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苏州民谣 传承吴语文化
浅谈苏州民间童谣的学习
浅谈苏州民间童谣的学习几乎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童谣,童谣充满了美好的童趣,带给人们童年的回忆。
哼唱音韵和谐、节奏多变、语句简练、易懂易记、幽默诙谐。
然而现代的孩子们对苏州的历史文化、民族习俗知之甚少,苏州方言等宝贵文化在渐渐淡忘。
苏州童谣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不仅能开阔幼儿眼界,在幼小心灵中播撒下民间艺术的种子,而且对于培养幼儿的爱乡和爱国之情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这些童谣中有歌唱时令、节气,农民耕作的劳动歌,有歌唱儿童生活、意境优美的儿歌,有歌唱苏州风物、花鸟鱼虫的杂歌等等,它们具有相当浓厚的儿童情趣和一定的教育意义。
标签:苏州童谣;社会化;幼儿发展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依山傍水,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吴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小桥流水的清雅别致、苏式糕点的甜香软酥糯,更在于其别具一格的吴侬软语之美。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和许多其他方言一样,却在一日生活中渐渐淡出了人们生活的舞台,失去了主导地位。
现代的孩子们对苏州的历史文化、民族习俗知之甚少,苏州方言等宝贵文化在渐渐淡忘。
然而风趣幽默、清新朴实的苏州童谣,正是引领幼儿接受苏州语言的最好形式。
不仅能使幼儿在现代文化氛围中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且能扩大幼儿眼界,在幼小心灵中播撒下民间艺术的种子,尤其对于培养幼儿的爱乡和爱国之情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我们班把苏州童谣学习作为班级特色,选取了幼儿易于接受的苏州童谣,运用现代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初步的苏州民间童谣教育。
通过一年的粗浅尝试和探讨,在童谣的教学中引导幼儿感知苏州,引发幼儿稚朴的爱乡和爱国情操,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一、选择适合幼儿的题材,感受苏州方言的魅力苏州话的轻清柔美,久已成为文化的标识。
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泰伯奔吴带来中原地区的华夏语,又经过两千多年无数的变异和融合,才形成可今天的吴语体系。
苏州方言历来被陈伟“吴侬软语”,是吴方言的代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柔”、“甜”、“温”、“糯”。
苏州方言的调查报告
苏州方言的语音系统
声母系统
苏州方言有20个声母,其中部分声母有特殊的发音方式,如浊音 声母和边音声母。
韵母系统
苏州方言有43个韵母,其中部分韵母的发音方式和普通话有所不 同,如入声韵母和部分鼻音韵母。
声调系统
苏州方言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其中入声调比较独特,是短促的发 音。
苏州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
苏州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苏州方言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要点一
现状
苏州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 和普通话的冲击,使用人数逐渐减少,传承受到威胁 。
要点二
问题
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机制,年轻人对苏州方言 的认知度和使用意愿降低,方言的传承和发展面临断 层。
苏州方言保护的措施和建议
措施
建立和完善苏州方言的保护政策,加强法律 法规的保护和执行力度,保障方言使用者的 权益。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语音识 别、人工智能等,开展苏州方 言的数字化保护和研究工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海外吴语研 究机构和学者开展交流与合作 ,推动苏州方言研究的国际化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方言使用人群
苏州方言的使用人群较广,包括苏州市的本地居民、外来务工人员以及部分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学语言。
苏州方言的使用变化趋势
方言使用变化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外来人口的涌入, 苏州方言的使用逐渐受到普通话和其他 方言的影响,使用率有所下降。
VS
年轻人使用情况
年轻一代对苏州方言的掌握程度逐渐降低 ,很多年轻人已经不能熟练使用或只会听 不会说。
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苏州方言教学,培养年轻 一代对苏州方言的认识和兴趣。
建立苏州方言保护和传承机制,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
民间推广苏州话,值不值得?
民间推广苏州话,值不值得?民间推广苏州话,值不值得?本报记者张丫漫画开俭热爱国学文化的苏州小姑娘胡予安,日前成了苏州相城御窑幼儿园苏州话童谣活动的“正音老师”,帮助这些小苏州纠正不准确的苏州话发音。
给小苏州纠正苏州话唱唱童谣,看似很简单的工作,之前却找不到“专业的”老师,许多苏州人对苏州闲话中的一些发音知之甚少,更别说孩子。
苏州话面临传承困境并不是近几年才有的话题,早已引起语言学者、政府的持续关注。
在苏州民间,也有一批人在推广苏州话的漫漫征途上,奋力前行。
A深入骨髓地热爱这种语言1988年生于苏州仓街的胡予安,热爱吴地文化,在天津、西班牙完成学业后回到苏州,用教西班牙语、做西班牙语翻译赚的钱,办起了汉服社团、研究起苏州话。
早已通过“苏州话辅导师”培训的她,很想教别人说苏州方言。
“我发现苏州话目前面临的情况是,想教的人没地方教,想学的人没地方学。
”胡予安说,她一直想开一个免费的苏州话培训班,目前正在阅读关于苏州方言的书籍,准备编辑一套简单易说的苏州话拼音教材。
2012年一项关于苏州话的随机调查显示,7岁以下儿童听力下降到24%,3/4的7岁以下儿童听不懂苏州话。
时隔两年多,苏州职业院校教师发放问卷调查发现,中小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苏州话的比例小于10%!面对这些数据,在外学习、工作了7年之后回到家乡的胡予安,曾觉得自己回家回得太晚了,看到苏州话“落魄的样子”,她放弃了许多业余时间,全身心投入到“拯救”苏州话的行列当中。
“学好苏州话,对学习外语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西班牙语教师,胡予安在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发音不准,分不清轻浊音的问题。
她说,假如他们都会说苏州话,这个问题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
“苏州话中的音非常多,光单字就有7个音调,有的音调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但在苏州话中仍然保留,加上连续变调等规律,应该说很难学。
但一旦掌握了苏州话,学起西班牙语、德语、日语的发音便相当容易。
简单地说,西班牙语中有许多音相近,但其实不同,很多北方人很难分辨,会说苏州话的人,一听就能听出来。
苏州方言的调查报告
03
苏州方言词汇调查
常用词汇及其特点
日常用语
饮食词汇
如“勒格”(那边)、“哉”(呢) 、“朆”(没有)等,这些词汇具有 浓厚的吴语特色。
如“小菜”(菜肴)、“点心”(零 食)等,这些词汇反映了苏州地区的 饮食文化。
苏州方言语音调查
声母系统
古全浊声母的今读音:苏州方言中,古全浊声母一般清化,平声字读送气清音,仄 声字读不送气清音。
古知、庄、章组声母在苏州方言中的读音:一般读为舌尖后音,即普通话中的翘舌 音。
古见、溪、疑、影、晓、匣母字在苏州方言中的读音:一般读为舌根清擦音或喉塞 音。
韵母系统
韵母的构成
苏州方言的韵母主要由元音和元音组成的复 合韵母构成。
04
苏州方言语法调查
词法特点
词缀丰富
苏州方言中存在大量的词缀,如 “子”、“头”、“儿”等,这 些词缀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如“椅子”中的“子”表示名 词。
动词变化多样
苏州方言中的动词有许多不同的 形式,如“吃”可以变成“吃过 ”、“吃好”等,这些形式表示 不同的时态和语气。
名词性别区分
苏州方言中的名词有性别区分, 如“先生”表示男性,而“太太 ”表示女性。
3
建立语料库
建立苏州方言的语料库,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语 言材料,促进苏州方言的研究和发展。
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策略
数字化保存
利用数字化技术将苏州 方言的声音、文字等资 料进行保存,确保语言 资源的永久保存。
开发语言应用
开发苏州方言的语言应 用,如语音识别、语音 合成等,让更多人能够 方便地使用和学习苏州 方言。
吴方言文化与江南民歌演唱的属性特质
吴方言文化与江南民歌演唱的属性特质吕琳【摘要】吴文化是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文化,它依托江南水乡的特有地理优势,形成独有的风格特质.吴文化的审美特质有"水、柔、文、融、雅"的特征.吴语方言对江南民歌有方言调值、押韵、双关语、村词和衬句等方面的影响,对其音乐形态的旋律、曲式、同宫系统、主属移宫等方面也产生重大的影响.吴文化与吴语方言孕育了江南民歌的鲜明特色,具有温柔敦厚、含蓄缠隐喻曲折、吟诵性强的特点,具有浓厚的水文化特点,体现并传承着"软、檑、甜、媚"的语风与音乐特征.【期刊名称】《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年(卷),期】2010(024)004【总页数】6页(P66-71)【关键词】吴文化;吴方言;吴歌;江南民歌;音乐形态;特质;演唱【作者】吕琳【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江苏,苏州,215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7“吴”——主要是江南①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然而在历史上,人们在使用“江南”一词时,却赋予它不同的地域范围。
据学者考证,“江南”之词始见于春秋时期,时指今江陵对岸的东南地段,范围极小。
战国时期,楚在长江南岸开拓土地,江南的范围亦随之向东南扩展,延及今武昌以南及湘江流域。
秦汉时期,江南主要指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今湖北南部和湖南全部,南达南岭一线。
而在实际应用中,“江南”的范围极为宽泛,秦汉人的观念中,“江南”包括了今天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
秦汉时人指称下游的江南地区用得最多的还是“江东”、“江左”等名词。
自孙吴立国江东,江东经济文化在经过秦汉数百年的相对沉寂之后,开始得到新的发展,其后,历经东晋南朝,都城建康已经形成为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随之,“江南”所指的范围也由西向东转移,成为一个意有所属的特指概念。
地区[1],它是中华文化中一支优秀的区域文化,吴地在上古时期属于荆蛮地区,殷末周初,泰伯、仲雍奔吴,将中原文化带入荆蛮,产生了吴文化。
江南民歌
异在内录内看从 程传容的容 民 古族 度播作江相 人音 是过一南差 的乐 有程比民不 记学 限中较歌大 的有即与 录调 与查 。所可流就 今的 变看传冯 人实 异出于梦 的际 今龙 但虽日的歌情 变然的记唱况 , , , ,
汉族民歌的江南色彩区位于我国长江下游南岸、 东海之滨。它的中心区域是苏南、上海、浙江以及赣 东北、赣中的大部分地区。它的四周是向其它色彩区 过渡的中间地带。北面,江苏的南通、镇江、南京、 安徽的芜湖等地是向江淮色彩区过渡的中间地带;西 面和西北面,江西的九江地区和吉安地区是向湘鄂色 彩区过渡的中间地带;西南面和南面,江西的赣南地 区、福建的闽西地区以及闽北地区是向闽粤台色彩区 过渡的中间地带。
唐诗中就有不少《吴声歌曲》格式的诗, 唐朝的五绝就是在《吴声歌曲》的基础上 形成的。《乐府诗集》中收录了“无名氏” 所作《吴声歌曲》(属清商曲辞 )共三百四 十余首, 基本己格律化, 大多是清丽动人 的民间情歌。也许是江南自然条件、 生活 方式所酿成的人民的性格、 气质、 方言、 爱好等方面影响的缘故,吴歌的风格比较温 柔敦厚、 婉约轻扬。
江 南 民 歌 的 语 言 特 色
江南民歌的旋律中,以五声音阶级进为 主,五音阶的特性很强,偶尔出现清角或变 宫,只做经过音看待,没有尖锐的半音音程 和强烈的半音倾向。乐汇的间域不宽,因而 旋律起伏不大。在江南的谣曲、山歌中,常 常有连续下行级进的乐汇,有如一串多倚音 向尾音作旋律倾向进行,较单纯地体现了江 南色彩特征。 江南民歌旋律中很少出现大跳音程,正 因为少,在旋律中显得十分突出。偶有大跳, 必然是受到语言声调的影响,音调亦表现出 地方方言的色彩个性。 江南民歌中经常出现乐汇重复甚至句重复 的手法,有人认为这是音乐素材单调造成的 现象,其实不然,这种有意进行重复的方法, 表现了对语气加重和欲诉不尽的特殊效果。 有的还带有风趣或数唱的意味。
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歌”保护与传承的维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歌”保护与传承的维度作者:朱义华来源:《中国市场》2013年第36期[摘要]吴歌是吴语文学、吴声歌曲与吴地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兼口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于一身,融文学性与音乐性于一体。
这种特性使得吴歌既具静态的人文研究价值,更具动态的艺术欣赏与社会服务功能,也因此赋予了人们更多认识鉴赏、保护传承吴歌的维度,如文化遗产、民俗文学、地域音乐、吴文化学与译介学等。
这些维度的切入,尤其是跨文化译介视角的切入,既有利于实现吴歌的在世界范围内的保护与传承,也可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吴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6-0037-021 吴歌简介吴歌是以苏州与无锡为中心的吴语地区民歌民谣的总称,主要指下层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而集体创作的一种代代相传的口头文学艺术样式,具有“委婉清丽、温柔敦厚、含蓄缠绵、隐喻曲折”[1]的特点,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歌生动地记录了江南农民和下层人民的生活史,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宝贵的民间遗产,为研究吴语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史与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佐证。
吴歌反映着吴地社会风貌与风土人情,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是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和谐整合而形成的一种民俗体裁,它寓文学性与表演性于一身。
就其语言特征而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吴歌文本非常接近日常吴语方言,通常以劳动歌、时政歌、酒歌、情歌、儿歌以及仪式歌等形式表现某一主题,时而叙事、时而描述、时而抒情、时而又议论,特色鲜明地反映或记录了民间的生活与现实。
而从其非语言特征看来,吴歌又是一种适合即兴表演或舞台演出的艺术样式,这是因为吴歌的构成因素不但涉及诗歌、歌谣、词曲、戏剧等文学性元素与语言态符号,而且还涉及民俗音乐、舞蹈、表演、服饰、背景等诸多非言语的视觉与听觉因素。
江南音一曲,传唱千年
■我的江南/Jiangnan江南音一曲,传唱千年记者I陶瑾疗一哥哎,水田里么一片水汪汪哎。
阿妹哎,Kn秧苗苗么长勒得土方浪哎,赤则个脚么撩H」起小脚膀哎……这是白弗最古老的声音。
山歌是昊歌中最常见的形式,唱出了昊地乡情。
除此之外,吴歌还有号子、小调、风俗歌(有的叫仪式歌)、儿歌等许多样式。
总之在江南水乡用吴语演唱的民间歌谣,都可以称之为吴歌。
古老的吴歌被一代代人传唱,更具生命力。
对于吴歌的保护、传播与传承,苏州也从未停下,并在变与不变中不断寻求新意。
苏州人怎能不识吴歌曾经,苏州大街小巷,人人爱听那一曲委婉清新的吴歌。
曾经,有个山歌协会还举办了一场对歌比赛,几百名山歌手在河两岸一字排开,歌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吴歌的盛况不止于此。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白弗山歌的优秀作者和歌手六上北京,二进中南海,由陆阿妹演唱的芦墟山歌《五姑娘》,填补了汉族无长歌的空白。
吴歌作为一门古老的非遗宝藏,距今已有几干年的历史。
吴歌不是“阳春白雪”,而是老百姓自己的"下里巴人”。
它生动记录了江南农民和下层人民的生活史,承载着一个民族上千年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
吴歌始终伴随着农民和渔民的劳作与生活,它飘荡在田境地头、船头水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唱一方歌。
鱼米之乡的江南苏州,形成了几种不同地域文化的山歌流派,即常熟白弗山歌、张家港河阳山歌、昆山昆北山歌、太仓双凤山歌、吴江芦墟山歌以及胜浦山歌、白洋湾山歌、阳澄湖山歌。
白弗山歌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在吴歌中一枝独秀。
它的曲调丰富多变,有大山歌、小山歌、四句头、三吆三环、划龙船调、搭凉棚调等几十种曲调。
河阳山歌保留了生活的原汁原味,仿佛是一幅画,画中人物呼之欲出,表情丰富细致。
而白洋湾山歌犹如水中涟漪沁入你的心田。
"头一只台子四角方,岳飞枪挑小梁王。
第二只台子凑成双,辕门斩仔杨六June2019郎……”白洋湾地区的“山歌达人”顾凤珍唱起《十只台子》,让人听完意犹未尽。
吴歌的保护及传承问题研究
吴歌的保护及传承问题研究刘雅婧社会学院08历史0803401028内容摘要吴歌,是文学史上对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
吴歌口口相传,代代相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表现男女爱情为主。
在目前的状态下,通过吴歌的自我创新与后备力量的培养,并辅之以其他有效方式来保护和传承吴歌这一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吴歌的保护及传承问题研究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歌似乎一直处于一个被人忽略的位置上。
如何才能让吴歌不会因此而自生自灭呢?让我们一同来好好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关于吴歌的内容说到吴歌,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一个问题,吴歌是什么?吴歌,是文学史上对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
吴歌口口相传,代代相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表现男女爱情为主。
顾颉刚先生在他写的《吴歌小史》中说道:"所谓吴歌,便是流传于这一带小儿女口中的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包括"歌"和"谣"两部分,"歌"一般说就是"唱山歌"也包括一些俗曲之类,"谣"就是通常说的"顺口溜"。
"这一带",大致是指长江三角洲的吴语地区。
由于历史上历代区域划分不同,早期"吴"是吴国领域的概念,甚至包括现在的南京和扬州等地。
现在所说的"吴",是指吴语地区,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即是江、浙、沪等地的同一个语言文化圈,同属传统吴文化范畴。
苏州恰在它的中心地位,它是一座以"天堂"美名享誉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采集吴歌,也以它为中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苏州民间儿童歌谣的艺术特点与文化价值
2023-11-08CATALOGUE 目录•引言•苏州民间儿童歌谣的艺术特点•苏州民间儿童歌谣的文化价值•苏州民间儿童歌谣的传承与发展•结论01引言背景苏州民间儿童歌谣作为中国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厚的文化价值。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歌谣正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意义对苏州民间儿童歌谣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研究背景与意义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挖掘苏州民间儿童歌谣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分析其在当今社会的应用与传承,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收集、田野调查、深度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法,从历史、文化、社会和心理等多个角度对苏州民间儿童歌谣进行研究。
研究目的与方法02苏州民间儿童歌谣的艺术特点03韵律优美苏州民间儿童歌谣注重音韵和节奏,通常具有优美的韵律和旋律,易于吟唱。
语言特点01童趣性苏州民间儿童歌谣的语言通常简单易懂,充满童趣,适合孩子们的口味。
02形象生动歌谣中的词汇形象生动,能够引发孩子们的联想和想象,使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内容特点娱乐性歌谣的内容通常具有娱乐性,能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民俗性许多歌谣反映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是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教育性许多苏州民间儿童歌谣都具有教育意义,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形式特点简洁明了苏州民间儿童歌谣的形式简洁明了,结构紧凑,易于记忆和传唱。
幽默诙谐许多歌谣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能够引发孩子们的笑声和兴趣。
朗朗上口歌谣的句式简短,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易于为孩子们所接受。
03苏州民间儿童歌谣的文化价值苏州民间儿童歌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唱这些歌谣,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许多苏州民间儿童歌谣都包含着道德教育的元素,例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能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苏州评弹的语言艺术
境,这样才能将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舞台上。
自打我接了这个角色之后,就处处当有心人。
为了演好《风雪之夜》,我一个人悄悄地去过建筑工地,了解农民工的工作环境,观察他们的生活状态。
在灶房里与烧饭的大姐唠过磕,在工地上与砌墙的大哥拉过呱。
我还特地去了住在农村的亲戚家,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三秀的影子,看到了农村人纯朴善良的品质,感受到了她们生活的艰难与不易。
我在剧中面对“丈夫”难以团聚的失望与无奈时的那段唱,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情感,有柔情有期待也有母爱。
说句心里话,我是用心去演唱的,每每唱到这里都会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这段唱词是这样的:“这一回我进城把你看望,心里边说不上有多欢畅。
一年来你在外打拼把家想,三秀我也像屋檐下长的瓜秧。
白日里有活扛着没空想,到晚上倍感寂寞恨更长。
瞅瞅枕边空荡荡,看看孩子睡得香。
摸摸床头全家福,夜夜思念在远方……”此时此刻自己完全进入了角色,成了剧中的三秀。
“我”已经不复存在了。
舞台艺术是直接靠我们演员的形体、思想、情感来创造的,不但需要体验生活,还要准确地把握、表达生活,演员不但是角色的创造者,也是角色的自身。
所以真正演好一个角色并非易事,我们既要走进角色的生活,还要走进角色的世界,要达到角色是我,我就是角色的艺术效果。
《风雪之夜》中的三秀让我慢慢悟出了这个道理。
所谓苏州评弹,包括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两个大的门类。
苏州评话,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大书,主要讲的是家国天下等经典历史故事,以说表角色为主,通过叙述情节、描写人物来表演,舞台表演形式上只说不唱。
而苏州弹词,俗称为小书,是通过三弦和琵琶的弹唱,将才子佳人的柔情蜜意、人情世故娓娓道来,演出形式上有说有唱。
作为中国曲艺多个门类的集大成者,苏州评弹这门艺术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磨练和捶打,将我国江南一带多如繁星的各地方曲艺和民间艺术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从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同时,苏州评弹不断自我提升,且发展与演变趋于成熟,成为了我国江浙沪传统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
苏州文化遗产
具地域特色的苏州本土戏剧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江苏省苏州苏剧团、苏州戏曲博物馆苏州评弹(曲艺):苏州评弹是运用苏州方言为主的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两个曲种的合称,是中国民间曲艺的杰出代表。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苏州市评弹团、苏州评弹学校、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张家港市评弹团、常熟市评弹团、太仓市评弹团、吴江市评弹团、苏州市吴中区评弹团。
桃花坞木版年画(民间美术):苏州桃化坞木刻年画是我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被誉为“东方古艺之花”。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苏州桃花坞年画博物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
苏绣技艺(民间美术):历史悠久,针法活泼,精细雅洁,绣品有“平、光、齐、匀、和、顺、细、密”的特征,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苏州刺绣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刺绣艺术馆、高新区(虎丘区)镇湖刺绣行业协会。
宋锦织造技艺:宋锦制作技艺开创于宋代,与四川蜀锦、南京云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
南宋以来,苏州一直是宋锦的主要产地。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苏州丝绸博物馆、中国苏州丝绸文物复制中心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缂丝是以“通经断纬”为主要织造方法的传统手工技艺,被誉为“织中之圣”。
苏州是目前世界唯一缂丝产地。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苏州刺绣研究所有限公司、王金山大师工作室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工领衔,集漆工、雕工等建筑工种于一体的中国古典建筑营造工艺。
天安门与苏州古典园林是其代表作品。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吴中区文体局、吴中区胥口镇人民政府。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御窑金砖”是苏州陆慕御窑村所产的特大细料方砖,自明成祖以来即为皇家建筑所专用,近年多用于故宫、古典园林等古建筑修复。
其技艺为我国窑砖烧制技艺的代表之一。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相城区文教局。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明代中叶以来,以苏州为中心形成的家具制作技艺,世称“苏式”,造型典雅古朴,雕刻精细,技艺精湛。
非遗系列文化——苏州评弹 文化传承 传承保护 主题宣传PPT课件
又有着各自的特色。沈俭安嗓音哑糯,行腔委婉,韵味醇厚,而薜筱卿嗓音清脆,吐字锉锵,口角爽利、两种
唱腔正好互相映衬,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STORY-TELLING AND BALLAD SINGING IN SUZHOU DIALECT
业学校——苏州评弹学校于1962年
弹
正式成立。从此,评弹艺术人才的
培养走上了一条现代艺术教育与传
统师徒传承相结合的崭新之路。
STORY-TELLING AND BALLAD SINGING IN SUZHOU DIALECT
PART01 苏州评弹历史沿革
2000年由文化部主办的首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是一项全国性的苏州评弹艺术展演活动,此后每三年举办一届。
州
赞体说唱。关于苏州弹词的艺术形式有“优人百戏,击毬关朴。渔鼓弹词,声音鼎
沸”的描述。 评
苏州评弹与昆曲、苏州园林一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文化三绝”。 2006年,
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增项目名录。 2008年及2011年入选第
弹
二批及第三批扩展项目。
苏州评话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的吴语地区;苏州弹词发源并流 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区。
STORY-TELLING AND BALLAD SINGING IN SUZHOU DIALECT
非
遗
系
列
PART02
苏州评弹
艺术流派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TORYTELLING AND
BALLAD SINGING IN
苏州地区民歌文化探微
苏州地区民歌文化探微作者:赵欣怡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5期摘要:吴歌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民歌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吴歌的核心内容,代表着吴歌的精髓。
本论文拟从苏州民歌的源流及发展、苏州民歌的地域性特征以及苏州民歌的传承与保护等三个方面探索以苏州民歌为典型代表的吴歌的文化特征,以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苏州民歌的演变历程,总结苏州民歌的内在特征,并力求唤起政府和人民对苏州民歌的重视和保护。
关键词:苏州地区;民歌文化;吴歌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5-0128-02一、苏州民歌的源流及发展苏州地区的民歌是吴歌的核心组成部分。
吴歌,是指用吴语、吴音演唱的,流传于吴语地区的民歌民谣。
“吴语地区”这一概念,应该是指以苏州为中心的太湖周围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行政区划基本属于江浙沪,范围大体上包括今浙江的嘉兴地区、江苏的苏锡常地区、上海的郊区各县等地。
吴歌是依托于吴语形成、发展的,苏州地处吴语中心区,因而历史上对吴歌的采集也大都是以苏州地区为中心展开的。
苏州民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楚辞·招魂》:“吴歈蔡讴,奏大吕些”;魏晋南北朝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时,将搜集到的吴歌编入了《清商曲辞》的《吴声歌曲》中,五言句式,多数是情歌;明代,冯梦龙采录宋元到明中叶流传在民间的大量吴歌,用吴方言记录,辑录成《山歌》、《挂枝儿》,以情歌为多,句式上发展为七言;清代是长篇叙事吴歌的成熟繁荣时期,经书商刊刻、文人传抄和民间艺人的口传,保存了大量长篇叙事吴歌,如,《五姑娘》、《赵圣关》、《卖盐商》、《打窗棂》等;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发起了歌谣运动,编辑出版了《歌谣》周刊,《吴歌甲集》、《吴歌乙集》、《吴歌小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吴歌得到了大量的搜集、整理、研究,特别是长篇叙事吴歌的发现、挖掘,和“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歌谣卷的编纂出版,使大量的吴歌得到了抢救性的搜集和保存。
十首清丽委婉吴语软侬的苏州评弹
十首清丽委婉吴语软侬的苏州评弹三弦琵琶喝茶听评弹是江南的传统休闲形式,再加上评弹曲韵优美,节奏清丽,亦说亦唱,叙事抒情,细腻含蓄,委婉动听。
一茶一坐间,欣赏一曲评弹,或是听听演员们改编的江南小调,消遣时光、松弛神经、释放心情,不亦乐乎。
这一期的苏州评弹,让我们从风靡大江南北近半个世纪的评弹样板戏《蝶恋花》开始吧,这曲评弹文革时期达到了巅峰哦。
别错过酥到骨子里的10首苏州评弹01演唱:余红仙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优秀作品,于1960年秋在上海的西藏书场首次公演,由弹词演员余红仙演唱,一举成功。
半个世纪以来,它风靡大江南北,不仅是苏州评弹艺术创新的经典代表,而且在新中国的音乐史上也有着一种特殊的地位。
这首评弹最初是三弦和琵琶伴奏,文革期间改成意气激昂、充沛磅礴的旋律,并以管弦乐队的伴奏,200人的合唱队伴唱。
这在文革期间,能体现吴刚捧酒、嫦娥迎舞、忠魂泪飞的形象。
评弹最后的合唱把这首充满革命豪情的诗篇推向了高潮,连歌数叠,歌声虽尽而词意不尽。
02弹唱:高博文、解燕根据1937年老电影《马路天使》中演唱的插曲《四季歌》改编的苏州评弹风情展《江南如诗》,用吴侬软语唱响丝竹江南,如诗如梦。
这首曲子从各个方面具体描写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生动的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景象。
使人不经意间走进这幅美丽的江南画卷之中。
江南,梦里的江南,小桥流水,灰瓦白墙,一幅墨染的小镇,一狭石板桥曲曲弯弯,在细雨润酥的云雾里走来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白衣飘飘的书生邂逅,攥写成江南芳菲四月里一段段荡心动魄的传奇。
江南,梦里的江南,层峦叠嶂,一衣带水,秀色可餐。
一抹落日的余晖倾洒,就笼罩了如诗如画的碧水青山,好想驾一叶扁舟,摇一浆撸,携一枚筝,在湖中央,在落霞与孤鹜齐飞中,弹拨一曲渔舟唱晚。
有谁,听弦音。
03弹唱:施斌《玉蜻蜓》故事是这样的:苏州南浩街的富豪金贵升,夫妻关系不睦。
金贵升私恋尼姑王智贞,以扇坠玉蜻蜓为信物相赠,并留宿庵中,不思归家,致智贞怀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唱苏州民谣传承吴语文化
作者:许晓萍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5年第02期
摘要:现在的幼儿基本上不会说苏州话
吴侬软语、粉墙黛瓦、苏州园林等是苏州文化的精髓。
苏州话发音方式具有低吟浅唱的独特韵味,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能听到的吴侬软语越来越少,现在的幼儿基本上不会说苏州话了。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1)二十世纪末以来,推广普通话。
老师和幼儿交流基本说普通话。
(2)随着苏州的发展,吸引着新苏州人的加入,不同区域的人员之间交流使用普通话,用普通话交流形成了习惯。
而幼儿对语言的学习是在与人进行语言交往的环境中进行的,综上所述,缺乏说苏州话的语言环境、缺乏模仿对象、缺乏同伴交流,是导致苏州话退化的重要原因。
幼儿正处于语言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严峻的现实让我们担心: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孩子还会不会说苏州话?原汁原味的苏州民谣会不会失传?哪怕有文字记录,一旦不会说了就多了一点遗憾。
在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决定选择苏州民谣作为幼儿学习苏州话的切入口,以苏州民谣为原生媒介,探索幼儿学习苏州民谣的方法,激发幼儿学说苏州话的兴趣,加深对地方文化的感受、理解和热爱,让吴侬软语传承下去。
一、收集苏州民谣的方法
苏州是一个文化古城。
我们深刻认识到地域文化和苏州传统文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苏州民谣是苏州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那么,如何收集民谣资源呢?
1.全民动员,口耳相传
民谣起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带有鲜明的民间文学印记。
民谣收集第一方法是全民动员,口耳相传。
同事同学、家长孩子、亲人朋友、老苏州人等,把脍炙人口的民谣收集起来。
2.全网搜索,丰富多彩
网络是快速、便捷获取大量民谣的最好平台。
我们通过网络收集民谣的文字记录、视频影像资料、语音资源等。
还通过《苏州闲话》《吴音小字典》等网站掌握吴语的正确发音方法。
3.全文阅读,深挖细掘
购买苏州话书籍,通过查找文献,搜集和分析文献资料,例如,《吴歌》《苏州史志》《苏州儿歌》《吴县志》《苏州话寻根》《苏州方言研究》等书籍,深挖细掘,获取优秀的苏州民谣资源。
4.全程关注,及时增补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从开始就全程关注着民谣资源,从动态的信息资源中筛选出新的民谣,及时增补优质民谣。
二、苏州民谣的教学策略
1.明确目标,制订计划,使幼儿学习循序渐进
有了优质的民谣资源后,如何教民谣,避免在教学中的随意性呢?幼师需要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班级幼儿掌握苏州话的情况等,明确阶段目标,合理制订教学计划。
让民谣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2.创设环境,渲染气氛,使幼儿进入苏式情境
环境起着隐性的教育作用,在进行民谣教学时要精心创设环境,不断增加苏州元素。
环境布置要及时跟进主题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开设“姑苏人家”,苏州园林的“花窗”“粉墙黛瓦”等游戏区域。
精致的苏式情境带着幼儿进入学习苏州话的氛围,激发幼儿愉悦的情绪情感,让民谣学习变得更快乐。
3.多种形式,丰富教学,激活苏式味道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调整和探索,我们找到了适宜幼儿学习民谣的方法,让幼儿在传唱民谣的过程中爱上民谣、爱上苏州话。
(1)游戏民谣反复唱,感受多多兴趣浓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民谣简单有趣,贴近幼儿的生活,而且游戏民谣的歌唱就是伴随着民间小游戏进行的。
民谣内容简单、方法易学,不需要复杂的材料,不受场地的限制,特别引人入胜。
幼儿在课间休息、餐前餐后,两个人动动手,开开口游戏就开始了。
例如,《炒黄豆》《拍箩麦》……游戏民谣的学习,可以大大激发幼儿学说苏州话的热情和兴趣,形成学习说苏州话的良好氛围。
幼儿在唱唱玩玩的快乐游戏中,感受着苏州话特有的韵律。
(2)扮演角色表演唱,体验多多激情高
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进入情境的学习能够带给幼儿更多真实的情感体验。
例如,让幼儿扮演导游角色来介绍苏州地名并学习民谣《地名歌》【一人弄,二门口,三茅观巷,司(四)前街;吴(五)趋坊,陆(六)家巷,戚(七)姬庙弄,北(八)街上;九胜巷,十全街。
】让幼儿戴上蓝印花布帽子、围裙来扮演小吃街的营业员,招揽生意、推广苏州特产,这样孩子们的感觉马上就出来了。
使幼儿在声情并茂的演出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快乐的体验更让幼儿乐于去了解苏州、了解吴文化,带给幼儿学说苏州话的元动力。
(3)你问我答问答唱,趣味浓浓互动强
问答民谣可以男女问答、你问我答,在一问一答的趣味互动中,大家动口、动脑,你来我往,互动性强,大大增加了学习说苏州话的趣味性。
且问答民谣内容有趣、充满智慧、贴近苏州人的生活,体现了吴文化的智慧和幽默。
例如,问答民谣《你姓啥》等,内容生动幽默,学起来轻松愉快,幼儿学得欢乐又开怀,感受着苏州人民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吴式幽默。
(4)老旧民谣改编唱,创意无限新意多
苏州民谣有它的“古韵”,反映的是过去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部分苏州民谣内容已和时代不符。
老民谣只有经过改编,加入现代幼儿的生活气息,赋予民谣“今风”,才能保持苏州民谣旺盛的生命力。
改编老民谣的过程,也给幼儿提供了创意空间。
例如,改编的民谣《苏州是个好地方》(苏州是个好地方,苏州啥个好?漂亮个园林风景好。
苏州是个好地方,苏州啥个好?好吃个物事不不少。
苏州是个好地方,苏州啥个好?精致个工艺品呱呱叫。
)在这个过程中,苏州园林等都是幼儿想出来的,老师要负责把幼儿想出来的东西调整得更加工整、押韵,更具苏州民谣的韵味。
4.多元途径,多重体验,丰富苏韵视角
(1)组织专题活动,提供民谣舞台,激发幼儿对苏州话的热情度
为了让每一个幼儿学有所用,老师给苏州民谣提供表演的舞台,还要组织专题活动。
例如,民谣表演、亲子民谣游戏乐、爷爷奶奶教我说民谣等。
在一次次的表演活动中,幼儿对苏州民谣越来越有感觉,越来越喜欢。
(2)安排专门时间,提供专业光盘,提高幼儿对苏州话的灵敏度
每天安排幼儿在午睡前听《学说苏州话》语音,进行集体的倾听。
为幼儿提供学说苏州话的语音环境,通过专业标准苏州话的倾听练习,来提高幼儿对苏州话的灵敏度。
(3)合理利用媒介,收听(看)专题栏目,增加幼儿对苏州话的熟悉度
幼儿在园时间有限,幼师要请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回家途中收听苏州话广播,①了解交通信息,②可以学说苏州话。
回家收看苏州话节目《施斌聊斋》等。
还设置《苏州新闻》小广
播,鼓励幼儿把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后知道的新闻和同学分享交流,增加幼儿对苏州话的熟悉度。
(4)丰富业余生活,欣赏高雅艺术,提升幼儿对苏州话的品位
苏州有很多优秀的吴文化,我们鼓励幼儿在双休日多出去走走、看看,欣赏园林的精致,感受生活的舒适。
在园林中可以听到苏州评话、苏州弹词,还能欣赏优美的昆曲,优秀的吴文化和苏州园林相得益彰。
外出游玩丰富了幼儿的业余生活,更提升了幼儿对苏州话的品位。
(5)加强家园联动,延伸教学时效,优化幼儿学习苏州话的成效
幼儿在园学习的民谣,要鼓励幼儿回家去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这样既增加了亲子感情,又延伸了教学时效,让幼儿有更多练习和传唱民谣的机会。
且有些爷爷奶奶苏州话说得比教师更标准,加强家园联动,充分发挥了家长资源的优势,优化了幼儿学习苏州话的成效。
丰富多彩的民谣内容,形式多样的民谣表现,苏州民谣教学的叠加效应正在显现。
苏州民谣的学习让幼儿更了解了苏州的民俗风情、园林艺术、苏州美食等,增加了新、老苏州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幼儿树立热爱家乡的情感。
老民谣的新传唱,让幼儿从心底爱上了我们的“吴侬软语”,更深刻地了解了吴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的魅力,从心底激发了幼儿对吴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意识。
真切地希望幼儿三年的幼儿园时光,保留在一首首甜糯的苏州民谣传唱中!
参考文献:
周兢,程晓樵.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编辑郑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