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
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附带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附带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诗经·周颂》中的祭文有谓:“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於乎不(丕)显,文王之德之纯。
假以溢我,我A.国民政府推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6.两则材料在政治权利规定上的不同,主要是由于()C.国民经济日益恢复D.对外交往打破僵局8.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1980年全国人大才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制定了“税负从低、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的税收原则。
主要原因是()A.法律法规颁布滞后B.长期实行计划经济C.个人收入大大增加D.民主意识不断增强9.14世纪,西欧一些城市成立了城市同盟并制定了同盟法律,于是出现了一个所谓“法律圈”现象,如德意志地区莱茵河畔法兰克福的法律为49个城市所采用。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B.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C.基督教会实力的削弱D.欧洲大陆法系的形成10.从长远的历史效果来看,文艺复兴虽然倡导了人性解放,繁荣了文学艺术,却并没有改变欧洲社会的基本格局;而宗教改革尽管在主观动机上非常保守,却酿成了近代欧洲社会翻天覆地的历史大变局。
这是因为宗教改革()A.进一步适应欧洲社会发展需要B.从根本上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圣地位C.推动了欧洲诸多新教派的出现D.直接促成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浪潮11.如图所示为20世纪80年代的漫画《边境计划·柏林墙是这样的》。
该漫画()A.旨在维护战后美苏的政治利益B.说明两德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C.反映了国际格局发展的新趋势D.揭露了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野心12.观察下侧漫画(lraq、Afghanistan、Balkan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霸权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B.冷战能有效抑制地区性冲突C.当地人冷战思维依然强烈D.多极化趋势不利于世界和平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模拟试题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模拟试题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固化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阻碍了经济的发展D. 限制了文化的发展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宝物D. 军事征服4.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哪些后果?A. 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B. 促进了与西方国家的交流C. 阻碍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D. 增强了中国的国力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其主要意义是什么?A. 推翻了清朝统治B. 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C. 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D. 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始6.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A. 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B.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完成C. 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D. 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强国7.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望远镜8.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商朝的建立B. 周朝的建立C. 秦朝的建立D. 汉朝的建立9.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最早开始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10.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答案:1-5 B,B,B,C,C;6-10 C,D,B,A,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_________。
2. 唐朝的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当时__________的中心。
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庞大,其中最大的船只被称为__________。
4.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在__________上的差距逐渐拉大。
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
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梁启超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
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
’’梁启超认为()A.宗法制度最早起源于周代B.宗法制度影响至今C.家方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D.族比国家更重要2.(4分)汉代继承了秦朝抽取人头税的做法,规定:年龄在15到30岁之间的未婚女性需缴纳5倍于常人的人头税。
这主要反映了汉代()A.鼓励人口生育B.女性社会地位低C.社会矛盾尖锐D.政府管理能力差3.(4分)《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如图所示。
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
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B.民众的税收负担沉重C.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D.财政困难和军备废弛4.(4分)明代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行省之下有府、州、县,县是中央政府任命官员的最基层单位。
每个县有一个县官,根据省籍回避制度,必须由非本省出身者担任。
明代推行“省籍回避制’’()A.激化了社会矛盾B.有利于中央集权C.净化了官场风气D.推动了地区交流5.(4分)如图是1840﹣1894年间洋(机)纱(此时国内也逐渐开始自己生产机纱)与土纱使用量情况表。
这表明当时()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消费仍以土布为主C.近代化因素在增加D.国内市场不断扩大6.(4分)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在回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忆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o“这一年()A.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提出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7.(4分)1955年,一本面向农村的宣传读物上说:“(有些人)看到食糖、食油供应不够充分,就埋怨政府重工业发展多了,要求多发展轻工业,这是不对的。
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卷(附带答案解析)
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卷(附带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位于浙江杭州市的良渚遗址,历经四代人87年的考古发掘。
其中,依靠洛阳铲和手铲挖出的良渚地下宝藏,虽符合人们心里对考古的传统意象,却远非当代考古的全部。
如今,考古人员往往在实地勘探之前,就已经能利用卫星、无人机等工具确定落铲的地点。
动植物、矿物鉴定等手段,让我们比以前更了解古环境和当时的植物种类、矿物来源等。
卫星、无人机等工具改变了测绘方式,可以更大范围、更精准地理解大地貌。
这些变化说明()A.鉴定手段、测绘方式以及科技的进步,提高了考古工作的效率B.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才能够使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走上正轨C.考古测绘的进步,促使人们对植物种类、矿物的认识更加清晰D.现代科技的进步,考古方式的变革,必将使历史事实更加精准2.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发掘出土了一枚战国晚期木觚(gù),觚上以秦隶书写约700字。
专家认为,该觚年代最早,觚文篇幅也最长,是目前所见中华“第一长文觚”,其形制罕见,内容丰富,学术价值重大。
觚文是一篇全新策问类文献,未见于传世文献,属于佚篇,为今人探讨《战国策》一类文献的流传与演变提供了新材料,为研究战国后期政治史、社会思想提供了珍贵资料。
上述材料表明()A.历史研究必须以考古发据为基础B.文献研究弥补了考古发掘的缺陷C.考古发掘可以不断丰富文献研究D.出土文物须与文献记载保持一致3.“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汉高祖为“矫秦县之失策”采取的具体措施是()A.任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B.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C.完善三公九卿制强化皇权D.改革币制中央收回铸币权4.宋初的统治者以路作为高层行政区,按照交通路线为主划分。
每路设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
据此可知,路的设立()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5.古史辨派是中圆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顾领刚作为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最初只想“毕生研究与世无关的学问”,其研究则聚焦于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等中国古史神话,但在“九二一”事变后,顺颉刚目睹“强邻狂施压迫”,认识到侵略者借民族、宗教问题分裂中国的企图,便开始“为挽数民族危亡致力于边疆和民族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
普通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普通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以出卖自己劳动力为生的“庸客”,《韩非子》中就有主人以美食、钱币等招募“卖庸而播耕者”的记载。
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 分封制趋于解体B. 郡县制得以推广C. 井田制遭到破坏D. 宗法制逐渐强化2. 图1是汉初藩封的历史变迁图。
这一变迁高帝十年(公元前197年)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A. 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B. 揭示了土地兼并严重C. 反映了“推恩令”的成效D. 表明了人口大量增加3. “土河”是唐代的一种军事侦察方式,即“于山口贼路,横断道,凿阔二丈,深二尺,以细沙散土填平,每日检行,扫令净平,人马入境,即知足迹多少”。
近年,某遗址出土了一件被认为是体现该侦察方式的纸质文书。
此文书最有可能出土于A. 四川绵竹剑门关遗址B. 广东广州“蕃坊”遗址C. 新疆尉犁沙堆烽遗址D. 北方游牧民族习俗因袭传承6.1898年粤汉铁路修筑权被美国合兴公司攫取,引起国人不满。
后该公司违约把三分之二的股票出售给比利时,至1904年,修筑权已呈易人之势。
对此,湘人“大动公愤,纷电政府疆吏,立持废约之议,自行筹办”,鄂、粤两省亦有此议。
这反映出A. 保路运动广泛开展B. 列强在华利益一致C. 民主革命思潮兴起D. 民众路权意识增强7. 表2是1910年部分官员奏疏中关于清末新政的言论。
表2③未顾及轻重缓急④未重视列强态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 图2为1931年《申报》刊登的某外国品牌汽车广告。
这反映出当时A. 西方消费观念得到传播B. 民族工商业受到了排挤C. 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D. 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9. 1951年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成立,后又在西北、西南、中南设立分院。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______ 提出了“十四点”和平计划。
A.威尔逊B.罗斯福C.特朗普D.奥巴马2.1921年7月至1922年1月,英美日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表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经济会议是______ 会议。
A.华盛顿B.维也纳C.巴黎D.洛桑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关于相互轰炸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1940年7月德国空军轰炸了英国的港口和机场,英国空军对柏林进行了报复性轰炸。
B.1941年6月德国发动猛烈轰炸,试图摧毁苏联的重要城市列宁格勒,但未能如愿。
C.1942年4月日本大举对达尔文、布里斯班等地进行轰炸并大胆试图在澳大利亚登陆。
D.1945年2月美军空军对东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实施的是恶性破坏性轰炸。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中苏两国曾在1969年恶性冲突,发生中苏边界战争。
B.1969年印巴爆发冲突后,中印两国全面破裂。
C.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航天器成功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艾德林登月并返回。
D.1969年3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依靠欧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的“欧洲独立方案”。
5.抗日战争时期,联合舰队取得的有关我军主力舰艇的最重要战果是______。
A.击沉了“长江号”B.击伤了“太原号”C.击伤了“山东号”D.击沉了“平海号”6.在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曾呼吁的法律主张是______。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宁可草野跑生,不愿官府生熟”C.“废除科举,推行选举”D.“改天换地易主席,恢复中华立统席”7.中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抗击美国这类先进国家的原因是______。
A.伟大领袖的指引下B.领袖和指挥部的英明决策C.广大人民的英勇斗争D.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8.湖南出现的早期资本主义农民起义______。
A.白莲教起义B.太平天国前期起义C.张献忠大西南起义D.崇祯年间李闯起义9.洛阳起义爆发时间是______。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所有以上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文化繁荣B. 增强了社会流动性C. 强化了皇权D. 所有以上3. 以下哪项不是明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A. 海禁政策B. 郑和下西洋C. 丝绸之路贸易D. 朝贡体系4. 清朝末期,哪次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法战争D. 甲午战争5. 五四运动的主要意义是什么?A.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B. 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 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6.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7. 宋朝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______的兴起。
8.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
9. 清朝乾隆年间,中国与欧洲的贸易中,中国主要出口的商品是______。
10.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12. 简述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差异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3.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15.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16.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材料: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运动。
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而且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更新。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C4. A5. D二、填空题6. 李渊7. 纸币8. 锦衣卫9. 瓷器、茶叶 10. 中华民国三、简答题11. 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的主要措施包括:开辟丝绸之路、设置西域都护府、征服匈奴等。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这一封邦建国体制,以卿大夫和士组成的侯的“国”为基础,这就是后来儒家在东周礼崩乐坏之后,为恢复西周礼制而重提“齐家国平天下”,将“家”和“国”放在“天下”之前的重要缘由。
这说明A.周王通过诸侯和卿大夫直接控制地方B.先秦时期礼乐制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C.诸侯和卿大夫逐步取得了天子的权威D.儒学产生于恢复传统礼制的过程之中2.西周统治者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于是提出“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这说明A.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B.民本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民主思想D.西周抛弃了神权政治而走向德治3.春秋战国时期,为巩固边陲,设立带有军事功能的郡县。
秦统一后,为强化对六国故地和边远地区的直接控制,置郡三十六,县八九百,郡县制正式确立。
这一变化有利于A.瓦解血缘宗法制度B.扩大地方行政权力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4.“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战国末期韩非子主张的以法治国与当今中国提倡的“依法治国”的本质区别是A.更能体现法律的公正和严肃性B.是“百家争鸣”的产物C.严刑峻法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D.加强君主权威,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需要5.历史上的张仪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游历各国,演说和上疏都能被顺畅地听、读,不需要翻译,也不存在交流障碍。
以张仪为代表的外交家能四处游说、宣传合纵连横,主要是因为当时各国A.有共同的文化起源B.普遍推行魏国文化C.语言文字存在差异D.汉字书写形式统一6. 在汉代儒者看来,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严重破坏了三代以来延续已久的“天命有德”的政权合法性理论,全面“复古政制”成为时代的必需。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欧洲大航海时代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
A.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B. 促进了人口迁移和文化交流C. 引发了殖民主义的兴起D. 以上都是答案:D2. 近代以来,中国崛起的历史重要标志是()。
A.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B. 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 参与了联合国的工作D.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答案:A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胜利()。
A. 五四运动B. 十月革命C. 五卅运动D. 辛亥革命答案:D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平洋战场的重要转折点是()。
A. 珍珠港事件B. 中途岛海战C. 斯大林格勒战役D. 诺曼底登陆答案:B5.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主要起到了以下哪些作用()。
A. 选拔官员B. 促进社会稳定C. 维护封建统治D. 培养士人文化答案:A、B、D第二部分:主观题1. 试述你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评价。
参考答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作为历史上一种特殊的选拔官员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科举制度可以公正客观地评价考生的才能和能力,从而选拔出适合担任官职的人才,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其次,科举制度的实施促进了社会的稳定,防止了贵族世袭权力的出现,使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官职,从而增强了社会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但是,科举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可能导致官僚主义的产生,考试内容对应试者的知识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等。
综上所述,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特殊的选拔官员的方式,既有积极的作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2. 探讨近代以来中国崛起的原因和意义。
参考答案:近代以来,中国崛起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崛起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条件。
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外资和技术的引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其次,中国政府的稳定治国战略和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也是中国崛起的重要原因。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确立了全国性执政地位?A. 五四运动B. 南昌起义C. 辛亥革命D.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立正确答案:D2. 以下哪位思想家对中国近代史有重要影响?A. 马克思B. 孔子C. 吉鸿昌D. 列宁正确答案:A二、填空题1. 辛亥革命推翻了__清朝__朝廷。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成为__中国__的执政党。
三、简答题1. 国共合作是指国民党和中国的联合,共同对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
这个运动起源于1924年,最终形成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立。
国共合作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推翻了清朝朝廷,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的影响广泛,为中国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为建立新中国打下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四、解答题1. 请简述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答: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群众性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影响深远,它标志着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请描述中国的成立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答:中国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锋队。
中国通过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了多次革命斗争,最终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
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附带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附带答案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图是2021年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遗址的镂空有銎(qióng)铜戈,造型精美,但与此地已出土的大量铜戈样式不同。
其中三角形的刃与巴蜀地区出土的刃有联系,镂空纹饰与长江中游地区出土文物的纹饰有关联,封顶管銎结构与北方草原地区的武器相类似。
材料信息说明当时()镂空有銎铜戈①铸铜工艺高超②分封制度瓦解③华夏文化认同④多地文化交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魏晋时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极度重视个体的精神自由,鄙视礼教和君臣关系。
阮籍母亲亡故时,别看他照样下围棋、喝酒吃肉,似乎不拘孝子之礼,但酒肉之后长号吐血并以孝子闻名;嵇康临终写《家诫》教育子孙奉行儒家伦理。
据此可知,当时()A.追求精神自由却徒有虚名B.阮籍和嵇康等人言不由衷C.传统文化趋向多维度融合D.儒学危机引发了思想混乱3.盛唐以前实行的是三省六尚书二十四司加卿监的官僚体制,尚书省户部是财政的首脑。
到盛唐时盐铁使、转运使、度支使、三司使等使职出现,理财体制发生了根本改变。
经五代至宋初形成的理财体制,在神宗元丰年间进行了改革,收夺地方财权,恢复了省部司监旧体制,一直延续到南宋后期。
观察唐宋财政体制的演变历程,下列几个理解中准确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D.②④4.新疆出土的唐代抄本《论语郑氏注》上留有12岁作者的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
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
”此抄本可佐证()A.唐太宗推行“崇儒尊孔”的国策B.《四书章句集注》已成为考试用书C.唐朝人普遍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D.中原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有所传播5.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下令“使黔首自实田”,即令地主和有田农民呈报所有土地实际数额,并按规定缴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承认和保护。
其土地载入户籍,户籍中有年纪、土地等项内容。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汉朝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C. 唐朝设立东厂,加强了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D. 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加强了皇权。
2.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尼布楚条约》3.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全民族抗战。
B.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C.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 抗日战争的胜利完全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
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A. 1950年土地改革B. 1953年土地改革C. 1956年土地改革D. 1959年土地改革5. 以下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B.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政权遭到极大破坏。
C. 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D.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6-20. (略)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 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10分)22. 论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
(15分)23. 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15分)24. 描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10分)25.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变化。
(10分)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C4. A5. C6-20. (略)二、非选择题2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主要内容有: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儒家经典、诗赋等。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卷(附带答案)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卷(附带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图1为二里头三期南方地区遗址分布及扩张路线,图2为其中的遗址点7与遗址点11的对比,综合两图可反映当时A.南北文化的相互影响B.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C.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D.早期文明的交流融合2、质日是秦至汉初间要记录公私事务的一类文献。
睡虎地汉简《质日》记录了越人(人名)担任安陆县官佐期间县内官蜀及乡亭吏员的任职情况,记录还多有与“田”相关的事务,还有较多关系到国家对民众赋役的掌握和管理的“算”与“定算”的记载。
这些发现可用于研究亲汉时期A.官员选拔与管理机制B.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C.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户籍制度与赋役征收3. “比古死刑,殆除其半”是唐人对贞观立法活动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赞誉,唐太宗贞观年间死刑减免总数为163条,大效接近汉武帝朝大辟409条的一半。
这体现出唐律A.礼法并用、高度融合B.科条简要、宽简适中C.酌量古今、用刑持平D.语言精练、技术高超4. 宋初“儒将”泛指出身儒生的文士统兵者与“惋侚若儒生”的武将。
北宋中后期“儒将”含义强调科举出身和文资身份,渐为文士所专有。
南宋时期“谒将”的标准悄然放宽,“崇诗悦礼”成为评判儒将的重要依据。
宋代“儒将”含义的演变折射出A.政治形势的变迁B.崇文抑武的贯彻C.科举制度的发展D.中央集权的强化5. 在中国古代社会,湛运起到过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漕运始终是京城安定和政权机关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
下表为清代不同时期政府对每只漕船除运载漕粮外准许附带“土宜”(货物)的数量规定,据此可知C.中央集权体制面临挑战D.工商皆本观念逐渐流行6. 下表为晚清时期山西、河南、陕西、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七省各州县农A.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缓慢发展C.农民农业收入持续减少D.列强加紧对华商品输出7. 孙中山曾说:“前清专制⋯⋯屡牺牲我民族之权利,与各国立不平等条的⋯⋯歌战以还,民族自决之义,日愈昌明,吾人当仍木此精神,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平等。
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全国卷专用)
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全国卷新教材(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据考古发掘,在距今约5000年前辽宁西部山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规模宏大的坛、庙、冢等祭祀礼仪性建筑,其中发现了以龙、凤、人等为题材的成套玉礼器,下图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
玉猪龙明确出土于墓葬中,而且成对佩戴在墓主人胸前,是社会地位、等级、权力的象征,是按照一定规格制成的原始“礼器”。
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文物可以说明辽河地区开始出现阶级分化B.研究红山文化有助于了解母系氏族社会文明C.此遗址展现了公元前5000年前后的辽西风貌D.此遗址是中华文明“多元并进”格局的例证2.《荀子•王政》有言“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
”据此可知当时()A.具有民本思想B.实现四民平等C.建立君主专制D.人民管理国家3.汉武帝时期,统治者一方面推崇儒术,一方面又完善刑法;在官员选任方面也不拘泥于儒家标准,像张汤、桑弘羊、霍光、金日磾等人都不是儒家人物,反映了()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B.治国策略的选择适应实际需要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趋于激化D.选官制度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4.如表为唐中后期主要纳税物品折钱数量变化表(单位:文)。
据此推知()贞元初年(785年)贞元八年(792年)贞元九年(793年)长庆四年(824年)米(1斗)20070—8040—7050绢(1匹)40001500—1600800—900800注:数据为当年各地多数地区大致数值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C.货币税已获得普及D.土地兼并日趋严重5.清代前期,湖南湘乡县农民“收早稻后,又种迟薯,山农以此充食,岁居大半”;四川资阳县农民“多种薯以为食,省谷出粜”;在台湾,“人皆食地瓜,大米之产,全为贩运,以资财用。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有学者分析殷墟1004号大墓出土的两件方鼎(右图)时指出:来源不同的多类神兽融合成混合性的造型,取代了单一独特的崇拜对象,将不同地区的礼仪崇拜合并成共同信仰。
这说明A.中国的原始文化星罗棋布B.各地接受商王族信仰崇拜C.商朝已形成统治地方力量D.蕴含着大一统的权力模式2.战国时期,商鞅针对当时“法力不张,法度废弛”,特别是贵族高踞于法之上的横行给社会造成的动乱,提出“壹刑”的主张,特别提出“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
其意在A.以人人平等来维护法律的公正性B.修正功过相抵所带来的系列弊端C.限制贵族特权以实现法律的公平D.加强对百姓的控制实现富国强兵3.《欧洲瓷器史》中提到:“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有时欧洲主顾订购的器皿带有盾形纹徽。
”这一现象说明A.市场需求刺激制瓷业发展B.欧洲改进了中国制瓷技术C.官营手工业垄断制瓷技术D.中国被完全卷入世界市场4.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北宋诗人宋庠面对落花显得十分坦然:“先落后开应定分,一般迟日一般风。
”这种情怀,完全洗却了以往“落花”诗中所寓的伤感情绪而自出新意。
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儒者实现了积极参与政治的理想 B.儒者通过诗词以期提高政治素养C.理学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 D.理学研究方式影响着诗词的创作5.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衙门特选一民宅,以示中外仍有高低之别;又怕外国人抗议,将大门草草改成官衙式样,且所有官员全部是兼职。
这表明清政府A.对外屈辱妥协B.政治变革艰难C.固守华夷之辨D.外交人才匮乏6.19世纪改良主义思想家马建忠主张“借债以开铁道”,认为这是“用洋人之本,谋华民之生;取日增之利,偿岁减之息”,是“阳为借债之名,阴收借债之效”。
对此观点解读正确的是A.向外国资本主义借债,利国利民B.有利于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C.推动了中国交通业的迅速发展D.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7.“春季里来艳阳天,桃花红、梨花白、百鸟闹声喧……共产暴动处处红旗现,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外边。
历史-高考模拟卷(课标全国卷)(解析版)_1
2021年高考OK打靶卷(课标全国卷)历史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朝历代君主都很重视乐舞修养,并制定了礼乐制度。
周王室及贵族子弟从13岁开始,要逐渐学习掌握各种礼仪乐舞,20岁左右要全面掌握《六代舞》和《六小舞》。
其根本目的是A.加强贵族阶层的文化内涵B.强化社会的道德修养C.培养贵族阶层的行为习惯D.维护周朝的社会秩序【答案】D【解析】礼乐制度是周朝维护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工具,《六代舞》的实施,是要达到治国安民的目的,通过乐舞促使人们完善内在修养,并自觉遵守社会秩序,进而达到整个社会安定。
周王室从小便加强贵族子弟这方面的教育,故选D项。
A、C的叙述只是一种表象,不是根本目的;周王室只是对贵族子弟进行培养,不涉及全社会,排除B项。
25.“节”从秦发展而来,持节,手持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临时授予特权的标志物,持节吏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大权。
如图为出土的汉代持节吏的画像砖。
由此可推断当时A.监察区向行政区转变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地方的行政权力扩大D.中枢行政机构发生变化【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持节吏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大权,图为出土的汉代持节吏的画像砖,体现汉代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项正确;持节吏具有地方行政大权,并不是监察,排除A;材料体现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而不是地方的行政权力扩大,排除C;材料体现中央与地方关系,与中枢行政机构无关,排除D。
26.宋元时期出现诸如美食店的“桥西贾家瓠羹”“曹婆肉饼”、“郑家油饼”、日用百货店的“傅官人刷牙铺”、“张古老胭脂铺”、“汪家金纸铺"等商业店铺,其产品颇受青睐。
2023高考历史模拟卷带答案
2023高考历史模拟卷带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哪个朝代在中原统一后最先确立皇度?A. 秦朝B. 汉朝C. 魏晋南北朝D. 隋朝答案:B2.南北朝时期北朝时期鲜卑人领袖拓跋珪所建的政权时期是A. 北魏B. 西魏C. 北周D. 北齐答案:D3.下列有关上古历史学家和其著作的匹配,错误的是A. 司马迁《史记》B. 左丘明《春秋》C. 班固《汉书》D. 佚名《竹书纪年》答案:B……(以下省略)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南渡后,刘宋帝国建立,其都城在哪个地方?答案:建康(今南京)2.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有哪些方面?答案:(答案不唯一)推崇出家、因果转世、唯心主义、提倡超脱凡尘,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3.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改革措施有哪些?答案:(答案不唯一)推行摊丁入亩、均田制,加强地方管理,通过文化整合推行九品中正制改革,提升地方行政自治能力。
……二、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5分)1.简述明朝新吏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在中华历史上的地位。
答案:(答案不唯一)明朝时期,实行选举制度,通过乡试、会试和殿试选拔官员。
新吏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地方行政自治和贡举分离;官职与实绩挂钩,实行领钱斋房制度;限制家族,降低百姓上访和清查成本,有利于中央统治。
在中国历史上,明代新吏制度是推进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标志性制度,不仅完善了官员甄选制度,而且对后世中国选拔官员、推行改革都产生了影响。
2.从南北朝时期经济的发展变化角度,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答案不唯一)南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经济十分发达,加上长期战争和地方分裂,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农民生产劳动难度大,经济残酷剥削使农民生活极度贫困。
因此,在这个时期,农民各种反抗运动大量出现,成为南北朝时期社会矛盾的一种集中爆发。
一些农民起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刘秀的隆农起义,成为了历史的转折点。
2023届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配套新教材】
2023届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配套新教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24.周陵,相传为西周文王、武王陵墓。
陵前分别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立“周文王陵”“周武王陵”墓碑一通。
201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咸阳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勘探后,发现此二陵有类似早期秦王陵园的兆沟,园内采集的瓦当、板瓦等标本也为战国时期产物,据此推断该两墓为战国晚期秦王陵墓。
由此可见( )A.考古发现比古史传说有价值B.考古是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C.距离史事越近的史籍越可信D.史事的考证离不开考古发掘25.先秦时期地理著作对中国西部边缘的记述有“弱水”“昆仑”“流沙”等地名,这些地名源于神话和传说,没有确切的地理指向。
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后,这些地名的定位日益明确;《汉书·地理志》可见金城郡临羌县有“弱水、昆仑山祠”,敦煌郡广至县有“昆仑障”。
张掖郡居延县条载:“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
这表明西汉时期( )A.疆土版图意识增强B.华夏民族认同加强C.汉文化向边疆辐射D.丝绸之路促进交流26.南宋时期,刻版印书业发展较快。
当时有官刻本(监本)和书坊的坊刻本;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私人手工业刻书作坊,有的刻工多至百人以上,还专门接受委托雕印业务;刻书种类多,有礼书、乐书、药方以及可称为日用百科全书的《酬世大全》。
上述材料可说明南宋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C.活字印刷术广泛应用D.书籍印刷已经商业化、产业化27.明清时期,政府非常重视对“乡贤”的祭祀。
在山东,明代乡贤都是政绩卓著、清正廉洁的官员,且“生于斯”;清代乡贤发展到包括官员、孝子和其他善行义举之人在内的社会贤达,重视“生于斯”也重视贡献于斯。
这样的变化意在( )A.强化儒学的政治主导地位B.凸显地方治理的民本理念C.充分发挥乡贤的教化功能D.提高社会的精神文化认同28.下表为1867年到1894年中国铁、锡、煤、煤油等原料进口量变化情况(单位:海关两)。
高考历史模拟测试(附答案)
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工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注意:请把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第二卷“选择题答题表”相应的空格里。
1.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 B.争夺人口、土地的兼并战争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 D.“尊王攘夷”,维护周天子统治地位,2. 汉唐前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适时调整生产关系③采用的政策具有连续性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使流民与土地结合,利于社会稳定与生产发展的主要措施是A.府兵制 B。
重农抑商政策 C.屯田制度 D.改用银两收税4一我国古代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世界面貌”的科技成就有①造纸术②印刷术③地动仪④指南针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5。
清朝前期实行的“摊丁入亩”赋役改革有利于A,人口自由流动 B,土地兼并 C.稳固自然经济 D.减轻地租6。
之所以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第‘步,是因为它A.由总理衙门领导 B.有限地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C.建立了第一支海军 D.最先创办了新式学校7.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并包含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保障政策的现代化方案是A.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B.洋务派的“自强”“求富”C.《资政新篇》— D《应诏统筹全局折》8。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这主要指它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B.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的依靠力量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进—步瓦解了自然经济9.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主要“新”在A 斗争的对象发生新变化B 斗争的领导力量发生新变化C.斗争的性质发生新变化 D.斗争的任务发生新变化10.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A.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B.确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C 指出了民主革命的动力 D.决定加入共产国际11.《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届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作者:————————————————————————————————日期:聪源教育周测试卷(基础卷)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人王室疆土,抢夺巳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A.宗法制遭到破坏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分封制受到冲击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2、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
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
这反映出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 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D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 () 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4、《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B5、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B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D7、《明史•职官》记载:“阁臣之预务自此(明成祖)始。
然其时,人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这段材料反映了明成祖时的内阁A.是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的代表B.实为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C.成为中央政府运转的中枢机关D.实为皇帝幕僚的最高决策机构B8、明代有官员感叹,“最恨者方今仕途如市,入仕者如往市中贸易,计美计恶,计大计小,计贫计富,计迟计速。
”这一感叹反映出当时()A.行业分工细密 B.雇佣关系出现C.市场管理严格 D.封建吏治腐败D9、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A10、东晋南朝时期,谱学成了一门新兴的学问,豪门士族和政府都热衷于编撰族谱,名门望族的族谱被官府收藏,成为任命官员的主要依据。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宗法制度再度复兴B.重视家族历史的传承C.士族享有政治特权D.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C11、《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
后拜枢密副使。
”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A12、唐中宗不经中书省、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用“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踪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D13、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提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大臣的设置,意味着封建制度已经衰败A14、明朝嘉靖年间,言官沈炼、杨继盛因弹劾作恶多端的严嵩、严世藩父子,触怒皇帝被处死刑。
后严嵩父子倒台,严世藩受审时买通官员,在定罪书上强调为沈炼、杨继盛平反;首辅徐阶审定时,将严嵩父子之罪修改为并不存在的的“谋反”“通倭”。
这些都反映出当时A.严世藩有以死赎罪的悔悟B.皇帝整个被权臣玩弄蒙蔽C.专制下以皇帝好恶为中心D.首辅徐阶才是最大的奸臣C15、“(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
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这主要说明清代军机处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C16、《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在仲春“后率外内命史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渐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
这表明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D.统治者“以民为本”A17、宋初在都城东京实行坊市分离、四周设围的坊里制。
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贸易之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坊墙因阻碍商品交换而被拆除,但宋廷要求在三更以前结束买卖。
到徽宗时,夜市迅猛发展起来,甚至在繁华商业区政府完全取消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如去闹处,通晓不绝”的现象。
这表明()A.封建制度严重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B.统治者定都必须考虑到经济因素C.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D.都城是统治者坚强的“政治堡垒”C18、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
这表明汉代A.国家实行重商政策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铁制工具广泛使用A19、江太新在《清代前期押租制的发展》中指出,清朝康熙年间有押租(租赁土地刚支付的保证金)记载之州县数为2个,雍正年间3个,乾隆年间30个,嘉庆年间62个。
能够证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有所松弛B.清政府不断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C.清初农业生产技术的实质性变革D.农村人地关系紧张局而得到缓和A20、下列文献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C.“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D.“恶金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D21、《清顺治朝实录》记载:“无主荒田,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耕至六年以后,有司官亲察成熟亩数,抚按勘实,奏请奉旨,方准征收钱粮。
其六年以前,不许开,不许分毫敛派差徭。
”这一措施A.有效控制了清初的土地兼并B.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C.推动了清朝初年经济的发展D.减轻全国农民的税粮负担C22、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
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
这反映了汉代A.生产力水平低下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D.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D23、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
唐代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诗歌发展B24、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
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A.出现大量无主荒地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政府控制部分土地D.当时人口大量减少C25、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价赎回。
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
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的《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赎回之日。
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业主收赎。
这说明()A.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B.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C.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D.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A二、主观题26、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材料一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
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
……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一一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一一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材料二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材料三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