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 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案 教科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政治第一课教案[1]

九年级政治第一课教案[1]

《历史的足迹>教案1.2.3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了解中国近代百年沧桑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初步感受团结友爱、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学习过程和指导:一、揭示目标并自学指导: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一课第1.2.3节:(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学习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家认真、细致的自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

出示自学指导:(屏幕显示自学指导及目标思考题)自学指导:请大家认真默读教材P2—8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找出答案。

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怎样认识中华文明?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沧桑,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3、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争?条约?二、学生自学,教师检查。

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做适当点拨。

三、学生讨论、回答思考题,教师点拨、更正和补充。

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思考题1教师问:会的请举手?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2)世界各国曾经纷纷派遣使者、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等思考题2教师问:会的请举手?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②国家的落后;③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思考题3教师问:会的请举手?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腐朽的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掠夺我国的宝贵财富,破坏我国的灿烂文化,侵犯我国的神圣领土和主权,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的苦难。

思想品德:第一课《历史的足迹—五千年文明》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

思想品德:第一课《历史的足迹—五千年文明》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
学生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简要地陈述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时期的文化发展状况。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时期取得的科学成就,如《甘石星经》、鲁班、都江堰;春秋战国时期医学的发展,如扁鹊、《皇帝内经》;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成就,如《诗经》、屈原、《离骚》;等等。
3.教师:中华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的,这与中华文明具有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特点是分不开的。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从未因时间的推移和外来的侵略而中断过。中华民族文化非常博大,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如中医、武术、戏曲、书法、军事等;也非常精深,变幻莫测、奥妙无穷。我们今天就来简单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
教学环节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具、学具
白纸,粉笔,多媒体(条件允许的话)








教学环节一:复习引入。1.请学生说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几个,它们现在的情况如何,即哪些古国延续下来了,哪些古国则不存在了。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呈现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的照片):我们都知道世界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古代中国。照片上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就发源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四大文明古国,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但是,随着世纪的更迭、时代的发展,除了中国,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已经尘飞烟灭了。而中国的文化,却还在枝繁叶茂地发展着。
本活动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拓展,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教学环节四:总结。
中华文明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海洋中独领风骚。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去保护,去发扬光大。

《历史的足迹》教案3(教科版九年级全)

《历史的足迹》教案3(教科版九年级全)
2.学生阅读本课本提供的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战争的经过及其结果。请学生简述战争的经过。
3.学生分组交流各自查找到的条约签订的前因后果及其具体内容。在分组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整理有关内容,最后全班交流。教师把学生交流的内容列在下表中。
条约名称
签订国家
主要条款
4.学生谈体会,说说自己对这些条约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环节三:总结。落后就要挨打,不要忘记历史!




百年沧桑
1、1840年?
2、不平等条约
3、落后就要挨打




要加强知识点的衔接
学.优∷中≈考★,网
教师课时计划
年级
九年级
科目
政治
周次
第一周
中心发言人
执教人
课时
1
教学内容
“百年沧桑”
执教人意见




知识技能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近代以来所遭受的侵略,以及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人民的掠夺、对中华文化的破坏。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方法
问题导入,自由交流,图片展示,教师讲解
情感态度
感受到国家弱就要被欺压的道理;懂得从历史中思考未来,关注祖国的发展前途;树立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的决心。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世界列强的侵略,其中的重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中国战败后被迫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简单了解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经过、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以及主要条约的主要内容。教学的难点之一是查找资料,阅读有关资料对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难点。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学案教科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学案教科版

历史的足迹
探究:
1.请谈谈我们中学生应如何践行民族英雄的精神?
答:我们要学习民族英雄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怕困难,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优异的成绩报答先烈们的在天之灵,告慰先烈们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2.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

请综合谈谈怎样才能取得抗击外敌入侵的胜利?答: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国防建设,继承发扬反抗外来侵略、捍卫祖国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光荣传统。

试题精选:
“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

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D)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②这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课堂板书:
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体验,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将小组讨论、“中华文明展”等活动引入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个人感受,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开放性和可持续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弘扬个性发展的平台。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说课稿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说课稿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历史的足迹》是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从而认识到国家的繁荣富强是无数先烈和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使学生产生对先烈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和生动的实例,展示了我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我国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历史的认识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在这个年龄段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认识历史的规律,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历史的发展进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源,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历史的版图,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历史的发展进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科版九年级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学设计(1)

初中思想品德教科版九年级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学设计(1)

初中思想品德教科版九年级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学设计【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以及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国近代百年沧桑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

2学情分析:本课几乎全在历史教材中,学生均已学过。

要让学生以史带论,重点在论,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感受团结爱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中国战败后被迫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的难点: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面对世界列强的凌辱时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懂得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动力来自于对祖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查找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资料以及这几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复习导入:1、请说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几个?它们现在的情况如何?即哪些古国延续下来了,哪些古国则不存在了。

2、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到今天,并且继续影响着世界?这是我们今天首先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4页:进行思考归纳?活动2【讲授】新课学习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板书)一、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板书)1、中国人创造了五千年辉煌的中华文明。

2、中华文明是世界上人类最早、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3、世界各国广泛学习中华文明。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 历史的足迹 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 历史的足迹 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主要介绍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通过回顾过去,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变迁,认识到我国的发展历程,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历史的足迹、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启示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我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从历史中汲取启示,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中汲取启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启示,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案例,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启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相关的历史案例,便于课堂上进行分析。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历史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历史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变迁。

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地图等,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设计一些历史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历史的足迹教案

历史的足迹教案

历史的足迹教案教案标题:历史的足迹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2. 掌握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 学习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技巧;4. 理解历史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历史的定义和意义;2. 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技巧;3. 历史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历史教科书和其他参考资料;3. 学生讨论和互动的活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一张世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询问他们是否知道地图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对当地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定义和意义,为什么学习历史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有帮助。

知识讲解:1. 通过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历史的定义和意义,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和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2. 解释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技巧,例如文献研究、考古学、口述历史等,以及如何从不同的历史来源中获取信息和建立联系。

互动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研究。

每个小组需要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例如图书馆研究、互联网搜索、采访等。

2.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解释他们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从中学到的东西。

2. 总结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强调历史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写一篇短文,描述该事件或人物的重要性和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鼓励他们使用所学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技巧。

评估:根据学生的小组展示和作业,评估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或纪念馆,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足迹,并与实际展示的历史文物和资料进行互动。

教学延伸:在后续课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

备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教学阶段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水平进行调整和修改。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一课《历史的足迹》(2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一课《历史的足迹》(2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一课《历史的足迹》(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历史的足迹》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一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感受社会进步的过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史前文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概述,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某些历史时期的兴趣浓烈,而对其他时期则缺乏兴趣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的发展脉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2.教学难点: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程内容,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古代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气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历史的足迹》。

九年级政治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教科版

九年级政治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教科版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一、 五千年文明【知识点】 五千年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

中华文明曾经是世 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考题设计】1、 列举中华文化的代表。

2、 举例说明 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二、 百年沧桑【知识点】 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 国家的落后,也由于帝国主 义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沧桑。

【考题设计】1、 列举使近代中国落入灾难深渊的几次战争和几个不平等条约。

2、 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是什么?三、百年抗争【知识点】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

【中考试题举例】1.( 2020 •资阳)随着“汉语热”在世界各地的兴起,我国从 2020年开始,在海外 设立了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一一孔子学院。

短短两年来, 130多所,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正式向我国提出开办孔化在新时代得到发扬光大④我们要弘扬中华文化, 抵制外来 文化的影响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②③D.①② 2. (2020 •云南)我国的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如右图《千变万化的“龙”》,虽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A.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 聚力之中B.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始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C •中华文化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D.中华文化是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历史源头,具有生生不息的品质3. (2020 •芜湖)铁画是芜湖的骄傲,其锻制技艺已第一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有助于() ①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②弘扬民族精神③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子学院的书面申请已经超 过了 400份。

九年级政治教学教案教科版

九年级政治教学教案教科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简明教案教科版1历史的足迹2009-08-01 09:42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学要求1.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了解中国近代百余年沧桑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初步感受团结爱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知识要点1.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

五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世界各国曾经纷纷派遣使者、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等。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沧桑。

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也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沧桑。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某某条约》《某某条约》《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腐朽不堪的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肆无忌惮地掠夺我国的宝贵财富,破坏我国的灿烂文化,侵犯我国的神圣领土、主权和尊严,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的苦难。

3.近代中华儿女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

为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近代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教学要求1.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核心地位,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2.从认知和情感上把爱国、爱中国共产党和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知识要点1.伟大的民族精神。

五千年的奋斗、百年的抗争,中华儿女创造了富有特色、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铸就了民族之灵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学设计教材剖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独一现存的四大新鲜文明之一,拥有众多绚烂的文明效果。

近代以来,却堕入内忧内乱,历经百年屈辱,中国人选择了顽强妥协,一批批同胞走上了民族救亡之路。

教学目的:【知识与才干目的】掌握中华文明的流变,了解祖国文明的辉煌历史与近百年祖国遭受侵犯的历史理想。

【进程与方法目的】学会搜集资料,运用所拥有的资料,剖析近百年来中国衰落的缘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了解近百年的屈辱历史,培育先生爱国情感,惹起情感共鸣。

教学重难点:1、领略中华文明的胸无点墨,为中华文明而感到自豪,构成民族认同感。

2、学习搜集资料、以及结合历史资料剖析效果、得出结论的方法。

课前预备:教学课件、图表。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教员: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么,古埃及,古巴比伦,故印度,古中国。

中国便是这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唯逐一个绵延至今的文明古国,中国人喜欢经过文字记载自己的历史,拥有世界最久远的最完备的历史体系,这些是十分值得几千年后的我们自豪的。

教员:〝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度构成、开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载。

〞这是习近平主席讲过的话。

你们往常喜欢历史么,有没有可以背诵中国完整的朝代的口诀呢?先生:.......【设计意图】用四大文明古国的知识代入,了解同窗们关于历史的掌握水平。

教员: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历史可以划分为现代、近代和现代,1840年鸦片战争迸发使得现代中国由封锁的封建国度迈入了近代。

理想上在清朝的时分,中国曾经是GDP排行世界第一的国度,不只是清代,唐宋时期也是如此,是一个十分富有的国度,我们就先从现代辉煌的绚烂的文明末尾,了解中国历史。

想必大家对中国现代的四大发明是十分了解的,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

那么,除开这些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中国现代的成就呢?文明艺术方面,修建水利方面都可以的。

先生:......教员:战国时期,水利专家李冰担任蜀守时,吸取了先人治河的阅历,视察了都江堰市一带的地势找出了岷江众多的关键,研讨了防治洪水的方法。

历史的足迹

历史的足迹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了解中国近代百年沧桑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初步感受团结友爱、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1、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世界列强的侵略。

2、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面对世界列强的凌辱时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懂得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动力来自于对祖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1、阅读课本第二页前言部分,即第1、2行,找出问题: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2、阅读第一框题“1、五千年文明”,即第2--4页,试着解决以下问题:(1)你所了解或熟悉的中华文明具体有哪些?(2)快速浏览第3页方框内容,了解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数学、军事等都曾走在世界前列。

(3)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创造的“世界之最”?补充资料:中国古代世界之最。

中国古代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世界之最:1、最早种植水稻和;2、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3、最早记载日食和月食;4、最早发明铸铁柔化技术;5、最早记录哈雷彗星。

(4)阅读第3页最后一段,试着解答:为什么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5)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3、阅读第二框题“2、百年沧桑”,即5--6页,试着解决以下问题:(1)精读第5页第一段,归纳总结问题:为什么中华民族会历经百年沧桑?(或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是什么?)(2)浏览课本第5页第二段及方框内容,试着解决问题中国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思考归纳,下一环节与同学交流)(3)浏览第6页方框内容及第6页图1--4“圆明园遗址”,归纳总结以下问题此图片及事例资料说明了什么道理?4、阅读第三框题“3、百年抗争”,即7--8页,试着解决以下问题。

(1)瞻仰第7页插图1--5“英勇抗争的中华儿女”,阅读第8页方框内容感受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抗争事迹。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学案 教科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学案 教科版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增进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了解中国近代百年沧桑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感受团结友爱、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学习搜集资料、以及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重点难点】
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的主要成就。

【学法指导】
1、认真预习第一课,读懂教材,用红笔勾画本课的基本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完成学案。

2、针对导学案交流与自纠,记忆基础知识,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难点小组讨论,并展示质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历史的足迹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分为三个框题:“五千年文明”简要回顾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百年沧桑”以我国被迫与外国列强所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为线索,回顾了我国自1840年以来所遭受的屈辱,阐释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和损失,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由强大变衰弱的根本原因。

“百年抗争”通过介绍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叙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抗争史,反映了我国人民不畏强权、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和毅力,从而揭示了国家兴亡对国民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情分析:本课几乎全在历史教材中,学生均已学过。

要让学生以史带论,重点在论,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感受团结爱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重、难点的确立:
本节重点、难点:①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世界列强的侵略,其中的重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中国战败后被迫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的难点之一是查找资料,阅读有关资料对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难点。

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尽量简短的资料,让学生简单了解事件即可。

②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面对世界列强的凌辱时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懂得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动力来自于对祖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4.教学资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材料。

(2)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中国战败后被迫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需补充一些相关材料。

5.教法、学法的选择:探究、体验、讨论、讲授等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讨论,将问题分析清晰,给学生以启发和反思,同时增加认同感:(1)讨论法。

(2)问答法。

在导入阶段和课中,大量使用。

(3)阅读法。

对课中重要文字、图片、图表要引导学生阅读。

(4)笔记法。

课文中重要的概念、意义等要通过笔记批注和用笔勾画的方法进行标识。

(5)探究法。

结合课中的交流和探究。

(6)讲解法。

本课知识点较多,需要教师适当进行归纳和讲解。

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国近代百余年沧桑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以及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