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合集下载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经典解读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经典解读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经典解读仁义礼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它们被认为是人类道德修养的基石。

经典中提到了这四个概念,并强调了它们的内在性和不可外铄的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仁义礼智进行解读,以及这些价值观的相关参考内容。

首先,仁是儒家思想中最基本的道德原则。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联系,注重对他人的关爱和理解。

仁是一种温暖的品质,指引着人们在社会中以宽容、仁爱和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

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仁的价值观,呼吁人们以同理心来对待他人。

其次,义是指人们应该遵循道德规范,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义体现了个人责任和义务感,强调了人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经典中经常提到的义的概念包括忠诚、正直、尊重和公平等。

例如,在《孟子》书中,孟子强调了为人处世的正义与义务,并称其为“人之所以为人”。

第三,礼强调人们应该遵守社会规范和公共行为准则。

礼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准则,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发展。

在古代,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与每个人的言行举止密切相关。

礼的观念强调了人们应该注重仪式和礼仪,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和敬重。

例如,在《大学》中,论述了礼的重要性,表达了人们应该按照规范行事的观念。

最后,智指的是人们应当具备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

智是认识社会、理解世界和培养个人才能的关键。

儒家强调了智慧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通过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

在《论语》中,孔子提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了个人应该不断学习和吸收知识的重要性。

那么,《仁义礼智》这句话还提到了“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这句话强调了这四个价值观是人类内在的天性,而不是外在的社会条件所赋予的。

它们是人们与生俱来的道德本能和理性能力。

这一概念在儒家经典中被反复强调,以提醒人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内在天性,并努力发掘和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

总而言之,仁义礼智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在经典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强调。

21-22版: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步步高)

21-22版: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步步高)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释文题“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中“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一句,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强加给我们的,我们心中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不用心去思考、领悟罢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孟子认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

只要用心追求,扩充这四端,就能得到仁、义、礼、智,否则就会失去仁、义、礼、智,即“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四端”学说。

孟子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将自己本身固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进行扩充放大使之成为仁、义、礼、智,而将这“四心”扩充放大成为仁、义、礼、智的最好办法就是“反身而诚”,“强恕而行”,不言放弃。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火之始然.同“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纳 “内交”即“结交” ②徼(yāo ) 求取 ③燃 燃烧(2)一词多义①忍⎩⎪⎨⎪⎧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是可忍.,孰不可忍:②谓⎩⎪⎨⎪⎧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③存⎩⎪⎨⎪⎧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而公子亲数存.之: ④辞⎩⎪⎨⎪⎧ 听其狱讼,察其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近者奉辞.伐罪: 朝辞.白帝彩云间: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⑤备⎩⎪⎨⎪⎧ 万物皆备.于我矣: 养备.而动时: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犹得备.晨炊:答案 ①狠心,残忍/忍受/容忍,忍耐 ②认为/叫作 ③保存/存在/生存/看望,慰问 ④口供/口实/命令/辞别/推让 ⑤具备/完备/防备/准备(3)古今异义①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东西的)头。

2020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2020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 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 光大。
【明确】选C。“唯物主义思想”说法错误,应是“唯 心主义思想”。
3.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判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
1.大学生王亚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有恻﹒隐﹒﹒之﹒心,通过
网络外卖为流浪汉送上一份关怀和温暖。“最暖订
单”有价而情义无价。 ( √ )
2.班上发育较迟的孩子,在同伴都长高的时候,对自己
的短小身材会感到﹒自﹒暴﹒自﹒弃。( ×。“感到自暴自
弃”搭配不当,也不合逻辑。可以改为“自惭形秽”。)
4.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译文:_反__省__自__己__,_自__己__是__真__诚__的__(_即__行__仁__、__行__义__等__都__发__ _自__内__心__)_,_再__没__有__比__这__更__大__的__快__乐__了__。__竭__力__以__推__己__及__人__ _的__恕__道__去__做__,_追__求__仁__德__没__有__比__这__更__近__的__了__。
【备选要点】 本文在写法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试简要分 析总结。
【点拨】(1)擅长用譬喻说理,使深奥抽象的道理变得通 俗易懂,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如: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用“今人乍见孺子将入 于井”打比方。论仁义之心需要培养从而成熟,用“五 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 之而已矣”打比方。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基础自测】 一、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字形或读音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天寒地冻,看见麻雀在光溜溜的树枝上叽叽喳喳,跳

先秦诸子散文第二单元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先秦诸子散文第二单元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及相关文言现象,能翻译课文;把握孟子的“四端”说,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真正内涵;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和对比说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落实相关文言基础知识及文言现象,疏通文意;反复揣摩,互相探讨,理解孟子“四端”说的真正内涵,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真正内涵,增强追求和培养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词、句。

教学难点:1.理解“性善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2.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自己的潜能。

学法指导:导学法、诵读法、交流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座不少同学在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相隔时间久了,或许已忘了大半,但第一句相信大家都知道。

对了,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人的本性真的是善良的吗?”但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

先秦诸子的一位儒学大师就坚信“人性本善”,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的孟子。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二、检查自学情况1、请学生朗读课文,纠正读误。

2、多媒体归纳重点字词句和特殊句式三、关于“性善论”“四端说”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那“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性善论”的最突出体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桥梁。

所以,我们首先要来一起学习“四端说”。

1、四端说(请学生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请学生解释)恻隐,就是怜恤、同情。

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

辞让,就是推让、谦让。

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

端,就是发端。

(老师引导学生举例展开“四端说”,加深学生的理解)①例:孟子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忽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进井里,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不是因为与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试想一下,如果在人与人交流更频繁的现代社会,如 果人人以“不忍人之心”对待别人,与人为善,那么,现 代社会中的人际冷漠便涣然冰释,人人皆成为尧舜了。
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 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
也;义,人之正路也。 [评析] 自己残害自己的人没法和他谈出什么善言,自己放 弃而不求上进的人没法和他有所作为。说话违背礼义,这就 叫自己残害自己;自身不能居心于仁、由义而行,这就叫自 己放弃。仁是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正确的道路。
[问题6] 选文5以“种五谷”设喻,目的是什么? [明确] 说明将“四端”“扩而充之”成为仁、义、礼、智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问题7] 选文6,孟子用“自暴自弃”阐明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阐明坚定本性追求仁、义、礼、智的必要性。
三、一词多义 ①非恶.其声而然也
1.恶②无羞恶.之心 ③廉君宣恶.言 ④彼且恶.乎待哉
厌恶 憎恶 不好 什么
①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辞③莫辞.更坐弹一曲
谦让 借口,托词 推辞
④故人西辞.黄鹤楼
辞别
⑤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拒绝,辞却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出自《孟子·告子上》中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一句,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强加给我们 的,我们心中本来就拥有这些。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是人与“非人” 的分水岭。众生平等,每一个人最初都面临着两条路: 一条是向上成为圣贤的路,一条是向下成为普通人、小 人甚至是衣冠禽兽的路。孟子认为人人都可成为尧舜, 关键是要有“不忍人之心”,要有“仁义礼智”。孟子 的观点无疑为人的道德发展指明了方向。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经典解读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经典解读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经典解读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中的一段,
原文是:“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

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

”,意为“仁、义、礼、智,这不是
外界磨砺出来的,而是我自己本身就拥有的,我
从来就没有想过离开这些。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他强调人的
本性具有善的因素,主张人应该发扬自己的善性,
并通过修炼和实践来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

“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这句话强调了人的内在素质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与“天性善良”、“人性本善”等思想相通。

它强调人的道德品质是天生具备的,而不是通过外部教育、训练或其他手段获得的。

因此,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发扬自己内在的优良品质,并通过自身的修炼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这句话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它提醒人们关注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炼来发扬自己的优良品质。

同时,这句话也提醒我们,社会教育应该注重人的内在素质的培养和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灌输,让人们真正理解和体会到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性,促进社会和谐、人类文明的发展。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课件(共43页)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课件(共43页)
❖ 正面:2015年 3月28日下午3 点左右,河南郑州刘江黄河 大桥附近,一名7岁男童在黄 河岸边洗手时不慎掉入河中, 孩子父亲及两名大学生下水 营救。男童被救起后,其中 一名大学生武耀宗却消失在 湍急的黄河水中。
❖ 12月12日晚,成都市交警二 分局民警唐鸿在出警途中, 不幸遭遇车祸。被送上救护 车时,他却说“前面那个事 故我没有捡(处理),你们 不要围起,赶快去捡!”
备:具备。 反身:反省自己。 强:努力,竭力。 荑稗:荑﹑稗为二草名,似禾,实比谷小,亦可食。荑, 通"稊"。
孟子说:“人世间一切道理,大到君臣父子小 到日常琐事,我的本性中都具备了(仁义礼智之 发端即在其中)。反省自己自己是真诚的(就是 说行仁、行义等都发自内心),再没有比这更大 的快乐了。竭力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追求仁 德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端:开端,起 源.源头。(2)于我:同“己”。 (3)然,同“燃”。(4)保:定,安定。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之心,就不是人;没有羞恶(因自 身不善而羞耻、见他人不善而憎恶)之心,就不是人; 没有谦让之心,就不是人;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 同情之心,是仁的发端;羞恶之心,是义的发端;谦让 之心,是礼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人有仁、 义、礼、智之发端,就好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发 端自己却说自己不行(自己说自己做不到仁、义、礼、 智)的人,是自己残害自己;有这四种发端却说他们的 国君不行(说他们的国君做不到仁、义、礼、智)的人, 是贼害他们的国君。所有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若晓得 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开始燃烧一样(最终 将形成燎原之势),就会像泉水刚刚开始流出去一样 (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假如把这四种发端扩充开 来,就足以拥有天下;假如不把这这四种发端扩充开来, 就不足以侍奉父母。”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板书设计
1. 目的明确,紧扣教学内容:
- 板书设计要围绕《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这一章节,突出孟子的仁义礼智观。
- 板书要清晰地展示仁义礼智的概念、内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 板书设计要合理划分区域,将教学内容分为理论介绍、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部分。
- 每个部分都要有明确的标题,方便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开始学习《先秦诸子选读》中的《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论语》等儒家经典,对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有所了解。他们应该能够识别并理解仁义礼智等概念,同时也应该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古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可能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感兴趣,特别是对于孟子的“人性善”观点。他们可能希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能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擅长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而有的学生可能更擅长分析和批判性思考。他们的学习风格可能也各不相同,有的可能喜欢自主阅读和思考,而有的可能更喜欢通过讨论和合作来学习。
5. 教学工具:确保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教学工具齐备,如投影仪、白板、黑板等,以便教师能够清晰地展示和传达教学内容。
6. 学习指导材料:准备一些学习指导材料,如学习指南、问题列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这些材料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的参考。
7. 评估工具:准备一些评估工具,如测验、问题解答等,用于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例如:“你们认为仁义礼智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重要性?”“你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义礼智?”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的观点是科学的。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的观点是科学的。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的观点是科学的。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引言
2.“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的观点来源和意义
3.观点的科学性分析
4.结论
正文
一、引言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这一观点,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提出的,意思是指人的仁爱、正义、礼仪和智慧不是由外在因素所塑造,而是天生固有的。

孟子的这一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许多思想家和文化人所推崇。

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的观点来源和意义
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的观点源于他对人性的探讨。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的天性中就包含了仁爱、正义、礼仪和智慧等美德。

这一观点与儒家思想的主张相契合,儒家认为,人应该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大同,而这一过程需要遵循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

三、观点的科学性分析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孟子的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和行为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

遗传因素决定了人的一些固有特质,而环境因素则可以影响人的性格和行为。

孟子的观点可以被理解为人的天性中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美德,而人的环境和教育
则可以促进这些美德的发挥和发展。

这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结论是相符的。

四、结论
孟子的“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的观点,虽然出自古代,但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译文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译文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译文1. 孟子说:“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

先王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才有不忍伤害别人的政治。

用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施行不忍伤害别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中转动它那么容易。

之所以说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根据在于,)假如现在有人忽然看到一个孩子要掉到井里去了,都会有惊恐同情的心情——不是想借此同孩子的父母攀交情,不是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声,也不是讨厌那孩子惊恐的哭叫声才这么做的。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

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有这四种开端却说自己不行,这是自己害自己;说他的君主不行,这是害他的君主。

凡自身保有这四种开端的,就懂得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不可遏止。

)如果能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那就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

”2.孟子说:“至于说到人的(天生的)情性,那是可以认为是善的,这就是我说的天性善良。

至于有人变得不善,不是天性的过错。

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

同情心就是仁;羞耻心就是义;恭敬心就是礼;是非心就是智。

(可见)仁、义、礼、智不是由外界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具有的,只是不去思考这些罢了。

所以说,‘探求就能得到它们,放弃就会失掉它们。

’有人(同别人比)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这是不能充分表现他的天性的缘故。

《诗经》上说:‘上天生养众民,有事物便有法则。

众民保持了常性,所以爱好美德。

’孔子说:‘作这篇诗的,是懂得道的啊!有事物便有法则;众民保持了常性,所以爱好美德。

’”3.孟子说:“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他。

舜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因此能遵照仁义行事,而不是勉强地施行仁义。

2024版课程思政《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2024版课程思政《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课程思政《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程背景与意义•仁:关爱他人,和谐社会•义:公平正义,担当责任•礼:尊重他人,文明交往目录•智:明辨是非,善于思考•总结与展望01课程背景与意义思政课程重要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背景下,思政课程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思政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主题内涵挖掘人性本善课程以“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内在的仁义礼智等美德。

倡导道德自觉课程强调道德自觉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反省、自我约束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诚信意识强化诚信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经典文化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通过解读经典文献、讲述历史故事等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合时代精神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课程注重将时代精神融入其中,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02仁:关爱他人,和谐社会仁之概念及其历史渊源仁的基本概念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之一,指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具有同情心和包容心等品质。

历史渊源仁的思想起源于古代儒家学说,经过历代思想家的阐释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关爱他人的表现关心他人的生活和情感,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传递温暖和关爱。

传递正能量的意义通过关爱他人,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营造和谐、友善的社会氛围。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发展和谐社会的特征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社会,具有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己的仁和义,就好比空着安全舒适的住宅不住,舍弃正确 版 语
的道路不走,本来能够成为德行高尚的人,可最终成了卑 文 鄙无耻的人,这样的结局,难道不让人感到悲哀吗?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7.请概括本课所选的《孟子》六则的主要内容和主
旨。
第一章:人本身具备不忍的心情:恻隐之心、羞恶之
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对此要扩大而充实它。
以看出,所谓“不忍人之心”和“怵惕恻隐之心”以及下
文所说的“恻隐之心”其实都是一样的意思)。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照孟子的看法,人本然地拥有羞恶之心、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就像他本然地拥有不忍人之心即恻隐之心一样。 所以他断然地说:“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 人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葡萄

韩愈
教 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作者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4.“五谷不熟”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在第5则选文中,孟子打了一个奇妙的比喻。他说: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 在乎熟之而已矣。”“五谷”即稻、黍、稷、麦、豆。 人

“荑”通“稊”,是一种形似稗子的草,实如小米,叫做 版 语
稊米。“稗”是一种一年生的禾草,叶子似稻,杂生于稻 文 田中,对稻子的生长有害,其种子称为稗子。跟稊米、稗 子相比,五谷当然都是好的种子,但是假如五谷种下去之 后不能生长成熟,还不如成熟的稊米和稗子。

高中语文 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

高中语文 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

【评析】
颜渊因贫病三四十岁就早死了。孔子很伤心,反复念叨着: “唉!老天要了我的命!”体现了孔子对弟子爱的深沉!
孔子最推崇的颜渊死了。孔子极其悲痛。跟着他的人说他太 悲痛了。孔子反问:“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能为谁悲痛呢?”显 示了孔子对弟子爱的深厚。
关伟常从的己敬者古德
爱大生学位放爱。代行 ! !活识置在,深文高孔
⑥扬、,努第力4去段做中) “乐莫大焉”和“求仁莫近焉”中的“莫” 和“焉”该怎样理解?
(莫,没有。焉,兼词“于之”,于,比。之,代词。)
重要实词
乍:忽然 内:通“纳”,收入,结交 要:通“邀”,求取 旷:空,使空闲
四端说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感中、上跟但受化尚子 受感道,别他弟的,博 夫受德让人总子集是古 子他和学平把们大我通 的的日生等自的成国今

孔子以卓有成效的实践, 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的历 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
“无类”指什么?
一、不分身份、地位均要 教育。
二、不管品行、习性,对 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 育。
遇到”仁”的 事情的时候,对老 师也不必谦让。
选文1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 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 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 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
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 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 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虽然 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 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我们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不仅要掌握最基本的字词句, 还要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孟子说我们每 一个人都有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但是有发端之后还要不 断向内心求取,还要使他成熟,不能自暴自弃,只有这 样才能把仁义礼智四端发扬光大。
精品课件
写作特点:
分析孟子在论述四端说时,采取的 论证方法是什么?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论点)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 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刚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 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 以事父母。”
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就不是人;没有羞耻憎恶心,不是人;没有谦让 心,不是人;没有是非心,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 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 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残害君 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 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精品,课便件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 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正面: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而被烧死;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为了证明地圆说, 进行首次环球航海,最后死在充满艰辛 的征途上。
反面:“东郭先生和狼”; “农夫和蛇”
精品课件
小结:“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 四体”,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便不 是一个身体完整的人;一个人失去仁义 礼智,也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当然, 一个人仅仅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还不 够,还要“扩而充之”,即在自身所固 有的仁义礼智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充实, 孜孜不倦地追求。
精品课件
小结: 这是一种认识的快乐,探求真理的快乐。但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的意思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的意思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的意思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的意思
意思是: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选择最佳行为方式、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都要用智慧,不是由外面渗入到我内心的,是我本来就有的,只是未曾思考罢了。

出处:《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原文(节选):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夷,好是懿德。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
译文:
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选择最佳行为方式、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都要用智慧,不是由外面渗入到我内心的,是我本来就有的,只是未曾思考罢了。

所以说:‘探求就可以获得,放弃就是失去。

’有的人相差一倍、五倍乃至无数倍,他们就是没有发挥出善的本质的人。

《诗经》上说:‘上天生育了众多的人民,有万物就会有准则。

人民掌握常道和法度,崇尚那修美的规律。

’孔子说:‘作这首诗的人,大概已经知晓事物的道路了,所以他说有万物必然有其准则;民众掌握常道和法度,所以才崇尚那优美的德行。

’”
1。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后精练 2.7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后精练 2.7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A.恻.隐策.略测.量侧.目而视B.裨.益自卑.庇.护稗.官野史C.估.计辜.负金箍.青旗沽.酒D.庶.人述.职束.缚说话算数.解析B项分别读“b씓bēi”“b씓bài”。

A项全读“cè”。

C项全读“ɡū”。

D项全读“sh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能忍受别人)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将要掉到井里面)C.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不用心想)D.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省自己)解析应为“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同情”。

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B)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B.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C.若火之始然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解析A项“要”通“徼”,求取。

C项“然”同“燃”,燃烧。

D项“内”同“纳”,结交。

4.下列各句中,“所以”表原因的一项是(C)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解析其余各项均作“靠,用来,凭借”讲。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A.义,人之正路..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解析A项“正路”在句中指“正确的道路”,今义指“做人做事的正当途径”。

6.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B)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D.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

二、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原文和译文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原文和译文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原文和译文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1、【原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见孺子将人于打,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④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⑤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6)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刚端于我(7)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8),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9)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注释】①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

①乍:突然、忽然。

③怵惕:惊惧。

侧隐:哀痛,同情。

④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纳”。

⑤要(yao)誉:博取名誉。

要同“邀”,求。

(6)端:开端,起源.源头。

(7)我:同“己”。

(8)然,同“燃”。

(9)保:定,安定。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棋同情的。

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课时演练: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课时演练: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Word版含解析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恻.隐策略测.量侧.目而视B.裨.将自卑.庇.护稗.官野史C.估.计辜.负金箍.青旗沽.酒D.庶.人述.职束.缚说话算数.解析:B项,分别读“p픓bēi”“b씓bài”。

A项,全读“cè”;C项,全读“gū”;D项,全读“shù”。

答案:B2.下列语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发端,萌芽。

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铄:从外部给予。

C.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强:竭力、尽力。

D.苟为不熟.熟:熟悉。

解析:D项,“熟”的意思是“生长成熟”。

答案:D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而:①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表递进,“而且”。

于:③介词,引出动词支配的宾语,不译/④介词,“向”,“在”。

答案:D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2)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3)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参考答案:(1)不是为着跟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着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

(2)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一般人丢弃了它,君子则保存了他(所以他才成为君子)。

(3)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即不居心于仁),舍弃正确的道路而不走(即行不由义),可悲啊!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
A.恻.隐策.略测.量侧.目而视
B.裨.益自卑.庇.护稗.官野史
C.估.计辜.负金箍.青旗沽.酒
D.庶.人述.职束.缚说话算数.
解析B项分别读“b씓bēi”“b씓bài”。

A项全读“cè”。

C项全读“ɡū”。

D项全读“sh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人皆有不忍人
...之心(不能忍受别人)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将要掉到井里面)
C.我固有之也,弗思
..耳矣(不用心想)
D.反身
..而诚,乐莫大焉(反省自己)
解析应为“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同情”。

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B)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B.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C.若火之始然
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解析A项“要”通“徼”,求取。

C项“然”同“燃”,燃烧。

D项“内”同“纳”,结交。

4.下列各句中,“所以”表原因的一项是(C)
A.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B.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非所以
..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D.人之所以
..异于禽兽者几希
解析其余各项均作“靠,用来,凭借”讲。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
A.义,人之正路
..也
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
..者几希
C.恻隐
..之心,人皆有之
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解析A项“正路”在句中指“正确的道路”,今义指“做人做事的正当途径”。

6.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B)
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D.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

二、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7.对“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所以对人说都要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B.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的原因
C.所用来证明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的事
D.所以说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8.从文中可以看出,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应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9.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其论证的依据是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这在论证方式上属于例证法。

10.在孟子看来,“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那么治国施行“仁政”也是天经地义的。

在文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句子是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11.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即“性本善”,但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不矛盾,因为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的本性是善的,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存在私欲膨胀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所以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大充实自己的“善心”。

因此,“仁政”主张具有实践意义。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省
(2)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竭力、尽力
(3)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介词,比
(4)万物皆备于.我:对于
13.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

(1)万物皆备于我矣:介宾短语后置
(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判断句、定语后置句
(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省略句
(4)仁,人之安宅也:判断句
14.填空。

(1)“五谷”指稻、黍、稷、麦、豆五种谷物。

(2)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

15.翻译下列句子。

(1)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译文:竭力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追求仁德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2)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译文: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住,舍弃正确的道路而不走,可悲啊!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羿若无罪焉。

”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

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

’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也,卫之善射者也。

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

夫尹公之他,端人也,
其取友必端.矣。

’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

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选自《孟子·离娄下》)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
A.思天下惟羿为愈.己愈:超过
B.恶.得无罪恶:怎么
C.薄.乎云尔薄:淡薄
D.其取友必端.矣端:指品行端正
解析薄:少。

1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B)
例句:夫子曰“吾生”,何谓也
A.夫子何为不执弓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D.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解析例句与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B项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译文:尹公之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他所选取的学生(友人)也一定品行端正啊。

(2)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译文:今天的这件事情,是国君的大事情,我不敢不做。

解析(1)需注意重点词语“夫”“端”的翻译。

(2)需注意重点词语“废”的翻译和判断句式。

19.当子濯孺子听说追赶他的人是庾公之斯时,他立刻下了结论:“吾生矣!”他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庾公之斯的老师是自己的学生尹公之他,而尹公之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他的学生也一定是个品行端正的人,学生不会射杀自己的老师,更不会射杀老师的老师。

参考译文
逢蒙跟羿学射箭,学得了羿的技术后,便想天下只有羿的箭术比自己强,于是便杀死了羿。

孟子说:“这事羿也有罪。

”公明仪说:“羿不该有什么罪过吧。

”孟子说:“罪过不大罢了,怎么能说没有罪过呢?郑国派子濯孺子侵入卫国,卫国派庾公之斯追击他。

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不能够拿弓。

我死定了!’又问给他驾车的人说:‘追我的人是谁?’驾车的人答道:‘是庾公之斯。

’子濯孺子便说:‘那我不会死了!’驾车的人说:‘庾公之斯是卫国著名的射手。

先生反而说“我不会死”,这是为什么呢?’子濯孺子说:‘庾公之斯是
向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我学的射箭。

尹公之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他所选取的学生(友人)也一定品行端正啊。

’庾公之斯追上来了,问:‘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呢?’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疾病发作,不能够拿弓。

’庾公之斯说:‘我跟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又跟您学射箭。

我不忍心用您的箭术反过来害您。

虽然这样,今天的这件事情,是国君的大事情,我不敢不做。

’于是抽出箭,在车轮上敲打了几下,把箭头敲掉,射了四箭,然后就回去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