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皇权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皇权与官僚制度

中国古代的皇权与官僚制度

中国古代的皇权与官僚制度中国历史悠久,经历了历代王朝的更替和制度的不断改变。

其中,皇权和官僚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

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皇权和官僚制度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

下面我们来分别探讨中国古代的皇权和官僚制度。

一、中国古代的皇权中国古代的皇权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代表。

皇帝是所有权力和决策的唯一来源。

所有国家的权力、资源和财富都是皇帝所有的,这使得皇权具有很高的威严和权威。

在皇权下,皇帝可以任免官员,颁布法令和政策,甚至可以掌握生杀予夺的权力。

皇权的实行依赖于清晰的等级制度和强大的集权体系。

等级制度分为九品中正制和三衙管制,九品中正制是由唐朝开始施行的制度,是基于功勋、学历、地位、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血缘关系等因素,分九个品级,从上到下依次为公、侯、伯、子、男、采、庶、亲、散。

三衙管制是由宋代开始施行的制度,以中央三军管制为基础,由内署、中书省和门下省共同管制。

这两个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

除了等级制度,皇权还需要强大的集权体系来维系。

唐代和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皇权最集中的时期,皇帝通过设立官僚和地方长官,建立起了庞大的行政机构。

明代皇权下降,但晚期又恢复了集权,建立了东厂和西厂等机构来监视百姓和官员。

清朝时期,乾隆帝通过康熙、雍正的官制改革进一步强化了皇权,使其达到顶峰。

二、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是皇权的关键,也是中国历史最为独特和复杂的部分之一。

官僚制度是一个由官员组成的系统,他们被分配到不同的职位,从而行使不同的责任和权力。

他们要服从中央政府的指令,管理各地的行政和司法事务,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正常运转。

官僚制度最早源于汉朝,随着时代变化和政治制度的演变,官僚制度也逐渐发展变化。

唐代官僚分五品,宋代官僚分九品,元代则取消了等级制度,采用了更为灵活的考试制度和选举机制,任官不再看重血统和家世,而更为注重个人的才能和能力。

明清时期的官僚制度继承了元代的考试和选举制度,同时加强了等级制度的作用,制定了严格的官员晋升和廉政检查制度,以确保官员履行职责、遵守纪律,同时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质量。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这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3)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

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二、形成原因:(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解体,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

这一政治制度的出现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因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秦吸取周无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3)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专制皇权的发展趋势

专制皇权的发展趋势

专制皇权的发展趋势专制皇权是指一个统治者或者一个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绝对控制权力。

它的发展与历史、地域、文化及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在一些国家的历史中,曾出现过像中国、朝鲜、俄罗斯、奥斯曼帝国等专制皇权的政治体制。

在这些国家的历史中,专制皇权倾向于发展出一种关于权力、文化以及社会结构的独特理念和模式。

那么,专制皇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中央集权化趋势专制皇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央集权化的趋势。

这种集权化不仅仅表现在政治领域,也表现在文化、经济以及军事等方面。

中央集权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确保统治者拥有最大的权力,而这种权力无法被地方领导人或者随意行动的个人所削弱。

例如,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形成的一种中央集权化的制度,被称为“均田制度”,该制度在唐朝时期得到了更加完善的发展。

这种制度的核心思想是,确保土地的均匀分配,以便更好地控制农业和地理的使用。

在受到外部挑战时,中央政府可以快速响应,并调动全国的军队和经济资源。

这种中央集权化的模式,为中国历史上确保政府统治力量的稳定和长期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人民权利的极度限制专制皇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人民的权利被严格限制。

政治体制的架构通常是基于君主和他的贵族阶层,而非公民社会的概念。

国王或皇帝可以行使绝对的权力,以控制其国内和国外的一切事务,并经常采取高压手段压制期望政治进步和发展的反对力量。

在中国历史中,专制皇权经常通过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对媒体和出版物进行审查和禁止、人民通信的监视、思想教育和宗教信仰的强制转变等手段来限制人民的权利。

在19世纪的中国,鸦片战争和对外国侵略的爆发,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各国,并有可能失去自主控制的发展机会。

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封建政治体制进一步加强,人民权利的良好实现也难以更多地获得保障。

三、对国际事务的霸权主义导向专制皇权通常通过军事扩张来保持统治的稳定和长期性。

管理人员和行政机构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反对和挑战,而并不顾及国际事务的平等和合法性。

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

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

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
皇帝独尊:成为秦朝政治制度的根本特征;皇权至上:权利高度集中的标志;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利集中的另一表达。

中国古代皇帝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皇帝独尊:成为秦朝政治制度的根本特征;皇权至上:权利高度集中的标志;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利集中的另一表达。

中国古代皇帝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

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1)皇权独尊:(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2)皇帝至上:权利高度集中的标志。

(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3)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利集中的另一表达。

(朕为始皇,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公布秦律,严刑峻法
答案:A。

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包括:1. 绝对权力: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和权威。

所有决策和命令都由君主单方面决定,人民无权干预。

2. 世袭制:君主位的继承通常遵循世袭制,即由君主的子嗣继承王位。

这种制度确保了君主权力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了争夺权位的混乱。

3. 等级制度:君主专制制度下有明确的等级制度,人们按照社会地位和身份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各等级享有不同的特权和待遇。

这种制度使社会秩序稳定,但也造成了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分化。

4. 权力集中: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集中了各种权力,包括行政、军事、司法等。

他们可以单方面做出决策和发布命令,没有独立的制衡机构监督。

这种权力集中导致了君主的滥用和腐败。

5. 统一性:君主专制制度追求国家的统一和集中。

君主通过行使权力来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避免地方势力的割据和独立。

6. 贵族特权:在许多古代君主专制国家,贵族阶层拥有特权和优先权。

他们享有土地、财富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特权。

君主通常依赖贵族作为统治支持,并赋予贵族特殊的权力和地位。

7. 崇尚礼仪:君主专制制度强调礼仪和儒家思想,将君主视为国家的父亲和至高无上的存在。

人们必须遵守一定的礼仪和规矩,对君主表现出尊敬和顺从。

8. 强调忠诚:君主专制制度的核心是君臣关系。

人们必须对君主忠诚,绝对服从君主的命令和统治。

君主视忠诚为最重要的品质,并对背叛者进行严厉的惩罚。

总之,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具有权力集中、绝对权力、世袭制、等级制度、统一性、贵族特权、崇尚礼仪和强调忠诚等特点。

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权力滥用。

存在八百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未形成专制王权国家的原因?

存在八百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未形成专制王权国家的原因?

存在八百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未形成专制王权国家的原因?从962年奥托大帝在罗马加冕为帝到1806年皇帝弗朗西斯二世在帝国议会宣布退位,存在八百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始终未像英国、法国那样形成近代早期的专制王权国家,反而一步步走向皇权空虚、分裂割据的局面。

直到1648年《威斯特伐里亚协约》正式规定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各个邦国拥有独立主权。

在这一过程中,皇帝与诸侯间的冲突与妥协构筑了历史发展的重要线路。

936-1154年神圣罗马帝国与诺曼王国一、神圣罗马帝国的从统一到分裂的演变962年,奥托一世在罗马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开启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进程。

他通过一系列征战平定诸侯内乱,并在奥格斯堡一战中彻底击溃威胁帝国生存的匈牙利人。

特别是后者,不但为帝国的生存赢得了安全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奥托大帝的威信,增强了帝国人民的内部凝聚力。

同时,他通过联姻政策控制了士瓦本、法兰肯尼亚、洛林、巴伐利亚和萨克森五大公爵领地,建立起强大的王权;通过国家教会体系的构建,利用主教们的宣誓效忠来抗衡世俗诸侯贵族的反叛倾向。

这些促进帝国统一的策略不但铸造了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而且为奥托大帝之后的皇帝们维持统一奠定了基础。

亨利三世时期,帝国内部的贵族势力虽然强大,但其影响在统一的皇权中依旧是有限的。

“诸公爵领地过去常常是恐惧的源泉,现在,允许一直虚位,或派皇帝亲戚去补充,皇帝本人违反通常的习惯,保留了法兰肯尼亚公爵职位和(在一些年内)士瓦本公爵职位。

”然而,在亨利三世突然撒手人寰,留下只有六岁的亨利四世时,帝国遭受了主教授职权之争的第一次分裂性打击。

1076年,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宣布破门律,开除亨利四世教籍,解除其臣民的宣誓效忠,同时勾结德国诸侯贵族反对皇帝。

而亨利四世并非屈服于教皇的压力,而是输在了国内诸侯贵族的手中,从而有了举世闻名的“卡诺莎事件”。

当亨利四世同教皇和解之后,回到国内却面对着一批诸侯贵族另立的国王,士瓦本的鲁道夫。

强化皇权的措施

强化皇权的措施

强化皇权的措施在历史上,许多君主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强化皇权,以巩固统治地位。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加强君主的权力,限制其他阶级的权力,并确保君主能够有效地统治国家。

以下是一些强化皇权的常见措施。

一、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的第一步是加强中央集权。

君主通过建立强大的行政机构和官僚体系,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

他们任命自己的信任官员,控制着政府的各个部门,确保自己能够直接干预国家事务。

二、建立专制制度为了进一步强化皇权,君主国家通常会建立专制制度。

君主通过各种手段,如制定专制法律、控制言论自由、限制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等,来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限制。

这样,君主可以单方面决定国家的政策和命运,而不受其他阶级和利益集团的干扰。

三、发展军事力量军事力量是强化皇权的重要保障。

君主国家通常会加强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以确保自己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统治地位。

他们会加大军事投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并通过建立强大的国家安全体系来保护自己的统治。

四、控制教育和宣传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君主国家通常会控制教育和宣传。

他们会制定教育政策,控制教育资源,以培养忠诚于君主的公民。

同时,他们还会通过宣传机构和媒体来宣扬君主的威望和权威,加强统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五、建立情报系统情报系统是君主国家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之一。

君主会建立专门的情报机构,收集各种情报信息,以便了解国内外的动态和威胁。

这样,君主可以更好地应对内外挑战,保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六、打击反对势力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力,君主国家通常会打击反对势力。

他们会采取各种手段,如镇压政治异见、迫害异教徒、镇压起义等,以确保自己的统治不受威胁。

这些手段往往是残酷和血腥的,但君主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力,不惜一切代价。

强化皇权的措施有许多种,但它们都是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力,巩固统治地位。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专制制度、发展军事力量、控制教育和宣传、建立情报系统和打击反对势力等。

君主通过这些措施,既可以保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也可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制度是一种以君主为中心的政治体制。

在这种制度下,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和控制国家的权威。

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可以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首先,君主专制制度的核心在于君主的权力集中。

君主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的限制,统治者的决策和命令具有法律效力,所有政治权力都是由君主授予的。

君主通常通过继承或称帝的方式获得权力,而且往往会传承给下一代。

这种权力集中的特点使得君主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且实施自己的政策。

其次,君主专制制度往往会形成高度集权的政府体系。

君主控制着全国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并且任命和罢免官员。

政府机构往往以君主为核心,各级官员的权力和地位都由君主决定。

这种集权的政府体系保证了君主的权威和统一的执政,但也存在着权力滥用和腐败等问题。

第三,君主专制制度通常具有宗教或神权的支持。

君主被认为是神灵的代表或神权的象征,君主的权力被视为神圣的,来自于上天的授权。

宗教或神权的支持可以帮助君主稳定统治,维护自己的地位,并且使国家具有一种宗教性的合法性。

此外,君主专制制度也常常具有世袭性。

君主的权力往往会被传承给下一代,通过世袭的方式确保君主制度的延续。

这种世袭性使得君主能够长期稳定地统治,但也存在着继任问题和缺乏新鲜血液注入的困扰。

君主专制制度的经济特点也较为明显。

在这种制度下,君主可以直接掌控国家的财富和资源,对经济进行集中调控。

君主可以制定税收政策、贸易政策和企业控制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

这种集中的经济控制有时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和经济不稳定的问题。

此外,君主专制制度通常也会存在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君主和贵族享有特权和特殊地位,而普通人民则处于下层社会地位。

这种社会等级制度使得社会上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贵族和君主享有更多权力和资源,而普通人民的社会地位和福利相对较低。

总之,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君主权力集中、政府高度集权、宗教或神权支持、世袭性、经济控制集中和社会等级制度明显的特点。

第一讲:皇权国家的形成与特点

第一讲:皇权国家的形成与特点

第一讲:王权(皇权)国家的形成与特点一、政体的形成(一)王权专制的起点(二)王权专制制度的强化(三)王权专制制度的形成二、中国古代国家政治结构特点(一)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二)庞大的国家机器都是君王的办事机构三、皇权专制国家的基础一、政体的形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战国群雄的兼并战争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后,把中央集权的制度推向了全国,从此以后,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走向了定型。

秦王朝在历史上仅仅存在了十余年便瓦解了,但“秦亡但秦法未败”,继下的汉王朝在政体上继承了秦的制度,以后历代王朝无不沿袭,高度中央集权的皇权制度成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传统。

事实上,秦汉时确立的这种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的制度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制度了,在此之前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形成过程。

秦汉的君主专制制度,其实是中国上古以来政治制度和政体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趋向。

君主专制的制度在古代中国“源远流长”,早在国家形成时期的商周时代,君主已经拥有极高的权威。

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在古代的《书经》中保存了那个时代王的诰命,透过这些诰命可以看到古代的王的专权,其中典型的还有商代盘庚迁都的故事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尚书·盘庚》中,盘庚计划迁都于殷,但许多贵族、平民留恋故土,不愿迁移,在这种情况下,其对臣民们发出了严厉的威胁:违反王命,不仅自己要被诛,而且子孙也要一起遭殃。

像这样专制的恫吓,许多史籍中都有记载。

其体现了君主在当时的国家中有说一不二的权威。

可以这么说,中国古代的国家机器从文明刚刚来到之时就走上了一条君主专制的道路。

而走上这条道路是有特殊的原因的。

(一)、血缘宗法关系:王权专制的起点血缘宗法关系和宗族机构长期存在于中国社会中,在古代中国,当社会上贫富悬殊矛盾尖锐而使国家成为一种现实需要的时候,原来的原始氏族组织与机构并没有瓦解,并在功能上适应了新的需要,开始以原来的氏族机构履行国家的功能:氏族机构变成了国家机器。

根据研究,在商王国内,当时支撑王朝的社会支柱就是商族内的商人宗族,特别是同姓宗族,商王国的社会组织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与商族宗族组织是相互统一的。

君主专制特征及影响

君主专制特征及影响

君主专制特征及影响
(1)主要特征:
①皇帝是最高立法者,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与监督。

②广大官吏唯上是从,官场具有浓厚的因循守旧之风。

③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盛行等。

④存在时间长,影响广泛。

(2)影响:总的说来,在封建社会的中前期以进步作用为主;在封建社会晚期则主要起了消极甚至是反作用。

进步作用:
①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范围内传播,对促进民族融合起了积极的作用。

③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有利于防止割据和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

消极作用:
①政治方面:皇权专制赋予了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极易形成暴政;空前强化的专制统治使人民毫无政治权力和政治地位可言,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束缚和压制了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发挥;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派生了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扭曲了人格和灵魂,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的局面。

②经济方面:皇权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

③思想文化方面: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文化专制的日趋严厉严重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论王权专制向皇权专制演变的历史进程

论王权专制向皇权专制演变的历史进程

论王权专制向皇权专制演变的历史进程专业:09金融2班姓名:罗伟浩学号:2009514239封建专制制度在春秋末期的缓慢建立以及在战国制度确立到秦汉时期的兴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封建专制制度对中国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地方行政三方面内容的结合,便构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随着时间的流逝,专制制度不断完善。

由西周开始,王权专制慢慢地向皇权专制演变,这是历史的必然。

西周的宗法制,既是家族制度又是政治制度。

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其显著特点是宗法组织和国家组织紧密结合。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

宗法制先是家族制度,有宗法便有分封,分封是为了解决小宗与大宗关系问题而立。

周王为天下的大宗,其嫡长子为宗子,庶子为小宗,周王以其政治权力封之为诸侯。

诸侯、卿大夫、士各为本支宗子,其嫡长子为职位继承者,庶子为小宗,由此再往下分封。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这是家族之制。

通过这样的分封便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结构严谨的政治权力体系,其核心是形成了以周天子权力为顶点的一权制的运转机构。

周朝的天子自称为王,周王是最高的统治者,他既是中央机构的首领,也是诸侯的共主。

他采取“分土封侯”的宗法制度和政治制度相结合的方式来统治天下。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两千年来,天子称皇帝,仍然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最大的权力,既是国家的首领,也是宗族的首领。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由此可见,这是王权专制的开端。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春秋战国时期萌芽,秦朝正式建立,西汉时期巩固;同样这也是王权专制向皇权专制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强、国家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

中国古代皇帝制度

中国古代皇帝制度

中国皇帝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

它以君权神授学说为理论基础,用严格的名位等级、封建礼乐和皇位继承等各种制度和措施,集中突出皇帝个人的权威地位,保证皇帝高踞于国家机器之上,拥有至高无上、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

这一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立,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发展、强化,直至1911年清宣统皇帝逊位才被彻底废除。

一、皇帝制度及其形成“帝”最早出现在商代甲骨文中,它在商代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神。

商朝统治者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着力塑造了“上帝”。

上帝和地上的殷王一样,有自己的朝廷、官吏、使节(风、云、雨、雪诸神)。

它支配着形形色色的自然现象,可以令风、令雨。

它又通过先公先王对人世发号施令,从而给商王朝的统治加上了神圣的灵光。

“皇帝”,则始见于西周金文,也是指天上的神,但皇帝与现实的社会政治联系更加紧密,周王可以直接向上帝祈求祷告而勿须通过先公先王转达。

及至春秋,周王室势力一撅不振。

与此相对的是,春秋时期的天帝也成为一种摆设。

这时候,祭祀的对象都是有利于民的自然界的东西,或者是有功于民的历史人物,如黄帝、尧、舜等,于是“帝”逐渐演变为历史上的圣王贤臣。

到战国时大国称帝,“帝”又变为当今之世的君王。

春秋时期人们把帝神还原为历史人物,而战国时期则把帝神变成了活生生的君王,至此帝神已完全还原为人。

至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则进而法定“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称号。

同时,秦始皇还建立了一整套维护其绝对统治的皇帝制度。

皇帝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

他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全社会和军政信息,进行日常统治活动。

奏事有面奏和书奏的区分。

面奏是具有一定身份等级的大臣和贵族当面向皇帝反映情况、回答咨询或请示。

书奏是具有上奏资格的官署或官员通过一定渠道呈递文书请皇帝裁定审批。

奏事的文种主要有章、表、书、启、议、疏、封事、题本、奏折、状、册等。

不同的文种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作用,不允许混淆错用。

专制皇权的强化

专制皇权的强化
——赵翼《檐曝杂记》
缮清
撰代
,
而军
不机
能大
稍臣
赞 画 于 其 间
“ 只 供 传 述
史 学 家 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说 :
.”
谢谢观看
有的学者以张居正为例,认为明朝的内阁首辅是宰相。你认为 这种看法对吗?
有的学者以张居正为例,认为明朝的内阁首辅是宰相。 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
答:这种看法不正确。
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拥有最高决策权和总领 最高行政权,其地位十分巩固,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阁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只是皇帝的侍从 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 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 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 丈,不能对皇权起到真正制约作用。张居正改革虽有 成效,但触犯官僚地主利益,引起皇帝不满,死后被 抄家、夺官。
皇帝为什么会知道大臣的种种私事?
你们知道朕采用何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答:真正掌权的机构是军机处。
锦衣卫 东厂 西厂
何何时时得 得锦遂遂田田衣园园乐乐卫,,、睡睡到到东人人间间厂饭饭熟熟和时时西。。 厂是明代特务机构。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
提是动问时加:南朱书元强房璋最,废为除常亲了切丞合地相,称后如,把为唐丞翰“相林的院厂事学交卫士给掌”什内么制。机。构凡来“管理罪? 犯”进厂,一概都要受杖责,先打一顿,然 了 后宰戴相制枷度发遣,一幅枷铐重达一百五十斤。这样的残酷迫害下,官吏军民被害致死
3.皇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弄清楚先祖统治时期掌权的 中央机构后,你们也来猜一 猜朕统治时期有哪几个掌权
的中央机构?
康 熙 帝
你知道在雍正帝统 治时期,中央主要 有哪几个掌权机构 吗?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皇权之区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皇权之区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皇权之区分作者:毕凤芹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版》2008年第11期老师:你好!在学习历史时经常会看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皇权”等词语,我一直弄不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您能详细讲解一下吗?李一李一同学:对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应当从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方面来把握。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政体,体现君臣关系;一个是国家結构形式,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专制主义可存在于中央集权国家,也可以存在于地方割据王朝,但并非中央集权都导致专制主义。

但在封建社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专制主义加强之时,往往就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之时,反之亦然。

君主专制是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是封建王朝的产物,加强了古代帝王的个人权力,在某些程度上,巩固了封建制度。

君主专制下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在封建社会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专制逐渐被淘汰,而中央集权则继续存在,如美国、中国等都实行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但都不是君主专制政体。

另外,也不能说有君主就意味着专制、独裁,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更是如此,如欧洲一些国家现在还有君主、皇室,实行的却是民主制度。

皇权指在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对全国人民、土地、财富的控制权、管理权,包括行政、军事、立法、司法等大权。

在封建社会,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无法被超越的权力。

中国皇权初建时期,并不以中央集权为特征。

总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总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
10.阅读下列材料: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概括相权的变化过程。 秦朝由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唐朝相权一分为三,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 制和监督; 明朝废丞相,皇帝直接掌管六部。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 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 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 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 出一些人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 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 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 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的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 的基本规律。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宋、清为加强专制 主义采取的相应措施。 汉朝: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并重用身边侍从等为尚书令、侍中, 形成“中朝”决策机构,限制三公权力。 宋朝:设中书门下行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设置枢密使、参知政事和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 清朝:设置军机处。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 演进的趋势。
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基本矛盾: 1、存在的两对基本矛盾: 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发展总趋势是皇权不断被加强,相权不断 削弱。 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发展总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 力不断被削弱。 2、两对矛盾斗争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内部的 争权夺利的斗争。
七、评价
积极作用: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以前,基本上适应了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 (1)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辖,防止分裂割据,抵御外来 侵略,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为经济发展创造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 生产活动。 (4)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 消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主要起消极的作用。 (1)经济上: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政治上:容易形成暴政和政治腐败,剥夺人民的政治 权利。 (3)思想上:形成文化专制,实行愚民政策,箝制了人们 的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4)使地方缺乏自主权,影响了行政效率。

君主专制制度评价

君主专制制度评价

君主专制制度评价君主专制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由君主独揽大权并具有绝对统治权的国家形式。

在这种制度下,君主通常能够决定国家的政策、任命官员和管理经济。

君主专制制度在历史上存在过许多典型的代表,如中国的封建皇帝制度、欧洲的绝对君主制度等。

君主专制制度有着一些优点。

首先,君主专制制度能够实现统一的决策,加快政府行动的决策速度。

相对于民主政体中需要通过多轮参与、辩论和表决的程序来制定政策,君主专制制度的决策过程相对高效,使国家能够更快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其次,君主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协调问题。

民主制度中不同政治派系的协商和妥协常常会导致政府政策的停滞或减缓,而君主专制制度可以避免这种问题,便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君主专制制度可以保持社会的秩序和安全。

在这种制度下,君主往往具有强大的军权和执法能力,能够有效地应对内外的威胁,维护社会的稳定。

然而,君主专制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

首先,由于君主独揽大权,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专制。

君主专制制度缺乏制衡和监督机制,君主的个人意志往往能够左右国家的政策,容易导致政治腐败和权贵主义的问题。

其次,君主专制制度限制了人们的政治参与和表达自由。

在这种制度下,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常常受到限制,容易导致权力集中和个人主义的弊端。

最后,君主专制制度的继承问题也存在困扰。

君主专制制度常常会面临继承问题,接班人的选择和能力成为制度的关键因素,一旦继承问题处理不当,容易引发政治动荡和国家危机。

总的来说,君主专制制度有其优点和缺点。

在某些情况下,君主专制制度能够有效解决政府行动迟缓和政治腐败等问题,实现较为高效的决策和稳定的社会秩序。

但同时,君主专制制度也容易导致权力滥用、人民权益受限等问题,对于个人权力的依赖和继承问题也存在困扰。

因此,在评价君主专制制度时,应该综合考虑其优点和缺点,并根据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来进行具体评估。

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起源于古代王朝的建立,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这一制度在早期的封建王朝如夏、商、周朝中已初现雏形,但真正成为中国历史上主导政治形态的制度始于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建立。

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统治地位长达两千多年,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君主专制制度的核心是君主专权,君主拥有无上权威和绝对的权力。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君主有着神圣的地位,被视为上天派来管理社会的宇宙之主,其权力来自于证明自己正统的血统,一旦继承了皇位,就被赋予了神圣的权力和责任。

君主的权力是集中的、独裁的和不可剥夺的,它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贯穿于国家的各个方面。

君主专制制度相对稳定的原因在于其对国家选择和管理人才的能力。

以汉朝为例,制度规定了选官的等级和评选标准,确保了政府中的官员都是通过考试选拔而非通过世袭继承。

这一选拔机制通过提高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官员选拔出来,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地方上的统治者的力量,确保政府的权威和统一、此外,君主也通过宴请文臣、赏赐爵位、建立儒学等方式,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使君主的专制制度得以延续。

君主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带来了制度上的稳定。

由于君主拥有无上权威和权力,他可以通过命令和法令来统一国家,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由于国家权力的集中化,君主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执行,有效解决战争、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这种集权的制度还保护了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避免了地方分裂和权力的分散。

然而,君主专制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首先,由于君主权力的集中化,权力滥用的风险较高。

君主依靠传统和历史地位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往往不容易受到监督和制约,容易出现专制倾向。

其次,君主专制制度对人民个人权益的保护相对较弱。

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个人自由和人权常常受到侵犯。

再次,君主专制制度对于社会的创新和发展相对不利。

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君主可能会对新观念和新思想保持保守态度,限制社会的创新能力。

第4章中国皇权专制社会赋税制度及赋税负担的演变规律及特点

第4章中国皇权专制社会赋税制度及赋税负担的演变规律及特点

早在战国时代,商鞅在变法中就贯彻了重农抑商 思想,提出“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 对不经批准从事工商业的农民,要罚作奴隶等等 ;韩非更把工商业者指斥为国家“五蠹”(五种 蠹虫)之一。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以后,把重农抑 商思想(“上本除末”)定为国策。
汉承秦制,在开国之初,汉高祖刘邦就颁布过《 贱商令》,对商人实行“重租税以困辱之”的政 策,从汉武帝刘彻开始,更是采取一系列严厉措 施将“重农抑商”思想下的国家垄断专卖的禁榷 制度及工商重税政策推向登峰造极的高度。
纵观整个皇权时代,自秦以后,中国的中层阶级 —如贵族、商人、宗教神职人员、民间组织等政 府与小农之间的缓冲地带—基本上被消灭了,国 家政权与亿万一盘散沙的农民处于直接对立的状 态。
黄仁宇(2001,第59页)曾形象地把这种社会结构称为“ 潜水艇夹肉面包”(submarne sandwich)。“上面是 一块长面包,大而无当,此即是文官集团。下面也是 一块长面包,大而无当,此即是成千上万的农民,其 组织以淳朴雷同为主。中层机构简单,上下的联系, 倚靠科举制度”。
越国大夫范蠡弃官经商,“买贱卖贵,与 时争逐”;晋绛富商“金玉其车,文错其 服”。
这些说明春秋时期商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但到了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依仗其 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 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 ”,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蠹也”。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 “一曰食, 二曰货……”商业贸易“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 仅次于农业生产“食”。《周书》曰:“农不出则乏 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 财匮少。”
首先,汉王朝强力推行“均输平准”等统购统销的国营 商业政策,同时将盐、铁、酒等重要行业强行收归官 营,由官府对重要物资的运输和贸易进行垄断—即所 谓的“禁榷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对专制皇权,批判君权神授的思想
西方的君主专制和中国的专职皇权有什 么相同之处?安全网
uxd52vzu
一眼说:“那是因为有男人在宠着她!”耿正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轻轻地说:“唉,我跟你们这些个女人实在是无话可说了。” 说着,把高架凳重新放好。耿英和小青也将屋内简单收拾了一番。小青问:“墙面和顶棚都干透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屋门和 窗户都关起来呢?”耿正和耿英都说:“是可以关起来了,免得起风了屋内老是进土。”于是,大家分头关门、关窗户。耿英 一边关门窗,一边扭头对小青说:“小青姐,你什么时候得空儿了,给我多找一些你和娘娘绣花的图样,再教给我一些刺绣的 技巧。等将来有时间了,我也很想做一些刺绣呢!”小青打趣地说:“英妹子你不想永远当女丈夫做生意人了,改行做相夫教 子的小女人?”耿英“噗嗤”一声笑出声来,说:“什么女丈夫,我本来就是一个小女人嘛,相夫教子是做女人的本分呢!” 耿直看他们三个人在新屋里面这一番鼓捣,就跑进来问“你们在这里干什么呢?”耿英说:“娘娘叫我们仔细地检查检查,看 看新屋里所有的墙面和顶棚是不是全都干透了。她说了,今儿个后晌,要带我们去买刷家用的粉末和毛刷,顺便还要在街上转 悠转悠呢!”耿直高兴地一蹦三个高,大声嚷着:“噢,我也要去!”西屋里传出来“嗵嗵嗵”的切菜和“哧哩喳啦”炒菜的 声音。很快,乔氏就走到过厅口来喊耿直了:“直伢子,来,帮娘娘打鸡蛋噢!”耿英和哥哥回到东屋内洗手擦脸。小青和耿 直一起回到西屋内。小青注意看看姆妈的脸,发现这个时候已经完全平静下来的她,快乐地笑起来时,几乎看不出来哭泣过的 痕迹了,方才放下心来。耿直一边往乔氏已经搅好的面糊里面打鸡蛋,一边高兴地说:“娘娘,您今儿个后晌去买刷家用的粉 末和毛刷的时候可一定要带着我啊,我好想跟着你们上街去转悠呢!”乔氏看看小青。小青赶快给乔氏使个眼色,假装很高兴 地说:“姆妈,按照你的吩咐,我们已经仔仔细细地查看了新屋内亮上的所有墙面和顶棚,确实就如耿伯伯所说,都干透了。 你后晌就可以带我们几个去买刷家用的粉末和毛刷了。你刚才不是说了嘛,顺便还要带我们几个在街上好好儿地转悠转悠呢!” 乔氏很快就明白了小青的意思,假装高兴地说:“是啊,只要都干透了,我们就可以刷家了呢。那咱们下午就去买吧,顺便在 街上好好儿地转悠转悠。也是的,都这么长时间了,娘娘还没有带直伢子上街转悠过呢!”耿直一听乔氏这样说,更加高兴了, 几乎欢呼起来:“噢,赶快吃饭,上街去!娘娘,鸡蛋打好了,我再搅巴搅巴;小青姐姐,你快加把干柴,烧大火啊;娘娘, 您快给咱们摊煎饼!”在耿直兴致勃勃的带动下,大家的午饭果然很快就吃完了。耿正搁下碗筷后对乔氏说:“娘娘,您带他 们三个上街买去吧,我就不去了。东西不多,你
专制帝国
场景一: 朱元璋:听说爱卿家昨天晚上请客了? 大学士宋濂:我请了几位好朋友,请厨师烧了些菜。 朱元璋:卿家没有欺骗我。 场景二: 钱宰(摇头晃脑地):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朱元璋(见钱宰);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但是我何尝“嫌” 你,为什么不用“忧”字呢?(钱宰吓得忙磕头请罪)
对科举制度你有什么看法?
选拔人才的公 平方式
钳制思想 的工具
统治者为什么要建贞节牌坊、禁止世俗文化?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很顺 从统治者的意志?
三权分立
人民主权
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君主“天下之大害”“以天下为主君为 客”
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
和同时代的欧洲启蒙思想家相比,他们的 思想有什么相似之处?
作为自由知识分 子所争得的独立 特权,这一特权 早已成为受尊重 的传统,所以自 由知识分子有着 很大的生存的空 间。----《文艺 复兴的感想》
两则材料在对待文人政策上的区别何在? 不同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科举考试是否还像以前那样 可以选拔出优秀人才?考试 的内容有没有发生变化?人 们(统治者和读书人)对科 举考试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以上两个场景反映了什么?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1、废除丞相,设六部。
2、设“厂卫”特务机构。 3、采取“廷杖”的刑法
BACK
NEXT
“厂卫”---锦衣卫 东厂 西厂
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是明代在刑部、 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 置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 特务机构。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 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明朝皇帝为什么能知道大臣的种种私事?
锦衣卫原为皇帝亲军侍卫,掌管皇帝出入的仪仗。明太祖加 强专制统治,特令其兼管刑狱,并给予巡查缉捕的权力,但 其本职仍是“侍卫”。锦衣卫的最高长官是指挥使,常由功 臣、外戚担任。“靖难之役”后明成祖为镇压人民和官员中 的反对派,于1420年在北京设立了东厂,用亲信宦官任东厂 提督,专门刺探臣民“谋逆妖言、大奸大恶”的事,并可以 直接报告皇帝,有监视锦衣卫之权。厂、卫彼此制约,便于 皇帝全面控制。西厂设立于1477年,也是由宦官掌领,但其 规模、权力超过东厂,自京师内外到各地王府、大小城镇, 甚至偏僻乡村,都有他们的踪迹,1510年被撤销。
这两幅差别很大的朱元璋画像反映了什么?为什 么有人把朱元璋画的这么丑陋?




乾 隆
清代又是如何加强专制皇权的?
清朝专制统治的措施和表现:
1、 雍正设立军机处
2、大兴“文字狱” 3、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
立贞节 牌坊
4、社会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
禁戏
BACK
清代的统治者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
乾隆销毁了 《南山集》 十几万部图 案戴名世将 书。到了乾 被凌迟处死, 隆后期,文 其三代以内 字狱造的差 直系亲属十 不多了。终 六岁以上者 于把神州四 将被立斩。 亿人民变得 鸦雀无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