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寓言三首 陆游 诗歌鉴赏

寓言三首 陆游 诗歌鉴赏

寓言三首陆游诗歌鉴赏一陆游的这啊,就像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

你想啊,诗里的那些词句,就如同一个个小钥匙,能打开我们想象的锁。

比如说“故交零落形吊影,陈迹凄凉口语心”,这一句就好像把自己的孤独感具象化了。

就像一个老人,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周围只有自己的影子相伴。

那曾经的朋友都渐渐离去,剩下的只有那些回忆在心里翻涌。

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就在想,陆游当时是怀着怎样一种落寞的心情写下这些的呢?他是不是在某个寂静的夜晚,对着烛光,默默地回忆往昔,然后一声叹息,拿起笔就写出了这样的句子呢?这诗里的孤独,就像冬天里的寒风,吹得人心里发冷。

二可真是个宝藏啊。

“黄金不啼玉不泣,白杨骚屑。

”这一句啊,多奇妙!就好像在描绘一幅荒诞又现实的画卷。

我感觉这就像是在说,那些贵重的东西,黄金和美玉,它们不会像人一样有情感,不会啼哭。

而白杨呢,在风中沙沙作响,就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这就好比在生活中,那些有钱人啊,他们看起来风光无限,可有时候却没有我们普通人的那种情感的温度。

而大自然里那些看似平凡的东西,像白杨,却有着自己的故事。

你难道不觉得陆游这是在以一种很隐晦的方式,告诉我们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吗?就像我们看人,不能只看表面的光鲜亮丽,还得看看内心有没有像白杨一样的真情实感。

三再看陆游的这些诗,我就像一个探险家在探索未知的领域。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哇,这比喻绝了!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是那春蚕,在生活里不知不觉就给自己织起了一个茧。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我的朋友小李,他总是给自己设定好多规则,这个不能做,那个不敢做,就像春蚕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他活得可累了。

而陆游写下这个,是不是在反思自己的生活呢?他是不是也发现自己在某些时候像春蚕一样,陷入了自己设下的困境呢?这诗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自己的生活,让我们去思考,我们是不是也在作茧自缚呢?四读陆游的,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一位智者对话。

他的诗里有好多这样的智慧之言。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梁甫行诗歌鉴赏

梁甫行诗歌鉴赏

梁甫行诗歌鉴赏摘要:一、梁甫行诗歌背景介绍1.诗人简介2.创作背景二、梁甫行的诗歌主题1.对高山的赞美2.抒发豪情壮志三、诗歌鉴赏1.诗歌结构与形式2.修辞手法分析3.情感表达与意境描绘四、梁甫行诗歌的艺术价值与影响1.艺术价值2.影响与传承正文:【梁甫行诗歌鉴赏】一、梁甫行诗歌背景介绍《梁甫行》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描绘高山峻岭的诗歌。

陆游(1125 年-1210 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他生于北宋灭亡之际,亲身经历了国家的动荡与民族的屈辱,因此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豪情壮志、忧国忧民为主题。

二、梁甫行的诗歌主题《梁甫行》以描绘高山为背景,通过对高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的情感。

在诗中,诗人屹立高山之巅,极目远眺,将壮丽的山河尽收眼底。

诗人借高山之巍峨,抒发了自己胸怀壮志的豪情,渴望报效国家、名垂青史。

三、诗歌鉴赏1.诗歌结构与形式《梁甫行》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每句七个字,四句一首,共有两句。

诗歌结构紧凑,对仗工整,形式优美。

2.修辞手法分析(1)对仗: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通过名词对仗、动词对仗等手法,使句子更具韵律感。

(2)借景抒怀:通过描绘高山、夕阳等景象,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

(3)象征:以高山象征诗人的志向与抱负,以夕阳象征时光的流转,表达了诗人渴望名垂青史的愿望。

3.情感表达与意境描绘诗人通过对高山、夕阳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胸怀壮志、豪情万丈的情感。

在诗中,诗人屹立高山之巅,极目远眺,将壮丽的山河尽收眼底,表达了自己渴望报效国家、名垂青史的豪情。

同时,诗歌意境开阔,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高山之中。

四、梁甫行诗歌的艺术价值与影响《梁甫行》作为一首描绘高山峻岭的诗歌,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还传递了他豪情壮志、忧国忧民的精神品质。

这首诗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

陆游的《书愤》赏析

陆游的《书愤》赏析

陆游的《书愤》赏析陆游的《书愤》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陆游的《书愤》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字词解释: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

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

楼船,高大的战船。

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

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

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

“塞上长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杀大将檀道济,檀在死前怒斥“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

这里作者用作自比,现比喻收边御敌的将领。

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所作《出师表》。

衰(shuāi)鬓:苍老的鬓发。

空自许:白白地自许名世:名传后世堪:能够。

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

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

作品翻译: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千古记载传颂桃园结义,一奶同胞为之羞愧不如!创作背景: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

陆游《醉中感怀》翻译及赏析

陆游《醉中感怀》翻译及赏析

陆游《醉中感怀》翻译及赏析陆游《醉中感怀》翻译及赏析《醉中感怀》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陆游《醉中感怀》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醉中感怀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

【译文】年轻时蒙君王记起陆游,现如今居边城憔悴哀愁。

依旧是穿青衫位列八品,早己经剑阁外白发满头。

古堡上飘旌旗秋色惨淡,深更夜响刁斗声震城楼。

怀壮志收失地此心未灭,醉梦中闻军乐出塞伐胡。

【注释】1、憔悴:困顿萎靡的样子。

2、青衫:唐、宋两代八、九品文官的服色。

陆游早年在朝廷任大理司直、枢密院编修官,都是正八品,所以说“青衫”。

3、鵷:又称鵷鹭。

因二鸟群飞有序,故称鵷行,这里喻指朝官的行列。

4、剑外:指剑阁以南的蜀中地区,此处代指陆游当时宦游的成都、嘉州等处。

5、檀槽:用檀木做的琵琶、琴等弦乐器上架弦的格子,诗中常用以代指乐器。

6、出塞,汉乐府《横吹曲》名,本是西域军乐,声调雄壮,内容多写边塞征戍之类的军中生活。

【赏析】本诗写于孝宗乾道九年(1173)秋代理嘉州知州任上。

上年十一月,陆游调任成都安抚使司参议官,约四个月后的乾道九年三月,改任代理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通判,约两个月后又改为代理嘉州(治所在今四川乐山)知州。

几个月来频繁的奔波,使他心疲力竭,加之心中悲苦,故情绪抑郁。

但诗人竭力鼓励自己,未许消尽任何一点报国之心。

陆游曾在《史馆书事》一诗中的自注中说:“绍兴辛巳,尝蒙恩赐对。

”辛巳指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时陆游三十七岁。

次年,孝宗即位,他又被召见。

他曾建议孝宗振肃纲纪,孝宗也甚称他“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并赐进士出身。

此后陆游还给孝宗提了不少朝政建议,这些便是诗的第一句所包含的内容。

但是,十多年之后的今天,往日被君王召见时意气风发的诗人已不复存在,他已成为一个客居边城、心身俱疲的人。

自嘲陆游诗歌鉴赏

自嘲陆游诗歌鉴赏

自嘲陆游诗歌鉴赏:
文学价值:陆游的《自嘲》是一首充满自嘲意味的诗作,通过对比和反讽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于自身经历和状态的反思。

诗中通过对个人形象和生活态度的描写,反映了他晚年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艺术特色:诗歌在结构上娴熟运用对比,通过“少年”与“晚年”、“形容改变”与“意气未改”之间的对比,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

同时,诗歌中也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如“愚公移山”的比喻,增强了自嘲的效果。

人生哲学:陆游在这首诗中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家庭的思念,展现了他的豁达人生态度和对命运的接受。

诗人以一种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即使生活在困境之中,也能保持乐观和随遇而安的态度。

文化影响:陆游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自嘲诗的诗人,他的自嘲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调侃,也是对他所处时代的讽刺和社会现象的批判。

通过自嘲,诗人得以自我解嘲,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

【诗歌鉴赏】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原文翻译及赏析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原文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注释、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2、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3、客:客居。

4、京华: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5、深巷:很长的巷道。

6、明朝(zhāo):明日早晨。

7、矮纸:短纸、小纸。

8、斜行:倾斜的行列。

9、草:指草书。

0、晴窗:明亮的窗户。

、细乳:彻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2、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

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3、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

4、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

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翻译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

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赏析《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

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

整首诗在情思的气势上由高到低,而又浑然一体。

《临安春雨初霁》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另一方面,作者除了在战场上、幕帐中和夜空下高唱报国之外,偶尔也有惆怅徘徊的时候。

在几乎同时所作的《书愤》中,作者就截然不同地表现了一贯的豪情。

《书愤》在一定意义上是作者对自己悲壮一生的总结。

陆游秋声诗歌鉴赏

陆游秋声诗歌鉴赏

陆游《秋声》诗歌鉴赏一、诗歌原文秋声·陆游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

快鹰下韝爪觜健,壮士抚剑精神生。

我亦奋迅起衰病,唾手便有擒胡兴;弦开雁落诗亦成,笔力未饶弓力劲。

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

二、诗歌鉴赏《秋声》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诗中体现了诗人悲愤激昂的爱国情绪。

本诗于淳熙元年(1174)秋初作于蜀州。

秋天来临,诗人由喜闻秋声想到打猎练武,由打猎练武想到驰骋疆场,又进而联想到北定中原的壮丽图景。

全诗一反古代骚人墨客悲秋的陈辞老调,唱出了慷慨昂扬的励志高歌。

陆游诗歌中最宝贵的部分是洋溢爱国热情,充满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战斗性的篇章。

他从小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怀着爱国赤心日夜盼望着收复失地。

诗人五十岁在蜀时所作的《秋声》一诗,充分表达了他一生中这个最大的愿望。

诗的开头就展现出一个全新的境界:历来被人们认为悲凉的秋声,在陆游听来却成为一种鼓舞斗志的力量。

“我喜枕上闻秋声”,为什么“喜”呢?他认为秋天是打猎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出征消灭敌人的季节。

诗人接着写道:在这大好的季节里,猎鹰跃跃欲试,战士精神抖擞。

诗人也一扫低沉情绪,“上马击狂胡”的劲头空前高涨。

猎物到手!顽敌被歼,诗作也成,凯歌已奏,然而诗人的笔力弓力仍然坚强有力,乘胜打击敌人的劲头更足了。

诗的结尾部分,陆游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北方,金兵就象苜蓿、蓬草一样被一扫而光。

前线捷报频传,胜利之师向着敌人的老巢冲杀过去。

“下辽东”即向金国都城辽阳进发,把战争推向金国的心脏地区。

陆游的爱国热情,往往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联想表现出来。

这首诗就是由秋天联想到打猎,由打猎联想到打金兵,由打金兵进而联想到收复北方失地,直捣金人老巢。

环环相扣,构思巧妙。

抒发了坚强勇敢的战斗豪情。

全诗节奏明快紧凑,设喻自然,想象丰富,体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陆游的诗歌鉴赏与分析

陆游的诗歌鉴赏与分析

陆游的诗歌鉴赏与分析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带来陆游诗歌的鉴赏与分析,欢迎大家阅读!病起书怀作者:陆游朝代:宋朝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相关翻译译文:病体羸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身一人远离京城,客居江干。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

(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企盼着君主(出征)。

《出师表》传世之作,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在挑灯细细品读。

注释江干:江边。

阖棺:盖棺。

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

和銮:天子的车驾。

相关赏析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赏析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

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

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

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这句诗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盏心灯,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位卑未敢忘忧国”赏析“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

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

我们不求轰轰烈烈,只要立足自身的岗位辛勤工作了,多奉献,不添乱,就是爱国,就是忧国。

陆游三首诗鉴赏

陆游三首诗鉴赏

陆游三首诗鉴赏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大家,他的诗歌在中国古典诗歌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而其中最著名的三首诗歌,必定是《游园不值》、《望庐山瀑布》和《泊船瓜洲》。

《游园不值》是陆游十三世纪末期创作的一首充满悲哀情怀的诗,此诗情景安放在美丽的园林之中,但唱出的却是心中的伤感,诗里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情感。

此诗中所描绘的是自然的光怪陆离,其抒情也十分优美,此诗充满追求自由、追忆旧时场景以及人与花之间最美好的深情相许,是一首受到众多人称道且深受诗人自己心灵震撼的伟大作品。

《望庐山瀑布》也可以称作《望流泉》,是陆游创作的一首以望庐山瀑布为题材的诗,此诗描述了当时陆游见到庐山瀑布时的情景,一杯浊酒一枝春,千山万水为谁春,在中描的正是当时山水的美丽壮观,也伴随著当时的消逝时光和美好的回。

此诗以淡雅的语言,抒发出当时的情怀,深受世人向往,尤其是当时的中国士大夫,也成为中国大陆上的经典之作。

《泊船瓜洲》是陆游在瓜洲山静夜抒发出的自由感情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当时陆游泊船瓜洲山,吟诵诗歌,抒发出无尽思念,隐隐流露出一丝迷惘和无助,云暗雁反鸣,月明江潮涌,此诗在雅俗共赏的重组中,中见自由精神的游子情思。

此诗给人以丰富的情景感,唤起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自我的追寻,使其成为很多文学家的榜样。

以上三首诗歌都是陆游写的十分优美的著作,深受众多读者的喜爱,尤其是《游园不值》、《望庐山瀑布》和《泊船瓜洲》,这三首诗中,既有抒情,也有描写山水,以及对自由精神的追求,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陆游的诗歌对中国文学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作品在艺术耐人寻味的同时,也抒发出自由的情怀,缅怀着古人间的经典,使得众多追求自由的个体把他的诗歌作为一种温暖的自由之火,开启自由的人生。

在陆游的诗歌中,以《游园不值》、《望庐山瀑布》和《泊船瓜洲》为代表的三首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它们创作背景多样,情景描写精彩,朴实抒情,深受众多人的喜爱,也有助于在中国古典文学历史上发掘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鹊桥仙陆游诗歌鉴赏

鹊桥仙陆游诗歌鉴赏

鹊桥仙·一竿风月
【作者】陆游【朝代】宋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译文注释
清早出去,笼一蓑霏微烟雨,傍晚归来,钓一竿迷蒙风月,家就居在富春江滨的子陵钓台西边。

卖鱼的时候惟恐走近城门跟前,更不用说还会到闹市深处去了。

潮生时泛船出去打鱼,潮平时摆船靠岸系缆,潮落时高唱渔歌归家。

当时的人们错把我比作披蓑垂钓的严光,然而,我更愿作一位无名的渔父。

赏析
陆游这首词表面上是写渔父,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咏怀之作。

他写渔父的生活与心情,正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情。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

“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

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

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

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

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

下片头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
落时归家。

秋兴陆游诗歌鉴赏

秋兴陆游诗歌鉴赏

秋兴陆游诗歌鉴赏
《秋兴》是陆游的一首诗歌,以下是具体的鉴赏:
在陆游的《秋兴》中,作者通过深秋的萧瑟和冷清,展现了国家多事、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

全诗以秋景为主线,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紧密结合,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沉郁苍凉的风格。

首先,陆游在诗中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展现出冷清、凄凉的氛围。

通过“秋色苍茫人欲愁,扁舟夜宿清江流”、“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等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凄凉,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的内心忧虑和苦闷。

其次,陆游在诗中通过秋天景象的描绘,寓言时局的纷乱。

如“鼓角声沉剑气昏”、“楚人慷慨说知音”等诗句,既描绘了战鼓声、号角声等战事场景,又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时局的深刻认识。

最后,陆游在诗中还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通过“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欲挽天河洗此生”等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不甘和无奈。

总体来说,《秋兴》是陆游的一首重要的诗歌作品,通过描绘深秋景象和对时局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和苦闷。

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南宋诗人陆游的诗词鉴赏

南宋诗人陆游的诗词鉴赏

【导语】陆游具有多⽅⾯的⽂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他的早年诗风充满战⽃⽓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阴后,诗风趋向质朴⽽沉实,表现出⼀种清旷淡远的⽥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感慨。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南宋诗⼈陆游的诗词,欢迎阅读!【篇⼀】南宋诗⼈陆游的诗词 《诉衷情·当年万⾥觅封侯》 当年万⾥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谁料,⼼在天⼭,⾝⽼沧洲。

【鉴赏】 这⾸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

下⾯是资深教育家、澳⼤利亚新南威尔⼠州孔⼦学院澳⽅院长、澳洲国⽴等⼤学博导史双元先⽣对此词的赏析。

积贫积弱,⽇见窘迫的南宋是⼀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是⼀个英雄“过剩”的时代。

陆游的⼀⽣以抗⾦复国为⼰任,⽆奈请缨⽆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阴,有志难申。

“壮⼠凄凉闲处⽼,名花零落⾬中看。

”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英雄的本⾊,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词时,词⼈已年近七⼗,⾝处故地,未忘国忧,烈⼠暮年,雄⼼不已,这种⾼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凛然的崇⾼美。

但壮志不得实现,雄⼼⽆⼈理解,虽然“男⼉到死⼼如铁”,⽆奈“报国欲死⽆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

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

上⽚开头以“当年”⼆字楔⼊往⽇豪放军旅⽣活的回忆,声调⾼亢,“梦断”⼀转,形成⼀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

⾄下⽚则进⼀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盾,跌⼊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陆游这⾸词,确实饱含着⼈⽣的秋意,但由于词⼈“⾝⽼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般仅仅抒写个⼈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量,更为动⼈。

【篇⼆】南宋诗⼈陆游的诗词 《⼘算⼦·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主。

已是黄昏独⾃愁,更著风和⾬。

陆游《沈园二首》诗词鉴赏

陆游《沈园二首》诗词鉴赏

【导语】陆游具有多⽅⾯⽂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六⼗年间万⾸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蜀以前,偏于⽂字形式;⼊蜀到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息及爱国情怀;晚年蛰居故乡⼭阴后,诗风趋向质朴⽽沉实,表现出⼀种清旷淡远的⽥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感慨。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陆游《沈园⼆⾸》及赏析,欢迎⼤家阅 沈园⼆⾸ 宋代:陆游 城上斜阳画⾓哀,沈园⾮复旧池台, 伤⼼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消四⼗年,沈园柳⽼不吹绵。

此⾝⾏作稽⼭⼟,犹吊遗踪⼀泫然。

译⽂ 城墙上的画⾓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令⼈伤⼼的桥下春⽔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离她⾹消⽟殒已过去四⼗多年,沈园柳树也⽼得不能吐絮吹绵。

⾃⾝即将化为会稽⼭⼀抔泥⼟,仍然来此凭吊遗踪⽽泪落潸然。

注释 沈园:即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涂有⾊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体态之轻盈。

这⾥指唐琬。

“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宗绍兴⼆⼗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四⼗四年,这⾥的“四⼗”是举其成数。

⾹消,指唐琬亡故。

不吹绵:柳絮不飞。

⾏:即将。

稽(jī)⼭:即会稽⼭,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吊:凭吊。

泫(xuàn)然:流泪貌。

鉴赏 《沈园⼆⾸》乃陆游触景⽣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已四⼗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随岁⽉之增⽽加深。

第⼀⾸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且渲染出⼀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层悲凉的感情⾊彩。

于此视觉形象之外,⼜配以“画⾓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

诗歌鉴赏陆游 西村

诗歌鉴赏陆游 西村

诗歌鉴赏陆游西村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西村。

南宋文学家、诗人、哲学家,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激昂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一.生平1. 出生背景:陆游出身寒微之家,在江苏扬州附近一个小镇上长大。

2. 学习经历:他自幼聪明好学,勤奋读书,并在当地私塾接受基础教育。

3. 官员经历:后来考入国子监成为进士,并担任过多个官职,但因不满朝廷腐败而辞去官职归隐山林。

二.创作特点1. 豪放派代表人物:陆游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豪放派”代表之一。

他倡导真实情感与直抒胸臆的写作风格。

2. 爱国主义思想体现:“钢铁戍楼”的意象常被用来形容陆游对祖国忧虑和爱恋之情。

“雨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三树”,这些描绘民间百姓疮热困顿境遇及社会黑暗面的作品,展现了他对社会不公和民生苦难的关注。

3. 哲学思考:陆游还是一位深入探讨人生哲理与宇宙意义的诗人。

他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三树》中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无常、命运变幻莫测之感慨。

三.代表作欣赏1. 《钢铁戍楼·春雪初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这首诗以豪放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当时北方边塞地区面临着来自敌寇带来种种困境。

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三树》:“馆儿居士坐到明”,通过写景抒怀手法传递给读者作者心灵所得,并引发读者共鸣。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请查阅:1. 图片文件:"陆游肖像.jpg"2. 音频文件:"钢铁戍楼.mp3"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合格者可进入官僚体系。

2. 辞去官职归隐山林:指放弃担任政府或其他机构高级职位而选择退隐到乡村、山野过着清净自在的生活。

陆游有特点的诗歌鉴赏

陆游有特点的诗歌鉴赏

陆游有特点的诗歌鉴赏陆游有特点的诗歌11示儿陆游〔宋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陆游〔宋代〕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第二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陆游有特点的诗歌2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陆游〔宋代〕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

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2沈园二首·其一陆游〔宋代〕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3病起书怀陆游〔宋代〕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苦笋》陆游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苦笋》陆游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苦笋》陆游
1.(2020全国卷Ⅲ,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 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2345
【白话诗歌】 日常盛有粗茶淡饭的餐盘让人的眼睛忽然清亮,只见并列摆在盘中的 笋头鲜嫩洁白如襁褓中的婴儿。人们非常了解苦笋正直的天性,这种属性与众不同, 其实它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品行是与生俱来的。我看苦笋正如唐太宗看到魏征一 样,不觉其苦,反倒觉得其妩媚可亲,告诫孩子们千万别把这些鲜嫩的苦笋拔出太 多。像苦笋这样的人才,自古以来都需要慢慢培养才能成长,放手让他们自由生长、 直冲云霄,在风雨中争存。
12345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解析] C项,“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错误,诗人认为苦笋长成后就具 备了如魏征一样的美好品质,应该静待其成长,告诫孩子们不要在苦笋娇嫩时就过 多拔出来。
12345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__历__史__上___的__魏__征__以___“__犯__颜__直__谏___”__著__称__,___其__言__行__常___常__令__人__难___以__接__受__,__好___比__苦__笋__的___滋__ _味__并__不__适__口___;__②__苦__笋___与__生__俱__来__的___“__苦__节__”___,__象__征__耿___介__性__格__,___与__魏__征__方__正___的__人__格__相___似__, _应__该__得__到__认___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题干要求找出苦笋和魏征的相似之处,即要求对其形象进 行具体分析。魏征是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以“犯颜直谏”著称,放在餐盘中的 苦笋并不适口,而魏征常常令人难以接受的言行犹如苦笋并不适口的滋味。从“极 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来看,苦笋具有“耿介”“苦节”的特点,这与 魏征刚直方正的品格相似,应该得到众人的认可。

诗歌鉴赏陆游 西村

诗歌鉴赏陆游 西村

诗歌鉴赏陆游西村
诗歌鉴赏陆游《西村》
1、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洞庭山人,南宋时期
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

陆游有着深厚的文学造诣,他的
诗歌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2、《西村》的背景与主题
《西村》是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刻画了中国农村
社会的困境,表达了对时政的不满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

3、诗歌内容分析
《西村》共分四节,每一节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意境。

3.1 第一节
诗中首先描绘了一个贫穷、艰苦的农村村庄,以西村为背景。

河流退潮,湖泊枯竭,土地贫瘠,村民生活艰难。

这一描写展示了
农村的贫困和环境的恶劣。

3.2 第二节
诗人继续描写了农村的困境,他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

村民缺粮,面容憔悴,贫困使他们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甚至有人饿死。

这一节展现了农村百姓艰难生活的现实。

3.3 第三节
诗人表达了对时政的不满和对统治者的批评。

他指责统治者沉湎于声色之中,忽视了人民的苦难。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民众遭受的苦难是统治者造成的结果。

3.4 第四节
诗人在诗的最后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国家的担忧。

他呼吁统治者关注农民的生活和国家的前途,倡导正直、民主的政治风气,希望能够改变农村的困境,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民众的幸福。

4、附件
本文档附带陆游《西村》的原文及翻译。

5、法律名词及注释
无。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陆游爱国诗歌赏析PPT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陆游爱国诗歌赏析PPT

鉴赏诗歌情感方法
一、看题目。 (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歌内容) 二、看作者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写作背景,联系所学诗歌) 三、看关键字词句 (意象、直接表达情感的字词等) 四、看注释 看题干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1、以下对《诉衷情》内容理解不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觅封侯】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关河】关塞、河流。泛指汉中前线 险要的地方。 【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 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 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背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时所写
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采用什么了抒情 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抒情(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活动三:自由诵读,学生展示。
朗读示范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写作背景:《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 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 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 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思考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
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
翁。
1、这首诗中,哪个字体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悲”是本诗的诗眼 2、诗人为何而“悲”? 有生之年不能看到祖国统一而悲伤。 3、诗中只有悲伤之情吗? 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 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鉴赏诗歌情感方法一
◆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写作背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僵卧】躺卧不起,形容老病。 【戍轮台】:指守卫边关。戍,守卫。轮台,古地名,在今 新疆轮台南,汉王朝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代指边关。 【夜阑】夜深,夜将尽。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思考: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 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风雨”在诗中有何含义? 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枕上作(陆游) •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 壮日自期如孟博 ,残年但欲慕初平 。 •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 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 而有童子之色”。 3.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 以声衬静(手法) “孤灯无焰”,闻声才知道“穴鼠出”,听到踩踏枯枝 发出的声响,推想是“邻犬”在夜行,由此表现出深夜的 静谧凄清(具体阐述“手法”) 刻画出诗人夜不能寐的形象,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 (作用或情感)
• 8.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 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 深意:这两句诗表面是说原来就已知道造物者 心肠与常人不同,他白白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 视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 用武之地的愤懑。 • 作用:在语意上与上文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 艺术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悲愤,动人心魄。 • 问什么答什么
• 鹧鸪天
陆游
•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 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 老却英雄似等闲。 • [注] ①玉瀣:美酒。②《黄庭》:道家经典。③元:同 “原”。 • 7.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 活态度? • 描写了诗人饮酒、竹林漫步、读书、卧榻看山等生活画 面 • 表明诗人的一种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的生活态度。 • 问什么答什么
谢池春(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 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 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 2.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诗句简析。 • 本词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曾经意气风发、慷慨豪迈(或拥有 豪情壮志),而今失落苦闷沉痛的爱国词人形象。(总说) •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写出词人军旅生涯中表现出 的振奋人心的英勇与豪气;“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愿望落空,作者被迫隐居家乡,泛舟镜湖等地,以自我解闷 消遣。“望秦关何处”写出了词人对祖国河山长久无法收复 的沉痛的爱国之情。(具体结合诗句简析)

陆游(1125 年—1210年),字 务观,号放翁,汉族, 越州山阴(今绍兴) 人,南宋文学家、史 学家、爱国诗人。
• 陆游诗文兼具李白的 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 郁悲凉。
谢池春(陆游)狼烟夜举。朱颜 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 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 1.全词主要采用了哪一种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 全词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手法) • 词人上阙回忆了当年意气风发,拥戈戍边,吞杀敌虏的豪 迈气魄。下阙描写了此时 “功名梦断”,闲居江南,空望 秦关的生活处境。(解析=具体阐述怎么对比的) • 今昔对比,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虚度流年的痛苦感伤。 (作用或情感)

• • •

• 枕上作(陆游) •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 壮日自期如孟博 ,残年但欲慕初平 。 •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 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 而有童子之色”。 4.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 诗人早年像孟博一样“有澄清天下之志”,希望能能够 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2分); 晚年羡慕黄初平“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希望学得 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2分); 就产生了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归隐之心,从中可以看出 诗人内心壮志难酬的激愤和无奈(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