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3)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具有可知性。
3.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1)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本质的抽象和概括。 (2)物质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体现。 (3)它们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 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的组成部分。
温馨提示 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区别
内涵 不同
参照 对象 不同
外延 不同
特点 不同
客观实在
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 人的意识所反映的范畴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 在,“客观”是针对“人” 的主观而言
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总和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 和唯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 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 不变的、永恒的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5.规律的概念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 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
温馨提示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 是物质;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
1.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 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注意物质 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 观实在性。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 天而不周。复何怪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源ppt课件
考点精析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
原理
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
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
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方法论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
考向 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1. [2016·全国卷Ⅱ,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
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
调动军队,四渡Biblioteka 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
秘在于( )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提醒:(1)规律≠联系。规律是一种联系,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 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作用,会给人带来积极或消极影响,但这不能说明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2)规律≠规则。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规则是 2.[2017·江苏卷,26]风筝在我国已经有2 000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期逐渐转向娱乐。 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 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人的意识
客观实在 物质的 客观物质性
社会 固有的根本属性
承担着 永恒 暂时
无条件
有条件 人的意志
创造
固有的规律 客观规律
利用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
20130610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
含义
客观实在(唯一特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按其固有规律形成和发展
本原 原因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产生、构成、规律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和反映 运动与物质 固有 运动 属性 运动与静止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区别:含义和特点 物质是绝对运动和 联系: 相对静止的统一
物 质
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运动有规律 要求:按规律办事(认识利用
基本 特征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 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邓、三、科
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 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 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
C
[2012·江苏卷] 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 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 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 “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 了(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A
•
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 思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 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 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 ) • A.阶级性 B.革命性 • C. 实践性 D.科学性
B
•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划 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 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 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机械力学 • B地质学和胚胎学 • C天文学和数学 •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 化论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 B.自然界所有事物的共同属性 • C.所有的有形物体 •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复习(共18张PPT)
特别提示
①物质资料是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②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③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
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人们既不能随意的选 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的选择生产关系。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 强调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 属性和存在方式。脱离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例 如: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2)强调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 载体。脱离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例如:刻舟求
联系,才能成为规律。
④稳定的:规律不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普遍性: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人们 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创造、消灭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注意:(1)规律≠规则;规律没有好坏之分;规律并非永恒
对万事和万物现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
,他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易混易错提示
1.物质与意识密不可分。 (错误,物质可以离开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 2.物质与意识的唯一区别或者判断依据就是客观存在性。 (错误,客观存在包括意识现象)
3.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错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2)规律的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尊重客观 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是认识事物的前提。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人教湖南专用
(2)规律的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 灭: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 稳定的联系,人们既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 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存在并发 生作用的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突出表现在它的不可违抗性:人们想 问题、办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就一定会 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不可违抗性有力证明了规律 是客观的。
【例2】“ 月有阴 晴圆缺 ,人有 悲欢离 合,此事古难 全”,这说明(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永恒不变的 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方法】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遵循各自的特殊规律。 因而,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都是由简单到复杂 的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故选择A。
【例4】 (2011·江苏卷)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 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 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 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方法】“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 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说明静止 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排除B、C、D三项,A项符合题意。
3.理解物质、运动、静止的关系
(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 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运动、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 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 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 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和 生理活动: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 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影响人的 身心健康和行为表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意识能够指 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影响实践的 结果和方向
意识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创造 性,能够创造出新的概念、思想 和文化成果
04
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推动人类认 识和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05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起 点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具有具体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真理具有条件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真理具有可变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经验,认识世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人们去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正确性,因为实践是主观见 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践是认识的来 源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实践是认识发展 的动力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实践是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高三一轮复习总结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课件
14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 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 式(物质在运动中存在,物质离不开运动),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静止观。
(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 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物质载体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15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可知性
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具体物质形态
? 物质
3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客观性(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 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 外。
2、可知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指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意识和物质具 有同一性。
20
1、(2015年江苏卷)世间万物,变动不居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 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③世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 ④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
3、2014年5月8日以来,我国南方多地连续出 现强降雨天气,广东、湖南等省约52.68万人 受灾,倒塌房屋1 400间,紧急转移5.33万人 ,受灾农作物22.83万亩。材料告诉我们
12
• 5、 (2014·上海高考)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
• 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 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 C.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特质 • 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13
1、哲学的运动概念
——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 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过程
物质的“客观性”和“可知性”,正确回 答了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坚持了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 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 式(物质在运动中存在,物质离不开运动),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静止观。
(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 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物质载体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15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可知性
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具体物质形态
? 物质
3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客观性(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 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 外。
2、可知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指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意识和物质具 有同一性。
20
1、(2015年江苏卷)世间万物,变动不居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 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③世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 ④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
3、2014年5月8日以来,我国南方多地连续出 现强降雨天气,广东、湖南等省约52.68万人 受灾,倒塌房屋1 400间,紧急转移5.33万人 ,受灾农作物22.83万亩。材料告诉我们
12
• 5、 (2014·上海高考)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
• 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 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 C.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特质 • 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13
1、哲学的运动概念
——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 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过程
物质的“客观性”和“可知性”,正确回 答了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坚持了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2011· 江苏)荀子说:“天 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 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 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 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 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 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
答案
解析
训练
荀子的话说明天 地都有自己的运动规 律,不以人的好恶而 改变,因此D项入选。 A项强调世界的本原, B项强调自然界的产生 ,都与荀子的话不一 致。C项否认了规律的 客观性。
考点考向概览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 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 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 的物质性。 运动: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探 究 世 界 的 本 质
《 生 活 与 哲 学 》 知 识 结 构
哲学的概况(第一单元 1.2.3.)
辩证唯物论 4.5.
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三单元)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6.
——人如何认识世界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唯物辩证法 7.8.9.10. 社会历史观 11.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世界存在的状态(怎么样?)
③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考点1-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小结:世界是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1)原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世界 是物质的世界,人的意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 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一轮复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共计103张PPT)
核心考点一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 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核心考点一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命 题 探 究
动态发布 2011· 江苏高考,24 2010· 海南高考,18 2009· 海南高考,20 命题特点 结合古诗词或者具体材料围绕物质 的概念和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进行测 试,难度中等。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 题,也有主观题测试。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展示]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 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 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 遍性。
主干构建 错题诊断 热点聚焦 练出高分
核心考点一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核 心 突 破
1.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概念
核心考点一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1)“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 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 在地存在着。“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 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 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2)“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 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 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 神、意识现象。比如,他人的思想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客 观存在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承认他人的思想是“客观 存在”的,就是承认了他人的思想是“物质”的。
2020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共 46张PPT)课件
解析:相对于10年前的你,你仍然作为“你”而存 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因为任何事物都 存在相对静止(根本性质一定时期不变)。
F
解析:这一表述混淆了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客观 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 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 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 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 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 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 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
试做2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 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 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 的美人。”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的哲学道理有C( )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有时候客观存在的事物就是客观实在的事物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 解质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朱自 清A.对①荷②花B的.①描③写都C是.②对④客观D存.③在④的荷花的反映,这一反映 受制于作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②④符合题意;客观存在 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形式的差异性,①说法错误;③表述错 误,客观存在的事物有时可能指向的是精神的东西(例如某 些人充满了对邪恶势力的仇恨,这是外人无法直接改变的),
侧重点 ▲2.认识运动 把握规
律
①物质与运动、运动与
静止的关系(b);②规律
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
要求(c);③人能认识和
利用规律(b)
28 29 28 27
26 27
重点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b);规律的客观性、普遍 性及其要求(c);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b)
F
解析:这一表述混淆了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客观 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 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 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 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 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 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 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
试做2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 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 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 的美人。”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的哲学道理有C( )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有时候客观存在的事物就是客观实在的事物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 解质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朱自 清A.对①荷②花B的.①描③写都C是.②对④客观D存.③在④的荷花的反映,这一反映 受制于作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②④符合题意;客观存在 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形式的差异性,①说法错误;③表述错 误,客观存在的事物有时可能指向的是精神的东西(例如某 些人充满了对邪恶势力的仇恨,这是外人无法直接改变的),
侧重点 ▲2.认识运动 把握规
律
①物质与运动、运动与
静止的关系(b);②规律
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
要求(c);③人能认识和
利用规律(b)
28 29 28 27
26 27
重点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b);规律的客观性、普遍 性及其要求(c);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b)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的错误。 (3)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2.正确把握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当 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普遍的、无条件的、永 恒的,因而是绝对的。
(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 的存在,具体的物质形态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 相对稳定的状态,是相对静止的。 在静止问题上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承认静止而否 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二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 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我国古代思想家惠施认为:“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 死”。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一观点 ( )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③是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点
④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属于不可知论 A.①③ C.②③ B.②④ D.①②
解析:惠施的观点只看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而没
答案:A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变化 和 过程 。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 固有属性 和 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
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 物质 的运动, 物质 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 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 运动 的一种特殊状态。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把握物质概念要明确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客观实在性”,这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
物质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特性。二是物质的可知性。物质
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能被 人们感觉、思维、认识,而不是不可捉摸的东西。
(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 的存在,具体的物质形态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 相对稳定的状态,是相对静止的。 在静止问题上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承认静止而否 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二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 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我国古代思想家惠施认为:“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 死”。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一观点 ( )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③是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点
④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属于不可知论 A.①③ C.②③ B.②④ D.①②
解析:惠施的观点只看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而没
答案:A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变化 和 过程 。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 固有属性 和 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
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 物质 的运动, 物质 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 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 运动 的一种特殊状态。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把握物质概念要明确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客观实在性”,这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
物质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特性。二是物质的可知性。物质
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能被 人们感觉、思维、认识,而不是不可捉摸的东西。
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探究世界的本质刘.pptx
别 既不能被创造,也 它、废除它或 达到一定程度后才
不能被消灭
者修改它
得出的一种认识
联 ①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它是对客观规 律的反映;
系 ②定律离不开规律,没有规律就没有定律,定律是某种客观 规律的主观映象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_固_有_属性_和存_在_方式 _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_物_质_的运动,_物_质_是运动的主体或承担 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可见,物质与运动不可分。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 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 上学观点。
第17页/共36页
【方法论】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看成是社
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
第11页/共36页
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 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 会生活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 者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侧重强调 离开物质谈 运动离不 运动会导致 开物质 唯心主义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非唯一属性,此外物
质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属性,在物质 所存物 属具在质 性有的和的的 前唯 存一 提一在切 和特方性式属 基是是性 础客运中 。观动,实,运在两动性者这, 不物 能一质 混属淆的性。固是有其的他根属本 性
如:分析建设美丽中国的哲学依据,要注意结合 自然界的客观性、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 基本要素之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资料的生 产方式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重要条件最基本的要素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等知识来分析
《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02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
在。
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形式
03
物质世界的多样性源于物质的运动形式,不同的运动形式
构成了不同的物质形态。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绝对运动 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 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 质世界。 相对静止 物质世界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处于相对稳 定和静止的状态,这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绝对运动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相对静止是物 质运动的特殊表现,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物质运动的形式与规律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等,这些运动形 式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进行的,这些规 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在 探究世界本质时,应坚持用联系、发展和 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 静止和片面的观点。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 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 意义的根本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 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 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因此,在探究世 界本质时,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人与自然界的联系
人类与自然界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 不开自然界。
联系的多样性与条件性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 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必然 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联系的多样性 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有 条件的,条件不同,联系的 性质和方式也会不同。 联系的条件性
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ppt课件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ppt课件
8
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
P29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是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是指物质的客观性,无论人们
是否感觉到,它都是客观存在 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与唯 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并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
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 们所认识、所反映(与不可知 论划清了界限)
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 一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提示: (1)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 物的总和。
(2)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pp物t课件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9 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 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世界的
物质性,使主观符合客观。
【注意】反对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
(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ppt课件
18
命题点 物质概念
典例1 (2010海南高考)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 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 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 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
别 的关系; 5. 客观实在不等于客观存在。
ppt课件
12
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客观实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不管人们
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特性。它不包括精神、意 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