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排烟各知识点(终)

合集下载

注消备考知识点:防排烟系统知识点汇总

注消备考知识点:防排烟系统知识点汇总
≥1m²且间距不宜大于20m,其下沿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层高的1/2
3中庭区域的固定窗,总面积应≥5%中庭楼地面面积
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且公建每段≤50m,住宅每段≤100m
自然排烟口:
1房间面积≤200m²,自然排烟口的开启方向可不限
2自然排烟口宜分散布置且每组的长度宜≤3m
风速要求
送风管道、排烟管道
金属管道
≤20m/s
非金属管道
≤15m/s
送风口

≤7m/s
排烟口

≤10m/s
补风口
机械补风口
≤10m/s
人员密集场所
≤5m/s
自然补风口
≤3m/s
4.防烟系统参数汇总
自然通风
机械加压送风
前室可开启外窗的面积
独立前室≥2m²;合用前室、共用前室≥3m²
——
避难层可开启外窗
25Pa~30Pa
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40Pa~50Pa
补风系统
1.设置场所:除地上建筑的走道或建筑面积小于500m²的房间外,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补风系统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补风量:直接从室外引入空气,且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
3.设置位置: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相邻的防火分区时,补风口位置不限;当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防烟分区时,补风口应设在储烟仓下沿以下;补风口与排烟口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同一防烟分区内且位于电动挡烟垂壁附近的
两只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
降落电动挡烟垂壁
排烟系统
同一防烟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报警信号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
警按钮的报警信号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重点知识汇总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重点知识汇总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重点知识汇总一、系统分区1.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2. 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住宅,其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公共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50m,住宅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3.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楼梯间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当受建筑条件限制,且地下部分为汽车库或设备用房时,可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二、防烟系统形式1. 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 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 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4. h≤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h≤100m的住宅建筑1)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除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外)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不能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当独立前室或合用前室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采用全敞开的阳台或凹廊。

∙设有两个及以上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2.0㎡,合用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3.0㎡。

3)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防烟排烟系统重要考点

防烟排烟系统重要考点

防排烟系统理解:和热烟相关的都设上面,和送风(冷空气)相关的都设下面。

防烟系统设计GB50016 <8.5.1>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 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 避难走道前室、避难层(间)。

建筑高度不大于50m 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 的住宅建筑,当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 前室(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敞开的阳台或凹廊作为前室(合用前室):见图集2 前室(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注]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的自然通风外窗面积≥2m ²;合用前室≥3m ²。

《烟规》:(住宅类100m 分界;非住宅类50m 分界)3.1.1 建筑高度≤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建筑高度≤100m 的住宅,其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孟川:前室和楼梯间只要满足条件都可以自然通风)3.1.2{较低建筑} 建筑高度≤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建筑高度≤100m 的住宅,当前室(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送风口设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3.1.3 建筑高度>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建筑高度>100m 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不论有无外窗必须用机械送风)3.1.5 当防烟楼梯间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楼梯间应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前室可不设送风设施,但合用前室应设送风设施。

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与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3.1.6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当裙房高度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通风,裙房等高范围内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该建筑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防排烟工程笔记

防排烟工程笔记

防排烟工程第一章火灾烟气的组成与危害第一节火灾烟气的生成一、火灾烟气的定义(识记)含有烟粒子的气体称为烟气。

火灾烟气是火灾时所生成的气体和悬浮在其中的烟粒子的总称。

二、火灾烟气的组成(识记)火灾烟气由热分解和燃烧所生成的气(汽)体、悬浮微粒及剩余空气三部分组成。

(一)热分解和燃烧所生成的气(汽)体(二)热分解和燃烧所生成的悬浮微粒(三)剩余空气在燃烧过程中,剩余空气是指没有参与燃烧反应的、仍然保持大气中的空气组成的空气。

而单位质量物质完全燃烧时所必需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Vo。

理论上把燃烧时所供给的实际空气量V与理论空气量Vo之比α=V/Vo当α>1时,空气过剩,而α<l时,空气不足。

第二节火灾烟气的浓度有毒气体浓度与烟气的毒害性相关,悬浮微粒浓度与烟气的减光性相关。

一、有毒气体的浓度(领会)容积浓度表示法有百分浓度(%)和百万分浓度( ppm)两种,即Vi---火灾烟气中有毒气体的分容积(m3);V ---火灾烟气的总容积( m3)。

二、烟粒子的浓度(一)质量浓度m s---烟气中所含烟粒子的质量( mg);Vy-----火灾烟气的容积(m3)。

(二)颗粒浓度单位容积的烟气中所含烟粒子的颗粒数,称为烟粒子的颗粒浓度n。

,即Ns----烟气中所含的烟粒子颗粒数。

(三)光学浓度Cs----烟气层的减光系数(m-1);l------光源与受光器之间的距离(m);I o----光源处的光强度(cd);I------受光体处的光强度(cd)。

减光系数Cs的大小,代表了烟粒子浓度的大小。

Cs,即烟的浓度越大,光强度I越小;l越大,即距离越远,光强度I越小三、疏散极限视距(一)材料的发烟特性(识记)可燃材料的发烟特性主要是发烟量和发烟速度。

木材类在温度升高时,发烟量有所减少;但高分子有机材料随度的增加能产生大量的烟气。

木材类在加热温度超过350℃时,发烟速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降而高分子有机材料则恰好相反。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重点知识汇总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重点知识汇总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重点知识汇总1.防烟系统的分类建筑防烟排烟系统可以根据其功能和设计原理来进行分类。

主要有压力式防烟系统、自然排烟系统和混合式防烟系统。

压力式防烟系统是通过机械设备产生压力差,将烟气排至室外;自然排烟系统则利用室内外温度和气压差异,通过自然对流将烟气排出室外;混合式防烟系统是两者的综合应用。

2.防烟系统的设计原则防烟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合理设置烟气防控分区: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消防安全要求,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防控分区,便于进行局部防烟控制和疏散。

-确定排烟口位置:排烟口的设置应考虑烟气生成源的位置和分布,确保能够有效排出产生的烟气。

-选择适当的排烟设备: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烟气产生量确定相应的排烟设备,如排烟风机、排烟塔等。

-确保排烟通道的畅通:对烟道、风道等排烟通道进行合理设计和规划,确保通道畅通,减少阻力,提高排烟效果。

3.防烟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防烟系统主要包括排烟设备、排烟通道、控制设备和烟气探测器等。

排烟设备包括排烟风机、排烟口和排烟塔等,用于将烟气从室内排至室外。

排烟通道主要有烟道和风道,起到烟气传输的作用。

控制设备用于控制排烟系统的运行和烟气的分区控制。

烟气探测器主要用于监测火灾烟气的产生和分布,及时启动排烟系统。

4.防烟系统的工作方式5.防烟系统的性能要求防烟系统的性能要求包括烟气排出速度、排烟口流速、压力差、排烟通道容积和排烟时间等。

其中烟气排出速度要求能够将烟气迅速排至室外,以确保室内烟气浓度不超过人体可耐受范围;排烟口流速要求足够大,以确保排烟效果良好;压力差要求能够产生足够的排烟能力;排烟通道容积要求足够大,以容纳大量的烟气和热气;排烟时间要求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将烟气排出。

总之,建筑防烟排烟系统对于保障人员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了解以上重点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提高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水平。

第二章 防排烟工程基本知识

第二章 防排烟工程基本知识

I (Cs )dl
s d
3
光强的减弱等于烟粒子所遮蔽的光能,所以: dI I d 2 dN

dN
dV
s d
3
4
dl
Cs 3 s 2 d
6
6
3 I s dI dl 2 d
1 dI 3 s I dl 2 d
第二节 火灾烟气的基本状态参数及浓度
一、火灾烟气的基本状态参数
1、压力:着火房间平均压力可视为当地大气压力 火灾发生初期,烟气的压力很低,随着燃烧的 进行,火灾房间烟气量增加,温度升高,压力增 大。当发生轰燃时,烟气的压力瞬间达到峰值, 震破门窗玻璃。当烟气和火焰冲出门窗孔洞,室 内压力就很快降低,接近当地大气压。
由于经营者私自采用三合板、棉丙交织布等大量木材和高分子可燃材料 装修,并未做阻燃处理;舞池四周放置56个聚酯泡沫沙发。火灾发生后, 这些物质的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再加上歌舞厅装修后比较幽暗封闭, 烟气不易散出,使现场人员1—2分钟内便丧失了逃生能力。
火灾案例
1995年4月24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凤凰时装城(内设歌舞厅、 KTV包厢、录像厅)发生火灾。录像厅内4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观众、1名清洁 工和正在装修中的歌舞厅内休息的7名民工中毒窒息死亡。
▲光学浓度:光线通过烟层时,强度减弱,其减弱程度与
烟气的浓度有函数关系,用减光系数Cs表示光学浓度。
用于防排烟工程
光学浓度
烟气的光学浓度是通过测量光束穿过烟场后的强度衰减确定 的。
烟气遮光性的测量原理图
设由光源射入某一空间的光束强度是I0,该光束由该空间射出 后的强度是I。
根据比尔定律: I I 0 e c l

建筑物灭火系统的排烟设计消防安全常识大全

建筑物灭火系统的排烟设计消防安全常识大全

建筑物灭火系统的排烟设计消防安全常识大全建筑物灭火系统的排烟设计对于消防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在建筑火灾发生时,烟雾是造成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个有效的排烟系统可以迅速将烟雾排出建筑物,确保安全疏散和灭火工作的进行。

下面是建筑物灭火系统的排烟设计消防安全常识的大全。

一、排烟系统的基本原理排烟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的组合来排除建筑物内的烟雾,保持安全疏散通道的畅通。

机械通风通过风机和管道将烟雾排出建筑物外部,而自然通风则利用建筑物自身的空气差异来实现烟雾的排出。

二、排烟系统的组成部分1. 排烟风机:排烟风机是排烟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负责将烟雾排出建筑物。

排烟风机应具备足够的风量和排烟能力,并且具备防火、隔热等功能。

2. 排烟管道:排烟管道连接排烟风机与建筑物各层的烟雾出口,确保烟雾畅通排出。

排烟管道应具备耐高温和防火性能,并且采取合适的布局和截面尺寸。

3. 烟雾探测器:烟雾探测器是排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及时感知到建筑物内的烟雾并发送信号给排烟系统,启动排烟过程。

4. 排烟口:排烟口是烟雾的出口,通常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或墙壁,确保烟雾能够顺利排出,并防止重新进入建筑物内部。

三、排烟设计的要点1. 烟雾层的控制:排烟设计应确保烟雾在一定高度形成烟雾层,防止烟雾向下扩散,影响人员疏散和灭火作业。

一般来说,烟雾层高度不应低于2.4米,可以通过设置高度不同的排烟口和采用挡烟板来实现。

2. 烟雾排出口的设置:排烟口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确保烟雾能够顺利排出,并且不会影响到其他建筑物或居民。

在设计中应该避免排烟口之间的干扰,保证每个排烟口的排烟能力。

3. 排烟通道的设计:排烟通道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进行合理设计,减少管道阻力和压力损失,确保烟雾能够迅速排出建筑物。

通道应设置在建筑物中心位置,尽量减少曲线和变径,采用圆形或方形截面。

四、消防安全常识1. 提高火灾防范意识:所有建筑物的使用者都应提高火灾防范意识,不随意乱扔燃烧物品,不私拉乱接电线,不使用违法违规的电器设备等。

考点建筑防排烟系统必看术语解释汇总

考点建筑防排烟系统必看术语解释汇总

考点建筑防排烟系统必看术语解释汇总1、防烟系统。

通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火灾烟气在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内积聚,或通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阻止火灾烟气侵入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的系统,防烟系统分为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排烟系统。

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的方式,将房间、走道等空间的火灾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分为自然排烟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

3、直灌式机械加压送风。

无送风井道,采用风机直接对楼梯间进行机械加压的送风方式。

4、自然排烟。

利用火灾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压作用,通过建筑开口将建筑内的烟气直接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

5、自然排烟窗(口)。

具有排烟作用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可通过自动、手动、温控释放等方式开启。

6、烟羽流。

火灾时烟气卷吸周围空气所形成的混合烟气流。

烟羽流按火焰及烟的流动情形,可分为轴对称型烟羽流、阳台溢出型烟羽流、窗口型烟羽流。

7、轴对称型烟羽流。

上升过程不与四周墙壁或障碍物接触,并且不受气流干扰的烟羽流。

8、阳台溢出型烟羽流。

从着火房间的门(窗)梁处溢出,并沿着着火房间外的阳台或水平突出物流动,至阳台或水平突出物的边缘向上溢出至相邻的高大空间的烟羽流。

9、窗口型烟羽流。

从发生通风受限火灾的房间或隔间的门、窗等开口处溢出的烟羽流。

10、挡烟垂壁。

用不燃材料制成,垂直安装在建筑顶棚、梁或吊顶下,能在火灾时形成一定的蓄烟空间的挡烟分隔设施。

11、储烟仓。

位于建筑空间顶部,由挡烟垂壁、梁或隔墙等形成的用于蓄积火灾烟气的空间。

储烟仓高度即设计烟层厚度。

12、清晰高度。

设计烟层下缘至室内陆面的高度。

13、烟羽流质量流量。

单位时间内烟羽流通过某一高度的水平断面的质量,单位为kg/s 。

14、排烟防火阀。

安装在机械排烟系统的管道上,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时当排烟管道内烟气温度达到280℃时关闭,并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漏烟量和耐火完整性要求,起隔烟阻火作用的阀门。

一般由阀体、叶片、执行机构和温感器等部件组成。

排烟知识点总结

排烟知识点总结

排烟知识点总结一、排烟原理排烟原理是指烟雾在建筑内的运动规律和其对人员和设施的影响。

了解排烟原理能够更好地设计和运行排烟系统,从而提高其排烟效果和减少烟雾对人员和设施的伤害。

一般来说,排烟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烟雾的运动规律:烟雾在建筑内部的运动规律与气流的形成和传播有关,一般来说,烟雾遵循热对流和风力作用的影响,呈现出上升、扩散和沉积的规律。

2. 烟雾对人员和设施的影响:烟雾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人员的健康和设施的完好性都有一定的影响,了解这些影响有助于设计排烟系统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排烟。

3. 排烟系统的作用机制:排烟系统主要通过风机、排烟口、管道和控制设备等组成,通过形成负压或正压,使建筑内的烟雾被迅速排出,以减少烟雾对人员和设施的伤害。

二、排烟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排烟系统主要由排烟口、管道、风机、控制设备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一般包括排烟系统的正压排烟和负压排烟两种情况。

1. 正压排烟系统:正压排烟系统通过风机将外部新鲜空气送入建筑内部,形成正压,从而使建筑内的烟雾排出。

这种系统适用于密闭空间和大型建筑,其优点是排烟效果好,缺点是能耗较大。

2. 负压排烟系统:负压排烟系统通过风机将建筑内部的空气排出,形成负压,使外部新鲜空气从排烟口进入建筑内部,从而将烟雾排除。

这种系统适用于小型建筑和开放空间,其优点是能耗较小,缺点是排烟效果相对较差。

3. 排烟口和管道:排烟口和管道是排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布置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和烟雾的运动规律,以确保排烟效果和人员安全。

4. 控制设备:控制设备包括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手动控制装置等,用于监测烟雾和温度,及时启动排烟系统,确保人员的安全。

三、排烟系统的分类和应用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的不同,排烟系统可以分为局部排烟系统、层流排烟系统和区域排烟系统。

1. 局部排烟系统:局部排烟系统主要用于局部的排烟需求,如厨房、洗手间、工业设备等场所,其特点是排烟量小、要求高效。

防排烟分区知识点总结

防排烟分区知识点总结

防排烟分区知识点总结一、防排烟分区的定义防排烟分区是指建筑物内部划分成多个区域,在火灾发生时利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系统将烟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技术措施。

通过合理的划分和规划,可以将室内空间有效地划分成多个独立的分区,达到有效控制烟气扩散的目的。

二、防排烟分区的原则1. 围护原则:保证每个分区能够独立地进行防排烟处理,防止烟气扩散到其他分区或室外。

2. 均衡原则:保证各个分区内的烟气浓度保持均衡,避免出现局部过浓或过稀的情况。

3. 安全原则:保证防排烟系统的安全可靠,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工作。

4. 适用原则: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结构和使用要求,确定合理的防排烟分区方案。

三、防排烟分区的划分原则1. 功能分区:根据建筑物内部不同的功能需求,划分成火灾分区、人员疏散分区、消防通道分区等。

2. 结构分区:根据建筑物内部不同的结构特点,划分成建筑物主体分区、消防设施配套分区等。

3. 建筑面积分区:根据建筑物的实际面积大小,划分成小面积分区、中面积分区、大面积分区等。

4. 空间位置分区:根据建筑物内部不同的空间位置,划分成底层分区、中层分区、顶层分区等。

四、防排烟分区的设计要点1. 烟气控制目标:确定防排烟系统的控制目标,包括烟气扩散范围、烟气浓度限制、烟气排出口位置等。

2. 烟气控制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功能需求,确定合适的烟气控制方法,包括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局部排烟等。

3. 排烟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排烟系统,包括排烟口的位置、数量、尺寸和形式,以及排烟风机、排烟道等设备的选择和布置。

4. 烟气控制策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防排烟分区的控制策略,包括烟气控制的时间、方式、频率等。

五、防排烟分区的关键技术1. 烟气控制算法:根据建筑物内部的布局和结构特点,采用合适的烟气控制算法,准确计算烟气扩散范围和浓度分布。

2. 烟气控制设备:选择合适的烟气控制设备,包括排烟口、排烟风机、排烟道、烟气探测器等,确保其能够满足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求。

防排烟技术(完整版)

防排烟技术(完整版)

防排烟资料整理修订版第一章 绪论一、设置防排烟设施的必要性1、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2、为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3、可控制火势蔓延扩大,减少烟害造成的财产损失二、建筑物各部分在防排烟设计方面的要求排烟:着火房间、走廊 防烟:前室、楼梯间、室外三、防烟方式:(一)非燃化防烟(从根本上杜绝烟气) (二)密闭防烟(有效扼杀烟源) (三)阻碍防烟(减缓烟气蔓延,为疏散赢得时间) (四)机械防烟排烟方式:(一)自然排烟方式 (二)机械排烟方式四、防排烟工程设计的根本任务1、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烟气的生成量2、 如何使火灾产生的烟气迅速排除3、 有效地防止烟气从着火区蔓延扩散4、 防止烟气侵入作为疏散通道的走廊、楼梯间及其前室五、烟气扩散流动的路线:1、着火房间→室外 2、着火房间→相邻上层→室外3、着火房间→走廊→前室→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第二章火灾烟气特性与流动规律一、火灾烟气定义:由可燃物燃烧和热解所生成的气体、悬浮微粒和剩余空气三部分组成。

二、影响火灾烟气成分和性质的因素:1)发生热解和燃烧的物质本身的化学组成2)燃烧条件3)灭火措施和灭火剂三、火灾烟气的危害:(1)高温,包括高温对人的危害和高温对建筑物的危害两个方面 (2)缺氧 ,氧气的短时致死浓度为6%,在实际的着火房间氧气的最低浓度可达到3%左右 (3)中毒,窒息性包括CO 2、CO ,腐蚀性包括HCN 、H 2S 、HCl ,刺激性包括NH 3、Cl 2、COCl 2,麻酸性包括N 2O 等;(4)减光,造成减光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可见光受到烟粒子的遮蔽,二是烟气中的有些气体对人眼有极大的刺激性,使人睁不开眼。

四、疏散的极限视距:为了使火灾中人们能够看清疏散楼梯间的门和疏散标志,在整个疏散过程中都应给予保证的某一最小值能见距离,一般用Dmin 表示。

对于非固定人员集中的高层旅馆、百货大楼等建筑,其疏散极限视距要求Dmin 为30m ,对于内部基本上是固定人员的住宅楼、宿舍楼、生产车间等的疏散极限视距Dmin 为5m五、着火房间烟气的平均温度单位:摄氏度 τ:分钟六、着火房间 τ 时刻内气体温度场:1、高度越高,气温越高,顶棚处气温最高;2、离燃烧中心越远,气温越低,在燃烧中心部位气温最高3、在燃烧中心正上方的顶棚处气温最高;0)18lg(345t t v ++=ττ4、远离燃烧中心在地板面上的投影点处气温最低;5、在直角坐标系的K 点,即x=x0,y=y0坐标处气温与着火房间平均温度相同;6、气体排出口的温度与着火房间平均温度近似相同。

消防工程师考试 防排烟系统知识点高频考点全总结

消防工程师考试 防排烟系统知识点高频考点全总结

防排烟系统知识点高频考点全总结一、高频知识点1.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 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楼梯间内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2)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的面积要求。

2•厂房(仓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大于300Irf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建筑面积大于5000Irf的丁类生产车间;(3)占地面积大于1000Irf的丙类仓库;(4)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其他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

备注:此知识点一定要区分好〃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的情形。

3.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Irf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2)中庭;(3)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m1z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4)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5)建筑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6)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Irf或一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山,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鬻非烟设施。

4.自然通风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Irf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

(2)当建筑高度大于IO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Irf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3)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m∖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m j o(4)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m,o(5)可开启外窗应方便开启,设置在高处的可开启外窗应设置距地面高度为1.3m∙L5m的开启装置。

排烟系统知识点总结

排烟系统知识点总结

排烟系统知识点总结一、排烟系统的基本概念排烟系统是建筑物中用于排出烟雾和有害气体的系统。

它是建筑消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迅速排出烟雾,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排烟系统根据其作用和原理可以分为自然排烟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两种。

自然排烟系统是利用烟气的密度差和温度差,通过建筑通风口和天窗排出烟雾。

机械排烟系统则通过风机和排烟管道将烟雾排出建筑物外。

二、排烟系统的组成部分1. 排烟口:排烟口是指用于排出烟雾和有害气体的出口,通常设置在建筑物的天花板或者墙壁上。

排烟口的设计应符合中国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能够迅速排出烟雾并保证安全通风。

2. 烟气排出管:烟气排出管是排烟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主要用于将烟雾从室内排出建筑物外。

烟气排出管的设计要考虑烟气的流动特性和烟团的高度,以保证烟雾能够迅速排出建筑物。

3. 风机:风机是机械排烟系统的核心设备,通过风机可以实现迅速排出烟雾和有害气体。

风机的选型要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使用用途来确定,以保证排烟系统的有效性。

4. 消防控制系统:消防控制系统是排烟系统的控制中心,能够监测建筑物内部的烟雾和温度变化,并及时启动排烟系统。

消防控制系统还可以与其他消防设施联动,提高火灾应对的效率。

5. 烟气探测器:烟气探测器是排烟系统的重要配件,能够及时监测烟雾和有害气体的浓度。

一旦检测到异常,烟气探测器会发出警报并启动排烟系统,保护建筑物内的人员安全。

6. 排烟管道:排烟管道是用于传输烟雾和有害气体的管道,其设计要符合相关的要求和标准,能够保证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排烟系统的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排烟系统的设计要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排出烟雾和有害气体,保障建筑物内的人员安全。

2. 可靠性原则:排烟系统的设计要保证其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保持其正常功能。

3. 经济性原则:排烟系统的设计要合理利用资源,控制成本,降低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成本。

4. 灵活性原则:排烟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建筑物的不同用途和不同情况,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和改造。

防排烟设计知识点

防排烟设计知识点

防排烟设计知识点防排烟系统是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及时有效地排除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确保人员的安全逃生。

在设计防排烟系统时,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需要被了解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防排烟设计的重要知识点。

1.法规和标准在进行防排烟系统设计之前,了解并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防排烟能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

例如,国家建筑设计规范、消防安全技术标准等都是设计师必须要熟悉的参考文件。

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可以确保防排烟能够正常运行,并提供有效的火灾控制和疏散通道。

2.建筑结构和布局防排烟系统的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进行。

建筑物的大小和形状会对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产生影响。

例如,大型购物中心、机场等大型建筑物需要考虑更为复杂的烟雾控制系统。

建筑物的火灾风险评估结果也是决定防排烟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

3.排烟口设备排烟口设备是防排烟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

合理设置排烟口能够快速有效地排出产生的烟雾。

排烟口的数量、位置和尺寸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和火灾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合理的安排。

常见的排烟口设备包括天窗、风口、排烟阀等。

4.排风系统设计排烟口的设置需要与排风系统相结合,以确保烟雾能够有效地被排出建筑物外。

排风系统一般由排风机、风道和排风口等组成。

在设计排风系统时,需要考虑风量、风速、排风系统的布局以及所需的动力配置。

5.火灾探测和控制系统防排烟系统应配备可靠的火灾探测和控制系统。

火灾探测器能够及早发现火灾并向控制系统发送信号,控制系统则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启动相应的排烟设备。

火灾探测和控制系统的设计需精确可靠,以确保及时有效地控制火灾情况。

6.电源备份和维护防排烟系统的电源备份和维护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火灾发生时,电力中断是常见的情况。

因此,防排烟系统需配备备用电源,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此外,定期的系统检测和维护也是必要的,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总结:防排烟设计是建筑防火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确保系统合理有效地实施烟雾控制和疏散通道。

防排烟工程知识(doc 5页)

防排烟工程知识(doc 5页)

防排烟工程知识(doc 5页)防排烟工程基础知识一.烟气的基础知识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

火灾过程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悬浮在气体中的微粒的总和称为烟气。

影响烟气的成分和性质的因素。

烟气的成分和性质首先取决于发生热解和燃烧的物质本身的化学组成,其次还与燃烧条件有关。

对于正常的燃烧工况,燃烧条件得到良好的保证,燃烧进行得比较完全,所生成的气体都不能再燃烧,这种燃烧称为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称为完全燃烧产物。

对于非正常的燃烧工况,没有良好的燃烧条件,燃烧进行的很不完全,称为不完全燃烧,相应的燃烧产物称为不完全燃烧产物。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就属于这种情况。

由于火灾时参与燃烧的物质比较复杂,尤其是发生火灾的环境千差万别,所以火灾烟气的组成相当复杂。

火灾烟气的危害性火灾烟气会造成严重危害,其危害性主要有毒害性,减光性和恐怖性。

火灾烟气的危害性可概括为对人们生理上的危害和心理上的危害两方面,烟气的毒害性和减光性是生理上的危害,而恐怖性则是心理上的危害。

(一)火灾烟气的毒害性首先,烟气中含氧量往往底于人们生理正常所需要的数值,当空气中含氧量降低到15%时,人的肌肉活动能力下降;降到10-14%时,人就四肢无力,智力混乱,辨不清方向;降到6-10%时,人就会晕倒。

所以对处在着火房间内的人们来说,氧的短时致死浓度为6%。

而实际的着火房间中氧的最低浓度可达到3%左右,可见在发生火灾时人们要是不及时逃离火场是很危险的。

具材料以及各种管道及其保温绝热材料在内的各种材料的燃化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那些特殊建筑、大型建筑、地下建筑等许多场所,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非燃烧材料的特点是不容易发烟,即不燃烧且发烟量很少,所以非燃材料可使火灾时产生的烟气量化大大减少,烟气光学浓度大大降低。

(二)密闭防烟方式对发生火灾的房间实行密闭防烟也是防烟的一种基本方式,其原理是采用密封性能很好的墙壁等将房间封闭起来,并对进出房间的气流加以控制。

防排烟知识点总结

防排烟知识点总结

防排烟知识点总结随着建筑设计和消防技术的不断发展,防排烟系统在建筑物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防排烟系统可以有效地排除火灾烟气,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火灾的损失。

因此,了解防排烟系统的知识对于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日常管理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防排烟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防排烟系统的作用防排烟系统是建筑物消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点:1. 排除烟气在火灾发生时,防排烟系统可以通过通风设备将建筑物内部的烟气排出,有效地减少烟气对人员的危害,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2. 控制火灾蔓延防排烟系统可以通过调节室内空气流动,控制火灾的蔓延速度,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3. 维持通风防排烟系统可以在日常使用中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人员的健康。

二、防排烟系统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防排烟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自然排烟系统自然排烟系统主要依靠自然通风原理,通过设置相应的通风口和排烟口,利用室内外气压差异来排除烟气。

这种系统一般适用于小型建筑物和低层建筑,成本低、维护简单,但排烟效果有限。

2. 机械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通过安装排烟风机、排烟管道等设备,利用机械力来排除烟气。

这种系统适用于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排烟效果好,但维护和运行成本较高。

3. 混合排烟系统混合排烟系统是自然排烟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的结合,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采用不同的排烟方式,以达到最佳的防排烟效果。

三、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要点在设计防排烟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 排烟口的设置排烟口的位置和数量直接影响防排烟系统的效果,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确定合适的位置和数量,并确保排烟口的通风性能满足要求。

2. 排烟通风道的设计排烟通风道的设计应考虑烟气的排除效率和通风效果,通风道的布局、尺寸和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和安全要求。

3. 排烟风机的选择排烟风机是防排烟系统的核心设备,其选择应考虑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和使用要求,确保排烟风机的性能和运行可靠性。

防排烟规范知识点总结

防排烟规范知识点总结

防排烟规范知识点总结一、引言防火排烟是建筑物消防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在火灾发生时,通过排烟系统将烟雾排除,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建筑物的损失。

防火排烟系统是建筑物消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维护,保证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防排烟设计标准1. 参考标准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建筑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消防设施设备设计规范》(GB50016-2014)等。

此外,还需要参考消防产品的相关标准,如疏散照明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

2. 设计原则防火排烟系统的设计原则是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结构特点,确定烟气的排放位置、管道布置、排烟设备选型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烟气的运行路径、气流速度、温度分布等因素,确保排烟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3. 设计内容防火排烟系统的设计内容包括:(1)烟气产生位置和数量的确定;(2)烟气排放位置的确定;(3)烟气管道布置和长度的确定;(4)排烟机、风机等排烟设备的选型和布置;(5)烟气排放口的设置和尺寸确定。

三、防排烟系统的施工和安装1. 施工要求防火排烟系统的施工应当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确保管道及设备的连接牢固、安装位置符合要求、设备运行正常等。

此外,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保护,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 安装要求排烟系统的设备安装要求如下:(1)排烟机、风机等设备应当安装在通风口附近,便于烟气的排放;(2)排烟管道应当畅通无阻,管道的弯头和分支应当符合规范要求;(3)排烟口应当设置在建筑物外墙或屋顶,位置和尺寸应当符合规范要求。

四、防排烟系统的运行和维护1. 运行管理防火排烟系统的运行管理包括系统的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

排烟系统的设备应当定期进行运行检测,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无漏风漏气等现象。

同时,还需要对烟气排放口进行定期清理和维护,保证排烟效果达到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供暖的分类(集中或分散,热水或蒸汽)一般分类——①按热源是否集中分◆集中式:由一个集中统一的热源向多个供暖房间或建筑提供热量的供暖系统◆分散式:热源、散热设备为一个整体,对供暖房间而言,每个房间均需布置要热源②按热媒种类不同分◆热水供暖:输热介质(即热媒)为热水,有低温水(<100℃)、高温水(≥100℃)系统之分。

◆蒸汽供暖:热媒为蒸汽,◆热风供暖:热媒为热风即加热后的空气,③按加热室内空气方式不同分◆散热器供暖:以对流散热为主。

◆辐射供暖:以辐射散热为主,如: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

④按运行方式不同分◆连续供暖◆间歇供暖2.室内空气设计温度①定义——室内距地2m以内的空气平均温度。

②确定依据——人体舒适感及工艺要求。

③研究表明——20℃比较舒适;18 ℃无冷感;15℃是冷感的界限温度。

3.热水供暖系统系统分类——①闭式与开式②按循环动力分◆自然循环热水供暖:循环动力,自然作用压力。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循环动力,水泵。

③按水温不同◆低温热水采暖:水温<100℃◆高温热水采暖:水温>=100℃④按散热器连接方式不同分◆单管系统:散热器与立管串联,立管:1根。

◆双管系统:散热器与立管并联,立管:2根。

⑤垂直式系统与水平式系统⑥垂直式系统按供回水干管位置不同分◆上供下回单管系统:供干管水在系统上部,回水干管在系统的下部。

◆上供下回双管系统:供水干管在系统上部,回水干管在系统的下部。

◆下供下回双管系统:供回水干管均在系统下部。

◆其它:上供上回式、下供上回式、中供式等。

4. 热媒参数——《暖通》规定:散热器集中供暖系统宜按75/50 ℃连续供暖设计,且供水温度不宜超过85 ℃,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20 ℃。

工程常用水温:散热器 80/60 75/50 ℃。

5.供暖系统组成及原理供暖系统组成——热源、输热管网、散热设备、附属设备(膨胀水箱与系统定压)、循环水泵、系统排气、阀门附件6.膨胀水箱作用,位置,定压点作用——容纳水受热膨胀体积;定压作用,使系统在正压下工作;补水。

位置——系统最高点(一般高于系统最高点1.5m)。

定压点(连接点)——系统压力最低点(一般是水泵吸入口)。

7.双管上供下回及系统特点①系统形式:供水干管在系统上部,回水干管在下部。

②系统特点◆与散热器相连的立管有2根,散热器并联在立管上;◆水流平行分配给各层散热器,各散热器进、出口水温一致(热负荷相同时,散热面积相同);◆散热器散热量可以单独调节;◆存在“垂直失调”现象,楼层越高,现象越严重;◆排气在供水干管最高点(逆顺水流向上)。

③适用情况:四层及以下建筑。

8.单管上供下回及系统特点——①系统形式:供水干管在系统上部,回水干管在下部。

②系统特点◆与散热器相连的立管有1根,散热器串联在立管上;◆水流顺序分配给各层散热器,各散热器进、出口水温不一致,逐层降低(热负荷相同时,越往底层散热面积约大);◆散热器散热量不能单独调节;◆不存在“垂直失调”现象;◆排气在供水干管最高点(逆顺水流向上)。

③适用情况:10层及以下建筑。

9.分户计量系统的概念,适用,组合①分户计量——既每户用热量可以单独计量,目的是实现按住户按用热量计费②分室控制——既每个房间温度都是可控制调节的,目的是提高舒适度,避免温度过高造成能源浪费。

③分户计量系统的组成——共用立管系统+户内系统④适用形式——住宅10.共用立管系统①组成——热力入口+共用立管②形式——下供下回双管系统③要求——a.每组公用立管连接的户数不宜超过40户,每层连接的户数不宜超过3户b.共用立管顶端设自动排气阀 c.共用立管应设在管道井内,管道井应设在楼梯间或户外公共空间d.共用立管应采用镀锌钢管或焊接钢管11.户内系统的形式(下供下回,章鱼式,为常用)形式——a.水平单管式b.水平双管式:下供下回、上供上回、上供下回(常用)c.水平放射式(章鱼式)(常用)d.水平跨越式12.散热器(1.记住三种以上散热器名称及主要特性2.考虑因素3.布置)①铸铁管散热器:承压差,防腐好,传热系数K低,不美观,笨重,价格低廉②钢制散热器:承压较好,防腐差,外部易解决,内部难度大,造价高,工艺先进,外形美观,K相对大③铝制、铜铝复合、钢铝复合、不锈钢铝复合、搪瓷散热器(其他材质)K高、承压好、防腐性能好、外形美观,铝制有碱腐蚀,价格高④主要考虑以下因素——散热能力、承压能力、防腐能力、美观及造价13.辐射供暖特点及其与对流供暖的区别辐射供暖特点——①围护结构内表面及室内固体表面的平均温度高于室内空气温度②减少了人体向室内固体表面的辐射换热,符合人体的生理特征,热舒适高与对流供暖的区别——①辐射供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大于室内空气温度②对流供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小于室内空气温度14.通风的定义,分类,通风方式(考选哪种合适)①通风的定义——即通过通风换气,达到控制室内污染物浓度或含量满足卫生标准要求,既把室内被污染的空气排到室外,同时把室外新鲜的空气输送到室内的换气技术②通风的分类——◆按用途分——工业与民用通风、建筑防排烟、事故通风◆按作用范围分——全面通风、局部通风(一般局部通风效果优于全面通风)◆按动力分——自然通风、机械通风③通风方式(全面通风)——◆机械排风+无组织进风(或自然进风)◆机械进风+无组织排风(或自然排风)◆机械排风+机械排风④通风房间的空气量平衡(总排风量=总进风量)——◆平衡通风:机械排风=机械进风量◆负压通风:机械排风=机械进风+无组织进风(排>进)◆正压通风:机械进风=机械排风+无组织进风(进>排)15.自然通风的分类(风压,热压)——①风压通风②热压通风③风压热压联合作用16.机械通风--民用建筑通风①客房卫生间排风通风方式◆排气扇+通风竖井(+无动力风帽)◆排气扇+通风竖井+屋顶风机◆排风口+通风竖井+屋顶风机②常用设备用房通风方式◆机械排+机械进(负压或平衡)◆机械排+自然进(负压或平衡)③厨房通风方式◆局部排风:产生油烟的设备上方,设排油烟罩。

◆全面通风:其它辅助房间、灶台不使用期间的通风换气。

④洗衣机房通风方式◆机械排风:洗衣机、烫平机、干洗机、压烫机等散热量大的设备上方,采用设排气罩的局部排风。

◆机械补风:岗位送风和全面送风相结合的送风,岗位送风一般做降温处理。

⑤发电机房通风内容及方式◆柴油发电机散热:局部排风+全面补风◆排烟管:一般自然排风;c 储油间:机械排风。

17.卫生间通风竖管(防火阀等三种方式)18.地下车库的通风方式方式——①机械排+机械进②机械排+自然进风(一般利用车道入口、采光窗)系统设置——①按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设置,一般与机械排烟合用系统。

◆防火分区:最大2000m2,设自动喷淋可加大1倍◆防烟分区:最大2000m2。

②一般一个防火分区设2个系统(防火分区小于2000m2,也可设一个)③一般尽量利用车库入口自然进风、采光天窗,通常,与车库入口相邻的防火分区,自然进风,不相邻的应设机械进风。

19.设备构件(风管是重点,分类和截面)风管——①金属风管:普通钢板风管、镀锌钢板风管、彩色涂塑钢板风管、不锈钢风管、铝合金板风管等②非金属复合风管:无机玻璃钢风管、波镁风管、酚醛风管、聚氨酯风管、玻璃纤维风管、硬聚乙烯风管等③土建风道:砖砌、混凝土风道(一般用竖向)④圆形:节省管材,水力条件好⑤矩形:与建筑配合方便;宽高比不大于4,最大不应超过10。

20.防排烟概念、防烟分区、面积范围防排烟概念——①疏散通道:走廊、敞开楼梯、封闭楼、梯防烟楼间+前室,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等。

②防火分区◆定义:在建筑物内部,采用防火墙、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防火门、窗、防火卷帘等)分隔而成,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区域建筑空间蔓延的局部空间◆防火分区的划分21.机械排烟、机械防烟与送风①机械排烟(使用的走道条件为重点)走道——◆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有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②机械防烟与送风(表)22.走道与排烟——①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

②排烟口应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壁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上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小于 1.5m。

③走道排烟口尽量设在排烟竖井上,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下800mm以内。

23.空调系统——①定义——用人工的方法控制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流速、清洁度(洁净度、新鲜程度)、压力、气味等,满足人体舒适、健康要求及生产工艺要求。

②作用◆热湿处理:夏季冷却减湿,冬季加热加湿。

◆净化处理:过滤、吸收、吸附。

③一般分类——按冷热源、空气处理是否集中分◆集中式:冷热源集中、空气处理集中◆半集中式:冷热源集中、空气处理部分集中、部分分散◆分散式24. 新风作用(负荷不考)、室内冷负荷构成、新风冷负荷。

新风作用——①稀释有害物浓度,满足人员卫生要求:指示性物质为CO2,日平均值应保持0.1%以内。

②补充室内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根据风量平衡确定。

新风量越大,室内卫生条件越好,但能耗越大。

室内冷负荷(QN)构成——①围护结构传热冷负荷:外墙、屋顶、窗、内墙②人员、照明、设备散热冷负荷新风冷负荷(QX)——处理室外新风消耗的冷量。

25.空气调节系统特点——①风管尺寸大,对建筑层高有要求,一般大于 3.9m。

②空调房间只有风管和风口,控制噪声容易。

③新风可以调节,有利于过度季节节能运行。

④除湿功能相对强。

⑤水系统相对简单。

⑥一般需要设空调机房。

代表——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

26.利用场所、机房设置、规范条件(全空气、空气水系统为重点)全空气系统:担负室内的介质全部为经过处理的空气。

特点——①风管尺寸大,对建筑层高有要求,一般大于 3.9m。

②风可以调节,有利于过度季节节能运行。

③空调房间只有风管和风口,控制噪声容易。

④除湿功能相对强。

⑤水系统相对简单。

⑥一般需要设空调机房。

适用——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形式之一,主要用在大空间场合,如:商场,影剧院、报告厅、大厅等。

典型代表——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

全水系统:担负室内负荷的介质全部为水。

特点——①没有风管,对建筑层高要求低,一般大于 3.0m。

②空气处理设备布置在空调房间。

③水系统相对复杂。

④没有新风,室内空气卫生条件差。

适用——主要应用在多房间分割的宾馆、办公、写字楼等,但因没有新风,现在很少使用。

典型代表——风机盘管系统。

空气-水系统:担负室内负荷的介质一部分为水,一部分为经过处理的空气。

特点——①新风主要用于改善室内卫生条件,风管尺寸小,对建筑层高要求低,一般大于3.3m。

②空气处理设备布置在空调房间。

③水系统相对复杂。

一般需要新风机房。

适用——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形式之一,主要用在多房间分割的场合,如:宾馆,办公、写字楼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