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柳永红

合集下载

《云南的歌会》的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的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云南的歌会》中的经典片段。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和意义,增长文化素养。

(3)通过分析课文,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艺术形式。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云南歌会所蕴含的民间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包容差异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悉《云南的歌会》的文本,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情感。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3. 背景知识:介绍云南歌会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云南民间文化中的地位。

4. 艺术欣赏: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艺术形式,感受其独特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经典片段。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手法。

(3)欣赏云南歌会的艺术形式,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对云南歌会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运用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云南歌会的艺术美。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云南歌会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3. 解析课文: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经典片段,分享学习心得。

5. 艺术欣赏: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艺术形式。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_1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_1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族风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品味,拓展延伸,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位与赞赏。

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境,体会内容和写法的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的妙处。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总是聚在一起,即兴歌唱,问答,游戏传情等。

那些古老的歌会,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今天,让我们走进《云南的歌会》,来感受一下那里的民风民俗。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义。

1播放朗读带,学生低声随读。

2练习表情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注意语速,语调,读出感情。

(多媒体显示字词及释义)蹲踞(jù):蹲或坐。

酬和(hè):用诗词应答。

譬喻(pì):比如。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龙吟凤哕(huì):龙在吟啸,凤在鸣叫。

3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写了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展示出云南的民族风情。

三、合作探究,仔细研读,把握主旨。

1课文写了哪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在内容上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色?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明确:1这三种场合分别是: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

“山野对歌”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主要写唱歌的人。

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

“山路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于情,自然成趣。

这一场面主要写唱歌人所在的优美环境。

以环境衬托唱个女孩及其优美的歌声。

“山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览。

这个场面中再写唱歌的盛况,有全景描绘,也有局部刻画,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2云南的歌会纯朴自然,气势壮观,融自然,社会,人生于一体。

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音乐文化特点,了解云南的歌会。

2.学习和练习云南歌会中常见的音乐表演形式和曲调。

3.培养学生欣赏和表演云南歌会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云南歌会的起源和发展。

2.学习并掌握云南歌会的常见音乐曲目和表演形式。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云南歌会的音乐曲目和表演形式的掌握。

2.学生具备欣赏和表演云南歌会的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相关的云南歌会音乐和视频资料3.曲谱和歌词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活动(15分钟)通过展示云南的美丽风景、丰富的民族文化等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云南的基本信息。

Step 2 了解云南歌会(20分钟)讲解云南歌会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意义和影响。

Step 3 学习云南歌会的音乐形式(30分钟)介绍云南歌会中常见的音乐曲调和表演形式,如花灯鼓、金瓶萨、金锅打、黄钟调等,并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让学生感受云南歌会的独特魅力。

Step 4 学习云南歌会的歌曲(40分钟)教学云南歌会中常见的歌曲,让学生学习歌曲的曲调和歌词,并进行合唱练习。

Step 5 练习和表演(45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云南歌会歌曲,进行歌曲排练和表演。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编创一些动作和舞蹈来丰富表演内容。

Step 6 欣赏和评价(15分钟)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各小组的表演,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意见。

Step 7 总结和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云南歌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Step 8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内容,并撰写一篇关于云南歌会的总结和感想。

教学延伸: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云南歌会的相关资料,并深入了解云南歌会的历史、表演形式和曲目等方面的知识。

也可以邀请云南歌会的专业演员或音乐家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或音乐表演。

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风景和多元的民族文化。

《云南的歌会》_初级中学语文教案.doc

《云南的歌会》_初级中学语文教案.doc

《云南的歌会》_初中语文教案教学目的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散文特点、结构。

以读讲、探讨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i2)西譬(pi4)喻糯(nuo4)米蹲(dun1)踞忌讳(hui4)酬(chou2)和铁箍(gu1)熹(xi1)微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二、导人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四、学习课文1.指定学生甲诵读1~3段。

指定学生乙诵读1~3段。

评议优劣。

2.归纳第一段:引出歌会地方。

3.讨论并归纳第二段的中心内容。

分析:“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解口渴去了”争论后归纳:写歌会的场所、方式、胜负的情况。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结了解文章描写的别开生面的云南歌会,表现了云南人民无限趣味的生活,给读者崭新的视野。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1.感受云南歌会的特点。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

3.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整体思路以“短片”为导入,以“歌唱”为线索,以“情感”为切口,以“言语”为立足点。

五、教学流程(一)短片导入1.播放《彩云之南》flash短片,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提问:从这篇文章中,你想学到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总结纠正。

)3.总结补充学生发言,明确本文学习目标:(1)感受云南歌会的特点;(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3)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设疑读文,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任务速读文章,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可“读”更有针对性。

)1.设置问题(1)你对文中哪些字词存在字音、字义方面的疑问?(2)速读课文,试着完成表格。

(借助多媒体出示表格)2.读文3.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归纳。

明确:1.不仅人在唱,鸟也在唱。

2.唱歌的地点:山野、山路、山寨。

(三)分析重点句段,发现文本意味。

1.精读全文,勾画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段,并尝试在旁边写些注释。

2.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指导。

3.总结。

(四)透过问题,深入探究。

1.提出问题:(1)文中写了三个场景的歌唱,且都写了人、地、歌,是不是有些雷同了?(2)本文第四段过多的自然环境描写冲淡了“歌会”主题,是不是应该删掉些?2.同学自由思考后,小组讨论。

3.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4.师简介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解决问题。

总结。

明确:(1)不雷同。

三个场景的描写各有侧重。

“山野对歌”侧重写人:“山路慢歌”侧重写环境:“山寨传歌”侧重写场面。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云南的歌会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为《云南的歌会》。

该课旨在通过学习云南的歌会,使学生了解云南地方文化和多元民族的音乐艺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了解云南地方歌会的特点,学习云南地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本课适用于初中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云南地方歌会的历史、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学习云南地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通过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云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了解云南地方文化和多元民族的音乐艺术。

2.学习云南地方歌会的历史、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2.通过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云南地方歌会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云南地方文化的兴趣。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对云南的歌会有什么了解?2.学习云南地方歌会(2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云南地方歌会的历史、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云南地方歌会的背景和发展。

然后,教师播放一段云南地方歌会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云南地方歌曲的独特魅力。

3.学习云南地方歌曲(40分钟)教师分发云南地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给学生,指导学生学唱云南地方歌曲,并进行分组练习。

然后,每个组准备一首云南地方歌曲的表演,进行评选。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云南地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4.表演和总结(2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准备的云南地方歌曲,并进行评选。

学生欣赏其他小组的演唱,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最后,教师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云南地方音乐艺术。

六、巩固与拓展通过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云南地方文化和多元民族的音乐艺术,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云南的歌会》的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的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云南的歌会》一文。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和价值,掌握一些相关词汇和短语。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分析课文,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云南的歌会》的主要内容、背景和特点。

2. 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和用法。

3. 课文中所描绘的云南歌会场景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云南的歌会》的阅读与理解。

(2)课文中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对云南歌会特点和价值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绘的云南歌会场景的理解和描绘。

(2)对课文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内容。

4.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讲解与分析: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云南歌会场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分析课文中的不同场景,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通用篇)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通用篇)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通用篇)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沈从文先生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笔下汩汩流淌而出,作者用他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云南民歌演唱会。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学习本文,学会观察民俗、民风,体验生活,感悟平民生活中人性的光辉。

[学情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散文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文本再现作者描绘的歌会场面应该是可以达成的。

通过合作探究把握三个场合的不同内容和写作手法,也不是太困难,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学生完全可以感知的到。

难点是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悟。

[设计思路]本篇课文用一课时完成。

按照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赏析品味——拓展延伸四步教学,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组织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文章围绕云南的歌会写了哪几个场合的歌唱情景,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云南歌会的什么特点。

还要把握不同场合的歌唱又怎样的特色。

在写作方法上,不同的内容是怎样表现的。

画出文章中自己所欣赏的语段,通过反复研读,及比较阅读体会文章写法和语言上的特色。

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课外收集有关民歌的资料,在拓展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学习运用“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等成语。

2、了解沈从文及其创作概况。

3、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情民风。

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八年级《云南歌会》教学设计方案优秀3篇

八年级《云南歌会》教学设计方案优秀3篇

八年级《云南歌会》教学设计方案优秀3篇篇一:《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

2、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3、能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分析揣摩,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特点。

2、能分析揣摩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云南的歌会》,作者沈从文。

原文的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中的课文有删节。

而在删节中有这样一段话:‘参加云南跑马节,我其实另有所会心,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一年,正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沈从文先生到云南参加跑马节,目的是为了从马鞍鞯油漆的工艺中找到中国漆器加工工艺的相关资料,但没过多久,他的注意力就被云南的歌会吸引了。

沈先生究竟发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重难点字词辨析1、明确重难点字词的音与形2、齐读字词三、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拿笔圈点勾画,标注字音并找出云南歌会的特点)2、教师提问:“云南的歌会与我们平时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不同呢?”3、学生交流讨论4、教师总结场合形式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沈从文先生发现在云南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中都能听到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歌声,云南的人民就是这样在美妙的歌声中生活着,这一点,我们也从课文中发现了。

”(板书:生活)“那么,沈先生在前面所说的‘更新的发现’仅仅是指这些吗?沈先生还发现了什么?”四、再读研析1、研读提示“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沈从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同学们,在沈先生的原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动动脑筋,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吗?”2、研析“活人”二字(重点研析对歌的年轻女人)(1)教师提问:“这是怎样的女子?你从何得知?”(2)学生交流讨论(3)教师点拨分析A、重点研读年轻女子外貌一段文字,尤其关注有关色彩的词语。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掌握一些云南民族文化的基本知识。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云南歌会与其他地区歌会的异同,提高自己的比较分析能力。

(3)学会从多元的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激发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

(2)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民族风情的理解。

(2)如何从多元的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云南歌会的音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学习课文。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民族风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结构,提炼课文主题。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引导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 完成练习题,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深入研究云南歌会,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学设计《云南的歌会》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

2、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

3、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__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__内容,感受美好的生活和少数民族同胞的特有风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描写。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把握__内容,感受美好的人生。

教学设计导入:云南的民俗介绍云南是个多民族地区,在人民的生活中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他们以歌唱倾诉爱情,激起劳动的热情,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对婚姻的祝福,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歌唱成了传授知识的工具。

据说,解放前云南一些少数民族打官司也是唱歌。

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子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一个高明的歌手常常会在本民族中得到人们特别的尊重。

今天我们就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抒情美妙笔触,来领略一下云南民歌的风采。

默读课文,疏通字词主要是落实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问题导读,整体感知1、通过课前预习阅读__,想一想:跟你听过、看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点?(提示:可从歌唱的人、地点、内容、环境气氛等方面进行比较)演唱会所受的拘束较多。

而少数民族同胞们在蓝天白云、在树林山野中歌唱,人人都是唱歌的高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歌唱者淳朴自然,歌会气势壮观。

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文字来共同探讨云南歌会的迷人之处。

)作者极爱这种淳朴自然的民间文化。

因此__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赞美。

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理清框架,把握三个场面的内容及特点1、作者写了云南歌会的三个场面,请你概括一下它们的内容及特点。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7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7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陕西洋县龙亭中学柳永红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山路漫歌”的立体美。

体会云南歌会的美。

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族文化,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过程与方法(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思考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三、知识与技能1.积累生字词,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和幽默性。

教学重点:1、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

2、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品味体会“山路漫歌”这个片断的立体美。

教法设想: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教学辅助工具是多媒体。

学法指导: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教学辅助:多媒体辅助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积累生字词,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初步感受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一、激趣导入:运用多媒体从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入手,问:同学们,有没有谁听过云南的歌会?见到过云南的歌会的宏大场面?那就让我们跟着沈从文先生去看一看,去听一听,《云南的歌会》吧。

(巧妙地导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解题:云南歌会: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三、展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生字词,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2、能力目标: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云南的歌会》 教案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 教案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教学设计《云南的歌会》【教学目标】1、发掘文本,让学生充分感受云南歌舞民族的文化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热情。

2、了解本文采用的烘托渲染等写作手法。

3、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感受、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浓郁的歌舞民族文化的氛围中,体验语文的情趣,增长语文的素养。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从文章对“云南的歌会”的描述中,感受云南歌舞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树立热爱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

2、了解本文采用的烘托渲染等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速读文章:何为“歌会”?本文写了谁在唱歌呢?在哪唱歌?“歌会”:就是聚在一起唱歌谁在唱歌:年轻女人、赶马女孩、老人、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人。

除人外,还有戴胜鸟、云雀唱歌在哪唱歌: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山路、村寨三、深入赏析:1、细读文章,找出你最喜欢的场景,别忘了在你有感觉的字句上画一画写一写。

(刚才同学们静静默读的场面令人感动,很多同学一边画一边写,这就是批注读书法,它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值得推广。

)这个欣赏的过程:A、可以顺带让学生了解:如工笔描绘人物、自然环境的烘托渲染、拟人等手法。

B、以读带品如:(1)“年轻的妇女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可以看出他们唱歌的地点特别。

我觉得有意思。

(2)对歌有意思,与年轻妇女对唱的对手,虽然败了,但心服口服,从妇女动作上看,是轻松愉快的,说明是一个有趣的活动。

(3)“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女人竟然去打三丈来长的秋千,而且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可以看出她们是无拘无束的生命。

(4)“忽然出现个毛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走。

八年级下册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五篇】导读:本文八年级下册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课前预习一、通过工具书、网络等查找作者沈从文有关资料(生平简历、作品、文化成就及本文写作背景等)。

二、字词预习。

1、给下面从课文中选出的字注音。

(自己还有不清楚读音的字也一并查出并写下来) 迤蹲踞譬柞木熹微龙吟凤哕忌讳当行出色2、本文几处用到“和”字,“和”是多音字,请查工具书整理其读音并组成词或短语。

3、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生面别开一本册熹微穷目力扶摇龙吟凤哕酬和唱和忌讳当行出色认真通读课文两遍,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唱歌场面?教材中有一幅插图,你认为这幅图反映了文中介绍的唱歌场面吗?为什么?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后面整个文章的关系是什么? 学习新课介绍作者沈从文。

看课件介绍。

检查预习找学生回答预习第三题:文章写了哪些唱歌场面?教材中有一幅插图,你认为这幅图反映了文中介绍的唱歌场面吗?为什么?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后面整个文章的关系是什么? (“对调子”“赶马女孩子唱山歌”“金满斗会”三个场面或者说是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没有反映出本文中所写的唱歌场面,原因略;第一段是总说感受,领起下文,后面分三大块具体说明) 初读探民俗民俗就是民间习俗文化。

它是社会历史发展在精神方面的活化石,也是文化审美的一个重要对象。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云南的歌会》,为我们介绍了在七彩云南曾经长期存在过的一种风俗——以歌唱活动为主的土风土俗。

在课前的预习安排中,要求大家认真通读课文,现在,我们就在初读的基(chu)础上,探究一下本文所介绍的歌会民俗到底是怎么回事。

下面,请同学来给我们讲一讲自己初读课文后对歌会的了解。

◇歌会是怎么一回事? ◇对歌有哪些特点? ◇山路漫歌是不是一种民俗?文章标题能周延全文吗? ◇金满斗会是怎样的活动?“十年难逢金满斗”是“盛会难逢”的意思吗? 再读赏人物请大家把文章中写人的地方再仔细读一遍,我们来欣赏一下作者笔下的人物。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之三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之三

《云南的歌会》教案教学目标:一、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

二、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切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3、能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分析琢磨,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一、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特点。

二、能分析琢磨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掌握学习方式。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走进歌会:1.请大家边读边试探:文中描述了三个场面,三个场面别离是哪些人,在哪个地方,用哪一种方式在唱歌呢?(投影:何人何地以何种方式唱歌?)2.讨论并小结文中的三个场面:年青男女山野对歌、赶马女孩山路漫歌、男女老幼山寨传歌。

师: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同窗们已经体验了一种念书方式,叫“把书读薄”屏显:学法小结:把书读薄☆、抓主要人物、地址;☆归纳故情形节;☆人物+故情形节三、品味美点,欣赏歌会1.情景设置:师:假设张艺谋要拍一部记录片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风俗风情,其中需要一个展示云南民族风情的镜头.若是你是张艺谋,率领你的剧组到云南采风,给你照相机和录像机,你们会拍下如何的镜头?会录下什么声音呢?为何?(请前后四位同窗组成一个摄制小组到云南采风去。

)2.学生讨论(老师巡回参与,讨论始终围绕:会拍下如何的镜头?你会录下什么声音?为何?)3.学生小组呈现采风结果,要求论述理由。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学法与写法。

人物描述赏品:(比较赏析)☆、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平民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翠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生长得一张枣子脸,满口的糯米牙,穿了身毛平民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小结学法:把人写美☆、细节描述和外貌描述;☆、语言质朴;☆、细节—性格环境描述赏品:☆、“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轻风里不住颔首,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成心仿照天空而成的”。

《云南的歌会》的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的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的教学设计《云南的歌会》的教学设计《云南的歌会》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民歌悠久的历史文化及歌会的民情民风,了解沈从文及其“边城派”文学的特点。

2、积累“譬喻、引经据典、酬和”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3、深刻领会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作者对云南的热爱之情,及云南歌会的文化气息。

4、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归纳、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三个场合的不同情景以及作者的详略得当的布局。

【教具准备】远程网中八年级下册《云南歌会》CAI课评、MP3及下载歌曲《小河淌水》。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导入:同学们,彩云之南指的是?(云南),它是我国聚居了最多少数民族的省份,那是一个水美、山美、人美歌声更美的地方。

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远赴云南,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

点击课件(云南歌会图片展),瞧,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笑靥里盛满了柔情蜜意,他们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班上也有一位云南妹子,她就是×××,请她为我们献上一首云南民歌,好吗?2、揭题:感触着这份快乐,让我们走进这篇美文《云南的歌会》二、新知探索1、作者概况知多少:⑴本文作者是谁?关于他你了解多少呢?抽学生就课前自己从网络、图书等搜集到的资料汇报。

⑵点击课件上的作者简介,然后予以补充,并着重介绍《边城》。

2、处理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⑴边点击课件边抽学生读生字,说生词含义⑵生齐读3、品读与体味:⑴生自由组合并选择喜欢的段落朗诵表演。

⑵师予以点评。

⑶这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以教师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个场面,请用简短的语言对这三个场面的盛况予以概括。

然后点击课件补充学生的发言。

⑷在这三个场合的描写中,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抽生概括,然后点击课件予以订正。

⑸小结。

总而言之,本文就是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和鉴赏,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云南的歌会》第1课时教案

《云南的歌会》第1课时教案

《云南的歌会》第1课时教案«云南的歌会»第1课时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局面。

2.重点学习〝山野对歌〞以及本文的人物的人物描写。

3.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明及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学习〝山野对歌〞及人物描写。

课前预备:课前预习、掌握本文的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入同窗们知道我国少数民族英雄聚集最多的省份是哪一个吗?(云南)我们都知道少数民族多才多艺、能歌善舞,云南聚集了全国最多的少数民族,官方歌唱活动简直浸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范围,他们心歌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传递知识。

明天就让我们随着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妙笔去参与一场〝云南的歌会〞!(板书课题)二、研习新课1.自读课文,熟习内容,思索一个效果:文章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写了哪三种不同方式的歌会?请用四个字的短语给每个歌会拟一个小标题。

2.假设你作为一名游客离开了云南,依据课文的引见,你喜欢参与哪一种歌会?为什么?(要求结合相关语段内容回答)3.学习〝山野对歌〞。

① 团体熟读2-3自然段。

② 刚刚我们讲到了〝山野对歌〞的地点是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在为这一局部拟小标题时,可以采用地点加歌唱方式的方法,因此这一点在此前曾经讲到),那么〝对调子〞都唱些什么?(唱的多是情歌酬和)③〝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文中哪里说明了这一点?(不能,〝多〞字说明〝对调子〞少数以情歌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内容。

——也唱其他故事)④〝对调子〞采用什么方式?(或见景生情、或提问、或互嘲互赞)⑤〝对调子〞侧重于竞赛性质,比拼的是什么?(机智才干)⑥ 作者在这里重点描写了〝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的情形(指名朗诵这一局部),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这个年轻妇女?(举措、外貌)经过作者的描写,你觉得这个少数民族妇女具有什么样的性情特征?⑦ 作者在这个对歌局面中,侧重写的是什么?(唱歌人)有什么作用?(以人衬景,烘托愉快生动的局面,表现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乐)。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教案名称:云南的歌会教案编写目的:通过学习云南的歌曲,开展和拓展学生的音乐审美,培养学生对于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的鉴赏能力,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地区的音乐文化,认识其特点和魅力。

2.学习云南地区的歌曲,理解其歌词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帮助学生发展音乐听辨和表演能力,通过唱歌表达情感和传播文化。

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云南地区的音乐文化和其特点。

2.教师播放一段云南的传统音乐,让学生感受云南音乐的节奏和独特之处。

第二节:学习云南的歌曲(30分钟)1.教师介绍一首云南的歌曲,并播放该歌曲的录音。

2.教师逐字解读歌词,讲解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跟唱,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第三节:练习唱歌和表演(4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喜欢的云南歌曲,并进行分组练习和排练。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导和帮助,共同提高唱歌和表演的能力。

3.每个小组轮流表演所选择的云南歌曲,并给予评价和点评。

第四节:分享和总结(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分享,每组向其他组展示他们所学的云南歌曲,并演唱一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表达对云南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3.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学习云南音乐,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云南歌曲进行尝试。

教学资源:1.音乐播放器和扬声器。

2.云南的歌曲录音。

3.云南的歌曲的歌词和说明。

教学评估:1.学生的跟唱表现和学习上的参与度。

2.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和表演能力。

3.学生对于云南音乐的理解和对于云南歌曲的个人感受的表达。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和演唱云南风格的歌曲。

2.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比赛和演出,展示云南音乐的魅力。

教案备注:1.教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2.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和推荐云南的其他歌曲,进行更丰富多样的学习和表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陕西洋县龙亭中学柳永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生字词,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2、能力目标: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和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

2、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
品味体会“山路漫歌”这个片断的立体美。

教法设想: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教学辅助工具是多媒体。

学法指导: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教学辅助: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积累生字词,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初步感受云南歌
会所蕴含的美。

一、激趣导入:
运用多媒体从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入手,问:同学们,有没有谁听过云南的歌会?见到过云南的歌会的宏大场面?那就让我们跟着沈从文先生去看一看,去听一听,《云南的歌会》吧。

(巧妙地导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解题:
云南歌会: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三、展示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生字词,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
表现手法,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2、能力目标: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简介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他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行》,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才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5位同学给大家朗读课文,其余同学动手划出重点字、词,然后联系上下文解决。

(1)正音:
迤西yǐ xī譬喻pì yù糯米nuò mǐ蹲踞dūn jù
忌讳jì huì酬和chóu hè铁箍tiěɡū熹微 xī wēi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2、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分组合作学习吧!
(1)、捕捉表示地点的关键词语,概括云南歌会分别在哪些地点以什么形式唱歌?看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分别侧重些什么呢?
(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山野对歌”写唱歌人;“山路漫歌”写优美环境;“村寨传歌”写盛大唱歌场面。

(2)小组内互相补充复述: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一人复述一个唱歌场景,另一人扮总导演。


(3)各组选出一个代表,参加复述竞赛。

3、给三个歌会场合各拟一个小标题吧?
4、学生合作讨论,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明确:课文分为四部分,总分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引起下文的叙述。

(总)(2―3)描写山野对歌。

(写唱歌人)
第二部分(4)描写山路漫歌。

(优美环境)(分)
(5)描写村寨传歌。

(盛大场面)
5、讨论:看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分别侧重些什么呢?每个唱歌场合表现手法各有什么不同呢?
“山野对歌”写唱歌人,(对唱歌人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写优美环境,(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村寨传歌”写盛大唱歌场面,(写场面,有全局描绘,也有细部刻画,如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


六、赏析课文精彩片段
请你读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并说出喜欢的原因吧!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位与赞赏。

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的笔调中汩汩流出。


七、巩固练习
《学案》“识别目标”部分。

八、课堂小结。

(板书总结)
九、音乐欣赏,激发情感。

(拓展延伸)
听多媒体音频、视频片段,亲身感受云南歌会的淳朴自然、气势壮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文艺的热爱之情。

十、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课后一题。

2、《练习册》“巩固.积累.运用”部分;
3、搜集民歌、民谣,并学唱。

十一、板书设计: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第一部分(1)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引起下文的叙述。

(总)
(2―3)描写山野对歌。

(写唱歌人)
第二部分(4)描写山路漫歌。

(优美环境)
(5)描写村寨传歌。

(盛大场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