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打开另一扇窗

合集下载

【德育案例】打开那扇心窗

【德育案例】打开那扇心窗

打开那扇心窗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

虽每天做的不是多大点事,但我想,自己不也是一天天在坚持中走过来的吗?在这二十五年里,唯一让我坚持的就是对孩子的耐心辅导。

下面我要讲的就是我对班上一位学生因父母离异后,又走进了另一个重组家庭中的杨xx同学的教育过程。

因为这次才真正意义上让我收获到为“另类”孩子打开一扇心窗,迎来的是一缕缕淳淳的幽香!【案例】一、宽容对待,呵护心灵一次上课铃响了。

我又开始了例行的“监督”工作,同学们都很快地跑回教室。

过了一会儿,我也跟进了教室,第二遍铃响过后,我的目光刚要移开,突然看见我班杨xx的座位空着。

一种不祥的征兆从我脑子掠过,到底出什么事呢?这学期第一次没来上课,竞没请假?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课,我立即把电话打了过去。

他继父说不在家里,很早就去了学校,对方匆匆挂上电话。

过了五分钟,电话打过来了,在网吧里!我一下子懵了,他父母说任由他们怎么劝也不出来,网吧的人只认钱不认人!第二天早上,我把他请进了办公室。

尊重和信任孩子是做好转化工作关键的一步。

于是我问了一句:“昨天去打游戏?”他别过脸去,很平静地回答:“是呀!”当时我惊呼于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竞能表现得如此镇静,我把心中的火压了下来,随后转念一想,至少他都不敢正视我,说明他知错,他肯定有一肚子话想说,可不管我怎么问,他的嘴唇总是紧闭着,内向的他让我一时束手无策。

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轻易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

我知道作为教师,每当在批评学生之前,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处理。

此时我像捧着个易碎的玻璃球,放不下,碰不得,但我知道我得等,等待一个适当的教育时机!先让他心中有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机会吧。

二、适时引导绝不放弃接下来的课堂上,他总是低着头,从不敢与我两眼相对,总在躲着我,这样的过程就像一次次战斗,漫长而且痛苦,我几近崩溃。

他的那扇心窗关得太紧了,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知道不能用硬的,更知道教育是慢的艺术。

《打开另一扇窗户》阅读答案

《打开另一扇窗户》阅读答案

《打开另一扇窗户》阅读答案《打开另一扇窗户》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

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师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

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

”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

”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

”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大家都笑我啊。

”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

在玛利亚是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

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

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

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

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打开另一扇窗户》习题及答案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分)名声大振:通过某件事情,知名度大大提高. 一扫而光:一下子就扫除干净。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你开错了窗”指的是什么?答:不要找一些不开心的事,影响自己的心情。

换一扇窗户又指的是什么?就是换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会看到不同的风景,鼓起了勇气,增强了信心,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3分)3.想一想这篇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个美国小男孩,由于天生就有一个大鼻子,受到嘲笑,因此性格孤僻,玛丽娅老师通过他看到窗外的悲伤景物,引导他换一扇窗户,换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从而使他走向了成功。

为孩子打开人生的第一扇窗户

为孩子打开人生的第一扇窗户

为孩子打开人生的第一扇窗户
你拥有一个小小的孩子,你看着他:他从一个混沌的小动物,慢慢变成一个有学识的人。

“他开头识字,开头读书,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学问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滑、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若干年前,一名睿智而敏感的母亲如此感叹。

父母与孩子共读
在我们拥有了许多种求知方式的今日,熟识第一个字,翻开第一本书,开头人生的第一次阅读,照旧是我们看向世界的第一扇窗口。

那么,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你们希望你的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你们又将怎样关怀他建立对这个世界的真实熟识,让他获得学问并且懂得学习和永久的成长呢?
我们都需要阅读,你们的孩子和你们。

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制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共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
可以带给孩子兴奋、才智、希望、士气。

为孩子自主习作打开一扇美丽窗

为孩子自主习作打开一扇美丽窗

为孩子自主习作打开一扇美丽的窗谈起习作,许多老师很困惑,有时候费了近一节课进行习作前的辅导,可是不少学生还是“横眉冷对作文纸,低头干啃铅笔头”,对作文有畏惧、厌怠。

那么怎样改变现状呢?首先我们要有开阔的课程视野,引入儿童喜闻乐见的文艺样式,为孩子自主习作打开一扇美丽的窗。

这扇窗该如何打开?可以从捕捉儿童生活场景入手,可以从创设儿童积极参与的活动入手,也可从儿童美妙的阅读体验中衍生,总之要为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开放空间,鼓励学生自主习作,写出真心、真我、真性情。

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个具体的做法:一、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爱上习作《语文课程标准》在“写话”、“习作”目标设定方面,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方面的原因,把重点放在培养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

例如:写某处景物时,我选取大家都熟悉的景物引导交流,或者带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实地观察;写水果时,让学生带水果进课堂看、闻、摸、尝,让学生在真切的感受中,明辨事物的特征;写人物时,以班上长得有特色的两个同学为模特,引导学生在对比观察中抓住人物特点。

这种做法无疑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扫除了学生对作文恐惧的心理,让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信心,让孩子爱上习作。

二、以日记为突破口,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意义日记是促使学生写实事、说真话的启蒙。

学生乐于写日记,坚持写日记,并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有利于积累生活素材,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抒写对生活的感受,表达对人生的独特见解,最终达到“自主习作”的境界。

1、让学生学会写日记学生初写日记,难免写不好,教师应降低要求,循序渐进。

首先,日记不应规定字数,而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几句话到一段话,从一段话进而到几段话,再把几段话连成篇,让学生能叙写一件事情,说明自己的一点想法,抒发自己的感受,陈述自己的一个观点,反映一些社会现象。

教育孩子最无力的时候看看北盖赵茂奇的《大瓶小盖》

教育孩子最无力的时候看看北盖赵茂奇的《大瓶小盖》

教育孩子最无力的时候看看北盖赵茂奇的《大瓶小盖》为什么绝大多数家长很崩溃?为什么绝大多数老师很无助?为什么绝大多数学生最终成绩还是很一般?教育孩子最无力的时候看看北盖赵茂奇的《大瓶小盖》,这本书会帮你打开另外一扇窗。

“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都绝对尽心尽力,为什么教育结果往往很不尽人意?绝大多数学生都很勤奋很刻苦地学习,为什么绝大多数学生最终成绩还是很一般?”今天,笔者带领大家一起在“北盖”赵茂奇的最新教育专著《大瓶小盖》里探寻究竟。

尽管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电子阅读风起云涌,但是我还是更习惯阅读纸质读物,特别是对教育方面的书籍我是特别的钟爱。

一是因为纸质读物不伤眼睛,读起来有种厚重感;二是教育类读物对每个人都有教益,不仅仅学校的管理者、老师,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家长,如果不经过“岗前培训”就轻率地做起了父母,那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孩子,都是不负责任的。

教育类书籍如果要看,我也是多看一些普通教育者的书,那么名气太大的专家学者的作品内容太假太空,听起来很牛气,看完了就像做了一场梦,梦醒了洗把脸,该干嘛还干嘛,没有多大收获,不如不读。

但是现在的教育类书籍太多了,随便网上一搜一大堆,进了书店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差异也大,对于我这样一个常读书、爱读好书、能品出书香的“老书虫”来说,对书的要求也还比较挑剔呢。

别看我是书里人,但是我在社会上也比较活跃,认识的文化人、经济人等等比较多。

当然,现在像我这么大年龄的人,好多的都当了爷爷奶奶了,他们都知道我爱读书,常常就有人问我,教育类的书到底读谁的好?谁的书真正能为我们作为家长、作为老师、作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一些真正有用的好操作的方法呢?我给他们的建议是:除了讲大道理就是无病呻吟,大多数买到的教育类书籍都很令人失望,要找一本真正实用性的教育书籍,真的很难。

大多数家长、老师和校长们读书,读的就是那种感觉,能不能说到当下我们的家长和教师们面临教育的“受痛点”,能不能塌下身子给我们提出一些实战性的可操作的教育技能。

第三语言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另一扇窗

第三语言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另一扇窗

第三语言: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另一扇窗作者:徐志兰来源:《教师·上》2010年第12期一、什么是第三语言所谓的第三语言,指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以外的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的语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第三语言,是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个性的一种反映。

二、第三语言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的现状1.第三语言“失踪”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但是,一些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一味地板着脸,目光严厉,不苟言笑,使学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这是大部分教师的“绝招”,认为这样就可以“震”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刚入一年级的“捣蛋鬼”。

僵化呆板的脸部表情,高高在上的形象,使课堂气氛压抑。

长时间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也会和教师一样面部表情僵硬,成了学习的“木头人”,课堂则如“一潭死水”。

2.实用第三语言“脱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许多老师不善长使用第三语言,不愿意用第三语言与孩子更好地交流。

有时老师认为使用过多的第三语言,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在课中一直保持或使用同一种手势、表情。

低年级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是短暂的,使用单一的第三语言,孩子不会对教师所表达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使第三语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课堂则是“南辕北辙”。

3.滥用第三语言的“负效”在部分语文课堂上,个别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过多地使用第三语言,甚至将自己随意的小动作,或是不好的习惯带入课堂,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截然相反,课堂则是“喧宾夺主”。

三、第三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时机1.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第三语言——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都知道低年级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只在课堂中占极少时间,加上他们的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因此他们极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当声音失去效用时,教师可以通过搞笑的语言、幽默的表情、夸张的手势或步伐的移动等第三语言,来刺激他们的视觉,唤回他们的有意注意。

黄会敏:给孩子打开一扇眺望的窗

黄会敏:给孩子打开一扇眺望的窗

32
黄会敏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下河乡下河中学教师
在学习酸碱指示剂时,为了使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更生
动形象,黄会敏用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浸染滤纸,晾干后
折叠,剪出花瓣,制成漂亮的纸花;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
燃料的充分燃烧,黄会敏去木匠家找来刨花、锯末、小木
为了让学生了解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她
去20里外的庄窠乡寻找生石灰;她常常就地取材,在做氧
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时,捡一些小木签做木条;
去学校门口随手摘几朵牵牛花来做实验。

黄老师的化学课非常接地气,她常常通过一些生活
常识向我们传输化学知识和培养我们的安全意识。

”黄会敏
的学生说。

讲到天然气等可燃性气体时,黄会敏会教孩子
们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讲到环境污染,她会告诫孩子们
爱护周围环境,为人类的环境负责;看到新闻中报道工业酒
精勾兑白酒、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的案例,她会运用化学
知识给孩子们讲工业酒精、甲醛对人体的危害。

知识源于生活,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蕴含着化学知识。

我们不仅要向孩。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教育是每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也是每个个体成长的桥梁。

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局限了学生的发展,让他们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为了推动教育进步,我们需要打开教育的另一扇窗,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启发,让他们在多样化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考试成绩,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们需要更多的自由探索和开放思维的机会,而不是被限制在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和考试模式中。

推动教育的创新,就是要打破这种局限,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发现和创造。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意味着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天赋,他们应该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方式。

一些学生对艺术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们可以引入更多的艺术教育课程和活动,让这些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推动STEAM教育(即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跨学科教育)也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发展可能。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支持和协助。

他们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目标。

教师和家长也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与时俱进,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还意味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忽略了他们的情感、社交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我们需要打开更多的教育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和机会,让他们在全方位的教育环境中得到成长。

要推动教育的创新和进步,我们需要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引入更多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更多有趣的教学资源和互动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够培养技能和品格。

还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发展趋势,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还需要建立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教育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随笔/好班主任讲好故事
ESSAY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特殊的孩子,要么是身体上有问题,要么是心理上有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多留意这样的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灵,为他们打开生活的另一扇窗。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孩子,他经医院诊断为多动症患者,上课永远管不住自己,不能安静下来听课。

在他座位周围,每节课下课后都是一堆纸屑垃圾。

同学们讨厌他制造垃圾,都不愿意跟他同桌。

作为班主任,我很头疼。

我静静地关注他的一举一动,看着一张张纸在他的手上变成碎纸屑,作业本、书本,无一幸免。

在静心观察中,我发现他不仅仅会撕纸,还会折纸呢!这一发现令我欣喜,这能不能成为教育的切入点呢?一次课间,我蹲下来,从他的废纸堆里捡起一只折好的小船,坐在他的对面。

他有点不知所措,我惊喜地对他说:“这是你折的小船吗?”他胆怯地回答:“是的。

黄老师,地上的纸屑我马上捡起来。

”我夸奖他:“原来你会折纸啊!真棒!”他一听我在夸他,立马来了精神:“我还会折飞机,折千纸鹤呢!”“真的吗?那你教我折千纸鹤吧!”“好啊!我找一张纸来教你。

”我看着他在抽屉里翻来找去,扒拉了好一会儿,也没找出一张纸来,故意问他:“一张纸都没有吗?”他说:“没有。

”“在草稿本上撕一张纸不就可以了吗?”“草稿本都被我撕光了。

”“那其他的本子呢?”“也撕了。

”“书呢?”“也撕了。

”“你看,那么多的纸都撕成纸屑了,现在一张能用的纸都没有,多可惜啊!老师想要你教我折千纸鹤,也学不成了。

”我看着他,他看着地上的纸屑堆,愧色在他眼里蔓延开来。

我蹲下来,一片一片捡起地上的纸屑,他也蹲下来,大捧大捧地收拾起来。

很快,地面被我们收拾干净了。

又一次课间,我来到他的桌前。

这次,我带了彩色卡纸,请他教我折千纸鹤。

我们边折纸边聊天。

“你知道吗?黄老师读书的时候也很喜欢折纸呢!”“真的吗?”“嗯!千纸鹤、船、飞机、花……我以前都会折的,后来又忘了。

”“黄老师,我教你折。

”“那你把纸都留着,不要撕了呀!”“好!可是,老师,我管不住自己的手怎么办?要是不撕纸我就坐不住,我不知道怎么管住自己的手。

”“嗯!这样吧!你要撕纸的时候,就先想想,这张纸可以教老师折个什么东西呢?想好了就把这张纸留下来,下课带上纸来教黄老师折,好不好?实在管不住自己手的时候,就把纸揉成团,放在课桌抽屉里,免得把教室地面弄脏了。

你也不希望我们班卫生评比落后,对吧?”“嗯!”他答应了。

“黄老师,折好了,我把地上的纸屑捡起来。

”不知不觉中,千纸鹤折好了,拉一拉翅膀,还能动呢!从那以后,他课桌附近的地面上很少有纸屑了,虽然抽屉里仍会有很多纸团。

每学会一样折纸,他都会兴奋地跑去找我,要教我折纸,我们边折边聊天,很美好。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会治疗多动症,但是,我可以用爱心和智慧保护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

我们要永远记得: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会打开另一扇窗。

与其执着于孩子身上“关闭了的门”,不如去为孩子寻找一扇“开着的窗”!(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责任编辑
陈建军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