危重急症之一, 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常见急诊, 近年来因加压呼吸的广泛应用, 其发病率明显升高。
新生儿气胸发生后, 肺受压萎缩, 同时静脉回流受阻, 严重干扰了气体交换和降低心排出量, 若有纵隔移位, 更加重上述变化, 必须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如不能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 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我院在2009年1月-2011年8月共收治新生儿气胸27例, 现将护理内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12例,女15例;胎龄28~41周,平均胎龄(36.22±1.80)周;出生体重875~4150g,平均体重(1658.06±188.50)g;入院日龄1 h-1d;原发病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0例,自发性气胸9例。
胸部X 线片检查单侧气胸23例,双侧气胸4例。
鼻导管吸氧后自行吸收治愈5例,一次性穿刺排气治愈8例,胸腔闭式引流14例。
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高频通气8例。
1.2 方法1.2.1 一次性穿刺排气术:采用6.5#头皮针连接20ml注射器,于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垂直进针,进入胸膜有落空感,抽出胸腔内气体,感觉有负压停止抽气。
1.2.2.胸腔闭式引流术:12Fr带针胸腔引流穿刺针从患侧第3、4肋间进入皮下后上行至2、3肋间进胸,有脱空感后边退出针芯边用血管钳钳夹胸引管,至全部退出后连接三腔水封瓶,开放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
3M敷贴与胶布固定胸引管。
1.3 结果:本组27例患儿治愈24例,3例胎粪吸入综合征因PPHN、严重酸中毒死亡。
2护理2.1病情观察根据病情提供各种脏器功能状态的监护,如心肺监护、SPO2监测,常规Q2H测量T、P、R、BP。
严密观察患儿神志、反应、面色等情况。
注意观察胸廓形状、呼吸运动是否对称,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深浅度。
气胸的主要症状为明显呼吸困难、发绀,一侧或双侧胸廓膨隆,机械通气治疗患儿突然出现心率增快、脉压差减小、SPO2下降等,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汇报医生,联系床边X线摄片确诊。
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 苏长兵
胸腔穿刺术
胸膜炎、胸膜肿瘤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可 致胸膜腔内液体大量渗出,形成胸腔积液;胸 部外伤时,胸膜腔与外界或支气管、肺相通, 大量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气胸;外伤时血液 流入胸膜腔可出现血胸或血气胸。胸腔内大量 积液、积气,限制患侧呼吸运动(肺组织被压 缩),可致严重呼吸困难,急性起病甚至可危 及生命。
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操作方法:
术前准备基本同胸腔穿刺术。 手术器械准备: 无菌手套、消毒液、2%利多卡因; 5mL注射器;切开包或闭式引流包:无 菌洞巾、止血钳、无菌纱布、无菌消毒 碗、弯盘,胶带等。 适当的急救药品与器械:注射器、肾上腺 素、吸氧设备等。
操作方法
局部浸润麻醉壁层胸膜后,进针少许,再行 胸膜腔穿刺抽吸确诊。 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 下组织 用2把弯止血钳交替钝性分离胸壁肌层达肋骨 上缘,于肋间穿破壁层胸膜进入胸膜腔,此 时可有突破感,同时切口有液体或气体溢出。
拔管指征及方法
1、24小时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 无气体溢出. 2、病人无呼吸困难,听诊呼吸音恢复,X线检 查肺膨胀良好. 3、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位或坐在床边,鼓励 病人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病人深吸 一口气后屏住。病人屏气时拔管,拔管后立 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
拔管护理
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 皮下气肿。检查流口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 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
维持引流系统的密闭
胸管与水封瓶之间的引流系统,均应完全密封, 固定牢固,切勿漏气。 水封瓶玻璃管应置于液平面以下1—2cm保持 直立位。 引流管周围要用油纱布条严密包盖。 水封瓶被打破或更换时,必须钳夹引流管,以 免造成张力性气胸。 引流管脱落,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
胸腔穿刺与引流术
胸腔穿刺术一、适应症1、胸腔积液性质不明,穿刺化验2、胸腔积液或气胸,有压迫症状3、脓胸或恶性胸腔积液,进行胸膜腔内给药二、禁忌症1、不合作的病人;2、未纠正的凝血疾病;3、呼吸功能不全或不稳定(除非是行治疗性胸腔穿刺术进行缓解);4、心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律不齐;不稳定性心绞痛。
5、相对禁忌证包括机械通气和大泡性肺疾病。
6、在针穿入胸腔之前必须排除局部感染。
三、并发症1、气胸:通过穿刺针气体逸漏或其下的肺创伤产生的气胸;2、血胸:穿刺针损伤肋下血管所致的胸膜腔或胸壁出血;3、穿刺点外渗积液4、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或单纯晕厥;5、空气栓塞(罕见,但灾难性);6、感染;7、进针过低或过深导致的脾或肝刺伤;8、快速排液>1L所致的复张性肺水肿。
死亡极为罕见。
四、准备1、体位坐位或者半卧位患侧向上,患侧手臂上举过头,以使肋间相对张开。
2、确定穿刺点1)气胸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2)首选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3)必要时也可选择腋中线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在肋角以外,血管神经行于肋沟内,并于腋后线处均分为上支和下支,上支行于肋沟内,下支行于下位肋骨上缘。
因此,在胸腔穿刺是,在后壁通过肋间隙,靠近下位肋骨上缘;在前、侧壁通过肋间隙则通过两肋中间,可避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
血管与神经的位置关系为:由上向下分别为静脉、动脉、神经。
穿刺针应在有液体的肋间隙部位进针。
无包裹的胸腔积液,穿刺点一般低于液面的一个肋间隙,位于肩胛下线。
碘酊消毒皮肤后,术者戴无菌手套,铺好无菌洞巾后,用1%或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
先在皮肤上做一皮丘,然后行皮下组织,下一根肋骨上缘的骨膜浸润(防止接触到上一根肋骨的下缘以避免损伤肋下神经血管丛),最后至壁层胸膜。
当进入壁层胸膜,麻醉针管即可吸到胸液,然后在皮肤水平给麻醉针夹上血管夹标记针的深度。
将大口径(16~19号)胸腔穿刺针或针-套管装置连于一个三通开关上,并分别连接30~50ml的针筒,和将针筒内的液体排空至容器中的管道。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说明图
1.局部浸润麻醉达壁层胸膜后,进针少许,再将行胸膜腔穿刺抽吸确诊。
2.沿肋间作2~3cm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图1)。
图13.用2把弯止血钳交替钝性分离胸壁肌层达肋骨上缘,于肋间穿破壁层胸膜进入胸膜腔(图2)。
此时可有明显的突破感,同时切口中有液体溢出或气体喷出。
图24.立即将引流管顺止血钳置入胸膜腔中(图3)。
其侧孔应位于胸内2~3cm(图4)。
图3图45.切口间断缝合1~2针,并结扎固定引流管,以防脱出(图5)。
引流管接于水封瓶,各接口处必须严密,避免漏气(图6)。
图5图66.也可用套管针穿刺置管。
切开皮肤后,右手握套管针,示指固定于距针尖4~5cm处,作为刺入胸内深度的标志,左手固定切口处皮肤(图7)。
穿刺针进入胸膜腔时,可有明显的突破感(图8)。
图97图7.退出针芯,置往导管(图9),然后边置管边退出套管针。
要防止退出套管针时将引流管同时带出(图1 0)胸腔闭式引流术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1:出血: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因解剖不熟,误伤肋间血管或进管过深损伤肺组织.2:漏气:在闭式引流术时引流管误入肺组织,或引流管周缝合不紧密,此外尚需注意引流瓶装置是否闭合.3:引流装置误入腹腔:引流管放置过低或患者过胖,膈肌过高,止血钳向下过深均可有误入腹腔可能.建议引流积血时以第七八肋间为限,不要过下.止血钳入胸腔时不要过深,最好略向上方与水平成一定角度.4.肺水肿:肺水肿发生率不高,一但发生若不重视可有生命危险可能.一次引流积血不宜过多过快.特别是长期肺不张者更应重视.5:胸腔感染和肺不张:与原发疾病关系密切.若肺长期不张,结合病史在保证引流通畅及引流系统无漏气,患者咳嗽咳痰好的情况下应注意有无肺较大裂口或大的气管支气管裂伤或断裂.注意引流术时严格无菌操作.肺复张后若无特殊情况及早拨出引流管.6:残余血气胸:引流不及时,出血过多过快致凝固性血胸,患者畏痛咳嗽差,引流管被血凝块及纤维块堵塞.引流拨除过早.7:血气胸复发:原发病未根治.外伤后迟发性血胸,运动时骨折断端刺破肋间血管,肺.若刺伤心脏有心包填塞,大出血死亡可能.此外引流管拨除时机掌握不当也可致血气胸复发.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胸腔穿刺术操作简便、快捷,创伤小,主要应用于诊断、治疗胸腔闭式引流术疗效肯定,对血气胸或复发者使用,适应症广泛胸腔穿刺胸腔穿刺:时机和方法指南要点∙胸腔穿刺总体上是比较安全的∙胸膜液化验是诊断大多数胸腔积液的重要方法∙鉴别胸膜液是渗出液还是漏出液对确定胸腔积液的病因具有重要意义∙抽吸大量液体(通常大于1.5 升)可以导致复张性肺水肿∙张力性气胸是一种临床急症,需要紧急进行胸腔减压和肋间引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性气胸:病理性气胸多由于吸入性肺炎引起,由 于炎性渗出物和羊水胎粪吸入,部分气道受阻,使部 分肺泡气体吸入多于呼出,致过度充气,导致部分肺 泡破裂,产生气胸。治疗上应积极处理原发病,合理 应用抗生素,气道雾化,翻身拍背,及时清除气道分 泌物等,除此以外,这类气胸多需行胸腔闭式引流, 使患侧肺尽早充分复张,促进肺炎及气胸的痊愈
2、搬动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 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 流瓶放床上,可放在病人双下肢 之间。搬运后,先把引流瓶放于 低于胸腔的位置,再松钳。
六、注意事项
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变化 ,注意病人血压脉搏的变化,做好记录。
2. 观察引流是否通畅,玻璃管内液面是否上下波动,水封瓶 液面有无气体逸出,引流管有无扭转、压迫。
新生儿气胸分类
1 ) 医源性气胸
系指由诊断和治疗操作所致的气胸。 临床类型可分为闭合性气胸,交通性 气胸和张力性气胸
2)病理性气胸
指发生在有基础疾病的新生儿
3 ) 自发性气胸
发生在无基础疾病的新生儿
医源性气胸:医源性气胸临床表现多较严重。抢救此
类病人的关键在于及时摄床边胸片,发现气胸后先行 胸腔穿刺抽气减压,改善呼吸、循环功能,随后尽快 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才能确保持续排除胸腔积气,防 止病情反复,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亦应积 极针对原发病治疗。预防医源性气胸的发生,关键在 于熟练新生儿复苏的操作规范,复苏时及时彻底清除 口腔、咽喉及气管内分泌物,胸外按摩勿过频或过度 用力;呼吸囊加压给氧时,最好接压力计,不可用力 过大,对烦躁患儿应适度镇静
目录
了解气胸病因及分类 掌握气胸临床表现 掌握气胸治疗及护理
定义:新生儿气胸是指新生儿胸膜腔内蓄积有 气体,这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其空气经壁层胸 膜、气道或肺泡进入胸膜腔造成气胸。新生儿 气胸发病多较急重,并且大都在肺炎病程中突 然出现呼吸困难。
发生率占新生儿1-2%,但具有临床症状者 仅为0.05%-0.07%。
5、此外,当心电监护监测到患儿心率突然加快、有 创动脉压监测的波形幅度突然变小,也应考虑有气胸 的发生
辅助检查
X线 为诊断气胸最可靠的方法。仰卧状态下后前位 和水平侧位X线检查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必要时加 水平侧卧位片。可显示肺压缩的程度,肺部情况,有 无胸腔积液以及纵隔移位等。
X线表现:外凸弧形的细线条形阴影,系肺组织和胸 膜腔内气体的交界线,线内为压缩的肺组织,线外见 不到肺纹理,透亮度明显增加。气胸延及下部则肋膈 角显示锐利。
4. 立即将引流管顺止血钳进入胸膜腔,侧孔位于 胸腔2-3cm。
四、置管步骤
5. 切口间断缝合1-2针,并结扎固定引流管 6. 引流管结于水封瓶,各接口处必须严密,以防漏气。
五、引流装置
1、水封瓶位置不可高于胸部,在 病人胸部水平下60-100cm处,勿 使水封瓶倒置,以免液体逆流入 胸腔。下床活动时,水封瓶位置 应低于膝关节。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显示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大
三、置管位置
四、置管步骤
1. 局部浸润麻醉壁层胸膜后,垂直进针少许,再行胸膜腔穿刺抽吸确诊 2. 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四、置管步骤
3. 用弯止血钳钝性分离胸壁肌层达肋骨上缘,于肋间穿 破壁层胸膜进入胸膜腔,此时可有突破感,同时切口有液 体或气体溢出
四、置管步骤
3. 注意观察引流出来的液体的性质、量、颜色,做好记录
七、拔管指征
1. 胸膜腔引流48~72h后,24h引流液较前明显减少(具体量目前尚无统 一标准,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 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拔管后注意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 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
2. 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位或坐在床边,鼓励病人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 闭,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后屏住。病人屏气时拔管,拔管后立即用预留 缝线打结或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 、气胸和皮下气肿。检查流口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二 天应更换敷料。
临床表现
1、经窒息复苏后持续呼吸困难,给氧不能缓解,或 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呻吟、烦躁不安、苍白;或新 生儿原有的呼吸系统疾病突然恶化。
2、有部分患儿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呼吸急促,查 体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紫绀。
临床表现
3、患侧胸廓隆起,肋间隙饱满,叩诊呈过清音,听 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4、极少部分患儿无任何呼吸道症状,仅在胸片检查 时发现;有原发病的患儿还有相应原发病的表现
大理州人民医院 李虎
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胸外科医生经常进行的一项基 本操作,主要是根据胸膜腔的生理特点,借助引 流装置中水封瓶内的液体使胸膜腔与外界相连, 利用大气压强原理排除胸腔内的积气积液。
一、引流目的
1、引流胸膜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 2、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 3、促进肺的膨胀
自发性气胸:新生儿自发性气胸多发生在出生后1d。 由于肺泡内压一般不超过2.9kPa(30cmH2O),而新生儿 出生后最初1~2次呼吸肺泡内压值3.9 kPa(40 cmH2O), 一过性可达9.8 kPa(100 cmH2O);所以自发性气胸产 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新生儿肺弹力组织发育尚不成 熟,足月儿生后最初几次呼吸活动较强,使肺泡内压 过高,从而导致肺泡破裂而形成气胸。自发性气胸多 数临床表现较轻,仅予头罩吸氧或单次胸穿抽气后1~ 3d痊愈。少数表现为张力性气胸,仍需行胸腔闭式引 、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血胸
(中等量以上),乳糜胸,脓胸
2. 胸腔穿刺术治疗下肺无法复张者 3. 需使用机械通气或人工通气的气胸或血气胸者 4. 拔除胸腔引流管后气胸或血胸复发者 5. 开胸术后引流
.
三、置管位置
引流积液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第6-8肋间; 引流积气宜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引流脓液应在 脓液积聚的最低位。具体还需结合病人胸片、CT 等影像学表现及病人实际情况选择最佳引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