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过程与动因考察_6_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引 言 (1)

第一章、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历史进程 (3)

一、 大明宝钞的盛衰 (3)

二、 宝钞退出市场,白银货币化兴起的过渡时期 (6)

三、 白银主币地位的确立 (8)

第二章、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动因 (11)

一、唐宋元时期的白银货币化趋势与流通状况 (11)

二、国内白银开采与海外白银的输入 (12)

三、明代货币思想的变化 (13)

第三章、明代白银货币化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 (16)

结 语 (18)

参考文献 (19)

后 记 (22)

引 言

明代,尤其是晚明时期,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的产生,城镇市民阶层的出现,无不昭示着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在一潭死水的表象之下其内部发生的巨变。发生这种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即是白银的货币化和白银货币在中国市场上的广泛流通。白银冲破政府的禁令,由民间的小范围使用扩大到绝大多数交易领域,并逐步取代了官方发行的纸币和铜钱。另一方面,白银的使用也促进了明代中后期国内、国际贸易的繁荣。可以说,白银问题已经涉及了经济史、社会史等多个领域。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十分具有学术价值的。

早在明清之际,白银问题就已经引起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极大关注,他们的著作中都涉及到了明代白银的流通情况,并提出了关于废止金银流通的一些主张。近代以来,“明代白银货币化”这一命题逐渐为史学界所重视。20世纪30年代国内学者在对明代白银的研究方面,梁方仲先生于1939年发表的两篇文章《明代银矿考》、《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1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明代银矿考》中,作者考察了有明一代开采银矿的历史及经营的方式,指出中国是一个产银不多的国家,但在海外白银流入之前,国内工商业不甚发达,市场对于银的需要无论在货币上或制造上都比较薄弱,因此本国银的生产在整个供给上也显得比较重要。同时作者依据详细的数据研究了整个明代的银课收入,痛陈明代官办矿业尤其是万历时期肆虐民间的矿监税使对老百姓的盘剥之重。在《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一文中,作者依时间顺序将明代的国际贸易分为两个时期,即“郑和下西洋前后的贡市时期”和“欧人东来以后的海舶贸易时期”。海外贸易促进了中国商品的大量出口和海外白银的流入,为白银的货币化提供了基础。梁方仲先生文章的特点是条理清晰,数据详细。从70、80年代开始,史学界呈现大繁荣景象,货币研究尤其是白银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为国内外众多学者所重视,其中研究最深入、成就最卓越的是全汉升,他对明代太仓银、宋明银价变动尤其是美洲白银输入问题的研究上均有突出的成绩。美籍华人学者黄仁宇(Ray Huang)是海外研究明代财政问题的权威人士。他所著的《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Taxation and government finance in sixteenth-century Ming China)2是其明代财政史研究的代表作。在书中,他以《明实录》和《明史食货志》为基础,结合西方的史学研究方法详细解析了十六世纪明代中国的财政组织、政府的财政问题、税收及财政管理等方面。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到白银货币化的问题,但其中的许多观点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的《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时代

1参见梁方仲《梁方仲经济史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2参见黄仁宇(Ray Huang)著,阿风等译《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Taxation and government finance in sixteenth-century Ming Chin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74)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的东方》(ReOrient : The Global Economy in the A si an Age)3一书代表了西方对中国明代白银问题研究的一种新思潮。作者在书中坚决的断言:自中古以来,以中国为核心的东方国家一直是世界多边贸易体系中的主导力量,而依附于这个体系的落后欧洲国家只能依靠向东方国家输出美洲白银作为平衡贸易的手段。《白银资本》中的观点不可谓不惊世骇俗,但其基本史实和史料分析方面尚有待商榷。东北师范大学赵轶峰教授于1984年、1986年分别发表论文《试论明末财政危机的历史根源及其时代特征》、《试论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历史影响》4,文中主要分析了明代实物财政向货币财政的体制转变及其与封建社会结构的矛盾,并提出了“货币白银化”这一与“白银货币化”相对应的概念,就明代一朝的历史来讲,此概念似乎更能说明明代财政体制变化的过程。吴承明在其文《16世纪与17世纪的中国市场》5中指出,白银货币化以及海外白银的输入是判断16、17世纪中国经济出现现代化因素的关键条件,但可惜没有深入。万明结合之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连续撰写了数篇文章来分析此命题,如:《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2003)、《明代白银货币化与制度变迁》(2003)、《明代白银货币化与社会变迁》(2004)6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历程和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其所著诸文中,于基本史实与货币体系变迁方面自是集诸家之长于一身,论述颇多,却对“白银货币化的动因”部分仍有意犹未尽之处,且也未将海外白银的流入与国内货币制度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详加考察,为进一步研究留下了余地。目前来讲,学界争论的焦点大致有两处:首先,白银货币化的进程是何时、以何种方式展开的;其次,白银货币化究竟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明代白银问题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二十多年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多有涉及,但学生坚持认为,首先一定要以《明实录》中的史料为基础,立足于原始材料,才能从中发现问题,增加论文的独创性。其次要更加广泛地涉猎相关的文献专著,以期发现新观点、新材料。最后要注意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既然是做关于经济史的研究,那么就适当借鉴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概念与理论,从另一个视角剖析中国传统的经济制度,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此外,本人还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搜集了更多的资料,来充实论文的写作内容,基本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

3参见安德列·贡德·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著,刘北成译《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ReOrient : The 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4参见赵轶峰:《试论明末财政危机的历史根源及其时代特征》,《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4期;《试论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历史影响》,《中国史研究》1986年4月

5参见吴承明:《16世纪与17世纪的中国市场》,《吴承明集》,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6参见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2期;《明代白银货币化与制度变迁》,《暨南史学》第二辑2003年第12期;《明代白银货币化与社会变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4年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