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反应与抗组胺药

合集下载

抗变态反应药物阻断过敏反应缓解过敏症状

抗变态反应药物阻断过敏反应缓解过敏症状

抗变态反应药物阻断过敏反应缓解过敏症状抗变态反应药物阻断过敏反应,缓解过敏症状过敏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对接触的某些物质(通常是过敏原)产生过度反应。

这种过敏反应使得许多人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困扰,甚至威胁到了他们的生命安全。

然而,现代医学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过敏问题的有效手段,其中之一就是抗变态反应药物。

变态反应是免疫系统对特定物质的过度反应,它会导致人体产生各种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红斑、水肿、呼吸急促、咳嗽、打喷嚏等。

当人体暴露在过敏原下时,免疫细胞会释放出一系列的化学物质,比如组胺和白三烯等,这些物质能引起血管扩张、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

抗变态反应药物的作用就是通过不同的机制阻断这些过敏反应,从而缓解过敏症状。

目前,常用的抗变态反应药物包括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和抗炎药等。

抗组胺药可以有效地阻断组胺的作用,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

这些药物分为一代抗组胺药和二代抗组胺药,一代抗组胺药有较强的抗组胺作用,但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嗜睡、口干、便秘等。

二代抗组胺药较之具有更好的选择性,不会产生太多的副作用。

抗白三烯药是另一类常用的抗变态反应药物,它们可以有效地阻断白三烯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轻过敏反应的程度。

抗白三烯药常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的治疗。

与抗组胺药不同的是,抗白三烯药的主要副作用是影响肝功能,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必要时需监测肝功能。

抗炎药也是一类常用的抗变态反应药物,它们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减轻过敏症状。

常见的抗炎药包括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但长期使用会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如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等。

非甾体抗炎药则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抗炎药物,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多,所以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综上所述,抗变态反应药物是治疗过敏症状的重要手段。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阻断过敏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从而缓解过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抗变态反应药物并不能根治过敏,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症状的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使用,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抗过敏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抗过敏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抗过敏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抗过敏药分为抗组胺药、肥皂药、类固醇、类二代抗组胺药和免疫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过敏症状,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哮喘等。

抗组胺药是治疗过敏症状的常用药物之一。

它们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来减少组胺引起的过敏反应。

常见的抗组胺药包括扑尔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赛庚啶等。

这些药物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以及荨麻疹等症状。

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H1受体来减少组胺引起的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涕、皮肤瘙痒和红肿等。

肥皂药具有抗组胺和抗胆碱能作用,能够舒缓过敏性疾病症状。

常见的肥皂药包括扑尔敏和苯海拉明。

它们适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以及荨麻疹等症状。

类固醇是一类抗过敏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常见的类固醇包括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倍氯米松等。

它们适用于治疗严重的过敏症状,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

类固醇药物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以及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来缓解过敏症状。

类二代抗组胺药是一类新型的抗组胺药物,与传统的抗组胺药相比,它们有更强的选择性作用,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并且不易穿透血脑屏障,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小。

常见的类二代抗组胺药包括非那雄胺、左西替利和马来酸苯那明等。

它们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症状。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H1受体来减少组胺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过敏症状。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适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和过敏症状。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甲氨蝶呤和长春新碱等。

它们适用于治疗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等症状。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来减少过敏性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过敏症状。

总之,抗过敏药物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它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减轻过敏症状,包括抗组胺作用、抗炎作用以及免疫抑制作用等。

在选择抗过敏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且遵医嘱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抗过敏药缓解过敏症状的西药及正确用药指南

抗过敏药缓解过敏症状的西药及正确用药指南

抗过敏药缓解过敏症状的西药及正确用药指南过敏症状是人体对特定物质产生过度反应的表现,常见症状包括喷嚏、鼻塞、眼痒、喉咙发痒和皮肤红肿等。

针对过敏症状,现代医学发展了一系列的抗过敏药物,能够有效缓解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并提供正确的用药指南。

一、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其作用机制是阻断组胺与组胺受体的结合。

常见的抗组胺药物有以下几种:1.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和苯海拉明。

这类药物广泛应用于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等疾病的治疗,但其副作用包括嗜睡和口干等,一般已不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2.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和去甲乙酰氯苯那敏。

这类药物没有显著的镇静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更适用于长期治疗。

副作用轻微,但可能出现口干和咽干等。

二、类固醇药物类固醇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过敏症状。

常见的类固醇药物是鼻腔喷雾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

使用时需要遵循以下指南:1.正确使用喷雾剂:将药瓶摇均匀后,将喷嘴放入鼻腔,轻按药瓶使药液喷入鼻腔,同时轻吸一口气,避免使药液流到喉咙。

2.注意用量: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避免过量使用。

3.定期复查:长期使用类固醇喷雾剂需要定期复查鼻腔黏膜情况,以避免潜在的副作用。

三、抗白细胞介素药物抗白细胞介素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症状较为有效。

常见的抗白细胞介素药物包括:1.奥美拉唑:主要用于控制重度过敏性哮喘,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气道狭窄和气喘。

2.帕珠单抗:用于治疗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和慢性荨麻疹等疾病。

用药指南如下:1.需要医生处方:这类药物严格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患者不宜自行购买和使用。

2.定期复查:使用抗白细胞介素药物需要定期复查免疫功能和肝肾功能等,以监测潜在的副作用。

四、使用抗过敏药物的注意事项1.遵循医嘱: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按照用药剂量和使用频率,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案。

抗组胺药是什么原理

抗组胺药是什么原理

抗组胺药是什么原理抗组胺药是一类常用的药物,它们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那么,抗组胺药到底是什么原理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组胺在人体内的作用。

组胺是一种生物胺,它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包括扩张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胃酸分泌等。

在过敏反应中,组胺的释放会导致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引起局部组织的水肿和炎症反应,从而产生过敏症状。

抗组胺药的原理就在于抑制组胺的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干扰组胺的释放或阻断组胺受体的结合,从而减轻或消除过敏症状。

具体来说,抗组胺药可以分为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两大类。

H1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

它们通过竞争性地结合H1受体,阻断组胺与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组胺引起的生理效应。

常见的H1受体拮抗剂包括扑尔敏、氯雷他定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症状,减轻瘙痒、打喷嚏、鼻塞等不适感。

而H2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

它们通过抑制H2受体,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缓解胃肠道疾病的症状。

常见的H2受体拮抗剂包括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减轻胃痛、胃灼热等不适感,促进消化道溃疡的愈合。

总的来说,抗组胺药的原理就是通过干扰组胺的作用来治疗相关疾病。

它们可以有效地缓解过敏症状,减轻疼痛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使用抗组胺药也需要谨慎,不宜长期或滥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抗组胺药的原理,合理使用药物,保障自己的健康。

严重过敏反应药物指南

严重过敏反应药物指南

严重过敏反应药物指南严重过敏反应药物指南第一章:引言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对特定物质的异常反应。

在某些情况下,过敏反应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针对严重过敏反应,医学界发展了一些药物以应对紧急情况。

本指南旨在介绍常见的严重过敏反应药物,包括药物的分类、机制、适应症和使用方法,以便提供相关指导。

第二章:严重过敏反应药物分类严重过敏反应药物可以分为两类:抗组胺药和肾上腺素类药物。

抗组胺药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来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而肾上腺素类药物则通过促进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来缓解血管收缩和支气管痉挛。

常见的抗组胺药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而肾上腺素类药物主要是肾上腺素自身或类似物质。

第三章:严重过敏反应药物的机制和适应症抗组胺药通过竞争性地结合组胺H1受体来抑制组胺的释放和反应,从而减少皮肤红肿、皮肤瘙痒和粘膜水肿等过敏反应症状。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异丙嗪,不仅可以缓解过敏反应,还具有镇静和抗乏力的作用。

然而,它们通常会导致嗜睡等不良反应。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和右美沙芬,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肾上腺素类药物通过促进α和β受体的活性来减少血管扩张和支气管痉挛。

通过提高心跳频率和血压,肾上腺素类药物可以缓解过敏引起的血压下降和呼吸困难。

第四章:严重过敏反应药物的使用方法严重过敏反应药物通常以紧急情况下的急救为主要疗法。

抗组胺药可以作为口服药物或皮下注射来使用。

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类药物则以静脉注射的形式给予,以迅速缓解症状。

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严重程度来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结语严重过敏反应药物指南通过介绍抗组胺药和肾上腺素类药物的分类、机制、适应症和使用方法,为处理严重过敏反应提供了相关指导。

然而,鉴于每个患者的情况都可能有所不同,医务人员应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监测患者的反应以确保恰当的治疗效果。

抗过敏药物及使用说明

抗过敏药物及使用说明

抗过敏药物及使用说明概述: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当人体暴露在特定物质中后,免疫系统会产生过度反应,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为了缓解过敏症状,人们常常会使用抗过敏药物,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抗过敏药物及其正确使用方法。

一、抗过敏药物分类抗过敏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成分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素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1.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组胺的作用,减少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

常见的抗组胺药物包括氯雷他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这些药物一般适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症状。

2. 肾上腺素类药物肾上腺素类药物通过激活肾上腺素受体,扩张支气管、减少黏膜水肿,从而缓解气道过敏症状。

常见的肾上腺素类药物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哮喘、支气管痉挛等过敏性呼吸道疾病。

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强力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可以快速缓解过敏症状。

常见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氢化可的松、布地奈德等。

这些药物适用于严重过敏反应和无法通过其他药物缓解的过敏性疾病。

二、抗过敏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抗过敏药物需要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来服用,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1.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务必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禁忌症等重要信息。

2. 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最好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根据个体情况,医生会为患者制定适合的用药方案。

不可自行擅自更改药物的用量或使用时间。

3. 适量使用药物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应根据症状的轻重来确定用药剂量。

一般情况下,起始剂量应为最小有效剂量,如果症状无法缓解,可以适量增加剂量。

但过量使用药物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因此不可滥用抗过敏药物。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抗过敏药物的同时,应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一些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要与医生咨询,以避免可能的不良反应。

备课素材:过敏性疾病4类药物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备课素材:过敏性疾病4类药物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过敏性疾病4类药物2019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介绍了过敏反应:但对于治疗,没有详细介绍。

那么,治疗过敏的常见药物有哪些?机理是怎样的?1、抗组胺药临床最常用,因其与组织胺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故能竞争性拮抗组胺效应,起到抗过敏的作用。

常用的有扑尔敏、异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此类药物对皮肤黏膜的过敏反应以及昆虫咬伤的皮肤瘙痒效果最好,但此类药物多有乏力、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及口干等副作用。

2、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又称为肥大细胞稳定剂,这类药物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过敏反应物质释放以达到抗过敏作用。

主要有色甘酸钠、色羟丙钠、酮替芬等药物,临床多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疾病。

3、钙剂此种药物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减轻或缓解过敏症状。

常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以及用于血清病、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4、免疫抑制剂这类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对各型过敏反应均有效,但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外源性过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

这类药物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环磷酰胺、硫脞嘌呤等。

口服抗过敏药主要是抗组胺药: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中枢神经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嗜睡与乏力,第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副作用少,第三代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副作用更轻。

例、关于过敏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②过敏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因此往往会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损伤;③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④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过敏反应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过敏反应的概念,明确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失调病;识记过敏反应的特点,掌握过敏反应的机理及预防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3、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①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①正确;②过敏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但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②错误;③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③正确;④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因此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④正确.故选:B.。

过敏反应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过敏反应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过敏反应的病因与治疗方法过敏反应是一种我们经常遇到的现象,它会引起不适甚至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但是,为什么会发生过敏反应呢?这背后的病因是什么?对于感兴趣的读者,本文将对过敏反应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病因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特定外界物质的反应。

这些外界物质被称为过敏原,如花粉、微生物、动植物、某些食物、药品等。

当免疫系统检测到有它认定为过敏原的物质时,会产生大量的抗体。

这些抗体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刺激其他免疫细胞,导致炎症或其他不适反应。

为什么某些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基因。

一些人天生对过敏原的反应比较强烈。

同时,身体免疫系统对不同物质的反应也有差异。

有些人对某些物质过敏,而另一些人不会有任何反应。

另一个原因是环境因素。

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尘螨、花粉、霉菌等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此外,许多药物和食品都可能成为过敏原。

治疗方法所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过敏反应可以轻松治疗。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1.抗组胺药抗组胺药是最常用的过敏反应治疗药物。

它们可以减轻过敏症状。

当免疫细胞再次受到过敏原的刺激,它们会释放出组胺。

这会导致鼻塞、流涕等症状。

抗组胺药可以减少组胺的作用,从而缓解这些症状。

2.皮质类固醇皮质类固醇可以缓解严重过敏反应,如哮喘。

皮质类固醇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反应,减少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

3.过敏免疫治疗法对于某些人,特别是那些对过敏原的反应强烈、变异性大的人来说,过敏免疫治疗法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这种治疗法通过逐渐增加暴露于过敏原的剂量,让免疫系统逐渐适应过敏原。

这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或者将它们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4.自然疗法除了药物治疗法外,一些人转向自然疗法。

这些疗法包括直接利用环境来减轻过敏反应的症状,如保持环境干燥、使用空气净化器等。

同时,某些饮食和生活方式也可能对减少过敏反应有所帮助。

例如,一些人发现减少摄入脱敏食品、增加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品等可以减轻过敏反应的症状。

抗组胺药的作用原理如何

抗组胺药的作用原理如何

抗组胺药的作用原理如何
抗组胺药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来减少或阻断组胺的作用。

组胺是一种化学介质,存在于人体细胞中的颗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中。

当身体受到过敏原刺激或组织损伤时,颗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组胺能够刺激组胺受体,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鼻塞、水肿、瘙痒和其他过敏症状。

抗组胺药干扰组胺与其受体之间的结合,从而阻断组胺受体的激活,减少或抑制组胺的生物学效应。

抗组胺药可以分为两类:H1 抗组胺药和H2 抗组胺药。

H1 抗组胺药主要用于治疗过敏反应和过敏症状。

H1 受体广泛分布于血管、平滑肌和神经系统等组织中。

抗组胺药能够与H1 受体结合,阻断组胺的作用,从而减轻鼻塞、瘙痒、喷嚏和其他过敏症状。

H2 抗组胺药主要用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酸反流和消化性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治疗。

H2 受体主要分布在胃黏膜上的壁细胞中。

抗组胺药能够与H2 受体结合,减少胃黏膜壁细胞分泌胃酸的量,抑制胃酸的产生,从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达到治疗目的。

总的来说,抗组胺药通过阻断组胺受体的激活作用,减少或阻断组胺的生物学效应,从而缓解过敏症状或治疗相关疾病。

不同类型的抗组胺药作用于不同的组织和受体,具有不同的临床应用。

抗组胺药概述.

抗组胺药概述.

一、组胺
4、组胺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效应是通过兴奋靶细 胞上的组胺受体而实现的,组胺受体分为H1受体、H2受体和 H3受体。H1受体兴奋时,毛细血管和小动脉扩张,血浆渗出 随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增加,血压下降,支气管、胃肠道和 子宫平滑肌收缩,称为H1效应;H2受体兴奋时,胃酸分泌增 加,心率加快,称H2效应。
二、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又称组胺颉抗药,是指能与组胺竞争 靶细胞上组胺受体,使组胺不能与受体结合,从而阻 断组胺作用的药物。
二、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主要是组胺I型受体颉抗剂,最适用于I型过敏 反应。根据其对组胺受体的选择性作用不同,分为二类:H1 受体阻断药,有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吡苄明、去 敏灵、阿司咪唑等;H2受体阻断药,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 法莫替丁、尼扎替、组胺 二、抗组胺药
一、组胺
1、概念:组胺是发生过敏反应时释放的致敏物质。 2、作用:组胺可与组胺I型受体结合产生一系列过敏反 应,如与组胺II型受体结合,则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 3、分布: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存在于动物的各种组 织(主要是肥大细胞)内。其中以皮肤、胃肠黏膜及肺含量 最高。

抗组胺药原理

抗组胺药原理

抗组胺药原理
抗组胺药物作用的原理是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来减轻过敏反
应的症状。

组胺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化学物质,当人体暴露于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时,免疫细胞会释放组胺。

组胺与
H1受体结合后会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过敏
症状包括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皮肤瘙痒等。

抗组胺药物通过结合H1受体而阻断组胺的作用,从而减轻过
敏反应的症状。

这些药物可以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包括氯苯那敏、马来酸氯苯那敏等,它们抑制H1受体的作用,并且可进入大脑,导致镇静和嗜睡等不良
反应。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也称为非镇静型抗组胺药物)如赛庚啶、氯雷他定等,与H1受体结合更具选择性,不易穿透血脑屏障,因此可以减少不良反应。

尽管抗组胺药物可以有效减轻过敏症状,但并不会根治过敏反应。

因此,它们通常用于缓解短期和轻度的过敏症状,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例如严重的过敏性休克,需要使用其他药物和治疗方法进行处理。

抗组胺药物原理

抗组胺药物原理

抗组胺药物原理一、引言抗组胺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过敏反应和相关疾病。

它们通过干扰组胺在体内的生理作用来发挥治疗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组胺药物的原理。

二、组胺的生理作用及其与过敏反应的关系1. 组胺的生理作用组胺是一种由酪氨酸代谢产生的生物活性分子,在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对血管、平滑肌和神经系统的影响。

2. 组胺与过敏反应当人体受到外界刺激时,如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免疫系统会产生IgE 抗体,并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表面上。

当再次接触到相同过敏原时,IgE抗体就会结合到过敏原上,激活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释放大量组胺等介质,导致过敏反应。

三、抗组胺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1. 抗组胺药物分类抗组胺药物可分为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两类。

其中,H1受体拮抗剂是治疗过敏反应的主要药物。

2. H1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H1受体是组胺在体内发挥生理作用的主要靶点。

抗组胺药物通过干扰H1受体与组胺结合,阻断其生理作用来发挥治疗作用。

具体而言,它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经典的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通过竞争性阻断H1受体上的组胺结合位点来发挥治疗作用。

这些药物具有镇静、催眠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2)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如氟西汀、罗拉替尼等,除了竞争性阻断H1受体外,还能够减少血管通透性和温度调节中枢兴奋等不良反应。

(3)第三代H1受体拮抗剂:如德丙司琼、莫替洛尔等,除了具有第二代药物的优点外,还能够减少组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如减轻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

四、抗组胺药物的临床应用1. 抗过敏反应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过敏反应的主要药物之一。

它们可以缓解皮肤瘙痒、鼻塞、流涕和眼部炎症等过敏症状。

2. 治疗其他相关疾病除了治疗过敏反应外,抗组胺药物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相关疾病。

例如,它们可以缓解晕动症、咳嗽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相关问题。

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 不良反应抗组胺药物虽然在治疗上有显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抗组胺药是什么原理

抗组胺药是什么原理

抗组胺药是什么原理
抗组胺药是一类药物,用于治疗过敏症状,如鼻塞、咳嗽、打喷嚏和皮肤瘙痒等。

抗组胺药的原理是通过阻断或抑制组胺受体的活动,从而减少或消除组胺介导的过敏反应。

组胺是一种由体内组织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它在过敏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当身体暴露在过敏原(如花粉、灰尘或食物过敏原)后,特定的免疫细胞会释放组胺。

组胺与组胺受体结合,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透过性增加和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鼻塞、皮肤红肿和瘙痒等过敏症状。

抗组胺药物可以分为两类: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

H1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和荨麻
疹等症状,通过竞争性地结合H1受体,阻止组胺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减轻过敏反应。

常见的H1受体拮抗剂包括氯雷他定、扑尔敏和艾司唑仑等。

H2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它们通过阻断H2受体,
减少胃酸的分泌。

总而言之,抗组胺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的活动,减少或消除组胺介导的过敏反应。

不同类型的抗组胺药物在治疗不同症状和疾病时有所区别。

使用抗组胺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咨询和处方,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抗组胺药物的工作原理和临床应用

抗组胺药物的工作原理和临床应用

抗组胺药物的工作原理和临床应用抗组胺药物的工作原理和临床应用1. 什么是组胺和组胺受体在探讨抗组胺药物的工作原理和临床应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组胺和组胺受体的基本概念。

组胺是一种由组胺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在人体中存在于多种细胞中,例如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中。

组胺受体则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它们与组胺结合并传递信号,从而调节多个生理过程。

2. 抗组胺药物的分类和工作原理抗组胺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用于治疗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疾病。

根据其对组胺受体的作用,抗组胺药物可以分为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两类。

2.1 H1-受体拮抗剂H1-受体拮抗剂是最常见的抗组胺药物,它们通过拮抗H1-受体上的组胺与H1-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组胺的作用。

这类药物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2.1.1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包括苯海拉明、洛的定和氯苯那敏等。

它们可通过穿透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常有镇静作用。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还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和口干症等。

2.1.2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包括非索非那定、氯雷他定和赛曲林等。

与第一代相比,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更加选择性地抑制H1-受体,减少了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它们通常不会引起昏睡和口干症等副作用。

2.2 H2-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等胃肠道疾病。

该类药物通过拮抗H2-受体,减少胃酸的分泌。

常见的H2-受体拮抗剂有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等。

3. 抗组胺药物的临床应用抗组胺药物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些主要应用包括:3.1 过敏反应的治疗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过敏反应的首选药物。

它们能够抑制过敏反应中组胺的释放,从而缓解过敏症状,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3.2 肥胖症的治疗一些第二代抗组胺药物被用于肥胖症的治疗。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食欲和促进饱腹感,通过减少食物摄入量来帮助控制体重。

抗组胺药物有哪些

抗组胺药物有哪些

抗组胺药物有哪些抗组胺药物是一类常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过敏反应和过敏性疾病。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组胺的释放或拮抗组胺的作用,来减轻过敏症状。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抗组胺药物。

第一类是经典的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Chlorpheniramine)和异丙嗪(Promethazine)。

这些药物具有镇静催眠的副作用,因此常用于治疗过敏引起的嗜睡、鼻塞、流涕等症状。

然而,它们往往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因此不适用于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场所或驾车者。

第二类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Loratadine)、非索非那定(Fexofenadine)和赛替芬(Cetirizine)。

这些药物相较于第一代药物,具有更弱的镇静作用,因此更适用于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警觉性的人群。

它们可以帮助缓解鼻塞、流涕、咳嗽等过敏症状,且不易产生明显的副作用。

除了以上两类常见的抗组胺药物,还有一些新型的抗组胺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例如,利维奇(Levocabastine)是一种局部鼻用抗组胺药物,适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引起的流涕、鼻塞等症状。

此外,替卡西林(Tacrastmine)是一种经口给药的抗组胺药物,常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和湿疹等皮肤过敏症状。

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过敏反应和过敏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

然而,使用抗组胺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不宜自行增减剂量。

其次,抗组胺药物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因此在用药期间应避免驾车或从事需要高度注意力的工作。

此外,某些抗组胺药物在妊娠期间的安全性尚不清楚,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这类药物。

总结起来,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过敏反应和过敏性疾病的常用药物。

不同类别的抗组胺药物在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上存在差异,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同时,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频率,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安全问题。

如有需要,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抗过敏药应对过敏反应的药物及使用建议

抗过敏药应对过敏反应的药物及使用建议

抗过敏药应对过敏反应的药物及使用建议过敏反应是人体对外来物质产生过敏性免疫反应的一种病理现象,常常表现为皮肤瘙痒、鼻塞、眼红等不适症状。

为了缓解过敏反应,抗过敏药成为了常用的药物选择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过敏药物及其使用建议。

一、抗组胺剂抗组胺剂是常见的抗过敏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组胺在体内的释放,从而减轻过敏反应。

常见的抗组胺剂有氯雷他定、扑尔敏等。

使用建议:1. 准确使用药物:根据医生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抗组胺剂,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2. 注意使用时间:抗组胺药通常需要在过敏症状开始前使用,保持药物的持续血药浓度。

3. 遵循用药剂量:按照医生或药品说明书的建议,控制好用药剂量,以避免过量使用或不足。

4. 注意潜在副作用:抗组胺剂有可能引发嗜睡、头晕等副作用,应留意自身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二、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是一种强力的抗炎药,可以有效地控制过敏反应,但是长期使用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常见的类固醇激素包括布地奈德、倍他米松等。

使用建议:1.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用药剂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使用。

2. 限制使用时长:类固醇激素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因此应根据医生的指导,控制使用时长。

3. 观察并处理副作用:使用类固醇激素时,应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肠胃问题、提高血压等副作用,及时就医处理。

4. 不突然停药:长期使用的激素药物,在停用时应缓慢减量,以避免产生戒断症状。

三、免敏治疗药物免敏治疗药物是一种预防过敏反应的药物,常用于敏感体质的人群。

常见的免敏治疗药物包括阿司咪唑、苯海拉明等。

使用建议:1. 早期使用:在过敏季节或过敏源暴露前,可以提前使用免敏治疗药物进行预防。

2. 持续使用:免敏治疗药物通常需要持续使用一段时间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应按照医生建议进行使用。

3. 定期复查病情:在使用免敏治疗药物期间,应定期复查过敏症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方案。

过敏反应与抗组胺药

过敏反应与抗组胺药
荨麻疹、全身瘙痒、 治疗:1、对瘙痒、荨麻疹、轻度; 呼吸窘迫、呕吐、 喘息首选肾上腺素 腹绞痛、血管性水 合并使用口服抗组胺药 肿、循环塌陷、神 2、对血管性水肿、喉水肿:
志不清、惊厥、死 首选肾上腺素;合并使用抗组胺

3、对肾上腺素无效的严
重呼吸症状:首选茶碱、气管插 管、气管切开 4、心血管循环塌陷:首选 肾上腺素;合并使用异丙肾、抗 组胺药、激素
► 哌啶类:特非那丁,阿司咪唑,咪唑斯汀,依巴
斯汀
速发型变态反应(anaphylactic type)、 IgE依赖性变态反应(IgE dependent reaction)
荨麻疹、异位性皮炎、血管性水肿、过 敏性支气管哮喘、花粉热、过敏性鼻炎 及过敏性休克
IgE介导的变应性疾病
浆细胞
过敏原
肥大细胞 和嗜碱性 粒细胞
I 型变态反应 附 着
坏或黄疸
#发热
约15%的药物过敏者有药物热
药物过敏反应
4.药物过敏的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
常发生于给药后5分钟内(约2/3),10%出现于半小时后,极
少数发生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临床表现可有
*呼吸道阻塞症状 胸闷、心悸、喉头堵塞感、呼吸困难 *循环衰竭 面色苍白、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冷汗、畏寒 *CNS症状 昏迷、抽搐及大小便失禁 *皮型
病因
临床特点
治疗
急性荨麻疹 I 型
叮咬
瘙痒、红肿
食物、昆虫 皮肤风团、红斑、治疗:1、抗组胺药
2、全身激素
慢性荨麻疹 I 型 异位性皮炎 I 型
不明 不明
皮肤风团、红斑、治疗:1、抗组胺药 瘙痒、水肿反复 2、局部激素 病程长 瘙痒、皮损、继 治疗:1、局部激素 发性皮肤感染、 2、抗组胺药 苔癣化 3、抗生素

严重过敏反应急救药品肾上腺素与抗组胺药物的应用

严重过敏反应急救药品肾上腺素与抗组胺药物的应用

严重过敏反应急救药品肾上腺素与抗组胺药物的应用严重过敏反应急救药品的应用严重过敏反应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变态反应,常见于过敏原接触后的数分钟内发生。

此类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乃至休克,因此快速的急救非常关键。

在处理严重过敏反应的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和抗组胺药物是常用的急救药品。

本文将介绍肾上腺素和抗组胺药物的应用以及相应注意事项。

一、肾上腺素的应用肾上腺素是一种能够刺激交感神经系统的药物,常用于处理严重过敏反应。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收缩血管、提高血压和扩张支气管来缓解过敏反应。

在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可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给予患者。

然而,在使用肾上腺素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 用药剂量:肾上腺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常规推荐的剂量是0.3-0.5mg,可根据需要适量调整。

但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剂量需要谨慎调整。

2. 注射技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时,应尽量注射于上臂或前外侧大腿的中部肌肉组织。

注射时应使用注射器并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

3. 不良反应:肾上腺素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心悸、头晕、恶心等,这些反应一般是暂时的。

然而,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或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使用。

二、抗组胺药物的应用抗组胺药物可以通过阻断组胺受体的方式缓解过敏反应,常用于处理轻至中度严重过敏反应。

此类药物包括第一代抗组胺药和第二代抗组胺药。

以下将分别介绍两类药物的应用。

1.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并可通过中枢抗胆碱能反应缓解过敏反应。

常见的第一代抗组胺药包括氯雷他定、苯海拉明等。

在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用药准确:根据患者年龄及病情来选择适当的剂量和剂型,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

(2)副作用: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嗜睡、口干、视觉模糊等。

同时,这类药物也会增加车辆驾驶及操作机械时的风险。

2.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相比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具有较低的嗜睡作用,以及更少的抗胆碱等不良反应。

抗过敏药物的分类

抗过敏药物的分类

抗过敏药物的分类大家都知道什么是抗过敏药物,也知道抗过敏药物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那么抗过敏药物的分类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抗过敏药物的分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抗过敏药物的分类常用抗过敏药物有三类。

①抗组胺药:组胺是过敏反应时释放的致敏物质。

组胺可与组胺1型受体结合产生一系列过敏反应,如与组胺2型受体结合,则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

而抗组胺药主要是组胺1型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异丙嗪(非那根)等,它们能与组胺竞争致敏细胞上的组胺1型受体,使组胺不能与其结合而产生过敏反应。

②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此类药物能稳定致敏细胞膜,阻止组胺等多种过敏反应介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等的释放。

常用药物是色甘酸钠、酮替芬。

③其他药物:如属于糖皮质激素的氢化可的松、曲安奈德(又称去炎舒松或去炎松-A)等,它们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故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作为非处方药,皮质激素类药物仅供外用,主要适用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以及瘙痒症等。

这类药物不应长期应用。

抗过敏药物的服药时间抗过敏药物都有毒性作用,因此,长期服用,这些毒性作用发生“积累”,对人体危害较大。

因此,服用抗过敏药物,不要长期使用一种,超过一个月就需要换用其他类型的抗过敏药物,或者采用必要时用药的方法,来代替常规的定时服药。

还有,连续服用一种抗过敏药,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

长期吃一种药物,会带来不少问题。

首先,抗过敏药物容易引起耐药现象,服用时间超过一个月,药效下降,不能起到抗过敏的作用。

抗过敏药最好随身携带。

虽然过敏症患者家里会常备一些抗过敏的药物以防不测,但这样做还是不够的,一旦发现出现过敏的一些先兆,比如打喷嚏、眼睛发痒、流鼻涕等等,就需要马上服用抗过敏药物,这样,能够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抗过敏药物最好随身携带。

专家特别提醒,还有一些患者,服用抗过敏药后,发现没有效果,甚至病情加重,误以为是药量不够,于是擅自加大剂量,这是十分危险的。

抗过敏药过敏反应

抗过敏药过敏反应

抗过敏药过敏反应
简介
抗过敏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过敏反应的药物。

然而,有时候使用抗过敏药物本身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本文将讨论抗过敏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常见的抗过敏药物
- 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 糠酸钙
- 双氯芬酸钠
- 肌苷腺嘌呤
抗过敏药过敏反应的症状
抗过敏药物过敏反应的症状可以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常见的症状包括:
- 皮肤发红和瘙痒
- 皮疹或荨麻疹
- 呼吸困难或哮喘
- 喉咙肿胀或困难
- 嗓子发紧或灼热感
- 嘴唇、舌头或脸部肿胀
处理抗过敏药过敏反应的方法
如果出现抗过敏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停止使用该药物并立即就医。

2. 告知医生使用的抗过敏药物以及出现的过敏反应症状。

3. 医生会评估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并根据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如使用其他药物对症处理或给予其他紧急医疗干预。

预防抗过敏药过敏反应的注意事项
为避免抗过敏药物引起过敏反应,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和处方,按照正确用药剂量使用药物。

- 如果之前曾出现对某种抗过敏药物的过敏反应,应告知医生并避免再次使用该药物。

- 告知医生过敏史和过敏源,以便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抗过敏药物。

- 如果出现任何不寻常的症状或过敏反应,请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

结论
抗过敏药物过敏反应虽然不常见,但仍需引起我们的注意。

当出现任何过敏反应时,应立即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过敏(drug allerge)反应
1.药物过敏的多发性 药物过敏占ADR的5~10% 原因是新药不断增加,用药机会增多
2.药物过敏的多样性 50年代药疹仅有几种表现,目前20多种。 药疹(drug eruption)
药物过敏反应
3.药物过敏反应的基本病变 #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可出现组织水肿:皮下、粘膜下水肿;呼吸道梗阻。 甚至由于全身血容量骤降而引起过敏性休克。
#肾脏反应
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
药物过敏反应
4.药物过敏的临床表现 #皮肤反应
轻者是瘙痒、荨麻疹、药疹,重者剥脱性皮炎。
出现皮肤反应的机会较多; 单独出现反应的机会较少。
组胺和组胺受体
组胺(histamine)由组氨酸脱羧而成。新合 成的组胺立即与肝素和蛋白质结合,以无活 性的复合物形式储存于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 细胞的颗粒中。当变应原或理化刺激损伤这 些细胞时,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同时伴有组 胺释放,组胺立即与临近的靶细胞不同亚型 的H1、H2、H3组胺受体结合,产生相应的 生物学反应。
变态反应的治疗
避免接触过敏原 肥大细胞稳定剂(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副作用小) 糖皮质激素(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和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充血剂(-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与抗组胺药合用 局部抗组胺药(如鼻腔 免疫治疗(脱敏治疗)?通过一系列皮肤过敏试验,分 离出特异性过敏原,按规则的间隔时间注射入特异性过 敏原的提取物,以增加对那些过敏原的全身性免疫。
IgE介导的变应性疾病
I 型变态反应
附 着
过敏原
机体
浆细胞 产生 IgE
肥大细胞 和嗜碱性 粒细胞
过敏原与 IgE结合
相同过敏原
致敏
脱 颗 粒
肥大细胞 脱颗粒 释放炎症介质 和细胞因子
引发各种症状
II 型变态反应
细胞毒型(cytotoxic type)、细胞溶解 型(cytolytic type) 药物过敏、异性输血反应、细菌(沙门 氏内毒素)或病毒(风疹病毒)感染
介质 组胺 前列腺素 白三烯
阻断剂
抗组胺药 糖皮质激素
机理பைடு நூலகம்
竞争性拮抗 H1 受体
前列腺素
阻断含炎症介 质的细胞向过 敏部位迁移
抑 制 并 防 止 磷 脂 酶 A2 合 成,从而阻断花生四烯酸 的代谢 非 甾 体 类 消 炎 阻断环氧化酶,并防止前 止痛药 列腺素合成
影响药物过敏的因素
1.体质因素 2.药物的化学性质 3.接触药物过敏
II 型变态反应
半抗原
如锑剂、奎宁及磺胺 机 体
+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全抗原
产生IgG或IgM
相同抗原性药物
与IgG或IgM结合
补体:存在于血清和体液中的 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既 有免疫调节作用,也参与免疫 病理反应。
补体
溶血或白细 胞、血小板减 少
III 型变态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immune complex type) 血清病、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等等
异位性皮炎 I 型
过敏性疾病
疾病 过敏性结膜 炎 变态反 病因 应类型 I型 临床特点 治疗 空 气 过 敏 眼 结 膜 症 状 、 治疗:1、避免接触过敏原 眼 原 2、等张液冲洗眼部 痒、流泪 3、抗组胺药 4、局部血管收缩剂 5、激素滴眼剂 药物 荨麻疹、发热、 治疗:1、避免应用过敏药物 血清病、过敏性 2、抗组胺药—荨麻疹 休克 3、静注抗组胺药 过敏性休克 异体血清、 发 热 、 关 节 痛 、 治疗:1、口服抗组胺药-荨麻 药物 荨麻疹、淋巴结 疹 2、静注抗组胺药-过敏 病、过敏性休克 性休克 3、阿司匹林 4、全身激素
常年性过敏性 I 型 鼻炎
过敏性哮喘
I型
过敏性疾病
疾病 变态反 应类型 病因 临床特点 治疗
急性荨麻疹 I 型 慢性荨麻疹 I 型 食物、昆虫 皮肤风团、红斑、治疗:1、抗组胺药 叮咬 瘙痒、红肿 2、全身激素 不明 皮肤风团、红斑、治疗:1、抗组胺药 瘙痒、水肿反复 2、局部激素 病程长 瘙痒、皮损、继 治疗:1、局部激素 不明 发性皮肤感染、 2、抗组胺药 苔癣化 3、抗生素
1980-2000年
#血液病样反应
*再障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症等
药物过敏反应
4.药物过敏的临床表现 #血清病样反应
发烧、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常伴有荨麻疹,严重者可因 喉头水肿或脑水肿而死亡。
#心血管系统反应
心电图异常、心悸、心肌损伤、心律失常等。
#肝炎样反应
黄疸、转氨酶升高、肝功能障碍,重者可能出现急性肝坏 死。
#平滑肌痉挛
支气管-哮喘;胃肠道-腹痛、肠鸣; 胆道-胆绞痛;还可引起流产、肾绞痛
#炎性反应
淋巴结、肝脾肿大;慢性肉芽肿或组织溃疡坏死
药物过敏反应
#血细胞损害
溶血、贫血、出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破 坏或黄疸
#发热
约15%的药物过敏者有药物热
药物过敏反应
4.药物过敏的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
常发生于给药后5分钟内(约2/3),10%出现于半小时后,极 少数发生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临床表现可有 *呼吸道阻塞症状 胸闷、心悸、喉头堵塞感、呼吸困难 *循环衰竭 面色苍白、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冷汗、畏寒 *CNS症状 昏迷、抽搐及大小便失禁 *皮肤过敏反应
III 型变态反应
抗原量仅超过 血中抗体量 血中形成 可溶性免疫复合物 沉积于血管的基底 膜或组织间隙
趋化更多的炎症细胞
激活补体 产生过敏毒素、化学趋化 肥大细胞脱颗粒
释放溶酶体 以小血管为中心 炎症性反应及组织损伤
IV 型变态反应
迟发型(delayed hypersensitivity)或 细胞中介反应型(cell-mediated type) 结核杆菌感染、虫咬、排异反应以及外 用药物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等。
IV 型变态反应
抗 原
T淋巴细胞 致敏T淋巴细胞
相 同 抗 原
释放淋巴因子 48-72小时
产生损害
炎症介质
介质 原发性 组胺(H) 来源 肥大细胞 作用 临床表现 毛细血管扩张 皮肤潮红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水肿 平滑肌收缩 哮喘、腹痛、腹泻 增加粘膜分泌 流涕、流泪、咳痰 刺激感觉神经末梢 瘙痒 肺组织高反应性 炎症 血小板聚集 组织损伤 激活血小板释放 5-OH 和其它介质 趋化嗜酸细胞 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哮喘 平滑肌收缩 趋化嗜酸细胞 炎症
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嗜酸细胞
慢反应物质 (SRS-A) 嗜酸细胞趋化因子 (ECF)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NCF) 继发性 缓激肽 (BK) 5 羟色胺 (5—OH) 前列腺素(PG)
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 嗜酸细胞 肥大细胞嗜 酸细胞 血清激肽原
趋化中性粒细胞
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 加 平滑肌收缩 平滑肌收缩 多种复杂作用
药物过敏反应的预防
1.提高对药物过敏的警惕(过敏试验) 2.严格考虑用药适应证 3.选用较少引起过敏的药物与治疗方法 (口服与注射,中药注射) 4.加强用药观察(注射后留观一段时 间)
药物过敏的临床治疗
1.一般治疗 停用确定或可疑的致敏药物;非特异性抗过 敏治疗(钙制剂,VC、抗组胺剂) 2.对过敏性休克的治疗 3.对危、重、急药物过敏方法患者的治疗
细胞与细胞 细胞与基质 之间发生粘附
过敏性疾病
疾病 变态反 应类型 病因 花粉等 临床特点 治疗 季节性过敏性 I 型 鼻炎 喷嚏、流涕、鼻痒、 治疗:1、避免接触过敏原 鼻塞、结膜炎、流泪 2、抗组胺药 3、鼻粘膜收缩剂+ 抗组胺药 预防:1、脱敏 尘螨、霉菌、 同上 治疗:1、避免接触过敏原 动物皮毛等 慢性鼻塞可致咽鼓 2、抗组胺药 管阻塞 3、鼻粘膜收缩剂+ 抗组胺药 4、手术引鼻窦灌洗或 息肉切除 预防:1、脱敏 花粉、霉菌、 阵发性咳嗽、喘息、 急性治疗:1、2 受体激动剂 尘螨、动物皮 呼吸困难 2、茶碱、 毛 3、全身激素 慢性治疗:1、局部激素喷雾 2、茶碱 预防:1、色甘酸钠
过敏反应与抗组胺药
深圳远东妇儿科医院 李梅丽 药剂科
药学
生产药品的科学 使用药品的科学
什么是过敏原?
引起变态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也叫 抗原 抗原分为全抗原和半抗原 全抗原:花粉、尘螨、霉菌、食物、蜂 毒、动物皮毛等 半抗原:药品、细菌、病毒等物质
什么是变态反应?
特殊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吸入、食入、注入或接触过敏原 (allergen),出现某一些组织或器官, 甚至全身的强烈反应,引起各种各样的 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
药物过敏
I型
血清病
III 型
过敏性疾病
疾病
过敏性休克
变态反 应类型
I型
病因
药物、异体 蛋白、昆虫 叮咬、脱敏 注射
临床特点
治疗
昆虫过敏
I型
昆虫叮咬
食物过敏
I型
食物
荨麻疹、全身瘙痒、 治疗:1、对瘙痒、荨麻疹、轻度; 呼吸窘迫、呕吐、 喘息首选肾上腺素 腹绞痛、血管性水 合并使用口服抗组胺药 肿、循环塌陷、神 2、对血管性水肿、喉水肿: 志不清、惊厥、死 首选肾上腺素;合并使用抗组胺 亡 药 3、对肾上腺素无效的严 重呼吸症状:首选茶碱、气管插 管、气管切开 4、心血管循环塌陷:首选 肾上腺素;合并使用异丙肾、抗 组胺药、激素 局部反应(荨麻疹) 治疗:1、口服抗组胺药 到过敏性休克都可 2、静注抗组胺药 出现 荨麻疹、血管性水 治疗:1、改变食用食物种类 肿、恶心、呕吐、 2、急诊处理(严重者) 腹痛、腹泻
组胺的生物学反应
通过H1受体,组胺可引起低血压(血管 扩张的结果),心动过速、潮红、头 痛。 H2 受体受刺激可增加胃酸的分泌。 脑部的H3受体受刺激,可能会产生一些 负调节作用。 治疗剂量的H1受体拮抗剂对H2、H3受体 几乎没有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