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020年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并对财税官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

这些举措A.适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B.反映了财税制度的成熟C.说明了监督制度的改变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25.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C.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26.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

叙述出处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清圣祖实录》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联必躬自断制。

《清世宗实录》联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今联虽逾六袠,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几之劳勚。

尝欲俟《清高宗实录》八旬以后,春秋渐高……或可稍安颐养。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完全贯彻B.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C.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D.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27.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

这种状况()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阁臣数(人)30 37 42 2512114占比(%)18.63 22.98 26.09 15.53 7.45 6.83 2.49 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28.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一书中曾写到:“在清朝面临的新技术中,铁路是最棘手的”,“很多中国人认为铁路会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还使道路和运河工人失业改变业已形成的市场模式”。

这说明()A.西学传入导致民族工业破产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传统观念阻碍近代化的发展D.国内市场走向开放29.1922年,梁启超认为,楚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属于南方的蛮夷之邦,之后才逐渐融入华夏。

2020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

2020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

史实来论证)
论题二:中国古代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阐述:皇帝集最高立法权、最高行政权和最高司法权,不受任何约束与监督;不断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直至废除丞相制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实行科举制,把官吏选拔权从地方收归中央。

(说明:回答时须用具体史实来论证)
论题三:对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的评价,应在特定环境下辩证看待。

(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可同等给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
点睛:比较类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1.比较需明确宗旨。

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决不是随意的为比较而比较,而是有一定目的,通过比较异同,或阐明某一问题、观点,或揭示历史发展的某一规律。

2.比较需求同存异。

不同是绝对的,相同是相对的,绝对的相同是不存在的,相同只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的。

因此,比较时应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即要适当放宽比较的要求与条件。

3.比较需分开层次。

要全面回忆要求比较的内容,从基本内容入手找异同。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20年高考文综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考文综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三文综二模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据《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曾强立鲁武公的少子为嗣君,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

这一事件说明()A. 嫡长子继承制日渐制度化B. 分封制收到重大冲击C. 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的废立D. 中央集权制已现雏形2.1960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1号汉墓(东汉晚期)中,发现有描绘豆腐作坊的画像石。

画面完整地表现了浸豆、磨豆、虑浆、点卤、榨水等制作豆腐的主要工艺流程。

这则材料()A. 是东汉晚期发明豆腐的有力证据B. 说明东汉时豆腐已成为南北方主要食材C. 有助于研究确定豆腐发明的时间D. 反映出中西交流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3.如图是我国某个历史时期东南沿海主要外销瓷窑口分布图。

该历史时期最早可能是()A. 唐B. 宋D. 清4.武后时,官员张衡在市场购买食品受到御史的弹劾。

唐德宗时,宰相刘宴入朝时在路旁购买胡饼吃,群僚对此豪不奇怪。

这反映出唐朝()A.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 城市人价值观念的变化C. 前后期吏治有天壤之别D. 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5.1902年11月,上海南洋公学的学生们为反抗校方的专制统治而集体退学。

受其影响,东南许多地区的退学、罢课、集会等反抗斗争风起云涌,被社会上称为“学界风潮”。

这种现象表明()A. 清末“预备立宪”丧失民心、B. 民主共和成为主流社会思潮C. 新型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崛起D. 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受到冲击6.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釵为弁,文武双全。

这反映出()A.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B. 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C. 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D.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7.“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在这里描述的是()A. 北伐战争期间的农民运动B. “工农武装割据”下的土地革命C. 1947年启动的土地改革D.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地改革运动8.1925年孙中山虽然逝世,但国民党的北伐却取得成功。

【2020】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仿真模拟试卷二 含答案

【2020】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仿真模拟试卷二 含答案
16.邓小平在1978年曾说:“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这句话从本质上说明了( )
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
B.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主义制度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故A项正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体现题干的“从本质上说明”,故B项错误;邓小平主张改革,不是变革社会主义制度,是变革不适应生产力方面的环节,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信息,故D项错误.。
3.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执政心法时说道:“摆起面孔说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一派杂霸之术.。”君主“得其心法”始于( )
A.东周B.西汉
C.北魏D.南宋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中“仁义道德”“一派杂霸之术”可知是指汉代儒学外儒内法的特点,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是在西汉时期,故选B项.。
4.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
18.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如果你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选择以下哪部著作作为参考( )
A.《资本论》B.《共产党宣言》
C.《法兰西内战》D.《德意志意识形态》
答案 D
解析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故D项正确.。
14.票证是鲜活的历史.。下图能反映出当时中国( )
①社会上崇尚勤俭节约 ②日用物资比较匮乏 ③生活必需品定量供给 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1.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时期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

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①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②分封制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③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④诸予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启继承禹的王位,而不是春秋战国时期,故①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盛行,也不是春秋战国时期,所以②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变法确立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世卿世禄制,③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④正确,选择B项正确。

2.中国古代注重设立管理环境及自然资源的机构。

隋唐时期设虞部负责专门管理山林事务,其政令执行的程序是A. 中书省一礼部一虞部B. 门下省一刑部一虞部C. 枢密院一户部一虞部D. 尚书省一工部一虞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尚书省职责才为执行,尚书交给工部,工部再交给负责专门管理山林事务的虞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中书省不负责执行,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门下省不负责执行,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枢密院和隋唐时期政令执行的程序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观察图,下列选项中符合本时期的史实是A. 汉字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B. 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已奠定C.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D. 汲取西方科技成果的农书出版【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图中的“大都、会通河”等字眼可以看出此图是反映元朝的历史,而在此时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汉字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而非此题的元朝,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东汉末年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选项B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汲取西方科技成果的农书出版是在明清时期而非元朝,选项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史训练卷专题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附解析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史训练卷专题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附解析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世界史专题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选择题1.(2018·成都模拟)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原产地值12克白银,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

据此推断( ) A.欧洲人的消费水平远高于亚洲B.印度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C.欧洲的商贸中心已经发生转移D.西欧具有开辟新航路的经济动力2.在哥伦布之前的航海活动,大多为沿着大海沿岸的短途航行。

哥伦布西航之后,欧洲许多国家纷纷组成探险船队,去探知辽阔的海域。

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是( ) A.欧洲人传统观念的改变B.西欧人对外殖民的开展C.欧洲与世界联系的加强D.欧洲国家间的殖民争斗3.(2018·皖南八校联考)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

这一现象( )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4.17世纪以来,当欧洲近代国家对特权、专制主义、教权主义、金银货币输出等现象和理论进行理性的思辨时,这些现象和理论在西班牙以及西属拉美地区却得到了加强。

西班牙的这些做法导致了( )A.世界贸易中心向大西洋转移B.商业革命在欧洲范围内扩展C.殖民扩张争夺的格局发生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5.(2018·福建泉州质检)下表为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欧洲美洲非洲1650年18.3% 2.4% 18.3%1750年19.2% 1.6% 13.1%据表格推知(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6.(2018·江苏高考)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文科综合历史(二)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文科综合历史(二)解析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南京市、盐城市2020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含答案

南京市、盐城市2020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含答案

南京市、盐城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2020.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语·楚语下》记载:“天子遍祀群神品物,诸侯祀天地、三辰及其土之山川,卿、大夫祀其礼,士、庶人不过其祖。

”这表明西周A.政治专制国家集权B.礼乐社会等级鲜明C.物质丰富国力强盛D.社会转型礼崩乐坏2.1975年,陕西岐山出土一批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右图是“五祀卫鼎”中的铭文,它记述了贵族裘卫和邦君厉在王朝官员们的监督下互换等值土地的史实。

这表明A.周王室地位已严重衰落B.井田制已出现松动迹象C.诸侯已脱离周王室控制D.贵族官僚可以买卖土地3.北齐时,马敬德“将举孝廉,固辞不就,乃诣州求举秀才。

举秀才例取文士,州将以其纯儒,无意推荐。

敬德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

”这表明当时A.九品中正制得以普遍推行B.举孝廉是入仕的首选途径C.选官方式具有一定多样性D.考试已成为选官主要方式4.宋朝时期蔡襄《荔枝谱》:“福州种植荔枝最多,延迤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

”韩彦直《橘桔录》:“种橘大姓,不复计树若干,但云有几亩。

”由此可知,宋朝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B.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C.农业出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趋势D.已经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5.王夫之认为:“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牢醴璧币、钟磬管弦而无礼乐之道。

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
(3)影响:扩大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基础;对君主权力有所限制。(7 分)
14.(2018·山东枣庄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4
——据林文勋《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 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因》等整理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 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
解析
2020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古代史
综合检测试卷
【时间 40 分钟;满分 8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广东佛山一模)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 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 )
据此可以推断出( )
A.官修史书反映真实客观的历史 B.官修史书利于修撰规范多样
C.统治者通过官修史书借鉴历史 D.官修史书促成社会重史风尚
8.(2018·河北邢台质检)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 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而当时宰相已辞职,宋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 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此事反映了( )
2020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古代史
综合检测试卷
【时间 40 分钟;满分 8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广东佛山一模)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 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 ) A.周公为后世确立了道德规范 B.古人对周公维护社会稳定的肯定 C.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 D.中央政府政治上控制地方的需要 2.(2018·山西孝义四中模拟)有学者说,春秋诸侯的争霸与战国七雄的逐鹿都是在小农经 济崛起为其扩大了赋税来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按该学者的理解,小农经济的发展( ) A.解决了各国的战争开支问题 B.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C.得益于诸侯战争的推动 D.是诸侯混战的经济根源 3.(2018·安徽十校联盟高三摸底)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 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字,齐、燕各有 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 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4.我国出土的秦汉时期的铁农具,河南省达 960 件,远超过排第 2 位的陕西省的 111 件, 四川省和湖南省出土的铁农具分别为 54 件和 49 件。这表明秦汉时期( ) A.炼铁技术发展较迅速 B.铁农具已在各地推广 C.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D.农业生产成就较突出 5.(2018·贵州凯里一中三模)南朝大族谢灵运的《山居赋》中写道:“田连冈而盈畴,岭 枕水而通阡。”以致朝廷作出规定:第一、二品官占山三顷,三、四品二顷五十亩……先占者不 得更占。据此可知当时( ) A.政府对庄园经济的否定 B.士族阶层力量的迅速壮大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训练试卷1(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训练试卷1(含解析)

第九周二轮复习模拟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儒家文化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学做圣贤”“立德、立功、立言”,以达到人生“三不朽”境界。

这种风尚的弘扬( ) A.造就了积极入世的文化倾向B.体现了三教合一的价值观C.成为历代皇权专制的护身符D.最终导致儒学信仰宗教化解析:选A 材料中“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表明积极入世,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故A项正确。

2.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C.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解析:选A 材料中强调“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故A项正确。

3.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

这种变化说明( )A.敦煌艺术来自艺术家创造性劳动B.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C.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D.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解析:选C “变化”与艺术家创造性劳动无关,A项错误;B、D两项只体现壁画特点的时代原因,具有片面性,不合题意;北魏因为社会动荡不安呈现出“悲壮之美”,唐代因为国泰民安富足强盛,壁画则呈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两者结合说明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故C项正确。

4.明清时期,“弃儒就贾”“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而“豪杰有智略之人”则多志于商的“士商相混”现象相当普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社会结构的变动B.重农抑商政策破产C.官商勾结腐败严重D.已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解析:选A 材料意思是,工商子弟也能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士商相混”的现象在明清时期相当普遍,这是社会结构变动的表现,故A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没有破产,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官商勾结,故C项错误;明清是君主专制强化时期,没有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

2020年福建省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2020年福建省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2020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656年,周惠王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

管仲对齐桓公说:“今应具表周王,言诸侯愿见太子,请太子出会诸侯。

太子郑一出,他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已定,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

”齐桓公从之。

惠王不乐,但因齐国强大,只得许诺。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齐桓公恪守宗法分封制B.诸侯僭越天子之礼C.周王失去“共主”地位D.礼乐制度荡然无存2.如图为汉代最先进的利用水力的工具。

此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汉代农田水利的发展情况B.当时铁制工具推广的原因C.水力利用技术开始于汉代D.西汉官营冶铁业生产状况3.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针对朱熹等人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思想,提出了“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

这反映出()A.理学有性理空谈倾向B.叶适否定了“道义”之学C.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D.理学已经不适应社会现实4.明清总督是兼管两省或三省事务的高级地方官,“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

”其意图是()A.扩大地方的权力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整饬地方的吏治D.协调地方和中央关系5.在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消费资料进口比重远远大于生产资料进口比重,农产品和矿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半制成品和制成品出口比重趋于下降。

这反映了()A.中国对外贸易的半殖民地性质B.近代民族工业已有长足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顽强的抵制作用D.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6.1897年梁启超首次提出地方自治的设想,“故为今日计,必有腹地一二省可以自立,然后中国有一线之生路。

”这表明地方自治的设想是()A.民族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B.梁启超救国思想出现重大转折C.戊戌变法改革措施的延续D.应对列强瓜分狂潮的救国策略7.抗战初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以法币为基础发行根据地货币,保护法币的主体地位;配合物资战,对物资在根据地的输出和伪币的输入实行限制,对对外贸易实行控制;保护法币,使其沉于民间,防止被伪币套取。

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又称中国的情人节),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

这一节日形成的原因是()A. 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 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C. 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D. 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2.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家是()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韩非子3.唐太宗为回应吐蕃使者联姻的请求,准备起草诏令,负责此事的是()A. 中书省B. 尚书省C. 门下省D. 政事堂会议4.明史专家吴晗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大臣从“坐而论道……(到)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再到)跪着说话了”。

这种君臣间的礼仪从侧面反映了()A. 礼仪制度逐渐规范B. 君臣关系日益紧张C. 皇权不断得到加强D. 对地方控制更规范5.下列哪一时期最能体现出“天子者,兵强马壮者居之”的主张()A. 汉朝前期B. 唐代中期C. 五代时期D. 明代中叶6.宋代实行文官体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A. 以文制武B. 重文轻武C. 加强兵权D. 巩固皇权7.最初确立“金瓶挚签”制度,以“维护西藏地区的稳定……加强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的皇帝是()A. 康熙帝B. 雍正帝C. 乾隆帝D. 光绪帝8.某同学在向别人介绍《史记》与《资治通鉴》时,归纳了两本书的共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两本书作者是同一姓氏B. 两本书都具很高文学价值C. 两本书编撰的体例相同D. 两本书都属历史颠峰著作9.在近代民权思想的影响下,下列哪一个国家人民的权利最先获得保障()A.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B.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C. 大革命之后的法国D. 工业革命后的德国10.“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这句口号出自()A. 《四洲志》B. 《社会契约论》C. 《论法的精神》D. 《共产党宣言》11.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明治政府为“鼓励人民之工业”采取的政策是()A. 奉还版籍B. 富国强兵C. 殖产兴业D. 文明开化12.林肯政府为扭转南北战争初期不利局势的举措是颁布了()①《独立宣言》②《1787年宪法》③《解放宣言》④《宅地法》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13.陈独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写道:“此时正是我们中国用德先生的意思废了君主第八年的开始。

2020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24.有学者指出: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

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

”这一转变A.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B.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C.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勾结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25.汉武帝时期,朝廷明文规定,凡经丞相、列侯、刺史、郡守等推举,通过考核,委以官职。

不久又规定依据人口的数量,按比例推举。

上述官员选拔方式的变化()A.扩大了汉朝的统治基础B.缩小了中央选官范围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导致了门阀士族形成26.吴宓先生在《空轩诗话》中写道:“寅恪尝谓唐代以异族入主中原,以新兴之精神,强健活泼之血脉,注入久远而陈腐之文化,故其结果灿烂辉煌……”。

材料体现李唐文化A.批野质朴的黄土气息与美感B.兼容并蓄和浑融整合的特点C.经世致用的观念和进取意识D.英武豪迈与温婉细腻的特色27.明朝前期“江浙犹尚朴素,子弟得乡举始著绸缎衣服”,而明朝中叶以后,“不论富贵贫贱,在乡在城,男子俱是轻裘,女子俱是锦绣,货愈贵而服饰者愈多”。

材料反映出当时()A.丝织技术获得明显进步B.商品经济冲击社会习俗C.市民兴起瓦解等级秩序D.江浙成为经济发达地区28.表1是某学者统计的1895—1911年间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表1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D.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29.抗战期间,存在着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向乡村的文化转移,大批城市知识青年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来到乡村,为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

这表明A.中国文化重心已转移到乡村B.农村文化的重塑推动了民族解放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蓬勃开展D.中共已经取得抗战文化的领导权30.1948年8月,蒋经国到上海“打虎”,釆取群众运动和铁腕手段,强行“限价”,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奸商”,在一段时期内颇见成效,然而最终却铩羽而归。

江西省九江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九江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解析
9。公元前416年,雅典人投票决定对弥罗斯岛居民进行灭族性屠杀,然后将该岛作为自己的领土,理由是弥罗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保持中立—-既不跟雅典结盟,也不跟斯巴达结盟,这是对雅典权威的蔑视和对其霸主地位的挑战。据此可知,雅典
A. 直接民主政治已名存实亡B. 以民主形式推行霸权政策
C。 对外政策取决于内部制度D. 城邦治理体现了人文主义
11.下表为1850一1913年欧洲部分国家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结合当时欧洲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可知
注:①1861—1870年数据②1860—1870年数据
A。 统一与否是影响工业生产迅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B.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业水平优势不再
C。 趋向近代化的变革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D. 轻工业发展是工业生产能力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3.唐朝中期的啖助、赵匡、陆淳等人一反以往研究《春秋》仅注重“三传”的训诂注疏方法,对“三传"的解读提出质疑,提倡自主做出判断.这种《春秋》新研究的兴起
A。 体现了对儒家正统地位的反思B. 推动了唐朝政治制度的变革
C. 有利于催生儒学疑经变古之风D。 妨碍了唐朝中央集权的强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对‘三传’ 解读提出质疑,提倡自主做出判断”来看,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可以催生儒学疑经变古之风。C正确;啖助、赵匡、陆淳等人反思的是两汉经学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儒家正统地位,A排除;儒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没有对唐朝的政治变革产生很大的影响,B排除;材料的研究未涉及中央集权的强化与否,D排除。故选C.
10.在欧洲历史上某本著作中,作者把修道院描绘成了俗人的乐园和学校,那里唯一的院规就是“干你愿意干的事”.这本著作是
A。 普罗泰戈拉的《论神》B。 拉伯雷的《巨人传》

高考2020年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解析版

高考2020年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解析版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二)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

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

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A. 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B. 决策过程具有一定制衡色彩C. 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D. 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2.《考工记》载:“郑之刀,宋之斤(斧),鲁之削,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不能为良,地气然也。

”这说明A. 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已居于主要地位B. 合适的原料在工艺制作中起着巨大作用C. 民营手工业对官营手工业造成较大冲击D. 手工业仍然是农业的一个附属生产部门3.清代思想家戴震认为“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又说“体民之情,遂民之欲”。

其思想旨在A. 抨击程朱理学B. 宣传民本思想C.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D. 推动经济发展4.宋代《青箱杂记》记载:“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

又诗云:‘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入’,即此也。

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该记载表明A. 唐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草市B. 宋人曾详细研究草市名称的变化C. 岭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D. 唐宋时期岭南地区存在草市5.1917年,学者杜亚泉发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推崇中国传统和平、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均贫富等思想,同时他也认为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

他一再强调要“确信”本国传统文化,但又不能“自封自囿”。

这表明杜亚泉A. 推崇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B. 反对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主张C. 坚定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 比较客观地认识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6.下面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

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 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B. 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C. 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减少D. 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7.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决议明确指出:党到农村去,在土地革命政纲之下,加紧农村阶级斗争,准备总暴动,建立农协政权;党到国民党军队中去,加紧培植革命的军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六)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殷商贵族笃信“天命”主宰一切,并永远庇佑其统治,祭祀占卜居于政治意识的主流。

而西周宣扬“敬德保民”“明德慎刑”才能得到“天命”的眷顾。

这一变化表明了A. 神权思想体系的崩溃B. 伦理政治的勃兴C. 德主刑辅理念的成熟D. 对“天命”的质疑2.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

材料意在强调( )A. 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B.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D. 古代中国不可能实行民主政治3.唐朝前期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

当时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

由此可知A. 朝议制度减少了君主的决策失误B. 皇帝与宰相的权力都受到了限制C. 政事堂会议形成了民主政治的雏形D. 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4.中国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力。

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

这反映了统治者( )A. 出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B. 非常注重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C. 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D. 接受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5.《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

这说明A.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B. 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C. 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D. 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6.有学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

因此,他们也代表了深受列强欺凌之苦的民族资本家的心声。

材料表明革命派A. 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诉求B. 代表了劳苦大众的利益C. 进行革命的目标不明确D. 已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7.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规定全国所有公私款项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

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规定自1935年1月4日起,停止使用银元,改用法币(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

这在当时A. 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B. 造成严重通货膨胀C. 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D. 导致白银大量外流8.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

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

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A. 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B. 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C. 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 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9.1987年同1978年相比,国有企业留利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从3.7%上升到40%以上,扣除了各种税费后的实际留利仍为20%,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这突出反映了这个时期全国工业企业出现了()A. 所有制结构变化B. 经营规模变化C. 管理方式变化D. 经营自主权变化10.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的解说词中这样说道:“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

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这说明()A. 罗马法导致公司组织的诞生B. 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C. 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 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11.18世纪一位英国学者针对圈地运动前后的变化指出:“过去小土地所有者和小租地农民,靠自己耕种土地的产品和公有土地上放养的羊、家禽、猪等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几乎不必向市场购买。

如果土地落到少数人租地农场主手中,他们就必须为别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而且不得不到市场上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上述材料说明圈地运动()A. 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为工业革命打下基础B. 使非农产业被高效的农业种植业取代,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原材料C. 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是英国社会动乱的根源D. 使农村劳动力移向城市,迅速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12.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

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 政府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B. 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C. 开创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先河D. 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70.0分)13.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儿童的地位与命运,是一个民族地位与命运的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有识之士引入了西方的儿童福利理念,并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实行对男女灾童的福利救助。

同时把儿童的培养方向和城市发展相结合,积极培养商业、技术等城市建设急需的人才,确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儿童培养方向。

1927年—1937年是上海发展最快的十年,社会转型加快,大量人口聚集,劳动方式也由手工生产向机器大工业转化。

城市中激烈竞争和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人口的生育率下降,儿童的教养成为了当时社会关心的问题。

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截止到1936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医院已经超过40家,其中公立和私立医院都有涉足妇幼保健领域的。

在超过40家医院中,设有儿科和产科的医院超过30家。

——摘编自翟旭丹《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1927—1937年)》材料二英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立的早而且比较完备。

在16世纪以前,英国社会普遍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场所,父母是儿童的最佳照顾者,儿童问题是个人私事,儿童照顾主要是家庭责任和父母的义务”……然而伴随工业革命的到耒,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失业率增加,城乡差距加大,贫困人口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使传统的儿童救助工作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此时,儿童福利工作的重任转交到政府手中。

……第一部涉及英国儿童权利保护的立法为《大宪章》。

而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权益的法律则为1889年颁布的《儿童法案》,此后截止到2011年,英国共通过40余部与儿童相关的法律,构建了全面立体的法律体系。

——摘编自庞媛媛《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嬗变及特征》(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及英国儿童福利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两国制定儿童福利政策背景的相似之处以及对今天的启示。

14.材料登基仅一个月,雍正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

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

”很快,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清查的机构——会考府。

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要认真办理,“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

”对查出的贪官,雍正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

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

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

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雍正极力提倡官吏廉洁奉公的德行操守,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

”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

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

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

故雍正一朝,吏治相对清廉,向来为史家所称道。

——摘编自黄云《简评雍正的吏治整顿》(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

15.材料 1945年对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对日本的对外贸易实行管制,并且拆迁日本的过剩工业设备赔偿战争受害国、销毁战争机器、限制日本的战后重建。

1947年美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上明确提出,应该把日本作为亚洲的“生产工厂”,以此对抗共产主义的渗透。

次年,与军部副部长德雷帕一同赴日考察的工业代表团团长约翰斯顿提出,美国应该停止以往的“救济型援助”,代之以马歇尔计划式的“复兴援助”。

1955年美国政府文件在方针部分明确指出:“应从日本获得最大的经济贡献以减轻美国的财政负担,做出各种努力以增加该国的财政能力和贸易能力”,一方面通过直接进口增加日本的收入,维持其工业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英联邦国家对日本开放市场;文件建议通过“技术援助的使用有效减轻日本目前存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同时“尽快恢复日本与亚洲其他非共产党国家间的更为友好的关系”。

——摘编自刘理《美国政府对亚洲的经济援助政策》(1)根据材料,概述美国对日经济政策的阶段性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

16.材料郑观应认为,中国若与强敌相处,自己必须要有力量,“所谓势均力敌,而后和约可恃,私约可订,公法可言”。

而要强盛就必须变法,“非变法不能富强,非富强不能合纵连横”。

他的改革主张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一宗旨而展开的。

他提出的主张概括起来是:经济上开展“商战”,军事上练兵造械。

政治上设立议院,文化上推广西学。

其中开展“商战”和设立议院是其主要内容。

郑观应认为。

实行“商战”的首要前提是改变中国传统的“重本抑末”经济政策,建立保障工商业利益的制度和法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的主要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观应的思想主张。

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主流的原因中外专家多有论及。

近代学者梁启超认为,“中国地形,平原磅礴,阨塞交通,其势自趋于统一。

故自秦以后,二千余年,中间惟三国南北朝三百年间稍为分裂,自余则皆四海一家。

即偶有割据,亦不旋踵而合并也。

”美国学者费正清对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的一体化现象发出感慨,并指出,“中国的地理因素实际上并不利于中央集权,更多的是制度的力量。

”现代学者田余庆认为,“秦汉统一帝国,这样一个帝国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军事——政治帝国(古希腊帝国、古罗马帝国、拿破仑帝国),因为他们所建立的大帝国没有像中国出现秦汉大帝国之前那么一种几百年来历史的铺垫,没有这样一种坚牢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