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就是让学生问的吗-最新年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新时代学校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9年精选文档

新时代学校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9年精选文档

新时代学校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一、教育教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体,办人民满意学校研教互促深化课改,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教研与教学并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多项新举措促进学校发展。

1.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能脱口而出的,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导向性指标之一。

实际上,深入课堂看一看,就不难发现,真正落实的却很少,特别是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

很多课都是少数优生在表演,在唱主角,变成了老师和优生的交流。

具体表象有:答问时,以个别优生的回答,当作全体的回答,练习时,以优生的速度决定教学的进程等。

我们应反思我们的教学,看是不是真正的面向了每一个学生,是不是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以课堂教学改革和校本研究为主体,围绕学科教学搞研究,以教研促教学。

每月组织教师进行两次集中培训,由学校统一安排,培训内容从教学实际出发,切实加强教师业务素养。

切实做好教师个人学习。

每位任课教师利用每周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人人读一本理论教育书籍,并要求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读后感,学校定期检查,进行客观评价。

学校不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讨课、推门课、过关课等研讨课活动。

推出四种新课型:自主学习课、交流展示课、巩固训练课、交流展示课。

还开展了教师试水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自主年教师汇报课、专题研讨课,利用每月的课改总结表彰会,对优秀教师进行物质精神奖励,极大调动了教师课改参与的积极性。

3.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民主,喊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这一块。

究其因,就是传统的师道尊严在做怪。

老师难以拉下面子,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自然教学氛围也难以和谐。

在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合作者的关系,把自己当作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学习行为,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人格,对学生不正确的地方不要简单否认,要善于引导。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在上海实行的小班化教育,他的课堂就好象是一个圆桌会议,在学生中间永远有一个座位是为老师留着的。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1]一、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

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

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2]1。

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

指导预习按照“扶――放”原则,首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

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了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

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I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二、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

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揭示知识规律,最终解决问题。

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价值取向-2019年精选文档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价值取向-2019年精选文档

教师职业道徳修养的价值取向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建设者,教师按一定的社会标准和需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知世界的能力,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准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而提升师德修养水准的前提是明确师德修养的取向。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只有明确了师德修养的取向,其修养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完善。

一、教师要爱岗敬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爱岗敬业是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这是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基本前提,也是师德修养之根。

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识有四个不同层次的理解,即畏业、爱业、乐业、创业,这是教师敬业纬度的基本形式,也是一个教师爱岗敬业的不同表现形式。

所谓“畏业”是指敬畏自己的职业。

当一个教师清醒地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一种“干活挣钱的行业”时,会很怕失去它,那他对教师职业就会具有一种敬畏感,其敬业的精神就始于畏业。

畏业者对职业能尽职尽责,爱业者能自立自强,乐业者能无怨无悔,而创业者则表现出一心一意。

这四种不同的职业感,虽然层次不同,但都是教师敬业的内在动力。

“畏业、爱业、乐业、创业”既可视作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目标,也可理解为一种状态、一种境界、一种追求。

从前者的意义出发,它为教师个体的修养提供了目标参照坐标,使其修养更具目标性。

从后者的意义出发,它启示我们,师德修养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只有高度重视加强修养,才能不断超越,修成正果。

一个好教师只有将职业当作一个事业来做,才能做到真正的爱岗敬业,他的人生价值才能获得充分的体现。

教师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工作时间上的边疆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决定着教师要有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精神。

为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提前上班做好课前准备;为备好一堂课,更要加班加点熟悉教材、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进行二次创作。

教师与激情-最新年精选文档

教师与激情-最新年精选文档

教师与激情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理查德.威伍教授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

"而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更应该首先是一个有激情的的教师。

课堂上教师的激情会吸引、召唤学生、感染学生,它会把课堂推向高潮,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的效率。

著名学者梁启超就是一个很有激情的老师。

他讲古诗,讲到精彩处,"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情绪转好又"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每当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梁启超先生无论是充满激情的神态,还是充满激情的语言,都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是不是只要教师有激情的课堂就是一堂好课呢?一次"送课下乡"的经历改变了我的看法。

今年春天,根据教研室的"送课下乡"活动的安排,我曾到乔官中学执教过一堂课:《背影》。

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先是上网搜集了大量的教学素材,然后精心地设计教案,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接下来就是试讲,与同事们进行切磋、修改完善。

课讲完了,我自我感觉良好,因为课堂进行地很顺利,跟预设的差不多。

一位听课的老师也对我说:"这堂课你真是费了功夫,课件制地真好,图文并茂,还插入了'望父买橘'的视频和歌曲,你真是越讲越动情,我们是越听越有味!"不料教研员高老师的一席话却惊醒了我这个梦中人,他说:"教师要有激情,但更重要的是要用教师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激情。

学生的精彩才是老师最大的精彩!"在这堂课中,我时而充满激情地范读课文,时而声音哽咽地诉说自己的亲情故事……在这堂课中,我成了这节课的"明星"。

却偏偏忘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不能喧宾夺主。

当一个教师的激情是以自我表演,自我陶醉,自我展示为表现形式时,它就会抑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的机会就少了。

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一、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必要性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绝大多数中学语文篇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

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服务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其次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就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存在着“思维的惰性”,所以教师的提问显得尤其必要,教师的提问可以尽量克服学生广泛存在的“思维缺席”和“思维惰性”现象的出现;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体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克服学生的自主学习存在的一种盲目性和无序性现象,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所以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教师的提问应遵循的原则1、普遍性与代表性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水平不同,个性差别也很大。

教师设计提问时要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目标,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方式,这种师生互动,有大多数时间成了“乱动”或“不动”,这种合作学习开始变形。

我在《语文教学通讯》看到这样一个材料:教师在向学生提问后下讲台开始让同学们自由讨论,教室里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人人参与教学活动,但仔细观察问题就出来了,一些学生不会合作,只在那里听好生“主讲”,一些小组的学生还在闲聊,尚未进入讨论状态。

针对此类情况,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留心沉默寡言的同学、不爱思考同学的非语言性暗示,鼓励学生间相互启发,使大多数同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在考虑提问普遍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示范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感,为部分优秀的学生设计思维水平较高的题目,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精彩的答题能产生很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能促进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

2、层次性与量力性对于提问的设计,要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组成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先简后繁的阶梯式层层推进和扩展的序。

如何应对课堂上的生成资源-精选文档

如何应对课堂上的生成资源-精选文档

如何应对课堂上的生成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教学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第四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特别强调:“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

”因此,教师能否聪明的运用教学机智处理学生课堂生成资源,还是敷衍搪塞,这就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效果的好坏。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一、首先表扬肯定,把问题还给学生,做生成资源的引导者。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讲座中讲道,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不仅教材、学习资料是资源,而且教学活动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也是教学资源,要很好地利用和开发。

尽管我们在每节课前都作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然而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时间,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都可能会出现意外的声音。

这种声音就是生成资源。

这种“生成资源”,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具有两面性――尴尬或精彩。

只要我们正视和善待这种“生成资源”,即时捕捉和利用其中所蕴涵的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因人因势地去作灵活及时的应变处理,把问题还给学生,稳住正脚,做生成资源的引导者。

就能化意外为资源,化尴尬为精彩,使课堂呈现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神采。

例如:我在教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钓鱼的启示》时,就出现了尴尬的一幕。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

三十四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前一天晚上,作者和父亲去钓鱼,由于不到规定可以捕劳鲈鱼时间,父亲要作者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作者感到十分沮丧。

三十四后,作者成了一名著名建筑师,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严格教育的重要性。

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我在课堂上按照我事先备好的预案上得精彩时,可班上有一个调皮的同学突然举手发问:“他父亲很傻,现在社会开放,像他这么老实的人,在社会哪能混得开。

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维护职业良好形象-最新年精选文档

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维护职业良好形象-最新年精选文档

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维护职业良好形象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溢美之辞都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教师被认为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心灵塑造的最佳工程师。

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标杆,更多地承担了一种职业之外的责任。

但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冲击,一些与教师形象不相符的事件也经常被曝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师的形象。

?榇耍?如何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维护教师职业良好形象,成为了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注重仪容仪表,引领学生树立“美”的观念仪容仪表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的外在体现,决定了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作为一名教师,日常工作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打交道,此时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建立的一个阶段,在从老师身上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外在形象,可以说,教师的仪容仪表,对学生有着无言的感染力,其潜移默化作用不可小视。

同时,教师的仪容仪表,也可以展现出教师的职业威信,一个外表邋遢、着装不整,不修边幅或者奇装异服、浓妆艳抹的老师,都不会在学生中留下好的印象,不仅仅会影响个人形象,还会降低教师职业的威信,一个没有威信的教师是不可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的,同样也没有学生愿意跟你学习。

因此,学校在规范学生的穿着打扮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教师在学校的仪容仪表。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像本吸引人的书,既有丰富厚实的内容,又有精美别致的装帧,因此,仪容仪表必须既跟得上时代步伐,又符合职业特点,做到发型自然大方、整洁干净,妆容淡雅清爽、洁净自然,着装简洁端庄、美观得体,整体上既给人以美的享受,让学生产生亲近感、认同感,从而爱屋及乌,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但又不能喧宾夺主,影响甚至干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不就是让学生问的吗
何谓师者?韩愈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所以说,解决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应该是老师的天职,可为什么有些学生有问题而不去求教于老师呢?为此笔者对本校八年级304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能够主动请教老师的学生占14.4%,况且这部分学生大都是学习好的。

那么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去问老师?下面是摘录的学生回答。

⑴不想太引人注目;⑵怕让老师生气;(3)有的老师太严厉,不敢问;(4)怕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变差,自己也会很难堪;(5)怕老师会不情愿;(6)办公室的气氛太严肃,不敢进去问老师;(7)老师已讲过的问题,怕再去问时,让老师批评;(8)怕老师说自己上课不认真听讲;(9)觉得与老师有距离,难以沟通;(10)老师上课会讲的,所以等着就可以了;(11)不会的问题太多了,不敢去问;(12)主要是请教同学,可以贴心交流;(13)没有这种习惯;等等。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知,学生有疑难问题而不去求教于老师的原因是两方面的:学生和老师,其关键在老师。

为了让学生贴心与老师交流,笔者认为老师要解决以下方面的问题。

1.改变学生的“心”
教师首先要打消学生的一些顾虑,使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提
问。

让学生具有不耻下问的良好思维品质;让学生去掉怕羞,不想太引人注目、怕别人说自己笨等的心理;让学生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有疑难问题一定不要放弃,必须弄明白;让学生去掉一个“怕”字,不但有问题要问,而且要大胆质疑;不要怕被老师问住,也不要怕老师的批评(老师的批评往往是善意的)。

2.别让学生“怕”
学生有疑难而不找老师解决,其主要原因就是怕老师,而怕老师的原因就是老师的生气、批评、讥讽、反过来再被老师问住,等等。

学生肯定有不会的问题,也有学过的知识记不住的,也有做过的题目而现在又不会的,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老师不要把学生太理想化了,只要学生求教于我们,就不要批评,更不要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特别是别当着其他老师或学生的面让学生难堪。

3.心中一定要“忍”
在学生问题的时候,有时老师讲了好几遍,学生就是不会,有时再问及与之有关的知识,学生又答不上来,特别是老师强调了多遍的知识或解题方法,学生也不知道等,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一定要忍耐,千万别把“火喷到学生身上,也不要讽刺挖苦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静心想想,老师越是发火,学生不但害怕,而且其思路更乱,更甚者,他们有问题也不会再求教于你了。

4.在耐心中让学生“悟”
学生的学习,有开窍的,有不开窍的。

对不开窍的学生,老师一定要耐心启发,首先使其学会“悟”。

而使其悟的重要方法,就是通过学生在审题、解题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弱点,有针对性地、面对面地进行启发开导,指点迷津,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成三次,只要我们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与之贴心交流,学生会开窍的。

但如果老师没有耐心,开导不成,便不耐烦地训斥学生,结果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还很可能会产生反感情绪,就会加大师生之间的隔阂,对你所教学科就不会再去悟了。

让学生学习开窍,有的可能很简单,一句话、一句格言、一个故事等就可能使其受到启迪而茅塞顿开。

可有的学生就不是这么简单,但只要老师把学生看成牙牙学语的小孩,对他们的辅导就应像父母教幼儿学说话和数数一样,慢慢进行,不能心急。

5.悟的方法之一是“憋”
老师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一定先让他们自己解决,如果学生自己实在憋不出来,老师再点拨,点拨不成,再进一步提引子,再让学生自己去憋。

如果学生自己能够憋出来,就更会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味,就更容易提高学生的悟性,使学生学习开窍。

据说江苏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教育自己的小孩,就是用了这种“憋”的方法:他和儿子走在路上,当儿子有不会的问题问他时,他不会把方法和答案直接告诉儿子的,他总是鼓励儿子:“你
想想,你再想想。

”如果儿子实在想不出来,他才提个引子,然后再让儿子想。

老师不但让学生把问题自己憋出来,老师自己也要憋住,不要把问题解决的方法、过程和答案轻易地告诉学生,否则不利于学生自悟。

6.在解惑中“育”
在学生求教于老师时,老师正好借此机会,结合该生平时的实际表现及解题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与之进行切磋交流:耐心解决他不会的问题,同时鼓励他有问题就问的好习惯。

如果他有缺点,老师可以委婉地给指一指,告诉他怎样学习,怎样为以后的生存和发展而学习等。

我想通过这样真诚地与之交流,学生就不会对老师敬而远之了。

7.教师主动去“问”
有的学生有疑难问题,不去问老师,那教师就主动去问他的过程中,引导他,鼓励他,让他主动地求教于老师。

说实话,学生有疑难问题而与同学交流是很好的,但问老师,更有好处。

因为不管怎么说,老师拥有的知识财富多,方法经验多,社会阅历深,所以老师帮学生解题,他不单单是给讲题,往往在借讲题之机,还会给学生点一点学习的方法技巧,甚至做人做事以及以后的生存发展的一些道理。

8.与学生“和”
老师要做知识与智慧的权威,不要做权力上的权威。

同学之
间之所以能够无拘束地相互交流,就是因为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所以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平等的。

老师应该让学生敬畏,而不应该让学生害怕甚至反感。

只有与学生平等相处,师生关系才能和谐,老生之间的交流就会无拘无束,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会深厚真挚,老师的工作也会心情舒畅。

既然如此,那教师为什么还要生气呢,让学生敬而远之呢?“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不就是让学生问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