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陕西地方高校与地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合集下载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理论探索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理论探索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理论探索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地方高校通过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地方高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合作机会。

本文将探索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理论。

一、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价值地方高校是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

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撑,而地方高校在培养各类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优势。

地方高校也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持和创新动力。

1. 人才培养机制地方高校通过教育培养本科和研究生人才,为区域经济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地方高校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的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地方高校还可以与企业、政府等机构合作,开展实训和实践教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科技创新机制地方高校在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地方高校可以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和创新动力。

地方高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经济发展中。

3. 技术服务机制地方高校可以为区域经济提供技术服务。

地方高校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的需求,开展技术服务和咨询,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地方高校还可以开展技术培训和人才交流,提升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1. 南京大学和南京的发展南京大学作为中国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为南京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南京大学与南京市政府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向南京的企业和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南京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南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1.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地方高校与企业、政府等各界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和需求。

可以建立科技园、创新中心等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地方高校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地方高校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地方高校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地方高校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域性:地方高校通常位于特定的地区或城市,与当地社区和产业有紧密的联系。

这种地域性使得地方高校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2. 综合性:地方高校通常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具有较为综合的学科体系。

这使得地方高校能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服务,满足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3. 应用性: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种应用性的特点使得地方高校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

4. 创新性:地方高校在科研方面注重创新,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

这使得地方高校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成果。

5. 社会服务性:地方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服务于当地社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支持。

这使得地方高校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为当地发展做出贡献。

6. 资源共享:地方高校在资源共享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共享资源,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

7. 灵活性:地方高校在管理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

这种灵活性使得地方高校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当地发展需求。

总之,中国地方高校的特点和优势主要在于其地域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社会服务性和资源共享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地方高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为当地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高校通过系统的教育教学,培养了大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毕业生。

这些人才在毕业后往往会选择留在当地就业,为区域内的企业和机构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一些科技产业发达的地区,高校的计算机、电子工程等专业培养出的优秀人才,能够满足当地高科技企业对研发、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而且,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如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这些素质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其次,高等教育有助于促进区域内的科技创新。

高校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优秀的科研人才,能够开展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这些科研成果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还能够催生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比如,某地区的高校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吸引了相关企业在该地区投资建厂,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从而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也日益紧密,企业为高校提供研究经费和实践平台,高校则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再者,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内的产业结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

高等教育能够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培养适应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人才,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例如,当一个地区决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当地的高校可以开设相关专业,培养设计、策划、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张晶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7期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和提供科技支撑的重任,但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如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不强、专业设置滞后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科技转化生产力不足、管理机制有缺陷等问题,应从服务意识、服务资源、服务平台、服务制度等方面创新,以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高校改革是综合性的改革,要从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地方高校要达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提供科技支撑的目标,就必须积极同地方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实现协同创新。

而服务创新则是地方高校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关键。

一、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一)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地方高校由于处于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区的特殊地理方位,非常了解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的设置和调整,及时响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社会事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合格人才。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地处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胶东半岛地区,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尤其是威海市培养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实用型人才,做出了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应有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形势下半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地方高校聚集了较多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有效的组织、引导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性、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政策研究、技术开发和学术研究中,形成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教师主持或者参与多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和教改项目,其中《服务外包基础知识》培训教材被威海市7家职业院校作为服务外包普及课程。

高校教育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高校教育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高校教育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高校教育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高等教育在当地的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高校教育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高等教育的重要性高等教育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已成为各国之间竞争的重要领域之一。

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通常被视为该国创新和科技发展能力的标志。

同时,高等教育也是提高人才质量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高等教育所提供的人才资源尤其重要。

高等教育提供的有足够科技素养和文化修养的人才,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针对社会上普遍需要的技术能力,还包括创新思维、领袖才能、高质量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跨界合作等方面的培养,为国家提供了中高端人才的支持,进一步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一)人才培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高等教育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支持。

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资源,对当地社会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为人才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教育培养和引进优秀的人才,已经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

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包括在各行各业中拥有技术、管理、创新和领导才能的优秀人才。

他们能够投身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提高社会经济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

如果当地高校能够将自己培养的人才储备和社会经济发展有效地结合,促进人才的流动和优化,将能起到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科研成果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当地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研究成果,也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高校的科研成果,通常是经过系统的研究和探索,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理论创新。

这些成果如果得到应用,将会在某些地方产生很大的价值。

同时,高校的研究人员和学生们,通过对当地社会发展的调查和分析,也能够了解当前社会经济的状况和问题。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紧。
的高等教育管理权正逐步下放 , 且地方政府也在逐渐加强对高等 教育 的统筹管理及投入力度。与此同时 , 社会各界对于高等教 育 投 资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 , 地方财政部 门以及社会投资等 已成为 现代高校教育 的重要融资渠道 。由此可见 , 区域经济 已成为地方 高校事业发展 的重要基础 。 除了基本 的资金和物质条件支持之外 , 区域经济 的发展还从 教学专业结 构设 置、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 势两方 面深层次地影响地 方高校的发展。倘若 区域经济 的发展水平较好 , 社会生产 中运用 的技术 、 设备较先进 , 那么较高 层次的技术结构设置 就能影响到 高等教育人 才培养的层次 。因为高等学校培养 的人才最终需要 进人人才市场面对就业 , 其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是不 断完 善和调 整 以适应社会需要的 , 高 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够催 生地方 高校培养 出高层次的 、 多方面 的复合型 、 研发 型、 应用型人才等。区域经 济 的发展 水平 对地方高校 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具有 较大的影响 。区 域经济 的发展可 以促进地方企业的发展 , 相应的就业机会也将 增 多 。此外 , 区域 经济 的发展对人 的人生观的就业观也具有一定的 影响, 能够促使 毕业生形成更加 理性 的就业观念 , 在择业过程 中 能够更加现实和灵活多样 。
似 的区域类 型。
1 地方高校对 区域经济的作用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基本原理 , 发 展经济 的实质是 提升全社会 的劳动生产率 。而一般来说 , 全社会 的劳动生产率 主
要 由以下三方面因素所决 定 : 一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 中所 花费 的 社会必要 劳动时 间, 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越短则劳动生产 率越高 , 反之则 劳动生产率越低 ; 二是经济社会 的科学技术发展 水平 , 科 学技术 发展水平越高 , 生产过程 中采 用的设备技术越先 进 、 劳 动 者 的综合 素质越高 , 相应 的生产 资料消耗率则越低 , 劳动 生产 率 就越 高 ; 三是 生产活动 的组织形 式和管理水平 , 好 的管理对 于提 高一个现代企业 的劳动生产率起到不可替代 的重要作用 。 地方高校作为 区域经济体 中的智库 和人 才培养单位 , 能够同 时从 以上三个方面起到提升 区域劳动生产率的作 用 , 对 区域经济 发 展有着强大 的推动力 。一方面地方 高校能够培养 区域 经济发 展所必需 的人力资源 , 增强区域内社会 劳动力 的整体文化技术能 力, 同时依靠高校本身的人才聚拢效应 为区域经济体吸引方方面 面的人才 ; 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能够 由直接创造研发 出新 的科技成 果、 产品或是管理模式 , 为区域经济 的发展提供直接原动力 、 信息 咨询建 议 、 决策分 析 、 文化氛 围等等 , 为 经济发展创 造更好 的环

对地方高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若干思考

对地方高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若干思考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4期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Junl f hn cu i r t o T c nl y H g e E u t n t yE i ) o rao ag h n v s y f eh o g ( i r dc i u t C Un e i o h ao S d d i n o
同时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人力资本理论认 为 : 教育对促 进生产率的提高 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
的实践证明, 人力资本尤其是知识 与技术资本 是国 家发展、 区域经济建设 的根本动力 , 是人类进步的终 极资源 。现在的问题是 , 高等教育 在人力资本 的培
Hale Waihona Puke 准 自身的办学定位 , 自身培养人才的方向, 明确 合理 配置专业结构 , 而走 出一条以区域经济需求为依 从
据, 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为 目标的办学新路。
域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 对推动整体经济 的发展起 至关重要 的作用。那么 , 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中, 在 地方高校应起到什么样 的作 用?扮演什 么样 的角 色?笔者就以下几个问题谈谈 自己的看法。
事业的总体水平 , 响其所处地域经济的持续稳定 影
发展 。
后, 经济发展已被摆在相当高的战略位置上 , 西部大
开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三农” “ 问题等重大战略 决策的提 出, 为振兴经济 , 提高经济实力提供了前所 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就 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看 , 区
基于上述原 因, 地方高校必须不断深化改革, 找

在知识经济时代 , 知识和技术 已经成为经济发
业; 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阳) 咸 则主要侧重草业科 学、 酿酒工程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植物保护 、 制

论陕西地方高校与地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论陕西地方高校与地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陕北地 区仅 占 2 %。从陕西省工农 甚 至 目标 指 向研 究 型 大学 ,专 科 院校 才 队伍壮 大 ,o 3年 ,有 专 任 教师 南 、 20 3 6 6人 , 中具 有正高级 职称 39 业 总 产 值 完 成 情 况 来 看 , 中地 区 也 升本科 、 科院校争硕士点或博士 点, 09 其 41 关 本 人、 高级 职称 83 副 9 6人 , 任教师 中 明显高于陕南、 专 陕北 。
瓶 颈。

人才是经济发展和高校办学的第 和 谐 发展 资源 。陕西作 为西部省份 , 由于其
地 方政府在地域社会 、经济建设 也 重 问题成 了制约这些院校进一 步发展 的 区域经济实力较差 , 改革开放以来 , 人 中 , 应 进 一 步 转 变 观念 , 视 和 发挥 才 流失一直相 当严重 , 人才 吸引和人 地 方高等院校在地域经济 、社会发展
和社会进 步也同样对高教发展有很大 所 ; 安 市 以外 地 市 仅 有 普 通 高 校 1 失及 人才吸引力有限导致陕西省高校 西 9
民办 院 校 7所 , 只 有西 北 农 林 科 教师 队伍相对紧缺 ,西安市以外地方 且 的促进 作用 。陕 西作为高教大 省 , 其 所 区 域 经 济 一直 在 全 国 2 O多名 徘 徊 , 在 技大学一所部属高 校。 布过于集 中, 高 校 更 是 如 此 , 任 教 师 人 数 少 , 学 分 专 且 西 北 五 省 区 也 并 不靠 前 , 其 是 西 安 西安市 以外地 市高等教育力量明显不 历 普 遍 偏 低 ,大 部 分 的 教 师第 一 学 历 尤 市 以外 地 域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更 不 理 想 , 足 。 这 与 知识 经济 时代 社 会 发 展 特 征 不甚 是 本 科 , 研 水 平相 对 较 低 , 技 创 新 科 科 从经济方 面来说 , 陕西 经济发展 能 力有 限 。 2 专业设置结构单一 , . 特色不明

如何利用高等教育的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如何利用高等教育的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如何利用高等教育的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不仅可以培养人才,还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源。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高等教育的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首先,高等教育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高校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可以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地方政府可以与高校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适应地方经济需求的人才。

同时,高校可以设立实习基地或者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机会,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其次,高等教育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研支持。

高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科研资源,可以为地方产业提供技术创新和科技支持。

地方政府可以与高校合作开展科技合作项目,共享研究成果。

高校还可以积极申请科研项目,开展与地方产业紧密相关的科研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此外,高校还可以设立科技园区,与企业合作设立研发中心或者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持。

再次,高等教育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教育培训支持。

地方政府可以与高校合作开展职业培训课程,培养适应地方产业需求的技术人才。

高校还可以开设专业学位课程,如MBA、EMBA等,培养高级管理人才,提升地方企业的管理水平。

通过与高校合作的培训项目,地方企业可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除此之外,高等教育还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文化和艺术支持。

高校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艺术资源,可以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地方的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美术展览等活动,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可以通过提供智力支持、科研支持、教育培训支持和文化艺术支持,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高等教育的资源,与高校合作,共同制定发展规划,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全要素生产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高校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合作

高校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合作

高校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合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

高校教育不仅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校教育的品质与水平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而地方经济的发展也给高校教育提供了资源和机遇,为高校提供了实践和创新的平台。

首先,高校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在现代社会中,专业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校教育不仅可以提供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些学生毕业后,就能够投身到地方企业和产业链中去,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高校教育与地方经济的紧密合作也推动着地方经济的创新和转型。

高校作为研究机构和智库,具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创新能力。

地方政府和企业可以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科研项目和合作基地的成立,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例如,某地方政府与当地高校合作,成立了技术转移中心,为当地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转化服务。

这种紧密合作有助于提升地方经济的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

另外,高校教育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文化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高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可以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核心驱动力。

地方政府可以与高校合作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这样的合作有助于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推动地方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都能获益。

高校可以借助地方经济的发展机会,提升自身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地方经济也可以借助高校的智力支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因此,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合作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

然而,高校教育和地方经济的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高校与地方企业之间存在着知识和需求的鸿沟。

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符,造成人才供需失衡。

陕西区域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分析

陕西区域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分析

陕西区域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分析摘要:通过对陕西区域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发现陕西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其二、三产业gdp比重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不协调。

建议大力扶持地方优势特色专业,减少传统制造业专业数,优先发展急需法律、旅游专业等。

关键词:区域经济高职教育协同发展0 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作为自身的定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下,通过对陕西区域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充分发挥科教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陕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陕西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趋势2011年,陕西生产总值12512.3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7%,人均gdp33464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232.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89.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666.88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45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028元。

陕西实现了产业由“一、二、三”到“二、三、一”的快速转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截止2011年,陕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9.76%,二产比重大幅上升达到55.43%,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保持在35%左右,见表1。

陕西地处我国中西结合地,是西部大开发率先的启动区,历史悠久,山川秀美,资源丰富,科教实力雄厚。

“十一五”以来,全省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能源重化工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等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发展壮大支柱产业。

根据三大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已基本形成了以“关中先进制造、陕北能源化工、陕南绿色产业”为主导的区域产业格局。

但是,全省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第一产业仍然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体;第二产业中能源资源开采比重较高;第三产业仍以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1]。

论地方院校科研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论地方院校科研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5《商场现代化》8年月(下旬刊)总第58期一、引言大学是促进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推动器,科学研究是贯穿其核心的驱动力,成为影响一个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作为地方人才的“蓄水池”和地方经济创新研发的“发动机”,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此类院校办学历史短,学校名气不大,多数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一些专科院校合并升格而来的。

经过上个世纪末国家对高等教育格局的调整与合并以来,地方院校所面临的生存挑战压力越来越大。

其中,科研力量薄弱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例如,唐山学院所处的唐山是位于河北省北部的一个较大城市。

近20多年来,唐山市依靠煤炭、钢铁、陶瓷和矿产等支柱产业,以及港口的发展,已成为全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

自2002年唐山学院成立以来,学院以“科研群体要形成规模,研究内容要产生效益,纵向课题要上层次,横向课题要出规模”为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管理文件,对于推动学院的科研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但总体来看,由于受时间、地域、体制、资源等因素制约,学院仍存在科研力量相对比较薄弱,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联系不紧密;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科研队伍;科研资金配置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科研方式封闭,大学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科学理念尚不健全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地方院校科研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地方院校如何实现高校的科研优势,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是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地方院校能否获得更好发展的重要前提。

有鉴于此,笔者对地方院校科研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做一初步研究。

二、地方院校科研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机理地方院校的科研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地方院校科研应该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并以其研究成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只有地方院校科研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才会参与院校科研,地方院校才会有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反过来,只有地方参与地方院校科研,地方院校科研才有可能发展得更好,才会更积极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大学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如何促进大学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

大学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如何促进大学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

大学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如何促进大学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大学教育作为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大学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还能为大学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遇。

本文将研究大学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如何促进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一、大学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学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

首先,大学提供高等教育资源,培养各类人才,为地方经济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其次,大学教育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此外,大学还能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在地方经济中起到技术创新和科技引领的作用。

二、大学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机制为了促进大学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需要建立合理的机制和制度。

首先,建立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大学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助力地方产业发展。

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基地和实验基地的建设,为大学师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提升大学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此外,还应鼓励和支持大学与地方政府、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共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地方经济发展对大学教育的要求地方经济发展的不断提升,对大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地方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大学根据地方产业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培养更多与地方经济需求相契合的人才。

其次,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学将社会责任融入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强大学与地方经济合作的路径和途径为了促进大学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可以采取以下路径和途径。

首先,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加大对大学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大学教育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发挥大学的作用。

关于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关于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关于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成因分析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刘孝奇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陕西区域经济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出现了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并存的局面。

说均衡发展,是指关中、陕北、陕南三地区纵向相比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但发展速度又有不同,以2003年为例,西安、宝鸡、咸阳的GDP增长速度都在11%以上,而同处关中地区的渭南却仅为8.2%。

地处陕北地区的榆林、延安的增长速度在14%左右,而陕南地区的汉中、安康平均为8.5%。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速度的差异必将导致经济总量及经济实力上的差距。

而且差距将越拉越大。

若不采取非均衡发展的措施,发展速度较慢的市区势必将会拖全省经济发展的后腿。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各种不同差异的存在自有其客观必然的一面,但若任其无节制地扩大,必然加剧地区间不平衡从而导致贫富悬殊,地区不安定等消极现象产生。

同时,差异又意味着区域个性,其中蕴含着潜在的发展优势。

善于发现优势,并把潜在优势转化为优势特色产业,使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是区域间由失衡走向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陕西区域经济差异明显为了更准确地研究陕西区域经济问题,笔者曾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以及借用有关研究成果,将陕西传统的三大经济区域重新划分为关中、陕北、陕东和陕南四大经济板块。

关中地区包括西安、宝鸡、咸阳三市和杨陵区;陕北地区包括榆林和延安市;陕东地区包括铜川、渭南和商洛三市;陕南地区包括汉中和安康市。

这四个板块发展的实践也印证了他们具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的明显特征。

对上述新划分的四大经济区,我们选取2003年四个地区各“占全省总人口比重(%)”、“占各市GDP总和比重(%)”、“GDP 平均增长速度(%)”、“人均GDP水平(元/人)”等项指标进行比较,以直观地反映各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差距。

从各地区占全省总GDP的份额来看:关中地区,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43.42%,GDP占各市GDP总和的64.14%;陕北地区,占全省人口14.8%,占各市GDP总和的比重为11.12%;陕东地区,占全省人口的比重为23.49%,占各市GDP总和的比重为12.22%;陕南地区,占全省人口18.29%,GDP占各市GDP总和比重为11.52%。

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摘要:本文通过对地方高等学校的主要功能分析认为,地方高校要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思想,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专业高素质人才,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以自身的知识生产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地方经济【中图分类号】g646一理论基础1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之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是指劳动者本身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其所呈现出来的劳动能力,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人力资本。

和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的身上,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慎重投资的结果。

在西方社会人力资本的增长远比物质资本快很多。

人力资本也可以用数量和质量来度量,所谓人力资本的数量可以用一个经济社会中从事有用工作的人数以及百分比表示。

劳动者的质量是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熟练程度等,劳动者可以通过接受正规教育或者通过培训等提高自身人力资本的质量。

2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将知识、人力资本因素引进到经济增长模式,说明可以通过专业化的知识和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使收益递增,进而带动其他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增,最终使得总的规模递增。

这说明了经济增长持续和永久的动力和源泉是知识和人力资本等因素。

这表明,我国经济如果要取得稳定持续的增长,首先一定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3威斯康星理念威斯康星理念,是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它提倡高等学校应该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威斯康星理念本质就是将大学作为一个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机构,把大学的资源和功能直接应用解决公共问题、直接为社会服务。

“威斯康星理念”提出大学应该打破大学传统封闭的状态,直接为社会服务,这样可以使得大学和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更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地方高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1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高素质的劳动者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陕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完善

陕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完善

1新西部 NEW WEST 2018年11月上旬刊Commemorating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C从“重点发展关中,积极开发陕南、陕北”到“重点发展关中,加快发展陕南、陕北”,再到“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最终由“十三五”规划确立为坚持“强关中、优陕北、兴陕南”的思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三大区域协作性增强,促进了陕西经济快速发展。

文丨李平安陕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完善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为了促进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及时制定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又多次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20世纪80年代后期,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重点发展关中,积极开发陕南、陕北”的战略。

90年代又调整为“重点发展关中,加快发展陕南、陕北”。

当时有人形容这是“一体两翼”、“飞鸟型”战略,关中是“鸟”的肚子,陕南、陕北是“鸟”的两个翅膀。

但由于“鸟”的肚子太大,关中的生产总值占全省的73%,而两个翅膀太小,陕南、陕北分别占全省生产总值15%、11%,所以飞不起来。

同时,关中如何带动陕南、陕北发展的问题没有解决,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效果不明显。

2002年9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实现关中率先跨越发展的意见》,提出依托关中地区优势,着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国家关中星火产业带,使关中率先崛起,带动陕南陕北,实现全省经济快速发展。

“一线两带”建设,弥补了“重点发展关中”的不足,丰富了发展的内容。

2006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战略思路。

通过关中率先发展,进一步辐射,带动陕北跨越发展和陕南突破发展,使长期封闭落后的陕北陕南地区形成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当时强调:“加快三大区域发展,侧重点各不相同:关中主要是提升水平,保证质量;陕北关键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陕南则重在解放思想,激发活力。

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曾朝辉王奎武胡泽友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05期摘要: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互动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在髙校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过程中,由于高校与产业企业互动主体的目标不一致,互动机制运行不畅,相关制度缺失,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的发展互动。

本文对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如何进行互动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区域产业;地方高校;互动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14001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日趋密切,两者互动的形式、内容、手段也趋于多元化,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发展互动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提升区域综合实力不可或缺的力量。

然而,在髙校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过程中,由于高校与产业企业互动主体的目标不一致,互动机制运行不畅,相关制度缺失,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的发展互动,也不利于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本文对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如何进行互动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1 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1.1 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企业目标不一致地方高校与产业企业属于性质不同的部门,无论在目标上,还是在工作重心上,地方高校与产业企业均存在差异。

从目标来看,地方高校是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追求一流的学术水平;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成果的研究过程都需要很长的时间,科研成果的转化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得到的;而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的是短、平、快的策略,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

从工作重心来看,教学与科研是地方高校的核心工作;而企业的核心工作在于对产品的开发与升级换代,如果开发的产品在市场上站不住脚,就会被淘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5 34
7 0 多 00
高 教 发 展 和 经 济 发 展 之 间 的 失衡
陕西科技大学 l 0 50
渭南9 院 1 1. 04
9 1 40 2 0
5 6 15 5 8 75 35 9 2 2 1 14 0 0
l9 l2 9 0
162 2 4
91 38 1l7 66 9 2
5 7
陕西有普 通高校 5 7所 ,国家级重 点学科 6 个 . 士 .硕 士点数 5 博 分 别为 3 2个和 8 6个 .均列全国第五位 : 5 8 人才队伍壮大 .0 3年 . 20 有 专任教师 366 .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 39 人 .副高级职称 83 人 . 09 人 41 96 专任教 师中 士 25 人 硕 士 83 。 博 31 44人 有 两院 院士 2 人 6 在校大学 生5 O多万 .每万人 口中在校 普通本专科生 1 8 5 4人 .均居全 国第 四 3 位。 2 1 1 工程 院校 有 6 。另外 . 所 有民办 高等 教育机 构 5 所 ,其 中 3 民办普通 高等 院校 1 所 , 2 学历 文凭考试 学校 4 所。全 国 1 1 2所万人 以 上 民办高校 中陕西 就 占 6家 。但 就 陕西高 校 地域 分布来 说 .位 于西
4 5 85 70 07 2 4 . 277
23 04
陕西理 工学 院 1 4 712 安康学 院
齑 洛 学 院
59 0
45 0
3 2 63
32 86
说 明 : 中数据 是 笔 者根 据 各 学校 网上 资料 整理 所 得 表
2 专 业设 置 结 构单 一 ,特 色 不 明 在 西 安市 外 1 地 方 普 通高 校 中 师范 类 就 占 7所 , 格意 义 8所 严
维普资讯
区 I 经 i 受 翥
论 陕西地 方高校 与地域 经济 的和 谐发展
_ 晓育 唐 宝鸡文 理 学院
[ 要】陕西省作 为高教 大省 ,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 ,特别是西安市 以外地 市,高等教育和 区域 经济发展都相对落后。对此 ,陕 摘 西地方 高校 和地 方社会都应转 变观念 , 强合作 ,优化 学科 水平、专业结构 及人 才发展环境 ,加快科技创新和转化,共 同发展 , 进 加
( 亩)
专任皱师数
全 日制 本 专 皱学科研设备值
( 万元) 2 l 78
息数 高职数 博士、 硕士 数 科在l 交生 3 5 9 2 9 18 0 65 29 l8l 1 4
榆林学院 延安大学
80 4
1 0 多 6 9 3 6 00 3 8
地 域 经 济和 社 会 和谐 发展 。
[ 关键词】地 方高校地域经济 和谐 发展
高 等 教 育 对 促 进 生产 率 的提 高 具 有 举 足 轻 重 的 作 用 .地 域 经 济 发 展 和社 会进 步 也 同样 对 高 教发 展 有 很 大 的促 进 作 用 。 陕西 作 为高 教 大省 .其 区域 经济 一直在全 国 2 O多名徘徊 .在西 北五省 区也 并不靠 前 .尤其是 西安 市 以外 地域 社会 经济 发 展更 不理 想 .这 与知 识经济 时代社 会发展 特征 不甚 和谐 .要实 现陕 西省地 域经济 的发 展 .
必须走科教兴市 ( 之路.以高等教育尤其是地方高等教育带动地 区)
域 工 ,农 经 济 的 良性发 展 .实现 社 会 经济 和 地方 高 校 的和 谐 发展 。

宝鸡文理学院 1 7 00
成阳师院 60 0
6 3 20 9 0
40 0 10 3
10棠 0
8 0
l39 3 0
安市 的普通高 校 3 8所 .民办 院校 4 6所 : 西安 市 以外地 市仅有 普通高 上综合类院校只有延安大学一家 . 多院校重理 工. 许 轻文.史 . 专业 校1 .民办 院校 7所 .且 只有西 北农林 科 技大 学一所 部属高 校 。 设 置 不甚 合理 .且 雷 同现 象较 为 普遍 。课程 设 置 方面 也 不 够灵 活 . 9所 分 布过于 集 中 . 西安 市 以外地 市 高等 教育 力量 明显 不足 ( 详见 下表 )
北 五 省也 排 第 4、5位 .只有 城镇 教 育 支 出排 位 1 9.进 入 了前 2 企 业 .通 过 校企 联 合 的 形 式 多渠 道 的 为学 校 发展 融 资 .使 其 发展 0 位 。2 0 年 进 出 1在 全国列 第 2 位 .在 西部 地 区列 第 5 。其 中, 资 金 严 重 不 足 ,经 费 问 题 成 了 制 约 这 些 院校 进 一 步 发 展 的瓶 颈 。 03 : 3 2 位
士点 或 博 士 点 . 自身 特 色 不 明 。 3 发展 资 金 投入 不足
f 南 枥 境 汉 中 安 席 商 洛 榆 林 娃 安 铜 J ( I o

西 部 大 开 发 战略 实 施 以 来 .陕 西 经 济 虽然 有 了 明 显 的好 转 , 但在 高 教 大 发展 的形 势 下 .一 方面 . 国家 对 地 方 院校 投 入 .扶持
从 经济 方 面来 说 .陕西 经济 发 展 的相 关 经济 指标 均 在 2 0位 以
后.如 .消费指数、农村人均消费支 出居第 2 6位 .消费水平居第 力度 有 限 另 一方 面 。地 方 院校 在 市 场 经 济 秩序 下 资 金 来源 渠道 2 位 .农 民人均纯收入居第 2 7 8位.人均 G P居第 2 D 9位 .且在西 单 一 . 自身 造血 ”能 力 有 限 .缺乏 必 要 的 科 研能 力和 财 力 去办
陕 西高 校 l域 分 布 表 毫
地 市 f ) 西 安 威 阳 宝 鸡 醒 普i 睡焉 校 民办 高 校 台 计 8 , 4 3 8 2

特 别 缺 少 与 当地 经 济 发 展 . 人文 历 史 等 地缘 因素 相 适 应 的专 业 及 课 程 。 学校 定 位 不 甚理 性 .科 学 . 许 多院校 定 位 于 教 学科 研型 . 有 有 的甚 至 目标 指 向 研 究 型 大 学 . 科 院 校 升 本 科 . 本 科 院校 争 硕 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