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说课稿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1《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说课教案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四课说课教案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一:课前部分1.教情分析:(1)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本课与第三课探究的是同一个问题,即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问题。
第三课侧重从中央与地方斗争的角度讲述,而本课则侧重从皇权与相权斗争的角度讲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对我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比较完整的认识,也为在以后学习第二单元,进行中外政治制度的对比提供了可能。
(3)教学重点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与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4)教学难点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是如何体现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
2.学情分析:高一新生刚入学不久,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涨,再加上初中就学过相关内容,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以产生更好的效果。
3.、教学目标:了解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北宋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等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中枢权力机构设置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亲自动手画图、上台讲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的能力。
4. 教学工具和方法制做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示法、讨论法、诱导法、情景教学法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打出秦始皇、明太祖和雍正皇帝的图片,引出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问题。
【讲授新课】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演变内容分析:该目讲述了我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形成及演变情况,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一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此为本节重点,主要讲述了三省六部的含义,职责、彼此关系、作用等方面。
二是三省六部制度的沿革,主要包括宋代的二府三司制和元代的一省制。
透过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可以看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衰弱的史实。
教法设计:鉴于该处为本节重点,故采取发挥学生自主性,反复学习,层层突破的方式,具体设计流程如下:(1)初步学习:看书,动手画出唐宋元三代的中枢权力体系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1.教学内容分析:(1)分析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而还要求学生能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变化的核心内容,而由于本教材的第三课主要描述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情况,即描述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时,其中还讲述了汉代及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及特点,本课教学设计将第三课的中央政治情况同第四课的联系起来,系统讲解中央中枢权力体系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从而揭示皇权不断加强这一特点。
(2)本课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本节主要通过阐述从汉到明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原因,演变情况及影响,使学生了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而明清时期专制皇权更是发展到顶峰。
而了解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是学生了解和比较第三四单元古代、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同时还有助于了解近现代中国人民推翻专制,建立并完善民主政治的艰难而漫长的历程,使学生更好理解现代中国的民主建设,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珍惜民主权利。
(3)本节重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节难点: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学情分析:(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看:他们在初中时已简单学过这些制度下的机构设置情况,但仍处于认识的感性阶段,因此,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将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为理性阶段,培养学生从史实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高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他们感兴趣的往往集中在直观教具和有趣的历史事件上,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有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且他们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因此,精心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是有必要的同时也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最新岳麓版必修1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最新岳麓版必修1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皇权的不断加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与“七国之乱”;唐朝中叶的“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朝废除丞相,内阁、军机处的设立及作用;“七国之乱”爆发的必然性;“安史之乱”的影响;宋初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后果;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调动其积极性;通过认识君权不断强化的史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看封建制度衰败的因素;通过学习,使学生明了当前我国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更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汉武帝、宋太祖的集权措施;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与作用。
教学难点:古代中央集权的特点,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导入新课:自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君权与相权的斗争长期延续,成为政治史上的重要的一幕,各朝各代的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变化。
地方势力有时导致中央机构的瘫痪甚至废弃,酿成全国的动乱局面,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汉末年的政局长期动荡不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是战火连天,几百年来人民苦于战乱,虽经隋唐统一全国,并出现了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但是“安史之乱”之后又进入小国林立的局面,大一统的局面不复存在。
那么古代为什么会经常出现如此的局面?中央政府怎样才能有效地克服地方分权并加强集权,从而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如何看待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和地方分权问题,这将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讲授新课:秦朝被农民起义的暴风雨埋葬之后,汉朝建立,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为巩固刘氏王朝能时代延续,在推行郡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因此,汉初的政治制度被称为郡国并行制。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讲课讲稿
吏户礼兵刑工 部部部部部部
军机处
(1)时间:雍正 (2)直接目的:处 理西北的紧急军务
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3)地位职能:品级不高,跪奏笔录,上传下达,完全听命于皇帝。 最初参与军务,后参与机要政务
(4)作用:简化手续,提高行政效率。
钦 此
清加强专制皇权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右图文字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1)结合所学指出该文的最初撰拟者。
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皇明祖训》
提示:①此题可先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的原因。朱元璋认为秦朝设丞相导致秦朝
速亡,汉唐设丞相导致专权乱政;废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军政大事均由朝廷
总之,所以稳当,故要废丞相。实质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提示:②对于是否同意朱元璋的看法,肯定有两种观点:同意或不同意。两种观 点都可以,主要言之有理即可。 a.不同意。秦朝亡于暴政,根本上并非由于丞相的设置;汉唐盛世的出现是因为 统治者重用人才,特别是一些贤明宰相起了重要作用;小人专权乱政的现象存在, 根本上并非由于丞相制度的存在,而源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存在。 b.同意。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
特点: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分工明确,互为补充
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是怎样的?它的特点?影响?
历史重现
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 交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赋 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 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丙将任 务依次分配到属下三个部门。
专 二、汉朝: 中外朝制度。汉武帝时设中朝掌决策,“外朝”负责执行。 制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三省出现,但是尚未构成中枢机构。
皇 四、隋唐: 三省六部制 权 的 五、宋: 二府三司制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一、课题: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的出现,以及自隋唐至清朝统治者加强皇权的措施,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材料的能力,通过学习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掌握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逐步探析,运用相关资料、图表、以及材料,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掌握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理解这种变化对社会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珍惜民主权利,增强历史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重点: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和设内阁,清朝的军机处。
难点: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是如何体现皇权的不断加强的。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自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经处于绝对上风,此时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另一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变得突出起来。
有这样一种现象,隋唐时候,官员上朝均有座,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而到了明清时期,官员奏事则必须站着,从这种礼仪上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皇帝的权威不断加强,而官僚的地位逐渐下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皇帝的这种专制权威是怎样加强的,中枢权力机构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变化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讲授新课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1)秦朝的三公九卿制自秦始皇建立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以来,统治者在与地方分权进行斗争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控制中枢权力机构,加强皇权的斗争。
提问:回顾第二课的内容,想一想秦始皇在中央实行了一种什么制度来加强皇权?(学生回答)总结:秦始皇在中央实行了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军国大权始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三公中的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A、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淮南王的小儿子 获得了一块土地成为列侯 B、“安史之乱”结束后,驻守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德裕 将自己的官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C、宋太祖时期,部分在对北方辽军作战中战功卓著的 将军被派往各地方任知州
D、北宋时期,各州郡的财赋一经收起即全部 运往开封或中央指定地点
二、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批红
阅读史料和课本第18页第一段大字: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 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 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 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 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宰相 权力来源 职 责 任 免 对皇权影响 宰相制度赋予 一级决策者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
要经皇帝及大臣 直接由皇帝意愿 商议 决定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三、清朝:君主专制的巅峰时代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 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展到了顶峰?
中国的现状:
专制制度被推向顶峰
紫 禁 城 太 和 殿 宝 座
2、东西方拉开差距
(1)西方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 •工业化进程起步
进步 落后
(2)中国
•君主专制强化 •自然经济占主导
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 潮流,极大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的发展 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胡惟庸案大捕杀
2、内阁的出现(1)原因 (2)过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本节要求学生掌握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设立等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下中枢权力机构的设置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搜集的材料或者筛选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史实比较分析明清皇权与以往皇权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央中枢权力体系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从而揭示皇权不断加强这一特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用具体事例让学生了解各制度的运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深刻了解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完善而努力。
通过分析讨论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使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正确对待当今中国在民主方面取得的改变。
【教学重点】识记我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发展变化概括。
【教学难点】理解这些中枢权力体系变化的原因、解耦股、特点及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出示皇帝服)请问有哪位同学想当皇帝?想做一个权力多大的皇帝?生:。
师:刚才有同学说相当一个权力很大的皇帝,那么皇帝的权力最大可到怎样的极限,这样的极限又是如何达到的,这就是本课学习的内容。
师:自秦以来,中国就出现了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建立起较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
请同学们首先结合之前所学和本课内容,绘制一幅秦至清前期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的简图。
生:秦-三公九卿制;汉武帝-中朝;东汉-尚书台;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明-废丞相、设内阁;清-军机处。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重点是隋唐、明和清时期。
请同学们看例子,回答问题。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说课稿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4课,主要介绍了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的措施及皇权的加强,它上承了第3课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学习本课不但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过程及规律,而且还有利于认识这一制度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国情、关注民生,激发他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标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西汉的王国问题和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唐后期的“节度使”制度、藩镇割据及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形成,宋太祖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间交流搜索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图片,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资源,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认识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和宋初中央集权强化,以及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史实,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政治的多样性,认识到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专制社会,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增强对民族、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也认识我们今天的民主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
(四)教学重点:汉武帝、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及其评价。
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影响。
教学难点: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是如何体现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的?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本课的一部分内容,尤其是对“七国治乱”、“安史之乱”、“陈桥兵变”等历史事件感兴趣,也看过少明清时期的历史剧,对明清史也有一些了解。
历史i岳麓版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说课稿
历史i岳麓版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我主要从一教材分析〔包括教材地位、课标要求、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方法、四教具准备、五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的措施、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明清时期,皇权的不断加强,它上承第3课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三省六部制的内容与本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的内容,同属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重要内容,学习本课不但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过程及规律,而且还有利于认识这一制度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国情、关注民生,激发他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另外,通过学习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史实,认识我们今天的民主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民主。
因此,学习本课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课标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1〕基础知识:西汉的王国问题和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唐后期的“节度使”制度、藩镇割据及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形成,宋太祖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2〕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依据史实评价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形成归纳、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1〕通过设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促使学生思考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2〕通过提问和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知识结构形成学科能力。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说课稿#(精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型属于新授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一说,教材分析:从两个角度说教材地位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本课占据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是新教材的最后一课,是整个单元专题及古代政治文明史的终点,具有收尾和升华作用。
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从题型题量上看,自07年来,全国共考过36道题目,山东则在07年12年考过两次,(2007·山东文综·9)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图五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 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 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 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 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解析】从名称“一统河山”“四方平定”“六合一统”中即可得出结论。
综上,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才是硬道理。
接下来,根据刚才时空角度的教材分析,从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需要学生了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势力的矛盾和斗争,认识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2、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阅读历史古文材料,用历史学科语言归纳概括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扭转学生历史就是背背而已的错误学习观,克服学生畏难抵触情绪,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快乐感,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体验成就感,逐渐形成成熟的历史思维和感觉。
接下来,说重难点本课重点是:汉武帝时期、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和明清皇权的不断加强。
理由很简单,因为它本课最大考点;难点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理由是教材讲述的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并未明确提及,依据内容归纳概括特点对高一新生现有认知水平而言难度很大。
二、教材分析完了,再分析一下学情由于在中考中,历史为非考试科目,初中生对历史课普遍不重视,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科素养较低。
专制集权不断加强说课
课程主旨 教学资源
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与皇权不断加强的 史实,认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 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 教学体悟
课程主旨 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
教学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 教学体悟
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与“七国之乱”;唐朝中叶的“安史之乱”与藩 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朝 废除丞相,内阁、军机处的设立及作用;“七国之乱”爆发的必然 性;“安史之乱”的影响;宋初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积极意义和消 极后果;明清时期专制皇权的发展历程。
课程主旨 教学资源
教学重点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清强化专 制的措施及影响。 依据:专制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 心内容 。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 教学体悟
教学难点
专制集权体制强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依据:不仅需要从宏观把握而且需要多角 度思维,对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也有更高 要求。
课程主旨 教学资源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设置问题,引导学生 进行探究,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通过认识 君权不断强化的史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看中国封建 制度衰败的因素;通过学习,使学生明了当前我国不断深化政治 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更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的优 越性;使学生领悟到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仍是民族大义 ;同时确 立全球视野,树立文明史观,懂得认识把握时代潮流
课程主旨
教学资源 教学目标渐趋加强的“专制集权”体制 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 教学体悟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岳麓版必修
展示课题《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进行课前准备
学生畅所欲言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
生
互
动
探
究
环节一: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朝中央政府加强集权的措施了解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
2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带来的影响,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材料的分析探究,使学生了解汉朝中央政府加强集权的措施了解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带来的影响,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其影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事物;3通过分组探究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皇祖明训》
分析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结合材料分组探究分析探究
学生共同探究
环
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
生
互
动
探
究
总结
延伸拓展
思考:朱元璋为何“我朝罢相”?其实质目的是什么?
表格归纳明内阁的设立
第三环节,教师归纳其专制集权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分析其影响。
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新教材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最新
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基础知识: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宋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元朝中书省的设置。
明代废除丞相及内阁的设置。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作用。
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是本节课的重点。
整节课的线索清晰明了,就是自隋唐以来至清朝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
包括三省六部制的设立,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
明废除丞相设置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这些内容跨度很大,学生需要有联会贯通的思想才能很好的学会这些内容。
而教师就应该将这些内容之中的共性,比如分割和限制相权等提炼出来给学生。
2.难点分析:本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各朝皇帝们加强皇权的措施。
自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各朝各代的皇帝都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权力,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采取了很多措施。
包括汉武帝设置中朝,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置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
明朝干脆废除了丞相而实行内阁制度,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等加强皇帝权力的手段。
但是这些手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手段都是以分割或者削弱丞相的权力为重点的。
这也反映了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能力培养:通过学习本课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尤其是皇帝们加强皇权的措施,使学生透过现象即具体的措施看本质的能力。
采取的措施为什么能加强皇权就是本质。
思想认识: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丞相的存在是对皇帝的个人独裁专制的最大的威胁。
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想要作的都是如何削弱或者是取消丞相的权力。
自己来完全掌控国家大权。
最后明朝的皇帝实现了这一点。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皇帝一人无法承担全国事物的压力。
所以他仍然需要设置机构帮助他来处理全国的事物。
这样内阁出现了,军机处出现了。
这样,权力还是不可避免的要向下移动。
专制皇权走到了它的尽头。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讲过的内容。
提问: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宋太祖是如何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的?(学生回答)。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教案标题: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学目标:
1. 了解专制集权的定义和特征;
2. 理解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3. 分析专制集权加强的原因和后果;
4. 探讨如何应对专制集权的挑战。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专制集权的概念,以及一些历史上的专制集权政权例子。
知识讲解:
2. 讲解专制集权的定义和特征,包括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缺乏制衡机制、限制
公民权利等。
案例分析:
3. 提供一些现实案例,让学生分析专制集权加强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例如,权力滥用导致腐败、社会不公平、经济发展受限等。
原因探讨:
4. 引导学生思考专制集权加强的原因,包括政府对权力的追求、民众对稳定的
需求、经济利益等。
后果评估:
5. 让学生分析专制集权加强的后果,包括公民权利受限、社会不稳定、经济发
展不可持续等。
应对策略讨论:
6. 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应对专制集权的挑战,包括推动民主改革、维护公民权利、加强国际合作等。
总结活动:
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专制集权加强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要影响,并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对专制集权的挑战。
作业布置:
8. 布置相关作业,例如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专制集权加强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的
短文。
教学资源:
- PPT或黑板
- 案例分析材料
- 相关文献或书籍
评估方式:
- 学生参与讨论的质量和深度;
- 学生撰写的作业质量和观点独立性。
高中历史《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3 岳麓版必修1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第1课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课内容主要是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来介绍政治制度的发展。
本课第一目“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讲西汉处理、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问题重点叙述汉武帝化解封国、强干弱枝和强化皇权的史实及其影响。
第二目“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讲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政治形势;第三目“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讲宋太祖解决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的问题,以及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措施及其作用和影响。
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势力的矛盾和斗争,是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的主要线索,它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史的重要部分。
二、学生分析西汉前期的分封与削藩、唐朝的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在初中时已经讲过,这里不必过多讲解。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初中涉及的不细,应作为知识难点给学生讲清。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更多的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治”“乱”的原因(2)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陈桥兵变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整理、总结知识结构的能力。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斗争激烈,表现形式都是什么,有哪些措施,应该会说。
(2)、根据教材的总结,培养学生宏观的分析概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的能力,并把本节的内容与整个大专题联系起来。
3、情感目标通过认识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和宋初中央集权强化,以及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地方分权和分裂割据的辩证关系,从而明白统一局面的来之不易,明白维护国家统一认识,反对分裂势力,仍是我们现在的民族大义。
岳麓版历史必修1《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1《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的出现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政治的多样性,认识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专制社会,进一步了解国情,增强对民族、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与设立内阁、清明设立处。
难点: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是如何体现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的?教学方式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一扩充知识发现问题---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题—延伸问题—课下探究、研讨。
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1.通过多渠道找寻与古代专制皇权有关的资料,以及教材所提到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以扩充知识。
2.以历史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搜集到知识,择优以墙报的形式(如在教室内开辟一个“史海撷英”栏目)展示出来。
3.预习本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针对教材涉及的知识提出疑点,并公布在“史海撷英”栏目。
4.引导学生编写历史剧《早朝》,从而体现皇帝万人之上的权威。
(二)导入新课演出历史剧《早朝》,体会皇帝的无上权威。
教师设问:“古代皇帝的这种权威是怎样一步一步确立的?”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自编、自导、自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代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三)教学结构一、秦:三公九卿制二、隋唐:三省部制三、宋:二府三司制四、元:一省制五、明:废丞相、设内六、清: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四)师生互动课堂设问一:请归纳本课大字部分涉及到哪些朝代。
提示:秦、隋唐、宋、元、明、清课堂设问二:这几个朝代的中枢权力体系分别是怎样设置的?提示:秦:三公九卿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
元:一省制。
明:废丞相,皇帝亲管六部;设立内阁。
清: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促使学生结合预习所得和课堂速读,对全课的知识结构和主体内容有整体的了解。
高中历史说课稿
高中历史说课稿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历史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历史说课稿篇1我今天说课的课例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专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中的第一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说课内容将围绕六个方面展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讲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材是专题六的第一课,专题六是新高考增加的考试内容,主要讲述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的精华-民主与法制,是古典世界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的政治文化遗产。
第一课的内容是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赖以萌芽、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认识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很大,从中对我们有所借鉴。
因此本课无论是在本专题还是在政治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通过对古希腊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希腊公民的素质的阐述,来认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和社会基础。
2、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的了解,培养学生全方位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3、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本课三个知识点进行课前预习,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希腊城邦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情形,体会古代西方世界的公共政治活动氛围。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的认识,使学生明白一种制度的产生总是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一方水土、一种社会制度造就一方人民。
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得益于古代希腊独特的自然、社会环境和享有充分政治权利的公民。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作用。
突破策略:展示古希腊地图,引导学生从位置,地形、气候分析古希腊的地理环境,进而分析这种地理环境对希腊产生的影响,并且与古代中国进行比较,从而能更好地理解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作用,以突破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说课稿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四课说课教案
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一:课前部分
1.教情分析:
(1)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与第三课探究的是同一个问题,即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问题。
第三课侧重从中央与地方斗争的角度讲述,而本课则侧重从皇权与相权斗争的角度讲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对我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比较完整的认识,也为在以后学习第二单元,进行中外政治制度的对比提供了可能。
(3)教学重点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与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4)教学难点
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是如何体现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
2.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刚入学不久,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涨,再加上初中就学过相关内容,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以产生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