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现代世界

合集下载

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案例

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案例

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案例摘要:一、引言1.现代化发展的定义与重要性2.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与现状二、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案例1.美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与特点2.德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与特点3.日本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与特点三、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案例1.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历程与现状2.印度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与现状3.巴西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与现状四、现代化发展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资源与环境挑战2.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3.人口与城市化问题4.全球化与区域合作五、结论1.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启示2.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前景与建议正文:一、引言现代化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繁荣与进步的关键因素。

在21世纪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世界各国都在寻求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本文将通过分析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案例,探讨现代化发展的内涵、历程、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旨在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与现状各异。

有些国家依靠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实现了经济持续增长,如美国、德国、日本等;有些国家则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如我国、印度、巴西等。

以下将分别对这些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案例进行分析。

二、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案例1.美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与特点美国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领导者,其现代化发展历程可追溯到18世纪末。

美国依靠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转变。

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引领了全球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其特点是多元化、包容性和持续性。

如今,美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的领导者。

2.德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与特点德国的现代化发展始于19世纪中期。

德国依靠其先进的科技实力和严谨的科研体系,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德国的现代化发展特点在于产业政策的引导、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制造业的领先。

在全球化背景下,德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3.日本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与特点日本的现代化发展始于19世纪末,经历了短短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三经济体。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分析

兴起—整体世界最终形成---出现新的矛盾 和问题(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 ---马 克思主义诞生 世界文明的历程: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 新政)—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和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两大阵营雏形出 现
• 九年级: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 它以人类进入当代社会为时空背景,采取主题 型整合的方式,选择人们最为关注的若干现实 问题和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使学生知道 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 与《社会》相比,时间和空间;以对现实问题 的探索为线索(线索不明显);策略法(原则 法)。
“附图”,而是有实际意义的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4 母亲河长江与黄河各河段的主要特征,采取的是地图与照片组合, 并辅以“活动”的方式来完成的。(52--55页) (4) 语言文字风格,在规范、简练、平实的前提下,力求
生动、形象、“儿童化”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 教材介绍
一、七年级教材框架结构
生活的社区里 社 会 生 活 的 时 空 人类共同的生活的世界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个人生活的环境 人类生活的环境 中国人生活的环境 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
以第八单元 走向富足的文明的文明生活为例
核心概念: 选择(以学生生活的逻辑为出发点) 永远面对的选择——如何花钱(消费) 创业有方 信用无价——如何挣钱(投资) 为国当家 人人有责——如何管钱(理财) 其中涉及一些热点,如超前消费、规避风险等
3、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新
“活动”成为课文 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探究”的设 计 语言生动、 有趣,生活 化(课题的 表述) 呈现方式的 改变 淡化某些概 念的学科规 范(案例、 情境)
我 们 生 活 的 世 界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们生活的历史

八年级历史下册 历史与社会期末总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历史与社会期末总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民主觉悟,促进了人们的觉醒,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动员,为马克思主义 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 代意义的事件。
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历史性的转折
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历史条件: ⒈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地发展壮大。 ⒉思想阶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⒊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⑵中国共产党主要全国代表大会情况 中共一大:1921、7(上海、嘉兴南湖)----建党大会 中共二大:1922、7(上海)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1923年 (广州)确定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⑶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 整体世界的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工业革命整体世界最终形成。
• 整体世界的体现:
世界基本形成统一市场;交通便利,人们更方便来往与各地; 各国间文化交流更加广泛;出现世界性的活动(现代奥运会)
• 整体世界的特征
文明(工业文明的传播)与野蛮(殖民 掠夺)交织。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洪秀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前后
义和团运动
痛定思痛
• 失败的的主要原因有:当西方各国先后进入工业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 度,发展经济,壮大国力的时候,清王朝自大无能、轻视西方、加强皇 权专制,导致国家经济实力贫弱,与资本主义列强的强大的军事优势相 比,自然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大大加重中国的民族灾难,半殖民半封建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经过 危害 英、美、俄、日、德、法、意、奥。《辛丑条约》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新中国的诞生》(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新中国的诞生》(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新中国的诞生》(第2课时)教案走向现代世界第六课新的诞生第二课时人民站起来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战初期、三大战役前和战略决战后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情况,学会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了解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战况,概括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了解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主要决定,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理解新的诞生标志着历史掀开了新一页。

(2)过程与方法:解读教材资料《内战爆发时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表,结合上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一目的学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研读图7-76《毛泽东转战陕北》、图7-77《三大战役形势图》和阅读卡《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学会分析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解读图7-79《红旗插上“总统府”》和图7-80《开国大典》,明确永恒的治国哲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国共两党内战初期悬殊的军事实力对比及“出人意料”的结局,体会人民群众的作用,确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到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这一历史进程,感受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领导才能;品味人民建立新后的喜悦心情,理解新成立的里程碑意义。

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共产党迅速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新课导入)[提问] 蒋介石是什么时候发动全面内战的?本课时的教学任务较重。

本设问的意图是温故知新,直切本课主题。

(新课教学)[研读1]教师指导学生研读课本资料《内战爆发时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并提出如下讨论题引导学生研读:[讨论]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外国记者,你将如何预测内战的结果?为什么?这一设计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确认蒋介石政府在发动内战之初在军事上所占的绝对优势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对前途的忧虑。

八下历史目录标题

八下历史目录标题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P4商人的地位变了 P7第二课从破思想的牢笼蒙娜丽莎的微笑 P10“教皇的奶牛”的解放 P11近代科学的诞生 P13理性之光 P15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新航路的开辟 P18全球联系的加强 P21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 P23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 P26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诞生(美国) P27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 P29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最后的盛事 P3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P35专制帝国 P38来自海上的挑战 P41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历史学家的讨论 P45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兴起 P50“科学的世纪” P52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 P53人在工厂 (工厂制度;标准化生产、流水线生产) P55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地球变小了 P58文明与野蛮相交织 P60挑战与回应 P62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屈辱的岁月(侵略史实)P64悲壮的战争(军民抗击侵略者)P67“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魏源;洋务运动) P68从维新到革命(戊戌变法) P70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工业化和城市化(三大产业;“城市病”) P75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工业化进程出现的事务) P77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P79综合探究六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从交通工具看社会进步 P83工业文明大家谈 P85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 P88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 P91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 P93“西亚病夫”的崛起 P95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 P96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觉醒(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P99历史性的转折(共产党成立) P102从北伐战争到红色根据地的建立(北伐;蒋介石反革命;南昌起义;农村革命根据地;围剿;长征) P105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生活中的变化 P109头脑中的变化 P110第五课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事变,日军罪行) P113全民族的抗战(西安事变) P115第六课新中国的诞生两种命运的决战 P120“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P122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历史在这里沉思(人民英雄纪念碑及浮雕、题字)P127重温百年历程 P128让历史告诉未来 P129。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民族复兴的新道路》(第1课时)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民族复兴的新道路》(第1课时)word教案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课程标准4-4 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3-1 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

3-2 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交流的结果。

5-4 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第一课时【中华民族的觉醒】教材分析1.结构分析:本课时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结合在一起,妥当地处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的改变,但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掀起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中国又爆发了一场各阶层广泛参与的五四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拉开了中国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又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爱国学生,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总是走在革命的最前列,起着先锋模范作用。

了解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巨大作用。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五四运动的经过。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课导入情境导入【展示】对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提问】你能翻译这幅对联吗?辛亥革命后,从城市到农村,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百姓的门户前仍然贴着这种对联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分析。

【概括】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仍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统治思想还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中国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

八年级历史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八年级历史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八年级历史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一.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1.第一次世界大战:①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②参战双方: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

③战役: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④特点:飞机、坦克等大量新式武器首次被应用于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它警示后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把科技用于造福人类上,用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上。

⑤性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⑥灾难:战争历时四年,参战国有30个左右,卷入人口达15亿,死亡3000万人。

2.第二次世界大战:①发动者:德意日法西斯集团②性质: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

③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

④结果:1945年,意、德、日相继投降,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⑤灾难:战争历时六年之久,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了战争。

死亡达6000万。

⑥联合国的成立:1945年10月24日,在美、英、苏、中等国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二、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生产过剩”的危机——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表现:这场经济危机从1929年的美国开始。

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这种情况迅速蔓延到全世界。

到1933年,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了20年,工业生产下降了40%。

2.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3.本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所谓“生产过剩”,不是指生产出来的商品真的吃不尽,用不完,而是因为消费者没有那么高的购买能力,使的这些商品销售不出去而显得“过剩”。

4.为摆脱危机,各国走上了不同道路。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

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球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的消极后果,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开放,保护和创新的政策,沉着应对,趋利避害,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一次出席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座谈会上就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出现的问题时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从思想方法上看,学习和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差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唯物辩证法,少一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一条重要要求。

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重要时期,改革开放到了攻坚阶段,前进道路上挑战很多,困难很大,我们要想比较顺利地达到目标,就必须不断地重复这个要求:“多掌握一些唯物辩证法,少一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

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本质区别,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基本原则。

因此,要做到“多掌握一些唯物辩证法,少一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 ,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

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固有本性。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既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过程。

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概括地说,中共十七大报告最重要的精神是三个“一”: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体系,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可以称作“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战略策略。

现代世界历史的走向与趋势

现代世界历史的走向与趋势

现代世界历史的走向与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深,现代社会正经历着深刻而快速的变革。

这一变革的趋势和方向对全世界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现代世界历史的走向和趋势。

一、数字化和技术革命数字化和技术革命是现代世界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从智能手机到云计算,从GPS导航到无人机,这些革命性的技术一直在逐步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数字化和技术革命正在加速解放所有人类的劳动,提高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同时也在分化和重构经济和社会架构。

以人工智能为例,它无疑是数字化和技术革命的最前沿。

人工智能的普及和发展将影响人类的各个方面,从家庭到产业,从教育到医疗,从交通到能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将对各种领域如政治、经济和社会做出深远的影响和改变。

二、全球化与跨国集团全球化既是推动经济稳定发展的因素,也是导致全球威胁与挑战日益增加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全球化正在推动各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加剧了贫富分化和文化的碎片化。

这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现存的问题,而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问题。

全球化的备选方案是继续前进,缩小差距,也可以回归自封闭、民族主义和经济藏露,却未必正向有益。

跨国集团是全球化与经济变革的产物,是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的大型公司。

它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进行生产和销售,并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积木”。

跨国集团的崛起既使得生产和经济效率得到提高,也使得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越来越依赖于这些跨国公司。

正如中国发展需要外资外企资金和技术帮助一样,其他国家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三、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一直是人类发展和生存的基石,而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物质需求的增长,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

污染、气候变化、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都在加速地破坏着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科技和全球化已经成为改善环境问题的主要手段。

科技可以发展出更加环保的工业、交通和城市设计,全球化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推动环保工作。

但是,因为商业和政治利益冲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合作中的一个瓶颈。

王韬:江南知识分子走向世界与现代的先锋意义

王韬:江南知识分子走向世界与现代的先锋意义
王韬在香港避难时曾受传教士理雅各之邀游历了欧洲多个国家亲身接触到了西方世界的万千种种和蓬勃生机由于在上海期间对西学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使他在面对西方现代文明时既不像晚清出洋考察的官员那样直斥为奇技淫巧而无裨于国计民生者1硒也没有日本人初见西方世界时那种骆159的态度他有着更为冷静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紧迫感使命感希望将西方的先进经验在中国加以传播和推广以达到救国强国的目的
到海外的 同时, 得 到 了游 历 欧 洲 和 日本 的机 会 , 他 大 力推 动 中外 文 化 的 交 流 和共 同发 展 , 并 将 国外 的 先进 经验 应 用 于在 中 国的 实践 , 从 而 成 为 江 南 地 区 最早 走 向世 界 的现 代 知 识 分 子 。 关键词 : 王韬 ; 江南; 现代知识分子 ; 先锋 意 义 中图 分 类 号 : K 8 2 5 .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7 7 4 0 ( 2 0 1 5 ) 0 1 — 0 0 9 1 — 0 4
但 随后却 因家境 艰难 而 离乡授 徒 以补贴 家 用 , 所 参加
的数 度 乡试 皆不 利 , 可 谓极 度失 意 , 沉 沦 乡居 。 王韬
S o c i e t y P r e s s , 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等人于 1 8 4 3 年创
立) 工作 , 3 5岁时 因 化名 黄 畹上 书太 平 天 国被 清 廷 下
亲并访 问了墨海书馆 , 崭新的都市景象和先进的西方
科 技 使他 印 象深 刻 。 1 8 4 9年 6月 , 王 昌桂 病 逝 , 家 有 娇 妻 幼女 的王 韬此 时经 济来 源 几近 断绝 , 又 值家 乡受
返 回香港后 , 先后为多家报纸撰稿 , 1 8 7 4年与黄胜合 资创办《 循环 日报》 , 论时政 、 倡变法 , 影响颇大。1 8 7 9 年 王韬 受 邀 对 日本 进 行 了 为期 四个 月 的 考察 ,撰 成 《 扶桑游记》 。1 8 8 4年王韬在各方斡旋下终于 回到上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②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年苏联成立。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后颁布:
《土地法令》
《和平法令》
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
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
1、1929年- 1933 年爆发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 界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最早从 美 国爆发。历史上 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于1825年的 英 国。 2、这场危机波及 范围广 、持续 时间长 、 破坏性 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 资本主义 国家无一幸 免。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生产过剩”(生产相对过剩) 的危机。 3、危机爆发时:银行倒闭;工厂破产,工人失业;人 们无力购买商品;人民 生活水平 下降等。 4、这场危机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为法西斯分子提 供了生长的土壤,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德、日、 意建立 法西斯 专政,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1949年5月 1949年5月
1949年10月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1、20世纪初,俄国是一个落后的沙皇专制统治的帝 国主义国家;一战使俄国蒙受深重灾难,社会矛盾空 前激化;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满 足人民的愿望,继续战争。 2、1917年11月7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 格勒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成立苏维埃 政府;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颁布《土地法令》,把 土地分给农民,把银行和大企业收归国有,由工人监 督企业生产。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3、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改 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 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八年级下社史567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社史567单元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一、手工工场的出现1、最早出现在世纪的(国家)。

2、特点:规模,雇佣工人,采用的生产方式,生产效率。

二、社会关系的变化:1、出现了和两个新的社会阶层。

2、阶层的社会地位提高,阶层的社会地位下降3、阶级和阶级的雏形出现。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文艺复兴:起源地区:(国家);宣扬的思想:;代表人物: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英国作家:。

意义:是一次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世纪的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

2、宗教改革:起源地区:(国家);宣扬的思想:;代表人物:。

3、自然科学的诞生:宣扬的思想:(培根语);代表人物:哥白尼:提出的,被誉为“的开端”。

布鲁诺:宣扬,提出没有中心的观点。

牛顿:提出定律。

4、启蒙运动:代表国家:(国家);宣扬的思想:;代表人物及思想: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

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新航路的开辟:一、原因:(1)商品经济的发展,洲人对财富狂热追求;(2)《游记》激发欧洲人对东方中国和印度的向往;(3)帝国的崛起使欧洲与东方贸易受阻。

二、条件:(1)等航海仪器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2)学说的流行;(3)技术的提高;(4)等国王对航海探险的支持;(5)等航海家的探险精神,。

三、影响:(1)正面影响:加强了各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世界走向整体,促进了欧洲的发展。

(2)负面影响:欧洲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和掠夺;美洲大量的人屠杀,文明被毁灭;大量的洲黑人被作为贩卖到美洲。

四、重要的航海家及贡献:(1)迪亚士:开始的时间:年;开辟的航线:从欧洲到。

(2)哥伦布:开始的时间:年;开辟的航线:从欧洲到。

(3)达•伽马:开始的时间:年;开辟的航线:从欧洲到。

(4)麦哲伦:开始的时间:年;开辟的航线:大西洋——洋——洋——大西洋。

五、重要的国家:1、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和。

2、“海上马车夫”:。

3、“日不落帝国”:。

迈向世界一流大国—我眼中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

迈向世界一流大国—我眼中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

迈向世界一流大国—我眼中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自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在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的现代化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启示。

而今,随着“新时代”到来,中国的现代化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我看来,这一阶段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指导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参考。

1. 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实现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不再是简单的“快速”和“规模化”,而是更加注重“品质”和“品牌化”。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目标。

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得以实现。

通过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和5G等新兴技术的引领者,同时也积极推进新能源、环保、医疗等领域的创新,使得中国的产业结构和质量逐渐提高,业已成为世界的工业中心和创新高地。

同时,中国在优化商业环境、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和人才。

2. 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个重要方向。

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将城市和农村联通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这不仅能够解决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还能够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在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通过大力治理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等问题,中国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减少了慢性病的发生和环境威胁。

3. 推进信息化,互联网+促进政府公开透明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三个方向是大力推进信息化。

打破信息孤岛,加快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推进互联网+的发展,加速数字化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公开透明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政务公开平台、网上办事大厅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公共服务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大国崛起前三集笔记整理

大国崛起前三集笔记整理

大国崛起前三集笔记整理第一集:海洋时代内容:葡萄牙西班牙15世纪,欧洲最早诞生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

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却在战争中挥霍财富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世界舞台上的第一场大戏悲剧性落幕。

第二集:小国大业内容:荷兰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

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

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

由于国土面积、人口等天然不足,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

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第三集:走向现代内容:英国(16-17世纪)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

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整体、国别)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整体、国别)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整体、国别)
一、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是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飞跃,也是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发展的转折。

现代化的进程是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过程。

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欧,16世纪后,西欧地区的历史运动(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等)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18—19世纪,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此后,工业革命推动的现代化进程在欧洲、北美和东亚逐次扩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国家如法国、德国、俄国等,北美、东亚的美国和日本先后实现了工业化。

这些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各具特色,并通过殖民主义方式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现代世界体系。

在20世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展开了多次重大经济政策的调整,形成了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新模式;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为人类选择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获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在选择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多样的现代化模式。

目前,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运动仍在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将把世界历史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二、主要国家现代化进程
3
4
5。

培育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培育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培育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卢志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如果说校长是“学校之魂”,那么决定校长教育行为的办学理念就应当是“校长之魂”、“管理之魂”。

本着“一以贯之,长期坚持,点滴积累,厚积薄发”的原则,我从教育观念层面入手,列出翔宇教育集团的“十条办学理念”,力图以此端正集团的办学方向,规范集团各级领导的教育行政行为,统一集团教职员工的教育思想,指导集团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并定位集团的品牌形象。

办学理念,承载着我多年来对教育的理解、希望和渴求,在创办淮安外国语学校的过程中,这些理念经受了实践严格的考验,初步的成功增强了我的信心,也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教育的理解。

我想今后无论发生什么变化,这十条办学理念将会是我一直坚守着的思想底线。

一、建校原则提起基础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人们往往会有一个印象:“正规的上不起,上得起的不正规”。

贵族学校“硬件吓人,名师诱人,收费惊人,进去误人”,老百姓望而却步;更多的民办学校,则鱼龙混杂,缺少规范,如公办学校变相收费的“假”民办、条件简陋师资凑合的“混”民办等等。

翔宇教育集团秉持“着眼长远发展,注重社会效益”的投资理念,以“现代学校的硬件设施,示范学校的办学质量,平民接受的收费标准”作为建校原则,树立全新的民办学校形象,打造教育名牌,致力建设面向普通大众的高品位、有特色、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一流民办学校。

二、办学宗旨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的性质和办学方向,是翔宇教育集团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

我们提出翔宇的办学宗旨是“培育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首先,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

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其次,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一带一路战略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向世界—我的看法和建议

一带一路战略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向世界—我的看法和建议

一带一路战略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向世界—我的看法和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带一路(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战略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作为中国新时期的重大外交战略,其目的是通过建设和发展跨国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加深沿线国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区域经济繁荣和共同发展。

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的重要手段。

下文将从多角度展开逐一分析和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和意义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当今全球格局,这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和意义非常重要。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中国不仅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也逐渐成为了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塑造者。

同时,在区域内,中国也实现了对话和协商取代对抗和摩擦,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与周边国家建立了深入、持久的战略伙伴关系。

这些都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提供了有利的地理、经济和外交环境,是中国在大国竞争中谋求更为广阔的战略空间和优势的重大举措,是为了从“made in China”走向“created in China”打造更为开放的新时代,是为了到达中国式现代化的下一步。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的影响和凸显的挑战在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也对中国自身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和带来了挑战。

其中一方面表现为对中国自身经济发展和国家形象的带动作用。

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和主动的国际合作,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中得到了更多丰厚的回报,进一步推进了改革、发展和开放。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也面临着一些国际政治、环境和安全等方面的挑战。

其中之一是需要避免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引发或加剧地方冲突和民族问题,以及有效应对海外风险和安全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应对问题,确保整个战略的正常实施和领导。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民族复兴的新道路》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民族复兴的新道路》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民族复兴的新道路》教案走向现代世界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课程标准4-4 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和世界面貌的。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历史选择。

3-1 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

3-2 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交流的结果。

5-4 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第二课时【历史性的转折】教材分析1.结构分析:本课时描述了五四运动后出现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在传播和共产党的成立。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他们看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走上了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的道路,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共产党第一次(1921.7)、第二次(1922.7)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共产党的创建工作全部完成,历史出现了重大转折,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或经过),二次大会的召开,让学生了解中共成立的意义:“两大”──“开天辟地的大事”“革命历史上重大里程碑”;“两新”──“大地出现了新曙光”“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是历史性的转折。

通过对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学习,体会先进知识分子在发展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从而增强学生对党的热爱之心,坚信党的领导。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共产党成立的经过和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理解。

新课导入史料导入毛泽东说:“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学西方的迷梦。

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全世界,也帮助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来源:《红旗文稿》2019/08 作者:刘丽敏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序幕。

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围绕“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这一基本问题,勇敢推进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开创出了一条既顺应世界现代化的时代大势,又蕴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了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中国经验如何选择现代化道路,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道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6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经验,就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历史积淀、文化传统出发,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将现代化道路选择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基本国情为基石。

国情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最鲜明的特色,就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一体化发展,即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的现代化目标,始终根据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目标要求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坚持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属性,始终从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来考虑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巩固和发展。

以民族历史为根脉。

现代化普遍被认为是对传统的扬弃。

但是,历史是一条不能中断的河流。

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虽然直接产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持续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但它上承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接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救国、建国、强国探索,下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奋斗,因而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脉。

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土耳其改革:凯末尔认为,要使土耳其富强 起来,必须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他采取了 各种措施,破除了落后的习俗,提高民族文化 水平,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凯末尔领导的革命 和改革,使土耳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三、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①目的:为了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实行经济复兴。 ②特点: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 施。 ③内容:①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②政府规定了企业 必须遵守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承认工人有权和雇主 集体谈判。(作用:减轻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局部改变 了生产关系,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状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 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阶级矛盾。它也是政府对雇员集体议 价的支持。③政府以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的方法,有国家 承建许多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失业者。④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失业者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 的母亲、残疾人补助。 ④意义:罗斯福改革的精神,鼓舞了美国人民。随着新政的 实施,美国逐渐从噩梦般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新政中采取 的措施,后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第四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表现: ①物质生活的变化: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中国出现 了新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②新的文化生活方式进入中国,看电影、读报纸受到 人们喜爱。 ③社会习俗的改变:男子剪辫,女子缠足越来越少。
二.头脑中的变化: ①科学思想渐入人心。 废除科举制度,建立一套近现代教育制度。 (近代哪些重大事件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入?如洋务运 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 ②自由、平等等民主观念的接受。 不再称呼“老爷大人”,改用“先生” “女士” 争取婚姻自由。 ③妇女地位的提高 原因:受民主观念的影响 表现:夫妻双方男女平等 妇女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在教育、 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课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一、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伟大的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①革命前的俄国处在沙皇统治下,是个落 后的资本主义国家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人民蒙受了 巨大的灾难。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2)过程: (一)二月革命:1917年3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①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 临时政府没有满足工人和农民的愿望。 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①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了工人、 农民的苏维埃政府。 ②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第五课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 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日本侵华的原因与过程: 原因: 20世纪30年代,日本卷入了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统治集团发动 了对外战争,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 附近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向 中国东北军发动进攻。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后果: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 陷。
二、“西亚病夫”的崛起——土耳其的革命和改革 1.“西亚病夫”是指哪个国家?——土耳其 2.为什么被称为“西亚病夫”? 土耳其统治下的奥斯曼帝国曾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 建帝国,自认为自己的文明最优越,轻视工业和贸易。 20世纪初,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沦为“半殖民地”, 被称为“西亚病夫” 3.“西亚病夫”的崛起是指什么? ①土耳其的革命:20世纪初,参加一战失败,成为战胜 国瓜分的对象。为挽救民族危机,在凯末尔领导下,成 立了新的政府,发表了“土耳其独立宣言”的《国民公 约》,与侵略军展开了武装斗争。1922年,终于赶走了 外国侵略军,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3.中国共产党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南昌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 挺、刘伯承、朱德 意义: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③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江西、湖南交界的井冈山创建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的 道路。其中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最大、最巩固的。
二、历史性的转折: 1、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先进知识分子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②向俄国学习,走革命的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党成立的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第一个 陈独 秀 1920年 上海) 3.党的成立: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 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 内容:决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 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确 定党的重点工作是开展工人运动。
2.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发动者:德意日法西斯集团 ②性质: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 邪恶的战斗。 ③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 ④结果:1945年,意、德、日相继投降,正义最终战胜 了邪恶。 ⑤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 亿以上人口卷入了战争。死亡达6000万。 ⑥联合国的成立:1945年10月24日,在美、英、苏、 中等国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 际组织。
(4)内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 ②全力批判儒家学说,打倒“孔家店” ③提倡白话文 ④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5)意义:唤醒民众,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 放,促进了中国人们的觉醒。经过新文化运动的 思想启蒙,极大地破除了封建主义思想的束缚, 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促使人们追求救 国救民的真理,为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 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北伐: ①目的: 1926年,为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实现全国统 一,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 ②迅猛发展: 共产党人的勇猛作战,叶挺第四军独立团赢得 “铁军”称号 ③胜利发展的意义: 极大鼓舞了工农大众,推动了国民革命,沉重 打击了国内军阀,也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 中国的势力,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④结果: 由于蒋介石背叛革命,北伐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重 新瓜分殖民地的非正义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年)----法西斯侵略与反 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一、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 1.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 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②参战双方: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 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以同盟国的失败结束。 ③战役: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绞肉机)---最惨烈的战 役 一战的转折点 ④特点:飞机、坦克等大量新式武器首次被应用于战争, 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它警示后人: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把科技用于造福人类上,用 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上。 ⑤性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非正义战争 ⑥灾难:战争历时四年,参战国有30个左右,卷入人口 达15亿,死亡3000万人。
三、从北伐战争到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过程: 中共三大:1924年,广州 确定了同孙中山 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国民党一大:1924年,广 州 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同共产党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2)成果: 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了 大批军事骨干;北伐的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 北洋军阀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第三课 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一、中华民族的觉醒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 有根本改变,封建统治思想还根深蒂固。 西方自由、平 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 分子,特别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 (2)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举起 “科学”“民主”的大旗,号召青年争取自由平等,以 科学的方法认识新事物。 (3)代表人物及贡献: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胡适----提出用白话文 代替文言文,还试做白话诗 鲁迅 --《狂人日记》 李大钊----后期宣传十月革 命和马克思主义
(二)五四运动: 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过程: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 门广场集会——举行示威游行——火烧赵家楼——北洋政府 镇压。——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上海工人罢工,商 人罢市,各地人们纷纷响应。 ③初步胜利:北洋政府最终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 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④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序幕。(因为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⑤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密不可分,都为中华民族的觉醒 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期和后 期。前期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后期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 要内容。
二、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生产 过剩”的危机—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表现和影响:这场经济危机从1929年的美国开始。工 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这种情况迅速蔓延到全世 界。到1933年,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了20年, 工业生产下降了40%。 2.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3.本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所谓“生产过剩”, 不是指生产出来的商品真的吃不尽,用不完,而是因为消 费者没有那么高的购买能力,使的这些商品销售不出去而 显得“过剩”。 4.为摆脱危机,各国走上了不同道路。----德、意、日法 西斯利用人们的不满,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成为发动战争的策源地;美国则通过罗斯福新政,使传统 的资本主义得到改造,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2)中共二大: 上海 内容: ①最终奋斗目标: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②近期奋斗目标: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 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 国。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要组成民主的联合战线。 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走上了新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 的道路,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新的表现: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明确 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 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