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的制备及性质检验教案

合集下载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取与性质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取与性质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取与性质【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气体的制取方法以及气体的性质,了解气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实验材料】1. 灯台/煤气灯2. 玻璃烧杯3. 氢氧化钠(NaOH)片剂4. 氯化氢(HCl)稀溶液5. 气球6. 研钵7. 水槽8. 火柴【实验步骤】【第一步】制取氢气1. 准备一个玻璃烧杯,并将一片氢氧化钠片剂放入其中。

2. 使用灯台/煤气灯加热烧杯底部,观察糊蚀反应的发生。

3. 将烧杯中生成的气体导入一个气球中,小心收集氢气。

4. 将气球上的口紧密封住。

【第二步】制取氯气1. 在研钵中加入适量的氯化氢稀溶液。

2. 使用灯台/煤气灯加热研钵底部,观察溶液反应产生氯气的现象。

3. 打开火柴并小心将它放入研钵中,观察火柴是否能燃烧。

【第三步】氢气与氯气的反应1. 将制取的氢气和氯气分别导入两个不同的气球中,分别将两个气球的口紧密封住。

2. 小心地将两个气球上的口连接在一起,允许两种气体混合。

3. 用一根火柴点燃其中一个气球上的气体,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原理】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两种常见的气体——氢气和氯气,通过合适的实验步骤制取并观察其性质。

首先,我们使用氢氧化钠片剂与烧杯底部的灯台/煤气灯进行糊蚀反应,生成氢气。

糊蚀反应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

接着,我们使用气球收集氢气,并封住气球口,以便进一步观察氢气的性质。

其次,我们使用氯化氢稀溶液与研钵进行反应,产生氯气。

氯化氢溶液中的氯离子和水反应,生成氯气和盐酸。

我们将火柴放入研钵中,检验氯气是否能燃烧,以观察氯气的性质。

最后,我们将制取的氢气和氯气分别导入两个气球中,并将两个气球连接在一起,观察氢气与氯气混合时是否发生反应。

通过点燃其中一个气球上的气体,我们可以观察氢气与氯气反应后产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1. 糊蚀反应:在加热氢氧化钠片剂时,炉台底部会产生白色的烟雾,这是糊蚀反应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

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

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

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了解气体的性质及其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1. 气体发生装置(如集气瓶、实验室燃烧器等)2. 实验室通风设备3. 镊子、试管、滴管等实验器具4. 氢氧化钠(NaOH)、盐酸(HCl)、氢氧化铜(Cu(OH)₂)、氢氯酸(HCl)、碳酸氢钠(NaHCO₃)等5. 红石脑油、磷酸铵((NH₄)₂HPO₄)等三、实验步骤与内容1. 制备氢气(1)取适量锌粉放入集气瓶中;(2)向集气瓶中加入足够盐酸;(3)立即用集气瓶的气阀收集气体,观察气体特性。

2. 制备氧气(1)取一小块氢氧化钠溶解于水中;(2)将溶液倒入燃烧器,纵向放入硅胶棒;(3)通电加热,观察气泡形成情况。

3. 制备二氧化碳气体(1)取一小块氢氧化铜放入试管中;(2)加入适量氢氯酸;(3)观察气体排放情况。

4. 制备氯气(1)取盐酸溶液倒入试管中;(2)加入适量碳酸氢钠;(3)观察气体的颜色和刺激性气味。

5. 制备氨气(1)取磷酸铵倒入试管中;(2)加热试管底部;(3)用湿润的红石脑油盖住试管口;(4)用试管滴管吸取氨气,检验其性质。

6. 气体性质与实验现象(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应对观察到的气体性质、反应现象进行描述,如气体的颜色、燃烧性质、溶解性、比重等)四、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期间应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避免有毒气体对健康造成伤害;2. 氢气、氯气等有燃烧性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要避免吸入过量;3. 涉及气体发生反应的试验要小心操作,注意防护措施,避免溅溶液或气体喷溅到自己身上;4.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废弃物,保持实验室的整洁与安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描述的制备过程和观察结果,可以得到不同气体的制备方法、性质特点及相关反应。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与氧气反应产生水;氧气可使可燃物质燃烧更加剧烈;氯气具有刺激性和漂白性等。

气体制备实验室教案

气体制备实验室教案

气体制备实验室教案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气体制备方法熟悉气体的制备、性质与用途,并了解气体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对气体制备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加深对化学实验的认识与理解。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氧气的制备1.预备材料: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溶液、可转化为氧气的金属(如锰矿石、过氧化钾、碳酸钠溶液等)2.实验步骤:(1)将锰矿石、过氧化钾、碳酸钠转化为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和碳酸钙等金属氧化物;(2)用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备氧气;(3)通过水银的位移观察氧气的相对密度。

3.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时应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置,注意安全;2.相对密度的测量要求仪器精密、仪器校准准确。

3.氢气的制备1.预备材料:氢氧化钠固体、锌粉、盛装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宽口玻璃烧瓶2.实验步骤:(1)将锌粉加入烧瓶中;(2)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和一定量的水,用烧杯覆盖住瓶口;(3)轻度加热,3-5分钟后产生氢气;(4)通过水银的位移观察氢气的相对密度。

3.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时应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置,注意安全;2.要适量控制加热时间、温度以及水银滴漏速度等参数;3.相对密度的测量要求仪器精密、仪器校准准确。

三、实验原理氧气和氢气的制备过程均涉及到氧化与还原反应。

其中,氧气的制备反应式为:MnO2 + 2NaOH → Na2MnO4 + H2O + O2反应中,氢氧化钠溶液为氧化剂,锰矿石(MnO2)为氧化物,而还原产物氧气直接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氢气的制备反应式如下:Zn + 2NaOH → Na2ZnO2 + 2H2↑反应中,锌粉为还原剂,氢氧化钠溶液为氧化物,产物为氢气。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氧气制备实验结果(1)制得氧气颜色为淡蓝色,有轻微的刺激性气味;(2)通过水银滴漏法测得氧气相对密度约为1.12。

2.氢气制备实验结果(1)制得氢气颜色为无色、无味、无毒、不溶于水;(2)通过水银滴漏法测得氢气相对密度约为0.07。

初中化学气体的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的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的制备教案
实验名称:气体的制备
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制备氢气和氧气,并观察气体性质
实验目标:
1. 了解氢气、氧气的制备方法及性质
2. 掌握气体的收集方法
3. 观察氢气、氧气的性质,并进行检验
实验材料:
锌片、氢氧化钠固体、过氧化氢溶液、装有水的漏斗、试管、试管架、气体收集瓶、点燃装置、火柴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装置气体收集瓶,漏斗里放入一定量的水,将气体收集瓶倒置于水中,确保水的高度能够完全覆盖气体出口。

2. 制备氢气:将锌片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并足量的水,观察反应产生氢气。

3. 收集氢气:将气体收集瓶的气体出口对准试管口,收集氢气。

收集完气体后,用火柴点燃气体,观察氢气燃烧的现象。

4. 制备氧气: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漏斗中,装置好气体收集瓶,将漏斗里的过氧化氢溶液滴下,观察反应产生氧气。

5. 收集氧气:用同样的方法收集氧气,并用火柴点燃氧气,观察燃烧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防止溶液溅到皮肤上。

2. 氢气易燃,点火时要小心,保持安全距离。

3. 氧气支持燃烧,点火后应远离试管,以免被火焰吸引。

实验结果:
1. 氢气:无色、无味、无毒,具有易燃性。

2. 氧气:无色、无味、无毒,能支持燃烧。

实验延伸:
1. 氧气实验:使用其他氧化剂制备氧气进行观察。

2. 氢气实验:将氢气通过激光装置进行燃烧观察。

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氢气和氧气,并观察了它们的性质。

这个实验帮助我们更加了解气体的制备方法和性质,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案】专题复习——气体的性质与制取

【教案】专题复习——气体的性质与制取

【教案】专题复习——气体的性质与制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气体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无臭等。

(2)了解气体的制取方法,如排水法、排空气法等。

(3)学会使用气体收集装置,如气瓶、气泵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气体的性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气体的基本性质。

(2)气体的制取方法。

(3)气体收集装置的使用。

2. 教学难点:(1)气体性质的微观解释。

(2)不同气体制取方法的适用条件。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体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3. 讲授法:讲解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制取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气体性质的微观解释。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瓶、气泵、排水法装置、排空气法装置等。

2. 实验药品:石灰石、稀盐酸、双氧水、二氧化锰等。

3. 教学课件:气体的性质与制取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气体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提问:气体有哪些制取方法?2. 新课内容:(1)讲解气体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无臭等。

(2)讲解气体的制取方法,如排水法、排空气法等。

(3)讲解气体收集装置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气体性质和制取过程。

(2)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4. 小组讨论:(1)讨论气体性质的微观解释。

(2)讨论不同气体制取方法的适用条件。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气体的性质与制取1. 气体基本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等。

2. 气体制取方法:排水法、排空气法等。

3. 气体收集装置:气瓶、气泵等。

气体的制备及性质检验教案

气体的制备及性质检验教案

气体的制备及性质检验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其作用本课时内容是初中气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专题复习课,是在复习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及性质检验的基础上,升华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性质检验的方法、规律。

同时这是第一个专题复习课,所以以此课时总结出学习专题复习的方法,即点-线-面-体的知识网络构建方法。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复习巩固初中三大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b.能根据已知的条件,判断制取气体的发生、收集装置。

c.学会对常见气体进行检验方法及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d.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对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的复习,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率和方法。

体会中考专题复习的方法技巧,即点-线-面-体的知识网络构建方法。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可以提高专题复习“类型推理”的思维,认识到从个体到一般的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技巧。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发生,收集装置的选择。

难点:装置气密性检查,气体性质检验的过程及现象描述。

二、学情分析初三下学期复习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制备及检验方法,所以通过回顾这三种气体的制备方法,大部分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

三、活动准备导学案、ppt、试管一个、导管两根干、带孔塞子一个,水槽一个,自来水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

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②若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进气口应为原因是五、板书设计气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1.首先研究生成该气体的化学原理,选择药品;2.然后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并安装实验仪器,而且一定要检查气密性;3.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4)根据气体的化学性质选择验满和检验方法。

(5)根据气体的密度选择放置方法六、教后反思。

化学课教案:气体的性质与制备

化学课教案:气体的性质与制备

化学课教案:气体的性质与制备一、引言在化学课程中,气体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了解气体的性质与制备方法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实验操作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介绍气体的性质与制备,通过系统的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内容。

二、气体的性质2.1 气体分子间距离大、无定形无凝结点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较弱,使得气体分子自由运动并具有较大的平均间距。

这也是导致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凝结点的重要原因。

2.2 可压缩性与易扩散性由于气体分子间空隙较大,在外界压强变化时可以发生较大压缩或膨胀。

此外,因为气体分子具有高速运动和无规则碰撞,所以易于扩散到周围空间。

2.3 温度对气体压强影响(查理定律)根据查理定律(Charles's Law),在恒压条件下,温度升高会使得气体容积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使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从而引起分子间作用力减弱,容积扩大。

2.4 压强对气体体积影响(博伊尔定律)根据博伊尔定律(Boyle's Law),在恒温条件下,压强与气体体积成反比。

即当压强增加时,气体分子受到更大的约束,体积减小;而当压强降低时,气体分子受到较小的约束,体积增大。

三、气体制备方法3.1 通性反应制备气体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是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

例如,酸和金属之间的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以硫酸和锌为例:H₂SO₄+Zn→ZnSO₄+H₂↑3.2 加热法制备气体某些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可以分解产生气体。

一些金属碳酸盐、金属硫酸盐等都可以通过加热产生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释放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等无色无味的气体。

3.3 反应溶液制备气体有些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而产物是一种易挥发的气体。

例如,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可以在水溶液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4 燃烧反应制备气体某些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气体。

最常见的例子是燃烧木材或者石油中的碳氢化合物,会产生相应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

四、实验操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体的性质与制备方法,我们设计了以下两个简单实验操作:4.1 实验一:制备一种可用于灭火的气体——二氧化碳材料:小块大理石(大理石粉末)、白醋、比色管、点火装置等。

【教案】专题复习——气体的性质与制取

【教案】专题复习——气体的性质与制取

【教案】专题复习——气体的性质与制取第一章:气体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体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无臭等。

2. 让学生掌握气体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溶解性等。

3. 让学生了解气体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二、教学内容:1. 气体的基本性质2. 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3. 气体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气体的基本性质。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观察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性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气体在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步骤:1. 讲解气体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无臭等。

2. 进行实验,观察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溶解性。

3. 分析气体在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气体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举例说明气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气体的制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

3. 让学生学会正确操作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备。

二、教学内容:1. 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2.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3.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备及操作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观察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

3. 采用操作演示法,让学生学会正确操作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备。

四、教学步骤:1. 讲解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如排水法、分解法等。

2. 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

3. 演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备及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五、课后作业:1. 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

2. 分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

3. 复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备及操作。

六章:气体的收集与储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体的收集方法,如排水法、排空气法等。

2. 让学生掌握气体的储存方法,如气瓶储存、真空储存等。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引言:实验教学在化学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气体的制备方法与性质特点,并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实验目的:1. 了解气体的制备方法;2. 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氯气、氨气的制备与性质;3. 分析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气体的制备主要有化合物分解法、反应法和物理方法等。

本实验主要以化合物分解法进行气体的制备。

其中,氯气由氢氯酸与过氧化氢反应制得;氨气由氨水与氯化铵反应制得;二氧化碳由碳酸氢铵与强酸反应制得;氧气由过氧化氢分解制得。

实验器材与药品:1. 烧杯、试管、试管夹、漏斗、分液漏斗;2. 过氧化氢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溶液、氨水、碳酸氢铵溶液;3. 雪硼、酒精灯。

实验步骤:实验一:氯气的制备与性质1. 取一烧杯,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溶液;2. 加入适量的氨水溶液,出现气体放出;3. 用试管夹将放出的气体收集到试管中,观察其气味和颜色变化;4. 用试纸进行气体检测,观察其酸碱性;5. 将试管倾斜,使气体接触试纸,观察试纸变化。

实验二: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1. 取一烧杯,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铵溶液;2. 加入适量的强酸(如盐酸),观察其气体放出;3. 用试管夹将放出的气体收集到试管中,观察其气味和颜色变化;4. 用试纸进行气体检测,观察其酸碱性;5. 将试管倾斜,使气体接触试纸,观察试纸变化。

实验三:氨气的制备与性质1. 取一烧杯,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溶液;2.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其气体放出;3. 用试管夹将放出的气体收集到试管中,观察其气味和颜色变化;4. 用试纸进行气体检测,观察其酸碱性;5. 将试管倾斜,使气体接触试纸,观察试纸变化。

实验四:氧气的制备与性质1. 取一烧杯,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2. 加热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其气体放出;3. 用试管夹将放出的气体收集到试管中,观察其气味和颜色变化;4. 用火柴点燃试管内的气体,观察其燃烧反应。

常见气体的性质与制备教案

常见气体的性质与制备教案

常见气体的性质与制备教案一、引言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动能较高,不固定在一定位置上。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气体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本教案将重点讨论这些常见气体的性质与制备方法。

二、氧气1. 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它对大部分易燃物质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可以支持燃烧。

氧气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和岩石中。

2. 制备方法常见的制备氧气的方法有:(1)电解水: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在两个电极之间通电,正极片上的氧气被生成,负极片上的氢气同时生成。

(2)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3)高温轻金属还原法:利用高温条件下轻金属或其氧化物与氧气反应,生成氧气。

三、氮气1. 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它主要存在于大气中,占空气的比例约为78%。

氮气具有惰性,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2. 制备方法常见的制备氮气的方法有:(1)空分方法:利用气体中的分子运动速度不同,通过冷凝、压缩等方式将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分离。

(2)氨的热分解法:将氨气加热到高温,氨气分解为氮气和氢气。

(3)氧化铵法:通过铵盐与强碱的反应生成氨气和水,在适当的条件下进一步氧化生成氮气。

四、二氧化碳1. 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它是一种酸性气体,可以溶于水形成碳酸。

2. 制备方法常见的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有:(1)碳酸盐与酸反应法:将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发酵法: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将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3)燃烧法:通过燃烧有机物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五、总结本教案从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三个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制备方法进行了介绍。

氧气是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可以电解水、过氧化氢分解或使用高温轻金属还原法制备;氮气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可通过空分方法、氨的热分解法或氧化铵法制备;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酸性气体,常用的制备方法有碳酸盐与酸反应法、发酵法和燃烧法。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引言: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具有无定形、可压缩、扩散性强等特点。

了解气体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对于化学学习和实验至关重要。

本实验教案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

实验目的:1. 掌握气体的制备方法,包括酸与金属反应、酸与碳酸盐反应、氢氧化物与金属反应等。

2. 了解气体的性质,包括燃烧性、可燃性、密度等。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燃烧塞、烧杯、试管、滴管、酒精灯等。

2. 实验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锌粉、镁粉、氢气气体等。

实验步骤:1. 制备氢气气体a. 取一滴管,将锌粉用滴管放入其中。

b. 将滴管倒立放入试管中,用盛有盐酸的烧杯将试管底部浸入其中。

c. 观察试管中是否生成气体,并观察气体的性质。

2. 制备二氧化碳气体a. 取一燃烧塞,将一小块碳酸氢钠放入其中。

b. 将燃烧塞插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c. 观察试管内是否产生气体,并观察气体的性质。

3. 制备氨气气体a. 取一燃烧塞,将一小块氢氧化钠放入其中。

b. 将燃烧塞插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盛有盐酸的烧杯中。

c. 观察试管内是否生成气体,并观察气体的性质。

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氢气气体:观察到试管中产生气泡,气泡激烈冒出,并可用火柴点燃,发生“噼噼啪啪”的爆炸声。

分析:产生气泡的现象是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气体,氢气气体具有可燃性和燃烧性。

2. 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试管中产生气泡,并可通过水合成白色固体。

分析:产生气泡的现象是碳酸氢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并生成白色的固体,即碳酸钙。

3. 氨气气体:观察到试管中产生气泡,并具有刺激性气味。

分析:产生气泡的现象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氨气气体,氨气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可腐蚀皮肤、黏膜和眼睛。

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教案

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教案

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气体的制备方法和一些常见气体的性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材料:1. 蓄气瓶、玻璃棒、醋酸、小苏打2. 气球、塑料瓶、硫酸、锌粉3. 酵母、糖、试管、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实验一:二氧化碳的制备步骤一:在蓄气瓶中加入适量醋酸将适量的醋酸倒入蓄气瓶中,约占瓶容积的1/3。

步骤二:加入小苏打将适量的小苏打倒入蓄气瓶中,立即用橡皮塞把瓶口封严。

步骤三:观察结果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瓶内液体,观察到蓄气瓶中产生气体并膨胀。

实验二:氢气的制备步骤一:在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硫酸将适量的硫酸倒入塑料瓶中,约占瓶容积的1/3。

步骤二:加入锌粉将适量的锌粉倒入塑料瓶中,立即用气球封住瓶口。

步骤三:观察结果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并可以用火柴点燃气球口放出的气体。

实验三:氢氧化钠与稀酸的反应产生气体步骤一:将糖和酵母溶解将适量的糖和酵母溶解于试管中的温水中,搅拌均匀。

步骤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溶解好的糖和酵母溶液慢慢滴入含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

步骤三:观察结果观察到试管中产生气泡,并可以通过氢氧化钙溶液中产生的气体灭火。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一中,加入醋酸和小苏打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此蓄气瓶会膨胀。

实验二中,硫酸和锌的反应产生氢气,氢气可以点燃。

实验三中,酵母和糖的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灭火。

三个实验分别制备了二氧化碳和氢气,同时也观察到了这些气体的一些性质。

实验教学要点:1. 注意安全:实验中使用的化学品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性,操作时需要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2. 实验步骤:学生需要按照实验步骤依次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 观察记录:学生需要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养成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4. 结果分析:学生可以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到不同气体的制备方法和一些性质特点。

5. 学生互动: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化学实验教案观察气体的制备与性质

化学实验教案观察气体的制备与性质

化学实验教案观察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化学实验教案:观察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引言: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

观察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是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气体的制备方法以及不同气体的性质。

本文将探讨该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气体的制备过程,并了解不同气体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可采用以下原理进行解释:1. 氢气的制备:通过金属与酸的反应制备氢气,如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2. 氧气的制备:通过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分解制备氧气。

3. 二氧化碳的制备:通过酸与碳酸盐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如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4. 氨气的制备:通过碱与酸反应制备氨气,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氨气。

三、实验步骤以下是观察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的步骤:1.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观察:a. 取一小块锌,将其放入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盐酸。

b. 将气体收集瓶倒置于水槽中,观察气体产生的速度和气体颜色的变化。

c. 将一根湿润的红石蕊放在气体收集瓶的口上,观察其变化。

2. 氧气的制备与性质观察:a. 取一小块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

b. 将试管倒置于水槽中,观察气体产生的速度和气体颜色的变化。

c. 将一根燃烧的木条放在试管口上,观察木条的燃烧情况。

3. 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观察:a. 取一小勺碳酸氢钠放入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盐酸。

b. 将气体收集瓶倒置于水槽中,观察气体产生的速度和气体颜色的变化。

c. 将一根燃烧的蜡烛放入集气瓶中,观察火焰熄灭的情况。

4. 氨气的制备与性质观察:a. 取一小勺氢氧化钠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盐酸。

b. 将试管倒置于水槽中,观察气体产生的速度和气体颜色的变化。

c. 将试纸放在试管口上,观察其变化。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氢气:氢气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时,会发生爆炸,产生水蒸气。

【教案】专题复习——气体的性质与制取

【教案】专题复习——气体的性质与制取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体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可压缩等;(2)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如排水法、排空气法等;(3)学会使用气体收集装置,如气密性检查、气体的收集与排放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掌握气体的性质;(2)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气体的制取方法;(3)运用实验操作,熟练使用气体收集装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气体的基本性质;(2)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3)气体收集装置的使用。

2. 教学难点:(1)气体收集装置的气密性检查;(2)不同气体制取方法的选取与操作。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体收集装置、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2.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实验指导书等;3. 教学环境:实验室、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气体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气体的性质与制取方法;2.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气体性质的实验观察,如气体的无色无味、可压缩性等;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气体的制取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气体的制取原理;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气体制取实验,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与注意事项;5. 总结提升:总结气体的性质与制取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气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气体性质与制取方法的相关知识;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实验器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气体性质与制取方法的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反思教学效果:总结教学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气体的制备与性质检验实验(教学案)

气体的制备与性质检验实验(教学案)

有关气体的制备及性质检验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在高考试题中通常以常见的气体如O2、H2、CO2、NH3、Cl2、NO、NO2、SO2等的制备为载体,考查有关气体的制备原理、发生装置、除杂、干燥、收集和尾气处理,以及气体的性质检验等。

有时还会与物质的分离提纯和定量测定相结合进行考查。

该题型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检测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运用能力,在选择题和综合性实验中都有所涉及。

一、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1.实验室典型的气体发生装置2.气体收集方法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原理收集的气体不与水反应且难溶于水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收集装置1.气体的净化(1)常见净化装置a装置为加热固态试剂以除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为防止固体进入两端导管,两端应用石棉或玻璃棉堵住,但要使气流通畅。

b装置一般盛液体试剂,用于洗气。

c装置一般盛固体试剂,用于气体的除杂和干燥。

(2)常见干燥剂:液态干燥剂固态干燥剂装置或常见干燥剂浓硫酸(酸性、强氧化性) 无水氯化钙(中性) 碱石灰(碱性)不可干燥的气体NH3、H2S、HBr、HI等NH3Cl2、H2S、HCl、SO2、CO2等2.尾气的处理(1)直接排空处理:主要用于对无毒、无害气体的处理。

如N2、O2、CO2等。

(2)尾气处理装置:①某些溶解度较小的有毒气体,多数可通入烧杯中的某种试剂中吸收除去(如图甲)。

如Cl2、NO2均可通入NaOH溶液中除去。

②对于溶解度很大的气体,吸收时应防止倒吸(如图乙)。

常见的防倒吸装置还有如下几种改进装置(以NH3的吸收为例,未注明的液体为水)。

③某些可燃性气体可用点燃或转化的方法除去(如图丙)。

如CO、H2可点燃或通过灼热的CuO除去。

④某些可燃性气体(如CH4、C2H4、H2、CO等)也可以采用收集的方法处理(如图丁)。

初中化学教学备课教案气体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备

初中化学教学备课教案气体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备

初中化学教学备课教案气体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备初中化学教学备课教案气体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备一、引言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实验中常用到各种状态的物质,而气体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种状态,其性质和制备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本教案旨在讲授初中化学课程中关于气体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备的知识。

二、气体的性质气体是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具有自由流动的状态,其性质与其他状态的物质存在显著差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1. 可压缩性气体具有高度的可压缩性,即当外界施加压力时,气体体积会相应减小,而体积减小与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几乎无关。

这一特性使得气体易于在容器中压缩和扩散。

2. 高度可扩散性气体具有高度可扩散性,即气体分子在空气中会自发地随机运动,并迅速扩散达到均匀的分布。

这与气体分子之间相对较大的间距和自由运动有关。

3. 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压强与体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温度不变时,压强和体积呈反比关系,即当压强增大时,气体体积减小,反之亦然。

4. 温度与体积的关系气体的体积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根据查理定律,当压强不变时,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即温度升高时,气体体积增大,反之亦然。

三、实验室制备气体1. 制备氧气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加热过氧化氢小颗粒来制备。

具体步骤如下:(1)取一支干燥无水试管;(2)称取适量过氧化氢小颗粒放入试管中;(3)用酒精灯或热板加热试管底部,观察试管内部的变化;(4)将一根湿润的红石头火柴点燃,接近试管口处,观察火柴的变化。

2. 制备氢气氢气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气体,可以通过金属与酸反应来制备。

以下是制备氢气的具体步骤:(1)取一支干燥无水试管;(2)将试管倾斜,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3)将锌条通过试管口缓缓放入试管中,观察气体的生成。

3. 制备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可以通过酸与碳酸盐之间的反应来制备。

具体步骤如下:(1)取一支干燥无水试管;(2)将试管倾斜,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酸;(3)将大理石粉末缓慢加入试管中,观察气体的生成。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性质》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性质》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性质》一、实验目的及背景介绍气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形态之一,而了解气体的制备方法及性质对于化学实验教学至关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制备不同气体,探究气体的性质,并掌握气体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

二、实验原理1. 制备氧气:通过加热含过氧化钾(K2O2)的高锰酸钾(KMnO4)溶液,释放出氧气。

2. 制备氢气:通过反应金属锌和稀盐酸,产生氢气。

3. 制备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加酸反应,使得酸与碳酸盐发生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4. 检验气体性质:利用氧气的可燃性、氢气的可燃性以及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维持燃烧的性质,进行气体的检验。

三、实验步骤1. 制备氧气:a. 取一烧杯,加入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

b. 向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钾。

c. 用试管将反应气体收集起来。

2. 制备氢气:a. 取一小块锌片置于烧杯底部。

b.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 用试管将反应气体收集起来。

3. 制备二氧化碳气体:a. 取一烧杯,加入一定量的酸。

b. 向酸中倒入适量的碳酸盐。

c. 用试管将反应气体收集起来。

4. 检验气体性质:a. 将收集起来的气体试验管分别移至点燃烛火的位置。

b. 观察气体的燃烧情况,记录下观察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氧气的性质:氧气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氧气能够维持燃烧,支持燃烧物体的燃烧过程。

这是因为氧气是一种有利于燃烧反应进行的氧化剂。

2. 氢气的性质:氢气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是一种高度可燃的物质。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氢气能够燃烧,形成水蒸气和火焰。

这是因为氢气在氧气的存在下能够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大量热能。

3. 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二氧化碳气体为无色、无味、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维持燃烧,烛火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熄灭。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反而会扑灭燃烧物体上的火焰。

气体制备高中生物教案

气体制备高中生物教案

气体制备高中生物教案
目标:
1. 了解气体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掌握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 能够进行实验制备气体
先导知识:
1. 气体是一种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通常呈现气态状态
2. 气体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制备,如化学反应、物理方法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气体的性质和制备方法,让学生了解气体的一般特点
2. 结合示例介绍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3.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制备气体,感受制备气体的过程
4. 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评估方式: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口头答辩:要求学生就制备气体的方法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口头解释和讨论延伸活动:
1. 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气体的性质和特点,比较它们的差异
2. 实践操作: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气体制备实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反思:
1.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气体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学生在实验中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学生是否对气体制备过程有所体会和感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结束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气体的制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愿大家在未来的成长途中,不断追求知识,勇往直前!。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取与性质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取与性质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取与性质一、引言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本次化学实验教案将介绍气体的制取与性质,重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以及它们的性质。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对气体的化学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2. 掌握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记录能力。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材料:1. 水2. 水银3. 亚铁氰化钾4. 碳酸钠仪器:1. 烧杯2. 玻璃容器3. 水槽4. 火柴或火花棒5. 滴定管6. 气球或密闭容器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制取氧气-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亚铁氰化钾溶液,加入碳酸钠固体并搅拌,观察气泡的生成。

- 将烧杯底部加热,等待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瓶口产生气体。

- 用滴定管将气体收集在气球或密闭容器中。

2. 实验二:制取氢气- 将玻璃容器内充满水,放入水槽中。

- 在玻璃容器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并迅速倒入适量的稀硫酸。

- 等待一段时间,观察玻璃容器中气泡的生成。

- 用滴定管将气体收集在气球或密闭容器中。

3. 实验三:制取二氧化碳- 将烧杯中的水银倒入玻璃容器中,将容器倒立在水槽中。

-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倒入烧杯中。

- 等待一段时间,观察玻璃容器中的气泡。

- 将气泡收集在气球或密闭容器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氧气制取实验中,观察到烧杯中加入的碳酸钠固体与亚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气泡,烧杯底部加热后观察到瓶口产生氧气。

氧气具有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它能维持燃烧过程。

2. 氢气制取实验中,观察到玻璃容器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泡。

氢气具有无色、无味、易燃易爆的性质,可以用来进行还原反应。

3. 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中,观察到烧杯中的稀盐酸与水银反应生成气泡。

二氧化碳具有无色、无味、可溶于水的性质,它可以维持燃烧过程,同时也用于气体灭火器。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取与性质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取与性质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取与性质一、实验目的和背景气体是物质的一种常见状态,也是化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两个实验,探究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二、实验原理1. 氢气的制取与性质氢气可以通过金属与酸反应来制备。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将锌带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生成锌离子和氢气。

反应方程式:Zn + H2SO4 → ZnSO4 + H2↑在此反应中,金属锌被酸溶解产生锌离子,同时放出氢气。

这是一种可以观察到释放出大量热量和发生起泡现象的反应。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在一个干净无水滴入口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 将镊子夹住锌片,放入滴入口瓶内。

- 翻转试管置于锌片上,并用橡皮塞密封。

- 观察到试管内不断冒出无色透明的气泡,这些就是制得的氢气。

- 将气泡接触火源,能听到“吱吱”声并发生明亮的燃烧,说明氢气是可燃性物质。

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可以通过碳酸钙与酸反应制取。

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大理石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反应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在此反应中,碳酸钙被酸溶解产生钙离子和水,并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且比空气重的气体,在常温下由于密度较大容易聚集在低处。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取一个干净无水滴入口瓶,一侧倾斜。

-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大理石粉末。

- 加入稀盐酸至试管中,并紧密堵塞试管口。

- 观察到试管内开始冒出无色透明的气泡,这些就是二氧化碳。

- 将试管口引向瓶内另一端,观察到气体逐渐在瓶内的向下移动,确保二氧化碳密度较空气大。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 氢气制备实验:- 试剂:锌片、稀硫酸- 仪器:滴入口瓶、烧杯、镊子、试管、橡皮塞等2. 二氧化碳制备实验:- 试剂:大理石粉末、稀盐酸- 仪器:滴入口瓶、试管等四、实验步骤1. 氢气制备实验:(详细按上述原理部分步骤进行)2. 二氧化碳制备实验:(详细按上述原理部分步骤进行)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取了氢气和二氧化碳,并观察到了它们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的制备及性质检验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时内容是初中气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专题复习课,是在复习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及性质检验的基础上,升华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性质检验的方法、规律。

同时这是第一个专题复习课,所以以此课时总结出学习专题复习的方法,即点-线-面-体的知识网络构建方法。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复习巩固初中三大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b.能根据已知的条件,判断制取气体的发生、收集装置。

c.学会
对常见气体进行检验方法及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d.总结出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对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的复习,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率和方法。

体会中考专题复习的方法技巧,即点-
线-面-体的知识网络构建方法。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可以提高专题复习“类型推理”的思维,认识到从个体到一般的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技巧。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发生,收集装置的选择。

难点:装置气密性检查,气体性质检验的过程及现象描述。

二、学情分析
初三下学期复习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制备及检验方法,所以通过回顾这三种气体的制备方法,大部分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

三、活动准备
导学案、ppt、试管一个、导管两根干、带孔塞子一个,水槽一个,自来水
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

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
②若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进气口应为原因是
五、板书设计
气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
1.首先研究生成该气体的化学原理,选择药品;
2.然后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并安装实验仪器,而且一定要检
查气密性;
3.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4)根据气体的化学性质选择验满和检验方法。

(5)根据气体的密度选择放置方法
六、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