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化学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优秀作业设计教案

初中化学优秀作业设计教案

初中化学优秀作业设计教案
教案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本次作业设计涉及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分类。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性质分类。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推导和分类。

教学准备:化学课本、作业纸、笔记本。

教学步骤:
1. 首先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构成。

2. 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分类,让学生熟悉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 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并命名该化合物,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并正确命名。

4.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并针对学生的错误或不懂之处进行解释和讲解。

5. 在下节课上,教师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

评价方法:主要评价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设计更加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并进行论证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反思:在设计化学作业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和多角度的评价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教案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教案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元素及周期表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方法;
3. 能够解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引入化学元素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 利用实验或示例引起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

二、学习化学元素
1. 讲解化学元素的定义、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基本概念;
2. 利用元素周期表,让学生了解常见元素及其性质;
3. 带领学生分组研究某些元素的相关特性。

三、学习元素周期表
1.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包括主族元素、副族元素、周期和族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探索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如周期性质量增大规律、元素性质的递增规律等。

四、练习与作业
1. 组织学生进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练习,加深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究某一元素或元素族的性质,并撰写实验报告。

五、总结与评价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学习化学元素方面的进步。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以化学元素及元素周期表为主题,通过引入实验和示例、分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让他们通过亲身感受和探索,掌握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同时,通过练习和作业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探究能力。

化学初中作业设计教案模板

化学初中作业设计教案模板

化学初中作业设计教案模板教案名称:化学实验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学习如何设计并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 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

3.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选择适合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2. 如何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如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5分钟)1. 引入化学实验设计的概念。

2. 分享一些常见的实验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讲解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2. 强调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实验操作技能。

3. 解释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方法。

三、实验设计(20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

2.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2. 老师在一旁指导和监督学生的操作过程。

3. 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五、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

2.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3. 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六、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

2. 老师总结本次实验的经验和教训。

3. 提出下次实验设计的建议和要求。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下次课的预习作业。

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并复核实验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设计教案,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骤,培养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九年级化学作业设计

九年级化学作业设计

课题1 空气作业设计目的:1. 认识空气的组成, 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 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在分析空气组成的基础上, 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作业设计内容: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 属于纯净物是()A.矿泉水B.白酒C.米醋D.干冰2.某市的《空气质量周报》, 是环保部门对某地区空气污染程度所作的监测报告, 主要有①总悬浮颗粒物、②二氧化硫、③氮的氧化物三项量化指标。

下列情况中, 能直接引起①②两项指标变差的是 ( )A. 随意扔弃难以分解的塑料垃圾B. 用煤炭做燃料放出大量烟气C. 工业废水直接排人河中D. 农业上滥用化肥和农药5.下列情况: 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用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的排放;⑤用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

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哪个季节的空气质量最差, 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至少答两条), 夏季各项数据明显降低, 主要原因是(至少答两条)。

(2)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加以防治?(至少举两例)。

7: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 属于混合物的是()作业评价:课题2 氧气作业设计目的: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木炭、硫磺、金属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化学反应、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氧化物等概念。

作业设计内容:1.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2、铁在氧气中燃烧。

注意盛氧气的集气瓶厎放少量的 , 原因是3.探究空气成分时, 应用 , 原因是A. 红磷 B铁丝 C 硫 D木炭木炭硫磺金属铁5.通过木炭、硫磺、金属铁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空气中现象氧气中现象方程式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产生大量的白雾C.镁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红光, 生成黑色固体X Y Z Q7、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A. 化合反应B. 置换反应C. 分解反应D. 复分解反应作业评价:课题3.制取氧气1、作业设计目的:2、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3、认识催化剂作业设计内容:1.工业制氧气是变化。

初中化学有效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有效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有效作业设计案例案例一:化学实验设计目标: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巩固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选择一个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过程,并编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与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通过实验的进行,学生将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效果:通过这个实验设计,学生将能够巩固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培养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提高科学实验的实践能力。

案例二:化学应用练目标:通过设计化学应用练题,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内容:设计一系列与日常生活与实际应用相关的化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物质浓度计算等知识点。

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可以将问题设置成趣味性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效果:通过这个练设计,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研究效果。

案例三:化学展示项目目标:通过设计一个化学展示项目,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和自信心。

内容: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与化学相关的主题,设计一个展示项目。

项目可以包括实验演示、展板设计、口头展示等形式。

学生需要深入研究所选主题,在展示中展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效果:通过这个展示项目设计,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和理解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和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以上是三个初中化学有效作业设计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九年级化学分层作业设计

九年级化学分层作业设计

九年级化学分层作业设计引言本文档旨在设计适用于九年级化学课程的分层作业,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和提高研究效果。

通过分层作业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

目标本作业设计的目标如下:1. 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探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分层作业设计第一层:基础知识讲解在这一层次上,学生将研究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但不限于元素、化合物、反应等内容。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多媒体资料等方式进行教学,并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

第二层:实验操作在这一层次上,学生将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以加深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

老师可以提供相关实验指导书或视频,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需要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第三层:问题探究在这一层次上,学生将通过解决问题和进行探究来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或课题供学生研究,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和调查。

学生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问题解决,并总结出结论。

第四层:合作项目在这一层次上,学生将组成小组开展一项化学相关的合作项目。

项目可以涉及到化学材料的研究、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方面。

学生需要提出项目方案、分工合作,并最终完成项目报告和展示。

结束语通过设计合适的分层作业,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希望本文档能对九年级化学教学有所帮助,并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探索。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燃烧和灭火》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燃烧反应的基本概念;2. 了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笔记:请同学们认真记录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燃烧的条件、燃烧反应的类型、灭火的方法和原理等,以便课后复习。

2. 小组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和灭火方法,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3. 实验操作: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器材,进行简单的燃烧实验,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燃烧的条件。

同时,通过不同的灭火实验,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请同学们注意实验安全,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4. 知识问答:针对课堂笔记和实验操作,设计一系列知识问答题目,检验同学们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情况。

5. 案例分析:请同学们分析一些火灾案例,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和灭火的方法,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内容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 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需要小组合作完成,要求同学们积极参与,共同探讨。

3.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完成后,需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4. 按时提交: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逾期将无法提交。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同学们提交的作业,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评分;2. 小组合作情况:根据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参与程度、合作情况给予评价;3. 实验报告质量:根据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4. 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同学们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鼓励反馈:对于同学们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积极给予指导和帮助;2. 及时反馈: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以便同学们改进和提高;3. 优秀作业展示:对于优秀的作业,我们将予以展示和表扬,以激励同学们继续努力。

通过本次作业,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层作业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层作业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层作业设计
一、化学基础概念分层作业
1.1基础题:写出元素周期表前10位的元素名称和符号。

1.2提高题:说明周期和族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1.3拓展题:请自行查阅资料,解释元素周期律及其在现代化学中的应用。

二、物质性质与变化分层作业
2.1基础题:写出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2提高题:解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并举例说明。

2.3拓展题:探究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写出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

三、化学式与化合价分层作业
3.1基础题:写出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钙的化学式,并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3.2提高题:解释化合价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3.3拓展题:探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并举例说明。

四、质量守恒定律分层作业
4.1基础题:写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解释其含义。

4.2提高题: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4.3拓展题: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的关系,设计实验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分层作业
5.1基础题: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并简单描述操作步骤。

5.2提高题:撰写氧气制取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数据记录和结论。

5.3拓展题: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试剂组合,设计实验并撰写报
告。

六、化学方程式分层作业
6.1基础题:写出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反应类型。

6.2提高题:解释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6.3拓展题:探究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总结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的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的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的作业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基础知识巩固
1.填空题:针对本单元所学的基础知识,设计一些填空题,让学
生填写相应的化学用语、化学式、反应方程式等。

2.选择题:设计一些选择题,涵盖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
通过选择正确答案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实验操作练习
1.实验报告:让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的实验内容,完成一份实验
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结论等。

2.实验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题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
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三、综合应用提高
1.探究题:设计一些探究题目,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理解
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际应用题: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
的题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四、作业评价与反馈
1.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评价,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
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2.反馈与指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和
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的作业设计的一些建议,具体的设计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了解中和反应的特点。

实验步骤:(1)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醋酸和苏打粉;(2) 观察试管中是否产生气泡,并闻试管中是否有气味;(3) 反复加入醋酸和苏打粉,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4) 将试管中的溶液倒入酸碱指示剂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5) 结论:醋酸和苏打粉在反应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和盐,并且酸性和碱性被中和,所以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2.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现象,了解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1) 准备铜丝和硫粉;(2) 将铜丝和硫粉放入试管中并加热;(3) 观察试管中是否产生颜色变化的气体;(4) 结论:铜与硫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黑色的硫化铜。

3. 酸性物质与金属的反应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酸性物质与金属的反应现象,了解酸性物质对金属的腐蚀作用。

实验步骤:(1) 准备稀盐酸和铁钉;(2) 将铁钉放入稀盐酸中;(3) 观察试管中是否产生气泡,并观察铁钉的表面是否有变化;(4) 结论:稀盐酸与铁钉反应生成了氢气,并且铁钉表面产生了气泡。

4. 溶解度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异,了解溶解的条件和规律。

实验步骤:(1) 准备盐、糖、沙子和植物油;(2) 将每种物质分别加入不同的试管中,并加入等量的水;(3) 摇晃试管观察物质是否溶解;(4) 结论:盐和糖在水中溶解,沙子和植物油不溶解。

5. 酶的活性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酶的活性变化,了解酶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实验步骤:(1) 准备淀粉溶液、淀粉酶和不同温度的试管;(2) 将淀粉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温度的试管中;(3)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淀粉酶;(4) 观察试管中是否有颜色变化,并记录所需时间;(5) 结论:酶在适宜的温度下能够加速淀粉的分解,温度过高或过低会降低酶的活性。

6. 锌与稀酸的反应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了解金属与酸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酸和碱的反应

九年级化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酸和碱的反应

九年级化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酸和碱的反应一、内容分析酸碱中和反应是酸碱盐知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中和反应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也为盐与复分解反应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作业目标1.必备知识:通过分析酸碱反应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反应,从微观角度认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关键能力:利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方案,分析、解释有关现象,进行证据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3.核心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设计思路作业作为占据学生大量课余时间的学习任务,对学生学业质量、诊断改进教学、学生素养发展等至关重要。

而传统模式下,作业形式仅限于书面形式且设计单一,各环节知识点训练相互独立,所以教师需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使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对学习产生兴趣,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成就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教师优化作业设计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探究:创设情境,巧设“趣味性”;因材施教,凸显“层次性”;走进生活,践行“实用性”;紧扣热点,彰显“创新性”。

本次作业内容分三部分:1.基础练:紧扣课堂知识,以巩固基础为目的。

2.提高练:在课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横向联系之前所学内容,促使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

3.综合实践练:引导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证据的推理与分析能力,从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四、实施过程与策略1.教师及时批改作业,批改正误的同时要综合考量学生的解题思路、作业质量等因素,实现对学生作业的科学评价。

2.教师针对作业可进行鼓励性及肯定性的评价,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3.对于实践性作业,组内先进行交流讨论,后选出代表将其成果在课上展示。

五、作业设计(一)基础练1.下列实际应用中,涉及中和反应的是()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2.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为Al(OH)3+3HCl=AlCl3+3H2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A中和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3.“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化学初中作业设计教案人教版

化学初中作业设计教案人教版

化学初中作业设计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化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3. 能够区分化学反应的类型并进行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编写。

教学步骤: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讨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方法。

3. 解释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三、练习环节(20分钟)
1. 让学生进行化学元素的识别和名称匹配练习。

2.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编写练习。

四、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并在下节课交验。

同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化学反应的现象。

教具准备:教科书、黑板、粉笔、练习册。

作业设计:
1. 完成教科书上对应章节的习题。

2. 搜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并简单描述反应过程。

关键词: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第十二单元的作业设计4个课时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第十二单元的作业设计4个课时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第十二单元的作业设计4个课时摘要:1.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作业设计概述2.作业设计的四个课时内容3.课时内容的具体讲解与练习4.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建议正文:【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作业设计概述】本篇作业设计主要针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化学知识,提升化学思维能力,培养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精心设计的四个课时,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本单元的核心知识。

【作业设计的四个课时内容】第一课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本课时主要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步骤和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方程式的配平。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并能独立完成配平。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类型与特征本课时重点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反应类型的特征,提高化学反应的识别能力。

第三课时: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相关概念本课时主要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数等。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酸碱盐的性质与应用本课时主要介绍酸碱盐的基本性质,包括酸碱性、盐的溶解性等。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酸碱盐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课时内容的具体讲解与练习】在每个课时中,我们将结合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课时,我们将通过讲解不同类型的反应方程式,引导学生掌握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方程式的配平。

【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建议】1.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

3.加强课堂学习与课后复习的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4.注重团队合作,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作业设计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作业设计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作业设计一、设计目的本次化学作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九年级上册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设计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成绩。

二、设计内容1. 实验项目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项目,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例如,可以设计酸碱中和实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实验等。

每个实验项目应包括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和实验报告的要求。

2. 计算题设计一些涉及化学计算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巩固对化学计算的理解和应用。

可以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溶液浓度计算等。

3. 知识应用题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例如,设计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题目,要求学生分析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并提出改善反应速率的方法。

4. 理论题设计一些理论性的题目,用以检验学生对所学化学理论的理解。

例如,设计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题目,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命名离子化合物并写出其化学式。

三、评价方式根据实验报告的质量、计算题和应用题的准确性、理论题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对学生进行评价。

可以根据学生的得分划定成绩等级,以鼓励他们进一步努力提高。

四、参考书目-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 化学实验指导手册五、其他注意事项- 学生应按照规定时间完成作业,并按要求提交。

-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但严禁抄袭他人作品。

- 教师应对学生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评价。

- 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操作指导和理论知识讲解。

以上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设计要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作业设计大赛一等奖

九年级化学作业设计大赛一等奖

九年级化学作业设计大赛一等奖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融化成液态水,液态水蒸发成气态水蒸气),物质形状的改变(如将铁丝弯曲)等。

判断依据是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蜡烛燃烧(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例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铁是银白色固体,水的密度是1g/cm³等。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可燃性(如氢气能燃烧)、助燃性(如氧气能支持燃烧)、氧化性(如氧气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如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酸碱性(如盐酸显酸性,氢氧化钠显碱性)等。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 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将试管横放,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例如取用大理石(或石灰石)。

- 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先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如取用二氧化锰粉末。

- 液体药品:- 较多量液体:直接倾倒。

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

- 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

滴管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更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 物质的加热。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先预热(使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然后用外焰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先预热,再用外焰加热。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方案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方案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方案方案一: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性质比较实验实施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包括试管、试管夹、锥形瓶、酸、碱、溶液等。

2. 将反应物引入试管中,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量和浓度,并将其放入试管夹中固定。

3. 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的试剂或溶液,作为生成物。

根据需要,可以添加酸、碱、有机溶剂等。

4. 将试管夹中的试管插入锥形瓶中,并注意两者之间不要发生泄漏。

5. 等待一段时间,观察试管内和锥形瓶内是否发生反应。

如果有,则可以观察到颜色变化、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

6. 根据实验结果,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

可以针对颜色、气味、溶解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和总结。

7.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包括反应物的性质、生成物的性质、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等。

8.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探讨。

可以进一步讨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发生的反应机理。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

戴上安全眼镜,避免试剂接触皮肤和眼睛。

2. 选择适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保证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3.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浓度、配比等因素,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准确、清晰,并注明时间等细节。

5. 结果分析时要基于实验证据进行,合理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并进行合理推测。

6. 结论要准确、有条理,并能得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或问题。

方案二:实验室中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实验实施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包括元素周期表、实验记录表、铜片、盐酸、锌片、硫酸等。

2. 选择需要研究的元素和其中一个性质,例如金属活泼性。

3. 在实验记录表上标明元素的名称、原子序数、原子量等信息。

4. 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放入不同的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盐酸和硫酸。

5. 根据实验室的安全规定,戴手套、眼镜等防护用具进行实验。

6. 观察盐酸与铜片、锌片的反应,记录观察结果,并总结实验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常见的盐》作业设计
XXX
教材来源:普通初中《化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九年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一单元
主题:第十一单元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课时2)
适合对象:九年级学生
作业性质: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
设计者:XXXX
主体内容:
一、作业目标
课标要求
1.了解纯碱,小苏打,碳酸氢钠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记住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常见盐的组成,物理性质,并能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碳酸盐的化学性质并能总结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通过归纳碳酸盐相关反应的相同时,初步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二、作业设计
课前作业
1.为了使糕点蓬松,你知道在制作的的过程中加了什么物质吗,为什么它可以是糕点
蓬松呢?
2.烧水的水壶时间久了,里面会有一层厚厚的水垢,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怎么清除呢?
3.烧碱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你知道工业上使怎么制备烧碱的吗?
课中作业
板块一:常见盐的组成及在生活中的用途(指向目标1)
活动一:观看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思考:
问题1: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用途有哪些?
问题2: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有怎样的物理性质?
问题3:与碳酸钙有关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板块二:通过实验探究,能说出碳酸盐的性质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活动二:观察演示实验11-1中,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
问题1:从实验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问题2:猜想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谁?如何检验?
问题3: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问题4:如何检验一个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
板块3: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
活动四:完成教材实验,记录碳酸钠与氯化钙或氢氧化钙反应的性质
问题1:从实验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问题2:生成的沉淀是谁,另外一种生成物是谁? 问题3: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问题4:检验一个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问题5:归纳碳酸盐的化学性质:
问题6:分析上述反应,
结合反应方程式,思考反应物通过怎样的方式变成了生成物,
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课后作业
1、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补钙剂的是( )
A.纯碱 B.小苏打 C.碳酸钙 D.食盐2、下列各组物质名称不代表同一物质的一组是()
A.氯化钠、盐B.氢氧化钠、苛性钠
C.碳酸钠、纯碱D.碳酸氢钠、小苏打
3、如何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4、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中和反应是否也属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社会保险代理服务协议(企业版)
甲方:
注册地址:
联系人:电话:

真:
邮箱:
乙方:
联系人:
电话:
甲方因工作需要委托乙方代为办理社会统筹基金事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签订以下协议并承诺共同遵守。

一、协议期限:
本协议有效期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合作期满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