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统计初中教案怎么写

统计初中教案怎么写

统计初中教案怎么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学的概念及意义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 统计表的绘制4. 统计图的绘制5. 统计分析方法6.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彩票中奖概率、天气预报等,引出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统计学的定义、意义及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框架。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学校运动会成绩、班级学生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

4. 方法讲解:讲解统计表的绘制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以及统计图的绘制技巧。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所学知识绘制统计表和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在实践操作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商品销售数据分析、学习成绩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8.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统计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课后实践项目,评估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统计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源。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统计学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概念,理解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2.掌握小范围数据的统计和表示方法。

3.能够通过图表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概念。

2.数据的统计和表示方法。

3.图表的分析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2.利用图表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

2.板书、彩色粉笔、图表样本。

3.学生调查表格和问卷。

4.台式计算机和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统计”的字样,询问学生对统计概念的理解,引出调查和统计的目的及意义。

2. 学习内容(20分钟)•使用实例引出调查的基本方法。

•讲解数据的整理和分类,引导学生认识数据的重要性。

•介绍常见的数据表示方法,如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

3. 讲解示范(15分钟)老师用学生调查的实际数据进行讲解,展示如何整理数据并绘制图表,引导学生思考数据背后的关系和规律。

4. 练习(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范围的调查,并根据数据绘制图表,交流和归纳调查结果。

5. 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调查和统计的重要性,展示学生绘制的图表,让学生对数据的分析有更深入的理解。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一项小调查并整理数据,绘制对应图表,并用一段文字总结调查结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际调查和图表绘制的练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以上是《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课《统计》的教案,希朋能够帮助老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工作。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课本第9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学习体会,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演示动物运动会的热闹场面: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参加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

提问:看到这个情况,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兔、狗、猴三种小动物参加比赛;它们正在进行长跑、跳高的比赛。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1)分小组讨论。

(2)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引出不同的分类。

(3)逐个出示相应的统计表,请学生们按要求,把结果填在表里。

3.组织学生们进行分析。

(1)提问;上面的两次统计一样吗?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一次是按比赛项目统计的,一次是按动物种类来统计的。

)(2)组织交流:你从第一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一共有13只动物参加比赛,参加跳高的有5只,参加长跑的有8只,参加跳高的比参加长跑的少3只;参加长跑的比参加跳高的多3只。

)你从第二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一共有13只动物参加比赛,其中有5只狗、2只兔、6只猴,猴的只数最多,兔的只数最少……)课件出示裁判长小老鼠:提问:裁判长小老鼠想了解场上的比赛情况,它应选哪一张统计表了解情况?然后出示厨师小肥猪,提问:它应选哪一张统计表了解情况?4.小结:同样是一场动物运动会,我们按照项目、参加动物的种类来分,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统计表,根据这两个统计表我们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

二、具体实践,进一步体会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老师买了一些茶杯(出示题目图),如果为了携带方便,把带把的和不带把的分别装袋,应该按什么标准分类?如果为了便于计算所用的钱,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2)学生各自整理、填表,教师巡指导(3)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

《统计》教学设计优秀6篇

《统计》教学设计优秀6篇

《统计》教学设计优秀6篇数的认识教案篇一体现新课标的:教师通过制作课件,设计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情境,让他们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具体事物中抽象出10以内的各数,让他们联系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数数、用不同方法表示数,初步感受数的意义,并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本单元是数的概念的基础知识之一,是建立数感的开始。

要求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再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物体的顺序;掌握2-10各数的分与合。

2、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知道基数与序数所表示的意思。

3、使学生理解“〉、〈、=”的含义,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数。

4、通过认数和数数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10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会读、会写10以内各数。

掌握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写3、5、8、0以及较大数的分与合第一课时(重点课时)设计:教师通过制作课件,设计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情境,让他们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具体事物中抽象出5以内的各数,让他们联系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数数、用不同方法表示数,初步感受数的意义,并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物图-手指图-点子图-数”的过程感受有抽象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体会数的不同表达形式及数与形的一一对应关系。

使学生熟练的数出数量是1-5的物体个数,会读写1、2、3、4、5,掌握顺序和大小。

教学重点:掌握1、2、3、4、5的顺序和大小教学难点:认真书写教学过程:一。

引入在一个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儿童乐园,这里有许多的玩具和小朋友,跟你的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二。

《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统计》數學教案設計
《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学会使用频率分布表、直方图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 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学生的身高、体重,班级的成绩等,引出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新课:
1. 统计的基本概念:介绍统计的定义、目的和作用。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讲解如何收集数据,如何整理数据,并进行实例演示。

3. 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与分析:讲解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步骤,以及如何通过它们来分析数据。

(三)实践活动: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例如,收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然后制作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最后进行数据分析。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家庭每月的水电费支出,然后制作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下次上课时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4年)《统计》教学设计(精选)

(2024年)《统计》教学设计(精选)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2024)CATALOGUE 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考试评价与成绩评定•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提高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统计》课程简介《统计》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本课程将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实验设计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具备基本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和统计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选用及特点选用教材《统计学》(XXX主编,XXX出版社,2024年版)。

该教材系统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适合作为本课程的教材。

教材特点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简练、案例丰富。

通过大量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同时,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练习题和思考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02教学内容与方法主要教学内容统计指标介绍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等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讲解数据的来源、收集方法、数据整理与显示等内容。

统计基本概念包括统计学的定义、作用、研究对象等基本概念。

时间数列分析阐述时间数列的概念、种类、编制原则,以及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速度分析和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等方法。

统计指数讲解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原理、计算方法和应用。

重点与难点解析重点统计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难点时间数列分析中的长期趋势测定与预测,以及统计指数的编制原理与应用。

初中统计教案

初中统计教案

初中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数据的描述和分析4. 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调查学校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引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统计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总体、个体、样本等,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术语。

3. 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如调查问卷、观察记录等,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技巧。

4. 讲解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让学生学会用统计学方法描述和分析数据。

5.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市场调查、科学研究等,让学生感受统计学的实用价值。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学生的统计学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

3. 实例:收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用于教学。

4. 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课题】“统计”教学设计【教学背景】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

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年级这节统计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中,教师把“统计”这一数学知识延伸到卡通动物形象中去,触摸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高涨、愉悦的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十分自然的进行了情感教育,进而使学生在“格子不够”的认知困惑中,自觉地进行探索、交流,最终指向“1格代表2个圈”这一新知的前沿。

学生在童话的数学情境中参与数学活动,从事数学探索,进行数学交流,开展数学操作,在学习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到“以一代多”的意义。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智能目标;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以森林趣味运动会为线索,开展一系列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难点】半格代表1个单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统计表1张、统计图3张、颜色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经历统计(一)创设情境收集数据师:小朋友,一年一度的森林趣味运动会又开始了,比赛场上可真热闹!你们瞧,它们在干什么?师:小猴子们就要进行套圈的总决赛,比一比在相同的时间内谁套的圈最多。

你们想知道有哪些小猴子能顺利进入总决赛吗?下面我们来听听各位选手的自我介绍吧!(多媒体演示小猴的自我介绍)猕猴:“大家好,我是猕猴,我的爱好是套圈,请大家支持我。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6篇)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6篇)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6篇)《统计》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做个调查,调查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生答。

师:每个季节都有这么多小朋友喜欢,但是老师想知道喜欢什么季节的人树最多,那我们该怎么办好呢?、生:数出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来比较(肯定有会有小朋友会说到用统计的方法。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1、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我们要知道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师:现在就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生: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说出“正”字记录的简便之处)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就按“正”字的书写顺序在那个季节下画一笔画。

(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2、整理数据的过程师:整理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你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为了能够使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更直观的表示出来,让我们来共同制作统计图。

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条形统计图下板书学生们所喜欢的季节的种类。

幼儿园统计教案

幼儿园统计教案

幼儿园统计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如何进行统计,了解数据统计的意义和方法。

2. 掌握幼儿园统计活动中常见的数据统计方法,如调查、分类、整理等。

3. 培养幼儿对数据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提高思维逻辑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通过问题引导,让幼儿认识到统计的重要性,如:统计人数,统计喜欢的颜色等。

2. 学习如何进行调查,比较数据,并整理成图表。

3. 通过与幼儿一起进行实际调查活动,如调查幼儿园的可爱动物有哪些,调查幼儿喜欢的水果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与幼儿进行互动,让他们说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并记录在黑板上。

然后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统计大家喜欢的水果种类和数量。

2. 提出问题:通过图片或实物的形式,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问
题,如:我们班有多少个男生?女生?我们喜欢的颜色有哪些?
3. 进行调查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实际调查活动,例如:调查幼儿园的可爱动物有哪些?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是多少?幼儿对哪种水果更喜欢?
4. 数据整理与分析:将幼儿调查所得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并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如比较不同班级的人数,找出幼儿园最受欢迎的动物等。

5. 总结归纳:与幼儿一起总结本次统计活动的结果,并回顾统计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重点:
1. 培养幼儿对数据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2. 掌握调查、整理数据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扩展:
1. 给幼儿更多的机会进行统计活动,如统计幼儿阅读的图书种类、统计幼儿园植物的种类等。

2. 鼓励幼儿自己设计调查问题,进行自主统计和分析。

统计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统计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统计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主题:统计
年级:小学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 能够收集和整理数据;
3. 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教学重点:
1. 统计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 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2. 统计图表的解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统计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表、实物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入统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10分钟)
1. 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统计的定义及目的;
2. 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 介绍统计图表的种类及制作方法。

三、实践操作(15分钟)
1. 让学生收集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并整理成表格;
2. 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柱状图或饼状图展示数据。

四、讨论分享(10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表;
2. 讨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3.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统计图表的含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并写出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六、结束语(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活动,整理数据。

3.能够运用图表展示数据,并能够读懂图表。

4.通过统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数据整理和展示。

三、教学难点1.理解统计的概念及其意义。

2.运用图表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图表阅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实物物品等。

2.学生准备:笔、本子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统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统计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1.什么是统计?2.统计的意义是什么?3.如何进行数据的调查和整理?3. 活动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在班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问答。

2. 教学内容1.数据整理的方法。

2.如何制作简单的图表展示数据。

3. 活动设计让学生根据上节课的调查结果,制作简单的柱状图或饼状图展示数据。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和图表展示。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设计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调查活动,并整理数据,制作图表。

八、板书设计•统计的概念•数据调查与整理•图表展示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的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统计》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统计》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统计》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能够应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4. 能够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推断和判断。

教学重点: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3. 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统计学方法的应用;2. 数据的分析和推断。

一、引入(10分钟)1. 通过举例说明统计学的重要性,如:统计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的消费习惯、了解某些疾病的发病率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基本概念(30分钟)1. 介绍统计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数据、样本、总体、频数、频率、平均值等。

3.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频数、频率和平均值,并解释其意义。

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0分钟)1. 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实验等。

2. 讲解如何进行样本和总体的选择,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 引导学生进行一项数据收集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饮食习惯或娱乐方式,并按照一定的规则整理数据。

四、数据的分析和表达(40分钟)1. 介绍统计学中的图表和图形,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制作和解读各种图表和图形,分析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张统计图表,并对图表进行解读和分析。

五、统计学方法的应用(40分钟)1. 介绍统计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如: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2.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应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某班级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等。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项实际问题,并得出结论。

六、归纳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强调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 预告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八单元《统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八单元《统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八单元《统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3.学习如何用图表展示统计数据。

二、教学内容
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统计调查方法
3.统计数据的图表展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 统计调查方法
难点: 1. 统计数据的图表展示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下》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3.学生:提前布置统计调查任务,准备相关数据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一个统计数据的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 学习(15分钟)
1.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统计调查的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简单的统计调查,并收集数据。

3. 练习(20分钟)
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调查活动,收集数据,并整理成表格。

4. 总结和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展示他们整理的数据表格,并讨论如何用图表展示这些数据。

六、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展示数据和图表的方式,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并能独立进行统计调查和数据展示的能力。

七、作业
1.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挑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更深入的统计调查。

八、教学过程评价
本节课主要通过案例引入和实际操作,激发了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八单元《统计》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第八单元《统计》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第八单元《统计》单元數學教案設計标题:《统计》单元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如数据、分类、频数、频率等。

2. 学会运用图表(如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等)来表示数据和分析数据。

3.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能解释数据结果。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基本概念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制作和解读统计图表4.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统计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各种统计图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统计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统计的基本概念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如数据、分类、频数、频率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收集一些数据,进行初步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第二课时:制作和解读统计图表1. 复习旧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统计概念。

2. 讲解新课:讲解如何制作和解读统计图表,如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统计图表,并解读其含义。

第三课时: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 复习旧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统计图表的知识。

2. 讲解新课:讲解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对一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制作一份统计报告。

六、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统计教学设计方案

统计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3)熟悉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数据收集、处理和表达的能力。

(3)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 数据收集与处理3. 数据描述与图表4. 数据分析5. 实际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统计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讲授新课(1)讲解统计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框架。

(2)介绍数据收集与处理的方法,如抽样调查、数据清洗等。

(3)讲解数据描述与图表的绘制,如频数分布表、直方图、饼图等。

(4)讲解数据分析方法,如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5)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 课堂练习(1)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3. 演示法:通过PPT、视频等手段,直观展示统计学知识。

4. 实践法: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题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教学设计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3.合作探究,提高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统计调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好奇心强:五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统计调查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思维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但在统计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仍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3.团队合作能力: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数据收集和整理任务。
4.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具备独立完成统计调查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
1.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统计调查活动,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兴趣爱好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统计方法。
2.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统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引出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类别、数据等部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搭建知识框架。
3.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法,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以身高统计表为例,详细讲解统计表的制作方法、数据整理和分析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统计知识。
4.模拟实践,学以致用: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及时反馈,巩固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巩固所学知识。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践统计表的制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课堂练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内容:
a.制作统计表: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相应的统计表;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引出统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分层指导,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每个学生的统计能力。
4.掌握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简单数据处理的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分析等过程,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统计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图表的绘制与分析方法。

3.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统计的相关概念。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3.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负责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

2.熟练绘制各种统计图表。

难点1.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1.讲解统计的概念及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需要进行统计的情况。

学习(30分钟)1.通过案例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作用和特点。

2.学习如何绘制柱状图、折线图等常见统计图表。

活动(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际生活中需要用到统计方法解决的问题。

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统计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导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快速回想起统计的基本概念。

学习(30分钟)1.学习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2.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小组设计的问题,并展示解决过程和结果。

活动(10分钟)1.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

总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陵案例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了统计方法,提高了他们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于某些复杂的统计图表不够熟悉,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统计概念和图表绘制方法。

2.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制作相应的统计图表。

六、课堂延伸1.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探索更多统计方法和工具。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 统计学教学设计方案大全(五篇)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 统计学教学设计方案大全(五篇)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统计学教学设计方案大全(五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统计学教学设计方案篇一《统计学》是财经院校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定性和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掌握统计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各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研究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好地掌握《统计学》课程,除课堂教学应有的54课时外,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总结,重视本课程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实现本课程的既定目标。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总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及总的要求:社会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明确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掌握统计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各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时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课程提供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教学的重点: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变量、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统计调查的意义,统计调查的分类。

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和调查表、调查时间等概念。

统计报表制度的意义、作用和内容。

各种专门调查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统计整理的意义、步骤。

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和形式。

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分配数列中的名词概念,尤其是组中值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教学设计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统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93-94:统计。

二、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图、小动物答题卡、条形统计图。

三、数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原教材安排了让学生经历“花的颜色有几种”,“每种颜色的花有几盆”,“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笔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每种小动物有几只”,“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我的生日”,“我最喜欢吃的水果”等实践活动;学生则根据之前学的比一比、分一分以及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入新知的探究。

经过近1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组织、引领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操作活动。

故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一般方法,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2.过程方法: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感悟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引导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合作能力和对问题做出决策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样性。

3.情感态度: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其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策略:
对“统计”一课的教学而言,其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让学生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由此我试图让学生置身真实又充满童趣的情境,亲身经历和体
验统计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统计观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促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学会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而自主建
构新知。

1.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统计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既然要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动手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期在这一时空内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行探索,自行创造的机会。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统计对决策的影响。

“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是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为此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中的随机性,从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决策。

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创设小组(同桌)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把自己富有个性的方法与同伴交流,以达到完善个体认知结构,促进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五、教学片段实录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在这四种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此时学生情绪饱满,个个都想说)
师:这样吧,每个人都有一张答题卡,请在你最喜欢的的小动物下面做个记号。

学生完成题卡后师收上题卡。

(二)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
1、初次记录。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题卡,你最想了解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我想知道喜欢哪种小动物的人最多喜欢哪种小动物的人最少
生2:我想知道喜欢小兔子、小猪、熊、鹿的各有几人
生3:我想知道喜欢猪的人比喜欢鹿的人多还是少
生:……
[问题由学生自主提出,因而便有了探究的动机。


师: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
教师较快地读数据,当发现大部分学生记录不下来,正在犯难的时候,师停止报数据。

师:怎么了为什么记不下来
生:你报太快了!
师:已经记录下来的有吗
请能记录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并展示他们的方法。

生1:老师报哪种动物,我就在它下面写“∣”;
生2:我是写“-”的方法;
生3:我是画“○”的方法;
生4:我是打“√”的方法;
[师一一肯定了这些方法.]
师:看来能记下来的小朋友也不少,他们都有自己喜欢的而且简单的记录方法。

现在你们还想再来一次吗
学生高呼:想!
师:在记录之前,请先在小小组里把自己的方法说一说,然后选择你认为最简便的方法来进行第二次记录。

(到时每位学生都能顺利地进行记录)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记录方法和记录结果
(师抽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讲评,其中有三位学生采取划“正”字法来记录,师请其介绍方法,然后课件演示“正”字形成的动态过程)
[努力呈现记录方法多样化,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师:有记录结果不一样的吗
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有两位学生的统计结果有误。

师反问:到底谁的记录结果是正确的怎么查呢
这时候学生面面相觑,一会儿便说大部分人的答案肯定是对的。

师:对呀!合计数要等于班级总人数,这两位小朋友一定是在记录的时候重复了或遗漏了!
(三)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学生汇报数据,师完成统计表。

师:我们还能用涂方格的方式表示吗(随着学生的回答师完成统计图,并引导学生从纵轴上对应着的数据读出喜欢每种小动物的人数)
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杂乱的数据经过整理后表示成这样有条理的图形就叫做统计图。

你能不能给这个表格取个名字呢
生:统计表。

(四)通过统计图、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看着统计图。

你能回答起先提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吗
生:(略)
(五)小结:看来统计图表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出每种东西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统计图(表)的意义。

[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表、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感悟统计图表的简洁性。


六、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成功与遗憾并存,具体分析如下:
成功之处:以往的统计教学,往往局限在算术的计算上,一般是教材把已经采集好的数据作为已知条件给出,学生缺少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因而对整个事件没有亲切感,只是机械地为了计算而计算。

反思本课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材料的选择,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

笔者从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这一首要目标出发,设计了一系列童趣性、生活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亲身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不仅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统计观念,让学生感受了统计的必要性,学会了收集整理数据的一般方法,同时使学生体验了统计对问题决策的作用,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可以看到本课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收集、整理数据时,通过初次记录和再记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统计的全过程,在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中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老师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统计,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的良好习惯,同时又增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又如:在生日PARTY上需要买两种水果,那么该买什么水果呢这是一个与开展生日PARTY活动密切相关并急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讨论、争辩,学生认为应先进行调查并得出调查的内容是“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是哪两种水果”,有了这一行为导向之后,下一步便是商讨采取哪种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呈现(在此,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建议同桌商量出自己两个人最喜欢吃的水果,之所以让同桌进行交流,其目的是想避免再次以每个人都依依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一单一的形式,同时也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从另一侧面也要求同桌要达成和谐一致的关系),最后再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作出合理的决策,此时问题已迎刃而解,学生在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进一步建立了统计的观念,并且体会到了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与此同时为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遗憾之处:统计必须要有数据,而这一数据必定要是真实的、客观的。

本课在统计“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时,出现了两个学生其统计结果与全班总人数不一样。

这恰恰符合了教师的预设,即借此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体验,以尊重客观现实,且培养学生求知方面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遗憾的是教师在学生尚未充分感知,产生认知冲突的情况下,就急于将问题实质和盘托出;看看合计数是否等于班级总人数。

这样一来使学生失去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以致于后续探究活动中学生的自觉反思、验证的意识不足。

反思这一细节,我认为教师应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展开适当的讨论,让验证的方法在学生的感悟、交流中动态生成。

另外,还有另笔者感到困惑的是虽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诸多的喜闻乐见且与其生活紧密相连的从事实践活动的环境和机会,但在课末,教师试图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统计知识的时候,学生却表现地不很踊跃。

究其原因,是否教师还没能在如何鼓励、启发学生从统计的角度去捕捉客观事实与现象这一点上下足工夫当学生无法从生活中寻找相应的实例时,教师是否该为他们指明方向、方法,甚至具体的统计步骤,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实践的。

执教:温州市瓦市小学王淑珍
设计:温州市瓦市小学王淑珍指导:曾秀贞
邮编:325000 联系电话:05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