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结(07年)
07诗歌鉴赏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题系列(解析版)
07 诗歌鉴赏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思维导图习题训练一、(2024·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袭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⑥。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
④中夕:半夜。
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答案】1.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2.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
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考语文总结(07年)
2006 年—— 2007 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教课总结耿富梅2007年 7月2006 年—— 2007 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教课总结一、中考复习获得的经验:1、对学生充满信心。
进入初三此后,校长和年级组长多次为我们初三老师开会,给我们鼓劲,使我们对学生充满了信心。
固然这届学生特别是一般班学生基础较差,但依据与三中、五中一模二模成绩对比,成绩的提升是有希望的。
本着这类信念,我也剖析了我们这两个班的具体状况。
虽然这两个班平常成绩其实不是太好,但学生的潜力仍是有的,要点是要把学生的潜力发掘出来。
因此,我就是怀着这类信心率领学生进行到语文总复习。
2、与同科老师和所任班级老师的团结协作。
我们语文组一共 7 个人,在组长孙老师的率领下,我们常常在一同集体备课,各自取出自己教课中的问题进行议论、研究,为提升学生的成绩收集资料,出谋献策,竭尽全力,我从中利润匪浅。
能够说,初三语文成绩的提升,是我们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自然,这两班成绩的获得,也与前任语文老师给学生打下较好基础和两位班主任及全部科任老师的亲密配合是分不开的。
关于两班的优异学生和问题学生,我们都能做到实时交流,发现问题,实时纠正,想方想法使他们进入正常状态。
3、熟能生巧。
我不是说学生很笨,而是认为自己是个很笨的老师。
但我向来认为勤劳能够补拙。
因此对指导学生的复习,我尽量做到课上嘴勤(该讲的必定要讲,特别是要点和难点),课下手勤(多批阅学生的作业、作文、日志、篇子),尽量使学生在讲堂上不分心,在课下不懒惰。
并且利用课间多找学生讲话,对不思学的学生进行责备和指引,对学习上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鼓舞和指导,特别是学习上的指导,如优异生李天乐、何罕一、刘英文等同学理科成绩很好,但语文成绩却时高时低,总不稳固,因此从下半学期开始,我就常常找他们讲话,指引他们第一不要偏科,要重视语文,此外要注意字的书写(这一点还和其家进步行了交流,要他们敦促自己的孩子),还让他们交过一段时间的练字;阅读、作文练习也在课下对他们进行了相应的要点指导,进而使他们中考获得了105 分以上的好成绩,刘英文还获取了115 分的最高分(两个班)。
认真分析用心体会
认真分析用心体会———如何做好词语理解题山阳县城区第三初级中学潘连军中考语文考试中在现代文(散文、小说)阅读板块,经常考察这一种题: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或分析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好在哪里)。
笔者通过观察、实践,分析比较各种考题,发现这种题多是考查对文中人物个性心理、思想情感的揣摩能力,以及对所描绘事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的概括能力。
现举几例试做分析,以期对老师和学生起到启示和引导作用。
1、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她再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具体语境:“妈妈提着水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
她在看花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得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依据“花儿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即花能感受到自己的爱,“花在她的笑容里开得更欢”花在她的照顾下茁壮成长,妈妈浇花时满心的欢喜。
总结:妈妈相信花儿能感受的自己的爱,并茁壮成长。
“相信、欢喜”是心理活动和情感。
(2)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具体语境:前一段写到“儿子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去了?’所选词语句子后面是:“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吗?’”我们可以这样考虑,儿子说花儿不见了,妈妈是什么心理,当妈妈跑过来发现“花开得好好的”又是怎样的心理,是花儿在笑吗?总结:妈妈看到花儿还在时惊喜的心情。
“惊喜”是情感。
这中题所选词语不是规范的词语,看语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07年陕西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浇花》第2题。
(3)她不依不饶....地与我搭讪。
具体语境:“儿子去后台做准备了,我做在那里心里七上八下的,我害怕自己的加压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猛然拧头时,却发现旁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位普通的妇女,她的衣着很简朴,使我一下子想起电视里的农民工,她凑过来与我搭腔:‘孩子参加比赛?’我点头表示同意,她却不依不饶地与我搭讪:‘我女儿也来了,她第七个出场。
初中语文2007——2009年中考试卷梳理
(60分)
作文(1)
命题作文:妈妈的手
提示:可写记叙性、描写性、抒情性或议论性的文章,也可写琦君《妈妈的手》的读后感。
命题作文:永远的歌声
命题作文:假如初三不再补课
作文(2)
给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袁隆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人靠占全球8%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有了袁隆平。76岁的袁隆平坚持实地研究已有50年。2007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以“袁隆平:谁将养活中国”为题,对他进行了专访。袁隆平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做事先做人是我一辈子最深刻的感悟。”
22体会:作者在文中说:“给长辈做一点点事,不能老是要报酬。”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2修辞问题:作者把取暖的火炉比喻成“有着金嗓子的歌手”,蕴含了什么样的深意?
23分析人物:《最忆母亲裹粽时》中的动作描写和《父亲为我念书》中的语言描写,颇具特色。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分析动作或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1)只见母亲用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两张芦叶,卷成小碗状,然后放进米、馅,压紧,再添上一张芦叶,收口盖住,并用棉线扎牢。(2)“你,你有兴趣听念书了?好,好,我念,我愿意念。”
21语法问题:本文运用插叙的方法,以“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一句引起回忆。请你从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一句话,并说明其作用。
21分析人物品格:劳动是艰辛的,“我”却从中感受到了快乐。从“我”在寻找风倒木时表现出来的“贪玩”中可以看出“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22品析句子:《父亲为我念书》中“客厅里,从一开始只有一个老人的苍凉的读书声,到后来多了聊天声、笑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老海棠树(2007上海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
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
我永生的痛悔。
8 从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相照应的句子
(2
分)
9 第②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的作用是.
(5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
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
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
, 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
构上,为下文进‘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作铺垫:
17.(6 分)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我”有一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
语气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声无奈的语气写出“我”的哀求, 18.(5 分)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
祖孙情。
19 (8 分)感点明确,围绕中心,理由充分,语言流畅,8 分;感点明确,理由充分,语
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
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己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
— 奶 ”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 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己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
安徽省2007年中考语文基本篇目——古诗词
安徽省07年中考语文基本篇目——古诗词(新课标人教版)一.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二.八年级上册【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留在我心底的眼睛(2007广西桂林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留在我心底的眼睛苏叔阳今天的少年,不会知道那时候……那时候,是1966年的8月。
谁也说不清,为什么一夜之间,就卷起了“横扫一切”的风暴。
亲人不再相认,同志间不再有真诚。
疯狂、颠倒,整个社会混乱了,人的心也倒悬起来。
那时候,我是个27岁的青年,在大学里教书。
在那风暴刚刚腾起的时候,我就被列为“横扫”的对象,挨了无数次“批斗”。
我不知道为什么,别人也不知道,连同那些批斗我的人。
我的心充满了迷惘和痛苦。
人人远离我,仿佛我是个传染病患者。
当批斗者也玩腻了的时候,我被打发去拔草,从晨至昏,蹲在热地里拔草,是难受的,尤其是心里难受的时候。
一天中午,太阳正毒。
我蹲在校园的铁栏墙边拔草,铁栏外,是一条通往近郊农村的小道。
小道上有来来往往的行人。
骑车的,步行的,凡看到我们这些拔草者,都会停下来,或者默默地看一阵,或者高声地讽刺,低声议论一番。
我以为这是种污辱,我的心淌血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在铁栏外站了一群小学生。
他们站在铁栏外,指手画脚地议论我们,用最纯洁的心诅咒我们,还有几个男孩子用土块、小石头砸我们。
我不能违犯“纪律”离开铁栏杆。
我只有忍受那咒骂、那石块,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塌了,四周一片黑暗。
假如连纯洁的孩子都疯狂了,生活还有什么希望。
就在这时候,一声轻轻的、甜甜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叔叔!”我抬起头,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站在铁栏外面对着我。
她乌黑的短发下有一双明澈的眼睛,清秀的脸颊上滴着汗水,手里捏着两根冰棍儿。
叔叔,给!”她把一根冰棍儿从铁栏外伸过来,两只眼里全是真诚和期待。
周围的孩子们哄地发出一片嘲笑和指责。
她连头也不回,只是周围的孩子们哄地发出一片嘲笑和指责。
她连头也不回,只是伸着那只拿冰棍儿的手,期待地望着我。
在我从睡梦中被人拉起推到学校的时候,在我被草绳捆住,头上被罩上厕所里的便纸篓的时候,我没有一滴泪,这时候,我却止不住泪水了。
我的泪泉被一个小姑娘的心捅开了。
我不敢吃,也实在不愿吃那根冰棍儿,这将会给那个小姑娘带来灾祸。
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知识手册汇总(全国通用版):专题07 九年级上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1.《行路难(其一)》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水调歌头》4.《无题》1.《行路难(其一)》一、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静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二、诗歌背景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为“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三、诗歌翻译【注释】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珍羞:精美的菜肴。
直:价值。
四顾:往四处看,这里泛指看。
茫然: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塞:塞满、堵塞。
川:河道。
垂钓碧溪上:传说姜尚(姜子牙)在磻溪垂钓,遇到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后被重用。
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在受到成汤的重用之前,曾经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歧路:岔路。
安在:在哪里。
济:渡过。
【译文】:金樽中的清酒,一斗价值十千钱,玉盘里精美的菜肴,价值万钱。
(面对美酒佳肴我)放下杯子,扔下筷子,(烦闷得)吃不下饭,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漫然无所适从。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大雪却铺满了山岭。
闲时我学姜太公在碧溪上垂钓,忽又梦见自己像伊尹一样乘船经过日、月的旁边。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径直挂上白色的船帆横渡沧海。
四、内容理解,重点赏析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不能食?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羞”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刻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此题运用动作描写作用分析法。
2007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15套-67
湖北省孝感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温馨提示:1.答题前,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中,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3.本卷共8页,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得分评卷人一、积累与运用(20分)(4分)正襟围坐受益fěi浅一视同人一代天jiāo2.5月30日,亚欧外长会议在德国汉堡结束,杨洁篪(chí)外长在与记者见面会上说:“对于这次会议,我有一点小小的抱怨,选择汉堡作为这次会议的地点,不太合适,因为我们经常被窗外美丽的风景所吸引,而难于专心研究亚欧共同面对的问题。
当然,由于我们的共同努力,本次会议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为亚欧进一步合作打下了新的基础。
”下面是对杨外长的话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外长的话对本次会议取得的积极成果给予了恰当的肯定。
B.杨外长的话表明了他对这次会议的生活和工作安排都很满意。
C.杨外长的话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寓褒于贬,这样说显得幽默风趣,符合严肃谈判后的轻松环境。
D.杨外长的话委婉地抱怨了少数代表不专心研究问题,而去欣赏窗外的风景。
3.按要求默写(6分)①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②“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红楼梦》中香菱的这句话评点的是王维《使至塞上》的诗句“,。
”③写一组表达古诗文作者雄心壮志的句子:,。
4.读《水浒》,按画线句仿写一个句子(3分)《水浒》通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塑造了大批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
如:通过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等故事塑造了崇尚忠义、有仇必报的英雄武松;通过5.同学们,以“金钱,我们如何面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已经准备就绪,按照计划,今天,我们将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大家交流一下准备的情况。
请按下面的要求进行交流:①围绕主题,你确立的研究专题是:(2分)②为帮助大家学会如何分析研究材料,得出科学的结论,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三则材料,请同学们认真分析研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2分)材料一:九十年代,宁夏女孩马燕因家贫而失学,放羊之余,小马燕每天写日记。
鼓神(2007广东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鼓神王雁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
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
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
这里也在操练鼓锣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
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
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价响。
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考,孤独孑孑。
我准备悄悄地离开。
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
”“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惑地直往后退。
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但姑娘媳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
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
我等着往下看。
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
布满皱纹和胡茬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
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
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项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
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就在敲击出的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犷,女人的娇娉,还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锣鼓声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生命,似在点拨着生命,似在操纵着人类奔向精神将要达及的终点……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在响,铜锣铜钹铿铿锵锵,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他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声!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
农村中学初中语文教学回顾及复习对策
农村中学初中语文教学回顾及复习对策惠安四中语文组许萍芬尊敬的各位同行:大家好!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中考语文复习的方法和对策。
回顾2007届中考语文复习所走过的路,艰辛又欣慰。
艰辛的是,面对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不尽理想的农村校学生,要取得一个细微的进步,投入和付出都要更多;但付出的回报还是令人欣慰,2007年我校中考语文A率11.41%,AB率85.17%,及格率94.13%,平均115.1分。
下面我就我校2007届初中语文教学及复习谈谈点滴体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2007中考复习教学回顾㈠复习目的与原则俗话说“种田人看稻,读书人看考”,复习目的不外乎“巩固提高、查缺补漏、熟能生巧”,以求取得最佳考试成绩。
为达成有效复习,我们的复习教学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吃透《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命题方向;二是立足课本——熟练掌握知识内核;三是熟悉考题——细致体会考题模式和考点;四是恰当做题——举一反三地学会知识并适当的拓展延伸。
㈡考试要求与内容07市考试说明未出台前,考试要求参照06年考试说明及《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7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
初中语文要复习的内容很多,语文版教材共有六册书42个单元178课。
包括现代文108课,文言文58课64篇,课内古诗12课61首,名著导读15部,42个口语交际,19个综合性学习,随文、补白、或附录里的汉语知识以及其它阅读写作内容。
增补三篇议论文,即《谈骨气》、《理想的阶梯》、《成功》(季羡林)。
㈢复习重点与难点我们是所农村校,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
历次阶段测试结果显示:我们的学生阅读能力平均水平偏低,主观性试题得分率普遍不高,尤其是现代文阅读题叙述得分率不到50%。
失分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①阅读以偏概全、浅尝辄止,孤立地看问题,生搬硬套;②缺乏语境意识,不能根据句境、文境分析问题;③答题不规范即语言表达条理混乱、主次不分,缺乏文体阅读的基础知识。
上海市中考语文备考之古诗词默写(07-16年中考真题及相关模拟题练习)
中考专题一:古诗词默写【真题汇编】【真题1】(2016年上海卷)2. ,若出其里。
(《观沧海》)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题2】(2015年上海卷)1. 夜来城外一尺雪,。
(《卖炭翁》)2. ,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3. ,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4. 衣带渐宽终不悔,。
(《蝶恋花》)5. 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真题3】(2014年上海卷)1.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2. ,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3.谈笑有鸿儒,。
(《陋室铭》)4. ,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5.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其二)》)【真题4】(2013年上海卷)1.山光悦鸟性,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___。
(《竹枝词》)3 .___,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___。
(《归园田居》5 ___,亭亭净植…… (《爱莲说》)6.虎见之,___,以为神… …(《黔之驴》)【真题5】(2012年上海卷)I.树木丛生,___。
(《观沧海》)2.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
(《绝句》)3.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_____,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5.宠辱偕忘,____,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6._____,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真题6】(2011年上海卷)1.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2.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3.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4.当年万里觅封候,。
(陆游《诉衷情》)5.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6.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真题7】(2010年上海卷)1、浮云游子意,。
(《送友人》)2、,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3、凤箫声动,,一夜鱼龙舞。
上海历年中考语文说明文
07年(一)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23分)中国瓷器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
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
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上,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
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
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番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
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
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
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
传统细瓷早巳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_____。
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
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
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口口口口”等寓意丰富的图案。
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
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专题07《经典常谈》知识汇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知识(考点)梳理+真题演练
07 经典常谈作家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
生于江苏东海县,原籍浙江绍兴,因世代居住于扬州,自称扬州人。
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
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留学英国,专攻语言学和英国文学。
作为散文家的朱自清先生,他是中国现代散文领域里成就很高的作家,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春》《匆匆》等。
先生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等领域,也都有很高的成就。
学术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
作为教育家的朱自清先生,他还是现代中国一位出色的语文教育家。
朱自清1920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杭州第一师范、扬州第八中学、吴淞中国公学、台州六师、温州第四中学、宁波四中等校任教,后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系主任,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
丰富的教学经验,也让朱自清在语文教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除了叶圣陶合著的《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标准与尺度》和《语文拾零》等教育论著,他还把语文教育的远大目标确定在了解本国固有的灿烂文化,加强民族意识并以此提高学生欣赏文学的水平。
这种观念就促使他完成了《经典常谈》的创作。
作品介绍《经典常谈》一书,写作时间在1938到1942年间,于1942年出版。
当时朱自清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80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
全书分十三个章节,浅明而精辟地介绍了我国文化传统中的经典作品,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亦可看作是时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的朱自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进行的系统梳理。
《经典常谈》文字要言不烦、通俗流畅,讲透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典籍精髓。
四川乐山200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四川乐山200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甲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
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
所以,每有失去,仍不允感到委屈。
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
我们暗暗下决心要重新得到,以补偿所失。
在我们心中的蓝图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获得勾画出来的,而失去则是必须涂抹掉的笔误。
总之,不管失去是一种多么频繁的现象,我们对它反正是不习惯。
道理本来很简单:失去当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
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来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
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一一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
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人祸造成的意外损失,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命题中应有之义。
"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
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遭际了。
由此可见,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
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乙习惯的力量很大,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习惯的力量起初看起来似乎很微弱,弱如一滴水,以致常常被人忽视。
但水滴石穿,当人感觉到习惯的巨大力量时,再想改变它,可谓难矣。
古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此作了形象而准确的概括。
习惯有好与坏之分,好习惯造就人,而坏习惯即使不毁损人,至少也会成为绊脚石。
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努力保持"无日不动笔"的创作劲头,即使"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后更兴奋",这个伴其一生的习惯使他用雄壮的音符扼住了命运的"咽喉';爱因斯坦说得更直接:"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也可以说,成功的事业和人生,其实是好习惯延续的必然结果;失败的事业和人生,则大批是坏习惯导致的恶果。
总结回顾总结回顾与
回顾与总结分析与展望——初三语文教学工作研讨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朱卫文2004年我市七年级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因此2007年的中考试题,是对新课程改革实验成果的检验。
作为课改第一轮的中考语文试卷,如何发挥中考试题的积极导向作用,实现新课程下题型的衔接与过渡,2007年中考语文试题在这一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命题原则2007年中考命题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为纲,积极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语文试题命题时坚持四个有利的原则: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动素质教育;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有利于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的合格新生,推动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连云港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是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的综合考试,因此试卷既具有水平考试的平易性,又必须具有选拔考试所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度主要体现在语言运用、课外现代文阅读试题上。
命题原则:符合学生实际,符合课标要求;难易搭配合理,考点分布合理;难度估计适当,时间估计适当;知识能力平衡,常规创新平衡。
命题依据:《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连云港市07中考考试说明》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增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历的联系。
将三维目标的考查有机地融合起来,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对学生综合素养、综合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公平性、时代性和科学性。
阅读材料选材以课外材料为主。
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文言文考查,由课内向课外过渡,重点考查学生对常见实词、常见虚词的掌握、对句意的理解和对文意的把握,强调词汇积累和理解。
作文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社会、自然,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
07年长沙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最新教育文档
07年长沙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长沙市2019年初中毕业会考试卷语文(新课标卷)考生注意:本学科试卷共三道大题。
满分l20分,考试时量l20分钟。
一、二大题中。
除特别标示分值的以外。
其余每小题2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书写在方格内。
(1)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而不舍。
(2)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chù )。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nì)迹。
(4)《恰同学少年》塑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群(fēng)华正茂的青年形象。
2.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B.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由于疾病的痛苦折磨而发出的声C.当它(腰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声音突然中止)D.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
(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3.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精致教育是一种为学生发展的高品质教育。
实施精致教育_________________,学校管理要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队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设置要________________,校园规划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A精良精美精当精细 B.精良精当精细精美C.精细精良精当精美 D.精细精美精良精当4.对下面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去掉“由于” )B.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决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2007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教学总结
耿富梅
2007年7月
2006年——2007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教学总结
一、中考复习取得的经验:
1、对学生充满信心。
进入初三以后,校长和年级组长多次为我们初三老师开会,给我们鼓劲,使我们对学生充满了信心。
虽然这届学生尤其是普通班学生基础较差,但根据与三中、五中一模二模成绩相比,成绩的提高是有希望的。
本着这种信念,我也分析了我们这两个班的具体情况。
虽说这两个班平时成绩并不是太好,但学生的潜力还是有的,关键是要把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
所以,我就是怀着这种信心带领学生进行到语文总复习。
2、与同科老师和所任班级老师的团结协作。
我们语文组一共7个人,在组长孙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经常在一起集体备课,各自拿出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为提高学生的成绩搜集资料,出谋划策,竭尽全力,我从中收益匪浅。
可以说,初三语文成绩的提高,是我们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当然,这两班成绩的取得,也与前任语文老师给学生打下较好基础和两位班主任及所有科任老师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
对于两班的优秀学生和问题学生,我们都能做到及时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想方设法使他们进入正常状态。
3、勤能补拙。
我不是说学生很笨,而是认为自己是个很笨的老师。
但我一直以为勤奋能够补拙。
所以对指导学生的复习,我尽量做到课上嘴勤(该讲的一定要讲,尤其是重点和难点),课下手勤(多批改学生的作业、作文、日记、篇子),尽量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分心,在课下不懈怠。
而且利用课间多找学生谈话,对不思学的学生进行批评和引导,对学习上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特别是学习上的指导,如优秀生李天乐、何罕一、刘英文等同学理科成绩很好,但语文成绩却时高时低,总不稳定,所以从下半学期开始,我就经常找他们谈话,引导他们首先不要偏科,要重视语文,另外要注意字的书写(这一点还和其家长进行了沟通,要他们督促自己的孩子),还让他们交过一段时间的练字;阅读、作文练习也在课下对他们进行了相应的重点辅导,从而使他们中考取得了105分以上的好成绩,刘英文还获得了115分的最高分(两个班)。
4、重视基础知识、文言文的复习。
语文试题120分,其中基础知识占20分,包括14分的选择题和4分的古诗文默写。
虽然分数不多,但它们是后边阅读、写作的基础,而且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班的学生来说,
短时间内提高阅读分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下半学期复习,我以强化基础训练为重点,以此带动其他知识点的复习。
(1)首先按《中考说明》,给学生理出中考基础知识各个知识点,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复习起来有针对性;然后领着学生进行系统复习,从字词复习开始,每天上课前发纸条默写生字词,并把字义、词义(包括成语)解释及作家作品发给学生课下去记,之后课上检测。
因为字词题在基础知识选择中比重较大,字音、字形、字义、词义、选词填空、成语使用等都属字词范围,所以我在字词复习上下的功夫较多;至于其它的知识点,如病句选择及修改、作家作品、包括古诗文默写,尤其新加的知识点,如语文综合性活动(包括仿写、图表分析、文字信息概括、活动的开场白等等)都一一系统复习,并且练习中教方法,用方法指导练习。
(2)根据我们学科组安排,把1100个字词和44个作家作品及古诗文设计成多套练习题,让学生复习一部分练一部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如病句辨认和修改、排序和选句填空,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点,就多次讲,多次练,直到学生丢分少或不丢分为止。
总之是一个点一个点地讲方法,一个点一个点地做练习巩固。
另外,在期末把各城区一模、二模的基础知识题全发给学生做,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做题情况找出自己复习中暴露的问题,然后根据具体问题有侧重点地复习,去查漏补缺。
而老师对个别学生考题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通过课下进行单独辅导,尤其是有希望上优秀的学生,力争使他们不在这些基础题上出现不该有的漏洞。
(3)对于4分的古诗文默写,从上半学期的检查背诵到下半学期的检查默写,始终引导学生强化记忆,不能轻视。
尤其避免多字、少字、错字、顺序颠倒等问题,并给学生把要考的古诗文印出来发给他们多份,其中一份要求他们贴在自己房间写字台的墙上,挤出点滴时间加强记忆。
通过反复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加深印象,到一模二模考试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这4分的默写不丢分或丢分很少。
(4)文言文阅读也进行了重点复习。
虽然文言文在中考试卷中只占了10分,但肯定是考课内的,完全能把握住。
从开始复习到中考前,我带着学生从细到粗,从全面复习到重点复习,围绕文言文4个考点,把那些基本篇目中的文言文,一共复习了三遍。
先讲后练,后来以练为主,要求学生在会翻译全文的基础上,顺便解释重点字词的含义,会译重点句子,了解文章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今年中考文言文考的《马说》,虽然出乎我们老师的预料,但因为毕竟每篇文章都复习了3遍,并做了相应的练习,所以学生回答起来问题也不是太大。
5、抓两头,带中间。
(1)一是抓两头学生。
初三上半学期,通过课堂观察和考试,我就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一个大概了解,尤其对优秀生做到了心中有数,并列了一个名单。
当然随着学习的深入,名单上的人也在发生着变化。
这些学生,无论从平时课堂教学,还是课外班补课,课间谈话,都对他们严格要求。
课堂上出现问题或考试成绩偏低,都及时找他们谈话,分析原因,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
而对那些落后生,主要是教育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要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就这样,通过对优秀生的辅导和对落后生的引导,从而带动班中的中等生逐渐进步。
尤其在临近一模二模前对班中中等偏上的一些男生也做了重点引导,从而使他们在中考中有超水平的发挥。
如优秀生名单中没有的,后来考试也上优秀的:5班的蔡楠、张博;6班的李天乐等。
事实证明,这种重点抓优秀生、落后生的做法,的确是有效果的。
在我所计划的优秀生名单中,除了7人得了100分或101分,其他同学都上了优秀;6班另有中等女生张钰旋因一模二模成绩不错,老师鼓励了她很多,也上了优秀。
(2)二是抓两头考点。
中考语文三大块:基础知识+阅读+作文。
在总复习中,我除了重点抓基础之外,还重点抓了作文。
因为作文分占试卷一半的分数。
如果不让学生掌握高分作文的基本规则,无论如何中考也是没有把握的。
而且抓基础既能促进阅读题的解答,又能对作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如掌握字词的音、形、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字词的把握、病句的修改和语序的排列又能促使学生作文时少写错字、病句,做到语句通顺,避免丢一些不该丢的分;而作文写作反过来又能加强对三种文体阅读的理解。
阅读和写作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
写作文尤其可以促使学生对记叙文篇章结构的进一步领会,阅读中的好文章又能对学生的作文有一定的范文指导作用。
这样二者相互促进。
对于作文复习,要求学生平时作文必须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两周一次作文,做到全批全改到优秀生面批面改。
在考前,根据两个班学生作文中的具体问题,利用多媒体对“作文中如何做到中心明确”和“作文中如何做到内容充实”以及“如何写好考场作文”进行了专项作文指导,并做了相应的作文练习。
对唐超等作文较差的优秀生,还要求他们看、抄一些往年中考的一类文,找出自己作文中的差距。
还给他们借一些好作文书供他们学习。
对优秀生,还在上半学期,要求他们写周记,给他们批改,指出问题;
同时也能使他们积累写作素材。
并通过这种练笔,训练书面表达能力。
在课外班,还给他们找了一些语言优美的句子和文段进行分析,教他们作文中尽可能做到语言通顺、流畅。
在临考前,把平时学生修改好的作文和往年中考的一类文及同一材料不同题目的变题作文发给学生,让他们不但能运用自己作文中的素材来准备中考作文,而且有范文可仿可循,学会举一反三,最终中考时,写出最佳作文。
二、中考成绩情况:
三(5)(6)班中考参考人数共58人,上102分优秀的25人,优秀率为47%;另有100—101分的7人;及格率为100%。
三、中考复习应吸取的教训:
1、对个别落后生重视不够,缺乏对他们知识上的细心辅导。
2、工作中时常出现急躁情绪,缺少像张老师那样老教师的耐心和对学生的循循
善诱。
3、勤奋有余,巧干不够。
尤其对阅读教学的研究有待深入。
总之,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既有艰辛,又有快乐。
今年,我们初三语文,依靠着团结协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这是很令我们欣慰的。
但愿我们四中人,能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下去,那样,我们就一定能在明年的中考中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