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王晓 齐
( 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职业学院 ,河南 郑 州 40 0 ) 50 2
关 键
词 :高职 高专 ;大学语文 ; 学改革 教
对准 孔子 “ 知其 不可 为而 为之 ” 的坚 定 的人 生态 度 , 对“ 的理想的执着追求 , 仁” 以及强烈 的历史使命感
大学语文 课程设 置 目的是 为 了使 学生 进一 步提 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 提高文化素养 , 为学好各类 专业课程和接 受通才教育打下坚实 的基础。简言 之, 大学语 文 的教学 目标是 知识 的获取 、 力 的提 高 能 和素质的培养。要保证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质 量和效果 , 关键在于讲什么、 怎样 讲 , 在于能否有效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主动 的参与。因此, 加 速 教学 内容 、 教学 方法 的改革 , 尽快 实 现教学手 段现 代化, 是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 是全面 推 进素质教 育 的需要 , 培养 学 生 掌 握运 用 现 代技 是 术 , 创新 教 育 的需 要 。现 结 合 我校 大 学 语 文在 实施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等方面教学实际, 对大学语文教 学改革作初步探讨。 创新教学内容 , 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
启发式教学的精髓 , 在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培 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 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 , 激 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启发式教学留给学生 的应该是问号 , 而不应该是句号。知识固然宝贵 , 而 善于 提 出 问题 、 决 问题 的 能力 则 更 为 重 要 。“ 解 授 之 以鱼 , 如 授 之 以 渔 ” 不 。我 们 在 教 学 中不 是 简 单 灌输给学生一些权威 的观点 , 而是采用启发式教学 法, 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 鼓励他们不迷信权威 , 勇于表 达 自己 的观 点 。在 教学 过 程 中 , 们 千方 百 我 计地培养学生善于提问、 善于质疑的能力 , 鼓励他们
浅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浅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也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语文课程一直被认为是国内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面临着诸多挑战,急需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满足社会的真实需求。
本文将从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探讨针对性的改革方向,以期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来看一下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以灌输为主,注重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和解释,缺乏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材选择单一,内容陈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需要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下功夫,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教学内容方面当前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经典文学作品展开,传统的文学知识依旧是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然而这样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的更新和拓展,增加一些与社会相关的新知识和新内容,如新闻、广告、网络语言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也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当代文学作品,尤其是一些具有时代特征和社会关注度的作品,来增加学生的阅读广度,并且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读当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主要以讲解和讲述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应该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运用,如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也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三、教学手段方面当前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书本教学和课堂讲解之中,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
浅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浅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高专院校教育逐渐成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现有的高职高专院校中,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内容设置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与此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语文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全面升级,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就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具体措施、改革前景展望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推动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0字】1.2 问题意义【问题意义】: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方面。
现有的教学内容大多停留在传统文学作品的讲解和解读上,缺乏与时俱进的内容和案例分析。
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单一,以传统的讲解、听讲、背诵为主,缺乏针对学生需求和兴趣的多元化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匮乏,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缺乏优质的师资和教学设施,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素质提升,也制约了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有必要对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改革,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奠定坚实基础。
对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进行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2. 正文2.1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陈旧。
浅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浅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
而语文课程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修养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高职高专院校的语文课程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改革语文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加强对语文课程的改革,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背景介绍】1.2 问题提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语文课程的改革尤为迫切,但是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阻碍。
问题提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语文教育过于注重文言文的传统,而缺乏对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引导,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兴趣不高;语文课程内容单一,缺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发展多元化的需求;现行的考试评价体系过于功利化,使得教师和学生更注重分数,而忽视了语文学习的本质和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应当注重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只有在面对这些问题并寻求有效解决方法的基础上,高职高专院校的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正文2.1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现状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在当前的形势下存在一些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语文课程往往注重学生的记忆和死记硬背,缺乏灵活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
许多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缺乏兴趣,只是为了完成学分而勉强应付考试。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doc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表现在语文学科地位较低、师资队伍亟待改善等方面。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明确高职院校语文的课程的重要性,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
寓教于乐,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改革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社会不断发展,院校之间的竞争加剧,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不断的随之发生变化,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的各类学科中不断的被“边缘化”越来越不受学生和院校的重视。
此外,数据调查以及具体实践表明,高职学生语文功底差,人文素养不高,这样的结果是专业学习难以深入、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下降、院校培养不能可持续发展等。
一、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1.学科地位不高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性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的处境却令教育人士担忧,让语文教师尴尬。
由于院校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等基础课的课时在不断的降低,但和政治、英语不同的是,政治是必须的,英语是学生会自修的,所以语文就成了重灾区。
基础课时的“瘦身”任务就落在了大学语文的肩膀上,甚至某些选校、某些专业课时压缩过于严重而取消了大学语文的教学。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在职业院校学到技术就可以了,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英语考试以及计算机学习上,大学语文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师资队伍薄弱大学语文在许多高职院校中不受重视,有些专业在课程计划的制定中削减大学语文的课时,更有甚者干脆取消这门课的教学。
大量语文骨干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生存的需要,开始考虑转变专业或转行,转向公关、管理类、职业指导等实用性强的课程的教学,不少老师选择开辟新路转而从事行政类的工作。
即便部分院校还有语文教研室这样机构的设置,但人员构成往往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教师结构老龄化,有的院校甚至出现连续10多年没有年轻教师加入的情况,老师很难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或者是出去交流学习,这些不利因素使得很多院校语文教师的能力长时间没有提高和进步,没有压力也就没有进步,业务能力不断下降,在得过且过的混日子。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读 书 的现 象 极 为 普 遍 。《 学 语 文 》 程 肩 负 的 培养 学 生人 文 素 大 课 质 . 高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的责 任 完 成 情 况 不 尽 如 人 意 。 作 为 高 职 提 院校《 学语 文》 程 的教师 , 必要重新 审视我们 的教学 , 大 课 有 从 “ 务 专 业 . 展 内涵 , 重 素 质 培 养 ” 方 面 改革 教 学 现 状 。 服 拓 注 等
高职 《 学 语 文》 程教 学现 状 分 析 大 课 教 材 不 适 宜 目前 各 院 校 使 用 的 《 学 语 文 》 材 基 本 上 大 教
高 职 院校 《 学语 文Fra bibliotek》 学 应 围 绕 高 职 教 育 的 人 才 培 养 目 大 教
标 进 行 教 育 部 在 《 于 加强 高 职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工 作 的意 见 》 关 中 明 确 指 出 高 职 类 教 育 的 培 养 目标 是 :培 养 拥 护 党 的基 本 路 线 。 应 生 产 、 设 、 理 、 务 第 一 线 需 要 的 , 、 、 、 等 适 建 管 服 德 智 体 美
合 素 质 要求 的 日益 提 高 , 技 与 人 文 并 重 的思 想 已经 得 到 普 遍 科 认 同 . 其 是 一 些 示 范 性 高 职 院 校 更 是 做 出 了表 率 。 而 作 为 实 尤 施 人 文 教 育 的重 要 课 程 — — 《 学 语 文 》 课 程 的教 学 现 状 却 不 大
一
的 学 习 现 今 的 高 职 院 校 大 多 由原 来
分 教 师逐 渐 意 识 到 教 材 的不 合 理 性 和
[试论,高职,大学语文,其他论文文档]试论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讨
试论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摘要:提出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从3个方面展开,即教学内客改革。
开放教学时空。
充实课堂内外空间;教学形式改革,唤起互动生机。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考核方法改革,呈现多元彤态,综合评价学生。
论文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彤式改革;考核方法改革大学语文是高校开设的一门基础文化课程,是落实人文教育最合适的载体,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历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高等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理应成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环节。
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大学语文课。
一般情况下,文科专业一周4课时。
时间为一年或一学期;工科专业一周2课时,时同为一年或一学期,总课肘最少为30余节,最多在100节以上。
在强调专业技能的高职院校,能够将大学语文课程如此设置是一个质的飞跃。
但是,学生进校后。
对学习语文毫无兴趣,其语文能力并末提高。
究其原因。
除了与学生的个体认识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高职语文教学自身的弊端有关。
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不符合高职大学语文的目的和要求。
笔者认为,要扭转现状。
加强教学改革是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l教学内容改革.开放教学时空.充实课堂内外空间新教育理念认为,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
应充实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良好的养料”中主动汲取知识。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其能力,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如今,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课时较专业课课时仍处于被压缩状态,因此,如何抓住课堂内外教学阵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实教学内容,将丰富的语文知识最大限度地传授给学生,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1以教材为中心,免实锞量内部空间优秀的文学作品反映各个时代的风貌,学生多阅读这些作品,对于了解文学历史、陶冶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职大学语文教材中虽然也有不少名家经典之作,但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好奇心强,且时刻受多元文化的“侵蚀”,现行的一些文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国家高教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高职院校中一门重要的通识课程,《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尤为引人关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完全适应当下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如何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进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现阶段,随着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注重融入课程思政的要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发展需求。
开展《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探讨如何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进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在传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下,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尤其在课程思政视域的推动下,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新的教学理念。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向和策略,以期为当前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实践方案。
通过深入分析现存问题和挑战,制定相应的改革策略和实施方案,结合案例分析进行具体探讨,从而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和展望。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促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想品德,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2. 正文2.1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学理念应当着重强调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应该将传统的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研读和讨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价值。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竞争力。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改革
2 30 ) 2 00
一
导作用 各高校 的大学语文 一般都安排 在新 开始大学 生话,不少 同学还 没有实现从 中学 生 到大学 生的角色转 换 ,抓 住这一时机 对大 该 从这一 关键时刻入 手 ,从 明确大学生 的 自 身 角色和 自身应该承 担 的责任入手 ,培 养学
学 生进行 入学教育至 关重要 大学语文 就应 成 段落 大意、 中心 思想和 艺术特征 ,被 概括
课 程 改革一 直 是各 大 高校 和职 业学 院 生 各方面 的优 良品质 ,使他 们正确认 识青春
非常重视 的环节 ,而教材 改革 是课程 改革 的 和 爱情 ,使他们不忘 仁爱和 良知,使他 们充 育 的原则 ,不利于培 育学生 的审美 能力 大 重要抓手 大学语文 课程 自2 世纪8 年代在 满 希望和 敬畏,使他 们 向往 自由和星 空,使 学 语文教 材应该能够 勾画学 生对文学语 言的 0 0 我国高校恢 复设置 以来,历经 3 年 的教学实 0 他 们懂得 幽默和反 讽,使他 们始终怀有 成就 美 好想象 ,引导学生 领悟文 学语言z美 ,培 养学 生良好的阅读 习惯,回归其 审美本性 大 学语 文 还应 重视 传承 民族文 化 作 为一名 大学生 ,社会 未来 的建设者 ,肩 负着 传 承和 发扬中华 民族 文明 的历史大任 ,理应 比较熟 悉积淀 了几千 年的 中华文化 因此, 大学语文 教材在对 古代经 典文学名著 的赏析 中,在对语言文字和文学美 的感悟 中, 应更 深 刻地让 学生接触 到中华 民族的文化 ,也应 让 学生 更深入地 了解 中华 民族优 良的历 史文 践, 已经 发展成为 一门成 熟的课程 ,大学语 英 雄 的梦 想 通过一 系列 的美文熏陶 ,一系 文教材建 设也 呈现百花齐放 的局面 列 的人文 思想的陶冶 ,逐步 成就其完善 的人 近 1 年来 , 高职 教育 迅猛 发展 ,已经 格 ,实现大学生 的精神成人 0 成为我 国高等教育 的重要组成 部分 然而综 观以往 的大学语文 教材 ,重 “ 教育 ”功能 ,
试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
试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摘要】针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指出要提高高职高专人才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必须重视大学语文课的教学。
简述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状况,分析了大学语文课在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教学中如何改革大学语文课的教学。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1 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近年来,关于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吁,在理论研究上已经逐渐得到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还远远达不到高职培养的目标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特别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大学语文的教学,无论是规模、质量和效果都还有很大的差距。
由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各校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轻视语文类课程的教学,语文类课程的课时逐步缩减,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面临被“砍掉”的命运。
大学语文的教学大都强调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忽略语言能力的培养,强调语法分析而忽略语感的体验,强调将少数课文掰开揉碎的“精读”而忽略对学生视野的开拓。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仍然是过去的“讲几段范文,写几篇作文”和“老三段”式,与高中语文的教学大同小异,造成学生学习心理上的疲劳和厌倦感,学校、学生的不重视,使得教师也丧失了教学的积极性,教学质量和效果显而易见。
2 大学语文在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实用型专门人才。
这一特殊需求要求高职毕业生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在文化知识结构、思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达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其中也包括对基本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要求。
大学语文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应用性于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提高基本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以及各种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讨论文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讨论文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讨论文大学语文课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高职学生语文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边缘化处境及高职学生的语文水平并不容乐观:很多高职院校未将大学语文课确定为公共必修课,即使开设也存在着课时不足、教师转岗、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大等一系列问题;大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词汇贫乏、句式单一、语句不通,学生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量偏少,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不足,人文知识底蕴不足,文化意识淡薄。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文化精神的给养。
因此,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十分迫切。
实质上,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兴办与发展的进程中,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改革的步伐似乎从未间断过,因此,就原有基础而言,高职大学语文课现阶段应处于“再建设阶段”。
所谓“大学语文课程再建设”,是指在已有的改革和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
宏观上,建立高职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微观上,从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建设、网络平台建设、师资建设、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等方面,全方位、系统化、具体化的建设。
2009年,原教育部张尧学司长提出“两个系统”理论,即针对高职学生,要注重“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和“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也就是主张建立基础理论课系统和实践课系统,这个主张针对高职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起到了及时纠偏的作用,对大学语文教学也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更多的高职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高职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高职院校首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然后使其具有适应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再是促进其能够可持续发展,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教育部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做了这样的描述:“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能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浅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浅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随着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与发展,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也愈加热烈。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性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形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旨在就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方向和策略进行探讨。
一、语文课程改革的内在需求(一)增加教学内容的灵活性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应该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将教学内容做到灵活多样,并且与学生的专业或实践需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学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在教学内容上需要适时追赶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为学生提供新鲜的、前沿的知识内容,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增强针对性和实践性。
教学内容和方案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通过课堂讲授,并组织学生参加实际或模拟的情境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三)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包括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前预习、课堂互动等方式,将传统的纸笔式的传授方式改变成更加富有创意和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加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多样性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评价既要突破传统的考试主要只考查词汇和语法的惯例,也要尽可能的突破单一而刻板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科学性。
应合理设计课堂练习、期中期末考试、校内外比赛以及学科竞赛等,以及开展论文、报告、演讲等综合性实践性任务,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浅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高职高专院校的语文课程改革也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语文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下面就来浅论一下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和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特点和需求。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中等职业学校,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可能不是很高,甚至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对语文产生了厌恶情绪。
高职高专院校的语文课程改革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随之不断调整和改进。
语文课程不再局限于汉字、词语、语法等传统知识的灌输,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
高职高专院校的语文课程改革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一。
当前,教育部门正在推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出了建设质量为先、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体系的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语文课程改革方案。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特点和需求,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内容更新:传统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古代文学作品为主,而现代学生更加关注当下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
语文课程改革应该及时加入当代文学作品、时事阅读、科技新闻等内容,使语文课程更具时代感和亲和力。
2. 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现代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参与和体验。
语文课程改革应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如PBL(问题式学习)、实践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大学语文》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承担人文精神的传播和道德情操熏陶的重要使命,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现在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院校)都普遍将其开设为公共课,《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肯定。
但是,笔者发现,许多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
这门课程在高职院校虽然设定为基础性的公共课,但仍然处于边缘位置。
依然存在教学课时不足、师资欠缺、教学手段更新缓慢等尴尬的现象,甚至面临停开的危险。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工作的经验,就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析。
一.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学科“边缘化”,地位薄弱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的基础学科地位时有动摇,教学随意性现象十分严重。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要求毕业生在技术上有专业特长,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强。
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所占比重很大,认为专业实践训练课程非开不可,对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则认为是非专业性课程,其课时安排可多可少,甚至可以不开。
因而大学语文时常遭受其它课程的排挤,课时一减再减。
个别学校甚至为了给专业课和其它课让道,大学语文中途“下岗”也屡见不鲜,已经被“边缘化”,学科地位非常薄弱。
(二)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的前身大部分为职业中专,在很多高职院校,语文课的师资队伍建设基本上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语文课教师队伍组成十分复杂,往往是代课者、兼课者居多,大学语文课专任教师寥寥无几,即使有几个专任教师,也是专职不专心,良芳不齐,总体教学水平不尽如人意。
因此,目前高职院校语文课师资队伍整体力比较薄弱。
教师要真正教好高职语文课,确实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要吸住学生,也就得在教学和教法上求深、求精、求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师资队伍巫待加强。
(三)教学内容缺少新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的浅层表面,而忽略了对学生文化教育与审美教育的高层次要求,即把大学语文课程简单地理解为中学语文延伸,忽略了学生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审美内涵的高层次的语文教育的需求。
【独家】《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分析《大学语文》是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一门比较重要的公共课,其对于提高大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增长大学生的视野,扩大大学学生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传承中华文明精神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此外,还能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1]。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实效性1.缺乏明确的教学定位。
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不太被重视,而且其在现有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缺乏较为明确的定位。
举例来说,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定位为工具性课程,不太重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内涵。
另外,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定位为文学教育,认为这门课程偏重人文素养教育,同职业技能教育的关系不大,因而不太重视这门课程,导致大部分《大学语文》课程设置偏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
也正是由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本身缺乏明确的定位,致使语文课堂不被重视,相关的教学研究少之又少,而教学分析与讨论更是屈指可数。
此外,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学生缺乏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此外,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缺乏科学、合理、规范的章法,导致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现象是完全模仿或复制高校本科语文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整个语文学科结构不够科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职院校所具有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
还有另外一种现象就是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文饰现象比较严重,过分偏重形式主义,采取上“超大课”形式或以讲座形式来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结果往往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睡,一堂课下来学生一无所获[2]。
2.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法单一。
当下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授,学生听取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比较固定,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使用这种“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不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别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了,此外,高职院校语文教材内容与普通高校《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相似,内容毫无新意,多以传统思想为主,缺乏感染力,与实际生活相差较遥远,没有时代代入感,更缺乏针对性,容易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浅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课的教学改革
浅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课的教学改革【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定位;现状;改革一、大学语文的定位、性质和目标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是理、工、农、医、艺、法、经济等非中文专业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这一表述,首先明确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和性质:大学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和基础作用。
通过系统地学习《大学语文》,大学生能够巩固和深化汉语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和鉴赏能力;掌握行政公文、法律文书和一般实用文章的写作方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熟练地阅读和写作。
再者,强调了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大学语文》的最终目标是启蒙性,即“立人”教育。
通过文、史、哲、艺等文学文化名著的导学与研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和学术视野,拓展阅读面,系统和梳理已学知识,获得创造性研究和思考的能力,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思想。
最终,大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全、心理健康,社会责任感强、具有较为扎实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服务于社会并自觉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素质人才。
从《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性质和培养目标,我们可以明确一点,大学语文教育侧重于人文素质培养这一目标。
人文素质的实现是以大学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为基础的,人文素质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
因此,我们不能把大学语文简单地等同于基础课,也不能只强调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应加强它的人文性。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现状1.课程边缘化。
虽然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了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指出了大学语文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但现实情况则是高职院校过多地强调职业性、技能型,而弱化了大学语文教学,随意缩减课时,选用教材也注重实用性轻视人文性,甚至以《应用文写作》代替大学语文教学,将大学语文彻底边缘化,导致了大学语文人文性的沦落,没有发挥大学语文的启蒙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从当前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着手,探讨了高职语文课程的科学定位、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改革及改革考试制度等,明确了以人文性和实用性为核心。
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定位;改革
高职院校是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
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然而,高职学生以学习技能为主,文化课为辅的特点,相对弱化了高职语文的教学。
教育部高教司颁布《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这就是说,大学语文既是一门基础知识课程,又是一门为了给大学生“精神成人提供坚实价值根基”的人文素养课。
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宗旨日渐明晰,就业导向逐步凸显,职业能力已成为所有能力的概括和统一。
在此环境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既要坚持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要必须明确定位,深化改革,使其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形成产生了积极意义。
1 更新教学观念,科学定位高职语文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这就在本质上要求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要把人文性放在第一位,使语文课尽可能生动活泼,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高职语文不同于中学语文,也不同于本科院校大学语文。
中学语文侧重于“工具性”的培养,本科大学语文侧重于“人文性”的培养。
而高职语文应介于两者之间,包含培养“工具性(即应用能力)和人文性(即人文素质)”的双重功能。
因此,高职语文需要科学定位。
2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材是高职语文教学的根本和基础,吕淑湘先生认为“要有一种引导学生入门的教材,分量不宜重。
内容不要繁琐,要突出重点要害,让学生看了感兴趣。
看完确定能人门。
不要样样都编入教材里,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这说明高职语文需要适合高职特点的优秀教材,高职语文教材应宜精而适度,突出重点,有针对性,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在满足学生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的前提下,教材编写应注重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角度去安排教学内容,改革以往以语言和文学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把人文教育放在首位。
要从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角度出发,把人文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我们也要认识到,高职语文教育不但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教育。
中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本国的文学有一个较系统地了解应该是一名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
高职语文课要立足于帮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条明晰文学史的线索,并且给他们讲解文学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特点,适当加以各时期名篇导读。
然后根据各个文学阶段的特点,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作品,以扩展他们的阅读范围,引导他们做一些高品质的阅读。
使学生对文学,尤其是本国文学有一个较全面、较系统的了解。
3高职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提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的看法。
两千多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发出了“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的感叹。
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良好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创造性地学习并运用知识。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能催生出“上下而求索”的知识力量,增进学生求知的欲望,达到进一步获取知识的愿望。
授课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革措施如下:①进行实践性语文教学,社会实践能够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增加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当前高职语文普遍以讲授法为主,但讲授法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身存在缺陷,教学效果往往不佳。
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语文课堂与社会实践的完美结合。
除了采用讲授法外,还应采用其他互动教学模式,如朗诵、演讲、情景剧表演、观摩等;与文化素质讲座相结合,安排系列文学讲座;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
②引进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现代教学技术作为新时期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其优势在于以计算机为平台进行多媒体教学,可制造全方位的人文环境,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审美感染,从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③借鉴相关的成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革新高职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途径之一,“百家讲坛”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百家讲坛”给我们的四点
启示:①课堂讲授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欣赏趣味,贴近学生;②如何处理课堂讲授中信息量大与小的辩正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教材容量的问题;③大学语文课堂讲授,应该抛弃老生常谈、平铺直叙的做法,采取设悬念、讲故事的方法;④教学要注意当代性,教学语言在严谨之外还要亲和,有生趣。
4围绕教学目标,改革考试制度
考试是对人的知识、智力、能力、个性和品德的全面测定。
目前广泛流行的标准化试卷考核,仅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习结果,是很难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的。
笔者认为,高职大学语文应围绕教学目标来设定考试目的及内容。
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首先,在考试目的上,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为目标,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树立信心。
其次,在考试内容上,变知识考核为主为能力考核为主j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不仅要全面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水平,还要检测其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人文素质水平。
再次,在考试形式上,可采取开闭卷结合式、口笔试结合式、理论与实践结合式、论文设计与答辩结合式及无标准化答案式(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式、见解主张等),力求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5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亚于教学过程本身,它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传统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仅仅是通过一次考试、一张试卷来决定,这不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
评价的目的应是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过去只注重一纸分数的单一评价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没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也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评价上我们注重的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学生平时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展示加进评价体系之中,甚至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
必须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起能全方位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全息化评价体系。
总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要由语文教师、管理者等共同研究和探索。
目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以人文性和实用性为核心,对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让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求获得最佳教学
效果。
参考文献
[1] 魏饴,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和教材编写[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3)
[2] 沈嘉达,从教材编写看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社科版),2006,(4)
[3]高雅杰,郝春生,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8)
[4] 张泽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探析[J],天中学刊,2008,23(2)
[5]王峰,熊建设,关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