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西部开发--旧人教版
古代历史上的西部开发
我国古代历史上曾进行过几次对边疆地区的开发,政 治上加强了统一,经济上促进了发展,对我们今天的 西部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揭开了中央政 府开发和治理边疆的序幕。 西汉:组织军民进入西域地区实施屯垦,守卫边疆;驻扎军民,修 建城堡及交通设施,保证西部边境安全与丝绸之路的畅通;实行 宽松的民族政策,西汉朝廷基本上不向当地各族人民征收赋税。 唐朝:在西域建立和完善军政管理机构都护府;着眼于综合开发, 各方面建设相辅相成;实行租佃制和分成制,军事上实行兵农合 一的府兵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利益,不搞民族 歧视。 元朝:对西域开发治理,实行全方位开发;实行军屯、民屯,促进 冶炼业、纺染业的发展;统一货币,并实行轻徭薄赋政策;还重 用少数民族人才。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 赋税,西藏正式归入中央版图。 清朝:平定分裂分子噶尔丹、大小和卓的叛乱,加强并巩固对西域 和西北、北方地区的统治;在边疆地区以军屯、民屯等形式大规 模开发荒地,发展经济;重视发展商业,积极发展民间商业,以 低关税吸引外商从事贸易,并同朝代的疆域范围以及对边疆地区如何管辖; 了解古代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分布、生产生活状况 及地理名称的演变。 联系我国现在实行的西部开发,了解西部六省三区 一市的概况。 西部地区区域辽阔,占全国面积的55%;西部地区 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50%以上,有利于发展边境贸 易;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草原面积占全国的55.9%, 森林面积占全国的36%;矿产资源中钛、铜、汞、 铅、锌储量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蕴藏丰富, 水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丰富。 西部地区旅游的景点:丝绸之路遗迹、敦煌莫高窟、 秦始皇陵兵马俑、都江堰工程、布达拉宫等。
政治
我国现在的西部大开发,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共 同富裕而实施的重大战略,体现了国家在经济上的宏观调控职 能,是资源配置中的重大经济问题。 西部开发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西部开发必须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西部开发对扩大内需、社 会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东西部优势进行互补,体现 了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 对西部开发的同时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规律与认识 能动性的关系。西部广大人民群众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又要以尊重规律为前提保护好生态环境,按规律办事,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西部开发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它关系到西部地 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稳定、民族 团结和边疆的巩固。 西部开发的实施,体现了国家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 能。 西部开发,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人教版中国历史第四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3年)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开国大典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于1949年在北平召开,目的:为筹建新中国。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①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②大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毛泽东;③大会决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确定国旗是五星红旗;代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首都是北京(把北平改为北京);纪年方式是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①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1、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
1950年10月,彭德怀为司令员率军赴朝作战。
2.结果: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朝、中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10月25日成为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3.意义:国内: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外部环境。
国际: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气焰,维护了世界和亚洲的和平。
4、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有:堵枪眼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被烈火烧死的是邱少云。
第3课土地改革1、1950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使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2、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设计(人教版)
专 家点评 : 本 节课 在教 学设计上 有 以下亮点 : ① 巧
用歌 曲情境 , 激发 学习乐趣。在教学时跳 出教材框 架, 学
生在探 究歌词 的过程 中 , 通过 自主发 现从 而揭 开“ 西部 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 尔 自治区” 的神秘 面纱并 深刻体会到歌 中所唱的新 疆之好 , 给 予学生 自主思维和
课
洲地 区的人
问题 口密度都在 2 5 0 人/ 平方千米 以上 , 又“ 地广人不 稀” , 可见新疆人 口分布 不平衡
口密度 图,使 学生了解新疆人 口分
布不均衡 的特点
“ 新疆好” 视频 播放视频
观看视 频
从歌 词中获取信息
| c 理轰育 2 0 1 3 年第3 期
员 潘 静) ▲
四、 教 学流 程 ( 见图 1 ) 五、 教 学过 程( 见表 1 )
表 1
教 学环 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 活 动
设 计意 图
复 习回顾
总述 已经学 习过 的区域地理知识
回顾 知识
设 计本课切入 点 ,使 学生知道 区域 地理 的学习要素
提 问: 新 疆 位 于 我 国哪 个位 置 ? 新 疆 占全 国 面 积 的 几 分之 几 ?
导
入 新
新疆 的邻 国有哪些? 新疆的邻省有哪些? 新疆大部分地 区人 口
新疆概况
了解新疆 的地理位 置 、土地 面积在
密度在 多少以下 读 “ 行政 区划图” 、 全 国的位 次及比例、 邻 国、 邻 省。 了 讲述 : 新疆平均人 口密度 1 人/ 平方千米 , “ 地广人稀” 。而绿 “ 人 口密度 图” 回答 解新 疆两个“ 中国之 最” 。通过读人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重要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1课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代表—元谋人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产活动:能够制造工具和知道使用火。
4.发现的意义(重点):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质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4.生产和生活:会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使用天然火,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过群居生活。
火的使用(1)用途: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2)意义: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北京人发现的意义(重点):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2.距今约3万年3.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4.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5.有了审美观念6.已会人工取火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整理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道光帝在位)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一)鸦片走私1、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3、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4、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二)林则徐禁烟1、背景:白银大量外流,直接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1)人物:1838年末,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2)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3)林则徐禁烟措施:①派人暗访密查②缉拿烟贩③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④虎门销烟(4)虎门销烟:(1)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址:广州虎门海滩(2)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时间:1840.6~1842.82、直接缘故原由(借口、导前线):中国的禁烟运动3、根本缘故原由:英国决意翻开中国市场4、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第二阶段:1841年6月---1842年8月英军占香港、进攻虎门炮台、占四方炮台(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占厦门、定海、宁波、吴松、镇江到南京下关江面(陈化成吴淞之战牺牲)三、《南京条约》的签订★★★★★1、时间:1842年8月29日2、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第一课时。
教材把新疆放在“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这样的大背景下,安排学生去认识、探究学习,突现的是省内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特别是区域自然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新疆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对新疆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农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的地理因素。
意图:现在都在讲“西部大开发”,而且这又是考点。
所以把这一问题设为本课重点难点: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分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
意图:初二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因素,在这两个问题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将其设为本课难点。
二、教法运用采用讲述法、问题探究法、地图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
意图: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与讨论,教师适当点拨与肯定,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采用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比较归纳、概括分析等学法相结合。
意图: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新疆吆喝》,屏幕打出歌词并配有一组新疆风情的图片。
歌中唱到“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新疆真遗憾。
”为什么不到新疆会遗憾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认识这个省级行政区。
人教版 初中语文 课文拓展==西部开发
西藏
青海 四川
钓 台鱼 湾岛 岛
内蒙古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钓 台鱼 湾岛
风吹草低见牛羊。
岛
这个民歌描写的就是草原美景。
0 2
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
突出成就
西部大开发,在党和人 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 了重大成就。在这期间,多 个重点工程已经开始运作或 是已经竣工,比如:青藏铁 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北煤南运、西油南输、西电 东送、西棉东调、南菜北运 等等。
钓 台鱼 湾岛 岛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青藏铁路
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 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 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 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 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2005“感动中国”获奖辞
西藏
青海
钓 台鱼 湾岛 岛
种储量居全国首位,32种
新疆
居西北地区首位。新疆石
油资源量208.6亿吨,占全
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
天然气资源量为10.3万亿
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
气资源量的34%。新疆油气
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远景
十分可观。全疆煤炭预测
钓
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
台鱼 湾岛
国的40%。黄金、宝石、玉 岛
石等资源种类繁多,古今
青藏铁路
一带一路 西棉东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西油南输
西藏
青海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青藏铁路
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 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 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初中历史西部大开发教案
初中历史西部大开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部大开发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我国西部地区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2. 通过学习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国情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关注西部大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和意义2. 西部地区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3.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果4. 西部大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1. 西部大开发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2. 我国西部地区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3.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四、教学难点:1. 西部大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2. 引导学生关注西部大开发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西部地区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西部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引出本课的主题——西部大开发。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部大开发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我国西部地区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西部大开发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我国西部地区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西部大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西部大开发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国情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5.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西部大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6. 总结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关注西部大开发,为我国的西部地区发展献计献策。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部大开发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果的了解程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2)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筹建新中国)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国徽没有确定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鸣炮28响的含义: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经历28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的成立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1年10月概况: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①唐朝文成公主入藏②元朝设宣政院③清朝设驻藏大臣)第2课“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1950、10---1953、7)★★★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还领导过百团大战)★★★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掌握其事迹)结果:1953年7月美国克拉克将军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8单元单元教材解析(教材导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教材导读)一、单元教材分析: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那些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为西部的再度辉煌,奉献着智慧和才干。
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二、教学目标: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在本组的导语中,提出了“走进西部”。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初中历史重点知识新总结
人教版初中历史重点知识新总结人教版初中历史重点知识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代特征】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1.决策“特色”: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实践“特色”:(1)对内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国有企业改革(城市)。
(2)对外开放理论“特色”: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核心考点】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
4.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大发展。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它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7.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引进外资,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就业率,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8.我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9.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10.-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1.-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阶段。
中国近代西部开发动因与效益介析
中国近代西部开发动因与效益介析刘秉扬1(1,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69 )摘要:封建社会中后期、尤其是到了近代,中国西部经济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
在近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若干次西部开发的热潮,其中较大的有三次:一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西部地方政府以及有识之士艰难地曲折地创办了一些军用工业与民用工业,成为西部工业的发轫。
二是国民政府初期提出了“开发西北”的主张,虽然实际行动很少,但引发了西部当地官营及民营工业的发展,尤其是东部地区的民营资本家到西部投资办厂,促进了西部轻工业与一些重工业企业的创建。
三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东部工业内迁及西部工业、交通、农业的发展,使西部经济基础的实力大大提高。
但是,到了抗战中后期,由于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使西部经济逐渐衰退,尤其是抗战结束后,大批西部工业东迁,使西部经济骤然遭到极大破坏。
这三次西部开发虽为西部经济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开发的动因均与战争有关,因而开发过程中表现出周期性的大起大落,未能形成西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未解决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近代;西部开发;动因;效益中图分类号:F1 文献标识号:A西部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曾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封建社会中后期随着政治经济重心的东迁南移,海运的发达,自然环境的变迁等因素,西部发展渐趋滞缓,与东部地区差距逐渐拉大。
尤其是近代资本主义率先在东部地区发展之后,虽西部也受波及,但由于以地缘为主的各种因素制约,大多仍处于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东西差距进一步扩大。
在近代历史上,曾有过多次西部开发的“热潮”,许多仁人志士提出过不少有益的主张,也进行了一些艰苦卓绝的建设实践。
本文拟就近代三次较大西部开发的动因与效益介析于后,为目前进行的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提供历史借鉴。
1 洋务运动时期西部工业的发轫同治年间,沙俄与英国争夺新疆,主动请缨收复新疆的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一系列“开发西北”的主张。
西部开发内容
西部开发内容
西部开发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战略举措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
1. 西部地区概况。
西部地区面积广阔,地理环境复杂,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人口稀少。
主要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
2. 西部开发的重要意义。
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西部产业发展壮大,增加就业机会;巩固国家边疆地区稳定,加强民族团结进步。
3. 西部开发的主要目标。
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化;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部;加强科教文卫体育事业,提高人才水平。
4. 西部开发的主要政策措施。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实施资源开发基金和生态移民政策;减税降费,鼓励投资;大力支持教育发展和人才引进;发展特色产业等。
5. 西部开发取得的成就。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镇化水平提高;经济实力增强,产业结构优化;生态建设初见成效,民生得到改善;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人才培养能力提高等。
6. 西部开发存在的问题。
经济增长水平差距仍大,基础设施还需加强;产业发展不平衡,创新能力不足;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加,资源开发不可持续等。
西部开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场浩大战役。
虽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不少挑战。
未来西部开发还需要继续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完
善政策,促进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第二个跨越。
关于西部的资料简介【3篇】
关于西部的资料简介【3篇】西部开发历史篇一西汉翻开历史画轴,中国汉、唐、元、清几朝政府,均对西部尤其是如今的新疆、西藏地区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活动。
追踪先辈开拓者的足迹作一番历史的巡游,将给我们今天的西部开发带来一些启示。
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它是中西交通开拓的标志,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也揭开了中国政府开发和治理新疆地区的序幕。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的西域设置"都护',完成了对西域的统一。
在此前后,西汉王朝为开发和治理新疆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屯恳戍边。
组织汉族军民进入西域地区实施屯垦、守卫边疆,是汉代经营西域的一项基本政策。
据史料记载,西汉开发西域地区的100多年时间里,屯田军民共开荒50余万亩,不但解决了军粮问题,而且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驻扎军队,修建国防及交通设施。
为保证西部边境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西汉政府在西域各商道上修筑了许多城堡和连绵不断的烽隧亭障,并部署军队戍守,兼管西域的交通。
因俗而治,实施宽松的民族政策。
与匈奴奴隶主对西域各国横征暴敛相比,西汉朝廷实施了宽抚政策,基本上不向当地各族人民征收赋税。
西汉王朝对西域地区的开发治理,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新疆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唐代西部开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范围上看,以往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南疆地区,而唐代在西域共建立了11个大的屯垦区,几乎遍布今天新疆的各个地区。
从时间上看,唐朝在新疆的开发延续了161年,为以往任何朝代所不及。
从人数上看,西汉时期新疆地区屯田军队约2万人,此后历朝都只有数千人,而唐代新疆的屯田官兵达到5万余人。
唐朝开发新疆地区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建立了十分完善的军政管理机构。
这不仅保证了中央政令的贯彻实施,也有利于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着眼于综合开发,使各方面建设相辅相成。
因地制宜,既然推行屯田制,又对招募的屯民实行租佃制和分成制。
中美西部开发历史对比
中美西部开发历史对比中美两国在西部开发历史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从早期殖民地时期到现代化的发展,两国在西部开发方面都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西部开发的历史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异同之处和各自发展的特点。
一、殖民地时期的西部开发在殖民地时期,中美两国的西部地区都是边疆地带,被广大的未经开发的土地所覆盖。
在这段时期,欧洲的殖民者逐渐向西扩展,开拓和利用这些未开发的土地资源。
中美两国的殖民地时期发展有着一些相似的特点。
在殖民地时期,两国的西部开发都受到了原住民的影响。
在美国,殖民者与印第安部落的冲突持续不断,导致了大规模的土地剥夺和屠杀。
在中国,清朝政府也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生了一些摩擦,但相对而言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导致大规模的血腥冲突。
不过,无论是中美两国,殖民地时期的西部开发都伴随着对原住民的压迫和剥削,这是两国西部开发历史的共同之处。
殖民地时期的西部开发都涉及到了大规模的土地清理和农业开发。
在美国,白人殖民者逐渐征服了大片的土地,开垦并种植农作物,形成了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而在中国,清朝政府也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开发西部地区的农业资源,以支持中原地区的人口和粮食需求。
在殖民地时期,两国都是以农业为主要开发方向,使得西部地区逐渐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不同之处在于,美国的农业开发主要是由私人开发者和移民来进行的,而中国的农业开发主要是由政府来推动和组织的。
这导致了美国在殖民地时期西部的开发过程更加个体化和私有化,而中国的西部开发更加集中和统一。
二、现代化的西部发展在20世纪以后,中美两国的西部地区都经历了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在这一时期,两国的西部地区都迎来了重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变革,西部地区成为了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两国的现代化西部开发又有着诸多的差异和特点。
在现代化的西部开发中,美国以自由市场经济为核心,大力推动了工业和科技创新,形成了以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西部开发的历史经验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
工业体 系和现 代交通体 系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取 得 了极大 地发 西 部经 济的发展
展 。据 资 料 显 示 .改 革 开 放 初 期 .我 国西 北 各 省 区 人 均 国 民 生产
西部地 区的优势产业大多形成于 2 世纪 的 5 年代至 7 年代 0 0 0
总值均明显高于福建 其 中青海甚至高于广 东。西部历史 上的开 之 间 .而且 以重化工和军事工业为主。 随着新经济 的不断发展 . 发在取 得巨大成果的基础同时也有许 多的历史经验值 得总结 . 第 必 须 对 这 些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和 改 造 以适 应 经 济 现 代 化 的需 要 。 当
一
定 数量 的工 矿 企 业 符合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 取 得 了 也 营人才严重匮乏。因而 .从 内部来说缺乏使企业走向现代企业的
较 好 的 发展 成 果 。但 16 年 代 开 始 的 ” 三 线 ”建 设 和 各省 内部 内 在动 力 .严 重 地 影 响 了 企 业 成 长 为 现 代 化 的产 业 组 织 。 第 三 . 90 大
的 小三线 建设 以及 ” 三五”计划过分向西部倾 斜的资源配置 企业热衷于外延型增长 .不注重外部市场的配 套和交易 .自成一 和不顾 当地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而 安排 的一些资本密集产业显然 套 小 而 全 、大而 全 的企 业 生 产 体 系 资产 专 用 性 高 难 以适 应市 有悖 于发挥 比较优势的配置原则 。第二 西部 开发 中的企业 区域 场 多变 的要求 结构 刚性 突出。第四 企业学 习能力弱 知识更 布局忽视 了企业之间的产业联 系 造成企 业在运行过程 中产业配 新慢 .竞争优势 弱。基 于以上原 因西部地区当前应 大力进行产业
美国西部拓荒运动与西部开发
美国西部拓荒运动与西部开发美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就是西部拓荒运动与西部开发,这一过程不仅改变了美国的地理面貌,还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一主题。
第一部分:拓荒运动的背景和动因19世纪初,美国本土的东部地区人口不断增长,资源有限,成千上万的人开始向西部地区居住和探索。
西部地区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了人们追求自由、寻找机遇的理想之地。
西部拓荒运动的动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经济利益是主要的推动力之一。
在东部地区,农田越来越稀缺,土地所有权也存在问题。
而在西部,拥有大片可用于农耕的土地,对于追求农业发展和经济独立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其次,宗教和道德信仰也推动了西部拓荒运动。
基督教信仰在美国早期得到广泛传播,许多信徒认为移居西部可以将基督教精神带给更多人。
他们希望在西部建立宗教社区和教育机构,推动道德和宗教的普及。
第二部分:西部开发的重要里程碑西部拓荒运动后,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发展成为了西部开发的重要里程碑。
其中最重要的是转轨的完成和铁路的修建,它们极大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
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铁路开始发展壮大,铺设铁轨不再局限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得到了迅速推进。
通过铁路,西部地区的资源可以更加高效地运输出去,商品交流和贸易得以推动。
同时,铁路的修建也为西部地区带来了大批移民和劳动力,促进了西部地区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建设。
除了铁路,西部地区还经历了黄金与银矿的发现,这进一步加速了西部的开发。
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潮和科罗拉多的银矿开采,吸引了大批人口和资金涌入这些地区。
这些矿藏的开采为西部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财富,也催生了城市的繁荣。
第三部分:西部开发的影响与展望西部开发对美国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首先,它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西部地区的农田和矿产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美国的产能和出口能力,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此外,西部地区也成为了创业与企业家精神的孵化器,许多著名企业和品牌在西部地区兴起。
中美西部开发历史对比
中美西部开发历史对比中美两国的西部地区都是具有开发潜力的地区,但在历史上,这两个地区的开发路径却有所不同。
在中国,西部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而在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本文将比较中美西部开发的历史,探讨两国在西部开发路径、策略、成果等方面的异同。
一、西部开发历史背景差异中美两国的西部地区在开发的起点上存在巨大差异。
中国的西部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几年,中国政府主要把精力集中在东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上。
到了20世纪50年代,政府开始将眼光转向西部地区,推出了以“两区三州”为核心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1965年,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向西部开发进军”的横幅,标志着西部开发正式展开。
美国的西部开发则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美国政府通过陆地法案将大量土地划为公有地,并向西部移民发放土地证。
这些政策极大地鼓励了西部地区的开发,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前往西部地区谋生。
此外,铁路的修建也成为了西部开发的重要催化剂。
铁路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西部地区的交通条件,使得西部地区的经济和人口得以快速增长。
二、西部开发策略的异同中国的西部开发策略主要包括“大开发、大建设、大移民、大扶贫、大保护”的五大点。
其中,“大开发”是核心,政府通过投入大量资源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另外,“大移民”政策也是中国西部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居民前往西部地区定居,同时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吸引外国投资者等到西部地区投资。
中国和美国在西部开发方面的不同政策和策略也使得两个国家在西部开发成果上有所差异。
中国的西部地区在经过几十年的大力开发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政府的投资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对外交通建设,有效连接了东、中、西部地区,改善了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
此外,西部地区的能源、矿产资源以及水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各地高速公路、机场、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西部地区的城市数量和规模也纷纷扩大。
高三历史 历史上的西部开发 旧人教版
历史上的西部开发●知识梳理春秋战国到西汉:西部地区的发展程度明显超过东部,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都是当时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1、战国时期:①秦国经商鞅变法,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国;②都江堰的修建,为川西平原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
2、秦朝: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
3、西汉:①关中地区修建了六辅渠、白渠等水利丁程;②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揭开了中央政府开发和治理新疆的序幕。
③西域都护设置,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④丝绸之路开通。
⑤西汉政府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了内地同西南的联系。
4、东汉:班超经营西域,密切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5、三国时期:①蜀国农业迅速发展;②诸葛亮鼓励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6、隋唐时期:①隋炀帝派人去西域;②唐在西突厥地区先后建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着眼于综合开发,各方面建设相辅相成;③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利益,不搞民族歧视。
④青藏高原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同唐朝的联系不断加强;⑤云南西北的南诏,经济文化迅速发展;⑥益州的丝织业和造纸业十分出名。
7、宋元时期:①在宁夏、甘肃和陕西西北一带,兴起了西夏王国;②元朝对西域开发治理,实行全方位开发;实行军屯、民屯,促进冶炼业、纺染业的发展;统一货币,并实行轻徭薄赋政策;重用少数民族人才。
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正式归人中央版图;③在边远的云南地区建立了行省;④四川地区的丝织业在北宋时期水平最高;⑤宋代特别是南宋以来,西北地区由于长期处于战乱之中,经济破坏严重。
8、元明两代:在云南和贵州设立行省,将云贵高原直接置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对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的开发有重大的积极作用。
明代后关闭嘉峪关,对今新疆地区的控制削弱,对西北地区的发展起了负面作用。
9、明清时期:①成都在明代成为茶叶市场;②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发生长时期战乱,地区经济遭到摧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
索那有力气,也不惜力气。把整只的猪羊拾掇出来绝对是力气活,劲小了根本掰扯不动。再就是淘换炖肉熬骨头用的木头,那也是靠力气。木头越大越好,能保证火力持久、均匀,煮出来的肉好吃。 索那就漫山遍野地去找。人家把树伐了,他就挖树根。脸盆粗的树干至少有磨盘大的主根,盘根交错,又潮又沉、形状又不规则,想弄出来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就算两人合伙,也得好长时间,浑身的汗。 而索那一上午就能捣鼓出两三个,包括刨坑、挖土,搬运回家。索那去世之后,院子里没有别的东西,就是一个个树墩子摆在那里,像是怀念主人的孩子。他有两件宝贝,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一件是 大铁铲,背厚刃薄,锃明瓦亮,只要铆足了劲,切树根就像切菜一样;一件是大斧子,也是寒光闪闪,多大的树根都能一劈两半。
索那人缘不错,给人干活、出力都没问题,唯独这两件宝贝,轻易不肯借给别人。
春天是瘟疫高发季节,乱葬岗满满的死鸡死猪,索那根死了,你赶紧弄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