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语文新导学人教必修五精练:第四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 第1课时 针对性训练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课时
1.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导学号16502045(D)
A.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B.①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C.①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②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D.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②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解析】连词,表修饰。

A项①助词,无实义;②语气词,表反问。

B项①相当于“而”;
②“把”,介词。

C项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助词,“的”。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046(C)
①幼稚
..盈室,瓶无储粟
②家叔以余贫苦
..,遂见用于小邑
③质性自然
..,非矫厉所得
④因事顺心
..,命篇曰《归去来兮》
⑤抚孤松而盘桓
..
⑥悦亲戚之情话
..
⑦既窈窕
..以寻壑
⑧善万物
..之得时
A.①②③B.④⑥⑧
C.②⑤⑧D.⑤⑥⑦
【解析】①幼稚:古,小孩儿;今,形容经验不足或头脑简单。

③自然:古,坦率不做作;今,自然界,天然的:④顺心:古,顺遂了心愿;今,称心如意,符合心意。

⑥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⑦窈窕:古,指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3.中国封建社会有三大选官制度,分为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下列材料中体现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理解正确的是导学号16502047(C)
①《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晋宣帝集》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案九品之状,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

③《旧唐书·房玄龄》载:“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A.①察举制②科举制③九品中正制
B.①九品中正制②察举制③科举制
C.①察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科举制
D.①科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察举制
【解析】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汉武帝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确立。

主要特征为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及选取人才,推荐予上级或者中央,被试用及考核后,再任命为官职。

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者,按成绩评定等第,无论高下,均能授予相应的官职。

九品中正制,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朝廷选用官吏的依据。

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参考。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048 (B)
例:遂见.用于小邑
A.相见.常日稀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孟子见.梁惠王
【解析】例句和B都当“被”讲。

A.见面,C.同“现”,显露,D.拜见。

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049(B) 例句: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A.园日.涉以成趣
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C.乐.琴书以消忧
D.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解析】名词动用。

A.名词作状语;C.形容词的意动;D.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6.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050(A)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乐夫天命复奚疑
【解析】A是被动句,其余是倒装句。

7.对下列文言句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051(A)
A.“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句揭示了作者辞官归家的根本原因。

B.“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写出了作者接近家门时狂喜飞奔的样子。

C.“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作者借松菊明志,表现了他清高的人格。

D.“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表现了作者与世俗官场的决裂,态度非常坚定。

【解析】A项中的句子并没有揭示陶渊明辞官的根本原因。

8.“归去来兮”一语全文两现,对其用意理解不当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052(D) A.第一段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让人感觉他此志已定,此意已决。

B.第三段首句进一步宣言,我不仅要弃官归隐,而且还要和当道者断绝交流。

C.第一句“归去来兮”引出从“归”至家的情景的描写,第二句“归去来兮”引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

D.两句“归去来兮”以抒情句式既表达出对短暂的“适俗”经历的反省和“迷途知返”的决心,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解析】最后一句不对。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9~12题。

导学号16502053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②故.便求之
B.①生生所资,未见.其术②遂见.用于小邑
C.①悟已往.之不谏②怀良辰以孤往.
D.①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②既窈窕以寻.壑
【解析】A.①朋友,②所以;B.①发现、找到,②表被动,被;C.①过去,②前往;
D.寻找。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①诸侯以.惠爱为德②登东皋以.舒啸
B.①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②善万物之.得时
C.①因.事顺心②于今无会因.
D.①于.时风波未静②受任于.败军之际
【解析】A.①把……作为,②来;B.①代词,②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①因为,②机会;D.介词,在。

11.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能够反映陶渊明对官场厌恶、鄙弃态度的一项是(C)
①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②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③饥冻虽切,违己交病④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⑤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⑥生生所资,未见其术A.①③⑤B.②④⑤
C.②③④D.②⑤⑥
12.下列对陶渊明“就官”“去官”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B)
A.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因,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B.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如果不是“公田之利,足以为酒”,他是绝对不会去做彭泽令的。

C.陶渊明辞官最根本的原因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解析】从“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可知是为生活所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