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村规模调整调研情况汇报材料
2024年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一、工作开展情况____年是我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重要年份,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我县积极开展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
根据《关于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县聚焦“优中选优、强中选强”原则,推进村庄合理规划、整村搬迁、合村并组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在工作开展之初,我县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分工、时间节点等内容,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2.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县政府高度重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和乡镇干部担任成员,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 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在规模调整工作中,我县注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广泛开展村民代表座谈、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全面落实政策措施,确保规模调整顺利进行在规模调整工作中,我县充分落实了有关政策和措施,包括资金支持、农户补偿等方面,确保规模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取得的成效1. 优中选优,村庄合理规划通过对各行政村的实地调研和评估,我县对一些村庄进行了优中选优,规划了更为合理的村庄布局。
新规划的村庄将更好地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并具备较强的农村特色。
2. 强中选强,推进整村搬迁针对人口较少、资源条件较差的村庄,我县采取整村搬迁的方式,将这些村庄的村民有序地迁至条件较好的地方。
这不仅有助于村民改善生活条件,还能有效提高村庄整体发展水平。
3. 合村并组,提升村庄治理效能我县积极推进合村并组工作,将一些人口较少、资源较少的村庄进行整合,提升村庄的治理效能。
合村并组后,村庄的管理更加规范,村级组织也更加强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部分村民对规模调整工作缺乏理解在规模调整工作中,部分村民对此缺乏充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万州乡镇调整情况汇报
万州乡镇调整情况汇报
近期,万州地区乡镇调整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为了更好地推动乡镇发展,提高
乡镇治理水平,特向上级部门进行调整情况的汇报。
首先,针对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我们对乡镇人口规模进行了调整。
根据实际
情况,我们对人口密集的乡镇进行了适当的扩大,以便更好地进行资源整合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同时,对于人口较少的乡镇,我们进行了合并或者调整,以便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乡镇的整体发展水平。
其次,针对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于资
源丰富的乡镇,我们加大了对其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其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而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我们加强了对其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帮助其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发展。
另外,针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基础设施的调整和优化。
我们加大了对交通、水利、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帮助乡镇解决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提高乡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此外,针对乡镇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乡镇干部队伍的调整和培训。
我们加强了对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乡镇治理职责,推动乡镇的发展。
最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乡镇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乡镇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乡镇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总之,乡镇调整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上级
部门的决策部署,认真做好乡镇调整工作,努力推动乡镇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昔阳县开展推进县域村镇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昔阳县开展推进县域村镇布局调整调研报告推进县域村镇布局不仅是我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昔阳的战略举措,也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客观要求,更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为此,我们站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组织相关部门通过实地走访、分层座谈、情况分析等方式,深入全县12个乡镇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村镇布局的现状,查找村镇布局布局调整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
一、县域村镇布局的现状昔阳县总面积19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9万亩,辖5镇7乡335个行政村,总人口23.8万,其中农业人口16.8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非均衡的态势,东部、西部山区与全县的平均水平差异显著。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95:45.75:43.30。
全县农民人均收入3661元,东部、西部山区人均收入3100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8113元。
西部山区地广人稀,两个乡镇47个村14980人,每平方公里内33人;东部山区两乡镇共39个村24480人,每平方公里内63人。
县城面积7.9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县城内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内有主街道12条,道路总长143公里。
供水管网全长70公里,能够满足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有污水处里厂一座,并配有完善的生活污水、雨水和工业废水排水系统。
2009年实现集中供热,供热管网覆盖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60000平方米。
通过旧城改造,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县城绿化面积达到 4.5公顷。
全县有11个乡镇,城镇总人口2万人。
乐平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以煤炭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商贸业为主导产业的中心城镇;大寨镇区人口近8000人,是县域中部经济区次中心,以旅游、能源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商贸业为主导产业;东冶头镇区人口3500人,为县域东北部经济区中心;皋落镇区人口3700人,为县域东南部经济区中心;沾尚镇区人口2000人,为县域西部经济区中心。
常绿镇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
常绿镇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简报(第六期)常绿镇行政村规模调整办公室编2007年12月16日【动态信息】▲村规模调整常绿督导组下村指导工作12月16日,常绿镇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动员大会后,各新村工作小组迅速到各村开展第二轮座谈走访工作。
市村规模调整常绿镇督导组深入各村,参加座谈会,广泛宣传村规模调整工作。
常绿镇督导组组员、市农业局调研员章连法同志参加了木坞村村支两委会会议,就姚村村、上坞村、木坞村三村调整为长春村,办公地点设在姚村村村委会大楼的初步调整方案的形成、讨论和最终决定作了细致的说明,他指出:第一,为什么三村要调整?就地理上说,三村之间地域相连,关系密切,地理位置相近,交通方便。
并且三村属于同一溪流。
就人口数来说,上坞村常住人口在800以下,姚村村常住人口在600人以下,村小且外出人口较多。
就村集体经济来说,三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均以家庭纺织业为主,生活水平低。
这些都符合市行政村规模调整的范围,调整后,三村的总人口为2400左右,符合调整后的村人口在1500人至3000人左右的要求。
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有利于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拓展新村建设空间,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利于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有利于提高村级综合服务效率,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长远需要,从而形成一个实用文档规模较大、布局较优、实力较强、特色鲜明的行政村。
第二,新村为什么要命名为长春村?历史上该地理位置被称为长春乡,命名为长春村反映了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特征,含义健康,有利团结,通俗易懂。
第三,新村办公地点为什么要设在姚村村?就姚村村、上坞村、木坞村三村地理位置来看,姚村村居中,而且村委会大楼毗邻交通大道,将新村办公地点设在姚村村,遵循了就近就便的原则,以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办事。
对木坞村村支两委会成员,章连法同志提出了以下三点要求:一是要识大体,顾大局。
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村规模调整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常绿镇村规模调整的初步方案上来,领会精神,达成共识。
村建制调整情况汇报
村建制调整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农村建制调整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地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也在加快农村建制调整的步伐。
下面就我所在地区的村建制调整情况进行一次汇报。
首先,我所在地区在村建制调整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相关政策。
通过对村庄规划和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促进了农村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了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了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支持和引导,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其次,村建制调整工作在我所在地区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通过广泛宣传和深入调研,村民们对村建制调整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纷纷表示支持和配合。
他们也积极参与到村建制调整中来,共同商讨和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为农村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同时,我所在地区也注重村建制调整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也加强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最后,我所在地区也不断加强村建制调整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工作的科学有序进行。
通过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加强对工作进展和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方案,确保了村建制调整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总的来说,我所在地区的村建制调整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学规划、民主决策、依法推进的原则,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村建制调整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为我所在地区的农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XX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情况汇报(精简篇)
XX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情况汇报XX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情况汇报全市组织开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以来,我县认真按照上级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文件要求,积极行动,周密部署,严格程序,全力推进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贯彻落实,精心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全市召开会议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专门听取了情况汇报,并于2016年10月20日召开了县五家领导联席会议进行专题研究,于2016年10月22日召开了由县委书记主持的县委常委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将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作为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确保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二是深入调研论证。
县政府组织县民政局、县编办、县财政局、县规划局等单位深入各乡镇开展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调研工作,对现有乡镇规模和现状、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历史沿革、群众意愿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了调查报告,并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
县委、县政府成立了XX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6个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的协调工作组和8个由驻点乡镇县级领导任组长的驻乡工作组。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正式启动后,8个驻乡工作组及时进驻行政区划调整乡镇,全面开展清产核资、人员编制认定、人员分配安置、行政区划调整乡镇命名及乡(镇)政府驻地选址等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
二、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尊重民意我县总面积2400.52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人,县境内多丘陵和山地,概称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全县现辖15个乡(其中少数民族乡3个)8个镇(其中少数民族聚居镇2个),309个行政村,是XX省五大少数民族散居县之一。
为稳妥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采取个别征求意见、发放征求意见表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
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
总结范本:_________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7 页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为更好地适应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按照依法自愿、尊重民意、规范有序的原则,自2*年5月13日开始对全县的行政村规模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组织实施,至6月中旬,随着新村党组织和村务工作小组的建立、新村合署办公、新村干部经过培训到岗到位,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全县行政村数量由738个减少至359个,调减幅度为51.4%,村平均人口由856人增加到1761人,村域平均面积由1.5Km2扩大到3.1Km2。
较好地实现了平稳过渡,达到了预期目标。
现将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情况总结一、基本情况及调整的动因我县的行政区划自建国以来几经调整、几经变更,而行政村的区划却相对比较稳定。
自人民公社化以来,我县的行政村个数经历了由少到多,相对稳定和局部调整,部分村划归越城区的过程。
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前,全县19个镇和街道共有738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63.2029万人,村均人口856人。
其中平原行政村数为390个,村人口386510人,村平均人口为991人;山区行政村为348个,村人口为245519人,村平均人口为706人。
平原10人以下的村237个,涉及村人口150217人,15人以下的村320个,涉及村人口251034人;山区5人以下的村133个,涉及村人口45186人,8人以下的村234个,涉及村人口1148人。
调整前全县共有村干部3805人(含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三套班子成员)。
第 2 页共 7 页调整前全县行政村现状主要呈现五个特点:一是数量多。
村居规模调整情况汇报
村居规模调整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增加,我国农村地区的村居规模调整工作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我对我所在村居规模调整情况进行了汇报。
首先,我所在的村居规模调整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村居根据实际情况,对人口较少的村庄进行了整合,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村庄的整体效益。
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人口较多的村庄的支持力度,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村庄的发展潜力。
其次,村居规模调整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的影响。
通过规模调整,我们成功解决了一些村庄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规模调整也为村庄的产业发展、农村旅游等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村居规模调整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
一些村庄在规模调整过程中面临着土地流转、农民收入稳定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帮扶力度。
同时,一些村庄在规模调整后也面临着产业转型、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困难,需要我们加强指导和引导,帮助村庄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最后,我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规模调整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规模调整工作。
其次,我们要加强对规模调整后村庄的产业扶持和引导,帮助村庄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规模调整后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提高村庄的整体发展水平。
总的来说,村居规模调整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让农村地区的村庄更加美丽、宜居、富裕。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以上就是我对村居规模调整情况的汇报,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农村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村居规模调整情况汇报
村居规模调整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村居对规模进行了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现将调整情况进行汇报如下:
首先,我们对村居规模进行了科学评估,发现原有规模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
因此,我们着手进行规模调整,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村民。
其次,我们对村居规模进行了合理规划,充分考虑了村民的居住、生活和工作需求。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注重了村居的整体布局和功能设置,力求使村居更加便利和舒适。
调整后,村居的规模得到了有效优化,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村居内新增了更多的公共设施和便民服务设施,如健身广场、图书馆、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等,为村民提供了更多便利。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村居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服务机制,以确保村民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我们注重了村居的环境卫生和安全保障工作,努力营造了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总的来说,村居规模调整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局面得到了巩固。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村居规模和服务,为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服务保障。
最后,我们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也感谢村民朋友们的理解和配合。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村民谋福祉,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调研指导村庄规划情况汇报
调研指导村庄规划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对各个村庄的规划情况进行了调研,以下是我们的汇报:
一、概况。
经过对多个村庄的实地考察和资料搜集,我们发现目前许多村庄的规划存在一
些问题。
一些村庄的规划布局混乱,缺乏统一的规划标准,导致村庄内部的道路、建筑等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同时,一些村庄的规划过于陈旧,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也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二、存在问题。
1. 道路规划不合理,部分村庄的道路设计存在狭窄、弯曲等问题,不利于交通
通行和应急救援。
2. 建筑规划不科学,一些村庄的建筑分布不合理,存在密集区域和空旷区域,
影响了村庄的整体美观和居住舒适度。
3. 公共设施缺失,部分村庄缺乏公共设施,如文化活动场所、医疗点、教育机
构等,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三、建议改进。
1. 道路规划优化,应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道路布局,确保道路宽敞、
畅通,方便居民出行和车辆通行。
2. 建筑规划更新,对陈旧的建筑进行更新改造,优化建筑布局,提高建筑的功
能性和美观性,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3. 完善公共设施,加大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建设更多的文化活动场所、医疗点、教育机构等,提升村庄的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四、结语。
通过对村庄规划情况的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村庄规划工作,加大投入,提高规划水平,使村庄规划更加科学合理,为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设施。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关注村庄规划情况,为村庄规划的改进提供更多的调研数据和建议。
(行政管理)嵊州市行政村规模调整情况
嵊州市行政村规模调整情况2007年9月起,我市开展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对除谷来、下王以外的其他19个乡镇和开发委下属的行政村进行了规模调整。
全市行政村从原先1077个(外加非行政建制的6个茶场)调整为465个。
一、甘霖镇:由原来154个行政村调整为72个行政村。
1.上蔡村:由原上蔡、朝日山、里塘底3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458户、1138人口,总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蔡村。
2.上路西村:由原上路西、陈家2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741户,1978人口,总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路西村。
3.楼下村:由原张钱、楼下、湖前3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458户,1182人口,总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楼下村。
4.下沙地村:由原下沙地、宅根、水路坂3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354户,918人口,总区域面积1.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下沙地村。
5.东张村:由原东张、黄泥山、新建庄、沙田坂4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575户,1565人口,总区域面积2.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东张村。
6.上塘头村:由原上塘头、下塘头、淡溪湾、宋家4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667户,1741人口,总区域面积1.9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塘头村。
7.西叶家村:由原叶家、西王2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540户,1410人口,总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叶家村。
8.孔村:由原孔村、渭沙、花桥3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698户,1833人口,总区域面积1.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孔村。
9.后史村:由原后史、郑家、冯家潭3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357户,939人口,总区域面积3.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后史村。
10.苍岩村:由原苍岩一村、苍岩二村、苍岩三村、苍岩四村4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1370户,3734人口,总区域面积5.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苍岩四村。
11.殿前村:由原殿前、高童、杨家屋3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797户,2193人口,总区域面积6.2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殿前村。
最新-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情况汇报 精品
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情况汇报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报告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的工作情况,请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意见》(浙委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城区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工作的意见》(甬党办号)文件精神,自去年月开始,我区开始启动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撤村建(并)社区工作。
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区推进撤村建并居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仑委办号)和《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仑委办号)两个文件。
成立了以俞雷区长为组长,王银泽、汪友诚、刘新华、叶双猛、李跃明、孙黎明等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村改居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动员大会。
按照计划,东部乡镇实施行政村规模调整为主,西部街道以撤村建(并)社区为主,通过一年多时间扎实有效的工作,积极稳步地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撤村建(并)社区,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了城市管理更加有序,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区东部三个乡镇已完成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梅山乡撤销了个村民委员会,新设立了梅东、梅中、梅西、梅港个村民委员会,由个村民委员会调整为个;春晓镇撤销了个村民委员会,并以三个自然岙为基础,新设立昆亭、三山、慈岙个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由个调整为个;白峰镇撤销了原白峰片和上阳片个村民委员会(郭巨片保持原状),新设立了白峰、新峰、司沿、港口、勤山、上阳、下阳、阳东个村民委员会,由个村民委员会调整为个。
西部干家、方夏、沿陈、扎马等个村民委员会,居民按居住状况并入相应的灵岩、高田王、学苑、金泉、坝头等个社区居委会;小港街道撤销陈山、渡头个村民委员会和桥东社区居委会,新设立陈山和渡头个社区居委会。
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撤销村民委员会个,新设立村民委员会个、社区居委会个,减少村民委员会个、增加社区居委会个,撤并后全区村民委员会总数为个,社区居委会总数为个。
绍兴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
绍兴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篇一: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管理与发展问题的思考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管理与发展问题的思考——以**乡为例XX年的上半年,**乡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下,积极谋划,撤销原西垣、金村、公平三村,组建新村“西金源村”;撤销下洪、白马、塘边三村,组建新村“三和村”。
两个新村人口规模均在3000人以上,地域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上。
面对这样一个新村、大村,如何来管理,如何来谋划发展,是新的课题。
**乡党委、政府按照“善于发现,尊重基层,积极引导”的思路,大胆实践,深入思考,逐步理顺了工作关系,产生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一、新村村情分析西金源村位于**乡的北面,紧贴最高行政村大力山村的脚下,地域面积17平方公里,属半山区,纯农业经济结构。
拟建中的“金村水库”的选址在该村。
该村由原公平、金村、西垣合并而成,总人口3090人,村民小组38个,党员96名,村两委干部共9名。
三和村位于**的东面经济中心,村域内有4家规模较大企业,产值4亿多元,区位优势明显。
该村由原来下洪、白马、塘边合并而成,总人口3200人,共有党员116名,村民小组40个,村两委干部共9名。
简而言之,一个是农业大村,一个是工业大村,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举足轻重。
分析两村情况有三个共性特点:一是地域广、人口多,分布散。
两个村新人口规模均列全县行政村前十名,每个行政村都辖有10多个自然村,方圆在15平方公里以上。
二是党员干部队伍庞大。
每个村党员、代表总数在150人左右,村民小组近40个。
涉及撤并村的村支书全部进入新村的支部,“两委”成员之间关系协调难度大。
三是经济发展任务艰巨,社会问题复杂,需要协调解决事项陡增。
二、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新村先经过撤并而后进行换届选举,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致使新村一开始就遇到不少困难。
其一,撤并带来的后遗症——“自行其意”。
三个村合并而成的新村,干部结构上90%为原来的村干部。
从支部构成看,原来的村支书全部进入新支部,现任支部书记是其中一名老支书担任。
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
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今年,针对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实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战略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县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工作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通力合作,扎实推进规模调整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任务目标明确,组织领导有力本次规模调整工作,我们明确了任务目标,即将原有数量较多、人口较少、产业基础薄弱的行政村进行合并整合,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
在规划和组织阶段,我们根据全县行政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并成立了专门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和分工。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各级干部的培训和业务指导,确保了工作推进的顺利进行。
二、全面调查摸底,准确掌握村情村貌为了确保规模调整的准确性和精准性,我们组织了全县的干部人员,对各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
通过摸底调查,我们对每个行政村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土地资源、人口情况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准确掌握了各个行政村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规模调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合并整合工作研究全面深入,科学合理确定调整方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研讨,科学合理地确定了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方案。
我们根据人口数量、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指标,将原有的行政村进行了合并整合,确保每个行政村都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同时,我们还考虑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注重发挥集中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优势,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规范程序,确保决策合规合法为了确保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决策合规合法,我们严格遵守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规范了决策程序。
在确定调整方案之前,我们广泛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农村调研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农村调研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对某省某县农村调研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开展,旨在深入了解农村发
展现状,掌握农民生产生活状况,为制定更加精准的扶贫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主要从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通过走访农户和农村企业,我们
了解到目前该县农村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蓬勃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等,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培训。
其次,我们关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该县在基础
设施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偏远地区基础设施滞后、农村供水供电不足等,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最后,我们对农民生活水平进行了细致的调查。
通过与农民面对面交流,我们
了解到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明显提高,饮食、住房等方面得到了改善。
但也有一些农民生活困难,特别是一些特困户和残疾人家庭,生活条件依然较为艰苦。
因此,我们建议在扶贫政策中加大对特困群体的帮扶力度,确保每一个农村家庭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农村调研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农村发展中的一些亮点和
问题,也为下一步的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农村发展动态,不断改进调研方法,为农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某县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某县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情况汇报XX县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去年,结合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工作,我县自主开展了合村并组试点工作,对12个行政村采取二合一方式减少6个村(减少27个村民小组)。
试点过程中,我们注重宣传引导、凝聚改革共识,摸清干部思想、消除干部顾虑,保护群众利益、激发内生动力,细化工作流程、严格依法推进,使整个试点过程平稳有序,村民会议参会率达92%,表决同意率达96%,“一肩挑”人选选举成功率达100%,未发生一起信访和上访事件,为今年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提供了经验参考。
按会议要求,现将我县今年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坚持谋定后动,做好前期工作,确保改革准备“实” (一)加强统筹协调,健全工作体系。
将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组织部长为第一副组长的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领导小组,抽调3人充实到领导小组办公室。
组建10个由县委常委任组长、相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的蹲点指导组和综合协调、宣传引导、“三资”清核、干部配备安置、风险防控及信访维稳、产业及项目规划、纪律监督7个专项小组,10个乡镇相应也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构建起“1+10+7+10”的组织领导架构,为我县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高效推进提供坚强保障。
(二)深入调研摸底,制定工作方案。
疫情防控工作期间,按照只做不说、不宣传、注意保密的原则,由县级领导带领县委组织部、民政局等相关部门,深入10个乡镇与乡镇班子成员调研座谈和分析研判,全面掌握每个村的人口数量、幅员面积、地形地貌、资源条件、历史文化、干部配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风险隐患等情况,采取“乡镇初拟—部长专题会审定—乡镇修改—书记专题会审定—乡镇再修改—县领导小组审定”“三上三下”程序形成全县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初步模拟方案,整个过程充分发扬民主,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即注重了方案质量,又严格遵循了纪律要求。
嵊州市行政村规模调整情况
嵊州市行政村规模调整情况2007年9月起,我市开展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对除谷来、下王以外的其他19个乡镇和开发委下属的行政村进行了规模调整。
全市行政村从原先1077个(外加非行政建制的6个茶场)调整为465个。
一、甘霖镇:由原来154个行政村调整为72个行政村。
1.上蔡村:由原上蔡、朝日山、里塘底3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458户、1138人口,总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蔡村。
2.上路西村:由原上路西、陈家2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741户,1978人口,总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路西村。
3.楼下村:由原张钱、楼下、湖前3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458户,1182人口,总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楼下村。
4.下沙地村:由原下沙地、宅根、水路坂3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354户,918人口,总区域面积1.4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下沙地村。
5.东张村:由原东张、黄泥山、新建庄、沙田坂4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575户,1565人口,总区域面积2.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东张村。
6.上塘头村:由原上塘头、下塘头、淡溪湾、宋家4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667户,1741人口,总区域面积1.9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上塘头村。
7.西叶家村:由原叶家、西王2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540户,1410人口,总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叶家村。
8.孔村:由原孔村、渭沙、花桥3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698户,1833人口,总区域面积1.9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孔村。
9.后史村:由原后史、郑家、冯家潭3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357户,939人口,总区域面积3.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后史村。
10.苍岩村:由原苍岩一村、苍岩二村、苍岩三村、苍岩四村4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1370户,3734人口,总区域面积5.1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苍岩四村。
11.殿前村:由原殿前、高童、杨家屋3个村合并组成。
共计797户,2193人口,总区域面积6.25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原殿前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村规模调整调研情况汇报材料随着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少有条件的农民朋友开始掀起了迁居城里的大潮,村中居民出现了大量的空缺,而党和国家对“三农”的投入逐年在增加,为了有效降低村级运转成本,优化班子结构,从根本上解决部分村资源少、财力弱、发展慢等问题,政府应适时地提出调整行政村规模这一决策。
从11月29日起,我们利用三天时间去16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下乡走访和座谈,与当地村民及部分乡镇主要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接触,以及外地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成功经验,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调研报告,能给县委、县政府在调整行政村规模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xx县行政村的现状特点行政村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单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废除了“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公社改为乡镇,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应当肯定,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在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深入,面对如何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集聚,推进城镇化进程,优化农村资源配置,降低农村建设及行政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一系列时代课题,现行的行政村逐渐呈现出某些不相适应性。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1、行政村数量多,管理幅度偏大。
xx县20个乡镇共有x个行政村,平均每个乡镇有33行政村。
其中,义合镇行政村最多有69个,行政村偏多给乡镇党委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高效领导和管理造成了一定影响。
2、行政村规模小,居住分散。
据统计,xx县共有x个行政村,其中200人以下的行政村就有x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200-500人的行政村有x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500-1000人的村177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1000人以上的村有56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
并且,农户居住较为分散,房屋、闲基地等占用土地多,土地的利用率低,耕种地荒芜多,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加上外迁农户多,真正住在本村的人越来越少,如义合镇高石硷村村户口登记172人,现仅住40-50人;50多人的马川乡高焉村现在仅住几人。
3、基础设施差,共享率不高。
由于村数多、财力有限,加上各部门在工作中考虑平衡需要,投入村级基础建设的经费,过于分散,使不少村的水、电、路、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同时,村与村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问题,如有些距离很近的两个村都搞了自己的村阵地建设、自来水设施、电视信号测转台等。
这种状况既耗费了本来就十分紧缺的建设资金又降低了公共设施的共享率。
4、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
为谋求相对便捷的致富道路,当前村里有较高文化、有一定的市场经济头脑、敢于开拓的村民大多外出务工经商,况且村子规模小,人口少,大大缩小了选人用人范围,直接影响到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
即使勉强配备村级领导班子,也往往存在着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科技知识低化、管理能力弱化的问题,薛家峁镇郝家山现长年居住的只有3人,有的村子常驻人口平均年龄达60岁以上,尤其是老人离世,由于人员匮乏,入土也非常困难。
不能有效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和领导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虽然,近年来村干部的待遇有了明显改善,但本村人口基数小,报酬还是普遍偏低,所有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活,在工作上往往侧重于“守业”,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另外,据我们调查,部分乡镇的村干部经常外出打工的占1/3还多,尤其在偏远乡镇表现更为突出。
5、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这些村因缺少集体建设资金,使村干部一般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这种状况一方面导致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群众面对家乡“山河依旧、面貌难改”的状况,往往失去发展和建设的信心。
6、大村比小村更加稳定。
比如在农村低保、救灾救济等救助资金的评审中,部分小村往往考虑家族利益和个人关系而有失公平,相反大村却更能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
尤其在每次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小村子里只要个别人有情绪、玩伎俩,就容易影响到整个村委会换届选举,有的还形成群体上访。
二、xx县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必要性众所周知,行政区划体制是国家为了对社会实行有效管理,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个层次的区域单位,并设立相应的各类行政管理机关的一种制度。
行政村作为我国农村最基层的单位,虽然它的管理是以村民自治为主,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本身又可以看作是行政区划体制内涵的发展和延伸。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行政区划,一般都遵循政治、经济、民族平等、精简统一高效这四个原则。
政治原则主要是要求有利于国家进行民主管理,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经济原则主要是要求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有利于缩小各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民族平等原则主要是要求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富裕。
精简、统一、高效原则主要是要求做到机构设置少而精,有利于政令畅通、统一,人员精干,行政效率高。
这些原则要求正是我县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行政区划体制也在不断地变革,贫困地区行政村的规模也同样需要不断地调整、完善。
这就在理论上找到了有力的依据。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县行政村规模调整还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需要。
1、它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很大程度取决于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是否坚强,是否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从xx县目前村级组织的现状看,村级组织服务功能不健全,凝聚力、号召力和吸引力不强,村干部工作效率不高、精神状态不佳等问题较为突出。
而通过适度调整行政村规模,有利于拓宽选人范围,配强配好村级领导班子,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有利于精简村干部队伍,减少村干部职数,节约村级财务支出,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有利于盘活集体资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
因此,调整行政村规模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
2、它是优化农村资源配置的需要。
如何盘活本地资源,发挥资源的最佳效益,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追赶先进地区,是摆在我县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项紧迫的首要任务。
越是欠发达,越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办大事、办好事。
适度调整扩大行政村规模,能在更广阔的地域共享各类资源,促成资源、经济、人文三者之间的融合,降低空间成本和生产成本,实现各类资源优势互补。
可以优化重组原先各村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土地等存量,集中建设一批受益面更广、意义更深远的基础设施项目,避免或减少重复性建设,提高公共设施的共享度和利用率;可以节约用地,节约资金,更好地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发挥1加1大于2的聚合效应。
比如现在正在进行或已经进行了的村卫生室及村阵地、饮水工程等建设,大小村都要建。
可有部分村人口确实很少,但是作为一个村子就得有一些项目,有一些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行政成本及资源的浪费,因此,调整行政村规模是优化农村资源配置的需要。
3、它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奔小康进程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和行政村调整是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发展小城镇,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城镇化作为农村现代化的必备条件之一,对于我们xx县来说,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
适当调整行政村规模,一是有利于扩大建成区域村、中心村规模,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二是有利于推进扶贫迁村,促进边远山区人口向中心村、小城镇合理、有序流动;三是有利于发挥小城镇对乡镇企业的聚集效应,增强区域经济的幅射带动能力,从而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推进xx县行政村规模合理调整的建议、措施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情况比较复杂,工作难度较大。
因此,必须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工作的连续性、准确性、稳定性。
对此,我们有如下几点建议:(一)在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时,主要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组织领导。
要把行政村规模调整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人员、精力、时间三到位。
要组建精干高效的工作班子,明确人员分工,落实工作责任。
要考虑多方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精心部署各阶段的工作任务。
2、深入宣传引导。
首先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调研工作,在主观方面,主要要摸清村干部群众的思想疑虑以及对调整工作所持的态度,我们了解的情况如下:①部分村干部表示,调整行政村规模是大势所趋,自己会服从党的政策;②另一部分村干部则谈到,调整行政村规模在一定形式上会引起矛盾,因为长期生活习惯形成的村规民约及家族派系等,有的村子之间本来存在着一定的历史矛盾;③马上要面临2011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各选各的村干部,甚至会进一步激化矛盾;④一部分村干部从自身利益考虑,担心并村后自己能否在新的村子中担任负责人,自己的工资收入会受到影响。
从客观方面讲,若要调整,就要摸清拟调整村的人口数量、山林土地面积、自然资源、集体资产、历史沿革、风俗习惯、基础设施、未来规划、社会治安、宗族宗教、特色或支柱产业等情况。
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宣传,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利弊,提高村干部群众对调整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使他们的思想自觉统一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上来,统一到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上来。
3、坚持因地制宜。
要走出“合并越多,效果越好”的误区,不搞一刀切。
要尊重民意,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充分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从实际出发,宜并则并,宜撤则撤,不宜调整的不要硬性调整。
在操作中,可参照以下几种情况,向村民提出调整建议:一是通过调整可以明显促进优势互补,加快发展的;二是平时村与村之间关系密切,地理位置相近、交通比较方便的;三是历史上曾经属一个村的;四是邻村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悬殊的;五是数个相邻村人口、面积规模都较小,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又无发展潜力的;六是多数人口已经向中心村、小城镇转移或计划实行扶贫迁村的;七是居住环境特别恶劣、调整后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便利群众办事的。
4、依法规范办事。
行政村规模调整要以有关法律、上级文件为依据。
调整方案经过多数村民或户主通过后,以乡(镇)人民政府的名义向县级人民政府上报行政村规模调整方案的请示,内容包括调整后的村名、村址和户数、人口等,并附有村民或户主赞同签字情况的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