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侵袭颅底外科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神经外科(现有床位138张,其中二部40张)创建于60年代,创建人为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索敬贤教授。
现主任赵刚教授(电子邮箱ZhaoGang20052000@),副主任罗褀教授。
共有医护人员80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9名,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3人。
年门诊量约一万四千余人次,年平均住院人数3000人次左右。
神经外科特色是颅底肿瘤,脑血管病,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脑胶质瘤综合治疗。
颅底肿瘤方面先后开展了听神经瘤,斜坡肿瘤,枕骨大孔区肿瘤,经单鼻孔入路切除垂体瘤及颅咽管瘤等手术,其中1996年率先在东北完成了斜坡肿瘤显微手术全切术,斜坡肿瘤及颅咽管瘤手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近几年来还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脑干肿瘤手术,存活率达国内先进水平。
脑血管病及外科治疗方面,于1960年完成全国首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于1987年完成东北首例脑血管畸形血管内介入治疗。
1990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急性期脑血管闭塞的超选择溶栓治疗,并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年完成省内首例游离弹簧圈栓赛治疗颅内动脉瘤。
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方面先后开展了超选择化疗,氦氖激光内照射治疗及耐药基因方面的研究。
立体定向方面于1987年开展了胎脑移植及肾上腺细胞移植,并开展内窥镜辅助下的肿瘤切除,动脉瘤夹闭,脑室内血肿清除等治疗方面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人才培养:现已培养博士研究生53名,硕士研究生148名,进修生452名,其中有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天坛医院介入神经放射中心主任,北京康复中心副主任、研究所所长,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外科主任,广州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微侵袭杂志总编,深圳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神经外科主任,辽宁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吉林大学二、三、四院神经外科主任,长春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等。
科研成就:主编实用神经外科学一书,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89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新技术奖2项,校医疗成果二、三等奖10余项,承担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研经费100余万元。
瑞金医院 名医 名录
黄峰平神经外科教 授擅长颅脑,脊髓血管性疾病及肿瘤的诊治。
宫 晔神经外科教 授擅长各类颅内肿瘤、疑难杂症的临床诊治和手术,在脑和椎管内各类肿瘤、脑积水、脑出血、脑外伤诊治以及伽玛刀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尤其专长于各类功能区脑膜瘤、颅底肿瘤、鞍区垂体肿瘤和神经鞘瘤的神经外科显微微创新技术手术。
鲍伟民神经外科教 授颅脑肿瘤、尤其垂体瘤的诊治,脊髓肿瘤,颅脑外伤,伽马刀治疗。
江澄川神经外科教 授脑肿瘤,脊髓肿瘤,顽固性癫痫及疼痛,帕金森,神经痛等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
张 义神经外科教 授长期从事脑肿瘤和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研究,对颅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尤其是颅底肿瘤、垂体瘤和胶质瘤有较深入的研究。
于 佶神经外科教 授颅脑外伤,各类脑肿瘤及脊髓肿瘤的手术治疗、神经电生理监护。
王恩敏神经外科教 授擅长伽马刀、射波刀治疗听神经瘤、垂体瘤、脑膜瘤、脑转移瘤、脊索瘤、三叉神经瘤、松果体区肿瘤、颅底肿瘤、颅颈交界区肿瘤、脊柱转移瘤。
同时在射波刀治疗肺癌、肝癌(肝转移瘤)、胰腺癌、前列腺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张 荣神经外科教 授擅长微侵袭神经外科及颅底外科。
对颅脑外伤及神经系统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经验,尤其对各部位的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等有丰富经验。
秦智勇神经外科教 授擅长颅脑外伤、颅脑肿瘤、脑血管病的显微手术及伽马刀治疗。
胡 锦神经外科教 授颅脑创伤诊断和治疗,脑外伤危重监护及脑外伤后神经功能康复治疗。
孙成彦神经外科副教授擅长脑肿瘤、脊髓肿瘤、颅脑先天性疾病及脑出血、脑外伤后遗症的外科治疗,小儿脑瘫、癫痫、疼痛等功能神经性疾病的诊疗。
胡 杰神经外科副教授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各类脑肿瘤,如脑膜瘤、胶质瘤、垂体瘤、三叉神经鞘瘤、听神经瘤、转移瘤等。
各类脊髓肿瘤,如椎管内外神经鞘瘤、髓内室管膜瘤、血管瘤等。
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癫痫等。
王 晨神经外科副教授颅内肿瘤及脑外伤手术治疗、伽马刀治疗,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三叉神经痛和深部功能区病症活检等。
上海市最具特色的11家综合性医院
以下为上海市最具特色的11家综合性医院1、中山医院(徐汇区)——特色专科:心血管科,肝肿瘤科心血管科——国家级重点学科。
目前,心内科拥有正副教授专家28人,其中有全国知名专家陈灏珠、诸骏仁、林佑善、李志善、蔡迺绳、葛均波等教授。
心内科目前以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的治疗为特色。
心内科还开设有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随访门诊、起搏器门诊、房颤门诊、高血压门诊、高脂血症门诊、心律失常门诊、晕厥门诊等特色门诊。
每年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门诊病人15万例次,年收治住院病人5000余人次。
(瑞金医院心内科,尤其是高血压科也很好;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很好)肝肿瘤科——我国最主要的两个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之一。
以外科治疗为主,内外科、中西医、基础与临床结合。
肝外科:配有超声刀、氩氦刀、多普勒B超诊断仪等设备;肝癌早诊早治、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肝癌术后复发的手术再切除、冷冻、综合治疗;4000余例肝癌诊疗经验;5年生存率达60-70%,112例生存10年以上。
肝内科:血细胞分离机、射频治疗仪、超声诊断治疗仪;微波、无水酒精、介入、及生物治疗等特色项目。
2、第六人民医院(徐汇区)——特色专科:骨科,内分泌科骨科——特色:断肢再植。
科室是一个以治疗创伤为主的综合骨科,不仅能够应用各种适宜技术来治疗各类骨与关节损伤,包括脊柱和肢体大关节的关节内骨折,还能够应用微创技术、在关节镜下对关节疾患进行诊治、重建膝关节的前、后交叉韧带;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髋、膝、踝的晚期关节病变,并能根据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的翻修手术,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臀肌挛缩、先天性胫骨假关节,以及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感染方面也有独到的经验。
(第六医院骨科侧重关节,长征医院骨科侧重为脊柱)内分泌科——为我国糖尿病分子病因学研究的发源地;是我国糖尿病研究成果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单位;目前在糖尿病病因诊断、发病机制、糖尿病代谢控制,慢性并发征的早期诊治、糖尿病教育及防治指导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播种神经外科的火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引智工作纪实
都 医科 大学宣武 医院神经外科正
是 中国 阵 营 中的 “ 跑 者 ” 领 。
播种神经外科 的火种
》 、
艾 / 涛
首都 医科大学宣武 医院神经外科 引智工作纪 实
让微侵袭神经外科在 中国生根
宣 武 医院 在 中 国神 经外 科 的发 展 中 起着 非 常 重
作 为神经 外科主任 .凌锋早在 2 世纪 7 O O年代 就成 为全 国为数不 多的神经外科女 医生 。 18 年她被派往 巴黎 . 2 9 同时接 受了神经介入放
该 科 最 终 迁 至 宣 武 医 院 。次 年 ,国 家卫 生部 确 定 宣 来。 微侵袭 神经外科 的特点就是在 最小 的手术创伤
武 医院作为全国神经外科 医师培训基地 ,每 年举办 下 .获 得 患 者 最 大 的神 经 功 能 康 复 。它 包括 脑 内 窥
一
期 学 习班 .为 各 省 市 培 养 输 送 神 经 外 科人 才 。 因 镜、立体定向和神经介入放 射三 大技术。
新的专 家。
经 外 科 医 生 。1 5 年 ,中 国 神 经 外 科 先 驱 赵 以成 教 2 9
授 率先在天津 医科大学 总医院创立脑系科 ,1 5 年 足发展 的同时 , 8 9 欧美 的微侵袭神经 外科 迅速发展起
此 ,宣 武 医 院 也 成 为 医学 界 公 认 的 ” 国神 经 科 医 中 生 的 摇 篮 ” 。
由于对显 微神 经外 科和微 侵袭 神经 外科 的精 通 . 锋敏 锐地感觉到这就是神经外科 前沿 的发展 凌
1 6 3 ,宣武 医院建立 了北京市神经外 科 趋势 .她决定在国 内引进、推广这些 国外先进的神 0年 月 9 研究所 。这是我 国第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机 构 ,从 此 经 外 科 技 术 。 展开 了神 经外科临床与基础研 究相 结合的新时期 。 其实 , 凌锋从法 国学成 回国后 ,即致力于神经
外科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62例临床分析
外科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62例临床分析作者:李燕陈芝何晓兰来源:《维吾尔医药》2012年第11期丘脑出血是脑出血常见类型之一,约占高血压脑出血的15%,特别是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
如何提高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外科治疗效果一直是神经外科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现将我科自2009年01月至2011-06收治的62例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共62例,男性33例,女性29例,年龄46-76岁,平均61.2岁。
所有病例均有高血压病史。
入院时神志清醒4例,嗜睡7例,浅昏迷13例,中度昏迷25例,深昏迷13例,包括有脑疝征象患者16例。
1.2 头颅CT检查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其中右侧丘脑血肿25例,左侧丘脑血肿37例。
丘脑血肿量小于10ml者14例,10-30ml者27例,30ml以上者21例。
单侧脑室出血21例,双侧脑室出血15例,第三、四脑室出血11例,脑室铸型15例。
依据单纯丘脑部位出血量可分为:丘脑血肿为主型,即丘脑血肿量≥10ml;脑室出血为主型,即丘脑血肿量1.3 手术方法①额角钻孔侧脑室外引流术:本法适用于脑室出血为主型患者。
一侧脑室积血者,采用同侧或对侧额角穿刺脑脊液外引流;双侧脑室积血或合并三四脑室出血、脑室铸型者,采用双侧额角穿刺脑脊液外引流。
将尿激酶2-4万U溶于3-5ml生理盐水后沿脑室外引流管注入单侧或双侧脑室内,夹管2-4小时后开放,1-2次/天。
拔除引流管前闭管24小时,引流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
②微创血肿穿刺碎吸术:本法适用于丘脑出血为主型患者,一般丘脑出血量在20ml以上。
先查头颅CT选择定位点后无菌操作下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碎吸针行血肿穿刺碎吸引流,术后将尿激酶2万U沿单侧或双侧引流管注入血肿腔内,夹闭2小时后开放引流,一般每天注入1-2次。
依据复查CT所见血肿消失情况一般引流3-5天拔针。
神经内镜辅助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神经内镜辅助切除岩斜区脑膜瘤【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全切率与改善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切除24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神经内镜辅助组),12例仅采用显微镜切除手术(显微镜手术组),比较两组肿瘤的全切率。
结果:显微镜手术组12例,肿瘤全切3例,次全切4例,大部切除5例;神经内镜辅助组12例,肿瘤全切8例,次全切3例,大部切除1例;神经内镜辅助组肿瘤的全切率高于显微镜手术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影像学检查全部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
肿瘤直径2.1~5.8 cm。
按照sekhar等[6]的标准,根据最大径将肿瘤分为:小型4.5 cm。
本组巨大型12例,大型7例,中型5例。
1.3 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神经内镜辅助组手术要点如下:(1)显露镜下采用各种手术入路分块切除肿瘤,神经内镜,辅助使用;(2)术中使用神经内镜检查,观察颅底是否有肿瘤残留,必要时磨除岩骨。
1.4 手术切除肿瘤的标准(1)全切除:切除100%的瘤体和肿瘤性包膜;(2)次全切除:切除90% 以上的瘤体;(3)大部切除:切除60%~90%的瘤体;(4)部分切除:切除60%以下的瘤体。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46%),次全切除(simpson ⅲ级)7例(29%),大部切除6例(25%)。
病理结果:脑膜上皮型12例,纤维型8例,沙砾体型4例。
神经内镜辅助组肿瘤全切率高于显微镜手术组,两组全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3 讨论岩斜区脑膜瘤首选治疗方法是显微外科手术。
随着现代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神经内镜辅助对提高颅底肿瘤手术效果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创神经外科手术室建设
神经外科微创专科治疗室建设分类:学科建设 | 标签:神经外科手术微创治疗设备2010-07-12 16:14阅读(768)评论(0)当前建立专业的微创治疗团队越来越重要。
设置固定微创手术护理人员,制定制度,明确职责,系统学习,专业培训,定期考核,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达到对专业微创手术室护理配合质量的提高,提高手术配合的准确度, 明显缩短急诊微创手术患者的抢救时间等目的。
随着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专科重症监护室(NSICU)建设的发展,配套的神经外科微创专科治疗室,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中,该室拥有近1500万元的设备,未来达到高精度神经微创手术治疗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微侵袭外科的发展,也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日臻完善。
对神经外科手术室和神经外科NSICU要求也更高,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使用,对传统神经外科的理念形成巨大冲击波,对神经外科医生也是一种新的挑战。
一、传统神经外科的观念受到极大的挑战。
微侵袭概念已经深入到外科学诊断与治疗的各个领域。
CT和MRI的应用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治发展的里程碑。
随着新一代螺旋C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技术的应用,临床医师将解剖形态和功能代谢有机结合,微侵袭概念是一个已经很深入,但仍将得到很好发展的概念。
显微外科技术、介入神经放射治疗、内镜技术代表了方向。
无外科时代暂不会来临,但微侵袭时代已经来临。
影像学、放射外科学和立体定向技术的有机结合,衍生出多种新型治疗手段,如脑血管造影定向技术、磁共振立体定向术、多普勒辅助立体定向术、内镜立体定向术、PET辅助脑立体定向术等。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概念的引入和发展,伽玛刀、X刀及质子束放射系统的应用,使微创或无创的概念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化。
通过无框架式立体定向系统引导外科手术在三维空间定位、精确设计手术入路、模拟最安全的手术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surgescope)作为这一高科技的结晶已在临床上得以应用。
微侵袭神经外科进展
微侵袭神经外科进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鲍圣德1983年英国泌尿外科医生Wickham首次提出“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的概念,国内译为“微创外科”,其兴起源于70年代以来出现的整体治疗概念,即认为病人治疗后心理和生理上最大限度的康复应成为外科治疗的终极目标。
其核心思想是以最微小的侵袭性损伤和生理干扰达到最佳外科疗效。
1992年德国学者Bauer和Hellwig进一步提出了“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M1NS”的概念,国内神经外科同行习译为“微侵袭神经外科”。
其实早在2500年前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曾指出“判断某种医疗手段是否有效和优越是很困难的,但它必须尽可能减少对病人的伤害,否则,其结果可能比疾病本身的自然过程还坏”,这不正是微侵袭的思想体现吗?所以,微侵袭的理念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医学发展的必然和趋势,也是我们治病救人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当今,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生物技术、电子技术、空间导航技术等诸多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应用于临床,一系列工具和技术应运而生,MINS所涉及的的范畴逐步扩展。
概括起来,MINS包括以下两个基本方面:病变的精确定位和病变的微侵袭治疗方法或途径(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一、精确定位:毋庸置疑,上世纪70年代CT的应用和80年代MRI的应用对神经外科疾病的定位及治疗起着质的推动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影像技术的发展,在传统的影像技术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技术:如三维CT、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MRI磁弥散成像(DWI)、灌注成像(PWI)、血管成像(MRA)、纤维束弥散张量成像(DTI)、MRI波谱(MRS)、各种功能MRI(fMRI)。
此外,新的影像技术也迅速发展,如脑磁图(MEG),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
微侵袭颅底外科学:开放手术与内镜辅助入路
再次,本书详细介绍了微侵袭颅底外科手术的术前评估和准备。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 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是制定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术前准备则包括患者的心理准备、手术 器械的准备以及手术室的环境布置等。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 全性。
开放手术与内镜辅助入路,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开放手术能够提供更为直 观的手术视野,但创伤相对较大;而内镜辅助入路则创伤小,对患者的干扰少, 但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医生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书中不仅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 详细的比较,还给出了具体的手术步骤和实例,让我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 架起了桥梁。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颅底外科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但正是这种挑 战性,激发了我对这一领域的热情和好奇心。我不断地思考、探索,试图找到更 好的解决方案,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
精彩摘录
《微侵袭颅底外科学:开放手术与内镜辅助入路》精彩摘录
在医学的广阔领域中,颅底外科无疑是一个复杂且深奥的分支。颅底因其位 置特殊,结构和功能复杂,一直是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微侵袭颅底外科学: 开放手术与内镜辅助入路》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为读者揭示了 这一领域的奥秘。
"颅底外科手术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手术技巧,更依赖于对颅底解剖的深入 理解。"这是本书的核心观点之一。颅底结构复杂,布满了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因此,对外科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极高。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颅底的解剖结 构,以及如何在不损伤重要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手术。
颅底神经外科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颅底神经外科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颅底神经外科是指专门处理颅底区域神经相关疾病的外科学科。
该领域涉及到对颅底区域的解剖结构、病变类型和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
颅底神经外科的手术技术通常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和精准的操作,以确保对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
这一领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许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和病变,如脑膜瘤、颅底血管畸形、颅底神经病变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颅底神经外科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和机会。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本文的章节大纲和内容安排。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会简要介绍颅底神经外科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颅底神经外科的定义、手术技术以及应用范围。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以及用一些结束语来概括整篇文章。
文章结构清晰且逻辑性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颅底神经外科的定义、手术技术以及应用范围,使读者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对颅底神经外科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该领域在神经外科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为医学界和患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同时,本文也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颅底神经外科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2.正文2.1 颅底神经外科定义颅底神经外科是指一种专门研究和治疗颅底区域神经疾病的外科学科。
颅底是连接颅腔和颅外结构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许多重要神经的交叉点和分布区域。
颅底神经外科手术旨在通过微创手术技术,治疗颅底区域的疾病,包括颅底肿瘤、动脉瘤、颅底畸形和颅底神经疾病等。
颅底神经外科的发展得益于现代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如MRI、CT和血管造影等技术的应用使医生对颅底区域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手术技术方面,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颅底神经外科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性的学科,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华山医院神经科
擅长脑血管病,肌肉疾病,特别是重症肌无力的诊治。 面颈肢体抽搐、多动、帕金森病,运动障碍、难治癫痫、共济失调等变性病,肌 萎缩侧速硬化和肌萎缩,无力等疾病,周围神经痛(糖尿病性)。 癫痫、痴呆及脑血管等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 神经科的疑难杂政绩脑血管病的诊治。 神经内科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特别是头痛、癫痫中风,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 有丰富临床经验。 对头痛、头晕、脑中风,帕金森病,肌肉萎缩,重症肌无力、癫痫、脊髓和周围 神经病,老年痴呆、小儿神经麻痹及神经科有关的眼科疾病等神经内科常见病及 对脑血管病(中风)、头痛、头晕、帕金森、癫痫等脑部疾病;脊髓病、肌肉病 、重症肌无力、神经痛、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硬化、多动症以及各种疑难病的诊断 和治疗有丰富经验。 擅长诊治神经内科各种常见疾病。如:脑血管病、头痛、各种神经痛、功能神经 病、肌无力及肌萎缩症、癫痫、脊髓病及帕金森等,对神经科少见生化代谢性及 遗传性疾病也有研究。 擅长震颤麻痹、抽动症、头痛和脑血管疾病等神经内科疑难杂症。 对脑血管、脑干、运动神经元、周围神经疾病、植物神经系统疾病有研究。擅长 治疗头痛、各种神经痛、癫痫、眩晕等。 有丰富的神经内科临床工作经验,对头痛、头晕、面肌痉挛、脑梗塞、脑血管病 和各种痴呆、癫痫、肌肉萎缩,植物神经系统疾病有丰富诊断与治疗经验。 长期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诊断和研究工作,尤其是对头痛、头晕、脑血管疾病、 帕金森病、癫痫、多动症、脊髓疾病等神经系统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与诊疗有丰 富临床的经验。 擅长神经肌病(重症肌无力、疾病周围神经病等)。认知功能障碍(老年痴呆, 血管性痴呆)及头痛、头晕等各种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癫痫,头痛,睡眠障碍及脑血管等神经内科疾病。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的诊治,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眩晕 症的研究。 脑血管、头痛、老年病等神经内科疾病。
颅底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和风险
术中大出血
颅底区域血管和神经丰富,操作不慎 可能导致血管破裂或神经损伤。
颅底手术涉及大血管,一旦出血难以 控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脑脊液漏
术中损伤硬脑膜或蛛网膜,导致脑脊 液漏,可能引发颅内感染。
术后并发症风险
01
02
03
感染
术后切口感染、颅内感染 等,可能加重患者病情。
颅内压增高
术后脑组织水肿、脑脊液 循环障碍等,可能导致颅 内压增高,危及患者生命 。
多学科协作模式探索
神经外科与耳鼻喉科、口腔科等跨学科合作
针对复杂颅底诊疗)模式
整合各相关学科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远程医疗协作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科专家之间的远程协作,提高颅底手术的诊疗水 平。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系建设
颅底手术在神经外科 中的应用和风险
2024-01-16
目录
• 颅底手术概述 • 颅底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 颅底手术风险分析 • 降低颅底手术风险的策略 • 颅底手术未来发展趋势
01
颅底手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底手术是指通过开颅或经鼻蝶等入 路,对颅底病变进行切除或修复的一 类神经外科手术。
脑积水分流术
针对脑积水患者,通过手术建立脑脊液分流通道,以减轻颅内压增高和改善脑功能。
脑室腹腔分流术
将脑脊液引流至腹腔内吸收,以降低颅内压并改善脑脊液循环。
神经功能重建与修复
颅神经修复术
针对颅神经损伤患者,通过手术进行神经修复或移植,以恢复或部分恢复神经功能。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针对部分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癫痫等,通过手术植入电极刺激脑深部核团,以调节神 经环路活动并改善症状。
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微侵袭治疗丘脑出血
1 资料 与方 法
11 临床资料 . 病例选择标 准: 中年 以上 有高 血压 病史 , 病典 型 , 起 经 C T检查确诊为丘脑 出血 。年轻无 明显高血压病 史者需行脑 血管造影 排除其 他疾 患所致 的脑 出血。男 1 , 1 , 6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6 ( 8~ 9 岁 。1 02 7 ) 8例有高 血压病史 2~2 1年 , 糖 尿病病史 7例。C S评分 : - C 3~8分 1例 , 2分 9例 ,3~ 9~1 1
脑血肿形成 与穿通血 管分布基本一致 , 且紧邻侧脑室及三 并
脑室 , 出血容易破 入脑室而引起 急性脑积水 。
向仪, 输入 C / I 像, T MR 影 完成靶 点 坐标 测 定 , 划 穿刺 轨 规 迹, 准备手术导 航及操作平 台;2 麻醉 : () 根据患者情况 , 实施 局部麻醉或全麻 ;3 定位标志 : () 先将 4~ 5个定位标志 ( 电 心 监护 电极 ) 附于患 者头部 ( 灶周 围) 然后 进行 C / d 贴 病 , T MP 扫描 , 明确病灶部位 并识别贴 附标 志点 ;4 手术 规划 : 以 () 可
无框 架 立 体 定 向技 术微 侵 袭 治 疗 丘 脑 出血
白茫茫 吴生贵 张 国来 陈 延 周 志武 田增 民 , , , , , ,
赵全 军 , 衣志刚 , 韩繁 龙 朱 , 强
( .延安大学 附属 医院神经外科 , 1 陕西 延安 7 60 ;.海军总 医院神经外科 , 10 0 2 北京 10 3 ) 00 7
维普资讯
第 5卷第 4期
20 0 7年 l 0月
延安 大学学报 ( 医学科学 版) Ju a o Y n nU ie i ( dSi or l f aa nvr t Me e) n sy
探讨CT引导下神经内窥镜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探讨 CT引导下神经内窥镜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神经内窥镜微侵袭手术,并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
方法收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例并且都在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进行治疗的,判定都符合这次研究标准后进行分组治疗。
分到研究组的医生对其进行CT引导下神经内窥镜微侵袭手术,分析参照组的医生对其进行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
观察接受不同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患者各项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皮肤切口长度、骨窗直径、住院时间等显高为参照组,显低为研究组且据有优势性(P<0.05)。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10.00%)较低,参照组13(43.33%)较高(P<0.05)。
神经功能平均分值研究组低,生活功能及认知功能平均分值研究症显高,相比于参照组,显现出明显化差异性(P<0.05)。
结论 CT引导下神经内窥镜微侵袭手术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患者临床指标得到明显优化,同时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局部功能的恢复效果佳,更利于患者早日达到出院标准,尽早出院,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CT;神经内窥镜微侵袭手术;应用效果高血压脑出血列为脑血管疾病,病情较危及,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多见,该病患病比较急,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
所以及时有效的手术措施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也会促使患者不同并发症发生的可能,临床显现效果并不理想。
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和内窥镜下血肿清除术都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可视手术,具有微创、物体成像大、视野照明效果好等特点。
对此,本文针对性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CT引导下神经内窥镜微侵袭手术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例并且都在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进行治疗的,判定其符合本次研究标准后进行分组治疗。
颅中窝底颅内外沟通性富有细胞型毛细血管瘤1例
颅中窝底颅内外沟通性富有细胞型毛细血管瘤1例杨瑞金;蒋秋华;李卫;唐知己;张功亮;王建;钟俊远;任寅【期刊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17)3【摘要】1 病历摘要(图1~2)rn 女,18岁,因头痛2个月,加重伴呕吐2周于2010年6月入院.头部MRI示:右颞底部及鞍旁大块不规则异常信号,T2呈“爆米花”样改变,病灶向颅外生长,累及右侧咽旁间隙,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大小约4 cm×4.5 cm×4 cm,病灶周围脑实质大范围水肿.术前诊断考虑为:右侧颅中窝底颅内外沟通性血管内皮细胞瘤.予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中所见:肿瘤主体位于颅中窝底,向颞下窝、鞍旁生长,颞窝骨质受破坏,与肿瘤组织相互夹杂,肿瘤血供极丰富,大量未成熟血管呈血窦样组织,部分肿瘤位于硬脑膜夹层,少部分突破硬脑膜向脑内浸润.【总页数】1页(P139)【作者】杨瑞金;蒋秋华;李卫;唐知己;张功亮;王建;钟俊远;任寅【作者单位】341000 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41000 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41000 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41000 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41000 赣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341000 赣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341000 赣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20004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R651.1【相关文献】1.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 [J], 白敬民;孟肖利;万经海;吴跃煌2.经眶颧颅内外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根治海绵窦区颅底贯通性肿瘤 [J], 吴逸群;丁美修;张志愿;张陈平;孙坚;竺涵光3.颅中窝-侧颅底沟通性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J], 袁友文;甄泽年;赵敏;陈辉;陈贤明;李建忠;杨浦文4.颅中窝-侧颅底沟通性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J], 袁友文;甄泽年;赵敏;陈辉;陈贤明;李建忠;杨浦文5.中颅窝底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入路 [J], 杲阳;姜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神经减压术的历史沿革
一 、 前颅窝入路( 1916年 ) 优点:可同时处理颅脑外伤 缺点:是减压不够充分,特别是有外伤性 脑水肿时 二 、 经鼻外和经上颌窦开筛入路( 60 年代 ) 其成功率12-79%,差异很大。 三、 经鼻内窥镜视神经减压术 1991 年 德 国 学 者 Aurbach 等 发 表 了 经 鼻 内窥镜视神经减压术之后, 国内外学者陆 续开展了此项微创外科手术, 取得了良好 的效果。
经鼻内窥镜视神经减压术的优点
① 无外部切口, 不留瘢痕;②组织损伤少;③ 很少损伤筛前、筛后动脉 , 减少 术中出血;
④ 解剖标志清楚, 术野清晰; ⑤ 手术时间短, 关闭进路简单。
手术操作要点
① 开放后筛和蝶窦前壁,暴露纸样板及蝶窦 外侧壁; ② 清除后筛、蝶窦骨折片和淤血; ③ 寻找视神经管隆突和颈内动脉隆起 , 用电 钻磨薄或用骨凿凿开视神经管内侧壁; ④ 去除视神经管内侧壁全长周径1/2左右骨质; ⑤ 切开视神经鞘膜包括总腱环, 无明显水肿 和淤血的病例也可不切; ⑥ 术腔填塞少量碘仿纱条, 24小时后抽出纱条。
术后处理
1 半卧位,低盐饮食。 2 给予较大剂量的抗生素治疗,持续2周左右。 3 术后1周内给予适当的激素治疗。 4 糖尿病患者术后应注意血糖改变,必要时给 予药物治疗。 5 术后记24小时尿量,出现暂时性尿崩者可不 给予特殊处理,对于持续性有尿崩症者,需给 予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治疗。 6 肿瘤较大的患者,术后应适当给予镇静剂预 防可能出现的癫痫。
对于 6周以上持续性、 迟发性脑脊液鼻漏 术中已发现脑脊液鼻漏 的病例
脑脊液鼻漏手术入路的历史沿革
一、经前颅窝入路(颅内法) 1926年Dandy 报告了首例开颅经前颅 窝修补脑脊液鼻漏,此后作为主要的修 补手段一直被沿用至今。 该法的成功率约60-70%。 有嗅神经损伤、颅内创伤和感染, 甚至死亡等并发症。
微侵袭颅底外科技术
近十年来,随着内窥镜外科技术
的发展和延伸,经鼻内窥镜和经脑内
窥镜的颅底手术作为微侵袭颅底外科 新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 好的效果。
内窥镜颅底外科与显微外科 相比较的优点
视觉效果好
方法简便
手术时间短 副损伤小
常见的内窥镜颅底外科手术
前颅底肿瘤切除 前颅底异物取出 脑脊液鼻漏修补 鞍内肿瘤切除 视神经减压 第三脑室病变处理 桥小脑角和岩尖区
手术操作要点
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肿瘤主要
部位和蝶窦发育好的一侧进入。 观察蝶窦内各壁,认清并注意保护 颈内动脉管及视神经管。 开放鞍底骨质后需仔细辨认硬脑膜 有无异常静脉窦分布,并在切开硬 脑膜之前先穿刺,确认无出血时再 切开硬脑膜。
手术操作要点
切除肿瘤时需于内窥镜直视下小心 谨慎,不能粗暴。 多数瘤体质地较软,可用取瘤钳, 小刮匙和吸引器完全切除肿瘤,暴 露鞍隔。 查鞍内有无瘤样组织残留。 用抗生素冲洗术腔,再用含抗生素 的明胶海绵填塞鞍内,用骨片封闭鞍 底,恢复蝶窦粘膜,窦腔及中鼻道填 塞碘仿沙条,术终。
视神经管骨折的临床表现
患眼视力障碍、视力消失、无光感; Marcus-Gunn氏瞳孔; 角膜、晶体和眼底检查正常; X 线 和 CT 检 查 可 提 供 视 神 经 孔 变 形 和后筛、蝶窦骨折及窦内血肿
视神经管骨折的治疗
一、 保守治疗
大剂量类固醇激素 微循环改善剂 神经营养剂 外伤后视力逐渐下降一般表示视神经未 全损伤,应首先考虑保守治疗48小时,视 有望得到改善和恢复。若经药物治疗仍无 善,则应选择外科减压。 完 力 改
域的手术
经鼻内窥镜垂体瘤切除术
垂体瘤手术入路的历史沿革
经蝶窦入路( 经前颅窝入路
Schloffer, 1907 ) ( Frazier, 1913 ) ( Hardy,1969 ) (Jankowski, 1992 )
经蝶窦显微外科
经鼻内窥镜蝶窦入路
解剖学分期
根据术前影像学分析和术中所见,我们将垂体 瘤分为 5 个分期。 Ⅰ期肿瘤直径在10 mm 以下,且限于鞍内。蝶 鞍可以有扩大,但结构完整未见破坏。 Ⅱ期肿瘤直径为10 mm 或10 mm 以上,蝶鞍 扩大,但鞍底无骨质破坏。 Ⅲ 期肿瘤局限性穿破硬脑膜和鞍底,少部分瘤 组织侵入蝶窦。 Ⅳ期肿瘤弥漫性破坏鞍底及蝶窦结构。 Ⅴ期为侵犯鞍上或鞍旁结构及生长入第三脑室 的侵袭性腺瘤。
术前准备
1 垂体内分泌激素的测定 如:GH、PRL、ACTH、TSH等。 2 3 影像学检查 蝶鞍薄层CT及MRI扫描,
选择适应证。
药物准备 有明显垂体功能低下者,术前 应给予适量替代治疗,一般给予地塞米松 或强的松2~3日。 4 术前数日反复进行鼻腔冲洗,前一天剪
除鼻毛、冲洗鼻腔后滴入抗生素溶液。
手术操作要点
① 切除钩突;
② 依次开放筛、蝶窦, 寻找漏孔;
③ 适当扩大颅底骨质, 使之超过 硬脑膜缺损范围的2-5mm;
④ 将捣碎的肌肉准确填入漏孔, 并使之嵌顿于漏孔
经验
1996年9月至2002年12月我们 用鼻窦内窥镜外科技术修补脑脊 鼻漏18例,均一次成功。由于该 法有颅内法和其他颅外法所无法 拟的疗效,故应当作为脑脊液鼻 修补的首选方法。 应 液 方 比 漏
术后处理
静点大量激素 ( 地塞米松60mg/日 )、
抗生素、
神经营养药、
能量合剂及微循环改善剂。
经验
1996 年 9 月至 2001 年 12 月我们开展经鼻内窥 镜视神经减压术15例,9 例于术后11日至一个 月患侧恢复视力或眼前指数,余 6 例术后无明 显改善。有效率为60%。
微创、精确、简捷是经鼻内窥镜视神经减
利尿激素治疗。 ⑥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术中出血较多, 采用内窥镜手术方法将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⑦ 侵犯鞍上和鞍旁的侵袭性腺瘤由于病变
常常累及海绵窦,颈内动脉和视交叉而难
以完整切除,一般不主张采用该手术方法。
经鼻窦内窥镜脑脊液鼻漏 修补术
病因
25-30%的鼻额筛眶复合骨折 伴有脑脊液鼻漏的发生。 2 创伤性(医源性)脑脊液鼻漏, 如鼻腔手术和颅面外科手术等 3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
脑脊液鼻漏手术入路的历史沿革
二、鼻外开筛入路和鼻内入路 1948 年 Dohlman , 1952 年 Hirsch 先后 报告了经鼻外开筛进路用中鼻甲、鼻中 隔粘膜瓣修补的方法和经鼻内修补蝶窦 瘘的方法。 1988年Persky又报道了选择性碟窦填 塞法。 上述方法均未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
脑脊液鼻漏手术入路的历史沿革
视神经管骨折的治疗
二 、 视神经减压术
一般来说,从伤后到失明的时间越短则 预后越差,因为伤后即刻失明通常意味着神 经的严重撕裂伤、挫伤、甚至部分或全部断 裂,手术减压的效果较差。但确有部分患者 经减压术后视力明显改善或恢复。究竟应如 何客观评价损伤程度和预测术后效果尚有待 于进一步探讨,但目前不应放弃手术改善视 力的机会。此类病症作为急诊手术指征,应 于伤后尽早实施减压术。
经鼻内窥镜视神经减压术
交通事故所致的颅脑外伤中约 6-8%的病例伴有视神经管骨折 鼻腔鼻窦外科手术所致的医源
性损伤
视神经管骨折的致盲机理
①
视神经骨管及鞘膜外观无明显改变, 但内部轴索离断; 视神经骨管受损导致鞘膜内淤血水肿 或神经受骨折片压迫发生水肿;
②
③ 视神经被骨折片完全或部分切断。
压术优于其他术式的三大特点, 也是进一步提
高疗效的新手段, 应当作为视神经减压的首选 方法。
三、经鼻内窥镜脑脊液鼻漏修补
1981年Wigand就曾率先开展经鼻 窥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然而,直 90 年代这项新技术才在欧美和我国 到较多的应用。 内 到 得
经鼻内窥镜脑脊液鼻漏修补的优点
可提供确切的定位和清楚的视野 可精确地填放修补物, 安全、简便 副损伤小 成功率高(90-100%)
经验
① 1996年9月至2002年3月我们经鼻内窥 外 科治 疗的垂体腺瘤患者62例,除一例 腺瘤 ( Ⅴ期 ) 行大 瘤组 部分切除外,其余病例
织均得到了完全切除。
② 手术所需时间90分钟左右。
③ 术后复发率为 5.8%。
④ 本组病例术后均未见颅内出血、视神经
经验
⑤ 8 例患者出现尿崩,仅1 例患者需口服抗
1
脑脊液鼻漏的诊断
流出液体其痕迹的中心呈红色而周边清澈
流出无色液体干燥后不呈痂状 低头、用力和压迫颈内静脉时流出量增多 分泌物的生化学检查 放射性示踪法
鼻窦内窥镜检查
CT、MRI等可为明确病因和定位解剖部位提供 参考。
脑脊液鼻漏的治疗
保守治疗
手术修补
一些轻度外伤性脑脊液 鼻漏可以自然愈合,应 首先采取保守治疗 卧床头抬高60度 应用足量有效的广 谱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 低盐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