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1《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说课教案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1《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说课教案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四课说课教案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一:课前部分1.教情分析:(1)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本课与第三课探究的是同一个问题,即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问题。

第三课侧重从中央与地方斗争的角度讲述,而本课则侧重从皇权与相权斗争的角度讲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对我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比较完整的认识,也为在以后学习第二单元,进行中外政治制度的对比提供了可能。

(3)教学重点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与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4)教学难点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是如何体现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

2.学情分析:高一新生刚入学不久,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涨,再加上初中就学过相关内容,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以产生更好的效果。

3.、教学目标:了解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北宋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等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中枢权力机构设置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亲自动手画图、上台讲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的能力。

4. 教学工具和方法制做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示法、讨论法、诱导法、情景教学法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打出秦始皇、明太祖和雍正皇帝的图片,引出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问题。

【讲授新课】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演变内容分析:该目讲述了我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形成及演变情况,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一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此为本节重点,主要讲述了三省六部的含义,职责、彼此关系、作用等方面。

二是三省六部制度的沿革,主要包括宋代的二府三司制和元代的一省制。

透过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可以看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衰弱的史实。

教法设计:鉴于该处为本节重点,故采取发挥学生自主性,反复学习,层层突破的方式,具体设计流程如下:(1)初步学习:看书,动手画出唐宋元三代的中枢权力体系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1.教学内容分析:(1)分析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而还要求学生能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变化的核心内容,而由于本教材的第三课主要描述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情况,即描述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时,其中还讲述了汉代及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及特点,本课教学设计将第三课的中央政治情况同第四课的联系起来,系统讲解中央中枢权力体系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从而揭示皇权不断加强这一特点。

(2)本课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本节主要通过阐述从汉到明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原因,演变情况及影响,使学生了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而明清时期专制皇权更是发展到顶峰。

而了解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是学生了解和比较第三四单元古代、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同时还有助于了解近现代中国人民推翻专制,建立并完善民主政治的艰难而漫长的历程,使学生更好理解现代中国的民主建设,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珍惜民主权利。

(3)本节重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节难点: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学情分析:(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看:他们在初中时已简单学过这些制度下的机构设置情况,但仍处于认识的感性阶段,因此,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将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为理性阶段,培养学生从史实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高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他们感兴趣的往往集中在直观教具和有趣的历史事件上,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有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且他们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因此,精心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是有必要的同时也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1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1 岳麓版必修1

最后总结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建立中朝、削弱相权;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实行推恩令;酎金夺爵。

(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唐“藩镇割据”与“安史之乱” 2、五代十国 教师引导: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的实质——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

960年,后周统领禁军的大将赵匡胤,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建立宋,年号建隆,定都东京,是为宋太祖。

2、中央集权的强化 (1)目的:结束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巩固专制皇权。

[提示]赵匡胤自己作为权臣取而代后周,同时希望后来者不会效仿其如炮制。

(2)措施。

收精兵 削实权:集中行政权。

将相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

制钱谷: 思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的特点 从掌握兵权入手、分化事权、互相牵制、强干弱枝、守内虚外、重文轻武 、文人治国 【课堂设问】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 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① 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② 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 ③ 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④ 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加重了人民负担。

(四)元朝行省制:行省制作用:1、是中国省制得开端。

2、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小结一: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口诀记忆措施】在中央:三衙枢密院,兵权互牵制;三分宰相权,财政属三司。

在地方:州郡属中央,设通判监视;文臣任知州,财赋运京师。

【思维延伸】学了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利弊 ,能给你什么启示吗?1、既要加强中央的权力,又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自主性。

2、改革要不断创新、改革要精兵简政【合作探究】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本课的重难点要求:(5分钟)1、组长组织成员有序地、有重点地讨论。

最新岳麓版必修1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最新岳麓版必修1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最新岳麓版必修1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皇权的不断加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与“七国之乱”;唐朝中叶的“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朝废除丞相,内阁、军机处的设立及作用;“七国之乱”爆发的必然性;“安史之乱”的影响;宋初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后果;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调动其积极性;通过认识君权不断强化的史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看封建制度衰败的因素;通过学习,使学生明了当前我国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更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汉武帝、宋太祖的集权措施;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与作用。

教学难点:古代中央集权的特点,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导入新课:自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君权与相权的斗争长期延续,成为政治史上的重要的一幕,各朝各代的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变化。

地方势力有时导致中央机构的瘫痪甚至废弃,酿成全国的动乱局面,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汉末年的政局长期动荡不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是战火连天,几百年来人民苦于战乱,虽经隋唐统一全国,并出现了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但是“安史之乱”之后又进入小国林立的局面,大一统的局面不复存在。

那么古代为什么会经常出现如此的局面?中央政府怎样才能有效地克服地方分权并加强集权,从而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如何看待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和地方分权问题,这将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讲授新课:秦朝被农民起义的暴风雨埋葬之后,汉朝建立,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为巩固刘氏王朝能时代延续,在推行郡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因此,汉初的政治制度被称为郡国并行制。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岳麓版必修1[001]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岳麓版必修1[001]
第 4 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朝中央政府加强集权的措施 了解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
2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带来的影响,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材料的分析探究,使学生了解汉朝中央政府加强集权的措施 了解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带来的影响,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其影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事物;3通过分组探究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专制集权制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采取的措施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带来的影响,
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其影响。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AUTHORWARE课件 多媒体 学案
教 学 过 程
环节
知识点
教 师 活 动
〔2〕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皇祖明训》
分析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结合材料分组探究分析探究
学生共同探究

节知识点教Fra bibliotek师 活 动学生活动






总结
延伸拓展
思考:朱元璋为何“我朝罢相〞?其实质目的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材料分析相关的三个思考题
第三环节,教师归纳其专制集权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分析其影响。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本节要求学生掌握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设立等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下中枢权力机构的设置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搜集的材料或者筛选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史实比较分析明清皇权与以往皇权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央中枢权力体系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从而揭示皇权不断加强这一特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用具体事例让学生了解各制度的运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深刻了解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完善而努力。

通过分析讨论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使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正确对待当今中国在民主方面取得的改变。

【教学重点】识记我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发展变化概括。

【教学难点】理解这些中枢权力体系变化的原因、解耦股、特点及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出示皇帝服)请问有哪位同学想当皇帝?想做一个权力多大的皇帝?生:。

师:刚才有同学说相当一个权力很大的皇帝,那么皇帝的权力最大可到怎样的极限,这样的极限又是如何达到的,这就是本课学习的内容。

师:自秦以来,中国就出现了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建立起较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

请同学们首先结合之前所学和本课内容,绘制一幅秦至清前期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的简图。

生:秦-三公九卿制;汉武帝-中朝;东汉-尚书台;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明-废丞相、设内阁;清-军机处。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重点是隋唐、明和清时期。

请同学们看例子,回答问题。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岳麓版必修1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课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设立军机处【难点】: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是如何体现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的【知识结构】:一、中枢权利体系的确立自秦以后,中国出现了以为核心的政治体制:位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

二、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1、秦汉时期作为中枢权力机构中的最高行政长官,位高权重。

汉武帝选用级别较低的官员组成,直接对皇帝负责。

2、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⑴内容:中书省(隋称)负责;门下省负责;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⑵作用:三省既相互,又相互,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权。

三、宋元时期中央权力机构的变化1、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另外设立“”,其长官为宰相,掌管行政。

军政归掌管。

而财政则归、、盐铁三司掌管,总管国家财政。

影响:权进一步被分割,权进一步加强。

2、元朝:元朝建立后,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省。

其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

六部也归入。

影响:元朝中后期,丞相权势过重,不时卷入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甚至可以左右的继承,引起政局动荡。

四、明清时期1、废除丞相⑴背景:明初设中书省,有左右丞相,位高权重。

明太祖朱元璋吸取教训,对中书省和都严加控制。

⑵废除:洪武十三年(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下令裁撤中书省。

废除,由皇帝亲自掌管,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⑶影响:到明初,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彻底废除。

防止了皇权旁落,加强了君主权力,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2、设内阁⑴明太祖废丞相后,由于政务繁多。

为此,他设置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但不参与,政务仍有皇帝主持。

⑵正式设立:时在文渊阁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的商讨。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教案标题: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学目标:1. 了解专制集权的概念和特征;2. 分析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3. 探讨专制集权对个人自由和人权的限制。

教学内容:1. 专制集权的定义和特征;2. 专制集权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3. 专制集权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4. 专制集权对个人自由和人权的限制。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专制集权的概念和特征;2. 提问学生对专制集权的了解程度,并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知识讲解:1. 通过PPT或讲义向学生介绍专制集权的定义和特征;2. 分析专制集权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3. 探讨专制集权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4. 解释专制集权对个人自由和人权的限制。

讨论活动:1. 分组讨论专制集权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2. 学生展示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3. 引导学生思考专制集权对个人自由和人权的限制是否合理。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专制集权现象;2.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专制集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 学生汇报分析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新闻报道,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专制集权现象;2.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研究,并撰写一份关于专制集权的研究报告;3.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报告结果,并进行班级展示。

总结活动:1. 教师对专制集权的概念和影响进行总结;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总结问题,巩固所学知识;3.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维护个人自由和人权,并进行个人反思。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表现;2. 学生撰写的研究报告质量;3. 学生在总结活动中的回答和思考。

教学资源:1. PPT或讲义;2. 相关案例材料;3. 阅读材料和文献。

教学延伸:1. 将专制集权与其他政治体制进行比较,讨论其优缺点;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如何实现政治权力的合理分配和个人自由的保障。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学案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走进多彩课堂】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在确立“皇帝”之称的同时,秦始皇还规定了许多尊君、维护皇帝最高权力的制度和办法,创立了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主要由三点组成,即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皇帝是封建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

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

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皇帝的专制权力也呈现出强化的趋向。

其中,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在中枢权力机构中,宰相权力的不断弱化直至废除丞相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名师细说教材】一、从秦朝到元朝以皇权为核心的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皇帝位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任命各级官员处理全国政务的中枢权力体系。

秦代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发生变化。

★要点点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

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

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

2.形成雏形:①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丞相作为中枢机构中的最高行政长官,位高权重。

★问题探究“宰”的本义为“主宰”,“相”的本义是“辅佐”。

这两个字将宰相的特点进行了高度概括:辅佐皇帝,统领百官。

结合这两个特点和以前所学知识,讨论在封建社会宰相的存在有何作用?要点提示:积极作用: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

消极作用:相权过大,威胁君权,造成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大政局动荡。

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新教材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最新

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新教材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最新

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基础知识: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宋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元朝中书省的设置。

明代废除丞相及内阁的设置。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作用。

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是本节课的重点。

整节课的线索清晰明了,就是自隋唐以来至清朝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

包括三省六部制的设立,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

明废除丞相设置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这些内容跨度很大,学生需要有联会贯通的思想才能很好的学会这些内容。

而教师就应该将这些内容之中的共性,比如分割和限制相权等提炼出来给学生。

2.难点分析:本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各朝皇帝们加强皇权的措施。

自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各朝各代的皇帝都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权力,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采取了很多措施。

包括汉武帝设置中朝,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置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

明朝干脆废除了丞相而实行内阁制度,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等加强皇帝权力的手段。

但是这些手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手段都是以分割或者削弱丞相的权力为重点的。

这也反映了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能力培养:通过学习本课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尤其是皇帝们加强皇权的措施,使学生透过现象即具体的措施看本质的能力。

采取的措施为什么能加强皇权就是本质。

思想认识: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丞相的存在是对皇帝的个人独裁专制的最大的威胁。

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想要作的都是如何削弱或者是取消丞相的权力。

自己来完全掌控国家大权。

最后明朝的皇帝实现了这一点。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皇帝一人无法承担全国事物的压力。

所以他仍然需要设置机构帮助他来处理全国的事物。

这样内阁出现了,军机处出现了。

这样,权力还是不可避免的要向下移动。

专制皇权走到了它的尽头。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讲过的内容。

提问: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宋太祖是如何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的?(学生回答)。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教案标题: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学目标:
1. 了解专制集权的定义和特征;
2. 理解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3. 分析专制集权加强的原因和后果;
4. 探讨如何应对专制集权的挑战。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专制集权的概念,以及一些历史上的专制集权政权例子。

知识讲解:
2. 讲解专制集权的定义和特征,包括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缺乏制衡机制、限制
公民权利等。

案例分析:
3. 提供一些现实案例,让学生分析专制集权加强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例如,权力滥用导致腐败、社会不公平、经济发展受限等。

原因探讨:
4. 引导学生思考专制集权加强的原因,包括政府对权力的追求、民众对稳定的
需求、经济利益等。

后果评估:
5. 让学生分析专制集权加强的后果,包括公民权利受限、社会不稳定、经济发
展不可持续等。

应对策略讨论:
6. 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应对专制集权的挑战,包括推动民主改革、维护公民权利、加强国际合作等。

总结活动:
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专制集权加强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要影响,并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对专制集权的挑战。

作业布置:
8. 布置相关作业,例如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专制集权加强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的
短文。

教学资源:
- PPT或黑板
- 案例分析材料
- 相关文献或书籍
评估方式:
- 学生参与讨论的质量和深度;
- 学生撰写的作业质量和观点独立性。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课内容主要是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来介绍政治制度的发展。

本课第一目“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讲西汉处理、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问题重点叙述汉武帝化解封国、强干弱枝和强化皇权的史实及其影响。

第二目“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讲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政治形势;第三目“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讲宋太祖解决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的问题,以及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措施及其作用和影响。

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势力的矛盾和斗争,是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的主要线索,它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史的重要部分。

二、学生分析西汉前期的分封与削藩、唐朝的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在初中时已经讲过,这里不必过多讲解。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初中涉及的不细,应作为知识难点给学生讲清。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更多的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治”“乱”的原因(2)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陈桥兵变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整理、总结知识结构的能力。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斗争激烈,表现形式都是什么,有哪些措施,应该会说。

(2)、根据教材的总结,培养学生宏观的分析概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的能力,并把本节的内容与整个大专题联系起来。

3、情感目标通过认识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和宋初中央集权强化,以及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地方分权和分裂割据的辩证关系,从而明白统一局面的来之不易,明白维护国家统一认识,反对分裂势力,仍是我们现在的民族大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和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岳麓必修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岳麓必修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开展的影响。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君主专制制度开展变化的核心内容,而第3课讲述了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情况,其中也讲述了汉代至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掌握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及特点,本课教学应与第三课联络起来,讲解中央中枢权利体系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提醒皇权不断加强的特点。

2、重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对中国社会开展的影响。

3、难点: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对中国社会开展的影响。

二、教材知识构造:〔确立皇权〕三公九卿制〔加强〕“二府三司〞制。

二府即枢密院和中书门下。

废除丞相制度〔原因:①汲取元朝权贵乱政的经历教训②认为丞相都是小人,都会专权政明朝:〔新的高度〕③认为中央事务由皇帝一人直接收辖会更稳定。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过程:略〕设内阁〔殿阁大学士内阁权利增大〕。

清初: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朝:〔顶峰〕起因: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雍正:军机处职权:参与处理军国大事,可没有裁决权利,只能跪奏笔录。

影响:简化了行政的手续、进步了办事效率,是皇权开展到了顶峰的标志.三、教学过程:1、三六部制确实立及其演变〔如图〕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①明废丞相制:相权过重、威胁皇权〔胡惟庸案〕②明成祖设内阁,内阁权利越来越大,掌握“票拟〞。

但票拟是否算数取决于皇上的“朱批〞。

③清朝——专制皇权开展到最顶峰②隋唐中枢权利相权被分割①秦中枢决策机构③宋二府三司 ④元一制军机处的设立:A、原因:雍正帝时,为了处理西北紧急军务B、军机大臣职权扩大,但品级不高,只能四、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明清之前,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农业社会开展的要求,稳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因此有利于消费力的开展和民族交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一、课题: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的出现,以及自隋唐至清朝统治者加强皇权的措施,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材料的能力,通过学习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掌握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逐步探析,运用相关资料、图表、以及材料,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掌握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理解这种变化对社会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珍惜民主权利,增强历史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和设内阁,清朝的军机处。

难点: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是如何体现皇权的不断加强的。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自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经处于绝对上风,此时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另一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变得突出起来。

有这样一种现象,隋唐时候,官员上朝均有座,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而到了明清时期,官员奏事则必须站着,从这种礼仪上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皇帝的权威不断加强,而官僚的地位逐渐下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皇帝的这种专制权威是怎样加强的,中枢权力机构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变化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讲授新课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
(1)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自秦始皇建立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以来,统治者在与地方分权进行斗争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控制中枢权力机构,加强皇权的斗争。

提问:回顾第二课的内容,想一想秦始皇在中央实行了一种什么制度来加强皇权?(学生回答)
总结:秦始皇在中央实行了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军国大权始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三公中的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2)汉朝的内外朝制度
提问:回顾第三课的内容,想一想汉武帝时期又是怎样控制中枢权力机构加强皇权的呢?
总结: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外朝是执行机构,内朝是决策机构,汉武帝采用一些品秩较低的官员来参与决策以达到分割宰相权力的目的。

这种内朝制度发展到东汉,形成尚书台。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为尚书省,同时又设立了中书省和门下省以削弱尚书省的权力。

这时三省各自的执掌和权力分配还未定型,没有形成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

三省六部制在隋唐时期正式在中央开始实行。

(3)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本课重点)
①职能(运用结构图讲解)
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具体执行。

尚书省下的礼部负责祭祀、典礼、外交等礼仪方面的事务,吏部负责考核审查四品以下官员,兵部负责国防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户部负责国家财政,工部负责工程建设,教案《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②运行程序
一个政令的形成,先交由中书省起草,形成诏令再交给门下省审查,若门下省审查不通过再返回中书省重新起草,若门下省审查通过,交给皇帝,皇帝同意后再交给尚书省及其下的六部执行。

提问:如果唐太宗想在长安修建一个大型工程,这个工程在中央从决定到实施需要经过哪些步骤?(学生讨论回答)
③影响
三省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多名长官参与决策,可以集思广益,避免了专权独断。

(4)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宋代建立以后承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但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另外设置了“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掌管行政事务:同时设置了枢密院掌管军政,长官为枢密使。

这样,行政、军政分开管理,相权被进一步分割,“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

宋朝的财政归盐铁、户部、度支三司掌管,三司的长官三司使又称为“计相”。

这样,宋朝在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分管不同事务,相权被进一步分割,其本质就是皇权的加强。

(5)元朝一省制
元朝建立以后,元世祖采纳侍御史高鸣的建议,认为一省的效率高于三省,以一省制取代三省制,在中央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其下,中书省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

情境营造:阿合马(?——1282),元回回人,至元元年升为平章政事,他以善于理财受到忽必烈重用,而丞相则形同虚设,他执政十余年,采取各种手段聚敛民财,把持朝政,排除异己,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提问: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一省制是否有利于加强皇权?(学生回答)
总结:相权过大产生了负面影响,皇权被削弱,所以元朝的一省制不利于加强皇权。

到元朝后期,宰相甚至可以决定皇位的继承人。

2、废丞相
明初,沿用元朝的一省制,设中书省,有左右丞相,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权臣专权的教训,对中书省和丞相的权力严加控制。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图谋不轨”之罪诛杀宰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丞相,皇帝亲掌六部,并下令“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这样,在中国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

3、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
①明朝设内阁
明太祖废丞相之后,全国政务都由皇帝一人处理,分身乏术,因
此明太祖设立了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兼协理
章奏,不参与政事。

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逐渐有了“票拟”的权力,再由皇帝进行“批红”。

提问:阅读课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什么是“票拟”和
“批红”?(学生回答)
总结:权力始终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但是后来又出现了阁臣权力过大而专权的现象,这一问题直到清朝才得以解决。

②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清朝建立后,承袭了明制设内阁,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则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议政王大臣会议拥有很大的权力,不利于加强皇权。

所以为了削弱它的权力,加强皇权,清朝雍正年间,设立了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最初是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

后来,军机处的大臣权力不断扩大,可以参与机要政务,但他们本身品级不高,轮流在军机处值班,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以及演变,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设立内阁和清朝设立军机处,了解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可以看出皇权不断得到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明初消失,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则表明中国古代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六、练习与作业
1、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那它从侧面又反映出中国封建王朝当时的什么问题?
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可以从多方面考虑)
七、板书设计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
1、隋唐三省六部制
2、宋朝二府三司制
3、元朝一省制
二、废丞相
三、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