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人类环境鲁教版选修6-精选学习文档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选修6

1.3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1课时 全球性环境问题学习目标 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1)原因:人类活动,使大气中①________________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②____________增强。

(2)危害:引起冰雪消融,导致全球③________升高,使一些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2.臭氧层遭到破坏(1)分布:④________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并有扩大的趋势,北极地区和我国的⑤____________上空也存在臭氧浓度相对周围地区较低的区域。

(2)原因: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3)危害: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会引发⑦________、白内障和某些传染病,还会扰乱食物链,造成某些生物⑧__________,并使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等。

3.酸雨蔓延(1)成因:由于人类燃烧⑨________________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⑩____________________等酸性气体形成酸雨。

(2)危害:使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变成荒漠、○11______________,被称为“空中死神”。

4.森林锐减(1)生态效益:森林在○12__________、调节气候、○13________________以及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有重要价值,被誉为“○14________________”。

(2)原因:人为的○15______________、森林火灾、○16____________等,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

5.水体污染(1)原因:人类生产与生活排放的大量污水不仅污染○17__________,而且也污染了海洋。

(2)危害:陆地水体的污染不仅导致人类的疾病,也造成全球大面积的缺水。

海洋污染使鱼虾和其他海洋生物减少,“○18________”等生态灾害频繁发生。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_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1)学案鲁教版选修61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_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1)学案鲁教版选修61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明确什么是环境问题, 掌握环境问题的分类。

2、认识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学习要点】环境问题的分类【学习难点】环境问题的分类【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知识链接】人类与环境互相关系【学习过程】一 . 环境问题及其分类1、环境问题指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环境向人类的方向变化而致使的一系列问题。

2、环境问题的分类: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环境问题按表现形式不一样可分为哪两类?两者之间会互相影响吗?假如是,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 2)“一般来说,城市道对的主要问题是;而乡村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城市地域,因为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了污染物的集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乡村地域,以农业活动为主,因农业发展过程中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妥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损坏。

( 3)“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而发达国家面对的主要环境是。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发达国家工业化早、工业发达, 故而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

发展中国家以农业活动为主,人地矛盾突出,故而环境问题以生态损坏为主。

(4)环境问题按发生的先后次序以及体制,环境问题可分为哪两类?两者能截然分开吗?以我国北方屡次发生沙尘暴现象剖析两者的“复合效应”。

自然原由 : ( 1)产生狂风的条件要素( 2)产生对流运动的不稳固要素( 3)当地地理环境存在着丰富的沙尘源。

人为原由:过分开垦、过分放牧、损坏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裸露、松散地表,为沙尘暴的发生供给了大量的沙尘源。

(2)何为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哪种环境问题是环境问题的主要方面?它们分别是指哪些环境问题?( 3)判断:火山迸发、水土流失、噪声污染、山崩、滑坡、土地盐碱化、大脖子病、水俣病、天气变暖、氟骨病、水污染、臭氧层损坏、泥石流、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环境课后检测能力提升 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环境课后检测能力提升 鲁教版选修6

第一节人类环境一、选择题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人类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的非生物物质B.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C.人类是环境的产物D.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环境的塑造者2.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是自然环境B.受人类影响的环境都是社会环境C.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D.人类环境又称为自然环境解析:第1题,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包括生物物质和非生物物质,如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环境,社会环境中的农田、果园等。

第2题,现在,不受人类影响的自然环境已不多见。

社会环境是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并不是所有受人类影响的环境都是社会环境。

答案:1.A 2.C3.下列关于自然资源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影响资源的类型及其利用状况B.环境的改变对资源利用产生影响C.环境退化会削弱某些资源的更新能力D.资源的利用必然损害环境,导致环境的严重退化解析:选D。

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甚至造成环境退化,但在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合理利用资源,就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损害。

4.目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是因为( )A.人类生存和发展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和能源B.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和新陈代谢要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C.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和环境的供应能力D.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没有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解析:选C。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和环境的供应能力时,环境就会受到破坏;当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鲁教版选修环境保护——环境与环境问题

鲁教版选修环境保护——环境与环境问题

课题:环境与环境问题★问题引导★阅读教材(p2-p25),完成下列问题1、结合教材内容,解释图1-1-16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示意图(P9)的含义。

2、结合教材内容,概况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实质。

★知识归纳★一、环境及其分类1.定义: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3.认识误区:人们将人类环境等同于自然环境,不利于正确、全面地认识环境问题。

二、环境与人类的关系2.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威胁生态平衡。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失衡,致使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危害人类健康。

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致使人们呼吸被污染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鱼、肉、果、菜,遭受噪声的折磨,这些都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3)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1.当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1)区域性→全球性(2)小规模→大规模(3)宏观损害→微观损害(4)环境污染→全面的生态破坏新的环境观和传统的环境观在内容、表现及行为后果方面截然不同。

其比较如下表:★方法规律★★练习巩固★1、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读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1)给这幅图加上适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帮助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箭头A、B表示产生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第1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人类环境学案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1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人类环境学案鲁教版选修6

第一节人类环境(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课标解读1.让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

2.通过教材示意图,使学生理解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3.让学生运用人类自身事例,解释环境与人类的关系.4.树立学生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用地球是太空中一颗生机勃勃的星球,人类生活在其中……等有关的图文材料导入新课。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分类.2.理解环境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关系.3.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重点)环境及其分类1。

定义: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2.分类概念内容自然环境是环绕在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社会环境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的环境可分为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3.认识误区:人们将人类环境等同于自然环境,不利于正确、全面地认识环境问题。

1.自然环境完全不受人类的影响,这种说法对吗?【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当今的地球表面,纯自然环境几乎不存在了,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几乎都留下了人类的痕迹。

其中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持着天然生态特点,并且物质的交换、迁移、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物种的演化基本按自然规律进行的环境仍可称为自然环境.环境与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关系(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2)错误!错误!2.环境与生态系统(1)环境的作用:环境影响着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2)错误!错误!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时代人类活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原始社会采集野生植物、捕猎野生动物人类依赖自然环境农业社会栽培植物、驯养动物人类顺应自然环境工业社会人类掠夺性开采资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不协调当代社会认识改变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课件第1单元 第1节 人类环境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课件第1单元 第1节 人类环境

(2)区别
①两者受人类干预的程度不同,如下表所示:
类型
受人类干预程度
举例
受人类干预轻其微景,观特征基原本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
自然环境
保留自然面貌
极地苔原等
受人类干预其大景,观特征发生城了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
社会环境
明显的变化
畜群牧场等
②两者的范围大小及其变化趋势不同。 自然环境如某些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至的荒漠、冰原地区 等,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扩大,其范围日益缩小;而社会环境如 工业区等,其范围日趋扩大。
2.分类
概念
内容
自然 是环绕在人们周围的各种自可然分因为素大气环境 、水环境 、土壤环
环境 的总和
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
社会 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需要,可对分自为然居住环境 、生产环境交、通
环境 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 的环境 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
3.认识误区:人们将人类环境等自然同环于境 ,不利于正确、全面 地认识环
运用图示法记忆环境的分类
我们在电视电影中经常看到②①农水田 ③果园④大坝⑤大气⑥土壤⑦岩石⑧工厂 ⑨动物⑩植物? 楼房 ? 油井等地理事物,哪些属于自然环境 属于社会环境?
【思路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切实掌握环境的分类。
【解析】环境指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 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人类环境包括自 环境两大部分。自然环境由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社会环 境,是指人类根据生活和生产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
境问题。
1.自然环境完全不受人类的影响,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当今的地球表面,纯自然环 在了,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几乎都留下了 其中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持着天然生态特点,并且物质的交 化,能量、信息的传递,物种的演化基本按自然规律进行的环境 环境。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环境学案 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环境学案 鲁教版选修6

第一节 人类环境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理解环境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一、环境及其分类1.概念: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分类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含义 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又称天然环境 是指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的环境,又称人工环境分类 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 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变化 目前,地球上纯自然环境已不多见 随着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类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扩大,社会环境的内容正在不断丰富与人类的关系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条件 是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 1.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2)二者之间的关系⎩⎪⎨⎪⎧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影响资源的类型以及利用状况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2.环境与生态系统(1)环境的作用:环境影响着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

(2)生物的反作用⎩⎪⎨⎪⎧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和改造作用一个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具有 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可容纳较多的污 染物质三、环境与人类的关系1.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发展(1)原始社会:人类主要靠采集和狩猎维持生存,人类依赖自然环境。

(2)农业社会:人类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

(3)工业社会:人类掠夺性开采资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

(4)当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寻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环境与人类的关系(1)人类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教学案一体化鲁教版选修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教学案一体化鲁教版选修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课题: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与分析和认识当代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对学生得世界观尤其是环境观具有积极的知道和借鉴意义!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环境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环境、环境问题等基本概念;了解识记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环境污染的五种形式等内容;初步理解并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的基本问题。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的形成;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危害。

3、觉悟目标:提高有关环境问题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在实际中能学以致用,做到知行统一。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难点:环境问题的形成四、学情分析由于本部分的内容属于选修内容,学生大都对与现实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所以对于本节课应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指导阅读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师: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以地球为家。

她孕育着一切生命,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如今,我们的家园正在经历着怎样的伤害呢?同学们先来看一段录象。

点击多媒体录象《守望家园》师:看了以后,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生:略环境问题师:我们的生存环境一天天的恶化,已从地域走向全球,危及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环境问题的形成和环境污染。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师: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哪两部分?生: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原生环境(点击自然环境图片)环境次生环境(点击社会环境图片)师:原生环境由什么要素组成?次生环境呢?生:略。

新教材 【鲁教版】地理选修六:第1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知识梳理

新教材 【鲁教版】地理选修六:第1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知识梳理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2019.4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知识汇编1.1 人类环境1.环境分类: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和人工(社会)环境(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2.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①环境与自然资源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②环境影响资源的类型以及利用状况(人类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顺应自然变化规律并做出适当的调整)③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保护资源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3.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①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不同生物种群之间不停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②环境影响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③生物对环境具有指示和改造作用。

4.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发展: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环境是一种依赖关系;农业社会人类开始改造自然,但还是靠大自然赏赐;人类对矿产资源掠夺性开采和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性砍伐,使得人类同自然环境的关系越来越不协调,同时也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

现代文明社会,人类已经具备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改造环境的能力。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1.2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1.环境问题的分类按表现形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生态破坏)按发生的先后顺序:原生环境问题(如自然灾害和地方病等)和次生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2.环境问题的发展历史:一方面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另一方面人类又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选修6

1.3 当代面临环境问题第1课时全球性环境问题学习目标当代人类面临主要环境问题、产生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全球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1)原因:人类活动,使大气中①________________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②____________增强。

(2)危害:引起冰雪消融,导致全球③________升高,使一些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威胁。

2.臭氧层遭到破坏(1)分布:④________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并有扩大趋势,北极地区与我国⑤____________上空也存在臭氧浓度相对周围地区较低区域。

(2)原因: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破坏臭氧层主要原因。

(3)危害: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使到达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会引发⑦________、白内障与某些传染病,还会扰乱食物链,造成某些生物⑧__________,并使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等。

3.酸雨蔓延(1)成因:由于人类燃烧⑨________________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⑩____________________等酸性气体形成酸雨。

(2)危害:使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变成荒漠、○11______________,被称为“空中死神〞。

4.森林锐减(1)生态效益:森林在○12__________、调节气候、○13 ________________以及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有重要价值,被誉为“○14________________〞。

(2)原因:人为○15______________、森林火灾、○16____________等,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

5.水体污染(1)原因:人类生产与生活排放大量污水不仅污染○17__________,而且也污染了海洋。

(2)危害:陆地水体污染不仅导致人类疾病,也造成全球大面积缺水。

海洋污染使鱼虾与其他海洋生物减少,“○18________〞等生态灾害频繁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人类环境●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课标解读1.让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

2.通过教材示意图,使学生理解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3.让学生运用人类自身事例,解释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4.树立学生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新课导入建议用地球是太空中一颗生机勃勃的星球,人类生活在其中……等有关的图文材料导入新课。

定义: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分类认识误区:人们将人类环境等同于自然环境,不利于正确、全面地认识环境问题。

1.自然环境完全不受人类的影响,这种说法对吗?【提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当今的地球表面,纯自然环境几乎不存在了,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几乎都留下了人类的痕迹。

其中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持着天然生态特点,并且物质的交换、迁移、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物种的演化基本按自然规律进行的环境仍可称为自然环境。

(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2)二者之间的关系⎩⎪⎨⎪⎧ 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影响资源的类型以及利用状况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2.环境与生态系统 (1)环境的作用:环境影响着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

(2)生物的反作用⎩⎪⎨⎪⎧ 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和改造作用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具有较 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可容纳较多的污染 物质而不至于造成环境污染1.人类的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随着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环境问题是否一定会更加严重?【提示】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应当辩证地看待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现已具备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改造环境的能力。

如果恰当的运用这种能力,可以为人类带来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使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

如果轻率的、不恰当的运用这种能力,就会给人类环境并最终给人类自身带来无法估量的灾难。

1.环境就是指围绕着人类的空间吗?【提示】 不是。

环境还包括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2.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截然分开的吗?【提示】 不是。

现在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类活动在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加大,地球上纯粹的自然环境已不多见,因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相对而言的。

1.环境的概念环境指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环境的分类人类环境是由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构成的,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分析如下:(1)联系两者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

(2)区别①两者受人类干预的程度不同,如下表所示:自然环境如某些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至的荒漠、冰原地区、大洋中心区等,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扩大,其范围日益缩小;而社会环境如种植园、城市、工业区等,其范围日趋扩大。

运用图示法记忆环境的分类我们在电视电影中经常看到①水 ②农田③果园 ④大坝 ⑤大气 ⑥土壤 ⑦岩石⑧工厂⑨动物 ⑩植物 ⑪楼房 ⑫油井等地理事物,哪些属于自然环境?哪些属于社会环境?【思路点拨】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切实掌握环境的分类。

【解析】 环境指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自然环境由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要素组成。

社会环境又称人工环境,是指人类根据生活和生产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的环境。

【答案】 上:自左―→右 ①⑤⑥⑦⑨⑩可以互换下:自左―→右 ②③④⑧⑪⑫可以互换1.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对吗?【提示】不对。

自然资源是一定条件下,各种环境要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也会受到影响。

2.生态系统由哪两种环境组成?【提示】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3.环境与生物的关系如何?【提示】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环境对生物有影响,反过来,生物对环境也有改造作用。

1.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1)生态系统的组成(2)环境与生物的相互作用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是环境的产物,任何生物都不能脱离环境而生存。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

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个体发育和行为等,都与其生存的环境条件相适应。

根据生物种群或者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确定地理环境中的其他成分,即生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

②生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在环境影响生物的同时,生物也对环境产生明显的改造作用。

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等组成。

其中,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等对于土壤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起到重要作用。

简图分析生态系统对环境污染的影响(2019·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

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植被破坏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认真读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解析】(1)植被所处位置不同,其主要生态功能不同。

甲地位于山地陡坡处,此处森林的功能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地靠近沿海,海风大,且华北地区风沙危害较重,因而森林的功能主要是防风固沙;丙处灌木位于海边的沙滩上,且该海岸为沙质海岸,因而其功能是固沙阻浪。

(2)开垦荒草地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盐碱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

(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

(答出两点即可)教材P9图1-1-16 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示意图[图表展示][解图精要]1.内圆表示占据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指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②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③、④指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供给能力,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⑤、⑥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有的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有的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图表应用]1.由图中可以得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怎样?【提示】人类与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

2.人地关系的对立与统一如何相互转化?【提示】人类遵循环境发展规律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对立性就会向统一性方向转化,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

人类违背环境发展规律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统一性就会向对立性方向转化,如滥伐森林、滥采滥猎等。

教材P3活动【点拨】这里所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有两个约束条件:一是“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二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即泛指人类周围所有的自然因素(如整个太阳系)。

1.人文遗迹、风景名胜是人们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得来的,可以满足人类了解历史文化、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因此,他们都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2.考察学校周围的环境,应全面具体,考察内容除楼房、道路、操场、绿地等设施之外,还应把阳光、空气等自然要素包括在内。

区别它们属于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应结合环境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材P9活动【点拨】本活动旨在深化我们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可以列举自己熟悉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下面以植树造林和滥伐森林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结合下面两图,回答1~2题。

甲乙1.两图反映的是( )A.居住环境B.生产环境C.交通环境D.生物环境2.图甲景观中不合理的活动可能造成( )A.土地沙漠化B.大气污染加重C.湿地萎缩D.水污染加重【解析】第1题,图甲为农业生产环境,图乙是工厂车间,为工业生产环境。

第2题,草原牧场的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场退化为沙漠。

【答案】 1.B 2.A3.读热带雨林的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右侧树木与土壤、大气、太阳辐射等不断进行______和________,从而形成森林生态系统。

(2)左侧雨林遭到破坏,对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3)上述事例说明,自然资源的开发对________产生巨大影响,同时,环境的改变也会对________产生影响。

【解析】由题干可知,本题着重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也涉及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及关系。

生态系统的形成是由于生物和环境间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的交换;森林作为生物群落具有改造环境的生态功能,若遭到破坏,则会对土地资源、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导致多种环境问题的出现。

【答案】(1)物质循环能量交换(2)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温室效应增强;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3)环境资源利用4.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圈层Ⅰ代表________;圈层Ⅱ代表________。

(2)A表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和________;B表示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________排放到环境中去。

(3)C表示________作用于环境;D表示环境也会把它受到的影响________作用于人类。

(4)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当人类向环境________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________速度,或者向环境________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5)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可用图中的箭头________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

(6)圈层Ⅱ若表示的是一个地球生态系统,当这个生态系统结构越完整,功能越健全时,则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越强,可容纳的污染物质越________。

【解析】人类社会就是在与环境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