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2.7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5水循环和洋流课件新人教版
(2)流量: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依据降水量多少与流 域面积的大小来确定。 (3)含沙量:受流域内植被状况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 生频率)影响。 (4)结冰期:受最冷月气温影响。
(5)凌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发生在由
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
【典型考题研磨】 【典例1】(2017·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 合流域❶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❷,湖水浅, 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❸,据此完成(1)~(3)
代 河流主要 号 补给水源 湖泊水 丁 地下水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分布 补给特点
湖泊与河流的 相对位置;湖 普遍 泊水位高低
地下水补给区 降水量;地下 普遍 水位与湖泊水 位的相对位置
对于河流有 调节作用, 水量较稳定 一般与河流 有互补作用, 水量较稳定
【知识链接】 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 (1)水位:主要受河流的补给类型影响,湿润地区、以雨 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干旱区、 以冰川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 发量 ( ) B.约为2 00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A.远大于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 小的是 A.坡面 C.河谷 ( ) B.洪积扇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B.盐湖面积缩小 D.湖水盐度增大
影响因素 蒸发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如典例1中 种植作物,导致汇入湖泊水量减少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0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易错点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易错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利于学生备战高考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示意图及变式图,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度:4重要程度:5内容:易错点1. 有关寒流、暖流常见的理解误区① 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 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
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 高,寒流水温低。
不在同一纬度的海区,寒暖流的水温不能比较高低。
② 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不一定都是暖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是暖流。
如果洋流只是从低纬流向高纬,则不一定是.暖流,例如,索马里寒流(夏季)由于受上升流的影响(深层水温低于表层水温), 虽然从低纬流向高纬,但仍然是寒流。
③ 一样的漂流不一样的性质一一南北半球漂流性质相反盛行西风吹拂海面形成西风漂流,由于盛行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 所以西风漂流也应流向高 纬,为暖流。
但是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由于没有陆地的阻挡,南极冷水汇入,浮冰融化吸热, 再加上强劲干冷的极地东风的吹拂,使其成为寒流。
2. 不理解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不理解( 2)对影响海水等.温线弯曲的因素理解不清,判断不出寒暖流;三是对 洋流的分布记忆不清。
例1读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在海水等温线图中,数值向北方递 区位于南半球。
图中海水等温线显然向北方 球。
海水等温线在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弯曲,就北半球而言,在暖流的影响下, 线必然向高纬凸出;主标题 副标题 关键词 (1 )该海区位于(2) (3) (4) 【(1)(3) (4) 半球(南或北)。
A 处为流,B 处为________________ 流;原因是 该海域利用 价值最大的海洋资源是 __________若该海区位于太平洋,则洋流暖 寒 渔业资源 日本暖流A 海区的水温比两侧高,B 海区的水温比两侧低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 千岛寒流 同一纬度上, 吸引了大批鱼群 减的海区,位于北半球;数值向南方递减的海 递减,由20C 递减到10C ,该海区应位于北半 等温 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必然向低纬凸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7讲全球性大气环流课件中图版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地 __地_表_转_热_偏_量_向_分_力_布_影不响均⇒三圈环流① ② ③低 _高中__纬 纬纬__环 环_环流 流流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七 气个 压带A为CEG为赤为为_道_极__副副_低_地__热极_气_高__带地_压_气__高低_带_压__气气__带__压压____带带南各北有半一球个同纬度
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 (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 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 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5.读气压带、风带,辨天气状况 (1)高气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2)低气压带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3)盛行西风带控制下一般多阴雨天气(背风坡除外)。 (4)信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带除外)。 (5)极地东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
(高考全国卷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 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 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 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 S 市。 据此完成 1~2 题。
1.S 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2.夏季,S 市主要受( )
3.该月为( )
A.1 月
B.4 月
C.7 月
D.10 月
4.图中虚线框范围内热带辐合带位置较东侧明显偏北的可能
原因是( )
A.沿岸寒流降温
B.地势高气压低
C.南北气流辐合
D.阳坡受热增温
解析:第 3 题,图中的热带辐合带就是赤道低气压带,图示 其位置整体偏南,则应是南半球的夏季,即 1 月。第 4 题, 位置偏北,说明该处较东侧同纬度地区气压低;依据右图显 示有地形因素,同时东侧有东非高原分布,所以东侧地势要 高于此处的平原和低矮高原,故可能是因为阳坡的缘故。 答案:3.A 4.D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质量评估(2021年整理)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质量评估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质量评估)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质量评估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质量评估(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1、2题。
1。
据图判断有关地球四大圈层特征,正确的是( )A。
①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组成B.②上部存在若干的电离层C.③是已知宇宙中,地球独有的圈层D。
④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
弥漫在城市上空的雾霾含有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这些颗粒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为()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解析】1选C,2选A.第1题,图中①向③供水,同时向②渗透,说明①为水圈,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②接受降水和渗透,是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③需要供水、且能提供氧气,因此为生物圈,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可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④能产生降水,是大气圈.第2题,雾霾颗粒飘浮在大气圈中,沉降后进入水圈或被生物圈吸入、滞留,最后再回到岩石圈。
吉尔吉斯斯坦东北部天山中段的崇山峻岭中,镶嵌着一个终年不冻的大湖——伊塞克湖。
湖面平均海拔1 608 m,面积大约6 300 km2,是世界上较大的构造湖。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7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中图版
②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2015·高考全国卷Ⅱ)2013 年 7 月 30 日,我国西北 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 14 时~24 时气温、 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C )
A.16 时~17 时
B.17 时~18 时
(3)准静止锋
①特点: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来回摆动,移动幅度 __很__小____。 ②天气: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多形成阴__雨__连__绵__天气。
冷气团温度不一定比暖气团低。为什么? 提示:冷暖气团是相对于所经地区而言的,不同地区之 间的冷暖气团没有可比性。
锋面活动不一定都能带来降水。为什么? 提示:若暖气团中水汽含量较少,在上升过程中无法凝 结成云或成云较少,则无法形成降水。
C.18 时~19 时
D.19 时~20 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B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解析] (1)由图中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知,本 次强沙尘暴是因冷锋过境形成的,18 时~19 时这个时间 段,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最大,说明正是强沙 尘暴伴随冷锋过境的时间段。故选 C。(2)强沙尘暴经过该 地时,该地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很大,导致气 温水平差异和水平气压梯度都增大,故 A 项错、B 项正确。 沙尘暴经过时,沙尘弥漫,大气能见度降低,削弱了太阳 辐射,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随之减少,但增强了大气逆 辐射,故 C、D 两项错误。
冷暖气团各有什么性质?在其影响下,天气分别有 何特点? 提示:冷气团:气温较低,水汽较少,重量大。在其影 响下,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暖气团:气温较高,水汽较多,重量小。在其影响下, 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1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以景观图、剖面图、地理关联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地貌成因,尤其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2018·全国卷+Ⅰ·T6~8,2018·全国卷Ⅲ·T6~8,2016·全国卷Ⅰ·T7~9,2015·全国卷Ⅰ·T10~11。
1.综合思维:结合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说明一些典型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
2.地理实践力:对野外游览所见到的一些地貌形态能合理的解释其成因,会辨认一些常见的岩石类型。
3.人地协调观:合理利用地质构造规律,研究典型地貌成因,规X人类活动方式,树立合理的发展观。
知识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作用特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对地表影响形成高山和盆地削高填低二者关系同时进行,共同作用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运动理论的主要观点①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划分为许多板块,全球岩石圈共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②板块是运动的,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较为剧烈。
③板块之间的X裂往往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往往形成岛弧或褶皱山系。
(2)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X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如下表所示:板块运动X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考法1 结合区域分布图,实例分析地表形态的成因(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
素。
环。
其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
2 . 地 壳 3.能够运用内、外力作 态的影响,如 2016 全国
物 质 循 用的原理解释有关地貌 卷ⅠT7~9、2015 全国卷
环。
的形成。
ⅠT10~11 等。
1.岩浆活动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侵入 喷出
2.地壳运动 (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类水垂平直运运动动―岩变 石―形 永→久褶 皱断_向 地背__斜垒斜__→→_→__向 _块_背___斜状__斜__谷__山山_―地―侵―侵蚀 ―→蚀→背向斜斜谷山
形成绵 长的断 裂带和 巨大的 褶皱山 脉
喜马拉雅 山、东非大 裂谷
岩层发 引起地 意大利那
垂直 运动
垂直于 地表
生大规 模的隆 起和凹
势的起 伏变化 和海陆
不勒斯海 岸的变动, 台湾海峡
陷
变迁 的形成
相互关系 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时期和空间有主次之 分。从全球范围看,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考向一 内力作用与地貌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内力作 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 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基本 形式
示意图
岩层的 运动方
向
岩层变 化
对地表 的影响
例证
水平 运动
平行于 地表
岩层发 生水平 位移和 弯曲变 形
3.变质作用:地壳中原有岩石受内动力的影响,其矿物成分、 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形成变质岩。 4.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内容
①岩石圈被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_六__大 理论要点 板块;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变质 岩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考点: 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 ②运用板块运动原理解释世界主要地形的成因 ③地质构造的类型 ④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3、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②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4、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喷出型
高温高压变质 沉积岩
侵入型
变质岩
重熔、再生 岩浆
技巧: 1、生成岩浆岩必定是岩浆(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它) 岩浆 2、→沉积岩是外力作用 岩 →变质岩是变质作用 风化 变 重 冷 →岩浆岩是冷凝作用 侵蚀 质 熔 凝 →岩浆是重熔作用
搬运
作
堆积 重 熔
岩浆
变质作用
用
熔 重
沉积 岩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考点: 1、地壳的物质组成 ①地壳的物质组成 ②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③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2、地壳的物质循环 ①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②地壳的物质循环及图示
一、地壳物质组成
1.化学元素 地壳内有90多种 化学元素,其中含量 较多的为: 氧、硅、铝、铁、 钙、钠、钾、镁 (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收 地面增温
(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b) 1.纬度因素 2.下垫面因素 3.气象因素
纬度因素
纬度低—太阳高度 大—经过的大气路 大 程短—大气削弱少 气 上 界 纬度高—太阳高度 小—经过的大气路程 长—大气削弱多
地
赤 道
球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c)
1.水平气压 梯度力
(百帕) 1000 1005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上下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上下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拟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拟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局部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局部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上下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
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03
CHAPTER
能量交换
太阳辐射与地球表面能量平衡
太阳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为地球表面 带来光和热。
地球表面能量平衡
地球表面通过吸收、反射和重新辐射太阳辐射, 维持一定的温度和气候状态。
影响因子
大气成分、地表覆盖、地形等影响太阳辐射的吸 收和再辐射。
风化和风力作用
01
02
03
风化作用
岩石在物理、化学和生物 因素作用下逐渐分解的过 程。
风力作用
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和 物质搬运的作用。
影响因子
气候、地形、土壤等对风 化和风力作用有重要影响。
温度和湿度的地域变化
温度变化
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地形 等因素,温度存在差异。
湿度变化
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水文 等因素,湿度存在差异。
影响因子
气候带、季风、洋流等对 温度和湿度地域变化有重 要影响。
针对受损的自然地理环境,采取生态修复和重建措施,恢复生态功能, 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THANKS
谢谢
休闲与文化价值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休闲、旅游和文化体验的场所,丰富人们的生 活质量。
05
CHAPTER
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望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资源消耗与环境压力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持续增加,对自 然地理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气候变化与生态平衡
气候变化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 量交换产生深远影响。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总结词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地球表面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
详细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
龙陵黄龙玉是由岩浆在地下几百米至
地表的范围内形成的(如图),黄龙玉有“山
料”和“籽料”之分。玉属于( C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2)形成“黄龙玉”的岩石,其特征是( D )
A.具有层理构造
B.具有气孔构造
C.具有片理构造
D.结晶颗粒较大
[解析] 第(1)题,黄龙玉存在于岩浆侵入地层缓慢冷却凝固 形成的岩浆岩中,属于侵入岩中的矿物晶体。第(2)题,侵入 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黄龙玉就是侵入岩的结晶体。
地壳的物质循环
1.根据箭头来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岩浆:三进一出。 岩浆岩:一进三出。 变质岩:二进二出。 沉积岩:二进二出。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及用途 1.三大类岩石
沉积岩固―结―成→岩砾 砂岩 岩常含有化石,具有层理结构 页岩
已生成岩石石页灰岩岩变―质―作→用变质岩大板理岩岩
2.常见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类型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岩浆 岩
①侵入岩质地坚硬,常用作建筑材料,如花岗岩板材;② 喷出岩形态各异,常可作为观赏石材,如玄武岩制作的盆 景;③岩浆岩经过了高温冷凝,富含多种金属矿物
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提示:一般具有层理构造且常含有化石。 2.地壳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 ①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___软__流__层_____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 物质循环。 ②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__放__射__性__物__质__的衰变。
(2)岩石的转化
循环物质的名称:①___岩__浆__岩___;②沉积岩;③__变__质__岩____; ④岩浆。 岩石形成过程:A:岩浆上升(或侵入)冷却凝固作用;B:风化、 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C:__变__质__作__用____;D: 高温熔化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
不同时期海岸侵蚀和淤积的变化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气候、水文特
2014·课标全国Ⅰ·T36(1)、(2)
征,从区域的视角解释地貌的形成原
错那湖沿岸地区的风沙活动
因
必备知识
外力 作用 的表 现形
式
基础认知
表现
作用
①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形成风化 风化作用
壳;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①流水、风力等对地表岩石及其
河流的侵蚀地貌
(1)不同河段的侵蚀地貌差异:
不同的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异。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含 向河流源头侵 垂直于 蚀
影 使河谷不断向 响 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 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 谷坡后退,河 流向横向发展
风化产物进行破坏;②常使被侵 侵蚀作用
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
形成侵蚀地貌
①风、流水、冰川等移动风化或
搬运作用 侵蚀的产物;②为堆积地貌发育
输送大量物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 堆积作用
的物质堆积下来
名师点睛
【点拨】 外力作用 之间的关系
1.河流侵蚀地貌 河 流 地 貌
【方法】 如何分析河水对两岸 的侵蚀作用 (1)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 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 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 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 月
B.3~6 月
C.6~9 月
D.9~12 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甲时河床最低,侵蚀为主, 应该为当地汛期;乙时河床抬高,为枯水期,淤积为主;由甲 到乙,应该是由汛期结束进入到枯水期的过程。结合该地位于 我国的浙江,浙江河流的汛期在夏季,汛期结束开始进入枯水 期,外力作用由侵蚀转为淤积。第(2)题,水库建成后,由于水 库蓄水,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河流的流速减慢,径流的冲 刷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由于淤积加重,冲刷减 弱,河床不易展宽。
第七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考纲呈现
考情统计
素养目标
2018·课标全国Ⅰ·T6~8
综合思维:(1)联系简易的剖面图或示
河流阶地的形成及变化
意图,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貌的
2017·课标全国Ⅱ·T9~11
形成和演化过程,从内外力结合的角
洪积扇的成因、沉积物分布特点及影响 度探究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及地貌变化
(2)若河道弯曲,河水
发展 侵蚀类型
阶段
地貌
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 考虑凹岸侵蚀,凸岸
初期 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 堆积。凸岸和凹岸的
河 (A) 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峭,横剖面呈“V”形 判断方法是:从河流
流 地 貌
中期 (B)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
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 堆积,河流更为弯
2016·课标全国Ⅰ·T7~9
带来的影响
地壳形态 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河流与海水的相互 (2)联系海陆、湖陆交界地带的一些典
变化的外 作用
型地貌的形成,从要素综合和时空综
力因素 2016·课标全国Ⅱ·T9、10
合的角度探究其形成和发展演化过程
河床断面形态的变化及原因
中,分析内、外力的相互作用和相互
2015·课标全国Ⅰ·T10
用加强
曲,河谷拓宽
中心看,向外凸出的 一岸是凹岸,向内凹 进的一岸是凸岸。
成熟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
期(C) 作用为主
宽而浅的槽形
2.河流堆积地貌
地区 原因
地貌
河流出 山口处
地势突然趋缓,河道变得 洪 (冲 )积扇
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 (洪 积 —冲
流搬运物质在山麓地带 积平原)
关键能力
能力一 河流的侵蚀和堆积地貌
1.(2017·课标全国Ⅱ)洪积扇是河 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 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 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 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 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 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 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2)题。
2.(2016·课标全国Ⅱ)某河 流位于浙江省东部,下游河床 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 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 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 刷河床。右图示意该河下游某 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 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 大型水闸。据此完成(1)、(2)题。
沉积
河流地 貌
河流中 下游地 区
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的 堆积体,随着其面积的不 断升高扩大,形成河漫 河 漫 滩 平 滩,河漫滩在河流改道或 原 继续向下侵蚀的情况下
连接在一起
河流入 海口
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 三角洲、冲
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 积岛
用,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
【图示】 河流堆积地貌分布 图
【思考】 如何区分冲积扇和 三角洲? 区分时主要从两方面: 一是从位置上区分:冲积扇位 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 (湖)口附近; 二是从组成物质上分:冲积扇 组成物质复杂,颗粒物有大有 小,三角洲多以粉砂状物质为 主。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洪积扇主要形成于山 口,是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说 明河流沟谷较多,山口密集,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东麓河流较 多,故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第(2)题,图中贺兰山东麓南部地 势起伏较大,河流短小,水流速度快,搬运能力强,故沉积物 以砾石为主;而甲地洪积扇上游地形以低山为主,地势起伏较 小,水流速度较慢,搬运能力弱,且河流较长,大颗粒的砾石 容易在中上游沉积,故甲地洪积扇处沉积物以泥沙为主。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
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主
要原因是(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微点拨:结合材料中洪积扇的形成,可判断洪积扇堆积 物颗粒的大小与水的搬运能力有关,结合图中甲地河流上游的 地形和河流长度分析流水的搬运能力,进一步分析颗粒大小对 耕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