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人教版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课件演示各种现象也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手段。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我在讲课时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实物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增强了暗示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整节课都在不停地说,但不是在讲授、传授,而是在启发、引导和组织。相反,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所有知识都是在他们查阅课本、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的。
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乐音的特征,防控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特点利用、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教学方法:阅读自学+实验演示讲解+多媒体辅助
本节课的内容是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有趣、有用的知识,对于基础知识采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从课本上找到、说出即可。
单元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乐音的特性、噪声危害及防控以及超声的利用次声危害等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总结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实验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转换法、推理法的方法。
人教版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物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声现象》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章所讲的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全章分为四节,教材首先安排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系列的探究活动得出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这是本章重点所在。通过探究活动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学习方法,并且掌握这种通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的物理研究方法,这对将来进一步学习物理奠定了基础。本章的探究活动难度不高,因此只要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中最好是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总结出实验结论。本章中还要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继续探究乐音的特性,在第--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乐音的特性的探究就更加容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四篇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 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 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 14 页图 1-4 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 1、看 15 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 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 秒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 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 1、2、3 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 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2—2 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 看就 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
初中物理 声现象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苏科版优秀课件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6
编写 思路
渗透 STS(科学·技术·社会)观念
新课程强调这样的思想,即在推动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上,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同样重要。 在科学知识的应用上,课程标准不但重视科学 原理的学习,而且将对技术层次的问题规定要 求。课程标准还将体现这样的思想,即科学推 动了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受到技术发展的推动 或制约。
030731
声、热、光现象
7
编写 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思路 创设学生探究思考动手机会
强调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 观点。教材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实 验探究、定性观察、定量测量、简易实验、小制 作、交流讨论等。
这些活动,一是有趣;二是简单;三是重在体验 研究方法;四是大多数的活动对器材的依赖程度 不高,除个别活动用到专用仪器外,其它器材都 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
本书从第一章第一节就着意引入“能量”的概念。 但在处理方法上是以一种不十分严格但较易为学生 接受的说法加以引入,并试图通过分门别类地介绍 各种学生所熟悉的能量,如声能、光能、内能、动 能、电能等,使学生对能量的内涵有一个粗略的但 较为具体的认识。
030731声、热、光现象6 Nhomakorabea能
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
想一想 上述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
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做一做 说话时,你是否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你是否感觉到 音叉在振动
030731
声、热、光现象
4
探究--过程--方法
一是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即比较物体发声 与发声时的区别; 二是运用了归纳的方法,即通过大量发声 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三是运用了转化的方法,由于人眼不容易 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是借助 音叉触及面颊时的感觉,音叉击起的水花 来显示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声现象》教材分析
《声现象》教材分析一、本章概述声现象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一种物理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与物理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设置了"篇头语".用叙述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语言优美,生动,通过对大象群的描述巧妙地把自然与物理联系在一起,设立了很好的物理"情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本章的重点知识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介于了解和理解之间),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二、各自然节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1、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首先,教材通过图1.1-1中的四幅插图,再通过"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这句话,使学生认识到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安排了声音是怎样的产生的探究活动.这个探究活动并没有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而是让学生自己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进而总结出规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将课堂教学真正地变成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想想议议"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将生活与物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是有趣的,另外,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唱片磁带,激光唱盘的介绍,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通过科学技术可以记录,保存,重现声音,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物理是有用的.声音的传播是本章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教材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这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次探究.就这个探究活动需要说明二点:⑴应该向学生先介绍一下解决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活动;⑵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探究活动,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由师生共同完成活动,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这个探究实验简便易行,体现了一种新的思想,即重视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的思想,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而后,通过真空铃的实验及结合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交谈进一步证明真空不能传声.通过对图1.1-6的解释再与水波进行类比,使学生对声波有初步的印象,对学生的知识是一个扩展.关于声速,应使学生了解声音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及在空气中速度,应注意介绍声速的读法与写法.关于声速的测量方法应在教师引导下开展,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2、第二节"声音的特征":这一节的特点是名词,术语多.音调,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乐音等,教材以知识为基础,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与小学自然及音乐课上获得的知识相融合,教学中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态度,情感方面的培养.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教材安排了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通过探究一方面结论:物体振动得快慢,决定音调的高低,进而引出频率的概念,明确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探究,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态度.通过对超声波,次声波及人与动物听觉范围不同的介绍,通过对蝴蝶及蚊子振动的分析,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感到物理的奥妙无穷,感到物理的"无处不在".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教材也安排了探究活动.教材中的实验对学生而言是较难设计的,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只要能够观察到现象并能说明问题就可以.音色对初中学生来说,较难讲清楚物理本质,教材只简单指出这个特征,而没有进一步探讨,但是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即听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的感受.分析问题"想想做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乐音和乐器的介绍与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到的知识相结合,以学生的体验为主,体现了知识的整合.3、第三节"噪音的危害与控制":本节介绍了噪音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及控制噪声.并且使学生对噪声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及控制噪声的方法有清楚的认识,着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公民意识.4、第四节"声的利用":主要介绍了自然界中的动物及人类在科学技术中对声的利用.声与信息介绍了人与动物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声音与能量先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然后介绍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这个特点在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能量的概念在初二学生尚未涉及的概念,但是学生已经有感性的认识,这里不应对能量做过多的讲解,应注重介绍现象.对天坛的介绍可结合音像资料向学生介绍,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本章教材,介绍的都是学生常见的声现象.教材力求在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力求体现过程与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声现象教材特点与教学法建议
第一章声现象本章教材特点及教学法建议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声的产生和传播。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及如何防治噪声的途经。
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又要有效地控制噪声。
四、本章教学法建议学习本章容,应该注重以下方法:1、首先要通过动手做一些活动(如尺子振动发声、声带振动发声、击鼓发声等),可以和同学边活动,边探讨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最后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声的”。
2、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重点做好空气传声的实验,体会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对于“噪声危害和控制”,可以采用和学生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通过调查、访问的形式,切身体会噪声污染,从而提出控制噪声污染的措施。
写出调查报告和科技小论文。
4、通过相互讨论、上网查询、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现代技术中一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开展利用声音的小发明和小创造活动。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声音的传播。
三、课时安排一节课四、教与学互动设计(一)课前准备老师:收集有关声音的资料、演示实验器材:真空罩实验仪、响铃闹钟。
学生:由于本节探究实验所用的器材简单易得,且不需要用统一的器材,所以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准备器材,做好以下实验:如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各种唱片发声;空气、固体、液体传声实验;测量声速等。
新教材《声现象》教案
新教材《声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声现象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以及声速的概念。
3. 声音的接收:讲解人耳如何接收声音,包括听觉的形成过程。
4.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三个特征。
5. 声现象的应用:介绍声波在医学、通信、工业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声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利用实验法和观察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将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 开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教材。
2. 实验器材:扬声器、音叉、尺子、水盆、泡沫等。
3. 视频资料:声音传播、听觉形成过程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声音产生、传播和接收知识的掌握。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声音三个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第1课时:声音的产生【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提问:“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新课讲解】1. 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举例说明振动停止后,声音消失的现象。
【课堂实验】1. 实验一:振动产生声音教师演示实验,将扬声器放在学生面前,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2. 实验二: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教师演示实验,将音叉靠近水面,振动音叉,观察水花飞溅,说明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教学计划及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教学计划及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说出声音产生的条件,能举例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理解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不同,能记住15℃时空气中的声速。
3.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及其影响因素。
4.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
5. 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利用,如声与信息、声与能量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如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实验。
2. 通过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3. 在分析生活中的声现象实例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2. 让学生了解噪声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通过对声音利用的学习,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物理学科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且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2. 声音的特性:掌握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 控制噪声的途径:了解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控制噪声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1. 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实验设计与分析:例如,如何通过实验现象准确得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 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与区分:特别是在实际声音现象中准确判断是哪个特性在起作用。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不同场景下应采取何种有效控制噪声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法:通过多个实验,如音叉振动发声、真空罩实验、探究影响音调响度因素的实验等,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知识。
2. 讲授法:讲解声音的概念、原理、特性、噪声的相关知识等,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清晰、准确的理解。
人教版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知识扩展:1、自然界中动物蟋蟀、蝈蝈、青蛙、知了的声音发声部位;
2、弦乐器吉他、二胡、古筝的琴弦;
3、寻找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噪音污染及治理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提出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教材安排了“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
第二课时:我们怎么听到声音。通过图1.2.1结合生物课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思想。
第三课时:声音的特性。介绍乐音的三要素,这节教材突出特点概念多,易混淆,教材安排钢尺振动试验得出音调跟频率有关,介绍超声波和次超声波等
人教版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物理
《声现象》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的初步知识。
单元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乐音的条件;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知道防止噪音的途径。
重点、难点与关键
本单元共分为五节,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它是解释各种现象的基础。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通过学习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使学生认识这些现象和它们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学习、研究兴趣;
第四课时: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在噪声的来源”里,重点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明什么是噪声,在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中介绍“分贝”,提出降噪的三条途径,给学生介绍噪声是世界四大公害之一,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甘肃省武威第十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教材分析 (新版)新人教版(1)
声现象课标要求: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2、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生体的频率有关。
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
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途径。
单元\章节内容分析:本章所讲的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
全章分为四节,教材首先安排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得出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这是本章重点所在。
通过探究活动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学习方法,并且掌握这种通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的物理研究方法,这对将来进一步学习物理奠定了基础。
本章的探究活动难度不高,因此只要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中最好是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总结出实验结论。
本章中还要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继续探究乐音的特性,在第一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乐音的特性的探究就更加容易。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乐音的特性、噪声危害及防控以及超声的利用次声危害等(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总结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实验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转换法·推理法的方法。
3、通过实验根据我本人的特长演奏一些乐器,学习乐音3个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4、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乐音的特征,防控噪声的途径教学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特点利用、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声现象说课稿
3.实践应用:最后,我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如音乐创作、噪声控制等,让学生了解声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一段具有强烈声音效果的视频,如自然界的雷声、海浪声,或者城市中的交通噪音,让学生在听觉上直接感受声音的强烈冲击。
2.提出问题: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我会提出问题:“你们在视频中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快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关注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和音色。
(3)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的微观解释。
(2)声音特征与物体振动关系的理解。
(3)声音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案例分析。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如力的概念、简单的机械运动等,但对于声学知识可能较为陌生。前置知识方面,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数学公式,以及基本的科学实验技能。学习障碍可能包括: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微观机制缺乏直观认识,难以理解声音特征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实验操作能力不足,可能影响对声音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如响度、音调和音色的区分。
声现象说课稿
说教材(教材分析)、说学情(学情分析)、说模式(学科模式)、说设计(教学设计)、说评价(课堂评价)、说开发(课程资源开发)。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现象》,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应对策略、课堂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声现象》是初中物理第一章的内容,声现象与生活联系紧密,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把声现象放在第一章学习,学生易于接受,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后面的学习。
全章共五节,可以分成三个单元:前两节为第一单元,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第三节为第二单元,探究声音的特性;后两节为第三单元,归纳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利与弊,以及利用和防治的方法。
这一章是学生接触物理后的第一课,是初中物理教学的起始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的编排上安排了几个随堂实验探究活动,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等。
这样的安排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动手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根据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本章内容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及声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应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⑵技能目标: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复习加深对实验方法、探究步骤的理解和应用。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3.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
难点:对声波的理解,区分音调与响度。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本课设计中,力求体现用身边常见器材进行物理实验的思想。
这节知识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好章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2.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科学探究是初二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探究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解决物理问题常采用这种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最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新)第二章《声现象》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课件(59张)
二、再来把握“最低”要求!!!
不知是否会有 变化,关注吧
知识点 分 项 细 目考试目标 了解 理解 1.声音的产生 2.声音传播 1.乐音的三要素 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 √ √ √
声音的产 生和传播
乐音与 噪声
三、课时分配建议
可调整
1、§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2.2 声音的特性 3、§2.3 声的利用 4、§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5、 复习课
1.音调:
示波器可以一 直用下去了
演示实验:音叉。。。+示波器
§2.2
声音的特性
1.5课时
二、新课教学
2.响度:
演示实验:音叉+乒乓球; 鼓/录音机音箱+泡沫小球;
科学操作
§2.2
声音的特性
多次使用 逐层递进
1.5课时
二、新课教学
2.响度:
分组实验:锯条、皮筋
教学反思:
继续培养“实 验探究”能力; 设计记录实验 数据的表格; 实验结论;
分组实验:利用身边的物体发声 (声带、橡皮筋、尺)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课时
二、新课教学
2.声音的传播:
演示实验:真空铃 (介绍装置;进气/放气)
教学反思:
尝试另外一种 讲课方式; 充分发挥物理 实验的营养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课时
二、新课教学
2.声音的传播:
演示实验: (液体)大塑料桶+蜂鸣器+ 水+防水“盒”; (固体)土电话; 分组实验:划桌面;
人体各个内脏的表面对 超声波的反射能力是不 同的,健康内脏和病变 内脏的反射能力也不一 样,平常说的“B超”就 是根据内脏反射的超声 波进行造影,帮助医生 分析体内的病变。
第二章《声现象》教材分析
第二章《声现象》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2、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生体的频率有关。
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
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途径。
单元\章节内容分析:本章所讲的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
全章分为四节,教材首先安排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得出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这是本章重点所在。
通过探究活动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学习方法,并且掌握这种通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的物理研究方法,这对将来进一步学习物理奠定了基础。
本章的探究活动难度不高,因此只要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中最好是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总结出实验结论。
本章中还要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继续探究乐音的特性,在第一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乐音的特性的探究就更加容易。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乐音的特性、噪声危害及防控以及超声的利用次声危害等(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总结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实验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转换法·推理法的方法。
3、通过实验根据我本人的特长演奏一些乐器,学习乐音3个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4、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乐音的特征,防控噪声的途径教学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特点利用、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教案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教案一、知识点概述声现象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涉及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一系列现象。
声现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例如谈话、听音乐、使用语音识别软件等都需要对声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声现象通常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进行教学。
通过学习声现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教案将对中学物理课程中声现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二、知识点分析1. 声波的产生声波是指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形成的波动现象。
声波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形成波动。
声波可以通过介质传播,例如空气、水或固体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声波的产生过程,例如敲击钟表产生的声波,乐器演奏等。
通过这些例子,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声波的产生原理。
2. 声波的传播声波的传播是指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声波通过空气传播时,其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不同的介质对声波的传播速度有不同的影响。
声波的传播可以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来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声波的传播过程,并测量声波的传播速度。
3. 声波的接收声波的接收是指人类或其他生物对声波的感知和理解过程。
人类通过耳朵来接收声波,耳蜗是感知声音的重要器官之一。
在声波接收的过程中,声音的频率、振幅等参数会对听觉产生影响。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和实验来说明人类对声波的感知过程,例如声音的高低、响度等参数对听觉的影响。
4. 声波的性质声波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例如传播速度、频率、波长等。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来进行教学,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声波的性质。
5. 声音的产生机理声音的产生机理是声现象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声音的频率和振幅等参数与振动的特性有关。
新教材《声现象》教案
《声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掌握声音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音的接收:讲解人耳如何接收声音,包括听觉的形成过程。
4. 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和理解这三个特性。
5. 声音的实际应用:介绍声音在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电话、音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难点: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点,声音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的奥秘。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声音现象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声音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声音实验,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声音的产生,引导学生了解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3. 讲解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4. 讲解声音的接收,介绍听觉的形成过程。
5. 讲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和理解这三个特性。
6. 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讨论和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声音产生、传播和接收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运用声音的基本特性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其应用能力。
_初中物理声、光、热教法建议2020.8.15
二、声音的特性
提出问题:蝴蝶飞来飞去,靠的是翅膀的振动,蚊子也是, 可为什么我们听得见蚊子的嗡嗡声,却听不见蝴蝶的声音呢?指 导学生阅读课本超声波和次声波,正确解答这个问题。
二、声音的特性
2、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学生很容易想到 应该使物体振动的幅度更大些,关键是应该让学生想出一些切实 可行的实验来证实他们的猜想。
11、近视与远视 近视指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因而眼睛只能看到远处物体一个 模糊的像;远视指物体的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后面,因为像超过了视网膜, 所以眼睛也看不到近处物体清晰的像。 12、近视眼镜与远视眼镜 前者是凹透镜,用来将光线发散一些,使得光线经眼睛折射后所形成 的像后移到视网膜上,从而对近视眼进行矫正;后者是凸透镜,用来将光 线会聚一些,使得光线经眼睛折射后所形成的像前移到视网膜上,从而完 成对远视眼的矫正。 以上是我们在具体学习光学时的一些易混概念,一定要清楚的识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会聚光线与会聚作用,发散光线与发散作用 会聚光线指经过折射或反射后能交于一点的光线;会聚作用 指经过折射或反射后使得出射光线范围变小,该出射光线可能交 于一点,也可能不相交。发散光线指经过折射或反射后不相交的 光线;发散作用指经过折射或反射后使得出射光线范围变大,该 出射光线可能交于一点,也可能不相交。
2、两种反射 镜面反射是指平行入射光经反射后仍以平行光出射的现象.典型的代 表就是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类型;漫反射指平行入射光被反射后指向各 个方向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在没有特别说明时,我们将平静的水面, 光滑的金属面等看成是平面镜,而漫反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反 射类型,也正是这种反射,才让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见同一物体,不 过,无论是哪种反射,它们反射出的每一条光线,都严格遵守光的反射 定律。 3、面镜和透镜 面镜只能对光线起反射作用,透镜对光线主要起折射作用。根据透 镜的形状,可分为两类:一类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一类中间厚边缘 薄的凸透镜。
“第1章声现象”教材分析
“第一章声现象”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教材说明】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
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从学生兴趣出发来设计教材的结构,这是把“声现象”作为本套教材第一章的初衷。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教材安排了若干随堂实验探究活动,例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等。
应该说,这些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实际探究过程有很大差距,例如,问题的提出不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实验过程也相对很简单。
这样的设计,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的,应该说,学生学习本章内容时,对探究活动相当陌生,处于初级阶段。
本章内容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例如“骨传导”“双耳效应”“声与信息”“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的课程理念。
教学中还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加强对生活中的科学和技术理解,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
本套教材精心安排了每一章的章首图,还为这些图片配上相应小的散文,力图牢牢抓住学生的心。
本章的章首图是一队行走中的大象。
我们在动物园观察中知道,大象的活动通常是无声无息的。
那么,大象的活动跟声音有什么关系?这无声中蕴含着什么?这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
本图不像其他一些图(如编钟、锣鼓)更具有明显的声特征,反而会使学生想知道其中的奥妙。
本图由于立意比较新鲜、奇特,教学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第一章声现象教案我设计的这节幼儿园科学活动课《声音的世界》,旨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互动游戏,让幼儿能够体验和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活动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声音为起点,引导他们探索声音的奥秘,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说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3.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
4. 提升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并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扬声器、各种乐器、气球、塑料杯、水、泡沫板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实验操作材料包(每个孩子一份)。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各种声音,如音乐、动物叫声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声音的魅力,引发他们对声音的好奇心。
2. 探索声音的产生:让孩子们用手拍桌子、拍气球,观察声音的产生,引导他们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声音的传播:孩子们分组实验,将塑料杯放在扬声器上,放入水中,观察声音的传播,引导他们发现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传播。
4. 声音的特性:让孩子们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观察和描述声音的特性,如音调、响度等。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活动难点:让幼儿能够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并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使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们也参与到孩子们的探索过程中,共同发现声音的奥秘。
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和体验自然界的声音,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
声现象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3
案例:活动1.7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1)听闹钟指针走动时的嚓嚓声,注意它的响度 和音调。把闹钟放在一个鞋盒内盖上盒盖,声音 有什么变化? (2)收集各种可使钟的声音变小的材料(例如衣 服、报纸、锡箔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包 装材料等),你和同伴不妨先预测所用的每种材 料隔声性能的好与差。 (3)用尽可能相同的方式阻隔闹钟声的传出,并 设计一种简易的方法测试各种材料的隔声效果 (每次一种)。 (4)根据测试结果,按隔声最好到最差的顺序列 出你所使用的材料。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4
关于活动1.7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教学建议
当盖上盒盖时,应该观察到“嚓嚓”声减弱。 对于各种隔声材料,应该由学生自己根据生 活经验及背景知识,对其隔声性能的优劣进 行猜测并评级(如评为甲、乙、丙、丁等四 级,其中甲最好,丁最差),这里面就隐含 着学生们“自己的标准”(某种假设)。
030731
声、热、光现象
7
编写 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思路 创设学生探究思考动手机会
强调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 观点。教材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实 验探究、定性观察、定量测量、简易实验、小制 作、交流讨论等。
这些活动,一是有趣;二是简单;三是重在体验 研究方法;四是大多数的活动对器材的依赖程度 不高,除个别活动用到专用仪器外,其它器材都 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
本书从第一章第一节就着意引入“能量”的概念。 但在处理方法上是以一种不十分严格但较易为学生 接受的说法加以引入,并试图通过分门别类地介绍 各种学生所熟悉的能量,如声能、光能、内能、动 能、电能等,使学生对能量的内涵有一个粗略的但 较为具体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1
分类方法// 噪声的来源
关于噪声的来源, 要求学生结合如图 所示的内容和自己 在生活中的感受进 行分析、讨论,并 尝试将它们分类;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 展的互动关系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正面与负面 的作用,鼓励学生对这类开放性问题的思考。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7
设计 突出人文背景,融入情感教育, 思路 渗透 STS(科学·技术·社会)观念
声学在发展初期,原是为听觉服务的。在近代声 学中,一方面为听觉服务的研究和应用得到进一 步发展,另一方面开展了有关物理、化学、医学、 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使学生了解这方面 的发展,既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也有利于激发 学生兴趣,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
把“声音的等级”的知识移入第3节,结合 噪声的危害加以介绍;
把“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放入第4节,作为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参照物”加以介绍。
030731
声、热、光现象
3
一、 声音是什么? 视频:吸管发声
活动2.1 探究声音的产生
试一试 一张纸,或一根橡皮筋,或一个笔 帽,
或一杯水,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 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可听声的频率范围
超声波, 次声波
030731
声、热、光现象
2
设计
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组织结和
思路
呈现顺序作了适当调整
第1节,以探究“声音是什么”为切入口和 主线,除了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 外,还介绍了有关声波、声能等重要概念,
把有关声速的知识移到第2节“声音的特征” 中去研究。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4
关于活动1.7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教学建议
当盖上盒盖时,应该观察到“嚓嚓”声减弱。 对于各种隔声材料,应该由学生自己根据生 活经验及背景知识,对其隔声性能的优劣进 行猜测并评级(如评为甲、乙、丙、丁等四 级,其中甲最好,丁最差),这里面就隐含 着学生们“自己的标准”(某种假设)。
关于噪声的来源及 其分类,只有过程 性要求,没有终结 性要求。 p15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2
设想
借助简易的活动,体验科学 探究和技术设计的有关要素
本章特意选择了一些看似简单。但却能让学生体 验科学探究与技术设计的活动,例“比较材料的 隔音性能”等。
对于“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这一活动,只有过 程性要求,没有终结性要求。设置这一活动,重 在学生参与,重在学生通过简易的活动,体验科 学探究和技术设计的有关要素:提出问题→进行 猜测→设计实验→收集证据→检验→交流。
030731
声、热、光现象
8
创设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情景
030731
声、热、光现象
9
分 在把某些特征相类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称为分
类 方
类。你可以根据大小、形状、用途和其他一些重要特征 来进行分类。科学家们也象图书管理员一样,用分类的 方法把信息或者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对事物进行分门
法 别类以后,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清晰易懂了。
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教材8年级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第一章 声现象)
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贾克钧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
教学结构的比较(声现象)
◇ 传统教材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音调、响度和音色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课程标准教材
•声音是什么 声波,声能
•声音的特征
声速
•令人厌烦的噪声
-来源,危害,控制
WWW 第4题: (p14)
给动物发出的声音分类注意生活中各种声动物音 (记住昆虫也是动物)发出
的声音,把这些声音分门别类填入如图所示的 方框内。
把你所列的表格与同伴们交流,并做好准备, 说明为什么要如此分类。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0
“分类”方法 案例
WWW 第5题:“自制乐器并给乐器分类”;
030731
声、热、光现象
7
编写 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思路 创设学生探究思考动手机会
强调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 观点。教材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实 验探究、定性观察、定量测量、简易实验、小制 作、交流讨论等。
这些活动,一是有趣;二是简单;三是重在体验 研究方法;四是大多数的活动对器材的依赖程度 不高,除个别活动用到专用仪器外,其它器材都 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
在本章中,结合教学活动的展开,采用不同的形 式介绍了关于声粉碎、有源消声技术、声成像、 声纳、声清洗、声焊接、声悬浮和多普勒效应等 现代声学技术的发展简况。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8
设计 改变学科本位,重视学生发展, 思路 调整有关知识的呈现顺序和方式
◇过去的物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以知识为本的课程设计限制了课程在情感、 态度、价值观领域和科学过程、科学方法领域 的教育功能。 2.划一的学术要求挫伤了很多学生对于自然和 科学技术的感情与兴趣。 3.严格的学科体系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030731
声、热、光现象
5
编写
简化概念,用渗透的方式使学
思路 生领悟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内涵
以往的作法通常是,一涉及到新概念,就急于对其 内涵和外延作严格的界定,这种思维定式或许是学 科本位的一种反映。现今的处理方法反映的却是一 种新的理念;把着眼点放在对有关现象,特别是学生 熟悉现象的描述上,不过分纠缠概念的抽象定义, 不追求“一步到位”。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5
如何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一是要注意控制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因为人耳对 于响度较小的声音的变化较为敏感;
二是要进行比较,就要注意控制某些条件,操作时 要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
三是为保证测试合理,当盖上盒盖时,学生们必须 设计一种确定声音等级的方式(量化指标),一种 较好的方式是测量他们刚好听不见指针走动时离声 源的距离。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9
设计
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
思路
和呈现顺序作了适当调整
从着眼于“教”,到着眼于“学”; 从着眼于“学科的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的系统性、 完整性”,到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激发探究兴趣; ○已有的经验 ; ○自主学习与发现; 结合某个主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展开; 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 从特殊到一般,从演绎到归纳。
活动时,可让学生们设计一张表格,将他们对有关 材料隔声效果的预测情况与实测结果记录下来。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6
编写 思路
渗透 STS(科学·技术·社会)观念
新课程强调这样的思想,即在推动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上,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同样重要。 在科学知识的应用上,课程标准不但重视科学 原理的学习,而且将对技术层次的问题规定要 求。课程标准还将体现这样的思想,即科学推 动了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受到技术发展的推动 或制约。
本书从第一章第一节就着意引入“能量”的概念。 但在处理方法上是以一种不十分严格但较易为学生 接受的说法加以引入,并试图通过分门别类地介绍 各种学生所熟悉的能量,如声能、光能、内能、动 能、电能等,使学生对能量的内涵有一个粗略的但 较为具体的认识。
030731
声、热、光现象Biblioteka 6能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
想一想 上述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
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做一做 说话时,你是否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你是否感觉到 音叉在振动
030731
声、热、光现象
4
探究--过程--方法
一是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即比较物体发声 与发声时的区别; 二是运用了归纳的方法,即通过大量发声 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三是运用了转化的方法,由于人眼不容易 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是借助 音叉触及面颊时的感觉,音叉击起的水花 来显示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量 石头、能使小颗粒悬浮,表明声具
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P22
宇宙间任何地方的任何变化,从宇宙大炸 到眨一 下眼皮都意味着有能量存在。能量可以导
致事物的发生,引起物质的变化,它无处不在, 并有多种形式。其中有的形式的能由于被人们用 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因此更加显而易见。我们听 见的声音便是一种能,叫做声能;看见的光也是 一种能,叫做光能;感到的热也是一种能,叫做 热能。运动和电是我们每天都使用的另外两种形 式的能,分别叫做动能和电能。迄今为至,我们 所利用的大部分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太阳。
建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项活动。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3
案例:活动1.7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1)听闹钟指针走动时的嚓嚓声,注意它的响度 和音调。把闹钟放在一个鞋盒内盖上盒盖,声音 有什么变化? (2)收集各种可使钟的声音变小的材料(例如衣 服、报纸、锡箔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包 装材料等),你和同伴不妨先预测所用的每种材 料隔声性能的好与差。 (3)用尽可能相同的方式阻隔闹钟声的传出,并 设计一种简易的方法测试各种材料的隔声效果 (每次一种)。 (4)根据测试结果,按隔声最好到最差的顺序列 出你所使用的材料。
030731
声、热、光现象
20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贾克钧
030731
声、热、光现象
21
婚姻的最大杀手不是外遇或出轨,而是一地鸡毛的生活琐事。所以,平时的沟通很重要,而吵架也是另类的沟通,正所谓吵吵闹闹一辈子,不 吵不闹难白首! 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 动则生,静则乐。 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 不要总觉得被轻视,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分量。 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进取用汗水谱写着自己奋斗和希望之歌。 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