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 精品教案设计(含板书和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琥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2.能够学会感悟、理解课文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于琥珀的理解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琥珀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含义。
2.帮助学生感悟课文中蕴含的道德观念。
难点
1.辅导学生理解琥珀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汲取正能量,体会琥珀的特殊价值。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段小故事或者问题引入,引发学生对琥珀这个主题的
兴趣。
2.学生阅读:让学生读一遍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教师讲解:讲解琥珀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含
义。
5.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6.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引导
总结。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琥珀这一主题的理解和体会有所不同。
一些学生只是单纯地理解琥珀是一种宝石,而另一些学生则更深入地探讨了琥珀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对于作品的个人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到更多的道理和哲理。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对《琥珀》这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朴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 精品教案设计(含板书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课件出示琥珀图片)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
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
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
琥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
)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透明,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
而著名的《琥珀》一文,则是根据德国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2.认读生字词语。
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à)辣晌(shǎng)午3.理解词语意思。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拭、餐、晌、辣”,在田字格中示范。
(“拭”字不要多撇。
“餐”是上下结构,左上方是五笔写成。
)5.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预设:(1)那只苍蝇和蜘蛛当时在干什么?(2)它们是怎样被包在琥珀里的?(3)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最新部编本】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琥珀》教案+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琥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得想像要科学、合理。
2.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像。
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齐读课题:琥珀2.提问:你们见过真的琥珀吗?3.你们想了解琥珀吗?你们想从哪些方面了解琥珀?(出示CAI课件)站起来,大胆地说。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提得非常好,予明我们小朋友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聪明的孩子,也是最棒的孩子。
下面我们看这块琥珀(出示CAI课件),俗语说,无巧不成书,世界真奇妙,竟有这么巧的事,两只活蹦乱跳的动物,竟同时被一滴松脂包在里面。
这就是今天课文里要介绍的琥珀。
下面我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刚才哪些同学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自由读课文)二、学习课文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通过读,大家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时间形成发现价值)2.好!说得非常准确。
下面我们分组合作学习,(出示CAI课件)合作要求:A 选择你们组最感兴趣的1~2个问题进行讨论学习。
B 你们组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C 通过讨论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三、检查合作学习情况△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出示课件)天气热时间漫长松脂球松树毛琥珀苍蝇、蜘蛛地壳变化△这块琥珀是怎样发现的?海浪把琥珀冲到海岸上发现的条件——小孩发现父亲识别△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四、总结通过学习讨论,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发现和价值。
现在还有很多同学的问题在书上没有找到答案。
下面我们大胆地提出来,请我们班的同学解答,谁答的问题最多,最好,谁就是我们班的小博士,小灵通,大家想不想当?好!提问开始。
五、质疑问答,扩展知识(1)一问一答(2)大胆介绍(3)评比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体会和收获?七、作业(出示课件)1.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像,和大家交流交流。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吼、脂”等18个生字。
理解“飒飒、松脂、柔嫩、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断绝、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1. 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2. 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你们见过琥珀吗?如果见过,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2.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
出示。
3.最后一幅图为书上的琥珀: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呢?谁想说一说?作者也向我们介绍了这块琥珀的样子。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描述的。
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三、合作学习,交流评析。
1. 小组交流朗读成果,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小组学习的力量解决。
2.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朗读课文。
并说一说小组内解决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解决,全班讨论解决。
四、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这篇文章,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二、理解课文。
1.假如你就是科学家,面对这样一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生答)2.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想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的?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说的?默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
(出示问题)。
(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2)集体交流。
(指导朗读课文,深层次理解课文。
)(3)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了解《琥珀》故事情节。
•熟练掌握生字词语。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
•生字词语的教学和操练。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琥珀》故事的含义。
4. 教学准备
•教材:《琥珀》
•教具:课件、图片
•学生复印的教材、练习册
5.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通过图片或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猜测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学习
•教师先读一遍课文,然后逐字逐句解释生字词语。
•学生跟读课文,重点训练生字词语的朗读。
第三步:理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指导学生写出《琥珀》的主题是什么。
第四步:练习
•学生进行课文理解相关的练习。
第五步:巩固
•总结课文内容,复述《琥珀》的故事情节。
第六步: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默写生字词语等。
二、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琥珀》这个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在课文理解方面存在一些困难,下一步需要重点加强对课文情节和主题的理解训练。
我还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对生字词语的教学,使学生能更加熟练地运用这些词语。
综合评价,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会继续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感情和态度;–熟练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品质;–激发学生对自然界奇妙事物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难点1.通过琥珀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琥珀”是如何形成的;2.培养学生对琥珀这一自然物质的独特感受,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5琥珀》的教材和课后习题;2.索引卡、彩色笔、教师准备的相关图片或实物;3.粘贴板、课堂展示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琥珀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2.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对琥珀的了解和想法。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5琥珀》,让学生跟读;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并展开讨论。
3. 激发思维1.提问:你们为什么觉得琥珀会成为一种宝石?请谈谈你们的想法;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写一段关于琥珀的小段落。
4. 巩固与拓展1.完成课后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结合生活中的经历或观察,写一篇关于“宝石”的文章。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琥珀这一独特的自然物质,引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2.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思维开阔,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3.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种宝石的成因和特点,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
这是关于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2020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5.琥珀教案+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5.琥珀教案+反思【教学内容】教科书 P16~19 内容。
【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读本课的 12 个生字,掌握 15 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趣导入1.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琥珀么?说说你对琥珀的了解。
(学生自由发言)2. 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 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每人一段开火车读,注意纠正读音。
2. 学习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
(3)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
三、脉络梳理叙述顺序:故事发生的时间(第 1自然段)→琥珀的形成过程(第 2~12自然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化石的形成→琥珀的发现过程(第 13~17 自然段)→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 18 自然段)四、讨论交流1. 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2. 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3. 课文中哪一部分讲了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从“一个夏日”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4. 请同学们把讲这块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过程说一说。
5. 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 1 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是怎么被发现的;第 18 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6. 请四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1. 练习朗读课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主题。
2.能够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的善良与勇敢。
3.能够运用合适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及主题。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
3.朗读训练,提高语音语调。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2.理解课文难词及生词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课(30分钟)1.听课文录音,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变化。
2.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学生跟读。
3.分组讨论,梳理故事主题及人物形象。
3. 拓展(15分钟)1.配合图片讨论宝玉的形象特点。
2.学生表演课文片段,体会人物情感。
3.听取学生对琥珀的理解并进行引导讨论。
4. 练习(20分钟)1.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练习。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提升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创作关于琥珀的小故事。
5.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故事主题和人物情感。
五、作业布置1.要求写一篇关于自己宠物或朋友的小故事。
2.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故事主题•人物形象•重点词语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理解更加深入,朗读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文本中找到思想和启示。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其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琥珀》的内容,感受琥珀的特点与美丽。
2.掌握生字词:琥珀、蜜蜂、盆地、胆小。
3.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
二、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的制作过程。
2.掌握并能正确书写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
2.琥珀与蜜蜂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课文《琥珀》教材及教辅资料。
2.粉笔、黑板。
3.班级学生个人琥珀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节课的导入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你们知道琥珀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形成的呢?二、教学1.朗读课文《琥珀》,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
2.解释生字词:琥珀、蜜蜂、盆地、胆小。
3.分组让学生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
三、操练1.学生个人琥珀手工制作,加深对琥珀的理解。
2.请学生结合手工制作过程,再次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
四、总结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琥珀手工作品,并共同总结琥珀的制作过程及其特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同时掌握生字词的拼写及意义。
通过学生的手工制作,促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琥珀的制作过程,增强对课文的印象。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但在操练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在此次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对琥珀的兴趣,同时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琥珀的制作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020年新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 精品教案设计(含板书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课件出示琥珀图片)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
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
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
琥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
)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透明,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
而著名的《琥珀》一文,则是根据德国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2.认读生字词语。
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à)辣晌(shǎng)午3.理解词语意思。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拭、餐、晌、辣”,在田字格中示范。
(“拭”字不要多撇。
“餐”是上下结构,左上方是五笔写成。
)5.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预设:(1)那只苍蝇和蜘蛛当时在干什么?(2)它们是怎样被包在琥珀里的?(3)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与反思第【1】篇〗《琥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解读】《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
文章从一块琥珀的几个特征出发,推测出几千万年来琥珀形成的过程,告诉读者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
故事内容严谨科学,语言生动优美,想象细腻真切,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优秀科学小品文。
细读《琥珀》一文,可以发现作为科学小品文在内容与语言表达上的两个特征。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准“晌午、火辣辣、拂拭、每餐、渗出、划动、怒吼”等词。
2.能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大致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大致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识琥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王字旁其实是玉字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
琥珀就是一种珍贵的宝石。
2.你见过琥珀吗?(琥珀是松脂的化石)看,这就是琥珀(欣赏)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下你看到的琥珀。
(晶莹透明美丽高贵)二、了解琥珀,初步把握课文内容1.出示预学单中学生觉得难读的词,你会想到文中哪些事物?课件出示:晌午火辣辣渗出松脂拂拭挣扎划动美餐怒吼澎湃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词语,通过预习,能不能运用关键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3.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什么是琥珀?课文出示最后一自然段,你发现了琥珀的样子了么?4.你获取了哪些有效信息?(解决问题,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5.课件出示一段资料,读一读,你又对琥珀有什么了解?(可以查阅资料)三、深入研读,聚焦重点1.自由读课文,聚焦课文2--12自然段。
2.琥珀的形成离不开(太阳松树蜘蛛苍蝇大海)事物,再读。
3.运用关键词,讲述琥珀的形成。
4.同桌合作讲述琥珀形成过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科普说明文,通过讲述一块琥珀中的昆虫和花粉,揭示了地球历史的变迁和生物的演化。
本文语言生动,插图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五课,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科普知识有一定的兴趣,但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抽象概念可能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构成挑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和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2.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生动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课文插图及相关图片;3.相关科普资料;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琥珀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琥珀的美观和神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引入课文。
呈现(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3.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文中昆虫和植物的声音;2.教师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课文内容;3.学生展示表演,互相评价。
巩固(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如琥珀形成的时间、地点等;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拓展(10分钟)1.教师展示相关科普资料,如琥珀中的其他生物、琥珀的加工过程等;2.学生自主阅读科普资料,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3.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琥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描述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保存的昆虫和植物的科普文章。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事例具体生动,有利于学生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的科学价值。
本课教学内容丰富,既包括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也包括了琥珀中保存的昆虫和植物,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都有积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自然界的现象和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的科学价值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的科学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琥珀中保存的昆虫和植物,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观察图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自然、探索未知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中保存的昆虫和植物。
2.教学难点:琥珀的科学价值。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的科学价值。
2.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PPT2.琥珀图片3.教学视频(可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PPT,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琥珀,激发学生学习琥珀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课文PPT,呈现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保存的昆虫和植物,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琥珀的科学价值,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巩固(5分钟)利用课文PPT,进行琥珀形成过程的测试,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利用教学视频,介绍琥珀的收藏和鉴赏,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描述远古时代的课文,通过讲述琥珀中的昆虫和树叶,展现了远古时代的生态环境。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课文中的科学知识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文字,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心,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远古时代的生态环境。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远古时代的生态环境。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远古时代的生态环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琥珀的样本,供学生观察。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案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琥珀的外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引入课文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琥珀的形成过程,远古时代的生态环境等。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统编-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5.琥珀(教案+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5.琥珀(教案+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3.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重难点]1.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2.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回顾提问:经过上学期的提问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这一单元,我们将继续学习关于提问的迁移运用。
2.(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琥珀吗?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它吗?它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琥珀。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提出问题(一)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记录自己的问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疑难点。
1.如果是读音方面的问题,顺势个别指导。
2.如果发现好的问题,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启发其他同学。
预设:(1)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2)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二)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
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点拨:重点理解“推测”一词,可以让学生先查字典,找到其正确的解释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和它的近义词“猜测”进行比较。
(三)小组讨论,交流问题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的发现过程→琥珀的形态)三、指导书写1.师出示会写字,生根据字的结构进行讨论后,全班交流。
2.师范写:餐、辣、渗。
生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引导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回顾课文内容。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部分问题,这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看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5.《琥珀》教学设计 [部编(统编)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反思 ]
部编(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5.《琥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小组合作研究表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就把自己当成小科学家,好不好?看(图)它就是你们研究的对象,你们知道它叫什么?——琥珀(板书课题)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还有别的说法吗?是不是所有的琥珀都是这样的?它可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就因为里面有这两个小东西,大科学家还特地为它编了个故事。
这个故事读过了吗?二、检查预习情况1、什么叫琥珀?2、这块琥珀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松脂球的化石里多了一个蜘蛛和一个苍蝇。
3、这块特殊的琥珀有什么价值呢?其它琥珀也有这个作用吗?(齐读描写琥珀的价值的语句)三、质疑定标1、读了课文,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研究?(可以是自己发现的,也可以是想不明白的)2、整理学生的质疑这些问题有的与琥珀的形成有关,有的与琥珀的发现有关,有的是写作方面的,也有的不属于本节课的研究范围。
如——(板书问题要点)3、在众多的问题中,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板书“形成?”)那科学家是怎么想的呢?四、个人自学,小组合作1、请同学们仔细读(1-12)小节,边读边圈划。
从中找出琥珀形成的条件。
(教师巡视)2、小组合作研究。
(四人一小组成立科学研究小队,看哪小队研究得既准确,又迅速。
)五、师生合作看这小队的(出示)你们是否完全同意?(不满意可帮它完善,满意的话可针对某一条件说说理由。
)要点如下:①时间长(从哪儿知道)②炎热的夏天(热辣辣的太阳光)为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指名读第 6 小节。
③老松树(松脂)(老松树最怕的就是——)④继续滴(球)⑤蜘蛛、苍蝇(怎样才能进去?)(第 7 小节)指名读(怎样进去的)齐读。
从“刚”“刚好”“一齐”)这些说明这件事非常凑巧。
2020统编-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5.琥珀(教案+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5.琥珀(教案+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3.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重难点]1.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2.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回顾提问:经过上学期的提问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这一单元,我们将继续学习关于提问的迁移运用。
2.(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琥珀吗?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它吗?它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琥珀。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提出问题(一)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记录自己的问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疑难点。
1.如果是读音方面的问题,顺势个别指导。
2.如果发现好的问题,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启发其他同学。
预设:(1)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2)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二)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
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点拨:重点理解“推测”一词,可以让学生先查字典,找到其正确的解释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和它的近义词“猜测”进行比较。
(三)小组讨论,交流问题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的发现过程→琥珀的形态)三、指导书写1.师出示会写字,生根据字的结构进行讨论后,全班交流。
2.师范写:餐、辣、渗。
生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引导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回顾课文内容。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部分问题,这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看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第二单元-5《琥珀》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第二单元-5《琥珀》一. 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描写古代琥珀中昆虫和花粉的课文,通过讲述琥珀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探索真理的精神。
课文语言优美,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自然科学的知识也有一定的认知。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生物学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认识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了解古生物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真理的精神,增强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的特点。
2.教学难点:古生物学知识的拓展,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和实物,营造学习琥珀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实物或视频资料,用于展示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琥珀中的昆虫、植物。
2.准备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琥珀,激发学生对琥珀的好奇心。
例如,展示一块天然的琥珀,让学生观察并猜测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琥珀的形成过程。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停顿和语调的把握,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文的韵律美。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认识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询问学生琥珀是如何形成的,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有什么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课件出示琥珀图片)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常常包裹有植
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
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
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
琥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
)
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透明,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
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
而著名的《琥珀》一文,则是根据德国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2.认读生字词语。
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à)辣晌(shǎng)午
3.理解词语意思。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拭、餐、晌、辣”,在田字格中示范。
(“拭”字不要多撇。
“餐”是上下结构,左上方是五笔写成。
)
5.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
预设:(1)那只苍蝇和蜘蛛当时在干什么?(2)它们是怎样被包在琥珀里的?(3)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写的是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被发现的,同时讲述了这块琥珀的价值。
)
2.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12):写这块奇异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二部分(13~17):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18):写这块琥珀的形态和价值。
四、布置作业。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2.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同桌互相交流琥珀形成的过程。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
二、学习课文,体会文中推测的合理性。
1.这块琥珀的形成始于几千万年前,作者是怎样知道琥珀的形成过程的?(推测)
出示句子: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推测,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作者根据这块琥珀作了哪些推测呢?你觉得这些推测科学合理吗?说出自己的理由。
(1)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太阳的句子。
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天气非常炎热,气温越来越高。
)
请你读出气温的不同。
作者为什么推测天气很热?(因为只有天热,松树才会渗出大滴的松脂并不断滴下。
)
(2)松脂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
请大家朗读第3~8自然段的内容,推测作者描写的小苍蝇和蜘蛛是什么样子的。
①小苍蝇很快乐。
(从“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可以想象到小苍蝇很快乐。
)
出示句子: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读出小苍蝇的快乐。
②小苍蝇停在松树上很放松。
(从“伸”“掸”“拂拭”这几个词,可以体会到小苍蝇很放松。
) 出示句子: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读出小苍蝇的放松。
③蜘蛛小心翼翼,很谨慎。
(“小心”一词,写出蜘蛛偷偷摸摸的样子。
)
出示句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读出蜘蛛的偷偷摸摸和小苍蝇面临的危险。
小苍蝇想好好地歇歇,蜘蛛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这个大祸就是——落下的一大
滴松脂!它“刚好”落在树干上,把小苍蝇和蜘蛛包在里头,这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3)松脂继续滴下来。
一大滴松脂能形成松脂球吗?(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小家伙拼命挣扎,说不定还能挣扎出来。
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即使形成球,如果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
(4)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出示句子: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说明时间长)
出示句子: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
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
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说明时间漫长,沧海桑田,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
三、拓展延伸。
1.思考:作者是怎样做到科学合理地推测的?(观察仔细,推测有据。
)
2.请你用“因为……所以……”来说说作者推测的依据。
(因为这块琥珀是在海滩上发现的,而松脂只能在树林里产生,所以这里经历过剧烈的地壳运动。
因为要形成琥珀必须要有松树或柏树,所以在作者想象中,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
因为琥珀要有松树渗出的松脂,所以作者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
因为琥珀里有苍蝇和蜘蛛,所以证明远古时候就有苍蝇和蜘蛛了。
)
3.如果让你来推测,你会怎样描写小苍蝇和蜘蛛被松脂包裹住的过程?(在一片长满了松树的森
林里,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风吹来,蜘蛛被风吹了下来,被树枝上的松脂粘住了脚。
松脂特有的香味引来了一只苍蝇,它好奇地飞到松脂旁,想尝尝松脂的味道。
一大滴松脂突然掉了下来,正好把蜘蛛和苍蝇包在一起,形成一个松脂球。
经过地质变化,几千万年以后,松脂球变成了化石,就形成了琥珀。
)
琥珀
形成松脂球:阳光、松脂、苍蝇、蜘蛛
变为化石: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1.抓住重点。
本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通过梳理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以及分析作者推测的依据,可以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
2.注重培养想象力。
在理解了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之后,再来自己推测小苍蝇和蜘蛛被包住的过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测能力。
3.注重语言训练。
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品读,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通过练习说话来积累语言,培养表达能力。
无论是读还是说,都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