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水蒸气》微课实录

合集下载

优秀教案水和水蒸气

优秀教案水和水蒸气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温州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王小梅教材分析:《水和水蒸气》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第六课教学内容。

本单元核心概念为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水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落实到《水和水蒸气》一课的具体概念则是“由于温度变化,水和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本课作为单元第六课教学内容,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由于温度变化,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及“杯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探究学习。

前一课“水珠从哪里来”,与本课共同组成探究水的液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的研究活动。

关于“水”和“水蒸气”,学生已有许多生活经验,比如地上的水干了,晾起来的衣服干了,烧开水等等。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水蒸气”、“蒸发”已经有了模模糊糊的初步认识。

比如衣服上的水干了,有些学生会用“水蒸发了”去解释。

但是在他们的前概念中有着许多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最典型的便是对于热水中冒出的“白汽”的认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白汽”便是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这个错误的前概念中隐含着两方面的信息:1.学生认为“白汽”是“气态”,其实“白汽”是“液态”;2.学生认为“白汽”是蒸发现象,其实“白汽”是凝结现象。

因此,对“白汽”的研究认识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与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化;水由于温度变化形成水蒸气;水蒸气由于温度变化而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过程与方法:经历“预测——观察——解释——预测——……”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二、教学重点:水与水蒸气能互相转化。

三、教学难点: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四、教学准备:一小杯水、玻璃片、小烧杯、大烧杯各一只、毛巾、手电筒、黑色KT板、5倍放大镜、红色冰块若干、有盖子的玻璃瓶、热水、记录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水和水蒸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质。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而水蒸气是水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气体的形式。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案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和水蒸气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案一:认识水的性质1.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水的性质和特点。

2. 活动设计:a) 观察水的形态:提供冰块、液态水和水蒸气,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态。

b) 水的状态变化:提供锅炉或水壶,加热水使其沸腾,让学生观察水从液态到气态的状态变化。

c) 描述水的性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的性质,例如透明、无色、可溶解等。

3. 教学反思: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感受水的性质和状态变化,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的特点。

教案二:水的循环过程1.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活动设计:a) 观察水循环模型:使用一个鱼缸或透明容器,加入水和一片湿润的海绵,放在阳光下,让学生观察水的蒸发、凝结和降雨的过程。

b) 模拟水循环:分配学生角色,如水分子、太阳、云、山、河流等,并让他们按照水的循环过程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

c) 讨论水的重要性:让学生讨论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等。

3. 教学反思: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并认识到水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教案三:保护水资源1.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稀缺性,学会珍惜和节约水资源。

2. 活动设计:a) 对比用水量:让学生调查比较自己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用水量,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b) 节约用水:组织学生制定节约用水的计划,并在学校宣传栏上展示,号召全校师生一起行动。

c) 制作水资源宣传册: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宣传册,介绍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向家长和社区传递节约用水的理念。

水和水蒸气

水和水蒸气

水和水蒸气《水和水蒸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的性质和水蒸气的形成及其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水的性质和特点;2. 水蒸气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 水蒸气与水的关系;2. 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等;2. 实验物品:水、冰块、盐;3. 教学课件:教学PPT、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水和水蒸气的日常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水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如透明、流动等。

3. 学习水蒸气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蒸气是由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4. 进一步探究: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水和水蒸气之间的联系,及相关知识。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解答,让学生对水和水蒸气有更深入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归纳总结水和水蒸气的关系;2. 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扩大对水和水蒸气的了解;3. 准备下节课课堂分享。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亲身实验中感受到了水和水蒸气间的联系,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引导他们不断探索、实践,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第一篇: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水和水蒸气》。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一个实验:往浅碟子里放入水然后放在阳光下,观察碟子里的水量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引出水蒸发成水蒸气的概念。

第二部分先是分析水在什么情况下会蒸发得更快些。

然后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蜡烛加热汤勺中的水来进行实验。

第三部分是讲水蒸气又会重新凝结成水,并通过实验“把冷烧杯倒扣在热水上”进行证明。

最后根据这个知识点来解决上一节课的遗留问题: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形成的原因。

根据教材内容和三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环节一:动态观察,引出蒸发,环节二:实验探究,加快蒸发,环节三:静态观察,发现凝结,环节四:深入思考,解析白汽;环节五:课外延伸,回归生活。

下面我进行具体的展开介绍。

一、动态观察,引出“蒸发”为什么说是“动态观察”呢?因为在上这一堂课之前我让学生回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观察一块湿手帕上的水的变化,分时间段进行记录:5分钟、30分钟、2小时、第2天早上,让每位学生亲身体验一次水蒸发成水蒸气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观察学生收获一定很多,所以一上课,我首先请学生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许多学生说手帕慢慢变干了。

然后我接着提问那么手帕里的水到哪里去了呢?我请你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有些学生说水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这时我顺势引出蒸发的概念: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蒸发。

学生对于水蒸气肯定很好奇,这时候我再请学生把这块手帕重新打湿,观察一下湿手帕上的水蒸气,可以用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

可是为什么啥都没有观察到呢?这个时候我再请学生比较一下水和水蒸气,这样就可以直接地把水蒸气的特点总结出来了: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气体。

这个环节是我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添加的,通过这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明确水和水蒸气的区别,深入的了解水蒸气。

教科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6.水和水蒸气》word教案(4)

教科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6.水和水蒸气》word教案(4)

6、水和水蒸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小组: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

【教学过程】一、水到哪里去了1、师: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

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2、学生推测。

(预设: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阳晒干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教师也可以问一句:如果验证你的说法呢?)师: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学生思考后汇报)(预设:浅碟子中加好水,然后不盖盖子,看看水会不会减少等类似的方法。

)师: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预设:可能水的变化不大,所以刚开始先要在水面做一个标志,然后把浅碟子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水面的变化。

)3、学生实验观察师:有什么发现吗?(预设:浅碟子中的水减少一部分;碟子外没有水漏出来。

)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预设: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

)指导学生看书P54看漫画和文字。

板书:水(液态)水蒸气(气态)和课题:水和水蒸气蒸发4、师:现在你能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解释展示出来。

(学生画后投影交流。

)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吗?(预设:什么时候水会蒸发;怎么样水才能蒸发的快点;蒸发后的水有什么用……)师:对于其中的两个: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吗?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预设: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有风吹,水蒸发得越快。

水和水蒸气教案

水和水蒸气教案

水和水蒸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水和水蒸气的概念,知道水可以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也可以变成水。

(2)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水和水蒸气的变化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水和水蒸气的相互转化过程。

(2)理解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条件。

2、教学难点(1)解释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现象背后的原理。

(2)设计实验探究水和水蒸气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玻璃片、冰块、热水等。

2、多媒体课件:水和水蒸气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水变成水蒸气(如烧水时水壶口冒出白气)和水蒸气变成水(如冬天窗户玻璃上的水珠)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水和水蒸气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和水蒸气。

(二)新课讲授1、水的蒸发(1)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现象表明水会变成水蒸气?(2)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湿衣服晾干、地面的水消失等。

(3)教师讲解: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4)实验探究:在黑板上用湿布写一个字,观察字的变化。

(5)组织学生讨论: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6)总结: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通越快,水蒸发得越快。

2、水蒸气的凝结(1)提出问题:水蒸气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水?(2)学生猜测并回答。

(3)教师讲解: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这个过程叫做凝结。

(4)实验探究:在两个玻璃片上分别哈气,一个放在冷水中,一个放在热水中,观察玻璃片上的变化。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温度越低,水蒸气凝结得越快。

《水和水蒸气》微课实录

《水和水蒸气》微课实录

水和水蒸气一、微课实录(一)微课导入教师:生活中你是否注意过这些现象?这些水去哪了?(二)水每时每刻都在蒸发实验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烧杯、即时贴。

实验过程:在两个杯子中倒入等量的水,并做上标记,1号杯放在室外阳光下,2号杯放在室内。

实验分析:①对比实验前后两杯水的水位差,发现杯子里的水位都下降了,说明不论在室内或是室外水都能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教师: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②对比两杯水的水位差,发现在阳光下水蒸发的更快。

教师:除了升高温度,吹风及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也能加快蒸发。

(三)水蒸气的特点实验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饮料瓶、烧杯、即时贴、一块布。

实验过程:在两个饮料瓶中倒入等量的水,在水位线上做上标记,一个瓶子用盖子密封,另一个瓶子用布封口。

现象:用布密封的瓶子水位下降非常明显,用盖子密封的瓶子水位几乎没有变化。

教师解释:我们将布在放大镜下观察,发现布是由布纤维纵横交错编织而成,这中间有许多肉眼看不清的缝隙,水蒸气要比这些缝隙还小的多,肉眼无法看见它们,所以能通过这些空隙轻易逃到空气中,而密封的盖子没有空隙,水蒸气无法逃跑,只能留在瓶子里。

来看看瓶子里的水蒸气,你能看见它们吗?水蒸气实在太小了,肉眼根本看不见!(四)白气是什么?教师:你是否注意过这些生活现象?这些白气究竟是什么?还是水蒸气吗?实验准备:一个平底烧瓶、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带有玻璃管的橡胶塞、火柴。

实验过程:在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塞上橡胶塞,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

实验分析:肉眼看不见的这部分就是水蒸气,在离管口稍远处的白气则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

教师解释:用温度计测量管口和稍远处的温度,发现在管口的温度65摄氏度,在稍远处则降到了40摄氏度。

水加热后蒸发变成水蒸气,在管口稍远处遇冷,水蒸气凝结,颗粒变大,成了肉眼看得见的小水滴。

教师:我们把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三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水和水蒸气_教

三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水和水蒸气_教

三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水和水蒸气教科版一、导入1、教师用湿xx 擦黑板。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3、汇报。

4、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过水自然干掉的现象吗?5、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

1、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你们猜猜看。

板书:水2、师:如果说水跑到空气中去了,那么现在我们来观察桌面上的烧杯。

前几天你们观察过,水位正好在100ml,现在你们再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水减少了吗?3、学生描述。

4、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到烧杯中,更没有人为的动作,那么它怎么会减少呢?水变成了什么?5、师:烧杯里的水现在正在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我们能看到水蒸气吗?课件出示: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肉眼无法直接看见。

6、虽然我们看不到水蒸气,那么你们能根据自己丰富的想象把烧杯里的水变成水蒸气进入到我们周围空气中的现象画出来吗?7、学生画图。

8、学生在实物展台上汇报,说出自己的想法。

9、教师课件演示杯子里的水蒸发的过程。

10、课件出示: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板书:蒸发刚才我们举的例子,都是蒸发的现象。

三、探究“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教师提问:蒸发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让一条湿毛巾更快地变干,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呢?1、学生讨论、猜测。

教师归纳板书:加热,风吹,增大表面积……2、你们真了不起。

你们说的办法听起来都很好,但是不是切实可行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先来研究其中一种方法“加热”。

加热是否能加快水蒸发?板书:加热能加快水蒸发?3、我们该怎样来验证呢?(做实验)在你们的桌面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两只汤勺,一杯冷水,一根蜡烛和一盒火柴。

你们想怎么研究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说一说。

4、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和方法。

5、交流。

(先让学生充分说出实验设想,教师随机引导)6、实验中我们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7、教师课件出示xx 提示。

(1)两只xx 各用滴管滴入一满管的水。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和水变化《水和水蒸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和水变化《水和水蒸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和水变化《水和水蒸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和水变化《水和水蒸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认识生活中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水和水蒸气会相互转化。

2.通过观察,认识到水蒸气的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和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2学情分析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蒸发的这个过程;拖完地很快水就消失了,用湿抹布擦完桌子很快桌面变干了,运动后的汗水等停下来后很快就会变干,洗完衣服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干,等等。

学生对于这些现象并不陌生,但正由于这样一个常见,却有无法看见的过程,学生很难自主产生去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

所以,学生对于这样的过程大多数是无法解释,或干脆的认为就是消失了、变没了,但物质是不会无端消失的。

三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才一学期的时间,很多知识点的教学仍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同时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表达分析能力还非常有限,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了解蒸发这一过程。

二是,思考解决如何才能加快蒸发。

教材第二部分主要研究的是加热对于蒸发的影响,采用的方法是选用两块铁勺,利用蜡烛加热其中一块铁勺而另一块不加热,比较蒸发的速度。

这个实验的试验方法是教材直接告诉学生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内容,同时这样一个实验,虽然效果明显,但对于三年级来说存在操作难度。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水蒸气、蒸发、凝结概念;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水蒸气与蒸发、凝结的概念。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水和水蒸气》教学实录与评析

《水和水蒸气》教学实录与评析

《水和水蒸气》教学实录和评析【教材分析】本课是选自《温度与水的变化》这一单元的第六课,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如“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水蒸气是否能变成水?、水蒸气怎样才能变成水?”这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然后,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3、认识生活中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一段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动画片,讨论水缸里的水变少的原因,同时结合黑板上的“水”变干的现象,讨论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冷烧杯罩在一个装满热水的烧杯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认识凝结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烧杯、酒精灯、三角架、蒸发皿、石棉网,热水。

【媒体设计思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

多媒体课件中设置了较多的与课堂教学内容关系密切的视频、动画、图片,给学生以乐趣,更给学生以启迪,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其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不局限于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还要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学习,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巩固已学知识。

【信息技术资源】1、教师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2、学生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3、自己运用多媒体寻找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创设情境1、猜谜语(用多媒体呈现谜语)“此物不稀奇,生命不能离;渴了都喝它,加热直冒气。

《水和水蒸气》课堂实录

《水和水蒸气》课堂实录

看了温州瑞安安阳实验小学的王小梅老师参加09年在宁波举行的浙江省小学科学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水和水蒸气》,觉得很不错,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记了下来。

《水和水蒸气》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面对的是一群才接触科学一学期多的小孩子们。

我们能够感觉到王小梅老师极大的耐心,以及相对严密的逻辑思维。

大家可以浏览评论一下。

《水和水蒸气》师:小朋友们,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由于温度的变化,水可以变成冰,冰也可以变成水。

上节课,我们还留了一个问题,就是杯壁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今天王老师请来了我们要研究的主角,是什么呀?(这个问题提的不太针对,导致之后学生的回答意外了。

)生:冰。

师:如果这个物体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就会变成冰了,那就是?生:水。

师:老师还请来了帮助我们研究的工具,瞧!它们就在我们的课桌上,但现在小朋友们只能看,不能动哦,等会儿我们用到它们的时候再请出它们,能做到么?(用温婉的方式先讲好实验的规则、纪律,这也是管理好小学生课堂的有效方法。

)生:能!师:现在你们可以看看它们,认识一下。

(13秒)好,现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着一块玻璃片,它会吸水么?(先让学生判断玻璃会不会吸水,排除了这个可能之后,再来讨论水去了哪里,体现了王老师的相对严密的思维。

)好多同学都摇头,不会吸水,那我们现在用湿的手指在玻璃片上划上一些水,过一会儿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对研究对象提出多种假设)生1:会出现水。

师:划上水了过一会儿会出现什么?生1:会没有。

师:这是你的想法。

还有谁?你说。

生2:就干了。

师:这是你的想法。

生3:水会蒸发成水蒸气。

师:好,这是你的想法。

事实与小朋友想的一样么?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吧!请1号小朋友(课前四人一组,1到4编号)来操作,其他小朋友做好观察的准备,注意哦,请1号小朋友拿出材料盒里的毛巾和一小杯水,然后用食指将毛巾卷起来,在水里面蘸一下,再在玻璃片上轻轻划一下(边说边示范),上面就会留下水,再把这两样东西放回去,四个人静静地对着玻璃片上的水观察2分钟时间,看看水会发生什么变化,现在开始吧。

《水和水蒸气》教学实录与评析

《水和水蒸气》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科版三下《水和水蒸气》课堂实录与评析【教学实录】一、创设问题情境,揭示课题师:生活中,我们常见一些这样的画面,吃火锅的时候,熨烫衣服的时候,做饭的时候,烧开水的时候,咦,都有白汽,这白汽是什么呢?(出示各种在加热过程中水变少冒白汽的视频)师:你们能说说这白汽是什么吗?生1:白汽就是水蒸气。

生2:白汽不是水蒸气,白汽是水雾。

师:那白汽到底是不是水蒸气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研究。

(板书:水和水蒸气)(点评:由现象引发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细致观察,了解水的蒸发现象和水蒸气的特点师:在桌子上的浅碟中,装了一些水,待会像这样,用手指沾水,(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用水写字)在桌子上写一个字,仔细的观察,写字的水有什么变化。

开始。

(1分钟后)师:你写字的水有什么变化?生1:我写字的水慢慢变干了。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

提供了很有用的信息。

谁再来说说,你写的字有什么变化?生2:我写的这个字慢慢地看不见了,说明水变少了。

师:你也观察的很仔细。

那你们写字的水变少了吗(问其他组)?生:变少了。

师:咦,那变少的水到哪里去了呢?生1:渗到了桌子里面。

生2:不可能,桌子表面有油漆,油漆不透水。

师:那你能说说这个水到哪里去了吗?生2:我觉得水是跑到空气中了。

师:那它跑到空气中变成了什么呢?生2:水蒸气。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其实,水蒸气自身就是一种气体呢,它确实是存在于空气中。

瞧,老师写的这个字也不见了,这个水也变成了什么呀?生:水蒸气。

(相机板书:水水蒸气)师:科学上我们就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称为蒸发。

(板书;蒸发)(点评:教师演示并让学生“用水写字”实验,而后让生进行观察,水的形态发生变化了,水变少了,水没有了。

通过“用水写字”观察实验,带领学生感受水的蒸发现象,明白水的蒸发是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

让学生对事物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特征有个初步的感知。

)师:刚才我们写字的水都变成了水蒸气跑到了空气中,你看到水蒸气了吗?用鼻子闻一闻,有味道吗?用手摸一摸,摸得着吗?师:现在谁来说说水蒸气都有些什么特点呀?(相机板书: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在空气中)(点评:教师让学生通过对事物进行看听闻尝摸(眼耳鼻舌身)等方法,让学生发现并总结水蒸气的特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水和气体》教学实录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水和气体》教学实录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水和气体》教学实录教科版实录概述本次实录是针对五年级科学上册的《水和气体》教学内容进行的,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水和气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本次实录使用了教科版教材,并采用了简单的教学策略,以确保学生的理解和参与。

教学准备在本次实录中,我准备了以下教学材料和资源:-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 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如、水杯、气球等- 黑板和白板笔实录内容1. 导入我首先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回顾了之前研究的有关物质的性质的知识。

我询问了学生对水和气体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2. 知识讲解在学生对水和气体有一定了解之后,我使用教科版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图表和实例,对水和气体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一些常见例子进行了讲解。

我重点强调了水的三态和气体的特性,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展示为了加深学生对水和气体的理解,我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展示。

例如,我在水杯中倒入水,向学生展示水的流动性和变形性;我使用气球演示了气体的膨胀性和压缩性。

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并参与其中,加深对水和气体性质的认识。

4. 小结与复在实验展示之后,我进行了简短的小结,并鼓励学生提问和回顾所学内容。

我提供了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帮助他们巩固对水和气体的理解。

教学反思在本次实录中,学生们对水和气体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实验展示,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和观察到水和气体的特性,增强了研究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实践和互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6水和水蒸气 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6水和水蒸气 教案

水和水蒸气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节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的第6课《水和水蒸气》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

第一部分,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

第二部分,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实验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第三部分“空气中的水”,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凝结,解释第5课“小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蒸发和凝结,本人安排两课时学习《水和水蒸气》,第一课时学习关于蒸发的内容,第二课时学习关于凝结的内容。

本课教学是第一课时,学习“水到哪里去了”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两部分内容。

学情分析现在三年级的学生基本是经过幼儿园的学习进入小学的,关于“水和水蒸气”,幼儿园的科学领域活动中有了解过相关的内容。

学生基本上有关于“蒸发”的生活经验。

但三年级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差。

学生上科学课,往往玩兴较大,科学探究意识、能力比较弱。

对比实验的方法,学生刚刚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尤其实验的细节还是有一定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和水蒸气
一、微课实录
(一)微课导入
教师:生活中你是否注意过这些现象?这些水去哪了?
(二)水每时每刻都在蒸发
实验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烧杯、即时贴。

实验过程:在两个杯子中倒入等量的水,并做上标记,1号杯放在室外阳光下,2号杯放在室内。

实验分析:
①对比实验前后两杯水的水位差,发现杯子里的水位都下降了,说明不论在室内或是室外水都能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教师: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②对比两杯水的水位差,发现在阳光下水蒸发的更快。

教师:除了升高温度,吹风及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也能加快蒸发。

(三)水蒸气的特点
实验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饮料瓶、烧杯、即时贴、一块布。

实验过程:在两个饮料瓶中倒入等量的水,在水位线上做上标记,一个瓶子用盖子密封,另一个瓶子用布封口。

现象:用布密封的瓶子水位下降非常明显,用盖子密封的瓶子水位几乎没有变化。

教师解释:我们将布在放大镜下观察,发现布是由布纤维纵横交错编织而成,这中间有许多肉眼看不清的缝隙,水蒸气要比这些缝隙还小的多,肉眼无法看见它们,所以能通过这些空隙轻易逃到空气中,而密封的盖子没有空隙,水蒸气无法逃跑,只能留在瓶子里。

来看看瓶子里的水蒸气,你能看见它们吗?水蒸气实在太小了,肉眼根本看不见!
(四)白气是什么?
教师:你是否注意过这些生活现象?这些白气究竟是什么?还是水蒸气吗?
实验准备:一个平底烧瓶、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带有玻璃管的橡胶塞、火柴。

实验过程:在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塞上橡胶塞,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

实验分析:
肉眼看不见的这部分就是水蒸气,在离管口稍远处的白气则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

教师解释:用温度计测量管口和稍远处的温度,发现在管口的温度65摄氏度,在稍远处则降到了40摄氏度。

水加热后蒸发变成水蒸气,在管口稍远处遇冷,水蒸气凝结,颗粒变大,成了肉眼看得见的小水滴。

教师:我们把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
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五)总结水和水蒸气的转化
教师: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蒸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把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水和水蒸气的转化是可逆的。

(六)拓展应用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说一说这些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吗?
(一)微课意图
本节是为了服务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水和水蒸气》这一课。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加之水蒸发的速度很慢,学生在课堂中很难观察到水位的变化,实验效果不理想又费时,整堂课下来多数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水时刻都在蒸发,这节微课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本节课利用视频快进的技术,对同一杯水进行连续几小时甚至几天的定点拍摄,再将视频浓缩成一分钟,在短时间的观影过程中,学生很快就能看到水位的明显变化,既节省了时间又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二)难点突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学生对“白气是不是水蒸气?”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通过教材中的另外两个实验,学生有明显的感知,就是:加热能加速水的蒸发,以及水蒸气遇冷会凝结。

但是对于“白气是什么?”这个问题依然没能找到确准的答案。

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对水蒸气特点的认知容易受到前概念的影响,况且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他们通过一节课就理解水和水蒸气之间的转化确实有点难度。

所以本节微课,尤其针对这个疑惑,通过巧妙设计两个实验,进行了详尽的解答。

(三)思维导图
(四)微课应用
本节微课适用于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水每时每刻都在蒸发”这个实验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水到哪里去了”这部分的实验拓展。

“水蒸气的特点”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突破难点的辅助。

而“白气是什么”则可以作为本节课的拓展内容,让学生在课后自学也可以在课堂中作为教学的延伸辅助学生学习。

当然本节微课也可以作为单元学习后的总结内容,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何利用本课解决教学难点,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自行调整。

宁波市江东区黄鹂小学夏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