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2)》参考教案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 一次函数的应用(2) 教案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 一次函数的应用(2)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8c53ba0740be1e640e9a40.png)
一次函数的应用(2)教学目标:1.能通过函数图像获取信息,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2.能利用函数图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意识.3.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知识联系.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教学难点:正确地根据图象获取信息,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我们处处离不开水!这里有一段有关水资源的资料:今年3月22日是第20个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水是生命之源.虽然地球70.8%的面积被水覆盖,但97.5%的水是海水,既不能直接饮用也不能灌溉.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不足世界淡水总量的1%.造成干旱的原因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水在枯竭,如果我们还不珍惜,最后一滴水将与血液等价.今天我们就一起针对节约用水的问题,从数学知识的角度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共同学习如何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4一次函数的应用(2)二、学习新知由于持续高温和连日无雨,某水库的蓄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干旱持续时间(天)与蓄水量(万米3)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t V(1)水库原有蓄水量是多少?(2)干旱持续天,蓄水量为多少?连续干旱天呢?(3)蓄水量小于时,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干旱多少天后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 (4)按照这个规律,预计持续多少天水库将干涸?处理方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试试自己能否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启发诱导,让学生学会识图.5分钟后学生展示.解:(一)(1)原有需水量1200万立方米;(2)干旱持续10天,蓄水量为1000万立方米,连续干旱23天后为700万立方米;(3)40天;(4)60天.(二)设一次函数关系式:把和代入中 解得 即:一次函数关系式:我们用了图象法和关系式法两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能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吗?解析式法比较准确但是不直观.图象法比较直观但是不够准确.v 3万米103万米234003万米v kt b =+(0,1200)()40,400v kt b =+120040400b k b =⎧⎨+=⎩201200k b =-⎧⎨=⎩201200v t =-+1:理解横纵坐标分别表示的的实际意义.2:分析已知(看已知的是自变量还是因变量),通过作x 轴或y 轴的垂线,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点,由点的横、纵坐标的值读出要求的值.3: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数”转化为“形”,由“形”定出“数”.例某种摩托车的油箱最多可储油10升,加满油后,油箱中的剩余油量(升)与摩托车行驶路程(千米)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油箱最多可储油多少升?(2)一箱汽油可供摩托车行驶多少千米?(3)摩托车每行驶100千米消耗多少升汽油?(4)油箱中的剩余油量小于1升时,摩托车将自动报警.行驶多少千米后,摩托车将自动报警?处理方式:因为在前面探索中已向学生介绍了如何识读一次函数图象,因此本题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图、识图,完成题中的问题,然后老师组织学生在班上交流.当学生有疑问时也可请求其他学生帮助解决.在答题过程中,老师适时地书写解答过程.解:观察图象,得(1)当x=0时,y=10,此时表示:摩托车的油箱最多可储油10升.(2)当时,,此时表示:一箱汽油最多可供摩托车行行驶500千米.(3)x 从0增加到100时,y 从10减少到8,因此摩托车每行驶100千米消耗2升汽油.(4)当时,,因此行驶了450千米后,摩托车将自动报警.设计意图:通过摩托车的油箱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让学生能从图象中获取信息,进一步巩固用函数图像的思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三、合作探索yx 0y =500x =1y =450x =师:请大家看图填空(1)当时,;(2)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解:(1)观察图象可知当时,;(2)直线过和设表达式为,根据题意,得解之得: 所以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思考: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有什么联系?总结:从“数”的角度看,当一次函数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方程的解;从“形”的角度看,函数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解. 通过本题让学生认识到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让学生明晰函数与方程的关系:从“数”的角度看,当一次函数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方程0y =______x=0y =2x =-()-2,0()0,1y kx b =+⎩⎨⎧==+-102b b k ⎩⎨⎧==15.0b k 0.51y x =+0.510x +=0.51y x =+0.51y x =+0.510x +=0.51y x =+0.510x +=y kx b =+的解;从“形”的角度看,函数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解.使学生能用函数关系解决方程问题的同时也能用方程的观点来看待函数.四、总结归纳我们学会了怎样从实际情景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我们学会了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们初步认识到了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五、能力检测1.全国每年都有大量土地被沙漠吞没,改造沙漠,保护土地资源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某地区现有土地面积,沙漠面积,土地沙漠化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1)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到第5年底,该地区沙漠面积将增加多少万千米2?(2)如果该地区沙漠的面积继续按此趋势扩大,那么从现在开始,第几年底后,该地区将丧失土地资源?(3)如果从现在开始采取植树造林措施,每年改造沙漠,那么到第几年底,该地区的沙漠面积能减少到?2.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图象回答:当y=0时,x=_____; 方程的解是________.解:1.(1)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到第5年底,该地区沙漠面积将新增加10万千米2.(2)从图象可知,每年的土地面积减少2万千米2,现有土地面积100万千米2,100÷2=50,故从现在开始,第50年底后,该地区将丧失土地资源.(3)如果从现在开始采取植树造林等措施,每年改造4万千米2沙漠,每年沙化2万千米0kx b +=y kx b =+0kx b +=2100万千米2200万千米24万千米2176万千米y kx b =+0kx b +=2,实际每年改造面积2万千米2,由于,故到第12年底,该地区的沙漠面积能减少到176万千米2.2.利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得:当y=0时,x=-3; 方程的解是 x=-3.六、布置作业1.必做题:课本习题第1,2题.2.选做题:课本习题第3题.(200176)212-÷=y kx b =+0kx b +=0kx b +=。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1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e282745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b.png)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的应用》是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概念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一次函数的实际意义,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一次函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一次函数的实际意义,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问题,如何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际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同时,准备一次函数的图像,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的知识,如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等。
然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每小时行驶6公里,问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时间?”让学生尝试解决。
在学生解决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问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鲁教版一次函数的图象2参考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鲁教版一次函数的图象2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d968131eb91a37f0115c1f.png)
6.3 一次函数的图象(2)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2.能熟练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二)能力训练要求1.已知解析式作函数的图象,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2.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经历作图过程,归纳总结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发展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2.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二.教学重点1.能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2.归纳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3.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三.教学难点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四.教学方法讲、议结合法.五.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补充练习(§6.3.2 A );第二张:补充练习(§6.3.2 B).六.教学过程Ⅰ.知识回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画法及其性质,请大家回忆一下:1.作函数图象有几个主要步骤?2.上节课中我们探究得到正比例函数图象有什么特征?3.作一次函数图象需要描出几个点? [生]1. 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2. (1)正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坐标原点。
(2)在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中,当k>0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
3.作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时,除原点外,还需找一点,一般找(1,k )点。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那么,一般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又是怎样的呢? Ⅱ.讲授新课一、作一次函数的图象[例1]作出一次函数y=21x+1的图象.[师]根据图象的定义,需要先找点.所以要先列表,找满足条件的点,再描点,连线.解:列表 x … -2 -10 12 … y=21x+1…21 123 2…描点: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 连线: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y=21x+1的图象如下,它是一条直线.[师]从刚才我们作图的情况来总结一下,作一次函数的图象有哪些步骤呢?[生]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二、做一做(1)作出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2)在所作的图象上取几个点,找出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并验证它们是否满足关系式y=-2x+5.[生]列表x …-2 -1 0 1 2 …y=-2x+5 …9 7 5 3 1 …描点: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连线: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y=-2x+5的图象,它是一条直线.图象如下:在图象上找点A(3,-1),B(4,-3)当x=3时,y=-2×3+5=-1.当x=4时,y=-2×4+5=-3.∴(3,-1),(4,-3)满足关系式y=-2x+5.三、议一议(1)满足关系式y=-2x+5的x、y所对应的点(x,y)都在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吗?(2)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的点(x,y)都满足关系式y=-2x+5吗?(3)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有什么特点?[师]请大家分组讨论,然后回答.[生]满足关系式y=-2x+5的x,y所对应的点(x,y)都在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2)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的点(x,y)都满足关系式y=-2x+5.[师]由此看来,满足函数关系式y=-2x+5的x,y 所对应的点(x,y)都在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反过来,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的点(x,y)都满足关系式y=-2x+5.所以,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是一一对应的.即满足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的点在图象上,图象上的每一点的横坐标x,纵坐标y 都满足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3)[生]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师]非常正确.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由直线的公理可知: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作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确定两个点,再过这两个点作直线就可以了,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也称为直线y=kx+b. Ⅲ.课堂练习分别作出一次函数y=31x 与y=-3x+9的图象.[师]根据刚才的讨论可知,我们在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确定两个点就可以了.[生]作函数y=31x 的图象时,找点(3,1),(6,2)图象如下.作函数y=-3x+9的图象时,找点(1,6),(2,3) 图象如下:补充练习 投影片(§6.3.2A)(1)作出一次函数y=-x+21的图象.(2)在所作的图象上取几个点,找出它们的坐标,并验证其是否都满足关系式y=-x+21.[生](1)作一次函数y=-x+21的图象时,取点(0, 21)和(1,-21),然后过这两点作直线即可.图象如下:(2)在图象上取点A(23,-1),B(-1,23)当x=23时,y=-23+21=-1 当x=-1时,y=1+21=23∴A 、B 两点的坐标都满足关系式y=-x+21. 投影片(§6.3.2B)(1)作出一次函数y=4x+3的图象;(2)判断下列各对数是不是满足关系式y=4x+3,如果是,请验证一下以这些数对为坐标的点是否在你所作出的函数图象上. (0,3),(-1,-1),(21,5),(1,7),(-23,-3)[生]解:(1)作一次函数y=4x+3的图象时,找点(0,3),(1,7),然后过这两点作直线即可.图象如下:(2)当x=0时,y=4×0+3=3; 当x=-1时,y=4×(-1)+3=-1; 当x=21时,y=4×21+3=5; 当x=1时,y=4×1+3=7;当x=-23时,y=4×(-23)+3=-3. ∴每对数都满足关系式y=4x+3.由前面的议一议可知,以这些数对为坐标的点在所作的函数图象上. Ⅳ.课时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作一次函数图象的步骤以及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并能验证某些数对是否在函数图象上.2.明确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因此在作一次函数的图象时,不需要列表,只要确定两点就可以了. Ⅴ.课后作业习题6.4 Ⅵ.活动与探究1.已知函数y=(m -2)x 552+-m m +m -4,问当m 为何值时,它是一次函数? 解: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有⎩⎨⎧≠-=+-021552m m m解得⎩⎨⎧≠==241m m m 或∴m=1或m=42.如果y+3与x+2成正比例,且x=3时,y=7. ①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求当x=-1时,y 的值; ③求当y=0时,x 的值.分析:①y+3与x+2成正比例,就是y+3=k·(x+2),根据x=3时,y=7,求k 的值,从而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把x=-1代入所求函数关系式,求出y 的值. ③把y=0代入函数关系式,求出x 的值. 解:①∵y+3与x+2成正比例 ∴y+3=k(x+2)把x=3,y=7代入得:7+3=k(3+2) ∴k=2,∴y=2x+1②把x=-1代入y=2x+1中,得 y=-2+1=-1③把y=0代入y=2x+1中,得 0=2x+1,∴x=-21.说明:若y 与x 成一次函数关系式,那么函数关系式要写成y=kx+b(k ≠0)的形式.3.如果y=mx 82-m是正比例函数,而且对于它的每一组非零的对应值(x,y)有xy <0,求m 的值.分析:按正比例函数y=kx(k ≠0)中对于k 及x 的指数的要求决定m 的值. 解:根据题意得,y=mx 82-m 是正比例函数,故有:m 2-8=1且m ≠0即m=3或m=-3 又∵xy <0,∴x,y 是异号.∴m=xy<0∴m=3不合题意,舍去. ∴m=-3.常见错误:忽略m ≠0的要求,在解题过程不写这一条件. 4.已知y+b 与x+a(a,b 是常数)成正比例. 求证:y 是x 的一次函数.分析:由y+b 与x+a 成正比例,设立解析式,分析此解析式为x 的一次函数. 解:∵y+b 与x+a 成正比例 ∴可设y+b=k(x+a)(k ≠0)整理,得y=kx+ka -b=kx+(ka -b) ∵k,a,b 都是常数.∴ka -b 也是常数. 又∵k ≠0∴y 是x 的一次函数.常见错误:整理得到y=kx+ka -b 时不会把ka -b 看作一个整式.说明:在叙述函数的,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什么名称函数,否则容易发生混淆现象.如本题中,y+b 是x+a 的正比例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同时,y 是x 的一次函数的说法也是正确的. 七.板书设计。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2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2教学设计-评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298c67ad02de80d4d8409f.png)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能根据所给的信息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3.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4.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2.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关系;3.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教学难点:1.根据实际情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一次函数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引领导入:这一环节我通过设置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提出问题问题1: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y增加0.5厘米。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并填入下表:x/千克0 1 2 3 4 5y/厘米 3 3.5 4 4.5 5 5.5 (2)你能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吗?问题2: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油60升,汽车每行驶50千米耗油6升.(1)完成下表:汽车行驶路程x/千米0 50 100 150 200 300耗油量y/升0 6 12 18 24 36(2)你能写出耗油量y(L)与汽车行驶路程x(km)之间的关系吗?(3)你能写出油箱剩余油量z(L)与汽车行驶路程x(km)之间的关系吗?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并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找出函数和变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对应值。
但是让学生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出现一定的差异在所难免,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适当点拨,不要简单地“告诉”。
学生经过交流讨论会得出。
提问平时学习较弱的学生回答是否函数关系,关系式是什么?同时追问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函数的定义。
然后再引导学生解释列关系式的理由。
初中数学_一次函数的应用(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一次函数的应用(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970bc2ea417866fb84a8ebc.png)
6.5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数形结合,方程与函数的结合的思想方法。
2.解决两个函数的有关问题,能准确地通过图像获取信息;并理解一次函数中的k与b在某些实际问题中的实际意义。
【温故知新】水龙头关闭不严会造成滴水,容器内盛水量W(L)与滴水时间t(h)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
(1)容器内原有水多少升?(2)水滴的速度是多少?(3)求w与t之间的函数表达式.(4)表达式中2与3的实际含义是什么?【问题导学】1.观察课本图6-10,回答问题:L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意填空:(1)当销售量为2吨时销售收入= 元,销售成= 元.(2)当销售量为6吨时销售收入= 元,销售成本= 元.(3)当销售量等于时,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4)当销售量时,该公司赢利,当销量时,该公司亏损.(5)L1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L2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思考1:L1对应的函数中,y=k1x+b1中,k1和b1的实际意义各是什么?L2对应的函数y=k2+b2中,k和2b的实际意义各是什么?(小组交流)2归纳提升:★当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出现多个函数图象时,要注意对应的关系,并进行标记。
★在观察图像时,若两条直线相交,先找交点坐标,在交点处y1=y2,再看交点的左右两边,图像位于上方的直线函数值要大。
【跟踪联系】已知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条直线同时、同向匀速运动,他们所经过的路程s与所需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并说明实际意义。
【自学检测】我边防局接到情报,近海处有一可疑船只A正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局迅速派出快艇B追赶(如图所示)。
图中L1,L2分别表示两船相对于海岸的距离s(海里)与追赶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哪条线表示B到海岸的距离与追赶时间之间的关系?(2)A、B哪个速度快?(3)15min内B能否追上A?(4)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B能否追上A?(5)当A逃到离海岸12海里时,B将无法对其进行检查。
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一次函数》参考教案2
![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一次函数》参考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ce6d5a8a195f312b3169a5cb.png)
6.2一次函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能力目标】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联系,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有关函数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弹簧秤有自然长度,在弹性限度内,随着所挂物体的重量的增加,弹簧的长度相应的会拉长,那么所挂物体的重量与弹簧的长度之间就存在某种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请看: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y增加0.5厘米。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并填入下表:(2)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吗?分析:当不挂物体时,弹簧长度为3厘米,当挂1千克物体时,增加0.5厘米,总长度为3.5厘米,当增加1千克物体,即所挂物体为2千克时,弹簧又增加0.5厘米,总共增加1厘米,由此可见,所挂物体每增加1千克,弹簧就伸长0.5厘米,所挂物体为x 千克,弹簧就伸长0.5x 厘米,则弹簧总长为原长加伸长的长度,即y=3+0.5x 。
2、做一做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汽油60升,汽车每行驶50千米耗油6升。
(1)完成下表:(2)你能写出x 与y 之间的关系吗?(y=60-0.12x )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上面的两个函数关系式为y=0.5x+3,y=60-0.12x ,都是左边是因变量y ,右边是含自变量x 的代数式。
并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指数都是一次。
若两个变量x,y 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 (k ,b 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 是x 的一次函数(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2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cb4a888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1.png)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的应用》是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6.5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应用,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运算,但对一次函数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2.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问题,能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问题。
3.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次函数的应用。
2.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一次函数实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2.准备一次函数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次函数。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如“某商店进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求打折后的价格。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
通过示例,讲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次函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尝试用一次函数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加深对一次函数应用的理解。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一次函数的应用》说课稿2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一次函数的应用》说课稿2](https://img.taocdn.com/s3/m/7644d37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d.png)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一次函数的应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一次函数的应用》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图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函数的概念和图像,对一次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一次函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如何列出一次函数关系式,并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问题,掌握一次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化,找出其中的函数关系,并运用一次函数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3.自主学习:让学生尝试解决类似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次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
6.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一次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2.5《一次函数的应用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2.5《一次函数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c97664ee06eff9aef80767.png)
1、想一想:
如下图,L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 关系,L2反映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
y/元
6000
问1:这个图象与前一
L1
节课所看到的图象有何 不同?
5000 4000
L2 问2:你能说出这两个函 数代表的函数的自变量
3000
与因变量分别指什么?
2000
问3:你能说出x轴、y
6.5 一次函数的应用 (2)
一次函数的应用
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解决与两个一次函 数相关的图象信息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重点:读懂图象,并从图象中获取已知条件解 决问题. 难点:同一坐标的两个函数的联系.
6.分子的热运动: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
近
,其特点
是短时间的“ “ ”交替进行.
”和比较长时间的
预习导学
二、液晶
1.人们把介于晶体和液体之间的中间态叫做液
晶态,把处于液液晶 晶态的物质叫做
.
2 . 液 晶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物 质 , 它流既动性具 有 液 体
的
光学各向异,性又 像 某 些 晶 体 那 样 具
1000
轴分别表示什么量?
0 1 2 3 4 5 6 x/吨
2、试一试:
如下图,L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 关系,L2反映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
y/元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根据图象回答:
L1 1)当销售为2吨时, 销售收入是 2000 元.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应用》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1843d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7.png)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复习》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一)内容一次函数的应用(二)内容解析本节课内容选自鲁教版的数学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一次函数的意义、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基础之上,通过开展经历体验探究活动,进行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在整个函数知识体系中,对于图象的感受、解读、分析特别是应用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内容,而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是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所接触的第一个相关内容,对于后续其它函数图象应用的学习将积累宝贵的学习经验和经历,因此本节课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一)目标1.提高读图能力,解决与一次函数相关的图象信息题;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意识.3. 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二)目标解析1.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正确读取信息,回答老师给出的问题2.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利用图象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由于应用函数图象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很好地对给出的图象进行解读,将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进行互相转化,从图象中去获取信息,发现存在的已知条件进而去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同时又考虑到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接触到的第一类函数图象的应用性问题,因此要求又不应过高,进而确立了本节课的重点为:“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在难点问题的确立上,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只注重当堂课的内容,而忽略知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数形结合”的学习意识还很淡薄,独立探索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比较低,必须由教师进行引导发现,基于以上原因,进而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个体活动、师生活动) 1.共同观看华罗庚的励志视频,引出他的数形结合的思想,这也是本节课的重要思想引出课题《一次函数的应用复习》板书课题2.复习有关一次函数的简单知识思考:如果把实际问题放到一次函数图像上,又该如何解决?出示例题在一次蜡烛燃烧实验中,甲两根蜡烛燃烧时剩余部分的高度y(cm)与燃烧时间x(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像捕捉有效信息:(1)甲蜡烛燃烧前的高度是多少?(2)从点燃到燃尽所用的时间是多少?(3)求甲蜡烛燃烧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观看华罗庚的视频,让学生明白任何成就的取得都需要努力,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学习一次函数应用做好铺垫.必须提示学生如何读取图像信息,首先要弄明白x和y代表的实际意义通过(1)(2)两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交点代表的实际意义通过问题(3)让学生明白如何用图象信息求解表达式活动2层层递进,合作探究(个体活动、师生互动) (4)从乙蜡烛图象上,你可以读取哪些信息?(5)燃烧多长时间时,甲、乙两根蜡烛的高度相等(不考虑都燃尽时的情况)?(6)在什么时间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高?(7)在什么时间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低?(8)甲蜡烛和乙蜡烛,谁燃烧的速度更快?设置问题(4)引导学生重视读取图象信息设置问题(5)让学生深入思考图象交点的实际意义问题(6)和(7)有难度,在这里设置小组合作问题(8)处理时,设置第二次小组合作,通过学生充分地探究,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活动3智力闯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如图,表示甲骑电动自行车和乙驾驶汽车均行驶90km过程中,行驶的路程y与经过的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请根据图象填空:(1)()出发的早,早了()小时(2)()先到达,先到()小时(3)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为() km/h,(4)汽车的速度为() km/h.通过设置智力闯关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增强了本节课的趣味性活动4归纳整理,整体认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1.学会了如何从函数的图象获取信息;2.①数形结合的思想;②利用函数图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增强识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及时总结活动5达标检测,加深理解(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1、直线y=x+3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所以相应的方程x+3=0的解是x= ( )2、已知方程ax+b=0的解是-2,下列图像肯定不是直线y=ax+b的是()-2-2oyxoyx-2-2oyx o-2yxA B C D3 弹簧的长度y (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 (kg)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图象如左图所示,观察图象回答:弹簧不挂物体时的长度是多少?(1)从图中还可知道什么?(2)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3)弹簧的长度是24cm时,所挂物体的质量是多少?让学生在当堂检测中检验自己的学生成果.活动7课外探究,巩固创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必做题: 教材第171页第9题;选做题:教材第173页第18题.必做题、选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目标检测设计1.学校准备周末组织老师去南京参加艺术节,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表示对老师优惠。
七年级数学一次函数2鲁教版
![七年级数学一次函数2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ddddfbce2f0066f4332206.png)
一次函数【目标预设】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会用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一次函数的图象,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向学生进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次函数的性质。
难点:由函数图象归纳得出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预习导学】预习书本P30 得出具体性质如下:当k>0 时,y随x的增大而。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在学习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时,知道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在一次函数中,该结论是否仍成立呢?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1、直线所经过的象限与k、b的关系。
(若首先根据给定的函数关系式中b值的正、负确定出直线与y轴交点的大致位置。
b>0,则直线与y轴交点在y轴正半轴;若b<0,则交点在y轴负半轴)。
之后根据k 值的正、负确定出直线的倾斜状态,画出大致图象,这样就能迅速确定出直线所经过的象限。
(1) k>0b>0(2) k>0b=0(3) k>0b<0(4) k>0b>0(5) k<0b=0(6) k<0b<02.一次函数y=kx+b (k≠0)的增减性当k>0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例1.当k取的实数时,函数y=(1–2k)x+5 随x的增大而减小。
例2. 如果一次函数y=kx+(k–1)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求k的取值范围。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例3.已知一次函数y=(1–a)x+4a–1的图象与y轴交于正半轴,且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a的取值范围。
鲁教版初中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鲁教版初中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一次函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a11c2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a.png)
鲁教版初中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一次函数》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初中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一次函数的第二节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第一个函数,它的研究方法具有-般性和代表性,所以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个重要模型。
一次函数学习为后继学习提供经验与知识基础。
通过探究一次函数,使学生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世界的意识和能力,也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等做好铺垫。
同时,在整个初中阶段,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存在于一次函数中。
三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也为方程、不等式、函数解法的补充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对一类特殊函数进行研究,在认知方式和思维上对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
所以学生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不易理顺,比较难以完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归纳能力,函数建模能力,促进学生函数应用意识的形成。
(三)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关系。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能力目标: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学习重点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在探索过程中感受建模思想,感悟一次函数的本质.学习难点观察、发现并抽象概括一次函数概念的过程.(四)学法指导探究----归纳法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展示罗山公园图片,引出本节所要探索问题。
出发前的准备:加油枪给汽车加油的流量是25升/分钟.假设加油前油箱里没有油,在加油过程中,油箱里的油量y(升)与加油时间x(分钟)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如果加油前油箱里有6升油呢?教师板书学生答案。
+2023—2024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6.5一次函数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课件+
![+2023—2024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6.5一次函数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36616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d.png)
s /海里
10
9
8
7
26
5
4
5
3 2
1
O
246
10
A
l2 l1
B
8 10 12 14 16
t /分
巩固提升
1.如图,l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l2反映了该公 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象判断,该公司赢利时,销 售量( )
A.小于12件 B.等于12件 C.大于12件 D.不低于12件
1吨 1吨 1吨 1吨
销售量
O 1 2 3 4 5 6 7 8 x/吨
2吨
销售量
k1表示每销售1吨产品的销售收入1000元 k2表示每销售1吨产品的销售成本是500元
b1表示销售量为0吨时销售收入为0元
b2表示销售量为0吨时的销售成本为2000元
合作探究
一次函数y = kx + b中k 、b的实际意义:
1 2 3 4 5 6 7 8 x/吨 O
销售量
l2
1 2 3 4 5 6 7 8 x/吨
销售量
自主探究
(1)当销售量为2吨时,销售收入= (2)当销售量为6吨时,销售收入=
元,销售成本= 元,销售成本=
元; 元;
收入 y/元
l1
成本 y/元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这说明在A逃入公海前,我边防快艇 B能够追上船A.
s /海里
10
A
P
8
l2
6
l1
4
B
2
O
2 4 6 8 10 12 14 16 t /分
学以致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2教案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2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37be2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c.png)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2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2.能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2.通过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获取一次函数图象的信息,并合理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鲁教版数学初二上册第六章《一次函数》第4节《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第二课时内容。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及一次函数图象的作法。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的方法引入了利用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注重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从而解决具体问题,关注数形结合思想的揭示,关注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这为今后学习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意通过有层次的问题串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从函数图象中读取有用的信息是本节课的难点和关键,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比如,看函数图象时要首先看清坐标轴的名称和单位,其次要理解关键点实际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与回顾:(3分钟)如右图,l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量的关系。
根据图象填空1.横轴表示_______,纵轴表示________2.l1反映了______与______的关系3.当销售量为2吨时,销售收入=______元二.探索新知:(一)乘胜追击:(在原图添加一函数图象)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象填空1.横轴表示_______,纵轴表示________2.l2反映了______与______的关系3.当销售量为2吨时,销售成本=______元4.观察图象还有没有其它关键信息?交点(4.4000)有什么实际含义?5.当销量_______时该公司盈利,当销量_______时该公司亏本。
初中数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 一次函数 2 一次函数》教学教案
![初中数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 一次函数 2 一次函数》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9f3ab784254b35eefd34f2.png)
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一次函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一次函数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是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函数。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分析情境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抽象出函数关系,让学生认识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一次函数的应用做铺垫。
它是整个函数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核心知识之一。
本节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思想”“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很好素材。
因此,在初中数学“函数与分析”中,起着重要的地位。
(2)教材的比较、分析与整合旧教材在讲几个具体的函数时,是按先讲正、反比例函数,后讲一次、二次函数顺序编排的。
这是适当照顾了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学了正反比例关系的知识,注意了中小学的衔接。
新教材则是安排先学习一次函数,并且,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予以介绍,而最后才学习反比例函数。
为什么这样安排呢?第一,这样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识规津,从函数角度看,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与性质都是比较简单的,相对来说,反比例函数就要复杂一些了,特别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两条曲线组成的,先学习反比例函数难度可能要大一些。
第二,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介绍,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益,又便于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
二、学情分析(1)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或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七年级数学一次函数 第2课时鲁教版
![七年级数学一次函数 第2课时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61a1144afe04a1b171de23.png)
一次函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一次函数的作图过程,能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2.探索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以及同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异同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3、探索一次函数作图过程。
【能力目标】1、探索一次函数作图过程。
2、掌握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
【情感目标】探索一次函数图象观察、分析等过程,提高学生数形结合意识,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一次函数作图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概念,当b等于0时,y=kx+b 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师:那谁知道正比例函数的画法呢?生:首先确定坐标原点,再次确定一个点(1,k),将两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就是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师:你能通过实例y=3x来确定点(1,k)吗?生:当x=1时,k=y=3x=3,确定该点坐标值为(1,3)师:很好。
你很聪明!师:那常规画法主要分为几步呢?生:三步:(1)列表;(2)描点;(3)连线。
师:如果将上面的正比例函数改为的y=3x+5(或y=3x-5),就成为一个普通的一次函数。
那么这个图象如何画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总结画一次函数图象的方法。
生:很简单,同样可以利用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常规画法,列表,描出几个特定的点,用直线连接起来。
师:那么在正比例函数中利用原点和某一点,最少需要确定几点呢?生:一点就可以。
过渡:在一次函数中,应该确定几点呢?大家先画一下(要求将两个函数图象画在一个坐标内)二、动动手学生带着疑点去思考,动手画正比例函数y=3x与一次函数y=3x+5、y=3x-5的图象。
过程假设:(一)、列表x+5 …y=3 x-5-5-2……(二)、画图(描点、连线):三、明察秋毫在投影仪上投放正确的图象,来校验同学们的图象是否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函数的应用(2)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2.能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2.通过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函数图象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进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教学难点
从函数图象中正确读取信息.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补充例题(记作§6.5.2 A);
第二张:补充练习(记作§6.5.2 B).
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在水库蓄水量与干旱持续时间方面的应用,还有一次函数在摩托车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与行驶路程方面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应用不仅仅是在这两个方面,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它的应用.
Ⅱ.讲授新课
一、例题讲解
1.如上图,l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象填空.
(1)当销售量为2吨时,销售收入=_________元,销售成本=_________元;
(2)当销售量为6吨时,销售收入=_________元,销售成本=_________元;
(3)当销售量等于_________时,销售收入等于销售成本;
(4)当销售量_________时,该公司赢利(收入大于成本);当销售量_________时,该公司亏损(收入小于成本);
(5)l1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l2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_____.
[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后回答.
[生]解:(1)当销售量为2吨时,销售收入=2000元,销售成本为3000元;
(2)当销售量为6吨时,销售收入=6000元,销售成本=5000元;
(3)当销售量等于4吨时,销售收入等于销售成本;
(4)当销售量大于4吨时,该公司赢利,当销售量小于4吨时,该公司亏损.
(5)直线l1经过原点和(4,4000),设表达式为y=kx,把(4,4000)代入,得
4000=4k,∴k=1000
∴l1的表达式为y=1000x
l2经过点(0,2000)和(4,4000)
设表达式为y=kx+b
根据题意,得
b=2000 ①
4k+b=4000 ②
把①代入②,得4k+2000=4000
∴k=500
∴l2的表达式为y=500x+2000
故l1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1000x,l2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500x+2000
2.我边防局接到情报,近海处有一可疑船只A正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局迅速派出快艇B追赶,如下图.
在下图中,l1,l2分别表示两船相对于海岸的距离S(海里)与追赶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哪条线表示B到海岸的距离与追赶时间之间的关系?
(2)A.B哪个速度快?
(3)15分内B能否追上A?
(4)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B能否追上A?
(5)当A逃到离海岸12海里的公海时,B将无法对其进行检查。
照此速度,B能否在A 逃入公海前将其拦截?
[师]我们一起来完成本题的问题.
解:观察图象,得
(1)当t=0时,B距海岸0海里,即s=0,故l1表示B到海岸的距离与追赶时间之间的关系;
(2)t从0增加到10时,l2的纵坐标增加了2,而l1的纵坐标增加了5,即10分内,A 行驶了2海里,B行驶了5海里,所以B的速度快.
(2)延长l1,l2,可以看出,当t=15时,l1上对应点在l2上对应点的下方,这表明,15分时B尚未追上A.
(4)如下图,l1,l2相交于点P,因此,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B一定能追上A.
(5)下图中,l1与l2交点P的纵坐标小于12,这说明在A逃入公海前,我边防快艇B 能够追上A.
二、补充例题
投影片(§6.5.2 A)
某玩具厂计划生产一种玩具熊猫,每月最高产量为140只,且每日产出的产品全部售出,已知生产x只玩具熊猫的成本为R元,销售收入为P元,且R、P与x的关系分别为R=500+30x,P=55x.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它们的函数图象;
(2)至少生产_________,才能保证不亏损.
解:(1)函数图象如下,
l1表示销售收入与生产数量的关系.
l2表示销售成本与生产量的关系.
(2)至少生产20只,才能保证不亏损.
三、想一想
[师]在解决上面的实际问题时,我们都是根据观察图象得出答案的,大家思考一下,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惟一?
[生]不是惟一方法,我们还可用代数方法求解.
Ⅲ.课堂练习
(一)随堂练习
某电视机厂要印制产品宣传材料.甲印刷厂提出,每份材料收1元印制费,另收1500元制版费;乙厂提出,每份材料收2.5元印刷费,不收制版费.
(1)分别写出两厂的收费y(元)与印制数量x(份)之间的关系式;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它们的图象;
(3)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印制800份宣传材料时,选择哪家印刷厂比较合算?
电视机厂拟拿出3000元用于印制宣传材料,找哪家印刷厂印制宣传材料能多一些?
解:(1)设甲、乙厂的收费分别为y1,y2,
则y1=x+1500
y2=2.5x
(2)图象如下
(3)印制800份宣传材料时,选择乙厂合算.
付出3000元印制费时,找甲厂印制的宣传材料多一些.
(二)补充练习
投影片(§6.5.2 B)
某医药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新药,在实验药效时发现,如果成人按规定剂量服用,那么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y(微克)随时间x(时)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当成人按规定剂量服药后.
(1)服药后_________时,血液中含药量最高,达每毫升_________微克,接着逐步衰减;
(2)服药后5时,血液中含药量为每毫升_________微克;
(3)当x≤2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
(4)当x≥2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
(5)如果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3微克或3微克以上时,治疗疾病最有效,那么这个有效时间范围是_________时.
解:观察图象可知:
(1)服药后2时,血液中含药量最高,达每毫升6微克,接着逐步衰减;
(2)服药后5时,血液中含药量为每毫升3微克;
(3)当x≤2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3x;
(4)当x≥2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8-x;
(5)如果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3微克或3微克以上时,治疗疾病最有效,那么这个有效时间范围是1~5小时.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不仅要掌握根据图象正确获取信息,而且还要会根据信息绘制相应的函数图象.
Ⅴ.课后作业
习题6.8
Ⅵ.活动与探究
某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他们准备和一个体车主或一国营出租车公司其中的
一家签订月租车合同,设汽车每月行驶x千米,应付给个体车主的月费用y1元,应付给出租车公司的月租费是y2元,y1、y2分别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每月行驶的路程在什么范围内时、租国营公司的车合算?
(2)每月行驶的路程等于多少时,租两家的费用相同?
(3)如果这个单位估计每月行驶的路程为2300千米,那么这个单位租哪一家的车合算?
解:观察图象可知:
(1)每月行驶的路程小于1500千米时,租国营公司的车合算.
(2)每月行驶的路程等于1500千米时,租两家车的费用相同.
(3)如果每月行驶的路程为2300千米,那么这个单位租个体车主的车合算.
板书设计
6.5 一次函数的应用(二)
一、例题讲解(有关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销售量间的关系)
二、想一想
三、课堂练习
四、课时小结
五、课后作业
备课资料
参考练习
1.下图中的折线ABC,为甲地向乙地打长途电话所需付的电话费y(元)与通话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当t≥3时,该图象的解析式为_________;
从图象中可知,通话2分钟需付电话费_________元;
通话7分钟需付电话费_________元.
2.某油库有一大型储油罐,在开始的8分钟内,只开进油管,不开出油管,油罐的油进至24吨(原油罐没储油)后,将进油管和出油管同时打开16分钟,油罐内的油从24吨增至40吨,随后又关闭进油管,只开出油管,直至将油罐内的油放完,假设在单位时间内进油管与出油管的流量分别保持不变.
(1)试分别写出这三段时间内油罐的储油量Q(吨)与进出油的时间t(分)的函数关系式.
(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这三个函数的图象.
3.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可以表示许多实际意义,比如在图甲中,x代表时间(小时),y代表路程(千米),那么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某人出发时(x=0),离某地(原点)2千米,出发1小时后,由x=1,得y=5,即某人离某地5千米,他走了3千米.在图乙中,OB.BA分别表示甲、乙两人的运动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t表示时间,s表示路程,那么甲、乙两人各自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甲)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
(2)甲的运动速度是_________千米/时.
(3)两人同时出发,相遇时,甲比乙多走_________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