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裸花紫珠组培苗移栽基质的选择性

合集下载

组织培养苗移栽操作技术流程及注意事项

组织培养苗移栽操作技术流程及注意事项

组织培养苗移栽操作技术流程及注意事项壮苗培养:在继代培养过程中,细胞分裂素浓度的增加有助于增殖系数的提高。

但伴随着增殖系数的提高,增殖的芽往往会出现生长势减弱,不定芽短小、细弱,无法进行生根培养的现象;即使能够生根,移栽成活率也不高,必须经过壮苗培养。

生根培养:试管内生根是将成丛的试管苗分离成单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在培养容器内诱导生根的方法。

试管苗生根的优劣主要体现在根系质量(粗度、长度)和根系数量(条数)吸收方面。

移栽驯化:本阶段为组培苗从组培瓶转入温室驯化培养。

本阶段至关重要,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大量损失。

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组培苗容易失水死亡和组培苗以蔗糖为碳源且处于低光强下,光合能力较弱。

注意事项:在组织培养苗移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小苗的水分供需平衡。

选择恰当的种植介质。

防止菌类滋生。

注意一定的光、温条件。

分析裸花紫珠组培苗移栽基质的选择性

分析裸花紫珠组培苗移栽基质的选择性

分析裸花紫珠组培苗移栽基质的选择性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为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属热带多年生常绿灌木,主要分布在海南海拔100 m以上、年降雨量1 000~1 800 mm的山区,是海南省特有的珍稀药材之一,其根、茎、花、皮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生肌、凉血止血、抗癌等功效[1-4]。

随着海南南药开发利用和生物制药产业的蓬勃发展,裸花紫珠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但供应渠道仍以野生采集为主,由于人为无限度采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裸花紫珠极有可能面临濒危。

因此,进行裸花紫珠种苗的人工繁育极有必要。

在进行裸花紫珠种苗的生产过程中,最快速有效的一条繁殖途径为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关键环节就是对组培苗进行移栽驯化,其中基质是提高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促进苗木健壮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对裸花紫珠移栽基质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研究选择裸花紫珠的组培生根苗作为材料,研究了6种移栽基质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裸花紫珠组培苗生产应用的栽培基质,从而加快裸花紫珠的育苗规模。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材料为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园林花卉研究所生产的裸花紫珠组培苗。

供试基质为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不同配比组成的混合物。

1.2 试验设计取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按不同配比组成裸花紫珠组培苗的移栽基质,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2∶1∶1∶1(A);椰糠∶河沙=1∶1(B);河沙(C);椰糠∶园土=1∶1(D);河沙∶园土=3∶1(E);以园土作为对照(CK)。

3次重复,每个处理定植60株。

1.3 试验方法裸花紫珠组培苗经过15 d炼苗后,从培养袋中取出洗净根部的培养基,分别栽植到装有各处理基质的培养盘中,淋足定根水后移入阴凉处。

组培苗定植后,要用透明塑料薄膜盖严实以保湿,每3 d掀开薄膜透气30 min,30 d后逐渐去掉薄膜和加强光照。

期间每7 d用百菌清1 000倍液喷雾,14 d后加入MS基本培养基大量元素1 000倍液喷雾。

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筛选

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筛选

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筛选摘要组培快繁是目前铁皮石斛种苗生产的主要途径,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后期生长势是决定组培快繁生产种苗是否取得最后成功的关键环节。

移栽基质是影响组培苗移栽成功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铁皮石斛这种对栽培基质的水分、通气、营养等状况要求比较严格的附生兰而言,其作用尤为突出。

评价了不同基质配比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后期生长势的影响,旨在筛选、优化移栽基质,以提高铁皮石斛种苗的成苗率与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地满足铁皮石斛种苗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研究结果表明,移栽365 d后铁皮石斛在基质配比泥炭∶树皮∶刨花=2∶4∶4上的成活率为95.6%,平均萌芽数达到8.2个、株高52.16 mm、茎粗3.47 mm;显著优于其在纯细锯末、泥炭∶树皮∶刨花=3∶3∶4和泥炭∶树皮∶刨花=2∶3∶5上的表现,因此,筛选出泥炭∶树皮∶刨花=2∶4∶4的基质配比作为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的最佳基质。

关键词铁皮石斛;移栽;基质筛选ScreeningofMatrixforinvitroPlantletTransplantationofDendrobium officinaleWU Ya1 SHI Ji-qing1TENG Shi-yuan1SUN Hong-jie1 LU Zhi-ping 2 *(1 Wujiang Nursery Group Co.,Ltd.,Wujiang Jiangsu 215222; 2 Wu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Bureau,Wujiang)AbstractIn vitro micropropagation is a major way for massive production of plantlets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The ultimate success of this plantlet production undoubtedly depended on the survival and vigorous growth during and after transplantation. Matrix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during the above process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which is extremingly strict with water,aeration and nutrition. Aimed at matrix optimizing,the effects of matrix type and combination on survival rate and subsequent growth vigor of transplanted plantlets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were assessed in present stud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peat,bark,and paring with proportion of 2∶2∶4 produced higher survival rate(95.6%)and more vigorous growth(got 8.2buds,52.16mm height,3.47mm diameter in average)obviously than other treatment after transplantation of 365 d. Thus the treatment of peat,bark and paring(2∶2∶4)was the optimized matrix for in vitro plantlet transplantation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Key wordsDendrobium officinal;transplantation;matrix optimization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又名黑节草,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在提高人体免疫力方面功能独特,位列我国“九大仙草”之首。

土壤因子对裸花紫珠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土壤因子对裸花紫珠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土壤因子对裸花紫珠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目的:研究裸花紫珠有效成分含量與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为裸花紫珠的栽培及适宜生长区的确定提供参考。

方法:以海南、广东和广西等地的92份裸花紫珠和对应的土壤为研究对象。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裸花紫珠中7种有效成分[咖啡酸、连翘酯苷B、木犀草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简称“芹菜素糖苷”)和木犀草素]的含量,理化分析法测定土壤pH值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含量等8项因子,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土壤因子和裸花紫珠中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92份裸花紫珠中7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异系数为36.22%~77.42%,92份土壤中8种土壤因子测定值的变异系数为13.70%~87.53%。

经相关分析发现,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连翘酯苷B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木犀草苷、异毛蕊花糖苷、毛蕊花糖苷、芹菜素糖苷与交换性钙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木犀草苷、异毛蕊花糖苷含量与有效硫含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01),芹菜素糖苷、木犀草素与有效硫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速效钾含量为影响咖啡酸和毛蕊花糖苷含量的主导因子,有效磷含量为影响木犀草素含量的主导因子,有效硫含量为影响木犀草苷、异毛蕊花糖苷含量的主导因子;经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影响裸花紫珠有效成分含量的主要土壤因子为pH值和速效钾、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

结论:各土壤因子对裸花紫珠中不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不同,速效钾含量为影响裸花紫珠7种有效成分含量的主导因子,其次为有效硫、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ctive ingredient content of Callicarpa nudiflora and soil factors,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nfirming the cultivation and suitable growth area of C. nudiflora. METHODS:Totally 92 samples of C. nudiflora and corresponding soil from Hainan,Guangdong,Guangxi and other place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 contents of 7 active ingredients [caffeic acid,forsythoside B,galuteolin,acteoside,isoacanthoside,apigenin-7- O-β-D-glycoside (shorted for apigenin glycoside)and luteolin] in C. nudiflora were determined by HPLC. pH,organic matter,alkaline nitrogen,available potassium,available phosphorus,exchangeable calcium,exchangeable magnesium and available sulfur of soil were determined by 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factors and active ingredients content of C. nudiflora. RESULTS: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7 active ingredients content in 92 C. nudiflora was 36.22%-77.42%,and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8 soil factors in 92 soil was 13.70%-87.53%,i.e. active ingredients content and soil factor of C. nudiflora from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 were different greatly. Through correlation analysis,the contents of caffeic acid and acteoside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otassium significantly (P<0.05);the content of forsythiaside B was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organicmatter significantly (P<0.05);the contents of galuteolin,isoacanthoside,acteoside and apigenin glycosid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s of exchangeable calcium significantly (P<0.05);the contents of galuteolin and isoacanthoside were ver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sulfur significantly (P<0.01);the content of luteoli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sulfur significantly (P<0.05). Through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the content of caffeic acid and acteoside were dominantly affected by the available potassium;luteolin was dominantly affected by available phosphorus,while galuteolin and isoacteoside were dominantly affected by the available sulfur. Through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the main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effective ingredients content of C. nudiflora were pH,available potassium,organic matter,alkaline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CLUSIONS:Each soil factor has different effect on the different active ingredients content. The main soil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effective ingredient content of C. nudiflora is available potassium,followed by available sulfur,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organic matter.KEYWORDS Callicarpa nudiflora;Active ingredients;Soil factors;Correlation裸花紫珠为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药用部位为干燥叶和带叶的嫩枝,为海南省道地药材,也是黎医常用药材之一,主产于海南、广西、广东等省,在东南亚地区的印度、越南和新加坡等地也有分布[1-4]。

裸花紫珠试管苗生产技术初探

裸花紫珠试管苗生产技术初探

裸花紫珠试管苗生产技术初探黄赛;潘梅;戚华莎;王景飞;吕德任【摘要】以带腋芽的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t Arn.)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用0.1%的升汞处理外植体15 min,接种于MS+1.5 mg/L 6-BA+30 g/L蔗糖培养基上,7d后萌发腋芽;丛生芽在MS+2.0 mg/L 6-BA+30 g/L蔗糖的培养基增殖效果最佳,增殖系数达8.50;丛生芽的继代培养周期是30 d,超出40 d时会有死株现象;培养基MS+0.5~0.8 mg/L NAA+0.5 g/L活性炭+30 g/L蔗糖适宜诱导生根,生根率达100%;生根苗移栽在V河沙∶V 木屑∶V园土=1∶1∶1的混合基质中,塑料薄膜保湿20 d成活率达93%,且植株生长良好.【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53)013【总页数】4页(P3121-3123,3127)【关键词】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t Arn.);试管苗;茎段;组织培养【作者】黄赛;潘梅;戚华莎;王景飞;吕德任【作者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园林花卉研究所,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园林花卉研究所,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园林花卉研究所,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园林花卉研究所,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园林花卉研究所,海口57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1+9;Q943.1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t Arn.)为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是海南黎族医生常用药材之一。

分布在海南的定安、儋州、澄迈、白沙、昌江、东方、三亚、陵水、保亭、琼中等地,尤其产于五指山的为上品[1]。

具有抗菌、止血、散瘀消肿之功效,主治各种炎症、外伤出血、跌打肿痛、风湿肿痛、肺结核咳血、胃肠出血等症[2,3]。

裸花紫珠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裸花紫珠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裸花紫珠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作者:冯志强陈国彪闫志英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2期【摘要】裸花紫珠为海南地道药材,主要应用于治疗化脓性炎症、急性传染性肝炎、呼吸道及消化道出血、创伤出血等症,外用治烧、烫伤及外伤出血等,收载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其标准缺乏监控指标;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对裸花紫珠药材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指标的研究,为建立裸花紫珠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关键词】裸花紫珠显微特征 TLC鉴别含量测定裸花紫珠为马鞭草科植物裸花紫珠 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t Arn.的干燥叶和带叶的嫩枝,主产于我国海南,为海南道地药材,我国广东、广西也有分布。

国外主要分布于印度、越南和马来西亚。

其根、叶可入药,有抗菌止血,消炎解毒,散瘀消肿,驱风祛湿之功效[1]。

裸花紫珠临床主要应用于治疗化脓性炎症、急性传染性肝炎、呼吸道及消化道出血、创伤出血等症,外用治烧、烫伤及外伤出血等[1]。

近年来,裸花紫珠的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性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2]。

所以对裸花紫珠进行进一步质量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实验在显微鉴别、TLC薄层鉴别、总灰分和酸不溶物的检测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等方面进行探讨,对进一步建立裸花紫珠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OLYMPUS CX41RF 型显微镜(制造厂日本OLYMPUS)、Mettler AE-240电子分析天平(,METTLER公司生产)、CAMAG REPROSTAR 3薄层摄像仪(CAMAG)、UV-24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岛津公司)。

基金项目:海南产学研一体休专项资金项目(NO:CXY20140014)作者简介:冯志强(1983),女(汉族),现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陈国彪(1962.),男(汉族),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中药检验研究工作。

1.2 试剂水合氯醛试液、甘油试液硅胶 G (批号 080715 )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自制规格为 10×20 cm,厚0.5 mm;预制硅胶板(批号 20081025),10 ×10cm,10×20cm,厚 0.20-0.25mm,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

移栽基质对香樟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移栽基质对香樟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移栽基质对香樟组培苗生长的影响【摘要】香樟是一种重要的园林植物,组培苗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到其移植后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移栽基质对香樟组培苗生长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移栽基质对植物生长的机制。

结果表明,移栽基质的选择会显著影响香樟组培苗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湿度和通气性以及光照条件也对香樟组培苗的生长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香樟组培苗的生长质量,为其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香樟组培苗、移栽基质、生长、影响、营养成分、湿度、通气性、光照条件、机制、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对于移栽基质对香樟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的研究还比较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

移栽基质会影响到苗木的根系生长、株高生长、叶片形态等生长指标,进而影响到苗木的整体生长状况和生长质量。

研究移栽基质对香樟组培苗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对于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移栽基质对香樟组培苗生长的影响,并探讨移栽基质对苗木生长的机制,为提高香樟苗木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移栽基质对香樟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为提高香樟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基质对香樟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程度,以及研究移栽基质对香樟组培苗生长的机制,并分析不同基质中的营养成分、湿度、通气性以及光照条件对香樟苗木生长的影响。

通过该研究,可以为香樟苗木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优化基质的选择和管理方式,提高香樟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为香樟苗木的种植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2. 正文2.1 不同移栽基质对香樟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不同移栽基质对香樟组培苗生长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移栽基质作为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对香樟组培苗的生长具有直接影响。

裸花紫珠扦插繁育技术

裸花紫珠扦插繁育技术

裸花紫珠扦插繁育技术唐燕【摘要】从选地、整地作畦、枝条的的选择和穗条的剪取、扦插、苗床管理、出圃标准等方面总结了裸花紫珠扦插繁育技术。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年(卷),期】2012(029)009【总页数】1页(P1026-1026)【关键词】裸花紫珠;扦插;繁育【作者】唐燕【作者单位】海南省白沙县细水乡农业服务中心,海南白沙5728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马鞭草科裸花紫珠是一种灌木或小乔木,多生在溪旁林中、谷地、山坡或灌丛中,其茎、叶、花、籽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生肌、凉血止血、抗癌等功能,是我国珍贵药材之一。

近年来,白沙县在建设技能型乡镇政府的同时,积极加大引导农民发展裸花紫珠产业,使之成为农户稳定的增收产业。

目前在细水乡裸花紫珠种植面积已达到400 hm2。

2009年初,白沙县在细水乡进行裸花紫珠种苗繁育试验成功并推广。

笔者将裸花紫珠扦插繁育技术进行了简介。

1 选地苗圃地选地条件: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源充足、富含有机质丰富的水田地或平坡地。

2 整地作畦2.1 整地首先在上年12月份将水田地上杂草清除干净,然后将水田地深耕凉晒越冬备用。

在第2年3~4月份再次深耕细耙2次。

2.2 作畦在深耕细耙水田地上施足基肥,施腐熟有机肥1.5 万~2.25 万 kg/hm2,复合肥 750 kg/hm2。

然后,整成畦面宽1~1.2 m,沟深30 cm,沟宽40 cm的垅畦。

3 枝条的的选择和穗条的剪取3.1 枝条选择应选择1~2年生的无病虫、生长健壮、腋芽饱满、红棕色的中部枝条作为插穗。

将枝条剪下后去除净叶片,并贮藏于湿润的细沙中备用。

贮藏期间要注意控制水份和时常检查技条是否霉烂或干枯。

3.2 穗条的剪取剪取的穗条要求穗长15~20 cm,上要有4~7个饱满的腋芽,短穗剪口必须平滑、无撕裂。

注意不能损伤腋芽,发现有花、果的腋芽枝条,应坚决剔除。

剪穗应在荫凉的地方剪取,并边剪边洒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裸花紫珠组培苗移栽基质的选择性
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为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属热带多年生常绿灌木,主要分布在海南海拔100 m以上、年降雨量1 000~1 800 mm的山区,是海南省特有的珍稀药材之一,其根、茎、花、皮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生肌、凉血止血、抗癌等功效[1-4]。

随着海南南药开发利用和生物制药产业的蓬勃发展,裸花紫珠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但供应渠道仍以野生采集为主,由于人为无限度采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裸花紫珠极有可能面临濒危。

因此,进行裸花紫珠种苗的人工繁育极有必要。

在进行裸花紫珠种苗的生产过程中,最快速有效的一条繁殖途径为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关键环节就是对组培苗进行移栽驯化,其中基质是提高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促进苗木健壮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对裸花紫珠移栽基质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研究选择裸花紫珠的组培生根苗作为材料,研究了6种移栽基质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裸花紫珠组培苗生产应用的栽培基质,从而加快裸花紫珠的育苗规模。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园林花卉研究所生产的裸花紫珠组培苗。

供试基质为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不同配比组成的混合物。

1.2 试验设计
取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按不同配比组成裸花紫珠组培苗的移栽基质,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2∶1∶1∶1(A);椰糠∶河沙=1∶1(B);河沙(C);椰糠∶园土=1∶1(D);河沙∶园土=3∶1(E);以园土作为对照(CK)。

3次重复,每个处理定植60株。

1.3 试验方法
裸花紫珠组培苗经过15 d炼苗后,从培养袋中取出洗净根部的培养基,分别栽植到装有各处理基质的培养盘中,淋足定根水后移入阴凉处。

组培苗定植后,要用透明塑料薄膜盖严实
以保湿,每3 d掀开薄膜透气30 min,30 d后逐渐去掉薄膜和加强光照。

期间每7 d用百菌清1 000倍液喷雾,14 d后加入MS基本培养基大量元素1 000倍液喷雾。

定植14 d后开始对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测定,每个处理随机抽取10株成活苗,3次重复,分别于移栽后15、30、45 d测定根长、株高及成活率,取3次重复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对裸花紫珠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
组培苗移栽15 d后对各个处理的成活率进行统计分析。

由图1可知,移栽后15 d,各个处理的成活率为50%~90%,均高于CK的30%。

其中以处理A(90.00%)和处理E(89.72%)较高,然后依次是处理B(68.33%)、处理D(53.33%)和处理C(50.00%)。

2.2 不同基质对裸花紫珠组培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由图2可知,各个处理在第15、30、45天的平均根长均高于CK。

第30天时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的平均根长比第15天时分别增加了0.80、0.36、0.28、0.33、0.59 cm,均高于CK的0.25 cm;第45天时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 的平均根长比第15天时增加了1.65、1.06、0.80、0.76和1.51 cm,均高于CK的0.72 cm。

说明河沙和珍珠岩的基质土质较为疏松、透气性好,有利于裸花紫珠组培苗根系的生长;而处理A、处理E基质中还有园土,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且营养更为丰富,促进了裸花紫珠组培苗根系的生长。

2.3 不同基质对裸花紫珠组培苗株高的影响
由图3可知,各个处理在第15、30、45天的平均株高均大于CK。

第15天到第30天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株高的每天生长速率分别为0.109、0.050、0.035、0.044、0.085 cm,均高于CK株高的0.029 cm;第30天到第45天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株高的每天生长速率分别为0.119、0.069、0.043、0.055、1.050 cm,均高于CK每天的株高生长速率0.040 cm。

其中以处理A最明显,其次为处理E。

表明处理A、
处理E的植株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养分,植株生长快。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2∶1∶1∶1和河沙∶园土=3∶1基质后,祼花紫珠苗的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生长势强,叶色浓绿,茎杆粗壮,根系生长发达;椰糠∶河沙=1∶1和椰糠∶园土=1∶1配比的基质,祼花紫珠苗的成活率较低,植株生长速率、生长势等都不及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2∶1∶1∶1和河沙∶园土=3∶1基质;河沙基质上,祼花紫珠苗成活率偏低,且植株长势弱,叶色淡,茎杆纤细,根短小、弱。

因此,裸花紫珠组培苗的假植基质,以河沙∶椰糠∶园土∶珍珠岩=2∶1∶1∶1的配比基质最好,其次是河沙∶园土=3∶1的配比基质。

培养在容器中的试管苗叶片细嫩,由于长期在异养条件下生长,空气湿度高,而且叶片表面防止水分散失的角质层等几乎全无[5],因此种植后很难保持水分平衡。

本试验中,通过加盖透明塑料薄膜,避免因蒸腾过大造成幼苗失水死亡。

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组培苗移栽生根过程中基质的理化性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基质的透气性影响氧气的供应,从而对诱发新根及成活起关键作用[6]。

在裸花紫珠组培苗的假植过程中,园土吸水性和保水性强,但比较黏结,通气性差,组培苗根系的生长受到影响,从而引起苗木先萎蔫而后死亡。

河沙较透气,但不保水,缺营养,易使小苗缺水、缺养分而死;在园土中加入河沙和珍珠岩,改善了园土的透气性,使得组培苗成活率得到了提高,也促进了幼苗的生长[7]。

4 参考文献
[1] 白晶.中药裸花紫株研究现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2):8-9.
[2] 蔡金平,董琳,关徽徽,等.裸花紫珠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2,27(1):60-64.
[3] 王祝年,韩壮,崔海滨,等.裸花紫株的化学成分[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7,15(4):359-362.
[4] 黄秋银,蓝祖栽,潘春柳,等.裸花紫珠种子萌发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06-12007.
[5] 王玉英,高新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104.
[6] 尹淑莲,郭伟珍,林艳,等,基质理化性质对组培苗生根状况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05(5):18-20.
[7] 韦剑锋,岑忠用,苏江.不同基质成分对硬叶兰组培苗假植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2(23):59-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