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事之——纳兰性德

合集下载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自在,号菱湖,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词人。

他是浙江嘉兴人,是浙西山水世家纳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生平经历纳兰性德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纳兰容若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对纳兰性德的文学才华有很大的影响。

他从小就对文学充满了热情,立志成为一名杰出的词人。

在求学时期,纳兰性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

在国子监期间,他接触到了当时最新的文学思潮和先进的文化观念,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纳兰性德的学业并不顺利。

由于他的放纵和桀骜不驯,他常常逃课、游玩。

这导致他最终被学校开除,使他无法完成学业。

尽管如此,纳兰性德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文学艺术,并以其才华横溢的作品成为了后世文人的楷模。

二、文学成就纳兰性德以其出色的词作而闻名于世。

他的词作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他的词作描绘了人生百态,抒发了他自己的情感体验。

他善于运用比喻和意象,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给人以心灵的触动。

纳兰性德的词作涉及各个方面的主题,既有对生活琐事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汪小菡《十七岁》中有这样的一句词:“目断魂消,累床纡缩到天明。

”这句词用简短的文字描绘出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伤,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纳兰性德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多次被选入各种文学选本,并被后来的词人们广泛研究和传颂。

三、人生哲学纳兰性德的人生哲学可以概括为“活在当下”。

他认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应该珍惜眼前的每一刻,经历每一个情感的起伏。

他的词作中常常出现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纳兰性德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写道:“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这首词表达了对时光的流逝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他的人生哲学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人,并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纳兰性德. 长相思和木兰花令

纳兰性德.  长相思和木兰花令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 日愿!” 薄幸,薄情。锦衣郎, 指唐明皇。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 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 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 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 念不忘旧情。
纳兰长于情深于情,他的词清新婉约,可以 直抒胸臆,给人很深的人生感悟。 是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每一个人 当最初和你相遇,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就象 春天初放的花,那种温馨、那种自然、那种 真诚、那种回忆,因此就一直弥漫在了你的 生命中。为什么在人的交往中会有误会、费 解、猜测和非议呢?只有淡淡的如水的情怀 不就足够了吗?就象从未谋面的网友,每次 在网上遇到时候互相打个招呼,心中存有彼 此的牵挂,不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吗? 我想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山、水、风、雪,
均为实写,不着一 字修饰。
上阕: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 的依依惜别情; “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 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 “夜深千帐灯”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 颗乡心,此种况味表现了纳兰思乡的伤 感、痛苦的深层内心世界。 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 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 的雄心壮志。
长 相 思 纳 兰 性 德
.
【知人论世】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 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 旗,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清初著名 词人。少年聪颖过人,文武双全,于康 熙十五年(1676,时年容若22岁)时殿 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 卫,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纳兰性 德的成就主要在词,与陈维崧,朱彝尊, 并称“清词三大家”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 人心易变”意思是说如今 轻易的变了心,却反而说 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故人,指情人。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zhǎn),
痴数春星。
——《青衫湿·悼亡》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 萧黄叶闭疏窗。沉思 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 书消得泼茶香。当时 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他病倒了,像19岁那年一样,寒疾发作。这一 病就是半年。
历史评价
• 明末清初词人陈维崧: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 清代学者徐乾学:君……精工乐府,时谓远轶秦柳,所刻《饮水》《侧
帽》词传写遍于村校邮壁,海内文士竞所摹仿。然君不以为意。 • 清末民国思想家梁启超: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 清末民国学者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
之上,他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 康熙十六年(1677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而起, 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 纳兰性德二十四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 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合为《纳兰词》。
农历的五月二十三日,在住所渌水亭前,纳兰性德强打着精神,邀请众多 好友一聚,提议以合欢花为主题吟诗唱和,他自己率先吟了一首《咏夜合 花》。渌水亭前有两株合欢树,是当年纳兰性德和卢氏亲手种下的,八年间, 小小的树苗已亭亭如盖矣。
一醉一咏三长叹,之后纳兰性德一病不起。 七日后,纳兰性德却突然睁开了眼,目光清亮。他向纳兰明珠和觉罗氏请 安,请求父母多加关照沈宛以及她腹中的孩子,之后神色如常,同往年一样, 仔细为卢氏准备祭品。 祭拜结束,纳兰性德便倒下了,从此再没醒来。年仅31岁。 最终,纳兰性德与原配卢氏一起合葬到了北京西郊纳兰家族的墓地中,他 与卢氏分别八年后又相聚到了一起。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词人之一。

其“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生平作者:佚名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主要作品有《饮水词》《渌水亭杂识》等,收入《通志堂集》。

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而其家族纳喇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吉,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

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

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

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国子监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

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

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

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纳兰性德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纳兰性德

:素材:人物篇——纳兰性德美丽的绝响――论纳兰性德的词纳兰性德是清初着名词人;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但若论才情卓异;令词成就斐然;独成一家;却要数这位满族贵公子..纳兰词崇尚南唐后主李煜;语出天然;感情率真;时人无从追随..纳兰性德因为尊贵的出身、短命的一生仅活了三十一岁和“天分绝高”况周颐蕙风词话的才情引人瞩目;正是他;为小令词在清代词坛上弹奏了美丽的绝响..词在宋代获得成熟发展后;经历了元、明的衰落;到清代重又繁荣;这种变化与时代风气的变化密切相关..尽管清词的中兴与唐末宋初宋词的兴起有着一些相似的背景;但这一文学样式在清代仍然展现了不同的特点与风貌;象小令词这种体式;经过纳兰性德的五彩笔;将比兴的手法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写景状物更趋细腻;语言风格更显活泼..词历经清代已渐趋式微;纳兰时期的清词可以说是词发展史上绽放的一次最后的璀璨..情真;情深;令人回肠初识纳兰;不在历代词选里;在一本武侠里梁羽生的作品七剑下天山;叙述一位闯入禁宫的江湖侠女结识了当时的相国公子纳兰容若性德字;与之心灵相通;诗词唱和;但苦于地位悬殊;最后侠女挥了慧剑;远走江湖..故事情节算不得离奇;但嵌于故事当中的几首纳兰小词却让我;甚至不懂词之真义;却能为这些文字构造的某种意境所吸引;这是中国文字的特质;而这几首纳兰词也契合了当时“强赋新词”的少年情怀;因而;象“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沁园春、“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摊破浣溪沙这些词句竟能记诵..纳兰出身贵胄;是康熙朝相国明珠之长子;其生活经历很平静;除了前妻亡故和几次出使边陲;无多周折..但他是一个天生敏锐而善感之人;内心世界非常丰富;此种情形就象是窗外花落;有人茫然无所觉;有人伤春悲秋;而有人则宛如感到此花坠入心波;荡起涟漪;其层次粗微因人而异..优厚的物质生活不但无法让纳兰满足;反而感觉到难言的压抑:“羡煞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金缕曲.赠梁汾;尤其是相爱笃好的发妻在花季亡故;更让他体验了生之无奈;非权势钱财所能左右..表现在词作里;他天然去雕饰的语言传达出真实而深切的人生感受;如蝶恋花之“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句;读来字字感人;比唐末韦庄“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思帝乡和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梦江南那种以女子口吻或旁观者口吻道出的更为直接真挚..词是从“诗余”向“诗亡词乃盛”纳兰性德填词诗;词对诗起到弥补作用发展过渡的;小令这一体式沿使了从唐末到清初约计八百多年的时间;起初盛行的是比兴手法;到了纳兰手上;他仍是主张比兴;“雅颂多赋;国风多比兴;楚词従国风而出;纯是比兴;赋义绝少..唐人诗宗风骚;多比兴..宋诗比兴已少;明人诗皆赋也;便觉版腐少味..”..那么;道具不变;以什么出新须知创新是写作的灵魂..读纳兰词;我们感受到情真;情深;“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如梦令;堪称天然壮丽;“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摊破浣溪沙;对于“情”的一种特殊感受..刀还是那把刀;剑还是那柄剑;舞者开合自如、行云挥洒的是因为身上具备真功夫――一个“情”字王国维说纳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信乎细致;细腻;清新隽永在表现手段上;词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经由粗糙向细微转型..追溯到唐五代的敦煌曲子词;那些无名氏的作品受民歌影响很深;直率;明白如话;后经大批文人参与创作实践;词由“俗”走向“雅”;也由“粗糙”走向“细腻”..现试作比较:南唐张泌的胡蝶儿:胡蝶儿;晚春时;阿娇初着淡黄衣;倚窗学画伊..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湿胭脂;惹教双翅垂..说的一位闺中少女画双双对对的蝴蝶;一边落泪;把蝴蝶画坏了;虽然没有明写;但含意可窥..这是典型的闺怨题材..再读宋初周邦彦的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干;但问取、亭前柳..也是闺怨;后者写了少女长皱着春山眉;继而落泪;由落花推及人瘦;墙上玉箫闲置是因为知音少;天天倚窗呆想;只有一株杨柳可知其心事..意象层次之繁复对映内心情绪之变化微妙细致;前后者粗细可见..纳兰性德正是写细腻词之高手..“清丽哀婉”是论者对他小令词的评语;意谓语言清新;感情曲婉动人;要做到这一点;写景状物不细腻;是产生不了独特感受的..现举一首采桑子的上阙: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帘影谁摇;燕蹴风丝上柳条..前半句也罢了;后半句“帘影谁摇;燕蹴风丝上柳条..”真可谓眼光锐利;捕捉瞬间景物情状似在无意间;却使词句于此灿然生色..“蹴”意为踩或踏;以风为秋千之绳;荡上柳条;其实这只是一种视角的错觉;当时的情形实际是;风吹来丝丝凉意;忽见一只燕子飞上了柳枝;但词人换了一种角度来捕捉了瞬间的错觉;可说是一个美丽的错觉;这样不但表现了燕来之迅捷与轻盈;还产生了无限的诗意..我将之改为现代诗来阐释是因为作为现代诗之灵魂――意象是很注重这种错觉产生的诗意的..一切景语都是情语..写景状物入细至微的例子在纳兰词中俯拾皆是;“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菩萨蛮;云吹散了雨;絮黏住了蝶翅;相对而写;充满动感;“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瓣香”采桑子;月移银墙;花香极浓;分辨不清究是哪一瓣最香;愁闷无聊赖之余与不相干的事物较真;“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浣溪沙;西风凉;黄叶萧;无一言及惆怅;却极尽惆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才学;才气;风致别具纳兰性德主张作词须有才学;对泥古、临摹仿效深恶痛绝;在创作态度上“欲辟新机;意见孤行;排众独出..”..观纳兰之谓“才学”实含才学与才气两义;才学可以通过努力求得;纳兰天资聪慧;家学渊源;通晓诸子百家;于“学”一字可谓高出一筹;但作为文学创作臻于一流之境所必需之“才气”;则非人人有之;更非努力所能求也..在这里;我所理解的才气;更接近于曹丕典论.论文之所谓“气”:“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於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又有王国维之谓李后主“李重光之词;神秀也..”人间词话;以说李煜词的成就在温庭筠韦庄之上;此处所言之“神”;与才气亦近..勤勤勉勉;苦读诗书积累了才学;也可为文创作;与人一较长短;譬如北宋黄庭坚主张写诗“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教人苦读古人书;以前人作品中的佳句善字点化自己的作品;固为一法也;但如果没有一些神来之笔和诗外功夫;终难飞升..诗有“诗眼”;词也有“词眼”;纵观纳兰词作;每首词之词眼所在;正是神来之笔;也是整首词最出彩的地方..“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采桑子;其中“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是起兴;是词眼;引发下句“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转接自然;“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其中“风一更;雪一更”句是词眼;由上句“山一程;水一程”延发;意境更为幽深..纳兰还是语言大师;将中国文字的音乐美把握得游刃有余;“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清平乐之“日日风风雨雨”句;“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南乡子.为亡妇题照之“盈盈”与“更更”两对叠词;读来如有铃音低语在耳..所有这些;皆因有才气纵横其间;驱使那枝神来之笔;将之运用得举重若轻..由此念及苏东坡唱和章质夫而填写水龙吟杨花词一事;时人皆赞誉苏词比原唱更出色;因为有章词在先;须依照他的韵而填词;更受限制;实属难得..后人评之谓“戴着脚镣跳舞”;但不减婀娜;个中原因是苏东坡有才..又由此推及前文所言;刀剑道具依旧;脚镣依旧;何以舞答曰:以情;以才..纳兰性德才情兼具;故尔舞出这曲绝响的铿锵..为文作诗者应戒过度关注文体形式之标新立异;语言模式之所谓推陈出新;该坐下来在才与情上多下点功夫;因为;能真正打动读者心灵的;还是这两样东西..纳兰性德:一片冷香唯有梦“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初读纳兰的词;便是这首梦江南;读毕;只是一阵的心痛;这样的男子;怕只是不属于这个世间的;那么透明;如同水晶一般;让人心生爱慕..这样的男子;在世间太委屈;又发出了太夺目的光彩;以致于那么早就只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背影;还有那缠绵清婉的词;永远的离去了..纳兰似乎应该是快乐的;然而;他的心似乎总是一片清冷;不到三十岁竟“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在他的身上有着一种不属于男子的凄婉;然而;这种凄婉在纳兰的身上似乎给我们的是灵魂的震颤;而不是矫情与厌恶..原来;世间还有这么痴情的男子..原以为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已经是一个情种了;然而;他只是属于;属于一场梦幻..一旦真的遇见这样的痴情;竟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了..我在这样的月色里;想着纳兰那样的男子;那样的词..记得他的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最喜欢这句“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万千愁绪似乎都已经包容在这一句中..也许;睡去;还可入梦;孤独也可在梦中找到寄托;也许;睡去;人生的种种“初见”的美好的一瞬会在梦中出现;也许;睡去;种种伤痛才会稍减..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然而;还是想要追寻一些什么东西..虽然知道这一切只是梦;纳兰充满伤痛;沉浸在自己营造的梦境之中..也许;一片冷香惟有梦吧..纳兰容若和他的词纳兰容若;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纳兰容若这名字风光旖旎;教人惊艳:胸纳幽兰;神容略若..一吟此名;浊世才子翩翩风貌;历历眼前..纳兰容若诞于清顺治十一年;正黄旗人;其祖于清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纳兰容若着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词上..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而纳兰容若的词;或写爱情或写友情;根本没有哪一首批评上层建筑;也没有哪一首关心劳苦大众;就连他那些描写边塞风光的词;也因笼罩着思乡怀人之愁郁;套不上“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套子..所以;当代每个选本在评论纳兰词时都要说些“内容单薄狭窄”、“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在当代人编的书里;纳兰与纳兰词成了文学史的花边;成了可有可无的一抹闲笔..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着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着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着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着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乌程人;着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着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纳兰性德生平介绍

纳兰性德生平介绍

纳兰性德生平介绍纳兰性德生平介绍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纳兰性德生平介绍,希望大家喜欢!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

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

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

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为避太子讳始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他年少聪颖过人,工诗文、擅骑射,文武全才,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十二岁时参加了殿试,得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但他并没有如愿成为翰林院庶吉士,而是受到皇帝的赏识留在身边伴驾,授予三等侍卫官职,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

在旁人眼里,这种“皇恩眷顾”是平步青云的好机会,可纳兰性德的文人气质及其对汉文化的向往是与这种赳赳武夫的差事大相径庭的,本来就淡薄门第利禄的他并不以为然。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

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

百家讲坛-纳兰性德

百家讲坛-纳兰性德

摘自——CCTV《百家讲坛》北京后海宋庆龄故居里,有两棵明开夜合花,那是三百多年前,由一位少年公子亲手栽种的。

他的父亲是一代权相纳兰明珠,康熙皇帝是他的表哥,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出身富贵的相门公子,却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谜团。

为什么他出身豪门,有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而留在人世间的词作却充满了无尽的惆怅之情?“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纳兰性德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并很快成为康熙皇帝身边最亲近的红人。

然而,对于如此荣耀的地位与处境,他为什么会极力地排斥甚至鄙视,人在朝廷,却心在“江湖”?纳兰一生用情极深,对生命中先后出现的三名女性倾尽了所有的爱,最后她们为何却又纷纷离他远去?留给纳兰的只有彻骨之痛。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面对大喜大悲的坎坷经历,纳兰的心就像是一碗黄连熬成的苦汁,苦不堪言,并最终为情所累,生命在三十一岁这年戛然而止,犹如苍穹中划过的流星,短暂而震撼。

纳兰性德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珍世佳作,梁启超说他是“清初学人第一”。

国学大师王国维更是盛赞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那么,纳兰性德为什么能赢得后人如此的青睐?通过读他的词,我们又能看出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将带我们一起走进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情感世界。

纳兰心事有谁知01我是人间惆怅客北京后海宋庆龄故居里,有两棵明开夜合花,那是三百多年前,由一位少年公子亲手栽种的。

他的父亲是一代权相纳兰明珠,康熙皇帝是他的表哥,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出身富贵的相门公子,却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谜团。

为什么他出身豪门,有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而留在人世间的词作却充满了无尽的惆怅之情?“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纳兰性德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并很快成为康熙皇帝身边最亲近的红人。

然而,对于如此荣耀的地位与处境,他为什么会极力地排斥甚至鄙视,人在朝廷,却心在“江湖”?纳兰一生用情极深,对生命中先后出现的三名女性倾尽了所有的爱,最后她们为何却又纷纷离他远去?留给纳兰的只有彻骨之痛。

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生平简介

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生平简介

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生平简介纳兰性德,清代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属满洲正黄旗,他的家族纳兰氏是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也就是后来的叶赫那拉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纳兰性德生平简介纳兰性德出生在顺治十二年,满族人,字容若,通常也被称作纳兰容若。

本名叫纳兰成德,避讳改成性德。

纳兰性德是清朝非常有名的词人,一生作品广为传唱。

他出生于名门贵族,父亲乃康熙时期的大学士、重臣纳兰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的五女。

此外纳兰家族还是清初大姓之一,纳兰性德的曾祖父的妹妹嫁给努尔哈赤做妃,为皇太极之母。

纳兰性德身为朝廷重臣纳兰明珠之子,在外界看来应当享尽荣华富贵,可他并非安于现状。

他跑到康熙身边做武官,陪皇帝游历大江南北,参与战略侦察,还编制著述,因此受赏多次,是一位文武兼备的青年才俊,小小年纪就颇得皇上器重,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满腹经纶的纳兰,一生淡泊名利,厌倦了官场充满虚伪的做派。

“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就是他当时的内心写照。

纳兰明白虽有一身才华却并不能一等侍卫上大展拳脚。

康熙16年,妻子的去世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也是在这期间诞生了被后世传唱的《饮水词》,成为纳兰的巅峰之作。

纳兰性德于康熙24年抱病而终,年仅30岁,实在很可惜。

纳兰性德诗词特点纳兰性德诗词大概有348首,包括了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抒情诗等,作品集有《侧帽》、《饮水》,一般统称为纳兰词。

纳兰性德的词量不大,眼界狭窄,不过诗词本来就因为情缘而柔美,正好他本人就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所以他的诗词中有很多经典之作。

纳兰性德诗词以事物的特性照见事理,而描写的景物中主要以水和荷花为主。

偏爱水的纳兰性德把一处别业取名为渌水亭,以便与友人聚会,邀请了当时的文人共同探讨诗词。

在傍水的渌水亭内,纳兰性德借用水的特性,创作了了富有清丽、涵远的诗词。

另外,荷花有君子之风,象征着高尚的品质,也受到了纳兰性德的青睐。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纳兰性德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85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北的叶赫河岸,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词人、学者。

纳喇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易人,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

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

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萦云、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性德,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

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3],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清史稿》有传。

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后人合称为《纳兰词》。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

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浮生萦云,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

纳兰性德又续娶图赖之孙女官氏。

《百家讲坛》讲师曾言,纳兰性德在与卢氏结发之前,曾与表妹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曲。

在卢氏死后,纳兰性德曾作过多首缅怀诗,之后,又与一女子有情,有诗句为证,但史实有待考证。

纳兰性德的故事

纳兰性德的故事

纳兰性德的故事纳兰性德,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动人心魄的故事。

纳兰性德出生在一个文学世家,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天赋。

他的父亲是一位文学家,母亲也是一位才女,家庭环境的熏陶使得纳兰性德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年少时的纳兰性德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的诗词不仅写得动人,而且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诗词多以写景抒怀为主,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生的沧桑。

他的诗词被誉为“纳兰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纳兰性德的一生并不如诗词般的平静,他经历了家族的沉浮和个人的坎坷。

在他年轻的时候,家族遭遇了一些不幸的事情,财产大大减少,家境一落千丈。

而纳兰性德本人也并不幸福,他的妻子早逝,留下了年幼的孩子。

在这样的打击下,纳兰性德的诗词中也透露出了更多的忧伤和苦涩。

然而,纳兰性德并没有因为这些不幸而放弃文学创作,相反,他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诗词创作中。

他的诗词变得更加深沉,更加充满了生活的哲理。

他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也用诗歌来安慰自己的心灵。

纳兰性德的故事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他用自己的诗词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也用自己的坚韧和执着影响了后人。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和困难,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纳兰性德的诗词至今仍然被人传诵,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诗人的浪漫和坚韧,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纳兰性德的故事,就是一部关于坚韧和执着的传世之作。

纳兰性德(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纳兰容若)

“秋风悲画扇”:借用汉朝班婕妤的故 事。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却遭 到赵飞燕的妒忌、馋害而打入冷宫。 南北朝梁的刘孝焯就曾经写过《班婕 妤怨》:“妾身似秋扇”,于是就用 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 “骊山”“泪雨零霖”“比翼连枝”: 都是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白 居易的《长恨歌》已经把这个故事传 颂千古了。
பைடு நூலகம்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与意中人相处,如果能像刚刚相 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 来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还是 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为好 。
吹 不 散 眉 弯
西 风 多 少 恨
纳兰性德(纳兰容若 )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 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 一.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纳 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 纳兰性德。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 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 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全以 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 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我是人间惆怅客
《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再后有人
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编辑一处, 合为《纳兰词》。
我是人间惆怅客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人生若只如初见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他善骑射,好读书,喜结名士。

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在于词,尤擅小令。

他推崇李煜词,有“清代李后主”之称,兼学花间词,其词风格婉丽清新,不事雕琢,颇多伤感情调。

这首小令就是一个典例。

纳兰性德之父明珠,字端范,历任兵部、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权倾朝野、声威显赫。

其母觉罗氏,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诰封一品夫人。

纳兰性德的一生,正是纳兰家族最为鼎盛之时。

纳兰性德22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

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后升为二等,再擢为一等。

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

他曾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屡受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

纳兰性德英年早逝,康熙二十四年(1685),其身患寒疾,七日不汗而死,时年仅三十岁。

康熙皇帝深为痛悼,特派使赐奠。

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

竖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

本篇即作于词人由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抒写词人羁旅关外,思念故乡的情怀,柔婉缠绵中见慷慨沉雄。

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

上片写行程之劳。

起句突兀,既显空间之广袤,又寓时间之流逝,气象阔大。

“山一程,水一程”六字,直写戍路途之曲折迢遥,侧写跋山涉水之艰险辛苦。

叠用两个“一程”,突出了路途的修远和行程的艰辛。

第三句“身向榆关那畔行”,交代行旅去向。

此处说“身”向榆关,而非“心”向。

其实就是说,躯体越来越远离了故乡,而心灵却越来越趋向京师,越来越拴紧了故园。

“榆关”是指山海关,“那畔”即“那边”。

当我们读到这里,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大队人马,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向山海关方向进发。

而词人因为留恋家园,却是频频回首,步履蹒跚,望断白山黑水而不见故园影踪。

满族词人纳兰性德:才华横溢名垂后世

满族词人纳兰性德:才华横溢名垂后世

满族词人纳兰性德:才华横溢名垂后世清朝初年,京城里有一个才华横溢、侠义豪爽的满族青年词人,叫纳兰性德。

他只活了三十一个春秋,便去世了。

但他那超众的才华,精彩的词章,却名垂后世。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荣若,号椤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卒于康熙廿四年(1685年),他是大学士明珠的长子。

纳兰性德的词风清婉,内容悲戚忧抑。

在他所作的三百几十首词中充满了苦痛。

大凡能够寄托忧伤愁绪的题目,几乎都能在他的词中找到。

他笔端流露出的这些无尽的哀愁,似乎同他荣华富贵的生活格格不入。

纳兰性德贵为世家子弟,相国公子,生活是何等的豪华尊贵。

加之他幼时勤奋好学,刻苦用功,他本人又天资聪颖,文彩过人,成人以后深受康熙皇帝宠爱,升为一等侍卫。

像他这样一个前程似锦的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痛苦呢?这可能与他敏锐、纯真,又富于感受的天然秉赋有关,同时他坎坷的爱情生活对他词作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传说纳兰性德有一个从小就与他青竹梅马的表妹,长得相当出色,他们的父母看他们心心相印,就给他们定了亲。

纳兰性德对表妹非常痴情,谁知不久他表妹被选入宫,和他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纳兰性德为此特别伤心。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同她见上一面。

机会很快来了,宫中死了一个后妃,喇嘛们每天应召进宫去念经,纳兰性德便假装喇嘛进宫,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恋人。

但那个时代,宫中戒备是非常森严的,他根本就找不到机会同表妹说话,真是相见不如不见,一道深深的创痕留在了他的心里。

被迫与情人分离的苦闷和长久的思念久久地萦绕在他的心头,这份凄苦便流入了他的笔,进入了他的词章。

但是给纳兰性德生平打击最大的还不是同表妹的生离,而是同原配夫人卢氏的死别。

纳兰性德19岁时,受父母之命娶了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卢光祖的女儿为妻。

卢氏是一位娇柔、多情的贵族才女,非常可爱。

她的才情可以同东晋谢道韫相比。

她与纳兰性德情投意合,对丈夫的感情和志趣也非常理解,两人恩恩爱爱生活了三年,非常美满幸福。

纳兰性德才情无限传记读后感

纳兰性德才情无限传记读后感

纳兰性德才情无限传记读后感纳兰性德,字德才,号情无限,是中国清代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传奇人物之一。

纳兰性德才情无限的传记读后感,让我深深被他的才情和人生历程所打动。

纳兰性德是明末清初松江府华亭人,出身于一个文化世家。

他的父亲纳兰性玮是一位才子,因此性德从小就接触到文学艺术,也培养了对诗词曲赋的热爱。

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性德从小便展现出卓越的文学天赋。

在纳兰性德的一生中,他曾经历了许多风雨,经历了悲欢离合,但他依然能够通过笔尖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词作品,以其深刻的内涵,细腻的表达和独特的意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影响。

纳兰性德的诗词作品主题多样,既有对人生苦乐的感悟,也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有对爱情的思考和表达。

他的作品,无论是唐诗继承传统,还是宋词的绮丽多情,都展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魅力。

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哲理和思想,以及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洞察力。

纳兰性德的才情和不凡的艺术造诣,使他成为了当时文学界的领军人物。

然而,纳兰性德的一生却并不如意。

他曾经历过家族的沉浮,也曾经历过官场的风波。

他担任过官职,但却因为名节问题而多次被贬谪。

在人生的低谷期,他用诗词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迷惘。

纳兰性德的诗词作品中,透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命运的追问。

他曾写下过这样的诗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表达了对真爱的渴望和对美好感情的追求。

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思考和对世间事物的深度观察,让人产生共鸣。

在读完纳兰性德的传记后,我深深被他的坎坷人生和文学成就所感动。

纳兰性德在人生的起伏中,依然能以笔尖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给予了我很大的启示和鼓舞。

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才情和艺术造诣,还传递了他对人生苦痛和幸福的思考。

纳兰性德的才情和人生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一个人的坚持和努力,可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他在艰难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坚定地写下自己的诗词作品,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坚持和努力,不仅为他赢得了声誉和尊重,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代诗人名人纳兰性德人物介绍PPT

古代诗人名人纳兰性德人物介绍PPT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哲学思想
从纳兰性德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受到了儒释道三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侧重略有不 同。由于出身显贵,才华过人,纳兰性德最初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追求积极入世。 他在《渌水亭杂识》中大量描述了为君者和为臣者的处世之道,表露了身处政治 中心的纳兰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此外,大量的边塞词也表露了纳兰渴望在战场上 建功立业的野心。
诗词特点
注重用典、化用
纳兰性德共有348首词作,其中又100多首都涉及到了用典,数量大、比例 高,且纳兰用典自然贴切,与语境巧妙结合。如悼亡词《金缕曲·亡妇忌 日有感》下片中“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中 首句“重泉若有双鱼寄”中的“双鱼”出自《文选·古乐府之一》:“客 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是用“双鱼” 代指书信,期望能够与亡故的妻子互通书信。此外,纳兰性的还擅长化用 前人诗句,尤其喜欢化用唐宋诗人及花间派词人,化用方法多样、自然典 雅,含蓄蕴藉。
第二部分
经典作品
经典作品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木兰花令》常被我们当做爱情诗来读,其实只要稍微下一点功夫 的话,就会在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边还有 这样一个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也就是说,这首词是模仿古乐
府的决绝词,写给一位朋友的。
经典作品
《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出 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 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

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著名词人。

父亲是康熙朝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平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朝诗人。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

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纳兰性德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文学成就: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

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12]《纳兰词》在纳兰容若生前即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身后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

清家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

王国维赞其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张恨水的《春明外史》更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12]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成立,纳兰研究进入一个高潮。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词人简介)纳兰性德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词人简介)纳兰性德

【词人简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清词三大家之一。

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

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

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素材积累】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但我们无论怎样地气喘吁吁疾步如飞,也赶不上岁月那轻捷的步履。

她无声无息波澜不惊地带走纷沓的人群,卷走一个又一个朝代,不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停留,也不在心灵的重重羁绊前稍一驻足。

无论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她永远年轻、纯洁、轻盈、清澈如初。

时光不老人易老。

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朝涂曦霞,暮染烟岚,在她的脉络里注进拼搏的汗水,把每一页洁白的日子都涂成一幅斑斓的图画,剪成一贴丰满的记忆?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删繁就简,除去芜杂的枝蔓,抖落发黄的往事,省略多余的情节,向着既定的目标轻装向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诗人的爱情与家庭:
•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 之女为妻,赐淑人。 • 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 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 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 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 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 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 续娶官氏,并有侧室颜氏。
• 纳兰被誉为“满清第 一词人”、“第一学 人”, 菩萨蛮 百花独一枝 -祭纳兰 梅香不染冰心在 冰心尽是真真爱 奇秀自然痴 百花独一枝 相思无可籍 雁字谁人写 风落好文章 可怜春叶黄
六、具体赏析名家名篇: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词的背景: 】
• 还要深思一层,“言 之有物”之“物”究 竟能否落实呢?有文 章指出这首词借咏柳 而寄寓对亡妻的哀思, 实亦即悼亡之作。作 为一种猜测容或可以, 但作为学术研究,在 本篇不能肯定作年在 其妻逝世之后的情况 下,则不可以武断地 这样定论。如果说里 面寄托有纳兰一贯婉 转哀凉的身世之感, 那也就足够了。
纳兰性德担任侍卫期间,曾多次跟随康熙出巡,宠 遇非常。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纳兰性德随御驾东巡、 去往山海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写下了这词, 成就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你想 到了 吗?
• 上阕写山水行程。一路爬山涉水,鞍马劳顿, 目的地只在榆关那边。清寒的时节,苍凉的 去处,那万丈穹庐下安扎的营帐,望去好似 繁星落地,璀璨异常。如此壮丽之景,只从 词人“夜深千帐灯”几字中,我们便可体会 无二。 • 下阕承接“夜深千帐灯”,继续写 “夜”,过渡自然。夜深了,诗人还是睡不 着,风雪交加嘛,一更接一更,真是吵死个 人。写景毕竟为抒情。词人身为侍卫之职, 一生多鞍马劳役。急风飞雪的出塞路上,帐 外长久的风雪声,勾起的是对“故园”无尽 的思念,对家中的温暖的渴望。 • 这首词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整齐的 对称之美。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临江仙· 寒柳 赏析】
• 咏物为古典诗词之大宗,而原其宗旨,“物”本 是外壳,是媒介,抒情才是本质,是核心。所以 咏物之作要求摹写神理而不能徒赋形体,同时还 要不粘不离,保持一个恰好的分寸。以此绳衡这 首小词,在“层冰积雪摧残”、“爱他明月好, 憔悴也相关”等句刻画出那婀娜杨柳的“寒意” 之外,词人更着重“摧残”、“憔悴”、“梦 断”、“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的情感的抒 写,亦将他复杂凄咽的内心感受特别深曲又特别 准确地传递出来。写寒柳而字里含情,弦外有音, 此之谓“言之有物”。
1、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 1655年1月19日)生于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 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 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那拉氏隶属正 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 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 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 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 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 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也 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 抑然不自多。
三、纳兰的生平:
• 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 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 骑射 。 • 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 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 乾学。 • 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 • 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 殿试。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 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 解》,受到皇上的赏识。
• ④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 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 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 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 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 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 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 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 不生怨。 • ⑤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化 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 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 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 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 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亦可通。
• 值得一提的是,传言 纳兰而立之年,在顾 贞观的帮助下,纳江 南才女沈宛。沈宛, 字御蝉,浙江乌程人, 著有《选梦词》。集 中悼亡之作“丰神不 减夫婿”。可惜他们 的爱情因纳兰性德的 家庭原因以悲剧告终, 沈宛回归江南。
五、诗人的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 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 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 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 平步宦海的前程,加之爱妻早亡, 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 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 的困惑与悲观。 •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 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 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 状态,他却流连向往。
• 王国维评:纯任性灵, 纤尘不染,《人间词 话》里一句:“纳兰 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 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 入中原,未染汉人风 气,称其继承了后主 的衣钵也是不为过的, 更有”青出于蓝而胜 于兰蓝” • 王国维评纳兰词:"自宋 后,一人而已"。 然他 的痴情却是自千古以 来,一人而已 。
二、纳兰性德的家世:
知人论事之——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
一、人物简介:
•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 月1日),满族,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 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 “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 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纳兰性德的名字改 回成德。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 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 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 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 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 伤。
• ①人生若只如初见 :意思是说与意中 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 样地(的)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 地深情和快乐。 • ②何事秋风悲画扇 :此用汉班婕妤被 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 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 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 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 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 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 ③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 变 :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 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 指情人。
• 一方面,纳兰的词感动了一代又一 代的人,他的真性情、他的直爽、 他的睿智……无不让后人景仰。 • 另一方面,从他的词中展现了我国 词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的文化是 博大精深的,只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去体会、去感悟……
• 纳兰的这一页已 经是尾声了,希 望这次学习能让 我们更加的了解 他、读懂他……
• 20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 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 性本端庄”。 • 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 七名。康熙皇帝破格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 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 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 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 • 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 《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再后有人 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编辑一 处,合为《纳兰词》。 • 31岁时,辞世。
《相见欢》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 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 店听西风。”
环境的描写、心理的描写 丝丝入扣,那么作者究竟 是要表达什么感情呢?
【相见欢
赏析】
• 这是一首闺怨词,上半阙描述了时间场景,傍晚 落花如雨,麝香的烟雾微微飘飞,夕阳渐渐隐却 到西边的房屋后面,这些都是为了烘托一种孤寂 落寞的气氛。 • 下半阙,表现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无限思念,只是 空有无限的离恨却不知往何处去诉说,为此消瘦, 却没人能了解其中的苦楚。百无聊赖、终日只有 无尽的寂寞与孤单,只能痴痴的教鹦鹉念心上人 的诗词,来寄托自己对他绵绵不绝的相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