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盘萃取塔实验装置实验指导书
实验七 转盘萃取塔实验讲义

实验七液-液萃取塔的操作及其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转盘塔是一种外输入能量的液—液萃取设备,具有结构简单、生产能力大、功率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物油纯化,核燃料处理、原油净化、维生素净化、废水处理等方面。
一、实验目的1.掌握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方法,学会分析外加能量对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的影响;2.了解引起萃取塔液泛不正常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3.了解液-液萃取设备的结构和特点。
二、实验原理萃取是分离混合液体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弥补精馏操作无法实现分离的方法之一,特别适用于稀有分散昂贵金属的冶炼和高沸点多组分分离,它是依据液体混合物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
但是,萃取单元操作得不到高纯物质,它只是将难以分离的混合液转化为容易分离的混合液,增加了分离设备和途径,导致成本提高。
所以,经济效益是评价萃取单元操作成功于否的标准。
1.萃取和吸收的区别⑴相同之处:两者均是利用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在某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
吸收是气液接触传质,萃取是液-液接触传质,两者同属相际传质,因此两者的速率表达式和传质推动力的表达式是相同的。
图1. 萃取和吸收的区别⑵不同之处:由于液-液萃取体系的特点,两相的密度比较接近,界面张力较小,所以,能用于强化过程的推动力不大,加上分散的一相,凝聚分层能力不高;而气液吸收两相密度相差很大,界面张力较大,气液两相分离能力很大,由此,对于气液接触效率较高的设备,用于液-液接触效率不一定高。
为了提高液-液相际传质设备的效率,常常需外加能量,如搅拌、脉动、振动等。
另外,为了让分散的液滴凝聚,实现两相的分离,需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也即凝聚空间,简称分层分离空间。
2.萃取塔结构特征由于液-液萃取体系的特点,从而使萃取塔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⑴需要适度的外加能量; ⑵需要足够大的分层分离空间。
3.萃取塔的操作特点 ⑴分散相的选择a.容易分散的一相为分散相: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很易转相,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宜选择容易分散的一相为分散相。
萃取塔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萃取塔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应用领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对萃取塔性能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二、实训设备与材料1. 转盘萃取塔实验装置一台2. 电机一台3. 不锈钢材料、石英玻璃等4. 实验原料:A、B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5. 仪器:温度计、压力计、流量计、计时器等三、实训步骤1. 实验准备(1)检查设备是否完好,连接电源。
(2)准备好实验原料,将其倒入萃取塔内。
(3)启动电机,观察转盘是否正常旋转。
2. 实验操作(1)观察转盘旋转速度,记录数据。
(2)调节进料流量,观察萃取效果。
(3)改变原料比例,观察萃取效果。
(4)记录实验数据,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3. 实验观察与分析(1)观察转盘旋转过程中产生的涡旋运动,分析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2)观察固定环对轴向返混的抑制作用,分析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分析不同原料比例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4. 实验总结(1)总结萃取塔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2)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转盘萃取塔结构特点(1)转盘固定在中心轴上,由电机驱动旋转。
(2)转盘直径小于固定环内径,便于装卸。
(3)固定环将塔内分割成若干个小空间,增大相际接触面积。
2. 转盘萃取塔工作原理(1)转盘旋转产生涡旋运动,增大相际接触面积。
(2)固定环抑制轴向返混,提高传质效率。
3. 实验结果与分析(1)转盘旋转速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转速越高,萃取效率越高。
(2)原料比例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原料比例适中,萃取效果较好。
(3)固定环对轴向返混的抑制作用:固定环能有效抑制轴向返混,提高传质效率。
五、实训体会通过本次实训,我对萃取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萃取塔的操作方法。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1. 萃取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传质效率高。
2. 转盘萃取塔在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
3. 实验过程中,要关注转盘旋转速度、原料比例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萃取塔实验装置

萃取塔(桨叶)实验装置说明书天津大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2014.03一、实验目的:1.直观展示转盘萃取塔的基本结构以及实现萃取操作的基本流程;观察萃取塔内桨叶在不同转速下,分散相液滴变化情况和流动状态。
2.练习并掌握转盘萃取塔性能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1.固定两相流量,测定桨叶不同转速下萃取塔的传质单元数NOH 、传质单元高度HOH及总传质单元系数KYE。
2.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探索强化萃取塔传质效率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对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除可采用蒸馏方法外,还可采用萃取方法。
即在液体混合物(原料液)中加入一种与其基本不相混溶的液体作为溶剂,利用原料液中的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液体混合物。
此即液-液萃取。
简称萃取。
选用的溶剂称为萃取剂,以字母S表示,原料液中易溶于S的组分称为溶质,以字母A表示,原料液中难溶于S的组分称为原溶剂或稀释剂,以字母B表示。
萃取操作一般是将一定量的萃取剂和原料液同时加入萃取器中,在外力作用下充分混合,溶质通过相界面由原料液向萃取剂中扩散。
两液相由于密度差而分层。
一层以萃取剂S为主,溶有较多溶质,称为萃取相,用字母E表示,另一层以原溶剂B为主,且含有未被萃取完的溶质,称为萃余相,以R表示。
萃取操作并未把原料液全部分离,而是将原来的液体混合物分为具有不同溶质组成的的萃取相E和萃余相R。
通常萃取过程中一个液相为连续相,另一个液相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连续的液相中,称为分散相。
液滴表面积即为两相接触的传质面积。
本实验操作中,以水为萃取剂,从煤油中萃取苯甲酸。
所以,水相为萃取相(又称为连续相、重相)用字母E表示,煤油相为萃余相(又称为分散相、轻相)用字母R 表示。
萃取过程中,苯甲酸部分地从萃余相转移至萃取相。
四、实验装置基本情况:1.实验装置流程图(如图1所示)1- 型管 2-电机 3-萃取塔 4-煤油放液阀 5-煤油泵 6-煤油取样阀 7-煤油箱8-煤油泵入口阀9-煤油流量调节阀 10-煤油旁路调节阀 11-放空阀 12-煤油回收箱 13-球形阀 14-水流量调节阀15-水旁路调节阀 16-水箱 17-水泵入口阀 18-水取样阀 19-水放液阀 20-水泵 21-阀门实验装置流程简介:本塔为桨叶式旋转萃取塔,塔身采用硬质硼硅酸盐玻璃管,塔顶和塔底玻璃管端扩口处,通过增强酚醛压塑法兰、橡皮圈、橡胶垫片与不锈钢法兰连结,密封性能好。
转盘萃取塔实验

转盘萃取塔实验化工工艺实验讲义实验二、转盘萃取塔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转盘萃取塔的基本结构、操作方法及萃取的工艺流程。
2.观察转盘转速变化时,萃取塔内轻、重两相的流动状况,了解影响萃取操作的主要因素,研究萃取操作条件对萃取过程的影响。
3.掌握萃取塔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和萃取率的实验测定原理和方法,分析外加能量对液-液萃取传质单元高度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萃取是分离和提纯物质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是利用混合物中各个组分在外加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和气(汽)液传质过程类似,液液萃取过程中,要求在萃取设备内两相能密切接触并伴有较高程度的湍动,以实现两相之间的质量传递,而后又能使两相较快地分离。
但由于液液萃取中两相之间的密度差较小,实现两相的密切接触和快速分离要比气液体系困难得多。
为了提高液-液传质设备的效率,常需要采用搅拌、振动、脉动等措施来补加能量;为了使两相分离,设备需要设置分层段,以保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让分散的液相凝聚。
使用转盘塔进行液-液萃取操作时,两种液体在塔内作逆流流动,其中一相液体作为分散相,以液滴形式通过另一种连续相液体,两种液相的浓度在设备内作微分式的连续变化,并依靠密度差在塔的两端实现两相间的分离。
当轻相作为分散相时,相界面出现在塔的上端;反之,当重相作为分散相时,则相界面出现在塔的下端。
本实验以水为萃取剂,从煤油中萃取苯甲酸,苯甲酸在煤油中的浓度约为0.2%(质量)。
水相为萃取相(以字母E表示,本实验中又称连续相、重相),煤油相为萃余相(以字母R表示,本实验中又称分散相、轻相)。
萃取过程中,苯甲酸部分地从煤油相转移至水相。
考虑到萃取剂水与原溶剂煤油完全不互溶,且苯甲酸在两相中的浓度都很低,可近似认为萃取过程中两相液体的体积流量不发生变化。
操作条件下,以质量比表示的分配系数可取为常数2.26,即相平衡关系为Y=2.26X。
化工工艺实验讲义1.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计算萃取塔的塔高时可以采用传质单元法,即以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来表征,传质单元数表示分离过程的难易程度,传质单元高度表示设备传质性能的好坏。
萃取装置操作实训操作手册

萃取装置操作实训操作手册一、实训目的1.认识萃取设备结构2.认识萃取装置流程及仪表3.掌握萃取装置的运行操作技能4.学会常见异常现象的判别及处理方法二、实训原理填料萃取塔是石油炼制、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部分广泛应用的一种萃取设备,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制造等特点。
塔内填料的作用可以使分散相液滴不断破碎和聚合,以使液滴表面不断更新,还可以减少连续相的轴相混合。
本实验采用连续通入压缩空气向填料塔内提供外加能量,增加液体湍动,强化传质。
萃取塔的分离效率可以用传制单元高度HOE和理论级当量高度he来表示,影响脉冲填料萃取塔分离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填料的种类、轻重两相的流量以及脉冲强度等。
对一定的实验设备,在两相流量固定条件下,脉冲强度增加,传制单元高度降低,塔的分离能力增加。
三、实训流程1.装置认识●认识目标熟悉装置流程、主体设备及其名称、各类测量仪表的作用及名称。
(1)装置流程萃取实训流程DCS图。
萃取实训流程现场图。
(2)主体设备表1 萃取设备的结构认识位号名称T101萃取塔(3)测量仪表表2 测量仪表认识2.开车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萃取基本原理;(2)熟悉萃取实训工艺流程, 实训装置及主要设备;四、实训步骤:(一)正常开车1.引重相入萃取塔(1)在“实训装置图”中,点击“重相加料”按钮,将水引至重相储罐,点击“加料停止”按钮,停止加料。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重相储罐V101的液位LI02在50%到90%之间。
(2)在“仪表面板二”中,打开总电源开关。
(3)在“实训装置图”中,打开重相泵前阀VA106。
(4)在“仪表面板二”中,打开重相泵电源开关,再打开重相泵变频开关,启动重相泵。
(5)在“DCS图”或“仪表面板一”中,调节重相流量FIC02的手动值大于30Hz。
(6)在“实训装置图”中,全开重相泵出口阀门VA109,将重相液通过转子流量计从萃取塔顶部引入。
(7)在“DCS图”或“仪表面板一”中,将重相流量控制FIC02投自动,并将FIC02的SP值设定为40L/h。
转盘萃取

Kx
8.80 8.75 8.70 8.65 8.60
0
2
4
6
8
10
12
14
L
图3 Kxα随流量的变化图
由表 2 和图 3 可知,随着油相流量的增大,总传质单元数减小,总传质单元高度 增大,总传质系数增大。
六、思考题
1. 萃取过程中选择分散相的原则是什么? 答:选择分散相的原则是: 当两相流量相差较大时, 为增加相际传质接触面积, 一般将流量大着作为分散相。 但如果所选设备可能产生严重的轴向混合时,应将流量小者作为分散相。 为提高设备能力,减小塔径,应将黏度大着作为分散相。 为保证传质设备的充分润湿,应将润湿性差的流体作为分散相。 从成本和安全性考虑,应将成本高和易燃易爆的流体作为分散相。 2. 转盘塔的主要结构特点是什么? 答:转盘塔的主要结构特点是在塔内壁按一定间距设置许多固定环,而在旋转的 中心轴上按同样的间距安装许多圆环转盘。固定环将塔内分成许多区间,在每一 个区间有一个转盘对液体进行搅拌,从而增加了相际接触面积和流体湍动程度, 而固定环则起到了抑制轴向混合的作用。圆环转盘水平安装,直径小于固定环内 径,旋转时不产生轴力,两相在垂直方向上仍靠密度推力。
NOR 1.2815 1.2454 1.2385 1.2373 1.0922
HOR 0.5462 0.5621 0.5652 0.5657 0.6409
Kxa
8627.4 8706.7 8730.4 8852.9 8915.0
以 Kxα对 L 作图得
化工原理实验
8.90 8.85
y=19.0054x+8598.1335 R=0.9734
=
18.5 0.01108 122 =0.00537 5 800 14.13 0.01108 122 =0.00431 5 800
KH-HG125转盘萃取塔实验装置

KH-HG125转盘萃取塔实验装置一、转盘萃取塔实验装置特点1、整个装置美观大气,结构设计合理,整体感强,能够充分体现现代化实验装置的概念。
2、设备整体为自行式框架结构,并安装有禁锢脚,便于系统的拆卸检修和搬运。
3、整套设备除去特殊材料外均采用工业用304不锈钢制造,所有装备均进行精细抛光处理,体现了整个装置的工艺完美性。
4、塔节采用优质石英玻璃制作,视觉效果好,方便学生观察。
5、塔内构件及管道均由304不锈钢材质制作。
6、装置设计可360度观察,实现全方位教学与实验。
7、能在线监测实验原始数据,并可显示数据曲线。
配真彩色TFT触摸屏带RS485接口,数据可通过U盘导出,可连接打印机打印数据。
装置能够实现手动和自动无扰切换操作,并安装安全联锁保护和自动报警装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杜绝安全事故。
二、转盘萃取塔实验装置功能1、了解转盘萃取塔的结构。
2、掌握转盘萃取塔性能的测定方法。
3、了解转盘萃取塔传质效率的强化方法。
4、观察不同转速时,塔内液滴变化情况和流动状态。
5、固定两相流量,测定不同转速时萃取塔的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及总传质系数。
6、全触摸集成化控制,高稳定数据传输,硬件加密。
7、装置可实现移动终端扫码,获取装置工艺视频介绍。
三、转盘萃取塔实验装置设计参数常温、常压操作。
萃取塔转动频率:200—600r/min。
传质单元数 NOE:0.4—3.0。
传质单元高度HOE:0.3—2.0m。
体积总传质系数,KYea:2.0×104--2.0×105 kgA/[m3.h.(kgA/kgs)]。
水流量:1~10 L/h。
煤油流量:1~10 L/h。
水:装置自带304不锈钢水箱,连接自来水接入。
电:电压AC220V,功率1.0KW,标准单相三线制。
每个实验室需配置1~2个接地点(安全地及信号地)。
实验物料:水—煤油—苯甲酸。
外配设备、药品:煤油—苯甲酸、Na(OH)2标准液、化学分析仪。
转盘萃取实验报告册

1. 理解转盘萃取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物质分离中的应用。
2. 掌握转盘萃取塔的结构、操作方法以及萃取工艺流程。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转盘转速变化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4. 测量并计算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传质系数,以评估萃取过程。
二、实验原理转盘萃取是一种利用液体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差异进行物质分离的单元操作。
实验中,待分离的混合物与萃取剂在转盘萃取塔中接触,通过不断的搅拌和旋转,使得溶质在两相之间进行传质,最终实现分离。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1. 仪器:- 转盘萃取塔- 转速控制器- 搅拌器- 温度计- 分光光度计- 量筒- 容量瓶- 试管- 移液管2. 药品:- 萃取剂(如苯、四氯化碳等)- 溶质溶液(如碘水、溴水等)- 稀释剂1. 准备工作:- 将转盘萃取塔安装好,连接好相关仪器。
- 校准温度计和分光光度计。
- 准备好所需药品和溶液。
2. 实验操作:- 将溶质溶液加入萃取塔中,设定转速和温度。
- 启动搅拌器和转速控制器,开始萃取过程。
- 在不同时间点取样,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 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操作线图,计算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传质系数。
- 分析转盘转速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五、实验现象1. 在萃取过程中,可以看到两相液体在转盘萃取塔中充分接触和混合。
2. 随着时间的推移,溶质在两相之间的浓度差逐渐减小,萃取效率逐渐提高。
3. 在达到平衡状态后,两相液体中的溶质浓度趋于稳定。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绘制操作线图,并计算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传质系数。
2. 分析转盘转速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可以发现转速越高,萃取效率越高。
3.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评估转盘萃取过程的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七、实验结论1. 转盘萃取是一种有效的物质分离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等优点。
2. 转盘转速对萃取效率有显著影响,提高转速可以显著提高萃取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系列之转盘萃取塔实验装置实验指导书杭州言实科技有限公司2006.4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原理 (3)三、实验装置 (5)四、实验方法 (6)五、注意事项 (7)六、报告内容 (7)七、思考题 (7)八、附录 (8)转盘萃取塔实验一、实验目的⒈了解液--液萃取塔的结构及特点。
⒉掌握液--液萃取塔的操作。
⒊掌握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外加能量对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和量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液—液萃取设备的特点液--液相传质和气液相传质均属于相同传质过程。
因此这两类传质过程具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相当差别。
在液液系统中,两相间的重度差较小,界面张力也不大:所以从过程进行的流体力学条件看,在液液相的接触过程中,能用于强化过程的惯性力不大,同时已分行的流体力学条件看,在液液相的接触过程中,能用于强化过程的惯性力不大,同时已分散的两相,分层分离能力也不高。
因此,对于气液接触效率较高的设备,用于液液接触就显得效率不高。
为了提高液液相传质设备的效率。
常常补给能量,如搅拌、脉动、振动等。
为使两相逆流和两相分离,需要分层段,以保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让分散的液相凝聚,实现两相的分离。
2、液—液萃取塔的操作(1)分散相的选择在萃取设备中,为了使两相密切接触,其中一相充满设备中的主要空间,并呈连续流动,称为连续相kl一相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连续相中,称为分散相,哪一相作为相对设备的操作性能、传质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分散相的选择可通过小试或中试确定,也可根据以下几方面考虑。
1)为了增加相际接触面积,一般将流量大的一相作为分散相;但如果两相的流量相差很大,并且所选用的萃取设备具有较大的轴向混合现象,此时应将流量小的一相作为分散相,以减小轴向混合。
2)应充分考虑界面张力变化对传质面积的影响,对于>0系统,即系统的界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加而增加的系统;当溶质从液滴向连续相传递时,液滴的稳定性较差,容易破碎,而液膜的稳定性较好,液滴不易合并,所以形成的液滴平均直径较小,相际接触表面较大;当溶质从连续相向液滴传递时,情况刚好相反。
在设计液液传质设备时,根据系统性质正确选择作为分散相的液体,可在同样条件下获得较大的相际传质表面积,强化传质进程。
3)对于某些萃取设备,如填料塔和筛板塔等,连续相优先润湿填料或筛板是相当重要的。
此时,宜将不易润湿填料或筛板的一相作为分散相。
4)分散相液滴连续相中的沉降速度,与连续相的粘度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减小塔径,提高二相分离的效果,应将粘度大的一相作为分散相。
5)此外,从成本、安全考虑,应将成本高的、易燃、易爆物料作为分散相。
(2)液滴的分散为了使其中一相作为分散相,必须将其分散为液滴的形式,一相液体的分散,亦即液滴的形成,必须使液滴有一个适当的大小。
因为液滴的尺寸不仅关系到相际接触面积,而且影响传质系数和塔的流通量。
较小的液滴,固然相际接触面积较大,有利于传质;但是过小的液滴,其内循环消失,液滴的行为趋于固体球,传质系数下降,对传质不利。
所以,液滴尺寸对传质的影响必须同时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
此外,萃取塔内连续相所允许的极限速度(泛点速度)与液滴的运动速度有关,而液滴的运动速度与液滴的尺寸有关。
一般较大的液滴,其泛点速度较高,萃取塔允许有较大流通量;相反,较小的液滴,其泛点速度较低,萃取塔允许的流通量也较低。
液滴的分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
A 借助喷嘴或孔板,如喷塔和筛孔塔。
B 借助塔内的填料,如填料塔。
C 借助外加能量,如转盘塔,振动塔,脉动塔,离心萃取器等。
液滴的尺寸除与物性有关外,主要决定于外加能量的大小。
(3)萃取塔的操作。
萃取塔在开车时,应首先将连续相注满塔中,然后开启分散相,分散相必须经凝聚后才能自塔内排出。
因此当轻相作为分散相时,应使分散相不断在塔顶分层凝聚,当两相界面维持适当的高度后再开启分散相出口阀门,并停靠重相出口的口形管自动调节界面高度。
当重相作为分散相时,则分散相不断在塔的分层段凝聚,两相界面应维持在塔底分层段的某一位置上。
3、液一液传质设备内的传质与精馏、吸收过程类似,由于过程的复杂性,萃取过程也被分解为理论级和级效率;或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对于转盘塔,振动塔这类微分接触的萃取塔,一般采用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来处理。
传质单元数表示过程分离难易的程度。
对于稀溶液,传质单元数可近似用下式来表示:M R F x x OR x x x xx dx N ∆-=-=⎰12*式中N OR ——萃余相为基准的总传质单元数;x ——萃余相中溶质的浓度;*x ——与相应萃取浓度成平衡的萃余相中溶质的浓度; 2x 、1x ——分别表示两相进塔和出塔的萃余相浓度。
传质单元高度表示设备传质性能的好坏,可由下式表示:OROR N HH =式中,H OR ——以萃余相为基准的传质单元高度;H ——萃取塔有效接触高度。
已知塔高H 和传质单元数N OR ,可由上式来得H OR 的数值,H OR 反映萃取设备传质性能的好坏,H OR 越大,设备效率越低。
影响萃取设备传质性能H OR 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设备结构因素、两相物性因素、操作因素以及外加能量的形式和大小的因素等等。
按萃取相计算的体积总传质系数KAH q K OR SV •=.式中,S V q .为萃取相水的流量,A 为塔截面积。
4、外加能量的问题。
液液传质设备引入外界能量促进液体的分散,改善两相的流动条件,这些均有利于传质,从而提高萃取的效率,降低萃取过程的传质单元高度,但应注意,过度的外加能量将大大增加设备内的轴向混合,减小过程的推动力。
此外过度分散的液滴,滴内将消失内循环。
这些均是外加能量带来的不利因素。
权衡两方面的因素,外加能量应适度,对于某一具体萃取过程,一般应通过实验寻求合适的能量输入量及其形式。
5、液泛在连续逆流萃取操作中,萃取塔的通量(又称负荷)取决于连续相容许的线速度,其上限为最小的分散相液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的连续相流速。
这时塔刚处于液泛点(即为液泛速度)。
在实验室操作中,连续相的流速应在液泛速度以下。
为此需要有可靠的液泛数据,一般这是在中试设备用实际物料实验测得的。
萃取塔的分离效率可以用传质单元高度OEH或理论级当量高度e h表示。
影响脉冲填料萃取塔分离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填料的种类、轻重两相的流量及脉冲强度等。
对一定的实验设备(几何尺寸一定,填料一定),在两相流量固定条件下,脉冲强度增加,传质单元高度降低,塔的分离能力增加。
对几何尺寸一定的桨叶式旋转萃取塔来说,在两相流量固定条件下,从较低的转速开始增加时,传质单元高度降低,转速增加到某值时,传质单元将降到最低值,若继续增加转速,将会使传质单元高度反而增加,即塔的分离能力下降。
本实验以水为萃取剂,从煤油中萃取苯甲酸,苯甲酸在煤油中的浓度约为0.2%(质量)。
水相为萃取相(用字母E表示,在本实验中又称连续相、重相),煤油相为萃余相(用字母R表示,在本实验中又称分散相)。
在萃取过程中苯甲酸部分地从萃余相转移至萃取相。
萃取相及萃余相的进出口浓度由容量分析法测定之。
考虑水与煤油是完全不互溶的,且苯甲酸在两相中的浓度都很低,可认为在萃取过程中两相液体的体积流量不发生变化。
同理,本实验也可以按萃余相计算N、H OE及K YR a。
OE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见图1,萃取塔为旋片旋转萃取设备。
塔身为硬质硼硅酸盐玻璃管,在塔顶和塔低的玻璃管扩口处,分别通过增强酚醛压塑法兰、橡皮圈、橡胶垫片与不锈钢法兰相连接。
塔内有30个环形隔板将固定在塔中间的同轴旋干上,相邻两隔板的距离为40mm,组成旋转装置。
搅拌转动轴的低端有轴承,顶端经轴承传出塔外与直流电机相转接,可通过调节电机电枢电压的方法作无级变速运行,运行速度可直接从转速表读出。
塔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有200mm左右的延伸段形成两个分离段,轻重两相可在分离段分离。
图1 搅拌萃取流程示意图1—加料阀及加料口;2—容积罐;3—萃取相出口阀门;4—萃取相料液收集罐;5—π型管;6—玻璃萃取塔;7—浆叶搅拌器;8—进水分布器;9—煤油分布器;10—萃取相出口;11—煤油流量调节阀;12—轻相(煤油)流量计;13—轻相(煤油)泵旁路阀;14—轻相(煤油)储槽;15—轻相(煤油)泵;16—水流量调节阀;17—水流量计;18—水泵旁路调节阀;19—水储槽;20—水泵;21—出口煤油储槽;22—搅拌电机四、实验方法⒈在实验装置最左下边的贮槽内放满溶有苯甲酸的入口煤油,在实验装置最右下边的贮槽内放满水,分别开动水相和煤油相泵的电闸,将两相的回流阀打开,使其循环流动。
⒉全开水转子流量计调节阀,将重相(连续相)送入塔内。
当塔内水面快上升到重相入口与轻相出口间中点时,将水流量调至指定值(4~10L/h),并缓慢改变π形管高度使塔内液位稳定在轻相出口以下的位置上。
⒊对浆叶旋转萃取塔或往复筛板塔,要开动电动机,适当地调节变压器使其转速或频率达到指定值。
调速时应慢慢的升速,绝不能调节过快致使马达产生“飞转”而损坏设备。
⒋将轻相(分散相)流量调至指定值(4~10L/h),并注意及时调节π形管的高度。
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塔顶分离段两相的相界面位于轻相出口以下。
⒌如果做有脉冲的实验,要开动脉冲频率仪的开关,将脉冲频率和脉冲空气的压力调到一定数值,进行某脉冲强度下的实验。
在该条件下,两相界面不明显,但要注意不要让水相混入油相储槽之中。
⒍操作稳定半小时后用锥形瓶收集轻相进、出口的样品各约40ml,重相出口样品约50ml备分析浓度之用。
⒎取样后,即可改变条件进行另一操作条件下的实验。
保持油相和水相流量不变,将旋转转速或脉冲频率或空气的流量调到另一定数值,进行另一条件下的测试。
⒏用容量分析法测定各样品的浓度。
用移液管分别取煤油相10 ml,水相25 ml样品,以酚酞做指示剂,用0.02mol/l左右NaOH标准液滴定样品中的苯甲酸。
在滴定煤油相时应在样品中加数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醚磺化AES(脂肪醇聚乙烯醚硫酸脂钠盐),也可加入其它类型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并激烈地摇动滴定至终点。
⒐实验完毕后,关闭两相流量计。
将调速器调至零位,使浆叶停止转动,切断电源。
滴定分析过的煤油应集中存放回收。
洗净分析仪器,一切复原,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五、注意事项1、必须搞清楚装置上每个设备、部件、阀门、开关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然后再进行实验操作。
2、调节浆叶转速时一定要小心谨慎,慢慢地升速,千万不能增速过猛使马达产生“飞转”损坏设备。
最高转速机械上可达600转/分。
从流体学性能考虑,若转速太高,容易液泛,操作不稳定。
对于煤油~水~苯甲酸物系,建议在500转/分以下操作。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塔顶两相界面一定要控制在轻相出口和重相入口之间适中的位置并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