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旋与天气 说课稿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hao
气旋反气旋和天气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2.使学生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形式、特点以及天气状况3.使学生学会判断气旋与反气旋在不同部位的风向三、【教学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天气特点。
四、【教学难点】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2.天气图的判读。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作图探究六、【教学过程】1、复习旧课(1)、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地表水平运动着的物体发生偏转的规律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
(2)、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气压梯度力是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的;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即风向垂直于等压线;若不考虑摩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若三个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都考虑,风向斜穿等压线。
(3)、为了进一步方便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给出三个概念:①等压线: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②低压区:气压值从外围向中心递减;③高压区:气压值从外围向中心递增;(4)、画出以下各点的风向:(板书)逆时针(辐合)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同学演示)南半球2、导入新课:从以上作图不难看出:低压区: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漩涡,南半球左偏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漩涡。
高压区: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漩涡,南半球左偏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漩涡。
总结:气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低压区形成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的漩涡反气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高压区形成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的漩涡3、讲授新课:(以北半球为例)(1)、气旋①对应气压状况:低气压②水平气流状况(风向):北半球——逆时针北半球南半球——顺时针③中心气流:(气流从四面八方流入中心,使中心空气被迫抬升)辐合上升④天气特征:云量增多,多阴雨天气(空气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云致雨)⑤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播放气旋形成的flansh动画使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气旋形成的过程以及其特点(2)、反气旋①对应气压:高气压②水平气流(风向):北半球——顺时针北半球南半球——逆时针③中心气流:(气流向四周流出,高层的空气由上而下来补充,形成下沉气流)下沉辐散④天气特征:晴朗天气(空气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⑤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夏季我国长江流域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冬季我国东部地区干冷的偏北风播放反气旋的flash动画4、总结概括:气流状况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高气压水平运动由四周流向中心(北逆南顺)由中心流向四周(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影响天气阴雨天气晴朗天气实例台风伏旱。
6气旋与天气
第三届广东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设计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授课对象:高一学生参赛单位:嘉应学院参赛选手:陈乔第三届广东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设计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授课对象:高一学生《气旋与天气》教学设计【上课题目】气旋与天气【教学课时】12分钟【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新课标要求】1.要求通过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关于地球上的大气的解读,气旋与天气可承载以下课标要求:,理解气旋的定义;掌握气旋的气流运动状况;学生会运用气旋的知识分析一些天气情况。
2.解读课标分析这两条课标,从三个动词“理解、掌握、运用”把握其包含的具体要求有三个:首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关键词语的能力,指导学生理解气旋的定义;其次,掌握气旋的水平和垂直气流运动方向,学会结合已学知识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角度思考;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天气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以求活学活用。
【教材分析】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本课气旋与天气既承接上一节课锋的知识,又为后文讲反气旋与天气提供方法指导,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实际生活中,气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气旋与天气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气旋的相关知识,关注天气变化。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高一学生还未涉及立体几何知识,空间想象能力欠缺,而气旋的气流运动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在生活中对常见天气现象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但对引起天气变化的原因及天气形势的发展了解不多,因此,学习本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另外,在学习此知识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大气水平运动,掌握了风的形成原因,具备了初步的知识积累,这为学生在本节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学设计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学设计Cyclone, anticyclone and weather teaching de sign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天气图及分析对应的天气情况。
2.判读、绘制气旋和反气旋的示意图及其天气图;3.学会识读简易天气图,听懂天气形势预报。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课件、尝试运用空间模式和对比分析法,分析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气旋、气流与天气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学习重点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天气特点。
2.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
四、认知难点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2.天气图的判读。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作图探究、案例探究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媒体使用1(导入)展示常州的天气预报内容。
①常州天气变化原因?②风是怎样形成的回答问题进入课堂情景让学生有思考的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展示课题内容首页2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导致的。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说课课件讲解
二、说教法
(一)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本节内容中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 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课本和多媒体课件中有许 多的插图,因此通过一系列的设问,以及动手画图,来指 导学生分析图中的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 的内在联系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
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 2.通过分析气旋、气流与天气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事物间的
相互联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目标确定的理由
上述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基于:
①教学大纲的要求; ②考试大纲的需要; ③教材的编写意图; 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
1005.5
水平气压梯度 力
高
1005.5
1002.5
1000.0
1、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002.5
1005.5
风向
高
1005.5
1002.5
1000.0
北半球锋面气旋
1015
低压槽: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槽线:槽中各种等压线弯曲最大处连线
▪ 2、学情分析
▪ 黄石二中高一(1)班的学生经过初中的课改, 个性普遍突出,他们富有好奇心又活跃;在 心理上,他们渴望自主探究和表现,对感兴 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并具有一定的 团结协作能力,但应该清楚一个并不乐观的 现实:地理空间分析能力较差。 根据新课标 要求和学生的学情,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说教学流程
▪ 一、【新课导入】 ▪ 二、【教师讲解1、2、3、4、5】 ▪ 三、【过度1、2、3、4】 ▪ 四、【动手操作1、2、3】 ▪ 五、【小结】 ▪ 六、【布置作业】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一、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
难点:等压线图中风向的标法,南北半球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设计(一)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目标:应用实际等压线图(挂图),让学生在读图、分析、对比、总结中了解气压与气流状况的区别,明确等压线图中高气压、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等基本概念。
(二)对于本课重点: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在学习中主要是通过学生画图、版图讲解反气旋形成、发展过程,让学生明确其水平、垂直气流运动方向,状态及产生的相应天气状况,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
最后通过对比表(自制挂图)对比总结气旋和反气旋的特点。
(三)能力目标实现:通过读图、观察、总结、讨论、理论联系实际、课堂练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专业术语表达地理现象的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四、探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有一年7月我去了南京,傍晚时分下了火车,顿觉像进入火炉一般。
映入眼帘的是街道旁摆了许多竹床,好多市民手摇芭蕉扇睡在外面。
当时我住的旅店,没有空调,电扇开到最大,仍是通宵大汗淋漓,燥热难耐。
第二天更是艳阳高照,气温高达39度。
这种干热的天气现象又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常见天气系统的第二部分,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二)探究主干知识1. 高压(反气旋)与天气通过版图、联系生活实际讲解气旋的形成、发展过程,让学生明白其水平、垂直气流运动方向,状态及产生的相应天气状况。
(1)高压(2)气流特点:水平、垂直(3)风向:东侧、西侧(4)天气状况:晴朗(5)典型天气:伏旱2、低压(气旋)与天气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
最新气旋与反气旋说课稿(1)
气旋和反气旋说课稿从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主要介绍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这节课的气旋与反气旋与上节课的气团和锋是并列的关系,共同组成影响我国的重要天气系统。
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的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气旋和反气旋。
理解它们天气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低压、高压等各类气压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及相应的天气特征。
确定它们为本课的重点是因为: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而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广大的北方地区的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又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2、教学难点:南北半球的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确定它们为教学难点是因为:气旋和反气旋的知识本身比较抽象而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学生掌握起来非常容易搞错。
二.说教学方法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施教之初,在于得法”。
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教学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相结合: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气流运动方向以及形成的天气等。
通过分析和比较,可以让学生认识更加深刻。
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又很抽象,所以我会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因为使用多媒体动画,将静态信息转化成动态信息,变抽象为具体,用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鲜明、深刻的印象。
同时,还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三.说学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
气旋与天气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章第1节《气旋与天气》二、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低压等天气系统。
三、教材分析:《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这一节内容是以“运动是绝对的”这一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作为指导,说明地球的大气是由于热力状况的变化不断地进行着水平的运动和垂直运动,引起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迁移。
本节内容是第二节《水的运动》、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学习的基础,也为学习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做好知识的铺垫。
本节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紧密。
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做好过渡与衔接的工作,同时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其次,本节课的知识以图形形式表达更为清晰,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注重示意图、动态图等图片的应用外,还要强调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画示意图的能力。
这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南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反,垂直气流方向相同,天气特种相同。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只讲授北半球气旋的情况,然后采取简单的手势动作“左右手法则”,使学生自主形成对南半球气旋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最后,通过举一反三,列表总结,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系统的知识。
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在简单的等压线图上标示风向的知识,如果引导得当,学生便能自主地绘制出简易的气旋示意图,也能推断出垂直气流和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所以多数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能完成本节课核心内容的学习。
学生的兴奋点往往集中在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上,因此可以通过演示气旋Flash动画,更形象地让学生形成对气旋的感性认识;但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生对气旋的理性认识,我将采用静态的传统黑板板图讲解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气旋。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已有知识,绘制简易的气旋示意图;2)能依据示意图,归纳气旋控制下的气流运动特征和天气状况;3)能联系生活实际,判断具体天气现象所属的天气系统。
气旋与天气教案.doc
韶关学院气旋与天气教学设计方案刘穗薇旅游与地理学院12地理科学班《气旋与天气》教学设计方案【教材分析】《气旋与天气》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教材中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中的第二小节《(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中的内容,位于教材的第43-45页。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常见天气系统中的“锋与天气”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所包含的一些关于大气运动的基础知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不仅能够加深和巩固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能为接下来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旋的知识点。
让他们了解气旋与低压的关系,并认识气旋的形成、运动规律、特点、所形成的天气。
2.让学生学会用读图分析方法以及综合分析方法去分析气旋。
【教学重点】气旋。
因为低气压是次要的知识点,低气压是气旋形成的原因之一。
【教学难点】气旋的气流特征。
南北半球气旋的气流特征是不一样的,所以必须掌握气旋在南北半球的气流特征才能正确地作出相应的判断。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举例讨论法:由于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密切,可以列举生活上存在的一些有关气旋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3、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双手的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知识导入(1分钟)[新闻导入]给出一个新闻:今年3月20日,广东省防总召开今年三防形势会商会,分析出今年广东开汛时间略偏晚,将会有4至6 个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广东。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低压(气旋)与天气》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探究一:常见的气压系统
结合教材P43第二段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世界海平面等压线图中,圈画出高压、高压脊、低压、低压槽等天气系统。
探究二:气旋与天气
结合教材P43第三、四段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等压线图中,画出指定地点的风向的方法:首先,过该点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然后,根据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画出水平风向(依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偏转30—60°)。
北半球
1、指出北半球图中气压高低,并说出理由。
2、运用大气运动知识,在北半球气压中心图中画出近地面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
3、在北半球气压中心图中,描述近地面水平气流运动特征。
4、在南半球低压中心图中,依据水平气流运动,画出中心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并描述近地面气流运动(水平、垂直)特征。
推测由此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
南半球中心气流垂直运动方向
【活学活用】
阅读在世界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出A地的天气系统名称,并简要分析其特点。
《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反气旋)说课稿
“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2.3《常见的天气系统》(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教学设计及分析。
一、分析本课教材“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的内容。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乃至全章的重点和难点,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学习本节内容具有理论联系生活的作用,对学生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普及天气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天气图及学会分析对应的天气情况。
2.判读、绘制气旋和反气旋的示意图及其天气图;学会识读简易天气图,听懂天气预报。
3.理解锋面气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4.了解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件演示、做手势辅助及学生动手等方法,让学生尝试运用空间模式和对比分析法,分析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
2.通过读图分析比较,让学生理解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天气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难、疑点分析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情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一)教学重点: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天气特点。
2.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1.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2.锋面气旋的理解。
(三)教学疑点:“锋面气旋”两侧冷暖锋的成因。
四、教法、学法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但推理能力较差,对复杂的问题,认识上存在着局限性,还不能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高中地理中的气旋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旋的定义、形成原因、结构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分析气旋对天气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气旋的定义、形成原因、结构特征和分类。
2. 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气旋的形成原因和结构特征。
2. 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地理教材3. 地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气旋吗?请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回答:气旋是一种气象现象,它对天气有重要影响。
二、讲授新课1. 气旋的定义: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气流垂直上升的水平空气涡旋。
2. 气旋的形成原因:气旋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大气压力等因素有关。
3. 气旋的结构特征:a. 冷心系统:直径从几百公里到3000公里不等,平均直径为1000公里。
b. 温带性:冷锋和暖锋并存、高空西风带槽线。
c. 气旋性:冷暖平流气旋性卷入、中心有辐合上升气流。
4. 气旋的分类:a. 西风性温带气旋:由西风带高空出现高度场槽线波动,进而逐渐在底层诱生出温带气旋。
b. 寒带性温带气旋:在中高纬度地区,由极地冷气团南下冲击西风带而形成的底层温带气旋。
c. 热带气旋:热带气旋北移至温带一带,受西风槽影响而失去了热带气旋的特性,转变成温带气旋。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旋的定义、形成原因、结构特征和分类。
2. 引导学生思考:气旋对天气有哪些影响?四、布置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什么是气旋?气旋有哪些分类?2. 引导学生回答: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气流垂直上升的水平空气涡旋,分为西风性温带气旋、寒带性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
二、讲授新课1. 气旋对天气的影响:a. 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云雨天气。
b. 气旋活动形成的气旋雨,是我国降水的主要类型之一。
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讲义)
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气旋、反气旋与天气(讲义)高中地理气旋、反气旋与天气一、考点突破1. 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
2. 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判读。
3. 掌握气旋、反气旋的简易天气图并分析其对应的天气情况。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天气特点。
2. 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及判读。
难点:1.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2. 天气图的判读。
一、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的特征比较内容气旋(低压系统)反气旋(高压系统)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与风向平面示意图(北半球)风向北半球逆时针向中心辐合顺时针向四周辐散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锋面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DM和DN处。
冷暖气团在低压槽处长时间停留,辐合上升形成锋面锋面类型一般来说,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天气特点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冷锋的锋后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暖锋的锋前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常见地区中纬度地区【重要提示】反气旋的高压脊处,气流呈辐散状,冷暖气团不能相遇,不能形成锋面。
【随堂练习】1. 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是下列哪个天气系统影响的结果()A. 冷锋B. 暖锋C. 气旋D. 反气旋2. 2012年11月18日,我国一名帆船运动爱好者驾驶“青岛号”从青岛出发,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创造了新的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
据此完成下题。
11月底“青岛号”在北太平洋行驶途中,遇到热带风暴。
当热带风暴中心位于其正北方向时,该海域盛行()A. 东北风B. 西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答案:1. D 2. D思路分析:第1题,我国北方秋季受高压(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
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第2讲课时15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课时15气旋、反气旋与天气1.低气压(气旋)(1)概念: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
(2)在下图中画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
答案思考低气压带与低气压是一回事吗?答案低气压带与低气压不是一回事。
低气压带是呈带状的气压较低的区域,其影响范围较大;低气压是指中心气压较四周低的块状气压分布,其影响范围较小。
2.高气压(反气旋)(1)概念: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
(2)在下图中画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
答案1.气旋、反气旋与天气天气系统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示意图(北半球)水平气流(近地面)逆时针方向流向中心(北半球);顺时针方向流向中心(南半球)顺时针方向流向四周(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向四周(南半球)垂直气流辐合上升辐散下沉天气状况多云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我国天气典型实例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2.气旋、反气旋的判断(1)左右手法则(2)根据风向判断(如下图)第一步:根据风向判断气旋或反气旋——图示风向由中心向外吹→反气旋。
第二步:作水平气压梯度力(虚线箭头)。
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转→南半球。
(3)根据天气判断①一般与气旋对应的天气为阴天、降水,所以气旋过境时,云量增多,常出现阴雨天气。
台风、龙卷风等就是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气旋过境时气压降低。
②与反气旋对应的天气为晴朗,可能是干热,也有可能是干冷。
(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4分)(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8分)(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8分)(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气旋与反气旋说课稿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
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及及特征的比较。
难点:应用热力环流知识图示讲解气旋和反气旋形成过程。
课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已有知识,绘制简易的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2)能依据示意图,归纳气旋和反气旋气流运动特征和天气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气旋、反气旋形成示意图,推断气流水平、垂直运动方向和形成的天气,获取气旋、反气旋的基础知识,巩固热力环流知识,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气旋和反气旋等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学习,认识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注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情分析:收听天气预报是学生在日常生产中了解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推理能力较差,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还不能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教学方法:本节课基本方法为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中阅读、对比、启发、绘图、探究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思维,在教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学习方法:本节课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育学生养成注意观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善于记忆的良好习惯,教给学生采用对比法学习两个相反或相对的地理概念、地理特点和地理规律。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提问]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学生] 点名回答:锋、气旋与反气旋[过渡] 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气旋、反气旋和天气;高压、低压和天气
3、反气旋系统(北半球)
反气旋中心是下沉气 流,不利于云雨的形成。 一般是晴朗天气。
中心气压高,四周 气压低的大气水平 涡旋,称为反气旋
高
高 顺时针辐散
思考:反气旋系统会带来什么天气现象?
3、反气旋系统(气流状况比 较)
高
高
北半球顺时针 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南半球逆时针
实例一:夏季7、8月 长江流域的伏旱
1、低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 高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2、高压脊: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低压槽: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2、高压脊与低压槽
高压
低压 高压
高
低压
压
脊
低压槽
低压
低压
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一)高压与低压(气压状况) (二)气旋与反气旋(气流状况)
1、概念: 气旋是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 大气水平涡旋。 反气旋是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的大气水平涡旋。
实例二:我国北方地区秋季“秋高气 爽”
实例三:冬半年的寒潮
4、比较气旋与反气旋的特点
气旋 气压 气流运动方向
天气
类型 中心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状况
实例
气旋 低压 低空辐合 上升 阴雨 台风
反气旋 高压 低空辐散
下沉
7.8月长江流
晴朗 域“伏旱”;
“秋高气爽”
气旋和反气旋在南北 北半球气旋:逆时针 半球气流运动的差异: 反气旋:顺时针
2、气旋系统(北半球)
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
高的大气水mage 流,如果大气中水汽含
量较大,就容易产生阴
雨天气。
低
低
逆时针辐合
思考:气旋系统会带来什么天气现象?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说课终稿
Ⅲ 说教法学法
教法:
(1)问题解决教学法:给出简易天气图,通 过解决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逐步分析出本 节课的知识点。 (2)列表比较法:利用表格进行归纳,帮助 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体” 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学法:
1念
设计意图
以生活中 的有趣地 理现象导 入新课, 有利于激 发兴趣, 产生动机。
Ⅳ 说教学过程
②温故而知新 设计意图 回顾旧知 识,为新 课学习做 好铺垫。
Ⅳ 说教学过程
③学生自主动手画图 设计意图 ①将抽象 的知识具 体化 ②训练学 生动手画 图能力
Ⅳ 说教学过程 ④观看动画,小组讨论
第一步
设计意图 ①弥补学 生地理空 间想象能 力不足的 缺点 ②培养学 生自主分 析和团队 合作精神
一.说教材
重点:
②教学重难点
气旋、反气旋系统的形成、气流特征、带来的天气
及与典型天气的关系; 难点:
锋面气旋的形成原理和对天气的影响。
Ⅰ 说教材
知识与技能
③教学目标
① 可以根据低压、高压系统的示意图画 出说出气旋、反气旋系统的形成过程、 气流特点及分析对天气影响、典型天 气实例; ② 提高阅读和绘制地理图的能力。
视频:台风“威马逊”夜袭雷州半岛
Ⅳ 说教学过程 ⑥列表小结归纳
设计意图 列表总结 气旋与反 气旋的特 点,帮助 学生形成 对比,方 便理解和 记忆
Ⅳ 说教学过程
⑦层层分析,突破重点 设计意图
运用简易 天气图, 发挥教师 主导和学 生主体作 用,引导 学生层层 分析,突 破学习难 点
Ⅳ 说教学过程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选 自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说课人 张远婵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教学设计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执教: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陈慧芳时间:2013年10月31日一、课程标准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
二、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紧密,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过渡与衔接,同时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2、本节课的知识以图形形式表达更为清晰,教学过程中除注重示意图、动态图片的应用外,还强调学生亲自动手画示意图,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反,垂直气流方向相同,天气特征相同, 通过举一反三、列表总结,学生能清晰的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问题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优生”带“慢生”)和举一反三、多次训练,最终使绝大多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对熟悉的事物和身边的案例更感兴趣,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例能解决的问题, 我尽最大可能选择,让他们明确地理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以激起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设计理念《气旋和反气旋》的教学设计是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遵循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原则,依据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以及本课时内容在整个章节中的作用来设计的。
本课以在水平等压线图上画气压梯度力和风向为切入点,不断激发学生尝试探究的欲望,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一步一步的去思考、去尝试、去探究,教师抓住时机巧妙点拨,师生互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本设计强调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已有知识,绘制简易的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2)能依据示意图,归纳气旋和反气旋运动特征和天气特征。
(3)能判断具体天气现象所属的天气系统。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示意图,推断垂直运动方向和天气的过程,获取气旋、反气旋的基础知识,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
2.3《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教学设计
《气旋、反气旋和天气》教学设计地理组张欢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本节课标的要求是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2、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中的第二部分内容,主要内容是气旋、反气旋和天气,主要分析了气旋和反气旋这一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和特点,并且结合实例,以台风为例,说明了气旋和反气旋所造成的天气,以及其对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3、课时安排本节课是一个课时,主要解释了气旋和反气旋以及其作用下形成的天气,并以台风为例讲解了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危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低压、高压和气旋、反气旋的概念,指出他们描述天气系统的角度;2、能够在图中找出高压和低压;3、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并能够画出示意图,判断出气旋和反气旋;4、明确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和原因;5、描述台风对我国天气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能够画出气旋和反气旋的示意图,并能够运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2、从运动的角度出发,根据气流的运动状况,分析气旋和反气旋控制条件下的天气状况;3、通过案例分析,自主探究,了解台风对我国的影响和危害;4、通过表格,对比分析气旋和反气旋之间的差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正确理解天气现象的发生、变化,树立物质世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明确科学监测预报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重点1、区分低压高压和气旋反气旋的概念,确定其描述天气系统的角度;2、绘制简易的气旋和反气旋示意图难点1、理解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天气特点的关键是气流的垂直运动与气温的关系;2、探究台风对我国的影响和危害。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五、教学过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号旅游与地理学院12地理科学班刘穗薇
气旋与天气
说课稿
刘穗薇
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韶关学院12地理科学班的刘穗薇.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气旋与天气》。
现在,我要进行的是说课环节:
第一,我要说的是教材,首先说说该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气旋与天气》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教材中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中的第二小节《(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中的内容,位于教材的第43-45页。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常见天气系统中的“锋与天气”等内容 ,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所包含的一些关于大气运动的基础知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不仅能够加深和巩固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能为接下来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其次我要说说教学目标,因为我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旋的知识点。
(2)学会用读图分析方法以及综合分析方法去分析气旋。
接着说一下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气旋。
因为本节内容中低气压是次要的知识点,低气压是气旋形成的一个原因之一。
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气旋的气流特征。
南北半球气旋的气流特征是不一样的,所以必须掌握气流在南北半球的气流特征才能正确地作出相应的判断。
第二,我要说的是教学方法。
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以下所说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举例讨论法
由于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密切,可以列举生活上存在的一些有关气旋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3、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活动的形式获取知识,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以直观演示法为主,其余两种方法为辅,有利于观察学生的情绪,
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上来,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第三,我要说的是学法指导。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主要是指导学生掌握对地理知识的观察方法、记忆方法、读图分析方法以及综合分析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第四,我要说的是教学程序。
首先说教学思路设计。
首先我会花1分钟导入新内容,先复习低气压的内容,再通过投影一组关于气旋的图片,然后提几个问题让学生们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其次我会花7分钟讲授新知识。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会详细讲气旋,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会教学生学会用手势来判断南北半球的气旋。
在讲课的同时,还会就相关的知识点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加深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记忆,以及了解与新知识的串联,和理解新的知识。
最后我会花2分钟来进行随堂练习、课堂小结并且布置一个活动让同学们进入下一个内容的学习。
随堂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尽快消化课堂上的知识;用表格的形式简单扼要地展示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气旋的特征以及所形成的天气,从而加深学生对
该知识点的记忆。
表格中气旋那一列已经总结出来了,反气旋那一列还没有,我会布置一个活动,让同学们根据气旋的那个表格试一下找出反气旋的特点,由此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由于时间关系,我会在这个环节结束模拟授课)。
现在说一下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简单、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够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设计如下:
气旋与天气
1、低气压
2、气旋
3.天气:阴雨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