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气血津液
(三)防御作用
生理效应 • 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 外邪入侵后,防止邪气深入并驱邪外 出
病理表现 • 易受外邪侵袭而易患病 • 患病后难愈
(四)固摄作用
生理效应
• 固摄血液 • 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 • 固摄精液 • 固护腹腔脏器位置 病理表现
• 体内液态物质大量流失,而见出血症、 自汗、多尿、流涎、吐清涎、小便失 禁、遗精、早泄等
1、血能养气 血足则气旺 血虚则气虚
2、血能载气 血为气之载体
气随血脱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1、气能生津 气旺则津足 气弱则津少 2、气能行津 气行则津行 气不行津 3、气能摄津 气旺则津固 气不摄津 4、津能载气
三、血和津液之间的关系
津血同源
血与津液都是又水谷精微所化 生,都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 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 转化,这种关系称为“津血同 源”。
二、血液的生成
(一)血液生成的途径
1、水谷精微化血
饮食物 水谷之精(营气+津液) 心 肺血
2、肾精化血
(二)血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 脾胃气血生化之源 心主血脉,肺朝百脉 肾精化血,肝肾精血同源
三、血液的运行 (一)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血行依靠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的协调平 衡
脉道通利 血液的质、量(清浊、粘稠等) 寒温的影响 (二)涉及的相关脏腑功能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行; 肺主气,朝百脉而助心行血;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脾统血、肝藏血;
营气与卫气,都以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生成来源, 但“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营主内守而属阴,卫主外卫而属阳, 二者之间的运行必须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的腠理开
合、正常的体温、“昼精而夜寐”,以及正常的防 御 能力;反之,营卫不和,即可出现恶寒发热,无汗 或多汗,“昼不精而夜不寐”,以及抗御外邪能力 的 低下等。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气血津液及脏腑》
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
气血津液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气血津液是身体内一种重要的物质, 对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气的种类和作用
气是生命的基本物质,包括天然之气和人体之气。不同种类的气在人体内起 到不同的作用,如推动血液循环、保持器官功能平衡等。
血的种类和作用
血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包括经络之血和脏腑之血。血液在人体内 承担多个重要的功能,如养生、运输气体和营养等。
津液的种类和作用
津液是中医理论中一个关键的概念,它包括体液之津和脏腑之津。津液的平 衡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它可以润滑身体组织,维持身体正常运转。
脏腑的基本概念
脏腑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了人体内的内脏器官。每个脏腑 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作用,以及与其他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脏的概述
五脏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包括心、肝、脾、肺和肾。每个脏腑都 有不同的功能和特征,在人体内起着关键的作用。
了解中医理论非常重要,它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将中医理论应用到实际临床中,有助于治疗疾病、调 理身体和改善健康。
诊断与治疗的依据
中医理论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通过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并选择适 当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健康的影响与中医养生 的建议
中医对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理解中医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可以提高身 体的自愈能力,改善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六腑的概述
六腑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每个脏腑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互相协调合作维持人体健康的平衡。
十二经脉与脏腑的关系
十二经脉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与脏腑密切相关。经脉是气血 运行的通道,起着调节脏腑功能和平衡气血津液的作用脏腑
中医学基础第三章气血津液
三、血的主要功能
1、 滋润和濡养:脏腑、官窍、形体等全 身皆得其养。“血盛则形盛,血弱则形 弱”。
生理
血液充盈
↓
各得所养
↓
面色红润 皮肤与毛发润泽
肌肉丰满 脏腑功能旺盛
病理
血液亏虚
↓
不能濡养
↓
养成分。 其一为水谷精气,尤其是营气。 其二为自然之清气。
第三节 血
一、 血的基本概念:即循行于脉中富有 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也是构成和维持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二、 血的生成和运行
(一) 血的生成来源 1、 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根本,营气、
津液、精等皆根于水谷精微。 2、 营气:营血互育互化。 3、 津液:津血互渗互化。 4、 精:精血同源,互育互化。
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2、 后天之精气:
1) 自然之清气:由肺主吸入,与自然环 境密切相关
2) 水谷之精气:来自于脾胃运化的水谷 精微,与饮食营养密切相关。
二、气的分类
名称 生成来源 分布
功能特点
元气 肾中精气 全身
激发脏腑功能
宗气 水谷精气自然 胸中 清气
营气 水谷精气 脉中
助肺呼吸,助心血行 营养化生血液
↗足阳明胃经
足三阳经→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2、 奇经八脉:
任脉、冲脉、督脉、带脉、阴维脉、 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3、 十二经附属部分
(1)十二经别:十二正经到达脏腑的分
支。
(2) 十二经筋:十二正经到达骨节肌肉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专家讲座
第15页
●气升降出入是经过各脏腑不一样功效活动表 现出来,详细落实到脏腑之气上。
注:并非每一脏腑必须具备气升降出入四 种运动形式,而是各侧重。
●气升与降,出与入关系: 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关系,相互制约、相互
为用——以到达脏腑之间协调平衡。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16页
五、气分类
(一)元气(原气、真元之气) 元——开始、最初;原——原始 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主要气,是人体生
汗 排泄废物
冬:尿多汗少 阴阳平衡 尿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35页
四、津与液区分 津液虽统称,但有一定区分
津
液
性 状 清轻稀薄,流动性大 重浊粘稠,流动性小
分 布 ❖ 散于皮肤、肌肉、 ❖ 孔窍,并渗透于脉
作 用 滋润肌肉、充养皮肤
属性 属 阳
灌注于关节、 孔窍和脑髓等处 滑利关节、濡养孔窍、 补益脑髓
气逆
血病 气病 气 脱
气滞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41页
二、气和津液关系 从阴阳属性而言,气属阳、津液属阴。
(一)气对津液关系 气能生津—是津液生成与输布 物质基础和动力 水化于气
气对津液 气能行津—是津液输布排泄动力, 气行则水行 气能摄津—控制津液排泄,使体内 津液维持一定量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生成与分布 由脾胃运化水谷精气所化生,是其中柔和且
富有营养部分。 行于脉中,贯五脏络六腑。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21页
●主要功效
功效
化生血液——经肺注入脉中,为血 液组成成份之一
营养全身——循经脉流注全身,为 人体提供营养物质 营运血液——为血中之气,含有营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基础。
下面将分别介绍气血津液的概念、功能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一、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1.气:气是人体内一种极为精微的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气的运动变化支撑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气具有温煦、推动、防御、固摄、营养等作用。
2.血: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血具有濡养、化神的作用。
3.津液:津液是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液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
二、气血津液的功能1.气的主要功能:(1)推动作用: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2)温煦作用: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的体温,并激发和维持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3)防御作用:气具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
当外邪侵入人体时,气能够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抵抗外邪的入侵。
(4)固摄作用:气能防止血液、精液等液态物质流失,以及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
(5)营养作用:气能够为人体提供营养,促进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为人体各部位提供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2.血的主要功能:(1)濡养作用:血是人体营养物质的来源,能够滋养和濡润全身各脏腑器官,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2)化神作用:血还具有营养和化神的作用,能够为人体提供精神上的滋养,影响人的精神活动。
3.津液的主要功能:(1)滋润作用:津液能够滋润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为其提供水分和养分,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2)濡养作用:津液还具有濡养脏腑经络的作用,能够为其提供营养物质,促进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3)化湿作用:津液能够调节人体的湿气平衡,帮助人体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
(4)代谢作用:津液还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能够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泄。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气的涵义: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
的极精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 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
气的涵义包括三层意思:物质性、 功能性和运动性.
1、物质性:是结构单位最小的物 质.用最表达.
血能载气 津液能载气
三气运动的意义:
1、布散全身,发挥人身之气的功能,运行 精、血、津液濡养全身.
2、完成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 理活动,并使之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3、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适应和 联系.如肺的吸入与呼出,饮食物和津液 的新陈代谢等.
四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1、脏腑之气运动趋势: 心肺在上,上者宜降.
五脏:肝肾在下,下者宜升. 脾胃居中,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六腑以降为顺,宜降.
六腑: 降中寓升小肠吸收水谷精微
2、脏腑之气运动的协调统: 1肝气主升,肺气主降. 2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3心火宜降,肾水宜升. 3、气机调畅:
气的运动通畅无阻,协调平衡称 之气机调畅.
五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1、气机失调:气升降出入运动失去协 调平衡,称为气机失调.
2、生理表现: 1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2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
功能活动. 3推动精血津液的生成与运行输布.
3、病理表现:气虚推动无力. 1生长发育迟缓、早衰. 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减退. 3血行迟缓—-血瘀. 4津液停滞—-痰饮、水肿.
二温养作用:
1.含义: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热量,温 暖机体,营养全身.
2、狭义之精: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 的生殖之精.
• 中医学的先天之精,从分子生物学来看, 可能相当于现代医学生殖细胞中的核 酸和性激素.在遗传工程中,核酸是携带 父母的遗传信息,形成胚胎,促进胎儿生 长发育的根本物质;而性激素则是人 体繁殖机能的物质基础,类似中医学中 的天癸.
中医基础理论学气血津液
3、津液的功能
• 津液主要有滋润、濡养的作用。
• 布散于体表的津液能滋润皮毛肌肤; 进入体内的津液能滋润脏腑;输注 于孔窍的津液(如泪、涕、唾液等) 能滋润眼、鼻、口等孔窍;流入关 节的津液能滑利关节;渗入于骨的 津液能滋润和充养骨髓与脑髓。
• 血在脉中通行,内而五脏六腑,外 而皮肉筋骨,如环无端,运行不息, 不断地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脏 腑组织器官,借以发挥营养和滋润 作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 (2)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 正常----气血充盈,才能神志清晰,
精神旺盛。 • 病理----血虚、血热或运行失常,均
可出现精神衰退、健忘、多梦、失 眠、烦躁,甚则可见神志恍惚,惊 悸不安,以及谵妄、昏迷等神志失 常的多种临床表现。
•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 调平衡,称为“气机调畅”, 人体处于生理状态。
• 升降出入的平衡失调,则是 “气机失调” 。
气机失调
• 1、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到阻碍而运行 不利,称为“气机不畅”;
• 2、气的运动受阻较甚,在某些局部发 生阻滞不通时,称作“气滞”;
• 3、气的上升太过或应降而反升,称为 “气逆”;
2、血的生成
• 血----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其生成途径 是水谷精微化血。
• 饮食物经胃的腐熟和脾的运化,转化为 水谷精微。水谷精微经脾的作用上输于 肺,并与吸入之清气相合,通过心肺的 气化作用注之于脉,化而为血。
•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3、血的功能
• (1)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 功能。
(3)营气
• 生成:饮食水谷,在脾胃的作用 下,化生为精微,并由脾上输于 肺,水谷精微中精专的部分进入 脉道,成为营气。
中医基础理论(二)精气血津液
精和血之間還存在著相互資生和轉化的關係。 精藏於腎,血藏於肝。腎中精氣充盈,則肝有 所養,血有所充;肝的藏血量充盛,則腎有所 藏,精有所資,故有“精血同源”之說。
血的營養不只滋潤作用,具體體現在面色的紅 潤、肌肉的豐滿和壯實、皮膚和毛髮的潤澤有 華、感覺和運動的靈活自如等方面。如果血的 生成不足或持久地過度耗損,或血的營養和滋 潤作用減弱,均可引起全身或局部血虛的病理 變化,出現頭昏目花、面色不華或萎黃、毛髮 乾枯、肌膚乾燥、肢體或肢端麻木等臨床表現。
四、氣的種類
由於氣的分佈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 (一)宗氣 積於胸中,是飲食水谷所生化之氣與吸入之清氣結合
而成,是一身之氣的運行輸布的出發點。 它的功用:一是助肺司呼吸,凡言語、聲音、呼吸強
弱,均與宗氣的盛衰有關;二是貫注心脈而行氣血。 凡氣血的運行,以及肢體的寒暖和活動能力,多與宗
從氣、血、津液的相對屬性來分陰陽,則氣具 有推動、溫煦等作用,屬於陽;血和津液,都 為液態物質,具有濡養、滋潤等作用,屬於陰。
機體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 所需要的能量,來源於氣、血、津液;它的生 成和代謝,又依賴於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 正常生理活動。
因此,無論在生理還是病理方面,氣、血、津 液和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之間,始終存在著 互為因果的密切關係。
血,是機體精神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故《素 問,八正神明論》說:「血氣者,人之神,不 可不謹養。 」
人的精神充沛,神志清晰,感覺靈敏,活動自 如,均有賴於血氣的充盛,血脈的調和與流利。 正如《靈樞‧平人絕穀》中說的「血脈和利, 精神乃居」 “。
气血津液中医基础知识
气血津液中医基础知识气血津液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基本物质,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其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一、气血气血是指中医理论中的两种基本物质,即气和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包括呼吸、心跳、消化、循环等;血则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1. 气的概念及功能气是人体内的一种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和固摄等作用。
具体来说,气能够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功能和新陈代谢,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温煦人体,保持人体的正常体温;防御外邪,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固摄人体的津液、血液等物质,防止其流失。
2. 血的概念及功能血是人体内的一种有形的红色液体,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滋润和营养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如果血液不足或者运行不畅,就会导致人体出现贫血、面色苍白、四肢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津液津液是指人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包括汗液、尿液、唾液、肠液等。
津液的主要功能是滋润和营养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1. 津液的生成与运行津液的生成和运行与脾、胃、肺、肾等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津液主要由脾胃运化水谷而来,经过肺、肾等脏腑的调节和转化,输布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和组织中。
如果津液不足或者运行不畅,就会导致人体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症状。
2. 津液与疾病的关系津液的代谢失衡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例如,水肿是由于津液代谢紊乱导致水液潴留所致;消渴则是由于津液不足或运行不畅导致血糖升高所致。
因此,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常常会采用调理脾胃、润肺补肾等方法来调节津液代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气血津液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气血津液的理论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病症表现,中医会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来调理气血和津液的运行,以达到扶正祛邪、调理身体的目的。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3.病理表现:气失固摄 (1)各种出血证。 (2)多汗、多尿、自汗、尿失禁。 (3)遗精、滑精、早泄。
此外,妇女带下过多,滑胎,都
与气的固摄作用失常有关。
(五)气化作用:
1.含义: 广义: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种
变化。 狭义:指精、气、血、津液的
化生和相互转化。
2、表现: (1)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输布、
侵作用,故称之为卫气。卫气行脉 外,与营气相对而言,故又称“卫 阳”。
(2)生成: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 中的慓疾滑利部分。
如《素问·痹论》:“卫者,水 谷之悍气也”。
(3)分布:卫气运行于脉外,不 受脉道约束,外而皮肤肌腠,内而 胸腹脏腑,布散全身。
《素问·痹论》曰:“卫者,水 谷之悍气也。其气悍疾滑利,不能 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 间,薰于盲膜,散于胸腹。”
生理:宗气充盛—脉搏徐缓,节律 一致,肢体温暖,活动灵活。
病理:宗气不足—脉来躁急,节律不 齐,或微弱无力,四肢不温,活动不 利。
c、资助先天之气:宗气为后天生成
之气,具有资助先天之气的重要作
用。
先天责之于肾 元气
气虚
后天责之于脾肺
宗气
3,营气(荣气、营阴、营血)
(1)含义:指行于脉中与血共行具有营 养作用之气。 因其行于脉中,与卫气相对而言属
(4)功能: a、化生血液。《灵枢·邪客》:“
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 以为血”。
b、营养全身。《素问·痹论》:“
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 ,洒陈于六腑”。
c、营运血液。营气乃血中之气, 有运血之功。《灵枢·营卫生会篇》 :“营在脉中……营周不休”。
4、卫气(卫阳)
(1)含义:行于脉外,具有护卫作 用之气。 因其有卫护人体,避免外邪入
精气血津液神的知识点
精气血津液神的知识点
精、气、血、津液、神是中医对人体内各种物质和能量的抽象描述,具体来说:
1.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分为先天之
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而后天之精则是来源于吸入清气与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
2.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
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
3.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样物质,是构成人体和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血的主要来源是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其中液态部分经心肺气化后,成为红色血液。
4.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
命活动的基本物资。
津液有很多种类,如脉内之津液、皮肤之津液、关节之津液等。
5.神:是一个哲学概念,泛指万物之精气,在人体中则指由精气化
生的生命活动。
神具有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和主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双重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血的功能 失调
面色不华或萎黄,肌肤干燥,肢 体或肢端麻木,运动不灵活。或
惊悸,失眠,多梦或烦躁,恍惚, 甚至昏迷等。
面色萎黄
第三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 在体液及其正常分泌物,如胃液、肠液、涕、泪、唾等。
分类 质地 分 布
津 清稀 肌表、孔窍、血脉
(二)温煦作用 1、含义:气对机体的温暖、熏蒸作用,这种作 用是通过阳气而实现的。 2、作用:维持体温的恒定
维持肝脏经络的生理活动 维持血液、津液等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
四、气的生理功能
(三)防御作用
1、含义:气护卫肌肤,抗御邪气的作用。
2、作用:护卫肌表,抵御外邪 邪正交争,驱邪外出 自我修复,恢复健康
气血津液学说是研究人体基本生命物质的生 成、输布及其生理功能的学说。
第一节 气
一、气的概念 二、气的生成、运动 三、 气的功能 四、 气的分类及其各自的功能
一、气的基本概念
哲学——构成世界的本源,运动着的客观存在——抽象
气
人体之气(人气)
医学 —————— 生命的最基本物质
气血津液系统之气
(一)气的含义: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二)人体之气的存在形式:
1、气聚而成形者——人的形体,如脏腑、肢体、官窍等。 2、弥漫而流动不息者——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
二、气的生成
(一)气的来源
先天精气 —— 父母之精气
后天精气
呼吸之清气 水谷之精气
人体之气
(二)气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
五脏系 肺—自然界之清气 统综合
宗气
(2)分布:积于胸中 其上者—出于肺,循喉咙,走息道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学说(中医护理学课件)
血
4、血的运行
血在脉中运行,流布于全身。 血液充盈; 脉管系统的完整而通畅; 全身各脏腑生理功能正常,特别是 与心、肺、肝、脾四脏密切相关。
心气推动; 肺朝百脉,与清气合并,布散全身; 脾气的统摄; 肝气疏泄功能的调节。
01 第 三 部 分
津液
津液
1、概念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清者为津,分布于皮肤、孔窍,血脉。 稠者为液,分布于骨节、脏腑、脑、髓。
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
气
气机失调
脏腑气机 失调
气滞: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 气陷:气的下降太过,上升不及。 气脱:气的外出太过,不能内守。 气闭:气闭结于内,不能外出。
肺失宣降,脾气下陷,胃气上逆, 肾不纳气,肝气郁结等
气
4、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
人的生长发育生殖 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血的循行 津液的输布
大肠
肾
膀胱
D.大便
C.尿
津液
5、津液的功能
1)滋润濡养 2)化生血液 3)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冬天汗少尿多;夏天汗多尿少 4)排泄代谢产物
汗、尿等排出,以维持机体脏腑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
2、功能
滋润、濡养,是血液的组成部分。
津液
3、津液生成
《素问.经脉别论》: “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水谷
胃 游溢精气
脾
小肠 大肠
分清 别浊
大便
津液
4、津液输布与排泄
水谷
肺
A.汗、B.呼气
胃 游溢精气 脾
三焦
全身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
津液的生成:脾、胃、小肠、大肠;
津液的转输: 肺(水之上源)、脾(水
之中洲)、肾(水脏)、肝 、三焦; 津液的排泄:肺、肾、膀胱、大肠。
四、津液的生理功能
1、 滋润和濡养功能; 2、 化生血液; 3、 排泄代谢产物; 4、 运载作用; 5、 调节机体阴阳平衡。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十六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十六分。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1、气能生津——气阴两伤——益气养阴 2、气能行津——补气行水(气虚水肿)
——行气利水(气滞水肿)
3、气能摄津——补气固汗—玉屏风散
(自汗)
4、津能生气——补气生津 5、津能载气——气随津脱——补气固脱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十六分。
送到肾中,充养先天之精。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十六分。
三、精的生理功能
(一)生殖繁衍:肾精 天癸 生殖器官 (二)促进生长发育:《素问·上古天真论》 (三)生髓 养骨、充脑、化血 (四)滋润、濡养脏腑器官 (五)为 人 体 正 气 之 本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十六分。
第二节 气
(二)津液的分类
分类 质地 分 布
生理功能
津 清稀 肌表、孔窍、血脉 滋润皮毛、充养 肌
肉、化生血液
液
粘稠
关节、脏腑、脑髓
滑利关节、濡养 腑、充养脑髓
脏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十六分。
二、津液的代谢 —与心无直接关系
水液
胃
小肠
(主液)
大肠 (主津)
粪便
脾
肝
鼻
肺
肌表
脏腑 组织
肾
膀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一、气的涵义:一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如饮食中的水谷之气,吸入之清气(即氧气)等,即所谓〞人之有生,金赖此气〞。
二是指生命活动的动力,如脏腑之气。
所以,气有物质和功能两种涵义。
二、气的来源与生成:气分是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
先天之气也称为元气,禀受于父母,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成;后天之气为由肺吸入之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所产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结合而成。
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合而称为真气或称正气。
(内经)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就是气的来源与生成的概括。
三、气的分布及其功用:真气充遍全身,无时不有,无所不至,以营养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内在动力。
真气偏盛偏衰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健康情况。
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明正气旺盛不易患病,正气虚衰容易患病的道理。
由于气的分布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一)宗气:积于胸中,是饮食水谷所生化之气与吸入之清气结合而成,是一身之气的运行输布的出发点。
它的功用:一是助肺司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注心脉而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以及肢体的寒暖和活动能力,多与宗气有关。
(二)营气:宗气贯入血脉里的营养之气,行于脉中,与血的关系密切,故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的说法。
可见营气与血的作用不可分割,共同发挥营养机体的功能。
(三)卫气:宗气宣发于脉外的叫卫气。
其性刚悍,善走窜,达于体表,温润皮肤、肌肉、滋养腠理,司汗孔的开阖,以防御外邪,故叫〞卫气〞。
例外邪侵入机体,卫气即起而抗邪,故发生恶寒、战栗、汗毛竖起等症状。
卫气胜邪,则恶寒解,热退病除,反之,则寒热不消,疾病继续发展。
(四)五脏六腑之气:如心有心气,脾有脾气等等。
心气不足,则出现心悸、气短等;脾气不足则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
可见各脏腑之气是维持其生理功能的动力。
以上各气,虽然名称不同,分布各异,但其功能可归结为三点:1气能生化万物,滋养人体的一切脏器组织。
2由于气的动力作用,能使一切营养物质输布于全身。
3有保护人体,防御外邪,调节内外环境统一的作用。
血血是在脉中循环流动,运载精气,营养全身的液体。
营气行于脉中,故营气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循脉上下、营运全身的主要组成成分。
营气和血的关系密切,可分而不可离。
常合称为营血。
血的生成,来源于水谷之精气,通过脾、心、肺的作用化生而成血。
故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升〞的说法。
血运行于全身,循环不息,以营养机体各部。
血盛则形体也盛,血衰则形体也衰。
血的化生与运行必须依赖于气的作用,所以说,〞气为血帅〞,〞气行血自行〞,〞气滞血亦滞〞。
但气的这一功能的实现,又须依赖于血的营养,故又有〞血为气之母〞的说法。
气血之间有着互相依存的密切关系。
临床上遇见血瘀者,不仅要活血,还要行气;血虚者,不仅要补血,还要补气,这样才能气血调和,恢复健康。
精精的涵义有二:一是指生殖有关的精,即先天之精;二是指五脏之精,由饮食水谷而来,即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藏于肾,是人类生殖繁衍的基本物质,故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之说。
后天之精,由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后,产生之精微物质,脏于五脏,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叫五脏之精。
五脏之精充盛,注入于肾,通过肾气的作用与先天之精结合转化为肾精。
当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生殖机能成熟时,肾精又能转化为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互相依存,没有先天之精,不可能有后天之精,而先天之精又必须依赖后天之精不断滋生,故有〞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的说法。
总之,在人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精不断地消耗,也不断地得到水谷精微的补充,所以精不仅是人体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又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密切关系着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整个过程。
津液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它来源于饮食,经脾胃运化之后产生水谷精微的液体部分,注入经脉,输布全身,营养机体。
津与液既相似,又不同,其性质、分布部位和作用各有区别。
清而稀者为津,渗透浸润于肌肤腠理之间,有濡养肌肉、充润皮肤的作用,如组织间液,淋巴液等。
浊有稠者为液,流行灌注于关节、脑髓,孔窍等处,有润滑关节、滋养脑髓、濡润乳窍的作用,如关节液、唾液等。
津与液就整体的功用来说又同属一体,互相影响、互相转化,所以津与液常常并称为津液。
津液又是血的组织成分,故与血的关系密切。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需要适量的津液。
津液有多余,则经过气化变成废物排出体外,藉以保持体液平衡。
如出于腠理为汗,下输膀胱则为尿。
我国医学认为〞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因此,体内水液的调节,依赖于肺、脾、肾三脏共同完成。
肾主水,司肾关的开阖,以调节水液。
肾的功能失调,津液运行障碍,则水液停留而发生痰饮、水肿等证。
津液不足,则出现口干、舌燥、皮肤枯燥干涩,甚至四肢挛急、抽搐等,如大汗或利尿过多均可发生这些病症,称为伤津液。
津液与血关系密切,大量出血也会出现伤津液的证候,故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及〞亡血家忌汗〞之说。
气与津液之间也是相互滋生相互作用的。
气虚则气不化津而出现津液缺乏,伤津者则化气无源,又可出现气短、无力等气虚的证候,所以又有〞耗气则伤津,津伤则耗气〞的说法。
气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均可以用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
气的生成来自于三个方面:1.先天之精气:即受之于父母的先天禀赋之气。
其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肾藏精气;2.水谷之精气:即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后所得的营养物质;3.吸入之清气:即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
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作用:气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推动经气的运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2.温煦作用: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
气维持并调节着人体的正常体温,气的温煦作用保证着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及经络的生理活动,并使血液和津液能够始终正常运行而不致凝滞、停聚。
3.防御作用:气具有抵御邪气的作用。
一方面,气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另一方面,气可以与入侵的邪气作斗争,以驱邪外出。
4.固摄作用:气可以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并可统摄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体液流失;固藏精液以防遗精滑泄。
5.气化作用:气化作用即在通过气的运动可使人体产生各种正常的变化,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实际上,气化过程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气的各种功能相互配合,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比如,气的推动作用和气的固摄作用就是相反相成的,一方面,气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排泄;另一方面,气又控制和调节着血液和津液的分泌、运行和排泄。
推动和固摄的相互协调,使正常的功能活动得以维持。
气的运动被称为气机,气的功能是通过气机来实现的。
气的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升、降、出、入四个方面,并体现在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之中。
例如,肺呼气为出,吸气为入,宣发为升,肃降为降。
又如,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气机的升降出入应当保持协调、平衡,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根据所在的部位、功能及来源的不同,气分可为以下各类:1.元气:元气又称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并受后天水谷精气不断补充和培养。
元气根源于肾,通过三焦循行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
元气的功能是推动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因此,可以说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
2.宗气:宗气即胸中之气,由肺吸入之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生成。
宗气的功能一是上走息道以行呼吸,二是贯注心脉以行气血。
肢体的温度和活动能力、视听功能、心搏的强弱及节律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
由于宗气积于胸中,临床上常以心尖搏动部位的(虚里)的搏动情况和脉象来了解宗气的盛衰。
3.营气:营气即运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
营气的功能表现为注入血脉、化生血液及循脉上下、营养全身两个方面。
4.卫气:卫气即行于脉外、具有保卫作用的气,与营气一样,也主要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
卫气的功能包括: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气机失调气机失调,即气的升降出入运行失常,是指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脏腑经络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
一般地说,气机失调的病机,可概括为气滞(即气的运行流通障碍)、气逆(即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气陷(即气不上升力量不足或下降力量过强)、气闭(气的外出受阻)、气脱(气失内导而散脱于外)等方面,现分述如下:气滞,是指气机郁滞,气的运行不畅所致的病理状态。
主要由于七情内郁,或因寒冷刺激,或痰湿、食积、瘀血等阻滞,影响了气的流通运行,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导致某些脏腑经络的功能障碍。
可引起局部的胀满或疼痛、形成血瘀、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
还可使某些脏腑功能失调,如肺气壅滞、肝郁气滞、脾胃气滞等。
气逆,是指气的上升过度,下降不及,而致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
多由于情志所伤,或饮食寒温不适,或痰浊壅阻等因素所致。
多见于肺、胃和肝等脏腑。
如气逆在肺,则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而发作咳逆,气喘;气逆在胃,则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为恶心、呕吐、或呃逆、嗳气;气逆在肝,则肝气逆上,发为头痛而胀,胸胁胀满,易怒等症。
若突然遭受惊恐刺激,肝肾之气或水寒之气循冲脉而上逆,则可形成“奔豚气”的病证。
一般来说,气逆于上多以实证为主,但也有因虚而气上逆者,如肺气虚而肃降无力,或肾气虚而失于摄纳,则都可导致肺气上逆;胃气虚,和降失职,亦能导致胃气上逆,此皆因虚而致气上逆之病机。
气陷,是以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气虚发展而来。
若素体虚弱,或因久病耗伤,脾气虚损不足,致使清阳不升,中气下陷,则可产生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病证。
气闭与气脱,都是以气的出入异常,或为闭塞,或为脱失的严重病理状态,临床多表现为昏厥或亡脱等病证。
气和津液的关系气与津液的关系同气与血的关系很相似,主要表现在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和津能载气四个方面。
气能生津:津液来自于摄入的饮食物,而饮食物化生津液则依赖于脾胃之气。
因此可以说,气是津液化生的动力。
如果气虚,脾胃功能减弱,则可见津液不足之证。
气能行津:津液在体内的输布和排泄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通过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共同的气化作用,可以实现气对津液的行津、化水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