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及点评

合集下载

文化创新的途径政治课教案

文化创新的途径政治课教案

“文化创新的途径”政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文化创新的含义、意义和源泉。

2.引导学生探讨文化创新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含义、意义和途径。

2.教学难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我国近年来在文化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创新的含义和意义。

2.新课讲解(1)文化创新的含义文化创新是指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发展和创新,使文化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过程。

(2)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文化创新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3)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文化创新需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

(4)文化创新的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同时注入时代精神,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借鉴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分析其在文化创新方面的成功之处。

①继承传统:电影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封神演义》为基础,讲述了哪吒与命运抗争的故事。

②推陈出新:电影对传统故事进行改编,塑造了一个性格独特、形象鲜明的哪吒形象。

③面向世界:电影采用国际化的制作团队和技术,提升了电影的观赏性和影响力。

(2)学生讨论:结合教材内容,讨论文化创新的途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创新的含义、意义和途径,了解了文化创新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教学案例1. 引言1.1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创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实践案例了解文化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文化创新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文化创新未来发展的思考,启发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主要包括文化创新的概念和意义、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文化创新的实践案例、文化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文化创新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这些内容是本次教学的核心,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从而能够全面了解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这些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这些重点内容的学习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文化创新,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是本次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学生需要认真对待,努力掌握。

1.3 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的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

学生对于文化创新的概念理解可能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需要教师耐心解释和引导。

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理论和实践案例,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

文化创新的实践案例往往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创新思维,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研究。

文化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文化创新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这些内容涉及到历史、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来理解和分析。

这些内容也涉及到一些深刻的哲学和伦理问题,需要学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来进行讨论和思考。

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深入理解和掌握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5.2文化创新的途径(优秀教学案例、说课、反思)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5.2文化创新的途径(优秀教学案例、说课、反思)
2.亮点二:问题导向深入浅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创新的本质和意义。这些问题既有深度,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亮点三:小组合作活跃互动
在本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探讨文化创新的途径。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小组合作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有助于学生对文化创新的理解和认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勇于尝试、勇于探索。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对文化创新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化创新的相关案例,如电影、音乐、绘画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创新的魅力。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情感共鸣。
2.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可以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创新的重要性,那么文化创新具体有哪些途径呢?”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文化创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文化创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讲解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包括继承传统、面向世界、立足实践等。通过具体案例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途径的特点和应用。
2.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思考文化创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精神。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教学案例文化创新是指在传统文化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形成新的文化形式和价值观念。

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可以促进民族的自信与自尊。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思考,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以《文化创新的途径》为主题,设计一份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及其具体途径。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文化创新的含义和内涵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化创新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不断探索创新二、教学内容和策略1. 教学内容什么是文化创新,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和社会效果2.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1)通过多媒体展示,展示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传统与创新成果,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创新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2)提出问题: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有哪些具体的途径和方法?2. 激活情境(1)在讨论环节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讨论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古代文人讨论文化传统与创新,将学生引入历史文化的思考和情境。

3. 提供案例(1)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一些成功的文化创新成果,如京剧改革、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创新等。

(2)安排学生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创新成果的魅力和价值。

4. 开展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促使他们深入思考文化创新的内涵和实践。

(2)指导学生从学习的角度、社会的角度和个人的角度,发表对文化创新的认识和看法。

5. 总结反思(1)总结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并给予肯定。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个人的文化创新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理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3、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二)能力目标1、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通过对文字和视频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2、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2、能辨证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创新的途径;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学相结合的“四四三”学教合一模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智取威虎山》精彩片段,提出问题:徐克导演怎样使《智取威虎山》如此叫好又叫座呢?导入本课——文化创新的途径。

【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任务【预习反馈】辨析: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2、文化创新要求继承传统文化。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意味着我们要广泛吸收外国文化。

4、“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指的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学生判断并改错,教师引导并追问,检测预习成果,为后续教学提供针对性的参考。

【课堂探究】课堂探究一:《智取威虎山3D》——幕后篇《智取威虎山3D》根据曲波小说《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一节改编。

因为曲波曾亲身参加剿匪,所以书中很多描写与历史具有很高重合度,主要人物也大多存在原型,如代号“203”的团参谋长少剑波的原型正是曲波本人,“小白鸽”白茹,则是曲波的战友,也是他的终生伴侣刘波,而在现代中国成为英雄代名词的杨子荣更是原名原姓登场。

《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教学案例教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准(2018年修订)》课型:讲授课教学目标:1. 了解文化创新的概念及意义。

2. 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

3.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首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未来科技发展的图片或视频,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科技发展对文化创新的影响。

2. 提问:你认为文化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

(学生回答意义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推动社会发展、传承和创新文化、提高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等)1. 讲解文化创新的概念:文化创新是指在社会变迁背景下,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标,通过创作、研究、教育等途径,创造和丰富优秀文化产品,提高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能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自信等。

三、讲授文化创新的途径(30分钟)1. 创新科技与艺术结合的途径:通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如虚拟现实艺术、数字艺术等。

2. 创新教育模式的途径: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开展在线教育、个性化教育等创新教育模式。

3. 创新社会组织形式的途径:如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等形式的创新,通过社会力量推动文化创新。

4. 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途径:开发和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如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等。

5. 创新文化传播方式的途径: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提高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效率。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分发给学生相关问题卡片,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答题。

问题卡片:1)你认为如何通过创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来推动文化创新?2)你认为个性化教育模式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是什么?3)请你想象一种创新的文化产品,描述一下你的理念和特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理解文化创新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政治教材第一册第二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教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著名文化创新成果的图片,引出文化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二、学习新课(15分钟)1. 讲解文化创新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

2. 分组讨论,列举并分析国内外著名文化创新成果,并向全班汇报。

三、概念解读(10分钟)讲解文化创新的途径,并引导学生理解途径和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四、讲解和举例(20分钟)1.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2. 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文化创新的条件和前提。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文化创新的问题,让学生现场思考并回答。

2. 分组合作,设计一项文化创新计划,并向全班汇报。

六、总结(5分钟)总结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并提醒学生在实践中要注重创新。

七、课后作业(5分钟)思考并写下自己对文化创新的理解和计划。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文化创新的概念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和合作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之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文化创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得到真正的收获。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创新日益成为各行各业所关注的重点。

文化创新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品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和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文化创新的概念、意义,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了解文化创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与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文化创新的概念和意义;•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3.2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讲解:通过PPT、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文化创新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创新想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文化创新展、文化产品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文化创新案例和成果,引发学生对文化创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文化创新的现象和问题。

4.2 理论讲解通过多媒体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文化创新的概念、意义和价值。

通过PPT 展示,结合实例解析,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和影响。

4.3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特定的文化领域,例如音乐、影视、传媒等。

要求学生从该领域的文化创新现象中找出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创新想法。

4.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例如文化创新展览、文化产品设计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新点子,进行团队合作,展示自己的文化创新成果。

在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

4.5 总结通过小组展示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

强调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五、教学评估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估:•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讨论质量等;•实践活动评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创新成果;•学习反思评估:要求学生撰写学习日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本框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赏析《舌尖上的中国》制作花絮,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②通过辩论《舌尖上的中国》的惊喜与遗憾,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二:学情分析①在思维方式方面,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但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②在知识的理解方面,对于文化创新途径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困难在于对于文化创新的深层次思考,对我们以前走过的那些弯路的思考,对于从中华文化的高度理解创新的意义的思考,对身处全球一体化环境下的中华文化往何处去的深层思考。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涉及到中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核心,是本课内容在整个课程中应具有的价值,应加以重视。

三: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采用互动教学方式,核心教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下合作学习与课上自主探究相结合。

《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教学案例1. 引言1.1 引言通过对文化创新的探讨,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政治知识的也能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本文将介绍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文化创新方式,探讨如何提升政治教学的效果,从而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通过文化创新实践来推动高中政治教育的发展,培养更优秀的政治人才。

2. 正文2.1 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文化创新是指在传统文化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形成新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产品的过程。

文化创新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发展,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文化创新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文化创新,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文化创新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只有经过文化创新,才能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符号,提升国家在世界文化领域的声誉和地位。

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文化多样性的今天,文化创新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社会各界的共识与团结,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文化创新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和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更是一种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2.2 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途径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包括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跨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方面。

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可以通过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一】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本框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赏析《舌尖上的中国》制作花絮,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②通过辩论《舌尖上的中国》的惊喜与遗憾,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③通过为《舌尖上的中国》推荐一味具有本地特色的美味,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地区)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二:学情分析①在思维方式方面,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但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②在知识的理解方面,对于文化创新途径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困难在于对于文化创新的深层次思考,对我们以前走过的那些弯路的思考,对于从中华文化的高度理解创新的意义的思考,对身处全球一体化环境下的中华文化往何处去的深层思考。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进而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设计理念】根据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融合了徐州市教育局提出的“学讲方式”以及我校提出的“做学教”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理念,在遵循本学科学习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恰当而灵活的教学方法而设计本框教学。

【教学流程】★猜猜看——导入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自主先学——独立思考任务单★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单★交流展示——明确呈现任务单★拓展提升——经典回放与学以致用展示★延伸思考——真题再现★总结归纳——呈现知识树在“自主先学”环节,根据本框教学内容和需要,设计了四个问题,即:1.文化创新与实践的关系;2.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3.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4.文化创新要克服的错误。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通读教材,把握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框架,标记重要的概念、原理,列举出已知内容和疑难问题。

在“小组讨论”和“交流展示”环节,出现课堂上的第一个小高潮,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单,并通过投影、小黑板、展板等形式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重点展示对本组讨论问题的认识、理解,并提出尚存疑问。

学生听取各小组交流展示,巩固对已知内容的理解;思考、发现小组展示中存在的疏漏,提出质疑、补充回答;参与疑难问题的解决。

教师肯定学生正确认识,发现展示中疏漏之处,提请其他小组补充、纠正,并将知识成果通过PPT呈现给学生。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文化创新的途径》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文化创新的途径》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①“守旧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 ②“封闭主义”: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③“民族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④“历史虚无主义”:根本否认传统文化。 这个环节在教师的引导、设疑和学生的主动探究、 主动思考中得出结论。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 媒体的“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师不应以“领导 者”“权威”自居来支配课堂教学,而是课堂教学的组 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学生才能成为自主、探究、合 作、实践的学习主体。本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 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适时、针对性的点拔、引导, 课例研究综 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 述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 师的匠心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要发挥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需 要教师不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努力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进步的 需要。

新。所以本节课主要探讨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单元的
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是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理解:当代文化与传统
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认识到在文化
创新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教学目标
了海外节目的版权,而真正是国产的却很少。有人认为: 引进海外版权是一种“拿来主义”,缺乏创新,盲目跟 风,依赖海外模式会让中国电视人养成一种“惰性”; 同时可能威胁到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使文化缺乏民族特 色。
思考:我国的文化要努力发展成“中国创造”,该 如何做?
(视频、图片欣赏)中国杂技芭蕾《天鹅湖》 创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成 为通过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辨一辨:对应的错误倾向。①中国版《天鹅湖》应 全部采用中国传统的元素。②中国传统杂技非常优秀, 没必要借鉴外国的芭蕾求创新。③芭蕾艺术是高雅艺 术,我们应该把它照搬过来。④杂技是街边玩意,老“古 董”,不登大雅之堂。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书本,讨论回答: ①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 的有益成果。 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 为主,为我所用。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学生判断思考并结合书本回答:

高中思想政治_《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联系所学知识及案例分析能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②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能够理解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辨别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①通过问题的导向和小组探究锻炼学生归纳与分析的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

②通过课堂设计作品的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运用于实际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

③通过对错误观点的分析增强学生分辨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创新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增强学生在传统文化上的兴趣及自信心。

②通过作品展示增强学生创新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教学难点】①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②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流程】《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学生,在学习了《文化生活》第三课和第四课的基础上,学生对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加深,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他们能够联系所学的知识对本课的内容进行理解。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也有较多机会接触到文化创新,无论是从电视上还是学校举行的文化创新活动中,学生都有所了解。

在授课过程中以青岛市近期举办的大型活动和青岛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线索,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能够联系自己所了解的内容进行理解,效果较好。

《文化创新的途径》效果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分析问题。

通过高科技和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视频、图片、ppt、希沃软件等方式,并通过授课助手将小组合作的作品拍照上传到ppt,实现全班分享成果。

全国第四届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及点评

全国第四届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及点评
3、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营造欢乐友好的奥运庆典氛围,为与会者创造出四海一家的感
4、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
5、创意方案的艺术表现形式要创新,并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展示奇思妙想,令人耳目
八、教后评价
今年10月18日,本节课在参加了“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
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绿色奥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科技奥运体现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和谐;人文奥运
温馨提示(二)“北京奥组委”开幕式创意方案征集要求
1、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中国风格、人文风采和时代风貌;
2、蕴含“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
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
知识观;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
“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
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思辩能
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
本堂课的教学实效是优质的。知识传播准确无误,观点全面;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和更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活动目的
课前视频:《茉莉花——文化南京》 观看视频 感受南京独特的文化内涵,拉近与感距离,提出探讨课题:文化创新的途 视频内容: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文艺表演 观看视频 在极其富有争议的视频欣赏、玩味复杂的情感体验,等待宣泄。
自由辩论:
正方:惊喜多过遗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文化创新的含义和特点;(2)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3)理解文化创新与文化保护的关系。

2. 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文化创新的基本要素和实现途径;(2)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社会现实中的文化现象;(3)能够理解和评价文化创新与文化保护的关系。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引导学生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文化创新的含义和特点;(2)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化创新与文化保护的关系;(2)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社会现实中的文化现象。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调研、课堂讨论等方式,了解文化创新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并结合实例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2. 情景教学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创新与文化保护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1. 教学引入:了解文化创新在生活中的体现(15分钟)1)活动设计(1)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调研,收集社会实践中的文化创新案例。

(2)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文化创新案例,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2)教师讲解(1)引导学生讨论文化创新的含义和特点。

(2)通过案例分析、图片或视频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化创新在生活中的体现。

2. 知识讲解:文化创新的途径(25分钟)1)教师讲解(1)介绍文化创新的途径:改革开放、科技进步、文化融合和人才培养。

(2)结合实例分析每一种途径的作用和优缺点。

2)学生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一种途径的作用和优缺点。

(2)邀请代表学生介绍讨论结果,并展开整体讨论。

3. 情景教学:文化创新与文化保护的关系(35分钟)1)教师讲解(1)介绍文化创新与文化保护的关系: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和继承发展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文化创新的途径》24》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文化创新的途径》24》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发展需要创新。

而怎样进行创新则是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同时,本课是承上启下,对接下来要学习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具有指导作用。

在呼唤创新的当今时代,文化创新作为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实践性。

《文化创新的途径》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2、课标要求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处理】在教材处理方面,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更好体现时代性,我删减了教材中的例子,用G2021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贯穿始终。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文化创新的一个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

(2)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2)使学生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文化创新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高二学生基础、理解能力较弱的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依据:本课探究的是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所以本知识点理所当然地成为本课重点。

突破重点方法:通过材料探究,循循善诱、得出结论。

2 、教学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依据:由于学生很难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

所以,本知识点是难点。

突破难点方法:结合某些网友对《最忆是杭州》的负面评价,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文化创新的途径》3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文化创新的途径》3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是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内容。

本课是整个第二单元的收官内容,是第二单元中第三课文化多样性,第四课内容文化的传承的落脚点,也是对前框内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的具体化。

本节课也可以作为承接第一、二单元,开启第三、四单元的重要过度内容。

文化创新就其内容本身而言是个热门问题,怎样进行文化创新,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探寻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选用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运用小组合作的探究模式,使学生掌握本节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于教材中文化创新的途径理解起来难度也不大,但是困难在于学生对文化创新中处理两个关系,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等内容不能够全面理解,缺乏对本节课深层次的思考。

对于以上存在问题教师应加以重视。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主动展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文化创新的途径;2、理解: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即“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并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在批阅中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系统精讲,利用多媒体及典型案例,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教师总结等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点,获取一定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之间的关系,警惕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用包容博大的胸怀看待文明间交流,警惕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通过事例说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能够认识到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方向,客服错误倾向。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辩证思维,能够全面看问题,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能够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树立创新意识,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

教学方法:采取一例到底的方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动漫作为情景贯穿全课。

教学过程:【导课】材料一:《功夫熊猫2》,制作方特别来了趟中国内地,走访了古城平遥、少林寺以及北京,但他们待最久的地方是四川成都,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在熊猫保护区以及佛教和道教寺庙,亲眼看到那里的风景、古代建筑以及各种细节并潜心研究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导演尼尔森表示,他们要送给世界观众的是一只生活在中国的熊猫。

电影以功夫为主题,特别请了一位武术教练开班,安排动画设计人员上堂习武,好让他们能更具体了解各种功夫招式。

探究一:《功夫熊猫》制作方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材料二:刨除这是一部有成龙参与配音影片的元素,这也绝对是一部充满了中国色彩的动画片,第一部如是,第二部愈演愈烈。

皮影戏、风筝、太极拳、龙灯……甚至这些元素已经冲出四川,走向全中国。

美术指导雷蒙季巴赫说:“我真的很热爱中国文化,我们从渊远流长的中国艺术中得到创作灵感”。

比起某些打着3D旗号圈钱的所谓大片来说,《熊猫》才真正称得上是真3D,毕竟戴上眼镜跟脱掉眼镜的区别已不仅仅表现在字幕上了,当影片开始,阿宝从嘴里吐出包子时,许多观众确实下意识的躲闪了,这才是真正3D的感觉。

探究二:结合材料谈谈《熊猫》创作的成功之处有哪些?这对文化创新有有什么启示?材料三:一网友曾这样说,《功夫熊猫2》最触动我的是它对剪纸、皮影、水墨画等中国传统美术手法的巧妙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一、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

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能力。

(2)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难点:
(1)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5)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资料链接
温馨提示(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
开幕时间:2008年8月8日20点(考虑时代风貌、现代气息)
主会场: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注意主办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展示)观众:几十亿中、外观众(考虑中外观众的需求)
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绿色奥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科技奥运体现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和谐;人文奥运则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国与国之间和谐等。


温馨提示(二)“北京奥组委”开幕式创意方案征集要求
1、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中国风格、人文风采和时代风貌;
2、蕴含“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
3、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营造欢乐友好的奥运庆典氛围,为与会者创造出四海一家的感受;
4、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
5、创意方案的艺术表现形式要创新,并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展示奇思妙想,令人耳目一新。

八、教后评价
今年10月18日,本节课在参加了“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
的高中组现场授课,受到专家评审组和现场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荣获全国一等奖。

全国著名特级政治教师、本届优质课高中评审组主任沙福敏教师在总结大会上对本堂课的创新设计和教学方式作了全面的介绍和高度的评价。

她总结到:“从教学方式的选择与教学实效性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正是课堂改革中出现的可喜的现象,它已经改变了教师一人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但是教学方式的选择必须把握好教师教学的核心主旨,离开了教学主题,教学的任何形式都是不可取的。

要真正记住有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一定要防止偏离主题的形式化。

这次大赛我们看到了启发讲授式,合作探究式,情景体验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也都发挥了各自不同的教学作用。

重庆的李静老师在讲《文化创新的途径》这课中,从一个大家都非常关注的有些争议的张艺谋导演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8分钟的表演的品评与思辩入手,学生非常兴奋,又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点火和文艺演出的创新设计,教学过程中既有学生的现场调查,又有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小组合作探究,还有小组间彼此的评价。

在教学方式的设计上既有体验式,又有合作探究式,还有教师的启发讲授,多种教学方式的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最后还要求学生把他们的设计通过E-mail等方式发给北京奥运会组委会,让学生非常兴奋。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是发挥其育人功能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在认真研读《大
纲》和《课标》的基础上,深入解读课题文本,我们逐步形成了对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四个维度”的定性要求,即“力求科学性以求真,浸透思想性以求善,追求艺术性以求美,讲究有用性以求实”。

本堂课传播的知识是准确无误,传播的观点是全面而不是片面的;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和更新,能力得到提高与扩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巩固与提升,是一堂不存在科学性问题的高效率的课。

本堂课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引导者、学生学习合作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和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的“五位一体”;学生的知识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是教师的角色定位准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的课。

本堂课是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既重视学习过程又重视学习结果的课;是合理使用音像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课;也是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双方完整生命成长的课。

因此,在本次优质课现场授课中引起广泛而热烈的反响,一定程度地给正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艰难探索的同仁们起到了实验性、示范性和抛砖引玉的作用。

简介作者:
肖志农,中学政治高级教师,重庆外国语学校政治教研室主任,本次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李静的指导教师,获指导教师奖。

李静,中学政治二级教师,重庆外国语学校高中政治教师,本次优质课高中组现场授课一等奖获得者。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点评
刘云
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是先进的。

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去探索“文化创新的途径”,选材典型,环节精巧,教法灵活,活动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
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本堂课的教学实效是优质的。

知识传播准确无误,观点全面;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和更新,能力得到提高与扩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巩固与提升,是一堂不存在科学性问题的高效率的课。

本堂课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和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的“五位一体”;学生的知识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的积极充分,是教师的角色定位准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的课。

本堂课是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既重视学习过程又重视学习结果的课;是合理使用音像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课;也是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双方完整生命成长的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