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代白银货币化
明代白银货币化
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摘要
在中国货币演变史上,货币形态经历了从复杂到简单、从多到少的演变态势。明朝时期,中国社会的货币制度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即银本位的确立。然而,白银货币化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进程,是在官府与民间,白银与纸币和铜钱的博弈中造就的。白银货币化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唐宋元时期白银的使用提供了社会基础,明朝白银产量的大幅提高和外银内流使得白银供给较为充足,明朝混乱的货币制度使得白银这种硬通货的吸引力提高,政治势力的角力等等。白银货币化是社会经济变迁的结果,反过来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结构、国家赋税制度、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史实介绍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分析其原因以及社会影响,以反映中国货币制度演变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明朝货币政策白银货币化
一、导论
(一) 选题原因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转型时期,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以白银货币化为核心的货币制度的变迁是这一时期结构变化的重要反映,并推动社会经济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 “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的禁令,逐步取代官方发行的纸币和铜钱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白银成为世界货币。以白银为标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一起。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因此,白银货币化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还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总之,白银货币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史实,从而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经济繁荣和国力强盛在世界上独具影响力。在这一时期,货币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白银逐渐成为了主要的货币形式,这种现象被称为“白银化”。那么,造成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看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国内铜资源的枯竭。在明代初期,中国的硬币主要是用铜制成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铜矿资源逐渐枯竭,导致了铜币的供应不足。这使得人们开始转向使用白银进行交易,因为白银相对于铜来说,其供应量更加充足。
对外贸易的增加。明代是中国对外贸易活动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许多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而大部分的外国商品都需要以白银支付。这进一步推动了白银在中国的使用,使得白银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
政府政策的影响也是导致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之一。在明代中后期,明政府为了应对国家的财政困难,开始大规模铸造银币来弥补财政赤字。这使得白银的供应大大增加,白银货币也就更加普遍地流通于市场之中。
上述原因共同导致了明代货币白银化的趋势,而货币的白银化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货币的白银化推动了中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品的买卖和交换,各地商品的流通速度加快,市场活跃度大大提高,从而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货币的白银化也使得中国的国际贸易水平大大提高。随着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愈加频繁,使得明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白银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也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明代白银货币化与制度变迁
明代白银货币化与制度变迁
万明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历史上,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走向了完全的货币形态,是在明朝时期。因此,研究明朝白银本身,已经构成了货币史上的重大意义。然而,其意义却又绝不仅此而已。长期以来,晚明社会出现的令人瞩目变化,引起了中外学术界广泛关注,对此变化,中国学者一般认为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或称中国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研究则主要是从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方面加以论证和解释。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对于以往形成的“规范”认识,不少学者进行了深层反思和质疑,说明研究正走向深化。但是,以上解释模式可以证明中国社会发展不是停滞的,要进一步表明明代社会已经处于向近代的转型,显然不够充分;难题还在于就是以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来说服宋代的“经济革命论”,也还存在距离。因此,在切实的实证研究基础上,研究范式的转换势在必行。迄今为止,资本主义萌芽论和商品经济发展论使学术界长期没有足够注意到货币经济发展的存在,很少留意白银在明代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更极少注意到白银货币化的重大影响。对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考察,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本文试图以此作为一个全新的视角,进行实证研究,从中归纳认识,具体探讨和重新诠释明代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
在明朝,大规模行用白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以致于我们将晚明称为中国的白银时代也不为过。然而,关注晚明社会实态,就会注意到,一方面明朝大规模行用白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但另一方面,
当我们翻开明代史籍,有关典章制度的记载中,惟见“钞法”和“钱法”,并不见白银,或者说“银法”。这说明了白银不是明朝的法定货币,也就没有制度可言。由此可见,白银在明朝的货币化,又是历史上一个极为不同寻常的现象。考诸明代社会现实,白银问题作为晚明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明清之际就已引起著名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极大关注,三人无一例外,都有”废银论”。20
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
谷布类均在永乐四年前和十五年
后 ;五年 1 例以布议 ,注明宝钞
永乐
数 ,以钞成交 ,入钞类 ;七年 1 例
元年 —二十二年 103 29 35 37 2 84 1 14 3 以元中统钞交易 ,未入通货分类 ;
(1403 —1424 年)
八年 1 例田地山场均有 ,入田类 。
另有一分界合同 ,规定有违罚以
由于宝钞在明朝货币中的重要地位 ,研究明初货币集中考察宝钞者多 ,使我们对宝钞有了 一定认识 ,故在此不多赘述 。这里要说明的是 ,明朝宝钞具有以下特性 :一是统一性 ,明朝只发 行一种纸币 ,即大明宝钞 ,终明世均用洪武年号 ;二是宝钞是一种不兑换纸币 ;三是发行数量无 限制 。正是由于这些特性 ,使宝钞在流通不久就产生了问题 。然而 ,这只是明初货币流通的一 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 ,明初存在着一种白银货币化的趋势 ,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经济现象 。
元年 —七年 (1368 —1374 年) ,是明朝实行铜钱货币的时期 。 自洪武八年 (1375 年) 起 ,明朝发行“大明通行宝钞”作为法定货币 ,由此开始了明朝的纸
币时期 。关于改行纸币的原因 ,在《明太祖实录》中讲得明明白白 ,说明明初实行铜钱有三不 便 ,一是需要大量的铜来铸币 ,而铜的匮乏 ,使民间不得不以铜器上缴以铸币 ,造成“鼓铸甚 劳”;二是民间有不少盗铸铜钱现象 ;三是铜钱份量重 ,用于长距离交易携带不便 。因此 ,明朝 继承宋元以来的纸币制度 ,发行大明宝钞 ,通行天下 。① 值得注意的是 ,当大明宝钞发行之初 , 铜钱并没有退出舞台 ,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 。但是金银是被禁止的 “: 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 交易”。但规定 “: 每钞一贯 ,准铜钱一千 ,银一两”。② 此时的白银 ,在官方解释中 ,不能通行于 交易中 ,只能给国家换取宝钞 。有违法者治罪 ,告发者给赏的法律规定 。③
白银货币化 高考历史题
白银货币化高考历史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材料二:明代白银货币化是在民间与官府、白银与纸币和铜币的博弈中造就的。政府被迫接纳和认可了这一趋势。明中叶正处于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正竭力向世界开拓海外市场,明政府为获得白银开放海外贸易,凭借着对外贸易的出超优势,大量海外白银流入中国。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
(1)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纸币贬值和白银的天然属性使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其次,政府的推动和认可也加速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最后,海外贸易的开放和大量海外白银的流入也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商业的繁荣,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其次,白银货币化也改变了人们的财富观念和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的变革。此外,白银货币化还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和宗法关系,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然而,白银货币化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白银货币化”抑或“货币白银化”——明清时期货币变动再探讨
Voi.39 No.6
Dec.202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Xi+n Ung. of Ash. & Tcch.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第39卷第6期2020年12月
【经济与管理】
DOI:10. 15986/j. 1008 - 7192. 2020. 06. 007
“白银货币化”抑或“货币白银化'
----明清时期货币变动再探讨
张帅奇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明清时代货币变动的重要特征是明中期以降的白银社会化崛起&明初政府以行政手段构建宝钞为主、铜 钱为辅的社会货币体系崩溃后,非合法化货币白银逐步获得国家与民间社会的双重认可,促使白银货币化日益
加速。但明中后期所形成的“银钱并行”或“银钱兼权”格局,很大程度上是白银作为国家财政收支体系与民间 社会交易的一种统计标准,同时承认铜钱作为社会经济中辅助性货币角色,二者共同构成国家财赋“计量白银
化”标准&
关键词:白银货币化;货币白银化;明清时期;货币变动;计量白银化中图分类号:F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7192(2020)06 - 0050 - 09
一、弓I 言
明清经济领域货币形态演变的重要特征之一 是明中晚期以降的白银社会化崛起,促使明清时代
货币问题研究衍生出“白银货币化”与“货币白银
化”之说,但关于“白银货币化”与“货币白银化”的
内涵因主体研究方向与阐释内容迥异而呈现出不 同的学术特征①。“白银货币化”是白银作为一种社 会角色由商品向货币转化的长时段历史过程,“货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明朝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方面:矿产资源的丰富,对外贸易的扩张和货币
政策的调整。
首先,明代银矿资源丰富,如四川钞山银矿、云南红崖银矿、陕西大同银矿等,为货
币白银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矿山开采和炼制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白银的生产成
本也不断降低,使白银的供应量不断增加。
其次,明代对外贸易的扩张推动了货币白银化的进程。明朝时期,随着海外贸易的不
断发展,大量的白银流入国内市场。明朝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外贸发展,实行对外通
商政策,推动了对外贸易与白银生产和使用的互相促进。
最后,明朝货币政策的调整也是货币白银化的重要因素。明太祖时期,实行轻税政策,白银货币的使用较少;但明成祖时期,货币政策逐步趋向于加强中央控制,统一货币制度,并开始大规模铸造白银货币,加速了货币白银化的进程。
货币白银化对明代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首先,白银的使用与推广,方便了交
易和货币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使社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其次,
货币白银化对于财政和税收的收入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铸造白银货币提高了财政收
入和军费开支,加强了中央政权的强度和稳定性。最后,货币白银化还加速了地方经济的
重心向东南沿海逐渐移动,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差异化发展,使整个中华大地实现了更多的
物产流通与社会交流,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经济融合。
总之,货币白银化是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经济
变革的进程,推动了商品经济和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加强了中央政权的稳定性和控制力,
白银货币化:明代中国与全球的互动
白银货币化:明代中国与全球的互动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万明教授2017年3月22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与中国2017”系列讲座第2讲所作报告的主要观点。由北外全球史研究院王嫣婕整理。
一、引言
追寻历史,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走向了完全的货币形态,是在明代。白银作为主币一直使用至1935年。沿着一条白银货币化——市场扩大发展——与世界连接的道路,明代中国以社会自身发展需求为依托,依靠社会内部的驱动力,拉动了外银的大量流入,并深刻影响了社会的变迁、国家的转型和全球化开端时期中国与全球互动的历史进程。
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概念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走向了完全的货币形态;白银从非法货币到合法货币,再到整个社会流通领域的主币;白银形成国家财政统一计量单位和征收形态;白银形成主币,中国建立起实际上的白银本位制;白银成为世界货币。
明代白银货币化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始自洪武末年(14世纪末),白银从民间自下而上崛起的起始阶段;以成化、弘治(15世纪下半叶)为标志,为国家官方所接受认可,随即自上而下全面铺开的迅速发展阶段;以嘉靖初年(16世纪初)为标志,白银形成社会流通领域主币,成为国家实际认可的主币的定型阶段,标志进入社会变迁-转型阶段;以万历初年(16世纪末)张居正改革为标志,白银货币全面渗透到国家的财政结构之中,进入国家财政体系转型的新阶段。
二、从427件徽州土地契约文书看白银货币化过程
通过研究427件徽州土地契约文书,展现了白银自下而上的崛起的历程。洪武末-建文时期宝钞已显示迅速衰落,白银货币化趋势明显出现。到永乐-宣德时期宝钞经历巅峰后衰落,向白银过渡的实物交易出现,契约文书中出现了很多实物交易。正统-成化时期,宝钞逐渐绝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货币制度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货币的白银化。白银成为明代主要的货币形式,这一变化带来了许多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1、贸易发展
在明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与西方的贸易。欧洲人对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需求旺盛,中国也需要西方的铜、铁、锡等原材料。在贸易的过程中,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形式,因为它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通用价值。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货币的白银化。
2、矿产资源丰富
在明代,中国的经济非常发达,国内的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中国的银山、铜山等资源产量都非常大,这为白银化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中国在这个时期还迎来了大规模的银矿开发,这使得白银的产量快速增加。矿产资源的丰富也是中国货币白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政府政策的支持
在明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了货币的白银化。明朝官方坚持实行坡顶税收制度,这使得农民需要使用更多的白银来支付税赋。政府还通过发行银票等方式,推动白银在经济中的流通。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促使明代货币白银化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影响
1、经济影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银的流通促进了商品交换与商业发展,为市场经济的兴起提供了条件。白银流通还刺激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商品生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白银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国际贸易上,中国的对外贸易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
2、社会影响
白银化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形式,导致社会上出现以白银为核心的财富积累和交换方式。这也促进了社会的分化,地方豪强和商人阶层获得了更多的财富,而农民和底层人民的生活则相对困难。白银化还使得土地和人口等资源成为白银的直接交换对象,加剧了社会的资源流失与不平等。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货币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明代货币的铸造和流通具有多种特征,其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货币白银化。本文将介绍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1.经济发展的需要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发达的时期,尤其是在经济方面。随着贸易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增加,人们需要对商品交换进行更加便利的支付。由于货币是交换的媒介,白银的使用更为方便,因此白银金属货币得以广泛流通。
2.金银价格的变化
在明代,由于大量的长江水系银矿和山西陕西的金矿,银和金的产出量不断增加,导致金银的价格明显下降。相对而言,货币发行量维持在增长状态,使得白银成为数量增长最快的货币。因此,白银成为了货币市场的主导者。
3.政治因素
在明代,由于朝廷希望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来提高国家收入,因此制定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措施。在大量铸造纸币的同时,明朝政府对银的保值采取了特殊措施,如限制白银的流通,限制白银的生产,限制白银的进出。这些措施使得白银货币比纸币更为稳定和可靠,因而人们更加信任使用白银货币。
1.市场化进程加快
经济的发展和货币的市场化是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随着货币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银币供应的增多,市场之间的交流加强。这也对市场的价格变化、商品生产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2.促进企业发展
白银化的推进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在具备相应条件的范围内,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国家机关也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从而有更大的支撑能力,为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氛围。
明代白银货币化与制度变迁
明代白银货币化与制度变迁
万明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历史上,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走向了完全的货币形态,是在明朝时期。因此,研究明朝白银本身,已经构成了货币史上的重大意义。然而,其意义却又绝不仅此而已。长期以来,晚明社会出现的令人瞩目变化,引起了中外学术界广泛关注,对此变化,中国学者一般认为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或称中国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研究则主要是从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方面加以论证和解释。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对于以往形成的“规范”认识,不少学者进行了深层反思和质疑,说明研究正走向深化。但是,以上解释模式可以证明中国社会发展不是停滞的,要进一步表明明代社会已经处于向近代的转型,显然不够充分;难题还在于就是以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来说服宋代的“经济革命论”,也还存在距离。因此,在切实的实证研究基础上,研究范式的转换势在必行。迄今为止,资本主义萌芽论和商品经济发展论使学术界长期没有足够注意到货币经济发展的存在,很少留意白银在明代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更极少注意到白银货币化的重大影响。对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考察,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本文试图以此作为一个全新的视角,进行实证研究,从中归纳认识,具体探讨和重新诠释明代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
在明朝,大规模行用白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以致于我们将晚明称为中国的白银时代也不为过。然而,关注晚明社会实态,就会注意到,一方面明朝大规模行用白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但另一方面,
当我们翻开明代史籍,有关典章制度的记载中,惟见“钞法”和“钱法”,并不见白银,或者说“银法”。这说明了白银不是明朝的法定货币,也就没有制度可言。由此可见,白银在明朝的货币化,又是历史上一个极为不同寻常的现象。考诸明代社会现实,白银问题作为晚明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明清之际就已引起著名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极大关注,三人无一例外,都有”废银论”。20
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史料
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史料
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史料有很多,下面列举一些重要的史料:
1.《明史》:“(朱棣)洪武初…即除铁钱,立鹿钱。”这段文
字记录了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废除铁钱,改铸鹿钱的情况。
2.《明代宪宗实录》:“自是年使冒跋寨众多,及于百姓,铁
钱臧富有余,无所不用;凡欲进取,留滞渐多...有司议定,传
百姓无失,以旧铁钱所应用者极广,一切例差。或积以数十年,却于民间出录者交之……凡全收银钱者,可锻成鹿钱,以纳户税;俟来春以纳税者,全按以所纳为咎计。”这段文字反映了
明朝宪宗年间,铁钱开始过渡为白银鹿钱的过程。
3.《明实录》:“钱可久矣,所更者岁籴,或因新进银完,暂
造鹿钱。至嘉靖以来,鹿钱日至,国用从之。万历以来,更制百布,以宵小之银脱去眼者,用为钱;土凡所应焜,皆有百布字,以示去眼,仍用以为布银。”这段文字记载了明朝嘉靖年
间开始大量铸造白银鹿钱,并且随后制定了百布制度,百布是一种以宵小银脱去眼后用来铸造的银板。
4.《萬曆野獲編》:“时银大行,至未央门外有别铺,名银碼,二三十人谢一夕,购千两以上之银,黄纸盖银,每盖十两……中官手纸,定千两以上者,纸并金羊细绳封合,外黄白绢印’
内银’二字存详”这段文字描述了明朝万历年间,银钱流通广泛,市面上甚至还有专门的银碼和黄纸来包装大额银钱。
这些史料都表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过程逐步推进,从洪武年
间开始逐渐废除铁钱,铸造鹿钱,到嘉靖年间开始大量铸造白银鹿钱,并制定百布制度,直至万历年间,银钱已经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白银货币化
中国当今金融领域内流通的是金银本位下的纸币制度,贵金属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主要作用是价值尺度与储备手段,极少参与流通。中国先民对白银的认识和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白银很早就被制作成工艺品和货币。中国古代把白银用做货币大量使用,是在唐宋以后的事情。到明清,银本位制不断巩固加强,在中国历史上,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走向了完全的货币形态,是在明朝时期,即通常所说的白银货币化。
白银在明代经历了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白银不是合法货币,那时候的法定货币开始是铜钱,然后是纸钞,为了推行纸币制度,曾经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可是未能阻止白银的流通,民间交易活动仍习惯使用白银。作为交换媒介,货币单位价值的大小应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由于明中叶以后,市场的发展和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铜钱已经难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需要一种单位价值更大并且便于携带的贵金属来充当交易媒介,白银便很自然地成为主要的货币。明代白银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经历了自下而上的发展历程,在逐渐得到国家事实认可以后,才向全国展开的。
白银货币化是有社会经济基础的。唐代以前由于白银数量稀少,使用范围因此非常狭窄,随着白银生产技术的发展与产量的提高,白银的使用获得重要的突破。在中唐时期,白银在民间就有了普遍使用的迹象了,唐宋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商品经济发展高潮到来之际,白银的使用发展为白银货币化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宋代银产量的进一步提升使白银逐步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和拥有的商品.当时政府应对白银使用采取宽容的政策,白银虽然还不是法定货币,但其货币职能已不断增强.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是指在明代时期,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这种变化的原
因主要有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因素是导致货币白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明朝初年,明太祖朱棣采取了一系列的
经济措施,如取消紧缩政策、大肆发行纸币,导致明朝初期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
控制通货膨胀,明朝政府开始大量收购白银以控制商品价格,这促使了白银的需求大幅度
增加。明朝政府还加强了对于白银矿山的开采和管理,使得白银供应相对稳定。
经济因素对于货币白银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明代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民
和手工业者开始流通和交换大量的商品。白银由于其稀缺性和不易腐坏的特点被广泛接受,逐渐成为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明代的国际贸易也对货币白银化产生了影响。明朝通过海上
丝绸之路进行着繁盛的贸易活动,白银作为重要的贸易媒介货币,进一步加强了白银化的
趋势。
社会因素也是导致货币白银化的原因之一。明代社会地主阶级、商业阶级和地方豪强
都有强烈的白银需求。他们把大量的土地和财产转化为白银,进一步推动了明代白银化的
进程。与此白银的广泛流通也促进了家庭经济的发展,农民开始以种植和生产为基础,开
展小型生产经营活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货币白银化对中国明代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货币白银化促进了商品的货币化,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白银化有效地解决了明朝初期的通货膨胀问题,保持了货币
的相对稳定。进一步,货币白银化也对明代的国际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促进了中国与世
界的经济联系。货币白银化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社
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过程与动因考察
摘要
明代是中国历史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段历史时期恰是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的开端、中国经济开始与全球经济接轨的开端。以白银货币化为核心的货币制度的变迁是这一时期社会结构变化的直接反映,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这种变化。
本文第一章笔者回顾了明代货币体系的变迁及明朝政府相应的政策调整。自明朝开国以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恢复和控制国内经济,相继发行了洪武通宝铜钱和大明宝钞纸币,并严禁金银等贵金属在市场上作为交易品流通。其后的几位皇帝基本延续了这一政策,但铜钱面值小又不便携带,宝钞发行不久就因发行量无限扩大而急剧贬值。虽然官方三令五申严禁金银交易,但从民间的反映来看,白银已经成为可以信赖的商品中介物,使用规模也在逐渐扩大。至正统时,政府的货币政策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已经到了不得不做出调整的程度。政府颁布“米麦折银之令”,即农民交纳赋税时不再缴纳粮食实物,而是将其兑换成白银之后再行缴税。这正是明代中期赋役税收上出现的新变化,后世称之为“金花银”。银禁一开,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白银的流通量也急剧上升,折银之项也由粮食税普及到其他税收项目,如以银代役等等。官员俸禄,军队军饷也开始支付白银,社会上白银的使用程度空前提高,国家财政审计核算皆以白银为基准。延至万历初,张居正主持财政改革,推行一条鞭法,这又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将繁杂的各税种合而为一,统一征收白银。白银成为唯一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
第二章主要分析了推动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种种外部及内部的因素,考察唐宋元以来白银作为商品和一般等价物的使用历史,以说明白银这种贵金属作为货币的天然优越性在明代之前已经为统治者和百姓所熟知,但由于当时白银总量的稀少而没有成为大规模普及的货币。之所以白银货币化能在明代如火如荼的展开,而不是在更早的时代,是由于明代时期国内流通的白银总量远远超过了前代。在分析了国内白银生产和海外白银流入的数额之后,发现海外流入的白银(主要是美洲白银和日本白银)构成了中国国内白银流通的最主要部分,即海外巨额白银的流入从根本上推动了明代的白银货币化。与此同时,作为国家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政府官僚们以及一些有远见的思想家们面对白银货币化的大潮袭来时,出于不同角度和目的的考虑,也提出了对这股大潮或推动或反动的一些观点和见解。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明代是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货币白银化是明代货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白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趋势在明代得到显著发展,并且对于当时经济社会生活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那么,白银化的原因是什么?又给明代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2. 农民经济的发展
明代时期是中国农民经济发展的时期,农产品大量产出,需要更多的货币来进行交易。白银因其珍贵稀有,易于储存和流通,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3. 皇家税收制度改革
明代实行均田制,对农业生产实行赋税制度,皇家需要大量的货币来进行税收,白银
作为便捷的交易货币,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4. 物价稳定
从明初到中期,中国的物价相对稳定,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这为
白银的流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影响
1. 增加了货币的稳定性
白银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给明代的货币体系带来了更多的稳定性。人们可以更加方
便地进行交易和储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 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白银的普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手工业产品、矿产品等都可以更加方便
地进行交换和交易,促进了经济的多元化和繁荣。
3.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白银作为流通货币的使用,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快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4. 社会生活的改变
白银的流通,也改变了明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人们更加重视财富的积累和储蓄,经济
活动更加频繁和多样化,社会阶层之间的财富差距加大,对于社会结构和人们的交往方式
都有一定影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是一个和谐的现象,在当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明代白银货币化
中国近代发展一般我们都金融上讨论白银化,但其实还有政的问题。明朝万历间的财政非常有意思,其国库保了会计记录,方便了们了解当时的政府状况笔者最近在读顾准关于希和西方世界兴起的研究其中涉及到政府的一些问。为什么我们政府和西方政府的况不一样,或许可以从明白银化中找到一些线索。所以对它的讨论无论是从学术发展是现实研究方面看,都很有意义的。
明代后期有大量白流入,对于这个现,外国学者的研究较多,因为主要资料在西方。其,“为什么大量白流入中国”这个问题非常值探讨,但这方面的研究是很多。而在经济史方面,则很就有专门从钱币或货币角度进行的研究。如20世纪30年代以后,方仲先生和日本、英国的些学者从货币制度和国际贸易度进行了研究,而彭信先生、杨联升先生、日本加藤繁先生也都从货币史的视对白银有所涉及,但是一直没有人研究外部白银流对中国的总体影响到底是什么。
这还是该从中国本身找起。从经济和币层面上看,明朝白银成了重的社会现象,可翻开明朝的历史籍,明代关于典章制度记载,比如《明会典、《明实录》等等,能看到“钞法”、“法”,没有“银法”。这说,白银其实不是明王朝法定货币,没有制度可言,所以,银在明朝的货币化是历史上个不同寻常的现象。那,白银是怎么在明朝币化的?又怎么形成了实际的主币?
明朝法定货币是宝钞,白银禁止使用。那么,禁之中的白银是怎么货币化的呢?应该从民间开始。最早注意初民间实际使用通货状的,是
傅衣凌先生。他对146件徽州土地买契约进行了初步分析,出明代前期这一百多年间所使用通货是很复杂的。洪武、乐年间以钞为主,宣德、正则钞、谷、布、银兼用,成化、弘年间开始以银为主。根据427件徽州地区的土地卖交易契约,傅衣凌先编制了一个表,从中可以看出从洪武到成化,土地买卖中原来多使用钞,到后来白银渐成为主要货币的发展过。其实,成化年间,还不弘治年间,显示土地买卖基本都是用白银了。民间白银货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个阶段:第一,洪武到建文时,此时,作为法定货币推行于民的宝钞已经开始衰落第二,永乐至宣德期,这仍然是宝钞通行于民的阶段,特点是宝钞经历顶峰后衰落,在其永年间的顶峰时期,用的货币基本全是宝钞,宣德后,向白银过渡的实物交易开始现;第三,正统至成化时期这时宝钞逐渐绝迹民间流通,特点是白银渐成为实际主币,并全国展开。这427件契约文书说,民间的大宗交易基本白银为主要货币。
白银货币化不是国家令推行的结果,而是民间发起的,下而上再到自上而下历程。从史学角度进行考证一般认为,这两种趋的交界点是正统元年“金花银”出现。《明史》对此有所归纳,这个归纳高度概括,以致后来现了一些问题。像“英宗位……弛用银之禁。朝率皆用银……”这种说法太正确。经过考证,正统年间,尤是正统初年,一方面,金花银已出现,但另一方面,国仍极力维护宝钞的地位,两经历了此消彼长的过程并非在英宗正统年间就实了“朝野率皆用银”从整体过程可以看出,化年间才真正实现了民间用。如果说,英宗“弛用银之禁”应该有国家法令,但们没有见到任何法令显出对用银开放
的迹象,只有说部分税粮折征为金花银。于金花银的问题这篇文章也有具体的讨论。虽然金花银可以溯到正统,但其实还是很杂的,跟过去的传统有直接联系并非从英宗才开始。比如金花银的名称并不见于正统,而是来才有。
自明初至成弘年间,民间社会存在一种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势,作为宝钞最强劲对立物的白银最终不以统治者意志为移,逐渐占据了主币的地。《明史食货志》的高度概括产了误导,应予澄清
明初民间白银货币化的势,正是明代社会经济展内在动力的客观体现。白银货币过程是中国社会经济货币化的过程也是市场萌发的过程由此引发了晚明社会变迁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转型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