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制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因素
第四节 课程改革.
第四节课程改革一、影响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从系统论的视角而言,整个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教育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
教育处于社会整体结构之中,以一种特定的社会结构要素的形式存在着。
同时,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教育它又不断地与社会其他要素子系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式等)相互交换信息、物质与能量,从而使教育系统得以生长与繁衍。
因此,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科技进步必然会给教育的结构与功能、方法与内容带来巨大的变化,课程作为教育问题的核心自然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一)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政治因素对课程变革的影响是多层面的、深刻的,而且课程变革也不可能脱离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正如布鲁纳所言:“不顾教育过程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来论述教育学理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是自甘浅薄,势必在社会上和教室里受到蔑视。
”尤其是当政治变革影响到教育的根本性质时,这种影响就更为强烈。
从历史上来看,政治变革对课程变革的影响和制约较之科技、文化变革更为直接。
政治变革对课程变革的影响并非总是积极的、进步的,有时也会产生消极的抑制作用,甚至使课程变革产生倒退。
政治变革对课程变革的制约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课程变革目标的厘定;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制约着课程的编制过程。
(二)经济因素与课程变革经济因素对教育变革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对学校课程变革亦是如此。
现代以来,由于科技的发展,生产过程日渐复杂,社会大生产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所以学校课程门类日益增多,课程中科技知识的含量加重,学校课程更加贴近经济发展的需求。
总的来看,经济因素对学校课程变革的制约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经济领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制约课程目标;经济的地区差异性制约课程变革;市场经济要求课程目标的综合化和课程内容的结构化。
(三)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在社会大系统中,文化是一个子系统,而教育又是文化中的一个子系统。
文化通过教育的传递、传播和创造,而得以保存和发展。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课后题答案6-10章
第6章课程1,什么是课程?简述课程的内涵。
答: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
内涵:(1)课程指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美等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3)课程不仅规定了各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顺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课程的类型有哪些?答:(1)按设计形式:学科课程、活动课程;(2)按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3)按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4)按课程的制定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
4,简述课程理论的发展情况。
答:(一)萌芽:(1)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2)西方是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含有:引导学生继续前进并达到预期培养目标的意思;(二)产生与发展:(1)美国学者博比特“活动分析法”;(2)拉尓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编制课程四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三)现代课程理论:学科中心(布鲁纳、施瓦布)、学生中心(卢梭、杜威、罗杰斯)、社会改造课程理论(莱梅尔德、弗莱雷)。
5,什么是课程计划?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习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它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课程)-试卷4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课程)-试卷4(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一些社会研究课包括了历史、地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内容,那么我们一般称这种课程为( )。
A.相关课程B.核心课程C.融合课程D.广域课程√解析:广域课程是指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
题干描述属于广域课程。
2.在目标评价的步骤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 )。
A.确定目标√B.设计情境呈现方式C.确定计分单位D.设计获取样本的手段解析:在目标评价的七个步骤中,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其他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而展开的。
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 )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解析: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课业及其进程指的是( )。
A.课程√B.课程表C.教程D.学年解析: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故本题选A。
5.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析:6.根据课程标准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 )。
A.教学指导书B.教学参考书C.教案D.教材√解析:教材又称课本,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7.我国新课程改革要以( )为指导。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B.素质教育思想C.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思想D.“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思想解析:新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知识简答题
1 / 3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简述课程理论的流派。
【答案要点】(1)学科中心课程论。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
(2)活动中心课程论。
活动课程又叫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强调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因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课程教材。
(3)社会中心课程论。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重视道德教育和社会权威的作用。
2.简述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
【答案要点】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1)权威型教养方式。
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为过分支配,一切由父母掌控。
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2)放纵型教养方式。
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
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
(3)民主型教养方式。
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
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3.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答案要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4.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答案要点】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答案要点】(1)关注学生发展。
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浅析影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因素【范本模板】
浅析影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因素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一些影响改革的因素也逐渐的显现出来。
国际环境的变革要求我们必须对教育进行改革以适应国际化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或制约着改革的步伐.同时,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对教育的影响尤为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果.因此,正确认识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因素;制约;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人们对基础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也步步深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先进教师和先进学校的涌现、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教师在课堂中角色的变化、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自由发展等方面,都体现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就。
然而,任何教育改革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背景中所发生的,所以这些因素就在不同程度上制约或促进着教育改革的发生与发展.一、政治因素1.国际环境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环境朝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变化,另一方面又由于个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偏见给全球特别是意识形态不同的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巨大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缓。
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吸取国外的先进文明成果,保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把中小学办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地和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中心,发挥学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吸纳先进的教育资源,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基础教育得到有效发展。
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次机遇.加入WTO,就会看到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差距,这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严峻的考验。
然而,加入WTO也有利于教育体制的创新和改革,使其适应世界潮流的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快教育改革的开放程度,合理地引进国外的教育资源,借鉴国外的先进办学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向未来培养具有全球事业、具有国际交流能力、能把握国际经济政治和科技发展趋势的创新型人才.2.行政力量在改革进程中,一种思想观念要想转化为现实,必须借助教育行政的力量。
影响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因素分析
影响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因素分析摘要:课程管理体制的适当与否,直接制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及课程组织和课程评价的运行。
制约课程管理体制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和民族文化传统等;内部因素主要有教育目标、教育者素质及教育的阶段性。
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认真分析影响课程管理体制的各种因素,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创造性地组织并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外部因素;内部因素Abstract: Whether the curriculum management system is proper or not directly restricts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 goals and content, the operation of curriculum organization and evaluation. The external elements restricting curriculum management system are mainly in politics,economy and the cultural traditions of nationalities,while the internal elements being education goals, the quality of educators and the periodic features of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basic education reform ,we should earnestly analyze every element affecting curriculum management system and scientifically and creatively organize and carry out the three-level curriculum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local realities.Key words: basic education;curriculum management system;external element;internal element课程管理是课程设计与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难点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难点解析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而基础教育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然而,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难点与挑战。
首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分数至上的思想主导着教育的方向。
家长们往往更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和教师也在这种压力下,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上。
要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须打破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理念。
但观念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宣传、引导和实践,让人们真正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整合也是一大难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现有的课程内容往往滞后于社会的需求。
如何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纳入课程体系,使学生所学能够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此外,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明显,如何打破学科界限,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是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难题。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而且,新的教学方法需要相应的教学资源和环境支持,很多学校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制约了教学方法的创新。
评价体系的改革是一个难点中的难点。
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还容易导致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高分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
要建立科学、多元的教育评价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过程、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如何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和客观性,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河南省洛阳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练习题含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A.权威性、灵活性、针对性B.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C.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D.目的性、选择性、自发性2.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主体地位B.主导作用C.领导作用D.执行作用3. 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明确活动的方向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B.原型动作C.原型内化D.动作定向4.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A.教育方针B.教学原则C.课程计划D.学科课程标准5.最早提出“长善救失”教育主张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孟子》D.《荀子》6.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
A.A.意识B.信念C.性格D.理想7.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所缺乏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B.自制性C.坚韧性D.果断性8.基本的情绪分类可以将情绪分为四种,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基本的情绪分类?()。
A.快乐B.悲哀C.愤怒D.嫉妒9. “满意与不满意”是情绪、情感的哪种两极性作用()A.肯定与否定B.增力与减力C.激动与平静D.紧张与轻松10.尽管刺激不完整,但人们仍把一个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恒常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整体性11. 情绪与情感是以下列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A.需要B.动机C.态度D.认知12.“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
A.强度的特点B.新异性的特点C.变化的特点D.对比的特点13.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提高国民学历水平B.提高国民素质C.提高国民创造力D.提高国民体质14.成功后的狂喜、失败后的绝望等情绪状态是( )A.A.应激B.心境C.激情D.热情15. 技能的活动方式是()。
邯郸邱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练习卷
邯郸邱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练习卷一、单选题1.从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来看,修课和选修课之间具有()A.层次性B.等量性C.等价性D.主次性答案::C解析::据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的要求,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从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看,必修课侧重知识、技能、素质的形成;而选修课注意拓展学科视野,两者差异互补,相辅相成。
C 项正确。
2.老师在批评调皮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时,常说:“你又不是为你父母学习的。
”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
A.自我意识B.学习需要C.学习目的D.学习动机答案::D解析::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3.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由此可以判断他主张( )。
A.启发性教学B.循序渐进性教学C.接受性教学D.巩固性教学答案::A解析::题干中“教人发现真理”而非“奉送真理”,体现了教师教学过程的启发性特点。
4.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答案::B解析::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故选B。
5.某小学少先队围绕“学雷锋”主题开展一系列少先队活动,体现了()是少先队活动的首要原则。
A.教育性B.趣味性C.实践性D.自主性答案::A解析::教育性是指少先队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达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是少先队活动的首要原则。
6.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是()。
A.机械学习B.发现学习C.接受学习D.观察学习答案::B解析::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
7.以下哪种方法既可以看到学生的过去表现,又可以了解学生的当前情况()。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社会学分析与思考
the modernized advancement.啊le author thinks the social
roots
of the
curriculum
"developing
reform
are
our
country social class structure change and the world.Social class structure change curricula
了谢意.
作者签名:三址
日
期:a芝丑:』:!!。
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阕;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country_'statl塔in
directly urges the view in this
change of words power on various
knowledge
curriculum
reform.What's more,the
status
of“developing
country"initiates"the late-development effect"to domain of
中文摘要
中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 的一件大事,它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在本文中,笔 者主要借用发展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将当前的课程改革纳 入到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中进行社会学分析,并认为近年来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和。后发展国家”地位是引发课程改革的重 要社会根源.其中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直接促使课程改革领域各课程知 识观同话语权的变化;而“后发展国家”地位则引发了课程改革领域 的。后发展效应”.这两方面的因素又共同作用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并内在地决定了我国今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使其在课程管理上呈 现集权化与分权化并存、在课程内容上呈现城市化与实用化以及不断 强化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趋势.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课程是必须不断改革、不断建设、不断创新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弊端明显地突现出来。
在当前,突出地强调课程改革是因为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本身及其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课程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2)课程目标偏重“双基”目标的完成,课程存在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3)过于注重书本知识,部分课程内容"难、繁、偏、旧。
以"难、旧"为例,课程内容偏难是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全国有很多地方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学习跟不上;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
课程内容的现状难以适应社会和儿童发展的需要。
4)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
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以致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现行的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过于强调不同学科的独立性,忽略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和关联性。
我们国家的课程和教材目前基本上还沿用以往的学科体系,并按照这一体系编写教材和组织课程,不利于学生综合全面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5)在课程实施方面,突出表现为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特别是机械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尚未同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过程形成必要的有机联系,更准确地说,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把课程实施问题排除在外的。
相关调查表明,79%的小学生和90%的初中生主要是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习的,很多学生没有经历过调查、观察、写调查报告等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各国纷纷加大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力度。
本文将着重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影响因素以及改革的策略和成效等方面。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面对信息化和科技进步的时代背景,学生除了原有的学科知识外,还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
其次,当前基础教育存在课程内容过多、学科壁垒明显等问题。
学生负担过重、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亟待解决。
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减少冗余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能够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国际间教育水平的比较也促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不少国家在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世界一流教育模式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只有通过改革,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竞争环境,为学生提供全球化的教育。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广泛的因素,包括教育理念、政策法规、师资队伍以及教育资源等。
首先,教育理念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
只有明确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观,才能为改革提供真正的动力和方向。
其次,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推行是改革的保障。
只有明确的政策指导,才能落地为实际行动。
同时,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充足的教育资源也是促进改革的关键。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和成效基于以上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下的策略。
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其次,要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再次,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此外,要加强与国际一流教育模式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外国经验,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水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评估才能准确得出。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真题(附答案)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真题(附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语言到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再到内部语言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A.原型操作B.原型定向C.原型内化D.操作练习2.课外校外教育是指下列哪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A.课堂教学以外B.学校以外C.课堂教学和学校以外D.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3.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马斯洛B.斯金纳C.韦纳D.班杜拉4.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
A.人本主义理论B.精神分析理论C.行为主义理论D.理性情绪理论5.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是(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6.“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
A.赞可夫B.皮亚杰C.布鲁纳D.瓦·根舍因7.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是()。
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8.第4题根据课的任务把课分成两类即()9.第7题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有()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理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1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规律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12.13.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B.课程目标C.课程内容D.课程结构14.第8题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是()15.我国目前主要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责任的主体是()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16.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A.A.以教学为主B.教学、科研并重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D.所有时间用于教学17.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般为()。
影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消极因素
新课 程改 革 在 我 国基 础 教 育 发 展 历 史 上 是 一
完善, 由心理定 势 、 价值 取 向 、 思 维方 式 等构 成 的社 会 文化 心理 。 不仅 影 响课 程 改 革 的信 念 、 路 径 与 方
法, 而且 制约 着课 程改革 的进 度 和效 果 。疾 风骤 雨 式 的运动 化改革 , 严 重违 反社 会文 化 心理 层 面 的支 持氛 围与积极 广泛 的参 与动力 。 [ 1 ] 1 . “ 应 试教 育 ” 根深 蒂 固
事实上 , 自从新 课 程 改 革 方 案 实 施 以来 , 来 自社会 各 个层 面 的抨 击 与 批 评 也 不 绝 于耳 。在 实 施 过 程 中, 诸 如形 式化 , 功利 化 , 极端 化 之类 的倾 向和 问题 也 接踵 而至 。这严 重 制 约 了新 课 程 改 革 的进 程 和 质 量 。显然 , 不 管是 反对 之声 、 抵 触情 绪 , 还是盲 目 片面的看 法 . 都 对 新 课 程 改 革 造 成 种 种 消 极 的
[ 作 者简介 ] 刘长乐 ( 1 9 8 8 一 ), 女, 湖南邵 阳人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专业 2 0 1 2级在读硕士。
4 9
我 国的基 础 教 育不 仅 沿 袭 “ 应试教育” 的传 统 , 更
( 二) “ 官本位 ” 改革 机制
教育学简答论述题
材料分析题:某学校的几位老师在办公室闲聊,甲老师说:“我们班的张某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倒数真是没办法了,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
”乙老师说:“听说他爸爸是登板车的,也就是小学文化。
不像我们班的王某,回回考试都是第一名,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
”丙老师说:“就是嘛,这也不能怪我们教育得不好。
俗话不是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独生子会打洞’”。
运用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几位老师的观点。
【参考答案】材料中的几位老师持的是“内发论(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其次,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最后,个体发展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它能有效的整合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影响,从而最终实现人的身心发展。
所以,单纯强调遗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片面的。
更抹杀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影响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简述素质教育基本内涵。
【参考答案】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基本内涵包括: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六、简答题1.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有哪些角色?【参考答案】一般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榜样;管理者;朋友。
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的新角色:(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襄阳襄城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测验考试与答案解析
襄阳襄城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测验考试与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
该过程称为( )A.刺激分化B.刺激泛化C.刺激获得D.刺激消退答案::A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2.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答案::B解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3.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规定每天看电视的固定时间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答案::D解析::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提出,通过强化物可以增强某种反应的概率。
而这种强化只有在表现出适当的矧为之后尽早实施才会起到强化作用。
一般在强化时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教授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
②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
③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
故要将看电视作为完成作业的强化物,必须在儿童按时完成作业之后让儿童看电视,才能起到强化的作用。
故选D。
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的特点是()。
A.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B.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C.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答案::D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特殊性体现在:教育具有间接性,即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教育具有引导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教育具有简捷性,即学生所学知识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分析制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因素
作者:闫景胜
来源:《学周刊》2017年第07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对基础教育课程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为了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保障我国基础教育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进而为我国基础教育节约更多成本,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综述基础教育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制约因素,就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05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032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基础教育的工作重心逐步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
其中,基础教育属于动态性概念,从我国国情的角度来看,指含初中以前的教育形式,从狭义角度来看,指九年义务制教育;从广义角度来看,指社会知识教育、家庭教育及义务制教育,甚至少部分国家将高中纳入基础教育的范畴,从国际定义的角度来看,指面向所有人提供最低限度经验、社会准则、观点及知识的教育。
鉴于此,本文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约因素的研究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外部制约因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从现状来看,依旧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
总结起来,其外部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政治与经济的影响
经济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基础,直接影响社会生活的变化。
基础教育课程与国家就业结构、经济结构、教育投入资金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密切联系。
其中,教育投入资金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比关系。
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提供学生适量的发展空间,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国家持鼓励政策,要求学校结合自身发展需求,紧扣教学任务,开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基础课程,但是一部分地区的学校由于自身教育资金投入过少,无法更新相应的教学设备,维护费用昂贵,甚至少部分地区的学校无法承担师资培训费用。
(二)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民族文化传统指某个民族由历史积淀形成影响现实社会的文化模式。
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在约束力。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博大精深,对当今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国家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多种多样的文化潮流涌入中国,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传统优秀文化逐渐产生了边缘化趋势。
这就使得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弱化,人们信奉的是利己意识与拜金思想,价值观走偏,缺失文化信仰。
曾经的信义之族与礼仪之邦,因为传统文化缺失而带来的义利观扭曲,导致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部制约因素
既然存在外部因素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那么便存在内部制约因素,比如,基础教育目标、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水平以及基础教育存在阶段性特点等。
涉及的主要制约内容如下:
(一)基础教育的目标
教育目标指受教育完成教育的总要求,不仅规定人才的培养要求,还直接决定基础课程的制定方向。
从实质来看,课程分配是选择经验的过程,我们必须以教育目标为指导,但是受教育目标特殊性的限制,与教育观念、教育环境、社会发展水平及历史时期存在密切联系。
为了重新学习经验,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必须重新配置基础课程。
(二)教育者的素质水平
从地方教育的结构来看,教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核心力量,其素质水平直接决定基础课程改革的进程。
校长属于学校的组织者,宏观管理学校的一切活动。
同时,为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必须确定办学理念,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基础课程模式。
校长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学校是否存在明确的办学理念、是否能组织专业的教师团队及是否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基础课程项目,甚至直接参与基础课程的设立。
教师属于课程的执行者,但是课程教学作为一项动态过程,教师无法完整“传递”课程内容,教师均适量调整课程内容,甚至课程制定者由教师的反馈中逐步调整教学目标。
上述过程称为课程互动调整理念,体现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不仅负责课程开发,还起着主导作用,最大程度发挥课程的基本作用。
同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教师应逐步转变自身角色,成为课程引导者。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步思考
结合上述研究,不难看出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学校数量也不断增多。
因此,便需要加快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
但是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严重,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缺乏健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制,信息化水平薄弱,改革手段落后,改革方法单一,改革效率低下,不仅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改革进程,还可能埋下其他隐患,造成不可预估性损失。
鉴于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转变传统理念,加大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
同时,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工作流程,强化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逐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模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一步为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
因此,需要在明确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改革措施,比如增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信息化水平、努力提升教育者综合素质以及创新改革方法等。
相信从多方面加以完善,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工作将能够得到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