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货币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今金融领域内流通的是金银本位下的纸币制度,贵金属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主要作用是价值尺度与储备手段,极少参与流通。中国先民对白银的认识和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白银很早就被制作成工艺品和货币。中国古代把白银用做货币大量使用,是在唐宋以后的事情。到明清,银本位制不断巩固加强,在中国历史上,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走向了完全的货币形态,是在明朝时期,即通常所说的白银货币化。
白银在明代经历了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白银不是合法货币,那时候的法定货币开始是铜钱,然后是纸钞,为了推行纸币制度,曾经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可是未能阻止白银的流通,民间交易活动仍习惯使用白银。作为交换媒介,货币单位价值的大小应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由于明中叶以后,市场的发展和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铜钱已经难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需要一种单位价值更大并且便于携带的贵金属来充当交易媒介,白银便很自然地成为主要的货币。明代白银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经历了自下而上的发展历程,在逐渐得到国家事实认可以后,才向全国展开的。
白银货币化是有社会经济基础的。唐代以前由于白银数量稀少,使用范围因此非常狭窄,随着白银生产技术的发展与产量的提高,白银的使用获得重要的突破。在中唐时期,白银在民间就有了普遍使用的迹象了,唐宋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商品经济发展高潮到来之际,白银的使用发展为白银货币化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宋代银产量的进一步提升使白银逐步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和拥有的商品。当时政府应对白银使用采取宽容的政策,白银虽然还不是法定货币,但其货币职能已不断增强。
到了北宋时期,白银通过贸易渠道外流加剧白银短缺,银价高涨,直接制约和阻碍白银作为普通货币流通,白银发展的进程缓慢下来。明朝统一之后,对海外贸易采取了严格的控制,长期推行海禁政策,但民间的海外贸易还是屡禁不止,海外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改变了当时白银不足的情况。另外,伴随着白银货币化的深入“重钱轻银”的思想开始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思潮,“重钱轻银”论的风行一方面反映了白银货币化的程度之深,另一方面揭示了以白银为代表的“货币权力“和以铜钱等传统货币为代表的”政治权力“的冲突。以白银取代铜钱将使中央政府失去发行货币的特权,国家会失去对财政的控制,后果不堪设想。从民间发展起来的白银货币化过程中,明代政府的政策是被动的,与现实脱节,丧失了对财政的控制,因此后来政府的财政危机一直非常严重。货币流通是商品经济的反映,反过来又会影响商品的流通,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交换媒介与之相适应,政府应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从而达到社会的稳定。明代政府在”重钱轻银”的思想的影响下,被动的政策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明代时期白银货币化对经济、政治、社会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在经济上,动摇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基础,并促进了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市场上对白银的巨大需求,推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国外的白银流入为工商业的资本累积提供了条件,有力地推动晚明工商业发展。与此同时,使中国市场与世界接轨,中国的商品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在繁荣的商业经济的刺激下,城市迅速繁荣发展,以东南沿海为中心陆续兴起了一些新的城市。白银流入不仅刺激了中国的经济,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推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的束缚。
正如如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白银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刺激了商业投资,
导致物价飞涨,加深了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而且白银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稀缺性决定的,它的价值取决于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大小。实际上,当时的货币制度并不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情况,导致后来阶级和地区之间的贫富分化空前加剧,民众陷入贫困之境,加剧明朝后期社会的动乱。经济秩序遭到破坏,政府又没有有效的手段控制经济增长,财政恶化只能依靠政治上的强制手段,用暴力方式解决,这样反而引起劳动人民的大规模反抗,造成明朝政府的统治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封建制度的崩溃。
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过程从表面上看是国家货币体系变迁的过程,实质上却是政府政策制订与现实脱节,不断被动修正接受的过程。明朝时期实际上出现了很多促进白银货币化乃至法币化进程的契机和重要因素,这些因素既有来自中国古代社会内部的,也有来自海外的,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朝政府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制定,让明朝政府不得不向白银货币化浪潮妥协,不断调整自身的政策,与社会现实相适应。这期间,明朝政府的决策层面对明朝前期推行法定货币宝钞的失败造成政府失去对货币体系的控制,民间无视政府对金银的禁令使用白银交易商品的现实,做出了解除银禁的决定,这是国家向社会的让步.是政府试图增加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自此之后,白银的使用更加普遍,十六世纪时,海外白银的流入更加速了这一进程,中国国内的白银无论从使用范围上还是流通数量上都具有了成为货币的资格。然而,明朝政府没有及时控制白银货币的发行权,即发行国家铸造的法定银币,而是任由白银以其自然形态这一原始形式在市场上流通。失去了铸币权和赞币发行权,国家就失去了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而在白银货币化大潮中获利的某些新兴阶层,经济上的富足使他们想要获得在政治上相应的地位,他们严重挑战着封建国家的正统统治秩序,造成了封建帝国的统治危机,加速了明王朝的腐朽和崩溃。
由此观之,传统的专制政府在白银货币化所带来的商品货币经济大发展的潮流的冲击之下已经危机丛生,而新经济因素的萌芽也似乎在昭示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白银从明初只在民间流通的非法货币,到明中后期成为官方承认并使用的主要货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观念变化、制度微调的过程。这个过程反映了国家财政政策与社会现实、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值得当代人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