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基础学习知识
医学内科课知识点总结
医学内科课知识点总结一、生理学知识点1. 细胞生理学:包括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代谢、细胞生长与增殖等内容。
2. 内分泌学:包括内分泌腺及其激素的生理功能、内分泌的调节机制、内分泌疾病等内容。
3. 免疫学:包括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免疫疾病等内容。
4. 消化生理学:包括消化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消化吸收、消化液的分泌、胃肠道动力学等内容。
5. 呼吸生理学:包括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呼吸节律调节、肺通气、血气平衡等内容。
6. 心血管生理学:包括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心脏电生理、血压调节、体液平衡等内容。
7. 肾脏生理学:包括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液生成、肾脏调节生理功能等内容。
二、病理学知识点1. 炎症与免疫病理:包括炎症的机制、炎症与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炎症与免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内容。
2. 肿瘤病理学:包括肿瘤的形态学特征、肿瘤的发病机制、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内容。
3. 循环系统病理学: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
4. 呼吸系统病理学: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
5. 消化系统病理学:包括消化道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肝硬化、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
6. 肾脏病理学:包括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肾囊肿等肾脏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
三、临床诊断与治疗知识点1. 内科疾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痛、黄疸、贫血、咳嗽、呼吸困难、水肿等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诊断与处理。
2.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包括血液学检查、尿液学检查、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内容。
3. 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肝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四、内科紧急病例处理知识点1. 心脏骤停的处理:包括心肺复苏、除颤、围绕受害者心肺功能的保护等内容。
内科基础知识点总结
内科基础知识点总结内科学是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内脏器的疾病,以及各种非外科治疗方法。
内科医生在诊断、治疗和预防人体内脏器的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总结内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各种轮椅检查和治疗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病史采集1、主诉:病人主诉是指病人自己感觉到的身体不适症状,例如: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主诉应具体描述,例如:头痛的部位、程度、发作时间、伴随症状等。
2、现病史:病人现病史是指目前患病的症状、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等情况,还要详细采集以往病史和家族史。
3、个人史:包括饮食、作息、嗜好、生活和工作环境。
4、家族史:对家族成员患有哪些疾病情况进行了解。
5、特殊史:病人是否有特殊的病史,例如:药物过敏史、怀孕史等。
二、体格检查1、一般情况:包括精神状态、体型、营养状况、皮肤黏膜、淋巴结、颈静脉搏动等方面。
2、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情况。
3、头部检查:包括头颅、眼、嗅觉、耳、嘴唇、颈部等检查。
4、胸部检查:包括心脏、肺部、乳房等检查。
5、腹部检查:包括腹部外形、压痛、包块、肝脾肿大、肠鸣音等检查。
6、四肢检查:包括四肢外形、肌力、肌肉、关节、皮肤等检查。
7、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头颅神经、脑脊液压力、脑膜刺激试验、感觉、运动、腱反射等方面。
8、精神状态:包括意识、记忆、思维、情绪等方面。
三、实验室检查内科医生在诊断疾病时需要借助各种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血液学检查、尿液学检查、粪便学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内分泌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等。
1、血液学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沉、凝血功能等检查。
2、尿液学检查:包括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白细胞、尿红细胞、尿沉渣等检查。
3、粪便学检查:包括隐血、虫卵、病原体等检查。
4、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
5、内分泌学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垂体功能、肾上腺功能等检查。
303~306内科学基础知识
303~306内科学基础知识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癫痫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单选题] *A.头颅CTB.脑电图C.头颅MRID.SPECTE.病史和临床表现(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癫痫常没有神经系统的体征以及影像学改变,30%典型癫痫病人没有典型EEG改变。
2.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首发症状通常是 [单选题] *A.呼吸困难B.四肢远端对称性无力(正确答案)C.单侧肢体无力D.双侧周围性面瘫E.吞咽困难答案解析:四肢远端进行性对称性无力是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首发症状,可以合并双侧周围性面瘫,病情严重时累及呼吸肌和影响吞咽功能,但不会出现排尿障碍。
3.下列可引起三叉神经痛发作时最常受累的分支的是 [单选题] *A.第一支B.第二支C.第三支D.第一、二支E.第二、三支(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第二、三支是三叉神经痛的最常发生的部位。
4.以下关于抗癫痫药物治疗原则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大量,突击,静脉用药B.根据发作的类型选择药物,短期用药,随时改变品种C.根据发作的类型选择药物,长期规则用药(正确答案)D.颅内手术效果最佳,故作为首选E.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答案解析:按发作的类型选择药物是抗癫痫治疗的重要内容,抗癫痫主张足量用药,而非大量用药,且除癫痫持续状态外,以口服给药为主,而不是静脉用药。
5.患者处于下列哪项时仍可以考虑行腰椎穿刺检查 [单选题] *A.颅内高压B.颅后窝占位性病变C.处于休克、全身衰竭状态D.穿刺部位化脓性感染E.发热、菌血症(正确答案)6.肾病综合征出现大量蛋白尿的病理生理基础是 [单选题] *A.蛋白质摄入过多B.肾小管回吸收蛋白质的能力降低C.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增加(正确答案)D.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增加E.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分解白蛋白能力下降答案解析:肾病综合征病人的大量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的滤过作用受损所致。
由于滤过膜的分子屏障,特别是电荷屏障受损,通透性显著增加而引起大量蛋白尿,与肾小管再吸收功能降低无关。
内科学知识总结
内科学知识总结1. 引言内科学是医学的一门学科,涉及人体内部器官的各种疾病和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本文将总结一些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常见疾病、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等。
2. 常见疾病2.1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可导致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高血压是指静脉血压持续升高,易导致心脏和血管受损。
心力衰竭是心脏失去正常泵血功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2.2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和肺炎等。
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呼气困难和气流受限。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喘息、咳嗽和胸闷。
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和胸痛。
2.3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炎症性肠病(IBD)等。
胃溃疡是胃黏膜受损引起的溃疡,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和消化不良。
GERD是胃酸倒流至食管引起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反酸和呕吐。
IBD是指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导致肠道慢性炎症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部疼痛、腹泻和便血。
2.4 其他常见疾病除了上述疾病,内科学还涉及其他常见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和甲状腺疾病等。
糖尿病是指高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和多食。
肾脏疾病涉及肾脏的各种疾病,如肾炎、肾衰竭和尿路感染等。
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和甲减,常见症状包括疲劳、心悸和体重变化。
3. 诊断方法内科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以下几种:3.1 临床检查临床检查是通过询问病史、观察症状和体征等进行初步判断的方法。
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家族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如听诊、触诊和视诊等。
3.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通过检测患者体液或组织样本中的生物化学参数来获得诊断信息的方法。
内科学重点知识
内科学重点知识【名解】1.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及肺组织出血经口咳出。
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3.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实质炎症,包括具体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4.心源性呼吸困难:指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
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憋气,客观上出现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变化5.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临床综合征。
6.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的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
临床上以急性左侧心力衰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严重者伴心源性休克。
7.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故称为消化性溃疡8.急性胰腺炎:是指各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9.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
10.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简称慢性肾炎,是指主要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为基本临床表现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11.慢性肾衰竭:CRF.简称慢性肾衰,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终末期也称为尿毒症。
基本内科知识点总结
基本内科知识点总结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内部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内科医生是负责对各种内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生。
本文将总结基本内科知识,包括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一、常见内科疾病1.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超过了正常范围,是一种常见内科疾病。
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长期存在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病、中风和肾脏病等患病风险。
治疗高血压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如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等。
2.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胸痛、气喘、心悸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3.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糖尿病患者常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
治疗手段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4. 消化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胰腺炎等。
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手术治疗等。
5. 肝炎肝炎是指肝脏受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
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肝保护治疗等。
6. 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包括慢性肾脏病、肾小球肾炎、肾结石等。
常见症状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透析治疗等。
7. 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炎等。
常见症状包括咳嗽、胸闷、气促等。
治疗方法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氧疗、抗生素治疗等。
8. 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包括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垂体瘤等。
常见症状包括体重变化、月经紊乱、情绪波动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9. 血液病血液病包括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
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出血、淋巴结肿大等。
治疗方法包括输血、化疗、骨髓移植等。
10. 免疫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
内科学教学大纲(一)2024
内科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内科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涵盖了对人体各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内科学教学大纲是指导学生系统学习内科学知识的纲要,旨在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内科疾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内科学教学大纲(一)为主题,分为五个大点来概述其内容。
正文:大点一:基础知识1. 疾病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常见内科疾病的定义和分类,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2. 解剖和生理学:系统介绍人体各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知识,如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等。
3. 病因与发病机制:探讨内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如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
4. 临床表现与诊断:详细描述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方法,如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等。
5.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介绍内科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方法,如心电图、血液检查等。
大点二:内科专科1. 心血管内科:介绍心血管内科的疾病诊疗方案和常用药物,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2. 呼吸内科:探讨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3. 消化内科:介绍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如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
4. 内分泌科:探索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5. 肾内科:详细描述肾内科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如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大点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强调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在内科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2. 临床鉴别诊断:介绍内科疾病鉴别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如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鉴别等。
3. 影像学诊断技术:探讨内科疾病中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如X线、超声等。
4.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指导学生正确解读常见内科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等。
5. 病理学诊断的意义:介绍病理学诊断在内科疾病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大点四:治疗原则和药物应用1. 治疗原则:阐述内科疾病治疗的原则,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内科学知识重点
内科学知识重点•相关推荐内科学知识重点内科学重点11.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表: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
症状:慢性咳嗽,咳痰,喘息,气短,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后,可出现轻重不等的气短,逐渐加重,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还可有体重减轻,食欲减退。
体征:早期多无异常体征。
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视诊:桶状胸,,呼吸浅快;触诊:语颤减弱;叩诊:肺部过清音,肺下界下移,心界缩小;听诊:呼吸音减弱,呼吸延长,在背部或肺底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2.肺炎球菌肺炎症状:发病前常有受凉,疲劳,病毒感染史。
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全身肌肉酸痛,体温常在39-40度,呈稽留热。
患侧胸痛,咳嗽加剧。
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体征:患者呈急性病容,口周有单纯疱疹。
早期体征可无明显异常,呼吸音减低及胸膜摩擦音。
肺实变时叩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并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严重感染时,可伴休克昏迷等。
3.心力衰竭的诱因:①感染;②心律失常;③血容量增加,④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⑤治疗不当;⑥合并其他疾病或原有疾病加重。
4.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①防治引起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和诱因;②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
③拮抗过度启动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④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保护心肌细胞5.典型心绞痛的胸痛特点:①部位:疼痛多发生在胸骨上中段的后方,可稍偏左波及心前区。
常向左肩,左上肢尺侧直至环指和小指放射②性质:多表现为压榨样或紧束感样胀闷或闷痛,常伴濒死样恐惧;③持续时间:大多3~5分钟,不少1不多15分钟;④诱因:劳累和情绪激动寒冷饱食时⑤缓解措施:停止活动后或舍下含化硝酸甘油,疼痛常2-3min完全缓解。
6.临床上根除幽门螺杆菌多采用三联治疗方案包括兰索拉唑或果胶铋(铝碳酸镁)、克拉霉素或阿莫西林、甲硝唑或地硝唑。
7.慢性肾衰竭常见的原因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肾炎;多囊肾;梗阻性肾病。
内科学知识点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内科学知识点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患者数量众多的内科疾病涵盖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多个领域。
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医生和患者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消化系统疾病1. 胃溃疡胃溃疡是胃黏膜受损引发的慢性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消化不良、恶心和呕吐等。
诊断胃溃疡需要通过内窥镜检查和组织活检确认。
治疗方法一般包括抗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时)的联合使用。
2. 肝炎肝炎是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
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和腹胀等。
肝炎的诊断主要通过肝功能检查和病毒血清学检测。
治疗方法根据病因的不同而不同,包括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和对症治疗。
二、呼吸系统疾病1.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的慢性炎症。
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和胸闷等。
诊断支气管炎需要通过病史、体检和肺功能检查等综合评估。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祛痰药和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的使用,同时建议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和避免环境刺激。
2. 肺炎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肺组织炎症。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等。
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胸部X线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退热药和支持性治疗。
三、循环系统疾病1.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持续性的血压升高。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和心悸等。
高血压的诊断需要多次测量血压并进行血压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利尿剂和降压药)、饮食调控和生活方式改变(如减少盐的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
2. 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心脏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和气短等。
冠心病的诊断需要通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和血液检查等综合评估。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硝酸酯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血管内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术)和生活方式改善(如戒烟和控制血脂)。
四、泌尿系统疾病1.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统疾病。
内科讲课课件
内科讲课课件一、引言内科是医学的基础学科,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和治疗方案。
在本课件中,我们将介绍内科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应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内科学科的重要性以及临床实践中的关键要点。
二、背景知识1. 内科的定义和范围内科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学科,涵盖了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的疾病。
2. 临床思维与内科内科医生需要熟练掌握临床思维模式,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
三、内科常见疾病1. 心血管系统疾病- 高血压:原因、症状、并发症、治疗方法- 冠心病: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病因、症状、体征、治疗方法2.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炎:病因、症状、体征、治疗方法- 肺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因、症状、体征、治疗方法3. 消化系统疾病- 胃溃疡: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 肝炎:病因、症状、体征、治疗方法- 胰腺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4. 泌尿系统疾病- 尿路感染: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 肾结石:病因、症状、体征、治疗方法- 肾功能衰竭: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四、内科诊断与治疗方法1.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技巧: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 体格检查要点:心肺听诊、腹部触诊、肝脾检查等2. 辅助检查与诊断- 血液检查:血常规、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等- 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 Endoscopy:胃镜、结肠镜等3. 内科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抗生素、抗炎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 其他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康复治疗等五、内科学科的研究进展内科学科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诊疗方法和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研究进展的例子:1. 心血管系统研究:心脏再生治疗、冠心病干细胞治疗等2. 呼吸系统研究:哮喘的分子机制研究、COPD治疗新药研发等3. 消化系统研究:胃癌筛查与早期诊断、肝脏移植研究等4. 泌尿系统研究:肾脏再生研究、肾结石预防与治疗研究等六、结论与展望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希望能够对内科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对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内科学基础知识
内科学基础知识内科学是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人体内脏和系统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
在临床实践中,内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内科学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内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内科学的了解。
一、解剖学基础知识1.组织和器官:了解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如心脏、肺、肝脏、肾脏等。
2.人体系统:掌握各个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3.神经系统: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大脑、脊髓、周围神经等。
二、病理学基础知识1.病理生理学:了解疾病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包括炎症、免疫反应、代谢紊乱等。
2.病理过程:掌握常见疾病的发展过程,如肿瘤的生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等。
3.组织病理学:了解不同疾病对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改变,如癌变、炎症等。
三、临床病理学基础知识1.疾病分类:掌握常见疾病的分类和命名规则,如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2.症状和体征:了解不同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3.辅助检查:掌握常见的辅助检查方法,如血液检查、影像学、内窥镜检查等。
四、内科常见疾病知识1.心血管疾病:了解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2.呼吸系统疾病:掌握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消化系统疾病:了解消化道溃疡、胃癌、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4.代谢性疾病:掌握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五、药物治疗基础知识1.药物分类:了解药物的分类和常见药物的作用机制,如抗生素、抗凝血药物等。
2.用药原则: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包括剂量选择、不良反应监测等。
3.药物相互作用: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结语本文简要介绍了内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病理学、临床病理学、内科常见疾病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内科医生提高临床诊断能力和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整理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整理
一、中医内科学概述
1、辨病论治的基本原则:以阴阳调和为主,运用辩证思维和方剂治疗。
2、内科学的治疗原则:托和养法,温补调理,固本培元。
3、内热与外热的界定:内热主要指肝脾阳明气血的病变,包括血热,
气热,湿热等;外热主要指病变的肌皮肤,表现为热毒、湿毒等。
二、气机学
1、气机学概述:气机学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人体有气
津液入脏络,进而构成中、外气机的关系。
2、气机分类:三焦、经络、腠理、筋骨、络脉等。
3、气机的作用:三焦气机主要调整内脏的活动,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经络气机主要调节内脏的活动,维持两脏相应的健康;腠理气机主要调节
体内的气机循环;筋骨气机主要调节肌肉的活动,维持关节的正常运动;
络脉气机主要调节脉血活动,保持血液循环畅通。
三、内分泌学
1、内分泌的概念:内分泌是由腺体发出的有组织的分泌物,在血液中
传递至身体的其它器官,直接影响身体各机能的体内调节系统。
2、内分泌器官:主要是脑下垂体、垂体、胰腺、性腺、肾上腺、甲状
旁腺等。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刷题笔记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刷题笔记1.既能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又能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药物是 [单选题] *A.丹参(正确答案)B.郁金C.五灵脂D.红花E.桃仁答案解析:丹参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2.下列不属于鸡血藤主治病证的是 [单选题] *A.月经不调B.风湿痹痛C.肢体瘫痪D.小便不利(正确答案)E.血虚萎黄答案解析:鸡血藤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血虚萎黄。
3.鸡血藤的功效是 [单选题] *A.行气活血,补血调经B.活血止痛,舒筋活络C.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正确答案)D.活血调经,祛风通络E.行气活血,祛风止痛答案解析:鸡血藤功效: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4.生用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血下行,制用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 [单选题] *A.骨碎补B.丹参C.五灵脂D.鸡血藤E.牛膝(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牛膝用法:煎服。
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宜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骨碎补功效: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丹参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五灵脂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鸡血藤功效: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5.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单选题] *A.艾叶B.五灵脂C.郁金D.益母草(正确答案)E.没药答案解析:益母草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艾叶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五灵脂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郁金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没药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6.皂荚的功效为 [单选题] *A.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止痛,解毒散结B.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C.降气化痰,降逆止呕D.燥湿化痰,祛风解痉E.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皂荚的功效: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7.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单选题] *A.桃仁(正确答案)B.苦杏仁C.柏子仁D.紫苏子E.红花答案解析:桃仁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内科学的认识与理解
内科学的认识与理解
一、内科学概述
内科学是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
内科学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
通过对内科学的学习,医学生和医生可以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二、内科学基本理论
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疾病的病因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等。
这些理论是医学生和医生认识疾病、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础。
例如,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基本理论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以及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医生可以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三、内科学临床应用
内科学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以及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和患者的经济状况等因素。
四、内科学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内科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近年来,
内科学研究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内科学研究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有助于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内科学》重点知识
《内科学》重点知识内科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和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和诊治内部器官的疾病。
它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内科疾病往往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了解内科学的重点知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病情。
一、生理学基础1. 细胞功能: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理解内科学的基础。
细胞的主要功能包括呼吸、代谢、分泌、运输等。
2.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一系列内分泌腺体组成,其分泌的激素调控着人体的生长、代谢、性发育等方面。
掌握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疾病是内科学的关键之一。
二、常见疾病1. 心脏病:心脏病是内科学中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了解心脏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提高临床医生的能力至关重要。
2.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助于医生正确判断和治疗患者的病情。
3.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胃炎、肝炎等。
医生需要了解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以便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4. 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包括肾炎、尿路感染等。
掌握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维持患者肾脏功能的稳定至关重要。
三、辅助检查和诊断1.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常用于了解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水平、炎症指标等方面的情况。
医生需要掌握不同血液指标的正常范围和病理变化,以便进行疾病的评估和诊断。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扫描、核磁共振等。
医生需要了解不同影像学检查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以便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来帮助诊断。
3. 生物化学检查:生物化学检查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等方面。
了解常见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四、治疗策略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内科学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医生需要了解不同药物的适应症、剂量和不良反应等信息,以便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doc
第一章肺系疾病第一节感冒一、定义: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二、源流: 1、《内经》提出病因和主证。
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
3、《诸病源候论》倡导时行致病。
4、《仁斋直指方》首提感冒一名。
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治疗大法。
6、《类证治裁》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的卫分证,创立了银翘散、桑菊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因病机:(一)发病学特点: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
(二)病理关键:邪袭肺卫,以卫表失和为主。
(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
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辨不同兼夹、辨虚实(二)、治疗原则:解表达邪(三)、分型论治: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4、气虚感冒:参苏饮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五、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六、预防及预后第二节咳嗽一、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各种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出现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时,谓之咳嗽病。
二、源流: 1、《内经》论述咳嗽的病因病理。
2、《景岳全书》明确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提出了治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治内伤咳嗽甘平养阴为宜的著名观点。
3、《医学正传》强调调畅气机。
4、《医门法律》论述燥的病机和治法,提出温润、凉润两大方法。
5、《医宗必读》谈治疗咳嗽的动静原则。
6、《临证指南医案》进一步谈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治疗。
7、解放以后:三、病因病机:1、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肾有关。
2、病理特点是邪干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3、病理演变:外感咳嗽的四条演变、内伤咳嗽的四条演变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外感内伤(二)、治疗原则:外感咳嗽:祛邪利肺;内伤咳嗽:调理脏腑、祛邪止咳(三)、分型论治:(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凉燥用杏苏散(2)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平稳后可用六君子汤2、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证: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4、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五、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的鉴别、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的鉴别六、感冒与咳嗽的疾病转化、外感内伤咳嗽的转化第三节哮证一、定义: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其特征是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缓解后一如常人,重证反复发作者在缓解期亦常有气短。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中医内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组织、生理功能和疾病的中医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内脏、经脉、精气、血液、津液、体液以及相关疾病的调理、诊断和治疗。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是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是相对的对立统一,在人体内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行是对整个自然世界的分类,将人体各个组织器官防治的功能与五行相对应,寻找相互关系,从而理解彼此影响。
中医内科的疾病分类非常广泛,包括肺、心、肝、脾、胃、肾、大肠、小肠、胆等多个内脏的疾病。
每种疾病都有着不同的发病机理、病因和病理变化。
例如,脾胃虚弱、湿热恶化、肝火上泄、心火炽盛等都是常见的疾病类型。
中医内科学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症状,来确定其内在的疾病类型。
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四种: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和闻诊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听诊病人外表和声音来了解病情的状况。
问诊是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病情,包括疾病的发生原因、病情的进展和严重程度等。
最后是切诊,通过望切诊察病人的舌象、脉象等,了解病情的发展和严重程度。
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艾灸、中药等。
针灸是通过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刺激,来调节身体气血运行的平衡状态。
艾灸则是通过燃烧艾草,将其热量传导到穴位上,达到疗效。
中药是将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材料加工制成治疗方式的药物,具有药性的原料需要进行加工制成药物,能够针对不同的病症,调理五脏六腑,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内科学也有注重生活方式的诊疗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起居调整等。
中医认为,未病先防,合理的生活方式会对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中医内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中医学科。
它通过阴阳五行的理论和诊断方法,对内脏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和诊治。
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丰富,包括针灸、艾灸、中药等。
此外还有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疾病的治疗方式,对促进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脏内科学知识点
心脏内科学知识点心脏内科学是一门涉及心脏病理和临床诊治的专业学科,研究范围涵盖了心脏与血管的解剖、生理、生化、病理、药理学以及临床诊疗等方面。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心脏内科的基本知识点。
一、心脏解剖人体心脏是位于胸腔的中间位置,重约250-350g,呈梨形,分为左右两房和左右两室。
心脏内有心房间隔和心室间隔,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是二尖瓣,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是三尖瓣。
此外,心脏的还包括主动脉瓣、肺动脉瓣、肺静脉、肺动脉等结构。
二、心脏生理心脏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机体,在生理状态下存在一定的生理节律。
心脏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收缩和舒张两个过程。
心脏收缩是指心脏压力升高,将血液推送至全身的过程;心脏舒张则是指心脏压力下降,接受血液充盈的过程。
三、心脏发病原因心脏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外伤、感染、炎症、代谢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等。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剧等因素,心脏病的患病率逐渐增高,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一大隐患。
四、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各异,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乏力、头晕、恶心、冷汗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水肿、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复杂症状。
五、心脏病的诊断心脏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
常用的诊断手段包括心电图、超声心电图、放射性核素显像、心导管术等。
通过这些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明确患者是否患有心脏病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六、心脏病的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心脏病,医生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血管状况来减轻症状;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心导管手术、介入治疗等方式来修复心脏疾病的相关问题;手术治疗则是通过心脏手术来进行矫治。
七、心脏病的预防心脏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是预防心脏病的重要措施。
此外,定期体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心脏问题也是预防心脏病的有效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意义 急性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胆囊炎、胆石症等 颅内高压、青光眼等 前庭性呕吐 药物反应 早孕可能
十一、腹泻(diarrhea)
❖ 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并带有粘液、脓血或末消化的食 物。
▪ 急性腹泻:各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肠炎、急性中毒; 其他:变态反应性肠炎、甲亢、尿毒症等。
▪ 慢性腹泻:慢性胃炎、肠结核、慢性菌痢、溃疡性结 肠炎、慢性胆囊炎等。
十、恶心、呕吐
❖ 恶心(nausea):指上腹部不适和紧迫欲吐的感觉。 ❖ 呕吐(vomiting):指通过胃的强烈收缩导致胃或部分小肠的内容
物经过食管、口腔排出体外。
▪ 反射性呕吐:胃原性呕吐,与进食有关。有恶心(nausea)先 兆,呕吐后自觉舒适。多见各型胃炎、幽门梗阻等;其它如肾 绞痛、急性心梗、急性肝炎、胆囊炎等。
胸壁、胸廓、胸膜疾病:胸壁炎症、胸廓畸形、胸 腔积液、气胸、外伤等
神经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药物导致呼吸肌麻痹 等
膈肌运动障碍:膈肌麻痹、大量腹腔积液、妊娠末 期等
循环系统疾病 中毒 神经精神疾病
心衰、心包填塞、肺栓塞、肺动脉高压、上腔静脉 压迫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镇静药、有机磷、亚硝酸盐、 一氧化碳中毒等
• 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癌、胰腺癌破裂
▪ 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过敏性紫癜、白血病 ▪ 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 其他:尿毒症、呼吸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
❖ 便血(hematochezia):血液由肛门排出,粪便带血或全为血
液,色鲜红、暗红或黑色。
❖ 隐血(occult blood):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须经隐
▪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无 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等。
❖ 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恢复正常,维持 数天后逐渐上升,反复多次出现。见于布氏杆菌病、结缔组织病、 肿瘤等。
❖ 回归热:体温骤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骤降至正常,维持数天后, 体温再次骤升,高热与无热规律交替出现。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等。
▪ 支气管及肺部疾病: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 肺结核、肺炎、肺脓肿、肺癌。
▪ 心血管疾病:二尖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所致肺动 脉高压、肺栓塞、高血压病等。
▪ 其他: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 病、再障),某些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 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病因
出血前症状 出血方式 出血的颜色 血中混有物 酸碱反应 黑便 出血后痰的性状
三、胸痛(chest pain): ▪ 胸壁疾病:胸肌劳损、胸部挫伤、肋间神经炎等。 ▪ 心血管疾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等。 ▪ 呼吸系统疾病:胸膜炎、自发性气胸、肺炎等。 ▪ 纵隔疾病:纵隔肿瘤、急性纵隔炎、食管炎等。 ▪ 其他:膈下脓肿、肝脓肿、脾梗塞。
四、咯血(hemoptysis):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经口 腔咯出。
八、腹痛(abdominal pain):
❖ 腹部疾患:腹部器官的急、慢性炎症,溃疡,穿孔,梗阻,扭 转,肿瘤等。
❖ 胸部疾患:肺部炎症,胸膜炎、气胸,心绞痛或急性心梗等。 ❖ 全身性疾患: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铅中毒等。
腹痛部位、性质与程度与疾病的关系
疼痛部位 1.中上腹痛 2.右上腹痛
3.右下腹痛 4.脐部或脐周痛 5.下腹或左下腹部痛
6.弥漫性或部位不定
性质和程度 间断隐痛或持续性剧烈痛 持续性剧痛或阵发性绞痛 阵发性钻顶样疼痛疾病
持续性剧痛或隐痛 间断性
间断性隐痛、胀痛 突发剧烈疼痛 持续性或间歇性剧烈疼痛
常见疾病 胃、十二指肠和胰腺疾病 胆囊炎、胆石症、肝脓肿等 胆道蛔虫症 急性阑尾炎 小肠疾病 结肠疾病、膀胱炎、盆腔炎 异位妊娠破裂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机械性肠 梗阻等
Logo
临床医学概论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 于锋
第一章 内科学基础知识
Logo
第一节 问诊
❖ 一般项目(general data):姓名、性别、年龄、籍 贯、出生地、民族、婚姻、工作单位、职业、入院日 期、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等。
❖ 主诉(chief complaints):是病人对最主要的症状和 (或)体征的叙述。也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症 状、部位、时间三要素。
九、水肿(edema) ❖ 全身性水肿(凹陷性水肿)
▪ 心源性水肿:右心衰竭 ▪ 肾源性水肿:各型肾炎、肾病 ▪ 肝源性水肿:失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为腹水 ▪ 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消耗性疾病、低蛋白血症、VitB1
缺乏
▪ 其他原因: ❖ 局部性水肿:丝虫病致橡皮腿、局部炎症、创伤、过敏等 ❖ 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
临床表现 呕血 便血
周围循环衰竭 血液学改变 其他
呕血与便血的临床表现
特征 上腹部不适,呕血性胃内容物,可呈咖啡色,部分血液经肠道 排出形成黑便 出血量多、速度快呈鲜红色;量小,肠道停留时间长呈暗红色, 可混有粪便;每日小于15ml的消化道出血大便颜色无法辨认, 需用隐血试验证实 当失血量达到一定程度可出现冷汗、四肢厥冷、脉搏增快甚至 失血性休克 失血一定时间后,可出现血红蛋白下降等表现 大量呕血可出现氮质血症、发热
咯血和呕血的鉴别
咯血
呕血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炎、 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肝
肺脓肿、心脏病等
硬化性食管静脉曲张、胃癌等
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 咯出 鲜红
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呕出 暗红色、棕色、有时为鲜红色
痰、泡沫 碱性 无、若咽下血液量较多时可有 常有血痰数日
食物残渣、胃液
酸性 有、可为柏油样便、呕血停止后任 可持续数日 无痰
血试验才能确定者。
▪ 上消化道疾病:呕血病人伴有黑便、暗红色或红色血 便。柏油样便(tarry stool)
▪ 下消化道疾病:
• 小肠疾病:肠结核、肠伤寒、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等 • 结肠疾病:急性细菌性痢疾、血吸虫病、结肠癌等 • 直肠肛管疾病:损伤、直肠癌、息肉、痔、肛裂等
▪ 其他:白血病、血友病、VitC、K缺乏症、肝脏疾病、 流行性热等
❖ 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多见于流感、风湿热、结 核病等。
二、咳嗽与咳痰
❖ 咳嗽(cough):由延髓的咳嗽中枢受刺激引起,各种传入的刺激 导致咳嗽中枢将冲动传向运动神经,从而导致咽肌、膈肌等运动 完成咳嗽动作,剧烈的呼气冲出狭窄的声门裂隙发出声音。
❖ 咳痰(expectoration):黏液和渗出液及吸入物、坏死组织等混 合成痰液,随咳嗽动作排出。
❖ 人对周围环境及 自身状态的识别 和察觉能力出现 障碍。
意识障碍的病因与常见疾病
病因
1.重症急性感染 2.颅脑非感染性疾病 脑血管疾病 脑占位性疾病 颅脑损伤 癫痫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4.心血管疾病 5.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6.外源性中毒 7.物理及缺氧性损害
相关疾病
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脓肿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高血压脑病、脑血管
畸形等 脑肿瘤、脑寄生虫病等 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脑外伤后遗症 偏头痛、癫痫、腰穿后遗症等
颅骨凹陷、肿瘤等 颈椎病等 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及枕神经痛 眼、耳、齿等疾病导致的疼痛,如青光眼等
流感、肺炎等 高血压病等 铅、酒精、一氧化碳、有机磷等 尿毒症、肺性脑病、贫血、痛经、中暑等 神经衰弱、癔症等
▪ 体温上升期、高热期和体温下降期 ▪ 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等
发热的病因与常见情况
病因
常见情况或疾病
1.感染性发热
见于各种病原体的感染
2. 非感染性发热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术后的组织损伤、烧伤;脏器的梗死;细胞的破坏等
抗原-抗体反应
风湿热、药物热、血清病等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病因
六、呼吸困难(dyspnea): 呼吸系统疾病 ❖ 呼吸费力,呼吸频率、
节律和深度异常改变。
❖ 病因:主要是呼吸、循 环系统疾病,中毒、神 经精神因素、血液病等 也可引起。
常见疾病
气道阻塞:喉、气管及支气管的炎症、水肿、肿瘤、 异物等
肺部疾病: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淤血、肺间 质病、肺泡细胞癌等
❖ 家族史(family history):
第二节 常见症状(syபைடு நூலகம்ptom)
❖ 症状:病人主观感受到的不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 体征:医生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
{ 一、发热(fever): 体温升高
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
过热:非调节性
▪ 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热。 ▪ 非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以外的各种物质引起的发热。
脑出血及外伤,脑炎、脑肿瘤等;精神因素等
血液系统疾病 重度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七、头痛
❖ 头痛(headache) 系指额、顶、颞及 枕部的疼痛。
常见病因 1.颅脑病变 感染 血管疾病
占位性病变 外伤 其他 2.颅外病变 颅骨疾病 颈部疾病 神经痛 其他 3.全身性疾病 急性感染 心血管疾病 中毒 其他 4.神经症
▪ 呼吸道疾患: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均可产生炎性分泌物。 有痰。
▪ 胸膜疾患:胸膜炎或胸膜受到刺激时,可致咳嗽。干咳。
▪ 心血管疾患:左心衰所致肺瘀血、肺水肿时,肺泡及支气管内 有液体渗出。粉红色泡沫痰。
▪ 物理化学因素:呼吸道内的异物、肿瘤、吸烟、粉尘、工业气 体等阻塞或刺激呼吸道而引起咳嗽。
五、呕血与便血 ❖ 呕血(hematemesis):患者呕吐血液,由上消化道疾病或全
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所致。
▪ 消化道疾病
• 食管疾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食管炎、食管癌、食 管异物等
•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服用非 甾体类抗炎药、胃癌、血管异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