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居“檐廊”空间研究
四川民居的特点
四川民居的特点
四川地区自古以来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势、气候、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促使该地区得以长久的繁荣昌盛,其民居也在南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特色。基于此,文章将主要针对四川民居建筑布局、材料、结构、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展开深入分析。
标签:四川;民居;特点
四川地区主要分成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两大部分,其中居住着汉族、羌族、藏族、彝族等民族群众,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温和多雨,有着非常显著的气候垂直差异[1]。四川民居主要起源于干栏式建筑形式,同时在南北融汇的基础上借鉴了中原地区民居的合院式布局形式,从而两者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巴蜀民居形式,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一、四川民居的发展概述
四川文明究竟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从山峡的巫山县庙坝乡龙骨坡中发现了距今204万年的人类化石来看,四川地区属于原始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从发现的三星堆遗迹来看,早期房屋外围柱呈有序排列,而内柱呈无序排列,意味着这一阶段木制结构体系并未发展成熟,到后期则对房间功能进行了明确划分,同时也对房屋朝向有了更多关注;商周时期最早出现干栏式建筑,发展到春秋战国则逐渐成熟,这也是四川民居的雏形;秦汉到唐宋时期,大量中原文化的涌入,也让以干栏式建筑为主的房屋逐渐向宅院式发展,随着城池规划建设,形成了城镇的基本布局,越来越多的建筑形式与装饰变得更为多元,亭谢、楼台、树木、假山等都成为了民居宅院元素;元明清时期因战乱而迁入了大量湖广地区与北方民众,随之而来便是文化的交融,进一步丰富了四川民居建筑的类型,其中包含四合院、店宅、沿街联排、场镇等民居建设形式,并且技术体系方面均已成熟。
巴蜀传统民居建筑特征与空间布局研究
巴蜀传统民居建筑特征与空间布局研究
作者:曾槟文张睿智
来源:《丝路视野》2020年第09期
摘;要:巴蜀传统民居有其鲜明的特征。这种特征一方面是来自巴蜀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典型代表是重庆地区的吊脚楼、川西地区石质碉楼。另一方面也受到巴蜀文化的影响,尽管自汉代以来对民居建筑规格、形制就有明确的要求,传统民居的发展也一直在历朝历代相关的规定下进行,但由于巴蜀地区远离皇权中心,所受影响较少,更多的地方文化性格得以发展。在传统民居建筑中体现为超宽的檐廊设计、非对称空间布局等。而历史中的移民迁徙巴蜀本土文化与南方文化、中原文化交流融合,所以巴蜀传统民居建筑也吸纳了一些南方、中部地区的建筑经验。
关键词:巴蜀传统民居;传统民居;巴蜀文化
一、巴蜀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
巴蜀传统民居以院落式的民居为主,也有一些吸纳少数民族建筑形制的碉楼、围楼等民居建筑。这些民居建筑大多采用穿斗式、杆栏式木构架构建,使用生土材料、砖石结构、木板作为墙体材料。主要的装饰,集中在门窗、飞檐、屋脊等地方,以木雕、石雕为主。
巴蜀传统民居分为城镇住宅和乡村住宅。四川地区主要以石瓦房为主,重庆地区除石瓦房以外,还有一些吊脚楼建筑。这种吊脚楼建筑和传统的杆栏式建筑不同,也和湖南的吊脚楼有所不同。湖南的吊脚楼,则多修建在水边,重庆的吊脚楼因为地质因素多修建在山坡地带,通常是一半悬空的,一半建在地基上的。
(一)多元文化融合
虽然说蜀道难,但并没有隔绝巴蜀地区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巴蜀文化也并不是一个封闭的文化系统。在历史上看,古代巴蜀的建筑文化與北方中原建筑文化以及周围地区的建筑文化紧密相连,不断交流融合。在历史上就有几次移民运动。秦治巴蜀时期,大量的北方秦人入川。唐玄宗唐僖宗避乱,也使得不少北方中原人迁居巴蜀,尤其是明清两次湖广填四川运动。大量的南方、北方移民入川,在此垦荒经商,一方面不同移民的文化和巴蜀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另一方面,来自异乡的文化也留在了巴蜀地区,所谓“俗尚各从其乡”。到了近代,西方文化的进入,也对巴蜀民居建筑带了影响,地方传统与西方技术的融合,也带来了新的样式。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这也影响了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四川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而闻名,代表了四川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特点:
1.川西藏南木结构的特点:四川的民居通常采用木结构建造,以适应
地震和山区多雨的气候条件。川西藏南地区的木结构民居通常采用平房或
四合院的形式,以方便住户居住和日常生活。
2.川东平原的砖木结构:川东地区相对平原,土地肥沃,民居建筑通
常采用砖木结构,以适应地理条件和改善住房质量。
3.耐震性强:四川地处地震带,因此四川民居一直注重耐震性。传统
的四川民居采用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以便在地震发生时提供更好的保护。
4.斗拱和剪刀撑:四川民居传统的屋顶通常采用斗拱和剪刀撑的结构,以增强屋顶的稳定性和耐震性。
5.丰富的装饰:四川民居装饰富丽而精美,常见的装饰有木雕、石雕、剪纸、彩绘等。这些装饰物代表了四川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
分类:
1.川西藏南木结构民居:川西藏南地区的民居通常采用木结构建造,
以方便在多雨的气候中居住。这些民居一般为平房或四合院的形式,房屋
外墙多使用木材和木板,屋顶采用石破、砖瓦等搭结构。
2.川东平原砖木结构民居:川东平原地区由于土地平坦,适宜种植农
作物,因此民居通常采用砖木结构建造,以提高住宅的质量。这些民居一
般为两层楼,使用砖瓦和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房屋结构更重视实用性和耐用性。
3.群体民居:四川地区还有许多古老的群体民居,它们通常由多户人家组成,具有共享的内部空间和设施,如天井、厨房和储物间等。这种民居形式一直代表了四川人民的亲情观念和社区意识。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
候条件,在民居建筑上形成了独特的特点与分类。本文将从四川民居
的地理环境、建筑风格、特色元素和分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介绍。
一、四川民居的地理环境
四川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地势多为山地和高原,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形容四川为“天府之国”,即因其土地肥沃、
气候宜人而得名。四川的地理环境为民居的建筑形式和结构提供了一
定的基础。四川的多山之地,使得四川民居常常出现独特的悬空建筑,以适应山地环境。四川地理环境所带来的湿润气候,也对民居的建筑
材料和防潮措施提出了特殊要求,使得四川民居在建筑材料和防潮上
有着独特的特点。
二、四川民居的建筑风格
四川民居建筑风格多样,包括传统的川西土楼建筑、川北的“黄龙府”、川东的“瓦厂”、川南的“宅院”等等。其中,以川西土楼建
筑最为著名。土楼建筑是四川的独特民居建筑之一,它采用传统的土
木结构和石灰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和防潮性能。
土楼建筑通常由多层楼房组成,一层为家庭集聚之所,二层以上为住宅,最顶层则用于储存粮食和干燥谷物。土楼建筑在外观上常常呈现
出雄伟壮观的特色,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冲击力。
三、四川民居的特色元素
1. 四合院:四川民居中常见的建筑形式是四合院,它的基本布局由正厅、次厅和庭院组成。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注重庭院的利用,能够形成
自然采光和通风的环境,同时也能形成家庭成员交流和社交的场所。2. 前庭后院:四川民居的特点之一是前庭后院的布局,即民居前部为
庭院,后部为院落。这种布局形式能够使得户内户外空间的界限清晰,同时也便于家庭生活的组织和管理。
四川建筑尺度
《四川住宅建筑》
主要研究范围:川西(李庄、宜宾、乐山、荣县、自流井、夹江、彭山、灌县、广汉、成都等)
一、各部件名称对比
二、各房间架基本规律:
1、根据文中具体测量的实例推算
●中间面阔:3900-5400-6300,常见4200-5400
●次间面阔:2400-3000-4200
●进深:5檩4200左右;7檩6600-8700左右(7200);9檩8700-11500-左右(9600);11檩11900 ●檩距:630-1500(900-1200)
●前廊柱高(不算磉礅)
一般而言,建筑檐柱的高度会随着进深的增加而增加(采光问题);与此同时,从视觉的角度来看,檐柱的高度也会随着明间面阔的增加而增加。另外,檐柱的高度与建筑的类型和等级也有一定关系,通常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主要房间〉次要房间。
居住建筑:3000-5400;前廊柱/进深常见数值0.45-0.5(进深在10000以上的多为0.37-0.4,进深在6600以下的多>0.5,进深在6600-10000比值为0.45-0.5)
会馆祠庙建筑:主要殿堂的檐柱高度多为4800——7000之间(常见尺寸5400-6600),次要房间的檐柱高度多为4200——5000,也可参考居住建筑尺寸
●前廊柱径:250-400
●楼层:居住建筑层高多在3000左右,殿堂类建筑楼层多在5000左右,戏台建筑底层多属辅助
空间,一般层高较低多在3000左右。
2、平面布局的一些基本规律:
●一般常用三间五架、五间七架或九架或带前廊,最大正房可到七间十一架,不过很少见(每一
关于四川民居类设计的思考
B 。 o  ̄niut di vf no m耐 唧 挑 h nefr t i a  ̄ n yn ao f i
n ih iSc  ̄ d m ̄ c L o l l 辩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K曰
0r Sc  ̄ D。 cHo雌 : ao i l sg 跏 岫 c nt in S c t ; tr l ds: ih T n L Anlgc Dei a n; 0 smt ;  ̄ tr Maei i o e a
1四川 民居的搿 咸强其 特点 自古 以 采 四 川 文 化 就 受 到 大 量 外 采 文 化 的 影 响 。自 臻 汉 以 来 巴 蜀 地 区 伴 随 战 争 不
明¨ ¨
M
一~
目 l 随 址 就 势 建 造 的 日 JI 居 I民 目2 山 采氏g 走井 目 川夸 县 福 宝古填 民居
a a o i l d s g r m t ef u a t r s a i l … n l g c e i nf o h o rf c o s: p t a a I l … l On mt
t mo e i g c a t ns u d l n h n e “…
h I斟 ∞ O
t rvd opo i ̄
内涵的深, 或: : 苦两 用局 赧 也 可 l 全 在
分 显 材 料的质} 乡土 息 俩 : 用 & 气 口采
区域性民居元素在建筑及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四川古蔺二郎镇集镇居住区设计为例
成都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区域性民居元素在建筑及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四川古
蔺二郎镇集镇居住区设计为例
姓名:***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环境工程
指导教师:***
20100501
摘要
区域性民居元素在建筑及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四川古蔺二郎镇集镇居住区设计为例
作者简介:易宁,女,1976年7月生,师从成都理工大学杨尽教授,2010年07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摘要
四川民殷物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城乡民居建筑式样丰富多彩。由于受气候、地理环境、建筑材料及生活习俗的影响,四川民居的地方特色十分浓郁。四川民居是由远古的干栏式建筑演变而成,形成了独具四川特色人文内涵的民居建筑。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设计也已经远远脱离了仅仅追求功能性,适用性的初步原则,转到更加深入的去关注人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人们在满足简单的生理需求后的更高要求。建筑早已从物质载体上升为文化、精神的载体。二郎镇作为四川省级重点小镇,正在进行全镇的总体规划和改造,并希望以郎酒文化为依托,将该镇打造为“中国第一酒镇”,从而带动全镇经济发展。对于二郎镇集镇居住区的建筑及景观设计,也应该突出体现这一文化内涵。
国内外对于相关内容的研究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国外建筑界对于四川民居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对建筑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探索是相通的,新古典主义和地方主义两种理论流派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在中国,对于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建筑创作领域中的研究也是我们的建筑设计工作者所一直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摘要:
一、四川民居的地域特色
1.四川民居的历史背景
2.四川民居的地形地貌影响
3.四川民居的建筑材料
二、四川民居的分类
1.四川民居的类型及特点
2.四川民居的布局与结构
3.四川民居的装饰风格
三、四川民居的文化内涵
1.四川民居与当地民俗的关系
2.四川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3.四川民居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正文: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中的一种独特类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将从四川民居的地域特色、分类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四川民居的地域特色
四川民居的历史背景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成都十二桥发现的殷商时期的干栏式建筑,是四川民居的雏形。四川民居在历史演变中,受到了地
形地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四川民居的建筑材料以木材、砖石为主,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竹子、土石等资源。由于四川地处山区,木材资源丰富,因此木结构建筑在四川民居中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四川民居还广泛采用砖石、竹子等材料,使得建筑外观朴实、经济实用。
二、四川民居的分类
四川民居的类型多样,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根据地域、气候、建筑材料等因素,四川民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成都平原地区民居:成都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民居多为四合院式布局,具有典型的川西建筑风格。建筑外观简洁大方,内部布局严谨,以厅堂为中心,两侧设有卧室、书房等。
2.川南地区民居:川南地区地势较为复杂,民居建筑风格独特。例如,自贡地区的盐商住宅,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融合了川南民居与西方建筑元素。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四川民居与藏式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四川民居与藏式建筑
传统建筑一直以来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承与演绎,其中四川民居和
藏式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两个重要分支,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本文将对四川民居与藏式建筑进行比较和探讨,以展示中国传统
建筑的丰富多样性。
一、四川民居
四川民居是根据四川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而形成的一种独特建筑类型。四川民居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四川西部山区,其建筑风格受到
了汉族文化和川西藏族文化的影响。四川民居常见的建筑材料有木材、砖瓦和石料,建筑形式多样,包括两层和三层的楼房、四合院和独立
的小屋等。
在建筑结构上,四川民居注重坚固耐用和适应地震的特点。其主要
特点之一是使用大量的木材进行搭建,木结构牢固,能够有效地抵御
地震的影响。同时,四川民居也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充分考虑到了
通风、采光和采暖等方面的需求。
四川民居的外观设计注重对称和平衡感。多数民居都有两个独立的
庭院,分别位于前后两侧,形成了一个中心轴线,使整个建筑显得平
衡和谐。同时,四川民居也注重装饰和雕刻,常在门楣、门框和窗户
上雕刻各种图案,体现了川西传统的民族艺术风格。
二、藏式建筑
藏式建筑是西藏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形成于西藏高原特殊的自然
环境和藏族民族文化的熏陶下。藏式建筑以宗教寺庙为主,同时也包
括了民居、藏医院和政府建筑等。藏式建筑常用的建筑材料有石头、
土坯和木材,建筑形式以独栋和多进院式为主。
藏式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建筑的高度和规模。由于西藏地处高原
地区,气候寒冷,藏式建筑通常采用平顶或者斜顶的设计,以抵御寒
冷的气候。同时,寺庙建筑通常较大,规模宏大,体现了藏族人民对
(整理)四川民居.
四川民居
四川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少雪,风力不大,雨水较多。于是平房瓦顶、四合头、大出檐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阁楼亦成了贮藏隔热之处。
由于多山,山区民居不十分讲究朝向,因地制宜,且天井纵深较浅,以节省用地面积。四合院住宅的屋顶相连,雨天可免受雨淋之苦,夏日不致使强烈的阳光过多射入室内。而且宅出檐及悬山挑出很大,也可防止夹泥墙或木板墙、桩土墙遭雨水冲刷。
四川民居多为穿斗式屋架。这里的人们在建造民居时善于利用地形,因势修造,不拘成法。常常在同一住宅中,地平有数个等高线。住宅基地的退台有横向、有纵向,造成屋顶高低的配合。加上屋檐一般不高,绿影婆娑,润泽可悦,使人感到温适而明快。重庆及川东山区的民居不注重朝向,依山崖而建,吊脚楼伸出很大,有的层层出挑,气魄宏大,雄伟异常。
关于四川民居,一方水土必然形成一方特色。刘致平《中国居住建筑简史》第五章把四川与云南进行比较,认为四川民居的风格是:(1)楼房小而多用平房人字坡顶,城内瓦房不用筒瓦,只用板瓦,并常用雄大的挑山(即悬山),以防雨水淋湿墙壁;(2)天井较云南及长江中下游为大;(3)因四川多竹,所以常用土墙。(4)乡间用竹架草房及土墙也很多。(5)平面布置仍是一颗印制度。四川的平房天井大,显得安定稳重,墙壁多白灰夹泥墙或板屋,屋顶挑出大悬山,显得雄伟而轻快。屋顶相交作出各种各样的衔接方法,使房屋风趣而不呆板。
二、宅院风格及其他
古代川渝的民居,我们很难看到一、二千年前的建筑了。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文献,加之图画、雕刻等清楚地了解其结构和风格。考古发现大批汉代画像砖瓦,在四川德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有雕刻的住宅庭院。其布局是:以栅栏为大门,分为左右两部分,左部分门内有前后两个大院,以回廊连接。前院养有家禽。后院有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悬山式房屋。这是接待来客的地方。右部分也分为前后两院,前院是厨房、水井、晒衣的场所,后院有个3层高的塔楼,底层有梯,中层有房,上层可了望。据推测,这个庭院就应是有一定地位的官人或贵族的住宅。
四川地区传统城镇建筑风貌的多维解析与思考
(4)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上海、大连等沿 海城市兴起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等建筑形式, “欧陆风”的影响也波及到内陆的四川地区。这一 时期,古典柱式、半圆券窗、三角形山花、隅石装饰、 三段式构图等西方古典建筑语汇和手法,在一些新 建建筑中出现;同时,这一时期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 房地产开发的需要,进行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 将传统木构建筑大量拆除,传统建筑遗存在改造中 快速地、大面积地消失。
图1泸州合江佛宝古镇(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山地高原集中式城镇建筑风貌:主要为分 布于川西高原民族地区的城镇建筑风貌,如德格、红 原、稻城等。川西高原山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干燥, 降水量少,因此,建筑多沿等高线展开,用石砌筑,多 为2—3层平坡结合的建筑形式,部分地区也出现有 全平顶形式,并建有供嘹望的碉楼;建筑布局上,常 常因地就势,迭台推进,不拘一格,聚集形成层叠错 落、变化丰富的山寨。
(4)茶马古道和南丝绸之路沿线城镇建筑风 貌:主要为分布于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经贸往来的 “通道”沿线,以汉文化为主、并有民族文化影响的 建筑风貌,如松潘、西昌、泸定。由于历史上茶马互 市的交流和往来,使得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在这 些地区得到了融合和发展,传统城镇建筑风貌以汉 式建筑为基调,或是群体中融入了一些藏羌建筑,或 是单体上吸取了藏羌建筑的细部处理手法,使建筑 整体风貌呈现异样的文化特征。 2.3传统城镇建筑风貌的城市设计意韵解析
四川民居建筑艺术论文
四川民居建筑艺术与现代住宅设计
【摘要】四川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样的建筑形式和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对如何以符合时代需求的方式继承四川传统民居,创造出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现代住宅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目前的住宅市场涌现出的具有四川民居风格的住宅项目,已经表现出现代住宅对四川传统民居的创新探索。因此,挖掘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资源,实现四川民居的现代化和现代住宅对四川民居的创新继承,已成为四川民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四川是长江上游,西部内陆多民族、幅员辽阔的重要省份,古蜀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民居建筑作为巴蜀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受地理、气候、民族、宗教、经济、文化等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影响,民居形式多种多样。并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它还融入了来自中原以及江南地区的建筑文化因素和多元的建筑文化理念,形成了其独有的四川民居建筑风格。这一建筑风格理应成为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源泉,成为其创作的条件和土壤。
一、四川民居的类型和一般特征
(一)四川民居的类型
四川民居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成都十二桥杆栏式建筑遗址。由于四川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且自古以来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频繁,形成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民居。明末清初湖、广、赣、黔、陕、甘等地移民入川后,四川民居更形成了既具有传统色彩,又富于多元变化的民居特点。同时四川幅员广阔,地貌特征多
样,因此,自然地理、气候特征以及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的差别,使四川民居的建筑样式和内容更加丰富。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发展和经验积累,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四川传统民居。
川西民居建筑中的模糊空间理论研究
川 西 民 居 不 同于 北 京 之 贵 、 北 之 硬 、 南 之 富 、 南 之 I 西 岭 江
秀, 自有其朴实飘逸 的风格 。 首先 , 它体 现在住宅 布局 中的开敞 自由。民居 建筑特征
楼, 俗称 “ 龙门 ( 门道 ) , 或 ” 但仍 是以冷色调 为主 , 常常“ 而 雕
不 画 ” 。 12 . 融 环境 为 一 体
顶盖 , 似乎 可算 内部 空 间 , 又不像 内部 空间那样 具有 强烈 却
的封 闭性 与私 密性 ; 又 是 开 敞 的 , 算 作 外 部 空 间 , 又 不 它 可 却 像 外 部 空 间那 样 具 有 明 显 的 开 放 性 与 公 共 性 。 这 种 既 不 割
一
川 西平原植被 四季常青 , I 民居 的建 筑色 彩十分 朴素 , 多 以冷色调为主 。瓦为青色 、 墙为粉色 ( 或灰砖 色 、 柱为茶褐 梁
连接之意 。按照他的说法 ,缘 空间” “ 作为室内和室外之间 的一个插入空 间, 是介乎 内与外 的第三域 。这一 区域 因为有
色、 门窗多为棕 色 ( 或木 料本 色 ) 。其重 点装 修部 分是 小 门
其次, 在建筑造型上表现为轻盈精巧 。 为适应 炎热潮湿 的气候 , 民宅 建筑 多为木 穿斗结 构 , 斜 坡顶 、 薄封檐 , 开敞通 透 , 巧 自如。建筑 的梁柱 断 面较小 , 轻 外墙体 的高勒脚 、 半桩 台, 室内加 木地板架 空。 再次 , 筑 色 彩 上 表 现 为 J 西 民居 朴 素淡 雅 的 飘 逸 建 I I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传统聚落民居和聚落建筑群。
其中,传统聚落民居以阆中古城明清民居区为代表,这种民居基本上是围绕旧城核心形成的区域,在旧城改造的新建设中几乎没有保留。典型的如阆中古城明清民居区,规模大,衔巷纵横,以华光楼为中心市楼,以十字街为主要布局形式,规则有序。有90多条街道和小巷,商店众多,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一色木瓦房,青石铺地,街景散落,环境古色古香。古城里有几十个民居庭院,各具特色。
另一类是聚落建筑群,数量最大的是民居,也是乡土营建的原型。根据居住者的不同身份可分为普通民居、土司官寨、商居型住宅。传统的藏族民居,无论规模大小,房屋从下至上均由三部分空间组成:底层圈养牲畜,以获取肉食、奶类、肥料等生活物质保障;中间层是人的居所,有主室锅庄房(也有称为茶房)、卧室,以及用于加工、储藏粮食和草料等功能的空间,是主要的起居场所;顶层是神的居处,设置经堂、煨桑台、插风马旗等,敬神礼佛,表达神在人之上的精神崇拜,体现出藏传佛教中“神、人、畜”三界共居的建筑格局。
大多数民居是集中式的独栋建筑,外观形体整洁,体量高大。土司官寨由于既是住宅又兼有衙署的复合功能,不同功能分处于不同的建筑单体中,各功能房屋围合成院,自成一体。一些规模较大的商居型住宅,往往四周封闭围合,内部留出中庭天井。
以上就是四川民居的主要特点和分类。
四川民居“檐廊”空间研究
四川民居“檐廊”空间研究
摘要:“檐廊”作为四川民居重要的空间体系,在生活和日常交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形成是自然和人文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总括了四川民居特点,主要分析檐廊的形成因素及作用并结合案例分析,提出檐廊对于现代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四川民居;檐廊;城镇建设
四川民居概述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四周有高山环绕的天然屏障,内有河川纵横、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内陆盆地,几千年来孕育了独特的巴蜀文化。四川民居就山地而生,就平原而长,粗狂而不失灵秀,巧妙中见幽默,多样而又统一,功能、形式、美学并存,南北风格杂交熠熠生辉,建筑环境和谐统一,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被国内外知名学者研究和探讨,为传统民居的继承和发扬做了很大的贡献。
四川民居充满了生存哲学和崇拜自然、尊重自然的“天人合一”生态环境观,对于人的行为和心理的考虑都反映出一种最朴实和原始的价值和审美情趣,从中可以感受“环境—民居—人”从形式到内容的有机统一。其特点在《四川民居》中归纳为:1、外封闭、内开敞、大出檐、小天井、高勒脚、冷摊瓦。2、布局灵活、规划合理、顺应地形、沿江而行、顺江而建、随弯就弯、开合有致。3、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就地施工。4、轴线明确、平面灵活、变化有序、内外结合、层次丰富。5、青瓦粉墙、重重院落、翩翩村寨、轻盈轻巧、朴实自然。而四川民居中保存的檐廊作为特
殊空间,成为传统民居中独特的文化,并对现代城镇建设和保留地方文化特色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檐廊在四川民居中的存在因素
对于檐廊,并没有相关书籍做系统研究,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在建筑物屋檐下的水平交通空间,并由檐和廊两部分组成。檐廊作为廊的一种形式主要依附于建筑物而存在,出檐长度最短一米左右,仅作象征,但必立柱檐,宽则五六米,胜过街面(图1)。带檐廊的廊坊式市街本来发达于北方,但逐渐消失,反而在江南地区尤其四川乡镇普遍兴盛。其作用因素:一为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热地区,气候具有温暖、高湿、多雨、风缓的特征。基于四川民居中材料应用的条件限制,为应付多雨的气候,防止墙体冲刷,“大出檐”便成为四川民居的主要特征之一。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原创版)
目录
一、四川民居的背景和演变
二、四川民居的特点
1.注重环境,巧妙利用自然地形
2.结构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3.融入地域特色,体现风水文化
4.土木建筑,以木结构为主
正文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从四川民居的背景和演变、特点以及分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四川民居的背景和演变
四川民居源于远古的干栏式建筑,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从殷商时期的干栏式建筑,到汉代的地龙墙、高勒脚、木地板、四周设通风口的民居,再到东汉时期的庭园式民居,四川民居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完善和创新。
二、四川民居的特点
1.注重环境,巧妙利用自然地形
四川民居非常注重与环境的融合,往往依山临水,后高前低,层层拔高,与四邻环境协调。古林修竹、挖池堆石等自然景观的点缀,使得四川民居具有特殊的韵味。
2.结构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四川民居的结构布局合理,通常分为四个院落,包括前堂、后寝、厨房和望楼。这些功能分区明确,方便居民生活。同时,民居的结构多为穿斗式、抬梁式,有撑拱、斗拱的作法,体现出四川传统民居的布局和风格。
3.融入地域特色,体现风水文化
四川民居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充分融入了地域特色,如四川的地理气候、材料等。此外,四川民居还体现了风水文化,讲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这些特点使得四川民居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4.土木建筑,以木结构为主
四川民居主要采用土木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这种建筑形式在保证房屋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应对四川地区频繁的地震活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民居“檐廊”空间研究
摘要:“檐廊”作为四川民居重要的空间体系,在生活和日常交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形成是自然和人文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总括了四川民居特点,主要分析檐廊的形成因素及作用并结合案例分析,提出檐廊对于现代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四川民居;檐廊;城镇建设
四川民居概述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四周有高山环绕的天然屏障,内有河川纵横、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内陆盆地,几千年来孕育了独特的巴蜀文化。四川民居就山地而生,就平原而长,粗狂而不失灵秀,巧妙中见幽默,多样而又统一,功能、形式、美学并存,南北风格杂交熠熠生辉,建筑环境和谐统一,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被国内外知名学者研究和探讨,为传统民居的继承和发扬做了很大的贡献。
四川民居充满了生存哲学和崇拜自然、尊重自然的“天人合一”生态环境观,对于人的行为和心理的考虑都反映出一种最朴实和原始的价值和审美情趣,从中可以感受“环境—民居—人”从形式到内容的有机统一。其特点在《四川民居》中归纳为:1、外封闭、内开敞、大出檐、小天井、高勒脚、冷摊瓦。2、布局灵活、规划合理、顺应地形、沿江而行、顺江而建、随弯就弯、开合有致。3、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就地施工。4、轴线明确、平面灵活、变化有序、内外结合、层次丰富。5、青瓦粉墙、重重院落、翩翩村寨、轻盈轻巧、朴实自然。而四川民居中保存的檐廊作为特
殊空间,成为传统民居中独特的文化,并对现代城镇建设和保留地方文化特色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檐廊在四川民居中的存在因素
对于檐廊,并没有相关书籍做系统研究,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在建筑物屋檐下的水平交通空间,并由檐和廊两部分组成。檐廊作为廊的一种形式主要依附于建筑物而存在,出檐长度最短一米左右,仅作象征,但必立柱檐,宽则五六米,胜过街面(图1)。带檐廊的廊坊式市街本来发达于北方,但逐渐消失,反而在江南地区尤其四川乡镇普遍兴盛。其作用因素:一为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热地区,气候具有温暖、高湿、多雨、风缓的特征。基于四川民居中材料应用的条件限制,为应付多雨的气候,防止墙体冲刷,“大出檐”便成为四川民居的主要特征之一。
檐廊式
图片来源:
另一方面,在城镇、场镇居民中,“大出檐”又引申为“凉厅子”,在川东川南一带出檐深远的檐廊又构成了廊坊街,廊坊街有的发展成两层檐廊,成为店居与街道过渡的灰空间,即丰富了民居的形式,又满足了人们在檐下行走、摆摊、休闲之需。尤其对于四川雨期长而又细雨绵绵,夏天酷暑难熬,潮湿闷热的气候,若浅檐无廊,无论居家、赶场均把人赤裸裸地直接暴露在烈日之下,形同旷野。檐廊的存在是人居生活的需要,亦是商业活动的需求,是一种以礼待客的美德之所见。有民间谚语说:“廊厅客人息,关门住家人”。就
是廊子和住房在人的使用上的差别,客人不进家,有遮盖的敞屋相待,是一种建筑上的礼遇,建筑上划清了客人家人的区别。有的临街廊柱间还增设实木栏杆,有时甚至架设摊贩、货柜以出租。川中言生意人为客商,“客商,客商,先客后商”。[1]檐廊先为客租个摊位后为商,双方互利,得廊庇护,疏通了人情和商情之间的关系,这也与四川场镇之所以繁华的因素之一。
二、以罗成为例看四川檐廊街坊的空间形态
罗城作为最典型的廊坊式市街,地处犍为县北部山区,坐落于一个椭圆形山顶丘状坡面上。市街两头窄,中间宽,东西长,南北短,街中间戏楼又似织布穿线带纱的梭眼,所以人们叫它“云中一把梭”。远处观看,又恰似船形,弧形的檐廊如船舷,戏楼如舱屋,东端的灵关观似船老大搬舵的尾蓬,右侧原长22米的过街是船舵,西端天灯石柱似船的蒿竿,船形之貌样样俱全,故又叫“山上一只船”。[1]船型街两侧长廊,被当地人又俗称敞廊,凉厅子。在这里穿行赶场不怕日晒,不怕淋雨,更不会湿足。明清时期这里被称之为“晴雨市场”,人们在凉厅内喝茶、看戏、观灯和下棋,别有一番风味。[2]这种船型布局空间并不孤立,在川中还有诸如丁字型、井字型、口字型、磨子型、口袋型、龙型等。有关罗城船的造型布局的传说也很多,如:罗城云集四方商人,建船形镇有“同舟共济”之意;又因罗城地处山丘,无大江大河,长期干旱,取船形寓意为向天祈水;又说,罗城为天上仙女掉下的一把梭等(图2)。
具体罗城檐廊其出檐深达5~7m,东西连绵200多m,形成了一
个连贯灰空间——“凉厅子”(图3)。凉厅子均为木结构北侧有檐柱41根,南侧有檐柱43根,柱高7.6 m左右,石台基高1 m。两边宽大的凉厅子为城镇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白天可休闲,夜间可游玩,赶场时是集市的“前店”,节日时成祭典广场的“包厢”,雨天也可以形成交通“走廊”。这种亦内亦外的灰空间,增强了中心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丰富了视觉景观的层次,提高了户外生活质量。并通过形成“边缘效应”,使空间心理场趋于安全、凝聚,人们情绪稳定、平和,在交往活动中,保持闲适、放松的状态,从而吸引人群逗留更长的时间,实现户外空间生活的自我完善 [3]。
像这样以长长檐廊作为商业活动一部分的空间在川内还有涪陵
大顺、大竹青河、广安肖溪等,作为一个高度智慧,文化极度发达的民族在建筑上的折射,把物质精神并重,满足生存需要又满足心理需要的聚落,以一种最特殊的方式诠释着对人的行为足够的关注。
三、传统民居中檐廊的优越性
1、乡民上街,视交易寒暄、会友探亲为一种精神享受。四川特殊的“父子异居自昔即然”的家族生存状态,使得四川民居体态小、分布散落,多独居隐蔽在深山之间。因此檐廊作为调剂农村寂静环境的共享空间,成为亲朋好友交流的很好避所。
2、在赶集的日期,檐廊作为重要的枢纽空间,减少了主街的人流拥塞压力。
3、以檐廊为行商、摊贩设点营业带,空出街心空间专为行人流
动,若无檐廊,商贩们于街道两旁撑伞搭棚,行人夹于摊点之间,加剧人流拥挤,影响商业交易和行人活动。
4、檐廊为半封闭空间,是开敞街心到居民住宅全封闭空间的过渡地带,这样增加了空间层次和光影的效果。同时川中遇纠纷常言“到街上讲理”。意指光天化日下套公道,因而作为半公开的空间,对于化解纠纷,防止邻里矛盾激化有着特殊的作用。
5、统一的檐廊构架和结构,是场镇居民统一认识的默契。宽窄举架,上下不可错落皆得大家齐心协力,实则以檐廊的统一性协调制约各自为阵的独立性。同时这种不争风、不眩耀、齐平的建筑也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邻里相互忍让的好民风。
6、檐廊是天然的纵横两向通风排气管道,纵可左右从两端通风出气,横可归纳各家各宅浊气湿风通过檐廊传向街心,播送空中,亦随之卷走尘埃。
7、半封闭的檐廊又是悦人心目的光影变幻体,强烈的阳光通过它的过滤,由强烈变得柔和,还给座商铺面以清晰的光线,保护了怕晒的商品,又以柔和亲切的光线聚拢了客户。
8、有不设铺面的民居,借檐廊为“前厅”“堂屋”。合院者大门齐平内天井,开门见街、见庭院,街与宅互通,不事遮挡,不意含蓄,坦然内庭,隐喻对人的珍重,和官宅的森严形成强烈对比。赶场的农民借此暂放物品,小憩片刻,要碗水喝,是联系场与乡亲密关系的空间谐构,是滋养好民风的场合[1]。
四、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