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选择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属于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的是:A. 农耕文化B. 渔猎文化C. 采集文化D. 工业文化答案:C2. 下列关于人类进化的观点错误的是:A. 人类起源于非洲B. 人类起源于亚洲C. 人类起源于欧洲D. 人类起源于澳洲答案:C3.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以下哪个因素最为密切:A. 语言的产生B. 农业的兴起C. 社会组织的形成D. 工具的发展答案:B4. 以下哪个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A. 古石器时代B. 中石器时代C. 旧石器时代D. 金属时代答案:B5. 以下哪个文明不属于四大文明之一:A. 埃及文明B. 印度河文明C. 黄河文明D.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答案:D6. 以下哪个古代文明被称为“河流文明”:A. 埃及文明B. 印度河文明C. 黄河文明D.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答案:C7. 以下哪个国家被认为是现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A. 埃及B. 印度C. 中国D. 美索不达米亚答案:D8. 以下哪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答案:A9.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结束:A. 春秋战国B. 汉朝C. 隋朝D. 唐朝答案:C10. 中国古代历史的标志性事件是:A. 甲午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类起源于约_______万年前的非洲。

答案:202. 人类的祖先是一种叫做_______的古人类。

答案:直立人3. 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是_______文化。

答案:采集4. 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是_______朝。

答案:夏5. 中国古代历史的结束是_______朝。

答案:隋6. 中国古代历史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革命。

答案:辛亥7.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是_______河流域。

答案:黄8. 印度的古代文明是_______河文明。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代中国最早的政治制度是什么?A. 宗法制度B. 封建制度C. 郡县制度D. 禅让制度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什么?A. 郡县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世卿世禄制3. 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 统一思想B. 强化中央集权C. 促进经济发展D. 抵御外患4.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加强了皇权C. 导致了地方势力的崛起D. 阻碍了文化的发展5. 明朝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主要针对的是:A. 蒙古B. 日本C. 欧洲D. 东南亚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是_________。

7. 周朝时期,实行的分封制中,诸侯对天子的义务包括_________。

8.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是_________。

9. 元朝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度,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10. 清朝时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为了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简述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明朝海禁政策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明朝社会经济的影响。

14. 论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1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你的观点。

材料一:清朝初期,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的闭关锁国政策,包括禁止民间与外国通商、限制对外贸易等。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个通商口岸。

六、附加题(10分)16. 请列举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重大改革,并简要说明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选择题训练.docx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选择题训练.docx

一、选择题1. (2010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二模)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 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 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2. (2010年3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查1题)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 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 正确的是3. (2010年4月浙江省宁波市二模12题)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30. 8厘米、宽26. 7 厘米、厚4厘米,正面以凸线划为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

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A. 是大一统的王朝B.没有自然灾害C. 人民生活的富裕D.社会安定团结4. (2010年3月泉州市高三质检14题)《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清代学者钱大昕认 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 自托为腹心之臣矣。

”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皇权B.加强中央集权C.巩固国家统一D.解决王国问题5. (2010年1月安徽省巢湖市高三期末质检1题)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A. 夏、王位世袭制B.周、分封制C.周、宗法制D.唐、科举制6. (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6题)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 科举制情况的是A. 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7. (2010年5月三明市高三质检13题)“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秦始皇在位时,修建了庞大的皇陵,兵马俑坑是其陪葬坑。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淄川中学高2016 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 分)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建”,准确的说指()A、委任官职B C、进行分封D ,“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 。

材料中的“封、严密监视、将他们变为地主2、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 ,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的热议。

影响今天中国人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宗法制 D 、禅让制3、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的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 、建立了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B、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4、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C、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D、齐郡无权任命辖区内的县令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个阶段。

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

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A 、由“公天下”到“家天下”B 、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C、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D、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6、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突出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7、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A、三公九卿制的废除B、地方势力的削弱C、决策中枢的转移D、外戚和宦官专权8、《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

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生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夏商周时期的分封制是地方分权的体现。

B.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 汉朝的推恩令是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力量。

D. 唐朝的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流动和中央集权。

2. 以下哪一项不是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 设立东厂,监察官员。

B. 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C. 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政府机构职能。

D. 推行均田制,稳定农业生产。

3.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哪项措施?A. 实行严格的科举考试制度。

B. 设立路府州县四级行政区划。

C. 推行王安石变法。

D. 建立东厂,加强对官员的监督。

4. 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理,实行了哪项制度?A. 行省制度。

B. 郡县制度。

C. 分封制度。

D. 宗室封建制度。

5.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多选题)A. 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B. 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C. 建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D. 推行一条鞭法,简化税收制度。

6. 清朝前期,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多选题)A. 实行屯田制度,稳定边疆。

B. 开疆拓土,对外扩张。

C. 建立藩部制度,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D. 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7. 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A.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B.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C. 采用铁器和牛耕。

D. 农业生产高度商业化。

8. 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A. 手工业生产专业化。

B. 商业活动受到政府严格限制。

C. 出现大量的市场和商业中心。

D. 货币经济发展,促进了商品交换。

9. 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发展的表现?A. 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

B. 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C. 出现了大量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D. 科技和文化发展受到西方影响较大。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
题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拱卫王室统治
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
D.扩大统治范围
解析:B 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

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解析:B “庶出,不得立”“虽幼,以嫡立”反映的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地位间的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3.商(朝)人对神灵崇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祖先祭祀上。

立于宗庙的先王的神主,称之为“示”。

“示”有大小之别,类似于周族的大小“宗”。

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成为区别血缘亲疏的标记,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
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

材料主要表明了商朝( )
A.已经有了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B.宗法制度出现并运用到权力继承上
C.重视血缘传承及基于血缘亲疏的权力运作
D.形成了浓厚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类社会起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旧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起源的开始B.人类社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C.人类社会起源于农业的发展D.人类社会起源于城市文明的兴起2.下列关于夏朝的说法,错误的是()A.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B.夏朝的创建者是大禹C.夏朝是远古时代的传说D.夏朝的社会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导3.下列关于商朝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朝的创建者是汤B.商朝的社会经济以牧牛业为主C.商朝的经济发展推动了青铜器的制造D.商朝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王朝4.下列关于西周的说法,错误的是()A.西周的统治者采取封建制度B.西周的政权建立在军事贵族的基础上C.西周的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D.西周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子5.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指的是()A.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B.战国时期和秦朝时期C.春秋时期和汉朝时期D.春秋时期和东周时期二、简答题1.简述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差异。

2.概括夏朝的起源和特点。

3.简要描述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

4.简述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

5.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1.从新石器时代到夏朝的演进过程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哪些特点得到了突出体现?2.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请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论述商朝的特点和贡献。

3.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关键时期,请论述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对中国封建社会演进的重要影响。

4.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请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国古代秦朝统一六国的是:A. 刘备B. 孙权C. 项羽D. 秦始皇2. 数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风雨,可以追溯到以下哪个朝代?A. 唐朝B. 春秋战国C. 汉朝D. 商朝3. 以下哪一条是对历史研究的正确方法?A. 想象历史的进程和情景B. 单纯从个人感受出发研究历史C. 以史为鉴,了解历史规律D. 尊重历史事实,无需验证4. 古代丝绸之路是哪两个文明之间的交流通道?A. 中国和美洲B. 中国和印度C. 中国和欧洲D. 中国和埃及5.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传统古代史的开始?A. 统一战国B. 约定公元前1年为公元元年C. 启用农历D. 夏朝的建立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 《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编写的历史著作。

()2. 秦始皇实行了帝国统一的制度,并修筑了万里长城。

()3.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开启了封建社会时代。

()4. 鲁僖公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君主,他提出“人人天下”的思想。

()5.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统一货币、度量衡等。

()三、简答题1. 解释什么是历史?2. 请简述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代之间的关系。

3. 请简要说明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4. 古代丝绸之路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怎样的重要影响?5.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分裂局面以及出现的思想家与其思想。

四、论述题请用300字左右的篇幅,论述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及其演变。

注意:以上题目仅为示例,实际的测试题目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请以实际题目为准,严格按照题目要求和限制字数撰写答案。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 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最终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是在()A. 禹时期。

B. 舜时期。

C. 夏启时期。

D. 商纣时期。

2.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内服与外服制度。

D. 井田制。

3. 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 分封土地。

B. 分封爵位。

C. 规定义务。

D. 规定贡赋。

4. 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 嫡长子继承制。

B. 兄终弟及制。

C. 大宗与小宗制。

D. 宗族制。

5. 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宗法等级,维系这一等级关系的纽带是()A. 财产。

B. 地位。

C. 信仰。

D. 血缘。

6. 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 互为表里。

B. 前后继承。

C. 名称不同的一个制度。

D.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具体内容。

7.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不包括()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实行民主选举制。

8.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其核心是()A. 规定皇位世袭。

B. 建立三公九卿制。

C. 推行郡县制。

D.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9. 秦朝三公九卿制中的三公不包括()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10. 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主要目的是()A. 发展地方经济。

B. 加强中央集权。

C. 促进民族融合。

D. 保证边疆稳定。

11.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攻打匈奴。

D. 修筑长城。

12.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推恩令。

B. 盐铁官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试卷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试卷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巩固西周的统治。

2.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 嫡长子继承制。

B. 民主选举首领。

C. 世袭制。

D. 分封制。

3.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

4.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 中央设三公等官职。

C. 地方实行郡县制。

D.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5. 秦朝三公九卿制中,三公的职能是()A. 丞相总理百政,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

B. 丞相掌军事,太尉总理百政,御史大夫掌监察。

C. 丞相掌监察,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总理百政。

D. 丞相掌军事,太尉掌监察,御史大夫总理百政。

6.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攻打匈奴。

D. 修筑长城。

7. 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A. 颁布“推恩令”B. 平定“七国之乱”C. 实行察举制。

D. 设三公九卿。

8.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 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 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 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 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9. 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的措施有()A. 文官担任知州。

B. 设立三司使。

C. 设立中书门下。

D. 设立枢密院。

10.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其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 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B. 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 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
案及解析)
单选题
1.以下哪个不是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最古老的文物:
A.三星堆遗址石斧
B. 河姆渡遗址骨角器
C. 大汶口遗址陶器
D. 贝聿铭发现的“九鼎”
【答案】D
【解析】九鼎是商代后期历代帝王封禅时使用的礼器,而非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文物。

2.中国古代的“文物保护”始于哪个朝代?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唐代
D. 清朝
【答案】B
【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明确规定了“留文物不拣”的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文物保护措施。

填空题
1.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的商贸道路。

【答案】西亚和欧洲
2. 直到21世纪,依然没有发掘出黄帝陵,因此黄帝陵所在地也叫做___
【答案】无定河
判断题
1. 著名的考古学家顾忌是我国的第一位考古学家
【答案】错误
【解析】顾依旧是我国第一位考古学家。

2. 隋文帝杨坚颁布通过了《高宗实录》,所以他被认为是中国
史上第一位编写通史的皇帝。

【答案】错误
【解析】隋文帝杨坚颁布通过了《通典》而不是《高宗实录》,他被认为是中国史上第一位编写通史的皇帝。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主要依据是:A. 甲骨文B. 金文C. 陶文D. 竹简2. 商朝的都城“殷”位于今天的哪个省份?A. 河南省B. 山东省C. 陕西省D. 河北省3.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A. 春秋和战国B. 战国和秦朝C. 春秋和秦朝D. 战国和汉朝4. 下列哪项不是春秋五霸之一?A. 齐桓公B. 晋文公C. 秦穆公D. 汉武帝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修建长城D. 所有选项都是6.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哪项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郡县制B. 推恩令C. 科举制D. 世卿世禄制7.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A. 张角B. 张鲁C. 张良D. 张骞8. 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是:A. 刘备B. 曹操C. 孙权D. 诸葛亮9.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李渊B. 李世民C. 李治D. 李隆基10. 宋朝时期,著名的变法运动是:A. 王安石变法B. 张居正变法C. 魏征变法D. 司马光变法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12.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其核心是“ ”。

1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 ”制度。

14.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 ”。

15.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主要有“ ”、“ ”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

17. 简述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推恩令的内容及其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9. 论述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理念及其对唐朝繁荣的贡献。

五、材料分析题(15分)20.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北宋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 培根是哪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A. 古代中国B. 文艺复兴时期C. 18世纪欧洲D. 20世纪美国2. 以下哪项是封建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A. 生产力高度发达B. 奴隶制度盛行C.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D. 地主占有土地3. 以下哪位提出了“天人合一”和“致良知”的主张?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4. 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以法治国”?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5. “尚贤”是哪个朝代的思想?A. 春秋战国时期B. 战国秦汉时期C. 东汉时期D. 南北朝时期6. “务实荀况”的思想是哪个学派的代表?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7. 以下哪项是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A. 厚植人才B. 以法制治国C. 尚礼思想D. 推崇教化8. 孟子的“天命论”主张的是什么?A. 维护君主专制B. 推崇礼教C. 追求公义D. 尊崇圣人9. 以下哪项不是墨子的主要思想之一?A. 兼爱B. 尚贤C. 非攻D. 尚同10. 以下哪位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法制即是必要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第二部分:简答题(本部分共5小题,共计40分)1. 请简述封建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与特点。

2. 请阐述孟子的“天命论”。

3. 解释儒家思想中的“五常”。

4. 概括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

5. 简要介绍墨子的主要思想和影响。

第三部分:论述题(本部分共2题,共计40分)1. 论述儒家和法家在政治观点和治国方略上的差异,并谈谈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 解释“阴阳家”的思想,并说明其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注意:在回答问题时,可参考教材中的知识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每个问题的回答应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表达清晰准确。

谢绝抄袭和网络资源的直接引用。

参考答案仅作为参考,具体评分请以实际回答为准。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对王位世袭制理解准确的是A.嫡长子继承王位B.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C.兄终弟及D.父子相传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A.完全割裂的B.互为表里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B.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而来的C.分封制和宗法制实行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D.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7.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中央设三公等官职C地方实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统一度量衡9.一位同学对“秦始皇加强中央政权的措施”进行史料收集,形成了下列观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B.统一文字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D.创始王位世袭制10.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五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11.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分封制A.都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12.唐玄宗后期,藩镇权限增大,这表明A.唐玄宗重视边境防御B.节度使的野心不断增大C.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D.朝政衰败,中央集权削弱13。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文字是: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大篆2. 周朝的分封制是:A. 诸侯国的建立B. 封建社会的形成C. 奴隶社会的延续D. 郡县制的前身3. 春秋时期,孔子提倡的“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A. 礼仪B. 政治C. 经济D. 军事4.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A. 郡县制B. 世卿制C. 宗法制D. 封建制5. 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 统一思想B. 强化皇权C. 促进经济发展D. 改善民族关系6.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导致了社会动荡 D. 阻碍了文化发展7. 宋朝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 农业的繁荣B. 手工业的兴起C. 商业的兴盛D. 交通运输的便利8. 元朝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强化了地方势力B. 促进了民族融合C. 削弱了中央集权D.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9. 明朝时期,海禁政策的实施,对中外交流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中外交流B. 阻碍了中外交流C. 加强了对外贸易D. 减少了对外战争10. 清朝前期,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是:A. 经济的繁荣B. 文化的兴盛C. 民族关系的和谐D. 军事的强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

1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货币制度是________。

13. 唐朝时期,著名的“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________的统治时期。

14. 宋朝时期,著名的“靖康之变”发生在________年。

15. 明朝时期,著名的“永乐大典”是由________主持编纂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请简述唐朝时期开放的民族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一)(含答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一)(含答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单元检测试卷(一)一、选择题(16个小题,每题3分,计48分)1.(2024·驻马店高二校联考)《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

”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理念相较于商朝( )A.不再尊崇上天鬼神B.重视加强中央集权C.更加重视民心向背D.重视儒家思想的作用答案 C解析 据材料可知商朝重视鬼、神,神权色彩浓厚,借助神权强化统治,周人尊崇礼法,贵尚施惠,虽然敬奉鬼神但更重视百姓,反映了西周统治者重视民心向背,C项正确;周人“事鬼敬神”而非不再尊崇上天鬼神,排除A项;商周时期还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末年,排除D项。

2.(2024·山东名校联盟联考)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普遍推行赋税制度,包括军赋方面的改革,如鲁国的“作丘甲”“初税亩”“用田赋”、郑国的“作丘赋”、楚国的“量入修赋,赋车籍马”、陈国的“赋封田”,等等。

这些举措旨在( )A.体现以民为本的追求B.构建中央集权的体制C.削弱世袭贵族的特权D.应对战乱纷争的局面答案 D解析 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各国变法普遍推行赋税制度,包括军赋方面的改革措施,这都是为了应对战乱纷争的局面,以争取在兼并战争中的优势地位,故选D项;战国时期的变法所推行的赋税制度及有关军赋方面的改革措施,是为了富国强兵、保证其在兼并战争中的物资供应,A、B两项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诸侯国普遍推行赋税制度改革的措施与削弱世袭贵族的特权无关,排除C项。

3.(2023·海南卷)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图)。

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 )(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答案 D4.(2024·大理高二联考)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经历了秦汉时期郡县两级制,魏晋时期州郡县三级制,唐代道州县三级制,宋代州(府、军、监)和县两级制,清朝省府县三级制的演变调整。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选择专项训练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选择专项训练

必修一第一单元选择题专项训练1.清代某机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善隐然执政之府矣。

”这一机构是()A. 中书省 B. 枢密院 C. 三司 D. 军机处2.《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终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中央集权B.皇权专制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3.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与此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十分流行……,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知宗法制A. 在西周以后走向消失B. 体现家国同构的特点C. 是国家政治制度核心D. 成为法律规范的源头4.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

由此可知A. 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B. 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C. 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D. 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朝建立后,朝廷上对于如何治理地方曾爆发过激烈的争论,丞相绾等言:“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则议曰:“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 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B. 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C. 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D. 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6.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变化。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与其搭配正确的是(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7.“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高二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

高二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

高二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在高二历史必修一的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知识。

为了深化对该单元内容的理解和巩固知识,本文将通过练习题的方式来回顾和巩固我们所学到的内容。

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 奴隶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最早的社会形态。

b) 自农奴制开始,农民地位大幅上升。

c) 士农工商四民地位相对稳定。

d) 中国古代的社会阶层绝对固化,没有阶级流动。

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特征之一?a)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b) 农业生产力低下。

c) 土地私有制是主要生产方式。

d) 商业发达,外贸繁荣。

3.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贫富差距悬殊。

b) 地方豪强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

c) 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

d) 军队与地方豪强之间的矛盾。

二、判断题1. 古代中国奴隶社会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奴隶制度。

()2. 古代中国的乡试是选拔官吏的最高考试。

()3.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阶层处于最下层,权力最低。

()4. 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导致社会流动性增强。

()三、简答题1. 解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度。

封建等级制度是指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等级差距,以及基于等级差距所形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系。

该制度严格区分了皇族、贵族、士大夫、农民和工商业者等不同社会阶层的地位和权力,决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权益和责任。

2. 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生活状况如何?在封建社会中,农民是最底层的社会阶层。

他们被视为负担国家财政的主要对象,需要向地主交纳重税。

农民多数生活贫苦,缺乏土地和生产工具,生活拮据。

同时,农民还承担着军役和苛捐杂税的压力,生活艰苦。

四、问答题1. 请简述农民起义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农民起义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民起义反映了封建社会压迫和剥削的不可持续性,促进了社会革命的兴起。

起义领导者的主张和行动对后来的革命者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未来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第一单元选择题专项训练1.清代某机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善隐然执政之府矣。

”这一机构是()A. 中书省 B. 枢密院 C. 三司 D. 军机处2.《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终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中央集权B.皇权专制C.世袭传承 D .政务繁忙3.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与此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十分流行⋯⋯,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知宗法制A. 在西周以后走向消失B. 体现家国同构的特点C. 是国家政治制度核心D. 成为法律规范的源头4.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

由此可知A. 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B. 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C. 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D. 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朝建立后,朝廷上对于如何治理地方曾爆发过激烈的争论,丞相绾等言:“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则议曰:“置诸侯不便。

”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 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B. 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C. 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D. 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6.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 举制”的变化。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与其搭配正确的是 ( )A .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 .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C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 .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7.“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 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 适应军事需要B. 加强中央集权C. 剥夺朝中大将兵权D. 巩固皇权8.漫画中的情景(“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次子,认命吧” )是受中国哪种制度的 影响( )A. 察举制的影响B. 科举制的影响C. 分封制的影响D. 宗法制的影响9.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10 .宋朝许多著名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这对 于他朝整日缠身于冗杂政事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这一现象体现了宋代 A .重文轻武的治国传统B .官僚制度发生变化C .藩镇割据局面的结束D .士人深受理学影响11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

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A. 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C.B. D.B. 汉朝强化察举制监察诸侯王和地方百官C. 宋朝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D. 元朝设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12 .德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这样说:“科举制度全面推行。

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做法垄断所有的官俸。

”他的意思是()A.君主用科举制度这只“看不见的手”来维护统治B.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好的选官制度C.科举制度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D.科举制度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崇儒重学的风气13 .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刻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A.“乱世”与“分土建邦”有着直接内在因果关系B.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C.“家天下”结束了乱世,彻底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战乱D.这块刻石的出现最早不会早于秦代14 .史载:宋太祖曾令后苑造一薰笼,数天未成,太祖怒责左右,臣僚答以此事必须经过尚书省、本部、本寺、本局等许多关口,等到逐级办齐手续后覆奏,得到皇帝的批浯“依”字,然后方可制造,宋太祖听后大怒,说:“我在民间时,用数十钱即可买一薰笼。

今为天子,乃数日不得,何也?”对此,宋太祖的举措或态度最有可能是A .精简机构,提高效率B.禅位于弟C.整顿吏治,严格升迁D.无可奈何15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

当时刺史是()A. 州级地方行政官员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C.具有行政职能的监察官员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16 .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A. 内阁的设置B.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置C. 南书房的设置D. 军机处的设置17 .20 世纪著名史学家胡厚宜根据甲骨卜辞作《殷代封建制度考》,证明“周初之文化制度,不特非周公一人所独创,且亦非周代所特有⋯⋯殷代自武丁以降,确已有封建之制。

”“封建之制”是指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封建制度18 .中书、尚书在两汉时期为少府所属机构,其长官虽掌管机要,但“去公卿甚远”。

魏晋以来,“浸以华重”。

唐朝时“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 。

这表明A. 中书、尚书机构长官位尊权重B. 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C. 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 中书、尚书令与公卿矛盾尖锐19 .下列关于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它们彼此都是独立自治的②发展趋势是最终建立统一的帝国③从统治范围上看,诸侯国比城邦要大的多④城邦和诸侯国之间保持着友好的、密切的联系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20 .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

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

材料表明“封建制度”A. 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 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C. 是西周稳固统治的的重要途径D. 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21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在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孕育,夏、商二代开始形成和发展,西周渐趋完备,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

这表明分封制具有:A. 集权性B. 分权性C. 落后性D. 分散性22 .有学者指出,(西周)几乎所有主要封国都有其不同于周文化的土著的立国基础,在分封制度实行以前⋯⋯其他的封国基本上没有被融入⋯⋯中原文化系统之内。

因此,分封制度实际上是通过分封地区上层统治阶层的周朝化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中原文化运动。

这一论述意在强调分封制()A、扩大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疆域范围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23 .中国古代的地理学非常发达,从《汉书》到《清史稿》均有《地理志》,元、明、清三代有《一统志》,府、州、县多有地方志书,舆地之书汗牛充栋。

这表明古代地理学A. 服务于封建国家的政治统治B. 立足于研究自然地理的规律C. 在古代科学体系中位居主导D. 取代了史学研究的社会地位24 .监察制度是古代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①秦朝时御史大夫负责监察②谏议制度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③宋代出现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④隋唐三省六部制下负责监察的是门下省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5 .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 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 ,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 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

“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A. 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B. 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C. 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D. 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26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下列关于该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②形成严密的封建官僚机构③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④三省六部制基本上被后世历朝沿袭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27 .“夏启篡位,他从制度上确认贵族家族世代垄断首领职位的特权⋯⋯.标志着王权的第一次胜利。

”材料中的“第一次胜利”是指()A. 出现“天下为公”的局面B. 确立了王位世袭制C. 实现了原始民主D. 首创王权专制政治28 .元朝时,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是()A .枢密院B.中书省C.宣政院D.行中书省29 .读图,它是一页残缺的课堂笔记。

该笔记反映的制度最早出现于A .秦朝B.唐朝C.明朝 D .清朝30 .石陪华在《中国历史纵横》写道:“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材料说明A. 宗法制度为封建社会所沿袭B. 宗法观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C. 封建社会政治统治腐败无能D. 家国一体的政治模式不利于传统科技的进步31 .陈子龙《皇明经世文编》载:洪武元年,始备六尚书皆正三品,而侍郎正四品,郎中以下品秩有差,而皆隶中书省。

⋯⋯十三年⋯⋯升尚书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品。

⋯⋯(建文帝时)以故进尚书正一品。

“尚书”品级的变化是A. 大一统局面确立的结果B. 决策部门运行上错位的表现C. 行政制度日益完善所致D. 填补宰相废除后权职空白32 .读下列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能够得出的认识是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 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最悠久C.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只有二级制或三级制D.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行政区中国33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材料表明元在地方行政制度创新的是A. 郡县制度B. 行省制度C. 分封制D. 中书省制34 .宋朝的科举制度不断的扩大,但是考生与主考官容易结成门生关系,因此为了“考革官窝私之弊,”,宋朝采用监丞陈靖的建议,推行“糊名考校法” 。

据此可知A. 扩大了统治基础B. 完善了科举制度C. 形成了冗官之弊D. 反映了宋朝重文轻武35 .清代学者赵翼指出汉初“布衣将相”现象是“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这种“变局”的实质是A.下层民众成为了统治基础B.贵族社会进一步解体C.市民阶层掌控了国家政权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压迫36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他在位时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下列属于他在位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①察举制度②内朝外朝制度③刺史制度④推恩令⑤科举制A. ①③④⑤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⑤37 .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