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五章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 冀教版

合集下载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动物行为的特点》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1)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动物行为的特点》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1)

课题:第五章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第 12周第2课时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特点.2.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特点难点: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方法:讲述、讨论教学过程:实验:(课本80页)蜗牛取食行为靠身体的结构完成.大家谈(81页):阅读知识链81页回答下列问题:1动物行为的概念2动物行为的产生是由3动物行为的意义阅读实际用回答人们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测一测:1.动物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下列是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A.田鼠的取食 B.大雁南飞C.猫捉老鼠 D.以上三项均是2.动物在自然界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 那么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 )A.只是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B.把有害的动物全部消灭C.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D.以上三项都是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孔雀开屏 B.两只蟋蟀在斗架C.蜜蜂的舞蹈 D.鲸“喷”水4.对于动物行为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行为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B.动物行为都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C.动物行为是由适应生活环境产生的,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D.动物行为是动物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产生的5.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之一是控制有害的动物,鼠类是有害动物. 其危害是( )A.咬坏衣物、污染存粮 B.盗食谷物、传播疾病C.啃咬青苗、破坏田埂 D.以上三项都是6.动物的行为是指( )A.动物的心脏跳动B.动物的内部生理活动c动物的呼吸D.动物的动作或活动7.鼠类的行为表明鼠类是有害动物. 常用的灭鼠方法有( )A.器械法 B.药物法C.生物灭鼠法 D.以上三种都是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两只公羊在打架 B.鸡的育雏C.老虎心脏的搏动 D.变色龙改变体色9.动物的气味在个体间起通讯作用是动物的“语言”. 下列不起通讯作用的是( )A.椿象在受到攻击时,释放臭气B.狗在走路时,隔不远撒尿留下气味C、黑尾鹿遇到危险时,释放香草味D.老虎在自己的领地周围撒尿留下的气味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二、预习导学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鸵鸟袋鼠蛇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蛙, .三、课堂检测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飞行B.蠕动C.奔跑D. 行走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A.增大浮力B.减少阻力C.减少浮力D.增大阻力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A、爬行B、飞行C、游泳D、奔跑。

动物行为的特点-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动物行为的特点-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动物行为的特点一、行为的发生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的在生物界中,动物的行为往往是与其生存和繁殖密切相关的。

任何一种有机体都有自己的求生和繁殖本能,因此,它们的行为一般都是为了实现这些目的。

例如,飞禽的飞行,足禽的奔跑,蝼蛄的钻地,蜜蜂的采蜜等等,都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

这种行为目的性的体现,是由动物的组织、器官及其作用机制所决定的。

二、行为的适应性强同样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不同种动物,它们之间却具有很大的差别,这是由于它们各自的行为方式和适应能力不同所决定的。

一种动物的行为方式,是由其自身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适应所形成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方式。

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那些能更好适应环境的个体则能更好的生存繁殖下去,因而在后代中也有这种适应性行为方式的遗传。

三、行为的可变性较大动物行为的可变性较大是指,在特定的情况下,同一种动物的行为方式还会表现出不同的变化。

这种变化一般是与动物受到的外界刺激的变化有关。

不同的动物种,当受到的外界刺激不同或相同刺激的强度不同时,其行为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例如,同一种鸟类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惊恐后,其飞行速度和高度等也会出现不同。

四、行为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器官和由它们分泌的激素组成。

内分泌激素有调节机体生长发育、调节新陈代谢、控制生殖和调节行为等作用。

许多有机体的行为都受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如有机体的生殖行为、食欲行为、睡眠行为、防御行为等都要受到激素的调节。

例如,雄性鸟类在繁殖期间都会发生显著的色素变化,这些色素变化与性激素的分泌有密切关系。

五、行为是由神经活动所调控的动物的行为不仅受到外界刺激、内分泌激素的调节,而且也经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元,人的大脑中共有多达1012个神经元。

神经元在接受外界刺激时会发生兴奋或抑制的反应,这种电化学活动的传递将决定行为的发生。

六、行为具有可塑性行为塑造是通过塑造个体在学习和适应过程中的行为反应,形成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4.21《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教学设计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4.21《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教学设计

《动物行为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描述动物行为的特点。

2、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2、尝试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与人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3、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难点】研究动物行为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动物世界,千姿百态,充满生机。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蝴蝶飞舞、大雁南飞、蜜蜂采蜜、崇明鸟唱、雄鹰捕兔、亲鸟育雏等等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习性各异,行为复杂。

人类的生活与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观察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幻灯片。

每种动物在行为上都有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点什么是动物行为?动物行为有何特点?【讲授新课】【讲授】一、动物的行为及产生猫头鹰,有捕鼠“能手”之称,是一种益鸟。

它常常居住在茂密的山林之中,每当夜幕降临,在万籁无声的山林或田野里,它像大地与森林的守卫者一样,不时转动自已的脖子,或轻轻的挪动着脚步,只要偷庄稼的田鼠一出洞,休想逃过猫头鹰的眼晴。

讲述:猫捉老鼠的动作或活动只要有:行走、静走不动、奔跑、跳跃等。

这些都是动物的行为。

教师提问:(1)猫头鹰为什么去捕鼠?在捉老鼠的过程中,猫头鹰体内外有什么变化?(2)猫头鹰的捕鼠动作受到身体哪些结构的调节?(3)猫头鹰的这种捕鼠行为有什么特点?由学生进行讨论,老师答疑。

教师讲解:动物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包括动物的爬行、游泳、奔跑、飞翔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甚至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八年级生物上教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教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教案冀教版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教学内容:生物的定义,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

1.2 生物圈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知道生物圈是生物的家园。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定义,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的意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1 细胞的概念和基本结构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概念,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教学内容: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2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教学目标:理解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知道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

教学内容: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生长的过程,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3.1 根教学目标:了解根的结构和功能,知道根是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

教学内容:根的结构,根的功能。

3.2 茎教学目标:掌握茎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茎是植物支持和输导的主要器官。

教学内容:茎的结构,茎的功能。

第四章:动物的器官4.1 动物的运动系统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组成,知道骨骼和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和肌肉的作用。

4.2 消化系统教学目标: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如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教学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五章:人体的生理功能5.1 血液循环教学目标: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知道血液循环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的意义。

5.2 呼吸系统教学目标: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掌握呼吸的过程,知道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的过程,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六章:遗传与变异6.1 遗传与DNA教学目标:理解遗传的概念,知道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教学内容:遗传的定义,DNA的结构和功能。

八年级生物上教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教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教案冀教版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等。

教学内容: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1.2 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学习生物的分类方法,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1 细胞的概念教学目标: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教学内容:细胞的定义,细胞的特点,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学习细胞的结构,了解细胞的功能。

教学内容:细胞的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以及它们的功能。

第三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3.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教学目标: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遗传和变异的定义,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3.2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目标:学习遗传和变异的现象,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遗传和变异的实例,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如显性遗传、隐性遗传等。

第四章:生物的进化和适应4.1 生物的进化教学目标: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和证据。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定义,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比较解剖学等。

4.2 生物的适应教学目标: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教学内容:生物适应的概念,生物适应的实例,如沙漠植物的节水能力等。

第五章:生物的生态系统5.1 生态系统的概念教学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如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5.2 生物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学习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如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

第六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6.1 生物的生殖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生殖方式。

教学内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定义及实例。

6.2 生物的发育教学目标:学习生物的发育过程。

动物行为的类型-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动物行为的类型-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动物行为的类型-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授课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并了解它们与动物适应环境的关系。

二、授课内容1.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本能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2.动物行为与适应–类型与环境适应的关系–行为的适应性与生存的联系三、授课过程1. 导入(约3分钟)让学生回顾动物形态结构与生物分类,了解不同种类动物之间的关系。

2. 新知讲解(约15分钟)(1)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指出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有三种:本能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

•本能行为:天生具有的行为方式,通过本能行为,动物能做到许多看似神奇的事情,如飞行、潜水等。

•学习行为:后天习得的行为方式,主要是通过简单体验,利用神经元组织的改变和加强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

•社会行为:一种类似人类的群体行为,动物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来适应。

(2)动物行为与适应让学生理解行为与生存之间的关系,以及行为种类与环境适应之间的联系。

•类型与环境适应的关系:由于动物行为类型的不同,它们对环境的适应也不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生存。

•行为的适应性与生存的联系:行为模式适应环境,为动物生存提供了一定帮助,保障了它们的生存。

3. 案例探究(约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动物的行为,找出它们是属于哪种类型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有什么适应性。

4. 小结(约5分钟)回答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问题,以及对生物和生态学领域的简要介绍。

四、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讲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和动物行为与适应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多样化和行为和环境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探究,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种类的行为模式,并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行为种类对于动物生存的影响。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4.2.1 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案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4.2.1 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案

动物行为的特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了解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2.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的能力。

3.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使学生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并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人体的知识打下唯物主义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以及动物行为的特点。

2.对比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使学生理解二者的根本区别,理解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并能了解动物的“学习”行为与人类的有意识地学习有别。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1.全班讨论关于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的问题:①请各组介绍本组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特别是关于后天性行为的概念的讨论情况,介绍本组对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是否相同问题的认识。

②各组介绍讨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关于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的情况。

③讨论“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④请一位同学对本课学习做小结。

教师在引导学生小结时完成板书。

结束第六节的学习,进入本章的复习。

2.复习本章:①关于观察或实验。

这是本课的实习作业。

我们从两周前开始布置此项活动,现在各组进行交流,将于下周完成全部活动。

请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同学在本章学习中设计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的具体内容,介绍计划或实验完成的情况,出示观察记录或实验报告。

请各小组长组织讨论,对各组的观察或实验进行评价,评出观察或实验做得好的组。

各组分析本组观察或实验较好的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方法,有可能补救的尽量补救,一周后交一份本组满意的观察记录或实验报告。

教师要及时表扬观察或实验做得好的组,并告诉学生,他们的观察记录或实验报告将在实验室的墙壁上展览,请同学们评定成绩,记作小组平时成绩。

②练习画概念图。

在学完全章后,通过重新练习画概念图进行本章复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构成知识体系。

生物冀少版-八年级上册4.2.1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

生物冀少版-八年级上册4.2.1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

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动物行为的特点。

2.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尝试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1.体验与人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3.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动物行为的特点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根据《身边事》资料中准备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投影片或动物行为的录像片。

引入新课。

明确提出本章要研究动物的行为。

本节要解决三个问题,即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和怎样研究动物的行为。

在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之前,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动物的行为?(二)学习新课一、展示阅读探究竟·资料分析:讲述:猫头鹰捉老鼠的动作或活动有:行走、静走不动、奔跑、飞行等。

这些都是动物的行为。

再看幻灯片:动物行为的一些图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引导:以上同学们所看到的都是动物的行为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动物的行为?启发:动物竖耳静听、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这些看似没有动作的活动是不是动物的行为?教师讲解:动物行为就是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它包括内容十分广泛,如爬行、奔跑、游泳、飞翔,以及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

过度:我们已经知道动物行为是各种各样的,但是他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呢?我们还是以猫捉老鼠为例加以研究二、动物行为的特点启发提问:猫头鹰为什么去捉老鼠?在捉老鼠的过程中,猫头鹰的体内有什么变化?教师讲述: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行为程中,动物的内部和外部都发生变化。

从外部看,他的听觉、视觉以及集体都在运动和变化;从内部看,体内由于营养缺乏,在体内激素的作用下,感到饥饿当吃到事物后,体内营养得到补充。

由此可见,动物行为的第一个特点是:它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包括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冀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冀少版
3、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通过创设情境,设置发散问题,把学生引入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去探究指导,创设绿色课堂,给学生留有挖掘其内在潜力的空间。
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给学生一个迷宫,而不是给学生一个走廊,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学习方法,一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我在课前采取了让学生用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例,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来探究,让学生充分与生活接轨。最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具备的实验能力,在课堂上通过分组实验探究法体现出来,从而倡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课堂“活”起来,让知识“动”起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堂。真正体现和实施了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积极参与竞赛,对于有困难的问题本组同学协作解决。
回顾、在头脑中整理信息、学生自主发言总结。
梳理、巩固知识。
明确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提高学生学习、搜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归纳的能力。
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将“自我”摆进来,给心灵以触动,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结合我市创文明城活动,提高学生的保护环境卫生意识。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小小宣传员,带动身边的亲人,积极参加创建文明城活动。
内容及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活动天地
四、挑战自我
五、课堂小结
引导完成学案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实际用”总结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完成学案。
今天我来当市长:
请各位同学以主抓创文明城市长的身份为我市出谋划策:如何灭鼠(教师对学生搜集整理的资料进行更正、补充。)

生物:4.5.1《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冀教版八年级上)

生物:4.5.1《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冀教版八年级上)

生物:4.5.1《动物行为的特点》教案(冀教版八年级上)课前准备
上课前,教师应准备好供学生实验用的活蜗牛、新鲜菜叶、盘子
教学过程
身边事
教材以生活中或动物园中可见到的情景图片为切入点,引出动物行为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中,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周围围环境来创设情境。

探究竟
作蜗牛取食菜叶实验时,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可前进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蜗牛取食行为是迅速好事缓慢,这是从表面来人是蜗牛的行为特点。

大家谈
大家谈在教材中,要与“探究竟”活动结合起来,如大家谈中的蜗牛受到外界刺激,身体会立即缩紧壳内,从动物生存的角度分析说明这一道理,就应贯彻在实验活动中设问,这样就增强了活动的目的性,教材使用也显得更流畅。

知识链
知识链中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动物行为概念,二是动物行为的特点。

实际用
本节课实际用的内容,考虑到农村即我们生活环境的现状,突出了鼠害防治方面的知识,教师可结合当地实际,组合学生讨论防鼠和灭鼠的方法。

生物: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学过程
身边事
动物行为的类型多种多样,课堂教学中,还可以举其他的动物行为事例,或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关动物行为的趋稳或播放有关的录像等。

探究竟
本科设计了两个活动
第一项活动是有关蚂蚁行为的实验。

第二项活动是以组动物行为图片资料分析。

大家谈
第一个问题是动物行为的类型,第二个问题是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区别。

知识链
本节知识链重点介绍了几种常见动物行为类型,并对几种类型分别进行了解释。

实际用
动物行为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并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冀少版八上生物 4.2.1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案设计(1)

冀少版八上生物 4.2.1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案设计(1)
教学重点
1.动物行为的概念
描述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难点
动物行为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家燕育雏》,《蜘蛛织网》《蚂蚁觅食》《海豚戏球》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图片,都是生活中常见或者是电视中常的图片。
有常见现象引起兴趣
活动二:讲授新课
1.PPt展示5幅(动态)图片,先对动物的行为有个了解,得出动物的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动物行为的特点》教学设计
课题:动物行为的特点
课时: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概述动物行为的概念
2.动物行为的特点
3.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视频与图片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同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八、板书设计:
一、动物的行为
1.概念:动物的活动包括动物的动作或者活动
2.产生的原因:外界刺激或体内的生理变化。
二、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的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动物行为的产生离不开动物自身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作用,也离不开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3.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2.根据视频回答PPt展示的三个问题,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
3.问题一:用简单的词语概括非洲野猫捕食的过程。
学生回答问题
使学生能够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
4.问题二:非洲野猫为什么要捕食?它的一系列捕食活动,是在哪些器官或系统的配合下完成的?这些器官或系统的活动又是怎样调节和控制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动物行为
的特点教案冀教版
第 12周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特点。

2.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特点
难点: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
教学过程:
实验:(课本80页)蜗牛取食行为靠身体的结构完成。

大家谈(81页):
阅读知识链81页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行为的概念
2动物行为的产生是由
3动物行为的意义
阅读实际用回答
人们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测一测:
1.动物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下列是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 A.田鼠的取食 B.大雁南飞
C.猫捉老鼠 D.以上三项均是
2.动物在自然界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

那么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 )
A.只是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B.把有害的动物全部消灭
C.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D.以上三项都是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孔雀开屏 B.两只蟋蟀在斗架
C.蜜蜂的舞蹈 D.鲸“喷”水
4.对于动物行为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行为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B.动物行为都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C.动物行为是由适应生活环境产生的,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D.动物行为是动物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产生的
5.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之一是控制有害的动物,鼠类是有害动物。

其危害是 ( )
A.咬坏衣物、污染存粮 B.盗食谷物、传播疾病
C.啃咬青苗、破坏田埂 D.以上三项都是
6.动物的行为是指( )
A.动物的心脏跳动
B.动物的内部生理活动
c动物的呼吸
D.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7.鼠类的行为表明鼠类是有害动物。

常用的灭鼠方法有( )
A.器械法 B.药物法
C.生物灭鼠法 D.以上三种都是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两只公羊在打架 B.鸡的育雏
C.老虎心脏的搏动 D.变色龙改变体色
9.动物的气味在个体间起通讯作用是动物的“语言”。

下列不起通讯作用的是( )
A.椿象在受到攻击时,释放臭气
B.狗在走路时,隔不远撒尿留下气味
C、黑尾鹿遇到危险时,释放香草味
D.老虎在自己的领地周围撒尿留下的气味Q 23666 5C72 屲$-21603 5463 呣_•;39656 9AE8 髨20094 4E7E 乾U26345 66E9 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